时间:2023-10-25 10:29:08
序论:在您撰写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教学反思;中学地理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教师应该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为之后的教学内容提供必要的参考。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学习即收获,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过程就是“得”的过程。所谓“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环节和片段。“失”在哪里?首先应该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以便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日积月累,就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而这种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反思。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加以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
二、教学反思的分类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互补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特点”时,采取分组讨论(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在图上旅行(沿东经15度经线从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出发)的方法,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 参照课本相关地图(年均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讨论完成:
1.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2.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3.沿途你看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4.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从而得出结论:本区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季节正好相反。通过这种在图上旅行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例如:在讲“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时,先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反思的拓展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影响因素”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生活经验(元宵节时,在广州会见到百花争艳,而在哈尔滨会看到冰灯、冰雕;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很凉”,晚上则相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接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一知识点。
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的判读及距离的估算”、“‘南米北面’是怎么回事……”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海陆分布”(《地理》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借助多媒体制成“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 具体的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的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看课本第34页“ 海陆分布图”或地球仪,并按东西半球的分布(一、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大洋;二、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大洋;三、介于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大洲、大洋。)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看课本或地球仪,并按东西半球的分布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三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评判)。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图,体验到了轻松舒畅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教学的趋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课程,深人认识地球的构造、中国和世界的版图、重要的气候和气象以及自然现象等诸多地理知识。学生还可以更加深人地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地理技能,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地理科学素质,并且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地理情况,从而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到处都能接触到石头,随时都观察到地理现象,但是通过地理课程,才形成更加科学的地理知识。因而学生知道那些普通的石头有什么神秘之处,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地理课程充满感悟和反思,还充满惊喜和好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对地理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地理课程摆在准确的位置上。从小学到高中,地理总是作为一门副科,而远远没有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科那么重要。所以,地理教师也忽视了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把这门课程当做例行公事。而且学生也没有注重地理学科的学习,因为地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到了高中阶段,文科和理科分开之后,理科都不会学习地理课程了。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并不是十分重要,把地理当做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学科。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情况下,地理教学自然不会发挥应有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地理教师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上还有所缺陷,而且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即使有些地理教师在地理知识和技能上的水平比较高,但却缺乏地理科学素养。大多数地理教师只是纯粹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地质的分布,洋流的类型,暖流冷流的方向等死板的书面知识。地理教师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之后,也无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学生会对地理产生厌恶情绪,不愿意学习地理;最后,地理教学的方法比较落后,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我讲你记的形式,无法突破。地理教学缺乏实践活动,总是限制在课堂内,而无法走出课堂。而且地理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更新,缺乏时代的新特点。
3、地理教学的可执行性策略分析
3.1地理教学应该引起多方的重视
从小学到高中,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学校都应该重视地理学科,着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学校对地理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够把地理教学落到实处。地理教师应该改变副科就不重要的观念,认识到地理教学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其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教师的意识和观念影响到学生如何看待地理学科,如何对待地理学习。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感染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准确的学习观念。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联起手来,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够共同支撑起地理学科的一片蓝天。
3.2地理教学应该注重体现实用性
地理学科以实用性为主,所以地理教学应该突出其实际效用。这就需要在教师在安排地理教学时,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地理教学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在讲授各种岩层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找寻相应的岩石样本,并且观察和记录不同岩石的特点。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和探索,比在课本上观看岩石图片和知识要点要有趣得多,也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地理实践调查,走出课堂,到真实地理环境中感受万事万物。教师应该努力挖掘地理知识中的实际用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
4、结语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词由来已久,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一批中外教育大家都谈到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反思尤其成为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是青年教师不断自律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和学生时,往往因为教学任务或班级管理的一些琐事,降低了地理教师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反思的敏感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有效性 教学
引言
高中地理是现代高中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理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与培养。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一部分还处于中低等水平,不仅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缺少兴趣,而且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比较差,说明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所以导致了地理教学工作发展受到了阻碍,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下,甚至由于受到W生和教学者的忽视使地理教学质量更加低下。所以,地理教学应该重新找到适合的方法和途径,重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各方面技能和水平,使地理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事业中重要的学科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地进一步教育,地理教材中也包含大量地思想政治的内容,通过教师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对现代文化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现代观念,例如,在教学中展现我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地理资源,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以及能够开发利用的资源,从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未来的学业规划和工作等安排能够基于这些基础之上做出合理的选择,能够有效利用我国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地理对高中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科目,即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与地理学科关系不大,但是日后的生活中也会充分展现出自己学识渊博的优势。
二、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也应该完成全面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技能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以及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三个部分,技能与知识主要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其中技能包括地理图表分析技能、调查技能、计算技能等,而知识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概念、理论、规律等;过程与方法主要是指科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实际的过程,所以,过程与方法是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对自己、他人、国家、社会、大自然等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取向,同时也包括做事情应该持有地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其次,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同时结合班级学生的水平和特点进行规划地理教学目标,并且编制具体化教学内容;最后还需要选取合适地教材以及教学方式,通过不同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比对,选取最优的地理教材与教学方式。
2.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有效性
将地理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化,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性和对问题进行思考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主动接受知识,因为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熟记像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等固定的内容,还需要一定的逻辑计算能力,只有主动参与学,才能够发散思维和开发潜力。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民主和公平的进行,保持良好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学生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和朋友一样交流学习成果和经验,尊重学生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应该添加和组织有利于学习的活动,使全员都能够参与其中,例如地理知识比赛,学生分成相应的几组,然后老师将题目发给每组的学生,作为向对方组提问的内容,答对者加分,最后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奖励,这样学生将基本知识更加能够熟记于心,同时也愿意去学习地理这门学科,当然还可以组织其他的具有逻辑性的现场演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而教学。
3.课后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在课后需要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对获得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总结和反思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表现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师个人在课堂中出现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等等,只有做好总结和反思,才能够督促教师自己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制定更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促进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更加高效。同时,教师也需要重新整理教学内容,对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以及难点都做系统地总结。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地理教学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教学角度出发,开始逐渐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逐渐增大,并且能够热衷于地理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本文为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与经验,是我国地理文化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丽宏.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8.
[2] 迟明霞. 高中区域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及实证分析[D]. 鲁东大学,2014.
[3] 易桂芳. 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有效落实,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教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形势下,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及合作探究意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积极构建。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阵地,在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为问题导学提供了重要平台,问题导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一、提出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就是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导学法并不是简单的提出几个问题,更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设置,设置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课程目标相适应。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时机提出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情境设置环节适时提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人口的素质与环境”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蒙古草原由于人为搂发菜、挖甘草,造成草原大面积沙化的事实,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每年的草原沙漠化的面积的具体数字,在学生看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之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的效果更显著。
二、分析问题
问题导学法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实质。在地理教学中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实验操作、教师点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等来达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自转”一课时,教师提出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问题有了答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解决问题
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要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难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地球的公转”一课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组问题:一天中,太阳的高度一样吗?那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一年四季中,中午12点时的太阳高度一样吗?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一年中所有的白天都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地面的热量与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有的简单,属于生活常识,有的有难度,需要学生讨论、查阅资料甚至动手操作演示。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要注意重难点突出,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四、应用问题
问题导学法提出的问题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得以解决、得出结论后,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如何利用得出的结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把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最终归宿。如,有的同学在看球赛NBA比赛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有时是凌晨,有时是上午,但唯独没有晚上。德国世界杯期间我们观看比赛大都是凌晨2:00左右,比赛难道都在晚上举行?在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一课后,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不同的地区由于时区不同产生了时差,导致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利用这一结论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问。
五、反思问题
反思是问题导学法的重要因素,反思贯穿于问题导学法的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反思,能够总结得失,在解决某一个问题后,及时反思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探究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是否积极,与后面的问题是否联系密切,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等等。通过反思活动能够发现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反思活动也能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的习惯。因此,反思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重要过程,也是问题导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问题的意识,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构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谢惠清.问题案导学对高中地理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4,(11)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5-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我们都清楚了解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是"贴近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很大程度体现了地理和生活的紧密关系。《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地理教学的相关理念,并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怎么样把地理教学引入生活、贴近生活和联系生活,这成了地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一些与生活、生存及发展有关的生活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学生地理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生活地理素养的培养;有的学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缺乏对生活地理的体验;有的地理教学内容死板,局限书本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生活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提出有效的策略进行优化。
1.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1.1高中生的生活知识背景和心理思维特征和地理生活化教学相适应。第一,高中生具备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高中生大部分都是16到19岁的学生,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生活中必需的地理知识;有的学生本身有地理方面的实践体验,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第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现。高中生是出于心理青涩的阶段,其心理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这些特征很大程度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过程和方法,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很大程度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需求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其有真挚的情感,尊重不同国家文化,进而形成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第三,高中生的思维特征让地理教学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能。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渐渐地变得成熟,辩证逻辑思维也开始出现,这有利于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高中生的再生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步发展,这是地理教学需要强化的重要任务。
1.2高中地理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并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进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进行课内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地理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形成自主思考方面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其改变地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敏感的地理触觉,让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让其在学习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进而推动地理教师教学目标实现。
1.3高中地理教学内容适合生活化教学。地理知识很大程度上都与生活有关系,地理脱离了生活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如:地理知识和技能一般是为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更好的生活。一般来说,通过"衣"来讨论地理,不同地方的衣服类型和地理有很深的关系,其根据当地气候,穿不同性质的衣服;从"饮食"来看,四川人喜欢吃辣椒,这是与四川的地理位置有关,其处于盆地内,其气候具备潮湿闷热的特点,为了让人排除体内的阴湿之气,抵制风湿等疾病就需要吃辣椒来祛湿等;从住宿来看,陕西和陕北地区主要以窑洞为主,这是与其地理土质特点有关,牧民却多住蒙古包,这是游牧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从交通工具来看,根据地理环境不同和自然条件不同,南方水资源丰富,船舶成了主要的运输工具,北方则主要是陆地多,交通工具就是车。这四个方面很大程度体现了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的地理教师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内容停留在书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具体需求,采取枯燥式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有的地理教师把生活和地理教学脱离,没有注重到用生活中经验和知识来为地理教学提供服务;有的地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方式,让地理教学缺乏色彩;有的地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忽视了生活和学生的重要性,让对地理教学生活化没有多大意义;有的地理教师将部分地理实践知识省略,忽视了地理实践的重要性;有的地理教师上课不会与学生互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注重对学生生活的地理进行总结,不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探索解决问题等;有的地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主要以评价学生成绩为主,却忘记培养地理生活素养的重要性,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等;有的地理教师缺少职后培训,没有良好的地理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地理生活教学服务等。
2.2高中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没有心思注重生活中的经验和地理知识的结合,一心思专进地理书本,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比较叛逆,不喜欢地理教师,就不爱学习地理知识,进而影响了地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有的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学习热情,觉得地理逻辑性很强,无心学习等。
3.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3.1优化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水平。比如: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将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理生活化教学;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切实了解学生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的结合度有多少;加强地理教师的职后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教学;加深地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认识到其重要性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不论是在国际场合的交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地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高中生而一言,学好地理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下,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左右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改之甚微。新课程标准中首次对地理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地理的教学不再单纯指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开始着重于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是新的要求,更是地理教学本质的再探索,同时是给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完成课改要求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
一、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1. 国家政策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世界教育不断变化着的重大举措,中国的课程改革是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结合中国自己的教育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是循序渐进,探索中的前进的过程。
2. 课程特色的变化
每门课程都具有某种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也有相统一的部分。而不论是经历过高中学习的学生还是对地理教学进行研究的学者。每当拿起地理教材或是走进地理课堂,都会有不一样的气息,而对这“不一样的气息”。就像不同的人站在你面前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身处不一样的城市会有不一样的情怀那样,地理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地理的教学是由地理课程所决定的,只有顺应地理课程特定性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的,而这时有着必然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3. 所处境地
课改之初,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对领导者、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振动和改变都比较大,可谓是大刀阔斧,轰轰烈烈。于是上至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加强对新课改方针的学习,学习之后加强理解并尝试着应用到教学之中,是一次较大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期。参与到课改中的所有人在嗅到课改所带来的新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要想改变带来的困惑和难题,甚至很多的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对新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甚至提出了质疑和排斥,这是适应期中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
二、对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 勤于反思,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思考,但其中大量的是杂乱无章的,不受我们自己意识控制的思考很少给人留下对自己行为有价值的东西,本文所指的反思是有意识的进行的一种思考,它的发生时基于出现不确定的,复杂的,困惑的,惊奇的或有明确目标的情境下的。而这种反思的目的是寻找解决这种困惑情景的行为,并对行为背后的假设以及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也就是说,这里的反思是带有探究的性质。
2. 善于学习,以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学习对于高中地理老师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教材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获得,地理知识的不断更新都要求地理教师通过学习这一唯一渠道而获得,所以说,善于学习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对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学习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理论性的学习,一是经验性的学习。理论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新课程实践中碰到的种种困难也需要这些知识的获取来解决。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来给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3. 乐于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他所处的生态圈是学校老师,学生,同行。其三个生态链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群体与学校。这个生态圈的生态系统如何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发展,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每个教师的乐于合作是保持这个生态系统绿色、和谐的关键所在。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历来师生之间交往的缺失是讨论的热点话题,地理新课程改革倡导找回这种缺失,倡导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其次是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教师自主发展,但自主并不意味着封闭与孤立,相反要求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高中地理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方法不当及学生的冲突,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及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很好的解决的。
4. 勇于改革,以方式转变促效率提高
参与教学改革是教师能够理解新课程的最好方式,勇于改革是教师理解了课程改革的最佳体现。高中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是首先要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实施操作,对地理这一学科来讲就是要把改革渗透于备课与教学的环节之中,归根到底是落实到教学方式的转变上。
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重要性,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提高,关系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到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是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对要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
参考文献:
[1] 赵文英.??当代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途径[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