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5 10:29:06
序论:在您撰写速冻食品市场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四川,提到月饼第一品牌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四川天伦集团。可元旦刚过,这家曾经辉煌一时的食品集团却传出旗下美食馆全部关门、拖欠上百名员工三个月工资的新闻。
1月11日,《华西都市报》独家报道了四川天伦集团董事长失联、旗下美食馆全部关门、上百名员工已经三个月未领工资的消息,引起市场极大关注。作为四川月饼市场的第一品牌,天伦食品究竟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当前困境的呢?
响亮招牌已支撑百年
“天伦”品牌起源于1903年,已逾百年历史,主要生产月饼、糕点和粽子等。多年来,天伦食品以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健康”的放心食品为己任,凭借出众的品质、独特的文化赢得了中外无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四川名牌、国饼十佳企业之一、中国最佳特色月饼企业之一。“天伦”食品深受四川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已成为消费者心中“和谐美满”的代名词。
2002年,天伦看准成都庞大的速食市场,迅速改变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率先在成都市内主要街道开设天伦名爵西点连锁饼屋,这一系列运作让天伦品牌家喻户晓。
2009年,为了实现跨越式可持续稳健发展,公司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天伦檀香楼食品有限公司,定位为做老百姓的“中央厨房”,打造老百姓的“营养早餐工程”。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成都邛崃市临邛工业园区,总投资4.2亿元,占地220余亩,2010年初开工建设,已于2014年3月13日正式投入生产。
2010年,公司在成都邛崃市成立成都天檀置业有限公司。2011年,天檀置业兴建的五星级“天伦檀香楼大酒店”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
2012年,四川天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集团主要下辖四川天伦檀香楼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天檀置业有限公司、四川天伦檀香楼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天伦檀香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四川金德利商贸有限公司、邛崃市檀香楼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扩张,天伦集团已成为雄踞天府、俯瞰中原的集团化企业,然而这只是它表面的光环,实际上集团内部早已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等严重问题。
跨界连投两大板块耗费巨资
2010年前后,天伦先后投资9亿元进入速冻食品和商业地产行业,而这也被业内指出是其开始“体力不支”的主要原因。
2009年,天伦檀香楼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吴家第四代传人、公司掌门人吴衍庆当时提出,深耕公司在川渝地区的优势,抓住三全、思念等全国速冻食品巨头市场之外的区域市场商机,创新品牌和营销盈利模式,区域速冻食品市场前景乐观。在这样的战略规划之下,天伦投资5亿元在临邛工业园建设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生产基地,并于2014年3月13日正式投入生产。在建设后端、铺设渠道的同时,终端消费市场方面也积极配合开设檀香楼美食馆及鲜面店。
进军商业地产和酒店,是天伦布局速冻食品后的又一大动作。2010年,天檀置业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总面积8.6万平米的“天伦檀香楼大酒店商业综合体”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5亿元,预计201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天伦集团的“天檀超五星酒店规划及商业运营思路”中提到:该项目酒店及配套3.8万平米,商业及配套4.8万平米,服装卖场、美食休闲和酒店服务是主要形态。
快速扩张之下,天伦的传统优势主业——月饼市场却无法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据透露,近年来天伦月饼在四川市场规模领先,年均销售总额约1亿多元。加上粽子和烘焙类产品,公司年总收入不到2亿元。而自2009年公司多元化发展规划起航,速冻食品与酒店两大板块总投资超9亿元。
快速扩张之下,天伦的资金链于去年已经捉襟见肘。“听说天伦已经资不抵债,很多资产已经抵押出去,这都是老板狂妄自大,疯狂进入冷链食品所致。”
据本地食品业内人士透露,公司旗下高新区大鼎世纪自有物业、邛崃五星级酒店等已经被抵押。“据说现在天伦欠银行9个亿,此外还欠经销商6000多万。”
市场传出“天伦月饼疑似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后,除了引发食品行业人士在朋友圈的议论,也令许多消费者忍不住惋惜。“往年公司年年都发月饼的,难道去年一年没发他们就倒闭了?”网友“盒子猫”说。而成都市民王家庆也说,“不敢相信,天伦也是老牌子了,吃了十多年怎么说没就没了啊?”
据悉,就在公司处于如此危难之际,其董事长吴衍庆也不知所踪。作为曾经的四川第一月饼品牌,天伦集团如今落入此般境地,让人在可惜的同时也给其他人敲醒了投资需谨慎的警钟。
天伦食品四川发展史
1998年:成立天伦食品(成都)有限公司,扎根西部市场,主营月饼、礼粽。
2009年:注册成立天伦檀香楼食品有限公司,在成都邛崃临邛工业园区兴建生产基地,进军速食市场。
2010年:在成都邛崃市成立成都天檀置业有限公司。
作为速冻食品龙头的三全食品(002216.SZ),被很多投资人看好,主要理由在于,生活节奏加快加上消费升级导致速冻食品市场庞大,公司不仅是行业龙头,而且有创新(鲜食售卖机、联手饿了么电商等),部分股东看起来很有实力。
但三全食品的两个弱点也非常明显,首先是毛利率不算高,且一直以来销售净利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高点6.39%一直下降至2014年的1.97%,2015年甚至更低,仅为0.82%。
其次是三项费用居高不下。最新公布的2016年一季报显示,营收为14.86亿元,2014年同期为14.13亿元。净利润略超1900万元,但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8%。而笔者最在意的销售费用继续增加约4100万元,人员工资等继续增加2200多万元。
费用支出过高
三全食品2008年至2015年的销售净利率分别是5.71%、5.64%、6.13%、6.39%、5.12%、5.09%、3.28%、1.97%,直至0.82%,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再看看同期销售额的增加,营业收入分别是13.8亿元、14.4亿元、19.2亿元、26.3亿元、26.8亿元、36亿元、40.9亿元和42.4亿元。从2010年到2015年营业收入增加220%,但营业利润2015年出现5464万元的亏损。
为什么会这样?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三项费用占比非常之高,一直保持在30%以上。而且压缩费用看起来很难,规模效益几乎没有。2015年,销售费用绝对数额高达12.6亿元,管理费用1.76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加273%和236%。
营业总成本从2010年的18.1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3.34亿元,同期的营业成本则从12.8亿元增至28.42亿元。
也就是说,三全食品几乎没有规模优势,越卖得多越赔钱。
最新的一季报也印证了这一情形。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在费用遏制不住、销售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度滑落,同比下降28.20%,扣非净利润同期滑落69.17%。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创新业务鲜食项目的开发与推广,三代机升级及鲜食产品线的扩展稳步推进, 本期继续加大对北京市场的拓展;公司速冻新品炫彩汤圆、儿童系列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期加大了品牌及新品推广力度。
笔者对此的理解是,鲜食项目继续推进,还在继续支出机器成本和广告推广费用。
对于2016年上半年的展望,公司冀希望于通过深化渠道网络、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研发推广力度等措施,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但笔者的感觉是,费用支出等继续加大投入,预期效果仍然不乐观。
冷链投入巨大
原因出在哪里?
从市场层面观察,销售终端需要大量投放保鲜柜,否则做不到专柜专用,但现实是,投放了仍然做不到专柜专用,因为竞争的关系,终端的发言权很大,如果过分要求专柜专卖,在B\C类终端有竞争者也会来投放。这样下来便形成了竞品鸠占鹊巢,为人做嫁衣的局面。
创新推出的终端售卖机似乎投入更大,公司没有公布售卖机的销售额和投入,所以,这种售卖方式能否持续,目前难以确定,但冷链维持、配送等成本和销售额与毛利可能决定这是一桩赔钱的买卖。
冷链投入大是业界的常识。规模越大,冷链成本也要相应上升,而常温消费品不存在这一限制。
曾有报道称,2015年三全鲜食仍在摸索期,拖累利润约8000万元。盒饭机2015年利润亏损7000万-8000万元,主要是销量小导致的开工率和固定成本摊销不足。三代机将在上海不同场景投放10台左右试点,增加了早餐、包点、饮料等,希望通过扩充品类提高盈利。
但依笔者看来,三全食品的这些创新风险很大,盈利把握和前景不明朗。
而且,生产及销售管理环节的人工成本越来越大。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从2008年的1.9亿元,增至2015年的5.53亿元,且大量的人工费用可能通过劳务公司发生,没在此科目中反映。
粽子等非标准化产品需要手工操作,而人工成本上涨厉害;公司网站介绍,员工约2万余人,而人工成本只升不降,作为投资者应该对此有所警醒。
竞争太激烈
从普通人的口味来分析,楼下的夫妻店,鲜面条、馄饨、饺子等,现做现卖,有的还现煮,开了十年生意依旧好。而冷冻食品特别是水饺和馄饨永远比不上现做的新鲜及味道好。
至于冷冻食品,乡村县级市场上租个冷库,一帮工人就干起来,各种低温食品成本极低,运送方便。
这情形其实打破了三全食品年报中所描绘的农村乡镇冷柜冰箱普及带来的市场前景,已经有各类竞争者“抄了底”。
同行业竞争者的状况也应引起三全食品的思考。
思念为何快速成长,后来又转行地产?如果大家日子都好过,思念为何与三全食品经常展开价格战?另外,前几年在郑州轰轰烈烈的胖哥食品(同业竞争者)为何现在几乎销声匿迹,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工厂几乎没开工就沉寂下来了?还有收购龙凤食品的亨氏食品为何抛弃这个高价收购来的冷冻食品公司,接连亏损,舍弃部分渠道和区域市场的原因是什么?三全食品近2亿元收购龙凤食品后,又连续亏三年,承认整合有难度,目前看来,三全食品捡了便宜还是背了包袱很难说。
作为投资者,对消费品行业的大规模投入,对大胆的创新应该充满戒备(这不是马斯克的特斯拉生意)。
2015年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中提到,首先,公司的创新业务“三全鲜食”项目进展顺利,处于测试培育期,前期产品研发、技术投入、团队建设、生产布局和市场开发投入较大,该项目的实施对公司利润产生短期影响。其次,公司本年创新产品较多,儿童系列、速冻披萨系列、速冻牛排系列等新产品陆续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新产品前期研发、市场推广、品牌宣传等投入较大,对公司2015年度利润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 2015年宏观经济下行形成一定的需求压力,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据国家统计局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国内速冻食品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至8.95%,且大幅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4.60%,国内速冻食品行业仍然处于“以价换量”的状态。三全食品的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中高档产品相对缺乏,目前仍是与中低端企业比拼价格。
至于三全食品提到的所谓创新产品根本也不新奇,上海梅林的牛排、双汇发展等似乎也可以做,并且几乎不存在进入门槛。
产品前景隐忧
目前,糖尿病人数在中国上升幅度惊人。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2015年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据介绍,中国每10个成年人中便有一人患有糖尿病,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正呈现爆炸式增长,正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而汤圆正是三全食品的当家产品。2015年营业收入占比达29.12%,显然,消费升级会对此形成负面冲击。
另外,粽子占比6%,也是季节性产品。
不管是三全凌汤圆,还是以汤圆闻名的龙凤食品对这一问题应该充分的重视。汤圆类产品销售额2015年为12.3亿元,没能超过2014年的12.9亿元,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增长到顶,需要观察。如果是前者,那么三全食品的当家和发家产品下滑,在新品未能立足并开枝散叶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堪忧。
其他商业模式的冲击
生鲜电商的冲击有待评估,美菜网2015年营业额已经达到25亿元,涉足三全食品的领域也不是不可能。
还有疯狂的外卖App。冷冻食品再方便,也不如在手机上点一下,色香味俱全、热气腾腾的送到面前有吸引力。
由于三全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超市,商超渠道是赖以生存的主渠道,但如今随着超市、大卖场遭遇电商的冲击,超市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也对供应商转嫁了成本,三全负担只会更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即使加大扩展北京市场,也可能重蹈费用超高但收益不理想的覆辙。
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不愿在厨房里多花时间,速冻食品则以其“营养、健康、方便”的特质,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食品消费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巨大的商机使商家纷至沓来,速冻食品也将占据中国食品市场大半江山。
但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速冻食品企业来说,可谓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首先,一场因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触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危机、消费萎缩、现金流趋紧、成本上升,食品企业面临更加险恶的外部环境。其次,影响深远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严重冲击,食品安全受到空前关注,消费者对行业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速冻食品企业因其特殊的流通领域,面临更多的利空因素。
作为速冻食品龙头企业的三全,如何在当下把握行业本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产品创新,营销回归原点
市场的开放,全球化的加速,带来了国外资本,也带来了名目繁多的营销理论。“入学”较晚的中国企业在向西方企业学习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营销理论无所适从,甚至陷入一种对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而忽视了营销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产品。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说:“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三全――这个中国速冻行业的领军企业的创业之旅正是从产品创新开始的。
速冻食品于1928年起源于美国,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二战后,美国科学家系统地发展了速冻食品的储藏理论,大大加速了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速冻食品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冰箱与微波炉等家电产品的迅速普及,速冻食品的行业规模迅速膨胀。
1992年,怀揣创业梦想的陈泽民意识到速冻食品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创立三全食品,开创了中国速冻食品规模生产的新纪元。
陈泽民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速冻食品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但也存在品种少、产量低、质量不高、包装差等诸多问题,要想在速冻市场有所作为,需解决以下两个方面问题。首先,速冻食品应该彰显中国传统特色,以区分大量涌进的国外速冻食品。饺子、汤圆、粽子为中国消费者所喜爱,且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开拓市场的最佳选择。其次,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往只有单身贵族和上班族才光顾的速冻食品的现状已有较大改变,更广泛的消费者加入进来,速冻食品应进一步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日益扩大的消费群体的多种需求。
事实印证了陈泽民的判断。20世纪90年代,整个速冻食品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该行业已经成长为品种多样、规模较大的食品制造业之一。速冻食品占领中国老百姓的厨房,甚至像发达国家一样,成为正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时不远。三全正是从营销的原点――产品出发,加大产品品类与品种的拓展力度,在市场上率先取得制高点。
竞争升级,从产品到品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速冻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行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价格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KA卖场迅速崛起。随着KA的崛起,中国快速消费品的通路结构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中国速冻业的成长提供了硬性条件,三全、思念、龙凤3家速冻食品企业乘势崛起占据了行业前列。
1997年,竞争格局风云突变。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在广州、上海建立生产基地,推出定位中高端的“湾仔码头”品牌,一举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一时间,三全不仅面临着“湾仔码头”的品牌“空中优势”,还要与同城对手――思念在终端短兵相接。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是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最大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再次,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在食品行业,产品的区别度本就不大,而对于以汤圆、水饺、粽子等作为主要产品的速冻企业来说,产品的区别更是小之又小。因此,三全意识到,在产品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速冻食品行业,品牌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
在三全看来,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具备比较高的知名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内涵、个性等有较充分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带来的情感共鸣是积极的、正面的,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认可产品价值后,还会重复购买,成为忠实消费者。其中,品牌认知度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知度和理解度的标准。品牌认知是企业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大众消费品市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差别不大,这时消费者会倾向于根据对品牌的熟悉程度来决定购买行为。
在这一认知下,“三全状元”品牌应运而生,其向上可与“湾仔码头”等高端品牌争夺“制空权”,抢占高端市场;向下则与“地面进攻”相互配合,在“空地一体”的系统优势下,取得全面优势。此后,三全又推出“三全凌龙舟粽”、“三全丸家”、“三全面点坊”等不同品类子品牌,特别是“三全凌龙舟粽”的推出和运做,更是对三全品牌的又~次升级。
速冻食品行业产品宽度很广,但在短期内可从几个品类八手,形成拳头产品,创造品牌知名度。三全正是以“三全状元水饺”、“三全凌汤圆”成就了其知名品牌地位,以“三全凌龙舟棕”进一步巩固领军地位。三全食品是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同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更被中国品牌研究院认定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唯一标志性品牌。
品牌升值,“龙舟”一马当先
品牌价值的上升,给三全带来了巨大收益。据中华商业联合会全国连锁超市信息网统计,2007年度三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3%,领先第二名5个百分点,其速冻水饺、汤圆、粽子、馄饨、馒头等均为行业内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在面点市场大获成功的同时,三全在粽子市场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奠定了三全行业第一的品牌地位。
根源传统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
传统食品。
南朝时期,梁国的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间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粽子也就源远流长。
在两千年的粽子渊源史上,继承和创新不断交替轮回,但以往在粽子史上的革新都不足以带来标志性的转变,直至三全创造性地将粽子与速冻技术进行结合,诞生了第一颗代表革命性升级的速冻粽子――三全凌粽子,揭开了粽子发展的新篇章。
三全时刻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致力于做最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粽子。由此,消费者对三全的满意度连年保持第一,消费者再次选择意向达到99%。全国连锁超市信息网的数据显示,三全凌粽子的市场占有率近年一直保持第一,仅2007年就达到24%,领先对手近10%。
“龙舟”现身
2007年,鉴于三全状元水饺市场表现优异,以及粽子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三全决定在粽子行业也打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品牌,以便在竞争中形成更强的优势。
三全经过对粽子市场缜密的调研发现,有两个关键利益点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粽子口感的糯性,这主要取决于糯米的品质;二是粽子的香味,香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粽叶。实验发现,增大粽叶和糯米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提升粽子的口感以及香味。
通过研究,三全提出了新产品的核心诉求点――粽子加长30%,更香更糯,并启用一个新的子品牌――三全凌龙舟粽。三全凌龙舟粽品牌运作同时具备了一个优秀品牌的核心价值的三大主题:理性价值、感性价值、象征性价值。理性价值与品牌利益对象相对应,感性价值与品牌关系相对应,象征性价值与品牌个性相对应。三者犹如美妙的交响乐,即使在纷杂的环境中也能赢得顾客的倾心。
理性价值通常着眼于功能性利益或相关的产品属性。三全凌龙舟粽以口感为核心,在理性价值上进行了全面提升。
工艺升级:将原来的粽子粽身加长30%,粽子直径缩短,增加粽叶与糯米的接触面积(15%),将粽叶的清香更多地渗透到糯米之中,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香糯感受,同时食用时的加热时间也得以缩短,节省了消费者宝贵的时间。
口味升级:保持原有的优势口味的稳定性,将品质进一步提升,表现在糯米品质的提升,馅含量的提高。引入当前消费市场流行的原料,如玉米、香肠、泡椒、雪菜、蛋黄、板栗、金丝蜜枣等,同时开发多种复合型产品口味,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原料升级:打造环太湖糯米圈,精选最优质的太湖糯米,更香更糯:使用双汇冷鲜肉,最大程度地确保肉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蜜枣、花生、豆沙、香肠等均采用原产地级的原料,保证原料的品质。
安全升级:粽叶采用海拔2500米深山天然粽叶,粽线使用无任何工业染料的原色白线,安全性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感性价值
感性价值是指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情感关系。三全龙舟粽的品质升级,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粽子的功能性需求,并且将端午节的两大元素――龙舟和粽子融合为一体,让消费者更具亲切感,从而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
象征性价值
在体现了品牌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之后,三全突出了新产品的象征性价值。三全萃取了端午节的传统元素――龙舟。龙舟形的粽子,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融合一体,在步调急促的时代,龙舟粽的创新,带给消费者更大的情感归属,而且也是速冻食品演绎传统文化的新的标志。
现在,三全凌龙舟粽成为中国龙舟协会指定粽子食品,因贴合消费者核心需求的品牌主张,独特而鲜明的品牌形象,并不断融入文化内涵,“龙舟粽”的品牌形象更具价值,成为粽子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渠道创新,以节日出喜庆
作为典型的节日消费产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其对节日的关注及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逐步增强,民族意识迅速觉醒,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国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端午节上升为国家法定节日正是公众的对该节日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的表现。作为端午文化的最重要载体,粽子也日益成为颇具市场前景的端午礼品。
从速冻到真空
据统计,2007年以五芳斋领军的真空粽子市场实现了超过3亿只的销量,市场总体规模在5亿元以上,而且随着粽子市场的整体增长,真空粽子以其便利性等优势,市场呈稳定增长态势,发展为与速冻粽子并驾齐驱的重要市场。当前真空粽子的销售主要局限于华东、华南等一线城市,而大部分北方及二线城市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真空粽子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过多年探索,三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引进国内领先的全自动真空机,全力打造优质真空粽子。在研发方面,三全历时3年,完美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倾情推出极具形象力的粽子礼盒――国粹礼盒,以“粽之尊、国之粹”为核心理念,融合中国最经典的粽子美味,打造出礼品粽的至尊产品,引领端午高端礼品的市场潮流。在推广方面,三全锁定国内主流礼品消费市场,整合报纸、广播、终端等一系列推广资源,引导消费观念和潮流,使得国粹礼盒成为端午礼品粽的最佳选择,更让国粹礼盒成为端午高端礼品粽的标志性产品。
2007年,三全开始进入真空粽子领域,并启动端午礼品市场后,三全真空粽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期间,三全完成了产品由散装到精装、礼品装的升级,品牌内涵逐步丰富到龙舟粽品牌的建立,销售额也由在初500万的基础上增长了几十倍。
两个五月五,快乐“1+1”
对广大厂商而言,节日营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不同厂商在节日营销中的表现却不尽相同,有的赚了个盆满钵满,有的却失望而归。究其原因,首先,许多企业简单地将节日营销与降价画等号,误认为只要降价就能打动消费者。其次,在节日营销上缺乏鲜明的主题和优秀的创意,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事实上,一次成功的节日营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节日营销应当有一个独特的主题作为核心。只有拥有了鲜明的主题,才能从众多的促销活动中脱颖而出,出奇制胜。其次,企业应当进行缜密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并基于此制订各种营销预案,还应当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把控,根据方案的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最大的销量。再次,企业应当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以维护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为不变的出发点来应对市场的众多突况。正
如普拉哈拉德在《消费者王朝》一书中讲到的,营销的最高阶段是企业与顾客共创价值,使品牌、产品与消费者相濡以沫。
2009年,恰逢农历润五月,两个端午节携手而至。三全龙舟粽当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三全正在周密准备,在端午节重磅推出以“两个五月五,快乐1+1,分享龙舟粽,赢取双重快乐好礼”为主题的大型促销活动。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三全加大了促销力度。公司通过各种媒体、终端向消费者宣传此次活动,从消费者基本利益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方案,以龙舟粽充分调动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文化营销,传统与时尚的联姻
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商业文明的兴盛,而商业文明的繁荣,必然带来一些大牌的崛起。在这些堪称国家名片的品牌背后,潜藏着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一文化。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可口可乐风靡全球。此时的可口可乐已经超越了饮料本身,而传承了美国文化中巨大的包容性、强烈的扩张欲和旺盛的生命力,与美国文化发展成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可口可乐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影响着不同的时代,而时代也影响着可口可乐,两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韩国创造“汉江奇迹”后,在国家营销的大背景下,韩国集一国之力打造了现代、LG、三星、SK、希杰、乐天等全球著名品牌,这些品牌崛起的背后是文化的强大推力。“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20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21世纪是文化创造世界。”韩国文化部长道出了真谛。
从近代至今,不少学者和实业家期望通过“西化”来强国富民。无论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抑或李厚泽的“西体中用”都证明了,如果丢掉传统文化,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最终都将失去发展的动力。正如钱穆所说:“传统可以现代化,现代化则不能脱离传统。”同样,中国企业和品牌的崛起离不开传统文化。
对广大的中国企业而言,为品牌寻找文化支点,不失为一种高水平的营销策略。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企业若能从中积极汲取,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红豆集团将中国传统的红豆文化融合到产品中,给产品笼罩上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勾起人们的相思之余,消费者对品牌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各地人们还赋予龙舟另外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的“龙船节”是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的赛龙舟则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龙舟的传说不同,但共同的是人们对那些爱国英雄的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颂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热爱。
速冻食品吃过吧?走进任何一家超市,只要有卖生鲜的地方就有速冻食品。近年来,速冻行业保持以每年百分之几百的速度增长,但翻开任何一本现有的市场书籍,对这个行业都鲜有描述,即使权威的专业调查机构对这个行业也很少界定,毕竟这个行业太年轻,年轻的使很少人注意到他的成长,但不容忽视的是以思念为代表的速冻行业新贵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塑造了“速冻大王”的创业神话。思念的成功得益于有效的品牌分级策略,思念水饺的市场成功恰是品牌分级策略的一个具体体现。
所谓的品牌分级是指,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产品不同的消费人群而实行的差异化策略,即同一品牌的两个层面:精品化取向和大众化取向。品牌分级的目的是增加品牌的适应力,能够更加有效的细分市场,增强品牌的抵抗风险能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在一个成功品牌的成长中,品牌与产品的关系通常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品与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形影不离,品牌的定位和产品个性通常在这一时期形成,如国酒茅台的自尊地位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高档酒的代名词,这样茅台要向其他白酒那样纵向延伸就会给原有品牌形象造成损失,这时就需要进行产品与品牌的松绑,这也就是品牌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品牌与具体产品的分离,品牌不再指向单一类别,而是差异化市场取向,如茅台推出的迎宾酒和东方之子酒就有效的区隔出市场空间,实现了品牌的延展分级,同时维护了国酒茅台的高档酒地位。思念水饺的品牌分级正是给予此而实现的。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速冻水饺
1、速冻食品的行业背景:
速冻食品是指采用新鲜原料,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在零下25度以下和极短的时间内(15分钟以内)急速冷冻,再经过包装,在—18°C以下的连贯低温条件下送抵消费点的低温食品。速冻食品完全以低温来保持食品原来的品质,而不需要借助任何防腐剂或添加物,所以速冻食品具有味美、新鲜、方便、快捷、健康、卫生特征。
速冻食品行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食品加工业之一,是一个具有蓬勃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近年来以年均10—30%的速度快速增长,世界速冻食品的年总产量已达到6000万吨,品种达3500种。
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在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只有外贸系统生产极少部分主要用于出口的速冻食品,国内冷冻冷藏企业的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世界速冻食品工业中,我国速冻食品企业的地位是非常弱小的。目前,国内人均占有量仅为7公斤,年消费量为1000万吨,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企业近2000家,年销售额为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由于速冻企业的市场培育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速冻食品在消费者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原先完全自制食品转向选择制成品或半成品成为可能,这种转换率越高,市场需求就越旺盛,行业潜力就越大。另一方面来自零售业的市场变革,新兴的大卖场、连锁超市的出现又大大增进了整个速冻行业的超速发展。冷冻冷藏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售点、家庭等环节的冷冻、冷藏形成了一个有机冷冻链条,保障了速冻食品的物流畅通。国内速冻食品市场自1995年以来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成了不争的事实,但目前速冻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只有以水饺、汤圆、糕点为主的150多个品种,产品线的深度和宽度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目前市场销量最大的速冻食品是速冻水饺,思念、三全、龙凤位居速冻三甲之列,来自香港的湾仔码头则在高端水饺市场一枝独秀。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还有“笑脸”、“云鹤”等,另外还有几百个地方性小品牌,质量上也参差不齐,可以说“高质量与低质量共舞,大企业与小企业齐飞”,这样一个现实造就了速冻食品品牌鱼龙混杂,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2、行业竞争特点:
1) 尽管速冻水饺品牌不少,但总括起来,其水饺产品的种类却趋于雷同,已经到了同质化的阶段,各大品牌之间消费者从产品品质上几乎没有多少挑选的余地;而且各品牌推出的新产品在品质上也没有大的创新。据调查:速冻水饺新产品的新颖独特程度低,这种评价除产品包装等外在的表现外,最主要的还是针对产品的品质。
2) 在同质化的前提下,市场竞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围绕产品的价格来作文章,因此,价格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从市场上各主要品牌的价格上看,包装产品几乎也没有很大的
差别,基本上处于同质同价这样一种状态。
3) 主要品牌之间的差异性较小,行业中并没有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品牌。调查显示:在全国市场上思念的饺子产品除了在郑州的品牌知名度非常高以外,在其他城市也不超过50%,由于缺乏行业领导品牌,众多水饺品牌只能在同一竞争水平上竞争,品牌的个性差异性较弱,因此,描绘品牌的形象要比强调产品的具体功能特征要重要得多。如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正是思念努力的方向。
4) 主要竞争对手广告传播诉求重点为新鲜、美味、轻松等产品的经验属性特点,诉求方式雷同,同质化的传播内容。众多生产厂家的广告诉求忽略了鲜明的产品形象、产品的直观属性和差异化的品牌传播。
3、主要竞争对手描述:
三全:与思念定位相似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三全。三全在去年成功导入了CI之后,空前加大了品牌传播力度,从2002年11月到今年6月,三全的新版饺子广告、新版粽子广告在央视采取高密度投放。从目前各地电视台户外媒体等传来的信息显示,三全下半年的投放力度也不会减少,其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强势广告确立大品牌形象,与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思念一比高低。新版的三全水饺广告以“把轻松还给生活”为主诉求点,在产品品质、规格上逼近思念,是较强的竞争对手;
湾仔码头: 主打高端水饺,大卖场的渠道建设较完善,以前不太注重广告,只注重终端,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形看出,其广告投放力度并不少,2002年下半年的电视广告投放量位居第一大户,湾仔码头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强势形象确立高端水饺的第一品牌,进而扩展下移到云吞、汤圆类产品,完成品牌拓展。
4、企业资源SWOT分析:
优势:思念,中国品牌,在速冻行业综合实力较强。企业富有活力,从99年至今,思念每年以成倍的发展速度增长,思念水饺全国销量连续4年取得市场排名第一的骄人业绩。思念灌汤水饺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较高美誉度,许多消费者都是指名购买,并拥有较多的忠诚消费者;企业拥有完善的分布全国经销商网络,
劣势:缺乏鲜明的市场形象,强势产品不够突出,产品线不丰富,具有优势的思念水饺的高档产品形象尚未建立,处在中低端的市场竞争相当无序,无谓的
价格竞争只会影响品牌的形象塑造。
机会点:速冻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而整个行业缺少真正的领导品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是多样的,可分为高消费和低消费两类趋向,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高端水饺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整体速冻食品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威胁:速冻食品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低端水饺,由于市场门槛较低,价格战异常惨烈,产品利润趋微。主要品牌都想超越竞争,充当行业的领导品牌,所以终端的市场争夺也十分激烈。
品牌竞合时期的孤胆英雄
思念现在面临的境地可以说前有虎后有狼,外资企业和行业巨头对速冻行业觊觎已久,虎视眈眈,而尚未进入只是时机未成熟而已,冰品巨头伊利在牛羊肉水饺上做了尝试性拓展,预计大规模的行业扩张也会为时不远;另一方面低端水饺市场的一些地方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自杀式的低价策略,使整个速冻业陷入价格竞争,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行业利润趋微。如果我们不突出这种围攻,不注重品牌的形象构建,就不仅保不住现在的市场地位,甚至还会一败涂地。以思念为代表的速冻行业巨头挑起了民族食品振兴的大旗,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市场发展的方向。
1、 饺子大王的创业神话
思念公司的掌门人李伟先生被外界传称为“饺子大王”,实际上,思念以汤圆起家,以水饺成就天下。从1997年建厂至今,思念每年都是以成倍的速度快速发展,从1999年灌汤速冻水饺的大获成功,到行业的兼并扩张,思念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做了其他公司十年才完成的市场拓展,现在思念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水饺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1.4亿,增长到2002年的7个亿。
2、思念的竞争境界:
纵观整个速冻(特指速冻调理品)行业,在时间上可以以97年为界分成前后相互承接而又不同的两个阶段,在97年以前,也就是思念进入以前,速冻食品的竞争基本上是不存在品牌竞争的。92年起家的三全一支独秀,独领着速冻食品的半壁河山,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界定应该处于品类的导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品牌力量较弱,因为快速消费品的产品特点,关心度较低,消费者投入的风险不大,所以尝试愿望较高,这时的市场竞争就转化为终端通路的竞争。
97年之后,思念依靠产品创新和掌控终端两个市场利器,迅速的打破市场格局,成为速冻行业迅猛飞奔的黑马,并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市场发展方向。这段时期也是速冻行业发展的黄金成长期,其明显特点就是市场消费的普及率和重复购买率显著提高,市场份额增大,消费者把速冻食品作为快节奏生活的一部分,并形成习惯。同时新品牌增加,各品牌竞争加剧。
思念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揭示出“终端为王”的硬道理,但从2002年起,市场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主要竞争对手加强了广告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地方小品牌也纷纷推行低价倾销,冲击尚未成熟的速冻市场体系,市场竞争已经从销售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品牌的深度传播,加深品牌印象,建立品牌理解度已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同质化的产品和促销越来越难于吸引住消费者挑剔的目光,只有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才能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说到消费者,就不得不提及近年来的消费形态的变革,据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由于社会的变革而引起的消费变革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反映在消费形态上最为明显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越来越感性,越来越随“心”所欲,感觉消费时代的来临,使他们从消费产品转化到消费品牌带来的心里满足感。(见下表) 类别产品消费时代品牌消费时代企业产品质量过硬流通渠道合理价格按质论价广告传达产品信息产品合乎顾客需求通路考虑顾客购买的方便性价格按顾客的心理价位塑造独特的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消费者产品质量优先同等质量下,价格优先广告起提示作用,但对购买影响不大品牌形象优先同等质量下,感觉优先广告塑造的品牌形象,成了区隔形象、身份的重要坐标
3、 品牌突围
由于速冻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产品利益点的诉求难以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产品利益点容易被竞品进攻及模仿,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超越竞争,塑造思念——速冻水饺的优势品牌形象。根据市场状况,我们对思念的品牌实施分级策略规划:高端的思念水饺、中端的思念灌汤水饺、低端的大年水饺三个级别,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实行子品牌、母品牌、副品牌三位一体的立体品牌形象建构,即用低端品牌抢市场,中端品牌求利润,高端品牌树形象。
品牌品牌构成品牌定位竞品参照目标受众区分消费特征
思念水饺思念·彩之味香港手工水饺高端水饺湾仔码头女性,白领,25-35岁,生活层次高,收入高。乐于接受新事物注重口味和营养;注重消费产品所带来的心里满足感
思念(灌汤水饺) 中端水饺三全龙凤城市家庭的一般居民,日趋成熟,注重口味,易受促销活动的影响
大年(水饺) 低端水饺地方品牌三级市场的乡镇居民。向往高水平生活。注重价格实惠,对口味有偏好
4C策略下的思念水饺新形象
互动营销的4C策略
进入了21世纪,整合营销传播(IMC)被众多企业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IMC的实质简单的讲是4C取代4P。与其说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不如说它是一场换位思考的营销方式的变革,它突破传统,以消费者为中心,最大限度的做到和企业的每个利益对象实现有效沟通,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为目标。思念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品牌策略,全新阐释整合营销的4C策略。
1、 顾客的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s ):
构成速冻食品的消费主体,受年龄、家庭生命周期、收入、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按这些因素的不同可划分为多种群体,而按80/20法则,思念速冻水饺的最有价值消费群体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A、时尚女性,收入较高,注重口味和营养,追求生活的消费质量
B、中青年,中等收入以上,单身或有独立家庭,有未成年子女
C、中年以上,城镇工薪族,向往都市生活,喜欢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消费创新
这三类群体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食用速冻产品是追求一种轻松方便的生活, A类群体的需求是理想主义的,对美味食品有着特别的嗜好,是典型的感觉消费者,她们喜欢通过消费商品证明,“生活的目的在于生活本身” ,这是他们的格言。B类群体,消费多于理性和成熟,他们的需求较为稳定,在满足美味的同时追求轻松方便的生活。是思念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倡导美食,追求一种高质量的生活。C类群体由于生活区域的限制,对速冻水饺的价格较为敏感,他们更注重实惠的消费。
2、 成本(Cost):
4C理论的创始人劳特朋认为:生产厂家应该忘掉定价策略,要着重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求所付出的成本。针对A类群体,心理价位与产品的品质应该是对等的,愿意为美味付出更多价钱,我们参照竞品,做高端定价。由于B类群体较为成熟,做中端定价。C类群体的消费水平较低,我们考虑低端定价。从价格层次上区别成三个级别。
3、 便利性(Convenience):
我们认为的“便利性”不仅是渠道上购物的便利性,而且还是消费者心里的方便性,即在心里上的亲近性,如在彩之味包装上采取人性化的设计,突出产品的外观品质和原料配比图片,以方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4、 有效沟通(Communication):
有效沟通的意义在于提供预设的消费情景,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而传播相关信息,达到双方理解的一致性。什么样的信息才能引起消费者关注呢?我们采取换位思考,设定传播点。比如针对A类消费者群,我们设定为“多彩的生活,多滋的彩之味”,营造一种时尚的唯美境界。而且针对女性的特点,制定彩色小贴士,介绍色彩服饰搭配、色彩消费指南,时尚美食等,这些小册子吸引了众多女性的目光。针对B类群体,我们设定为温馨的家庭生活,以亲情为主线述说着一个齐乐融融的家的感觉。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广大乡镇,“大年三十,舞龙狮、吃饺子”是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针对C类群体,我们突出民俗的宣传特色,摆放在三级市场超市的吊牌、易拉宝,用“大红的灯笼,燃放的爆竹,热闹的舞龙场面”,映衬出一个缤纷的大年。
彩色&激情时代:思念的高端之路这样走
1、 消费变革:
进入21世纪,各种时尚气息弥漫在生活每一处,信息时代,个性时代、广告时代…五光十色,绚烂多彩,在中国的大中城市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女性群体,她们热烈、独立、能干……她们懂得享受生活、她们有着挑剔的目光,她们追求感官刺激、喜欢挑战、她们浑身充满着激情的魅力……我们称之为彩色&激情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色彩成为一种个性的语言,感觉消费时代的来临,使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彩屏手机,彩色短信,彩色眼影……我们把它称为色彩物语。彩色意味着时尚,意味着丰富的新生活。
2. 产品策略:
高端产品是思念品牌扩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针对目标群体主推彩之味手工水饺和品质更加优良的香港手工水饺,价格上贴近湾仔码头,实行联合夹击的策略,进军高端市场。
有色食品一直是很多食品厂家不敢轻易涉足的禁地,因为一看到食品颜色,人们就自然想到人工色素。如何向消费者传达我们“彩色之道”,这是问题的关键点。在我们的调查中,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汁勾兑的的“彩之味”水饺,得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费者认可,这说明“色彩消费”深入人心。但调查也显示出,彩色消费还不会形成主流,它还只是时尚类产品。
产品资源的特点,个性鲜明的产品形象——彩之味,产品优势为:天然蔬菜汁入面,色彩丰富;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口味丰富,口感清爽;形式小巧玲珑,精致可爱。
2、 目标消费者描述:
我们把目标消费者锁定在25-35岁的中等收入以上的女性,她们或是商务白领、公务员,或是金融、教育等行业的高级雇员。这类群体有稳定的事业和工作收入,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生活观念时尚,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并且关注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这些人生活关键词为:
浪漫、休闲、事业、爱人、情人、密友、聪明、感性、时装、美食、忧虑、伤感、虚荣、攀比、健康、美容、减肥、时尚、个性、品位、流行、潮流、感觉、绚烂、音乐、旅游、休假、上司、下属、数码、刺激、VIP卡、派对、前卫、激情、小资、 SPA、高雅、品牌、宠物、
网络、交友、健身、减肥、哈根达斯、聊天、……
调查显示: 目标群在消费速冻水饺时最关注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是:
1、 味道鲜美 2、营养价值高 3、口味丰富 4、安全卫生
目标消费者对“彩之味”最好感的因素是:
§面皮色彩丰富,赏心悦目,绝不含人工色素
§营养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蔬菜汁入面)
§味道鲜美,口感清爽
§小巧玲珑,精致可爱,食用方便
3、传播策略:
在我们对消费者的研究中,消费者最关注的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竞品恰恰忽略了鲜明的产品形象和产品的直观属性,依次定位,我们的传播机会定位为:多彩的,营养的,简易化的传播主题为多彩营养彩之味。
随后我们进行了广告主题的测试,多彩营养彩之味提供的信息是色彩丰富,营养丰富,而且产品的直观属性很强,符合目标消费群讲究精致生活,注重健康饮食的生活特征。
广告形象创作通过色泽饱满的胡萝卜、青翠诱人的蔬菜叶、清澈的露珠等元素直接表现大自然多彩的本色。同时通过胡萝卜向消费者传达营养的概念,配合“纯天然新鲜蔬菜榨汁入面”的文案来直接说出彩之味水饺的营养原理,与主题多彩营养彩之味形成了很好的呼应与解释。
广告诉求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带来美好感觉,产生食用的欲望,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广告效果。
由于彩之味价值较高,我们考虑主要分成两个梯度进行推广,第一时间梯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第二时间梯度为顺次推广到全国各大城市。
在随后进行的市场推广中,我们设定了三道立体冲击波,第一道在新品刚进入市场时,我们举行了大规模的免费品尝活动,解决了消费者的第一口问题;第二道冲击波是开展时机有限的买赠活动,即在限定的时间内举行“买彩之味营养水饺,送精美礼品”的促销活动,快速拉动彩之味的市场增长,有效的缩短了产品上市磨合时间;第三道冲击波是在前两轮推广的基础上,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我们设定了奖品丰富的刮刮卡,奖品包括新锐彩屏水机和时尚MP3,在大卖场极大的调动了消费者的参与热情,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在新品推广的一个月后,我们从主要卖场传来喜讯,彩之味赢得了开门红,在2003年11月份的广西投资洽谈会上和北京的国际农展会上,思念彩之味水饺出尽了风头,在局部城市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销售局面。
超越竞争:大年水饺的贴近营销
1、 三级市场的空间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曾是主席他老人家发出的有力号召,时至今日,作为速冻食品链条的消费终端,这个市场仍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今天的乡镇已经在沿海局部地区实现了小康,按照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宏伟蓝图,在本世纪头20年里,居民生活要全部达到小康标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将由半农业、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作为后工业社会宠儿的速冻食品也必将迎来她的光辉未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乡镇的消费潜力将会大的无法估量。
一些大型企业、知名品牌既垂涎快速成长的三级市场,又不能或不敢积极支持这些市场,所以尽管有的产品建立了很宽的销售网络,但销售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尤其是面对地方品牌主动出击时,往往会暴露出反映迟钝,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三级市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卖场全年几乎是在自然销售,成了一块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
2、消费的瓶颈是价格
尽管前景美好,但目前三级市场的消费者有效购买力仍普遍很低,三级市场销售仍以低价位产品为主导,并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是看得见的现实。不过同时还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袋装中高价产品将会有一个缓慢的增长。消费者从无品牌选择意识到指定品牌购买的消费趋向越来越普遍,不过在一些地方,地方杂牌及卖场自制产品还是拥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对外来品牌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并逼迫知名品牌卷入价格战,知名产品不能够利用其品牌力拉动销售。当然地方品牌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质量不稳定、营销能力差等综合竞争力低下的不足,很大一部分企业是季节性的生产和销售。
在研究三级市场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就是新式的城乡居民对新鲜事物关注度较高,而且乐于消费创新。这部分新生代消费者通过媒体的大量接触教育,对新生事物,具有很强的时尚心理,并从消费习惯上尽量拉近与大城市的距离,在一些地区,即使是农村的普通的农民,为了彰显本人的热情豪爽,也常常会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购买“很有面子”的商品,。这些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恰是企业成功开发三级市场的机会所在。
3、锁定目标,贴近营销。
根据三级市场的容量大小和竞争状况,我们把大年水饺向优势资源成长型的市场倾斜,对这些市场直接设立县级经销商,并通过这些经销商直接向各大终端上货,形成一批最前沿的、公司能够控制的终端市场。用这种扁平式的通络模式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造成的利润分配不均、信息反馈不畅等问题,贴近营销,权利下移这也是现代营销通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由于价格仍是三级市场的敏感问题,我们把大年的价格制定的贴近中低档水饺的价格,以减少市场拓展的阻力。
1郑州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1.1产业集群的内涵产业集群不同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描述的是某个产业的空间分布状态,是一种简单的聚合行为。国内学者仇保兴(1999)全面而精确地论述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由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可见,产业集群强调企业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和集群的空间集中性,进而产生竞争优势的聚集体。那么,郑州食品产业集群应该是以郑州特殊的交通资源和农业大省优势为主线,以郑州五大食品园区等为纽带,打造现代食品产业与其关联产业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协同发展、耦合集成的现代化区域化产业经营模式。
1.2发展现状2015年6月根据河南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行动计划,郑州市3年内将打造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郑州食品产业初步实现了集群化发展。从事食品工业的企业有上千家,在我国质检总局划分的28个大类加工的食品中,郑州就拥有26个类别。郑州食品行业内的方便食品、冷冻米面食品优势显著,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如双汇集团、三全、思念在我国食品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据郑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郑州市全年全部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51.2亿元,增长6.6%;速冻米面食品产量125万吨,增长12.2%;截止到2015年6月郑州市轻工业本月止累计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367.83亿元,而本月现代食品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为255.0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3%,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3%。占到工业七大主导产业的比重为24.3%,占到轻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4%。由此可见,食品产业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为郑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三全食品成功的启示及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带动效应影响
2.1三全成功经验的启示作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行业的领导品牌,总市值108.81亿的三全食品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2014年度营业收入突破409437.06万元。公司在全国多地区建有生产基地,拥有几十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几万吨低温冷库和遍布全国的物流销售网络,在国家质量监督机构历次抽查中,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近30%。三全就是整个郑州食品行业纵深、向前、向上发展的缩影与亮点。2015年以来,三全研发团队通过对消费者偏好变化的深入调查研究,尤其是一线城市白领对午餐的需求,对市场经济环境和方式转变的敏锐性,推出了三全鲜食项目,此项目由董事长亲自操作,从782.3亿的速冻食品市场移步2万亿的餐饮市场,聚焦北上广深四地白领餐桌,从自主研发、铺设的盒饭机和APP引流开始,向多流量入口、平台化发展,市场定位十分准确,并且与平台商“饿了么”深入合作,另外在线下发展即食自动贩卖机项目,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完美结合,成为最具前景的餐饮“内容商+平台商”。截至目前,三全鲜食O2O运营模式,在北京上海的推广很好,适时根据地区差异化客户的口感和需求,调整项目内容,售后服务和产品的性价比绝非一般外卖、便利店可比,市场前景可谓一片大好!图1为产品结构升级,升级致公司2011年后毛利率走高,图2为公司研发费用率逐年增加,在食品餐饮业很少有企业的研发费率能达到3%。
2.2行业内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理论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中小企业聚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依托型、品牌联结型。然而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的发展通常都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类型,而是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体。三全食品对郑州食品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三全依托工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延伸了产业链,发挥了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形成了农业、肉制品加工业、养殖业、蔬菜加工业、米、面制造业、互联网+零售(餐饮O2O模式)、物流配送等完善的产业群,近两年还收购了品牌基础较好的龙凤,带动了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在三全迅速发展的同时,相继涌现出诸多食品品牌,如河南云鹤、四季胖哥、科迪、白象等,在2014年中国十大速冻食品企业品牌排名榜中,三全位列第一,思念紧随其后,湾仔码头排名第三,科迪、四季胖哥、云鹤也都位居前列,这其中一半的知名品牌来自河南。再次,三全食品是产业集群产品研发的中心,设有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行业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和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了广泛学术活动,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体系。当然,拥有这么强大的研发能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每年三全的研发费率高达3%,这在行业内也是罕见的。最后,三全在管控模式和组织制度方面不断创新,实施目标管理、供应链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最终的信息化管理与控制。同时三全具有精准的市场定位,眼光独到,对消费者偏好的改变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并研发跟进项目,比如即食自动贩卖机的市场投放,与“饿了么”牵手,鲜食O2O模式的日臻完善,这些对市场勇敢而睿智的开拓,是建立在其对市场的敏感反应和对客户深入的调研基础之上,也是其他企业值得学习之处。
3郑州食品产业集群升级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早在2008年,全国首家食品工业园区发展研究院在郑州建成——郑州市二七区马寨工业园区,率先开始了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四家合作的新历程,继而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品牌效应已经凸显,产业集群初现规模。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区域产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总体而言,郑州市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属于初级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市场机制不完善,加工的产品档次低,融资成本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以下产业升级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3.1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可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更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最重要保障,要想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企业必须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创新产品引领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食品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一项研发活动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个体机构的孤立行动,更取决于这些主体间横向知识的创造与运用。因此,郑州食品产业集群应大力促进食品行业协会、风投机构、科研机构等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挥其作用,真正实现知识转化为价值。同时企业自身应加强创新意识,创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水平。
3.2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升级要想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必然要靠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推动。因此,要重视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使其具有不断学习和创新协作的能力,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其次,要加强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与岗位需求最佳对接和人才培养成本最小化;最后,对于核心人才的管理很关键,集群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制度,在人才的选拔、晋升、奖惩等方面,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用企业的文化和领导的人格魅力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幸福感。
3.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吸引外资资金的匮乏是制约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升级的最大瓶颈。一方面,政府应当起到一定的导向和资金支持作用。比如加快推进集群内优惠财税政策的制定,提高研发创新项目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比率。对于龙头企业研发的核心关键性技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积极上市,郑州市政府选择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鼓励其上市融资,三全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实现知识共享、人才共享、技术共享,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3.4整合集群内共享资源,加强企业间交流合作企业间通过竞相压价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应培养集群内企业资源共享,互相合作的竞争意识,通过协同效应增强竞争力。集群内企业间应当在研究产业链价值链的基础之上,明确自身的定位,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品牌为突破口,探索产业发展的模式,这一点三全和思念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为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食品冷藏链;问题;对策;展望
中图分类号:TS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49-01
食品的流通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从食品的生产、制作到运输各个环节,冷冻储藏不仅可以保障食物不变质,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饮食需求。目前食品的冷藏运输可以通过不同距离的汽车、火车运输,航运和空运也是非常普遍运输形式,它们的共性是在特定的温度下保障食物不变质。在大型货运企业及生鲜超市的经营下,人们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依然需要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一、食品冷藏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冷藏运输是冷藏链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从1980年约3500辆,到2004年已达到约60000多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生产冷藏保温汽车的企业仅10余家,2004年已达到近100家,遍布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生产的品种已达到100种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我国冷藏运输所占的比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保温汽车的运量与采用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之比)约为20%,欧洲各国为60%~80%;四是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品种和技术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350多种,特别是车厢结构,车厢门的形式很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冷冻食品生产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循
当前,商业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水产系统都在各自生产冻食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遵循,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导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3、国产速冻设备质量不高
国内速冻机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体积庞大、笨重、低温性能差、能耗高等问题。目前国内速冻机几乎全部采用轴流风机,与进口样机所采用的低噪声、低能耗、大风量、变频调速离心风机有较大的差距。速冻食品一年四季产品变换几十种,若固定一种风压与风量不能适应不同食品品种的要求。国内一些速冻机件生产厂生产的传送件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主要是外形粗糙、精度较差、使用性能不稳定。
4、冷冻食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济效益低
目前全国约2000余家冷冻食品生产企业,产量稳定在千吨以上的为数不多,比较多的是百吨左右的企业。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将面临全方位的开放,不再存在政府保护措施,外国企业将全面挑战我国冷冻食品行业,因此,加快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加快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行业的发展做长远的准备。
二、我国食品冷藏链发展策略
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生产行为
我国速冻食品加工企业目前隶属部门过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标准滞后,真正形成规模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冷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部分特色冷冻食品也可出口。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应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尽快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行GMP和HACCP,使之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加工过程应遵循3C、3P原则。3C原则是指:冷却(Chilling)、清洁(Clean)、小心(Care)。也就是说,要保证产品的清洁,不受污染;要使产品尽快冷却下来或快速冻结,要使产品尽快地进人所要求的低温状态;在操作的全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产品受任何伤害。3P原则是指:原料(Products)、加工工艺(Processing)、包装(Package)。要求被加工原料一定要用品质新鲜、不受污染的产品;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成品必须具有既符合健康卫生规范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2)贮运过程应遵循3T原则。3T原则是指产品最终质量还取决于在冷藏链中贮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冻结食品的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品温之间存在的关系。冻结食品的品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冻结食品的品温越低,优良品质保持的时间越长。
(3)质量检查要坚持终端原则。水产品的鲜度可以用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等方法来进行。不管冷藏链如何运行,最终质量检查应该是在冷藏链的终端,即应当以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水产品的质量为衡量标准。
(4)建立现代化生产、加工、贮运、解冻、销售等设备保证体系。这是冷藏链的硬件保证条件之一。发展和建设冷藏链应该有合适的冷藏库和专业生产企业,能生产国产的质优价廉的速冻装置、冷藏保温车、冷藏集装箱、冷藏柜、解冻装置、与生产冷冻食品相关的辅助设备。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能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质量、能力和规模。
3、加速速冻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发
设备的改进对于带动食品冷藏链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的建设现状,设计者必须做好充足的分析,从而设计出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便利的冷藏运输设备。现下,我国使用的设备大都具有能源消耗大、冷藏效果不高等不利现下,甚至部分设备都无法满足食品的速冻需求,且具备该类设备生产的厂家每年能够出产的设备数量较少,无法紧跟市场的节奏。
三、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展望
1、食品冷藏链相关技术、设备逐步与国际同步。借鉴他国经验,弥补我国食品冷藏链建设中的不足,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冷藏设备的扶持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冷藏设备的综合性能,打造出一个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产业链,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食品冷藏链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冷藏链的特点是“冷”,灵魂在“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企业、多种制冷温控设备的链条,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有很高专业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在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着重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行。首先政府应统筹规划、大力推动,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和建设不同级别的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形成城乡一体化区域联动。同时深挖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冷库设备,通过对不同季节和储存品种的合理调节,提高现有冷库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应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在保证冷藏链特性的前提下符合节能环保的大局。
总结:食品冷藏链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食品冷藏链的建设可以加速地方特色食品的运输及销售,有效的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的食品产业结构相比,现代化的食品冷藏链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必须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进行新技术的引进及运营理念的借鉴,全面的拓宽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意识的进行相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食品发展接轨。
参考文献
家住广州天河区的张小姐近日发现,在广州的许多餐饮、酒店也可以享用到她在美国留学时很喜欢吃的300G亨氏番茄酱了。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越来越多外资和合资品牌耗油、酱油、番茄酱、鸡精等调味品在悄无声息中进入了中高档餐饮、酒店的厨房。
张小姐的感觉正好暗合了这种市场趋势, 国际权威的Nelson调研机构与CICE市场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调查表明,2004年中国调味品消费总值约为590亿元,调味品餐饮业销售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年增幅达到了20%以上,是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门类之一。
和市场高速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国的调味品行业是个缺乏领导品牌集中度很低的行业。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认为最好的调味品品牌中,只有一个品牌的提及率超过10%,以调味品中消耗量最大的酱油为例,日本最大的龟甲万公司年产量为30万吨,加上其他四个酱油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50%,中国调味品行业显然还没有这种强势品牌。
嗅觉灵敏的跨国公司意识到了这一商机,于是达能收购“老蔡”酱油,雀巢入主豪吉鸡精,吞下太太乐。而联合利华也迅速成立了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
而全球著名的食品制造商美国亨氏公司于1999年涉足中国调味品市场后,近期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在上海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加大并购本土力度,其在中国调味品市场上成就一番霸业的意图昭然若揭。
亨氏调味品中国攻略
分析亨氏调味品的中国攻略,就会发现和很多跨国公司不同,亨氏调味品表现出“两线作战”的特点:一方面在青岛建厂,广东收购;另一方面在上海设立进出口贸易公司,进口国外调味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两线作战”的背后,折射出亨氏对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心态和运作手法的变化。
1999年,亨氏在青島合資成立了亨氏-天远食品有限公司,业务是开拓瓶裝嬰儿食品,並同時提供番茄醬給亨氏餐饮业的客戶,拉开了其涉足中国调味品市场的序幕。据调味品行业人士分析,亨氏调味品首先在华东地区建厂的原因主要是亨氏在华东及华中市场品牌形象和市场基础都比较好。亨氏在自己的众多调味品中拿出拳头产品番茄酱从餐饮渠道做起,一方面表明其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时亨氏对市场谨慎和试探的心态。
2002年6月1日,亨氏全资收购了广州市美味源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美味源食品厂和番禺金唛食品厂三家企业。成立了一家新的全资企业———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表明其进军中国调味品市场的提速。正如当时亨氏高层表示“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市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全资收购的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是亨氏进军东方的桥头堡”。
亨氏收购广东美味源提速中国攻略,有着特定的行业和市场背景。
从行业发展看,1999年—200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外国资本在中国调味品市场上跑马圈地,占山为王。达能、统一、雀巢、联合利华纷纷出手,对中国调味品企业要么合资,要么并购。亨氏再不下手,并购资源将越来越少,并购成本将越来越高。
从亨氏的全球战略来看,中国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消费者对调味品的要求从“知味”到“好味”,麦当劳、肯德鸡、必胜客等西餐连锁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为主要面向中高档市场的亨氏调味品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亨氏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获得了不错的回报。据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齐松透露,从1999年至2003年亨氏在中国的业绩每年都有双倍的增长。
从投资方式上看,亨氏更加倾向于独资收购,而没有延续最初与中方合资的做法。按照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层的说法“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好处,合资股东的关系如果处理的特别好的话,中方的股东也许会帮你去解决一些地方性的困难”。而据行业人士分析,亨氏投资方式的变化,折射出亨氏要掌控话语权,按照自己的思路操作市场的决心。
尽管亨氏从1999年起就在中国市场上落子布局,但相对亨氏在调味品的行业地位和销售收入,中国市场的业绩仍然善法可陈。据曾任美国亨氏集团高级副总裁、两年前起担任亨氏亚太区总裁的Bertasso先生透露:2003年,亨氏在中国所有产品的销售额不到100万美元,而亚太地区去年则达到了13亿美元,在全世界亨氏调味品一年的销售收入是25亿美元。
一方面是市场蕴含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是销量难以短期大幅提升,亨氏在上海外高桥成立亨氏上海公司,进口调味品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也就成为必然。
亨氏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亨氏的进出口业务,销售及推广亨氏番茄酱和调味料、汤料、金枪鱼、速冻食品、有机营养食品以及餐饮业等亨氏的几大块主打业务,从而把更多亨氏在全球数一数二的品牌带到中国来。
由此可以看出,亨氏上海公司的成立,显示了亨氏中国布局的调整,随着越来越多进口亨氏调味品和本土亨氏产品的涌向市场,亨氏问鼎中国调味品行业神器的攻略将彰显于世。
但是,亨氏的中国之路也将不会平坦。
首先,进口产品的高额关税无法回避。亨氏香港公司行政总监何宝德曾表示,进口商品的关税高达30%,“进口产品没有钱赚,但是没有钱赚也要进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都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前期主要是树立品牌形象和进行市场培育,但是进口调味品长期的“无利生意”,不知亨氏能容忍多久?
其次,亨氏调味品主要是以西式调味品为主,中式餐饮很难用到,亨氏要面临怎样解决“中”口难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