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23 10:44:27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信息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信息化建设

第1篇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现代化手段,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来看,社区信息化应该是“政府搭台,各方唱戏”,政府主导搭建基础信息平台,相关部门、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在平台上开展工作,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一个多方互动的平台。

一是提高社区管理工作效率。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党政部门的许多工作内容已经深入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许多复杂、繁琐且重复性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数据库,一次录入、及时更新、长期利用,才能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便民利民措施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人居环境、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社区服务的种类及手段日趋多样化。对各种社区服务信息进行整合和利用,逐步减少服务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

三是政府部门共享社区信息资源。社区是个小社会,社区居委会主任是“居大妈”。许多政府部门工作都落到基层社区,需要社区的基础数据。建立全市社区的共享网络平台和数据库,是有效整合基层社会的管理和服务的必要手段,是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

四是有利于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已成为居民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上网、电子邮件、短信、网络论坛等方式来彼此沟通,互通有无,关心身边的事。现在不少地方已发展出了社区居民网上论坛,很多当面不好交流的事情,通过网络来表明意见;还有的社区,已探索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时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通过社区信息化,居民之间也可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从而拓展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成为新兴的参与方式。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社区信息化本着“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注重应用”的建设思路,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网络平台建设。将全市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作为集团用户与电信公司合作,利用电信现有网络资源,实施联网工程,全市建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虚拟专网,同时利用统一出口访问互联网,形成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网络。为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市级中心点与市政务外网联通,有条件的区县形成分中心并与所在区县政务外网联通,所有社区即可以连到区县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子网。整个网络建设完成后,既可以形成一个社区管理共享平台,又可以形成社区工作人员信息查询、服务平台,为深入社区工作的各政府部门提供一个共享网络平台。

二是管理平台建设。管理平台包括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和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两部分,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可以使全市所有社区在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方式的平台上进行日常办公,收集整理所在社区的基础性数据,是社区管理的日常工作平台,也是社区数据收集的入口。系统借助社区专网,使所有社区均能提供收集完整的基础数据,数据在本地加密存储并自动上传到中心节点。综合业务应用平台是社区信息管理的门户,是政府各部门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共享信息平台。平台可以根据各部门不同的统计、查询、分析需求开发和整合相应的应用模块,市、区(县)、街道各部门可通过授权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部门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与社区信息管理软件联系,形成社区管理、信息、业务的互动。

三是服务平台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目前主要依托网站开通社区服务网,整合分散在各部委办局网站上的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等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较全面的信息服务。下一步将在区县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市级呼叫中心、视频教育等服务平台,设立社区法律援助、社区家政服务、社区文化教育以及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专栏,形成信息与物流有效互动,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行的模式,在其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组织机构问题。社区信息化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涉及许多部门和组织,只靠民政一家来推动,往往力不从心,在网络及软件的建设中,各家都想搞一个独立系统,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国家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既然已经把社区信息化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是否可以从上至下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建设机构,协调各方意见,统一建设思想。

二是标准问题。标准问题既涉及到数据标准,又涉及到管理与服务标准。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标准统一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范围、内容、深入的程度以及如何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等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使社区信息化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是资金问题。社区信息化是一项社会基础性工程,资金的投入量将非常大,现在各地建设的资金渠道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政府在支撑,国家对建设资金的渠道来源应该出台指导性意见,建设资金应有谁来承担,如何引入社会资源,如何监管和利用已有资源,使社区信息化建立在可靠的资金保障的基础上。

第2篇

关键词: 社区信息化 问题 管理 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commun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ommunity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mmun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Keywords: community information problem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社区信息化逐步成为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核心。为了顺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我国政府也积极推行社区信息化建设。为明确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相关任务,国家和各地区都先后出台相关的政策。2006年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项战略重点,其中第四项就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具体内容之一是推进社区信息化,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内容包括:“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

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偏低,社区建设工作凸显摸索阶段的特征,自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分析建设社区信息化知识并研究完善社区信息化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二、社区信息化概论

2.1相关概念界定

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就是对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认清社区信息化概念有利于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

(1)社区

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民安居养息之处,建设和谐社区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着,本文中的社区,是地域界限限定为与行政区划的界限重合,并以街道辖区作为城市的社区单位,是指由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区域。

(2)社区信息化

社区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搭建互动的网络平台,建立管理渠道和服务途径。以数字社区为目标,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为市民提供服务的窗口,社区信息化使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社区居民满意,进而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信息化的内容则主要分为管理和服务。管理包括政府管理和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服务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会商业服务和居民自我服务等。社区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交汇融合点,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融通发展提供合作基地。

2.2社区信息化的理论依据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方向和目标,是一种客观上的规划,人们之所以需要理论是因为可以站在比较高的角度上指导社区信息化的建设,可以避免走弯路,避免在建设中迷失方向。理论催生了社区信息化,社区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做依据。

(1)新公共管理论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社区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公共管理主张“采用先进技术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政府应该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该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做出有效的反应[3]。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效益的重视推进了我国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进程。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引进的过程,也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变革,上到政府,下到社区的每个居民,都需要主动地变革,以适应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这势必要求政府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自己,进行再造和变革,追求更理性、更贴近社区居民的价值目标,如效益、产出、科学等。

(2)后发优势论

20世纪60年代,著名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创立后发优势理论。中心观点是:“初始条件相对落后程度越大,发展速度就越快。” 在后发优势论的基础上,伯里兹等提出蛙跳理论。他们认为,“后发优势和选择性政策干预,可以更好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机会,进而可以赶上,甚至可能超过发达国/地区”。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可以充分借鉴已有的发展经验,进行技术的模仿和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早在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7月,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论坛在浙召开。窦玉沛副部长提出,要通过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和促进社会信息化、社区建设和民政信息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保障社区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论坛的主题是:“构筑信息平台,提升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 。中国的社会信息化包括社区信息化有着独特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世界先进技术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快的发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正确选择。

三、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和繁重,对社区服务与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社区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根据本地实际以及其它地方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更新传统思想观念

要实现社区信息化,思想观念要先行。建设社区信息化,不是居委会、基层政府工作电子化,而是代表社区居民,借助政府信息系统,构建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的公众信息互动平台。建设好这个平台,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不是建功立业的虚架子。这个平台应该是汇聚居民信息的基础,是连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桥梁,是社区居民反映诉求、消除矛盾、参与治理的通道。陈旧的思想观念只会阻碍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3.2整合系统结构资源

从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社区信息系统范例可以看出,社区信息化系统的最终应用领域,包括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3个方面,社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集成这3个方面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双向互动、信息共享、内容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社区信息化系统,明显缺乏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中小区信息化内容不健全、家庭信息化内容缺失。要充实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达到标准社区信息化系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跨机构的、一体化的、支持前台(即门户网站,Portal)和后台(包括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办公系统、数据库、安全平台和业务平台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无缝集成的综合系统。然后要求该系统不仅能满足实时的个性化双向信息交流要求,填补信息孤岛缺陷,而且能够实现资源计划管理支持科学决策,最后要能体现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开展协同事务管理。

3.3改革资金投资结构

社区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投资主体都是政府。但是随着社区信息化内容的充实,数据库的扩大,工作量不断增加,人员和投资需求也日益膨胀。当社区信息化发展到以应用和信息服务为主的阶段时,就应该适应发展的要求,改革资金投资结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溶入社会资金,继续发展多样化的社区信息服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互补共赢的五元投资结构”值得借鉴,即在政府投入方面组合五个渠道来源:一是区财政主渠道投入;二是申请国债支持;三是上级政府补贴;四是跨区间政府合作投资;五是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社区信息化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涉及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相当大,数据录入、系统整合等信息技术十分繁琐,费时费力,一批能拼能干的信息技术精英的工作也需要工资的维持。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非常有限的。需要多方参与投资,从而确保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可靠的资金保障下顺利运行。

3.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是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社区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前沿的事业,要求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开展积极有效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各种特殊服务上的多样化需求,处理最新问题。因此,要采取各种办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1) 要积极引进、留住社区信息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2)健全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对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和社区信息化从业人员实行信息化资格认证制度,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3)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优秀信息化人才志愿队伍,服务于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社区的各类教育培训使社区居民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工具,为社区信息化更好地开展打下基础。

小结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没有现行的固定模式,社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在摸索和实践中,这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而且需要企业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只有多方配合,合力发展,才能互利共赢,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信息化的优越性。社区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引路,专家借助社会力量共同研究、探索发展之路的新阶段。可以预见,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完善,今后的社区信息化将承载更多的服务功能,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功能上更加便捷。作为一种实用便捷的技术手段,信息化对于开展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社区居民自治作用非常明显,社区信息化也必将成为实现社区自治和落实城市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EB/OL]。

[2] 唐望生.深入推进社区信息化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J]信息化建设, 2006,(09) 。

第3篇

当前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两大部分。

所谓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相互构成的外部网络系统,他的服务对象是全市市民、外来投资商和旅游者,将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20__0多类便民服务项目及慈善捐赠、助残救困、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由社区便民服务网站、市民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组成。它的作业流程概括起来有两点:一.市民通过登陆服务网站或拨打求助热线电话要求提供服务后,接线部将其输入到值班终端页面上,进行登记分类,如属工作、生产等公共管理类信息交执行部协调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处理,限时跟踪回复;二.如属生活服务类信息本着“就近、便利、快捷”原则,直接与相关加盟企业、个人联系,安排其上门服务,并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态度跟踪监督,电话回访用户。系统通过加盟认证培训,建立行业管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质量评比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铸造服务品牌,以此打造政府的公益性、权威性、诚信性品牌。

而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个以社区空间地理信息和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数字城管专网连接兼容的单独内网平台,使用对象为市、区级机关部门、街办、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系统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管理创新”的理念,通过归纳、梳理与基层社区日常管理相关的办公事务,将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十多大类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建库分类存储,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系统化、网络化、自动化,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根据权限设置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教育、房产等部门的社区业务管理信息,定期生成固定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新、准、实的数据信息,供各级领导统计分析和决策使用。

所以,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延伸,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项工作由一、二个部门去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没有多大的困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

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精确度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这就一定要依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对此,提出下几点建议性看法和观点,以供社区信息化建设者参考。1、领导干部的重视是一个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新兴的、新建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施一定要与地方各级政府、街道、居委会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必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体系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向前发展。一方面将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融入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落实到社区,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现状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社区信息化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各社区街办应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2、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3、职能部门的参与支持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一个社区的信息化项目仅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这么多的基础数据项除了要求各基层社区居委会发挥主体作用,在落实专人整理现有书面台帐资料的同时,组织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逐一上门入户采集外,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时限要求,毫无保留地将现有的基础资料提供出来,以积极的姿态全方位支持和谐社区建设。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区社区工作的现状和发展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建成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为一体的社区共享平台,实现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信息化。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起连接区、街道、社区的社区信息系统,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提供保障和支撑。到年底,实现街道、社区100%联网、100%建有门户网站,构建一体化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格局。

(二)主要任务

1、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平台

围绕社区业务和居民需求,结合社区管理服务内涵,统一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数据库,建成涵盖公安、民政、保障、卫生、计生、司法等8条线的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连接,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工作。

2、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平台

利用市“12343民生万事通”五大平台(呼叫平台、网络平台、短信平台、传媒资讯、服务大厅),积极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免费为市民和服务单位提供对接服务,形成便利快捷、精准高效的民生服务网络体系。服务范围包括社会福利、民生服务、家庭服务、培训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社区导购、房屋租售、人才招聘等诸多方面。

3、建立社区服务门户网站

建设统一的社区门户网站,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网式服务。网站主要包括社区简介、社会新闻、社区新闻、社区党建、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居务公开、政策法规、志愿者服务、电子商务、互动交流、办事指南、通知公告等内容。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以社区门户网站为依托,互联互通,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信息化体系。

三、实施步骤

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统筹规划、系统开发阶段(年2月1日-3月31日)。研究区社区信息化建设方案,聘请专业团队研发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软件,完成系统功能单体测试和整体性测试,开始进行社区信息数据采集工作。

(二)系统安装、协同应用阶段(年4月1日-4月30日)。完成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硬件、软件安装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平台试运行,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三)完善提升、总结验收阶段(年5月1日-10月31日)。根据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试运行情况,对系统软件进行完善提升,组织有关部门与开发公司进行联合验收,总结社区信息化建设经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社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社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协调。各相关部门、街道在社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共同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第5篇

(1)电子政务在治理理论的层面上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有序、互动的信息系统实现高效的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社区信息化将是提供社区服务的更好的平台,同时能帮助政府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政府管理开支,同时社区信息化系统将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并能在政府、社区和公众之间提供有效互动的平台。

(2)社区信息化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看,包括某一特定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与功能设施的全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社区信息化的内容一般分为管理和服务。管理包括政府管理、社区居民自我组织和管理。服务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会商业服务和居民自我服务等。通过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社区和上级政府的对话,消除冲突,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效率,促进行政组织与公众关系的改善。在全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下,科技成为一种制约或引导人们行动的结构程序。伴随着非正式沟通范围的不断扩大、沟通渠道的多样化,电子政务的全新理念必将逐渐深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

2现阶段社区信息化实施路径

一种社区发展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社区内民众生活方式的选择。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为社区公众创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因此社区信息化的本质是社区治理方式的转变,是以目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契机,深化改革和社区治理理念的创新。我国现阶段社区信息化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社区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目前,社区居民的需求有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的需要,包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卫生保健等,这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个层次是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是在现有生活水平基础上所做的改善型服务;第三个层次是对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的需要,它满足民众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文化参与的需求。针对以上3个层次,社区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服务方式的转换,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先进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平台,使居民可以高效获取服务;其次是服务内容的转换,建立对不同群体的服务组织流程。

(2)引入商业营销理念。营销理念看重组织和受众间的沟通,需要将组织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准确地传达给受众。因此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可以适当运用广告所采用的媒体为载体,直观地宣传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使人们充分感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自己的生活所带来的便捷,进而在思想方面去主动适应社区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也要求社区管理部门做好社区信息化的效益宣传:社区信息化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能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效率水平,增强政府运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社区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信息资源的发展、共享和价值体现了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管理体制的转变。目前,社区管理主要是从过去的静态信息管理发展为动态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管理。管理信息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建立和谐社区、现代化城市的基本要求。建立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突出党政部门的领导主体地位,各级地方政府加强落实,充分调动基层群众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完善社区信息化的标准设计。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社区人员中,社区管理人员为40人,占4.2%;社区工作人员为54人,占5.7%;社区居民为860人,占90.1%。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329人,占34.5%;年龄在20~30岁的49人,占5.1%;年龄在30~40岁的268人,占28.1%;年龄在40~50岁的120人,占12.6%;年龄在50岁以上的188人,占19.7%。

(二)家庭信息化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效样本的860户居民家中均拥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两者兼有。其中,仅拥有1台台式电脑的家庭为52户,占6%;拥有1台台式电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家庭为423户,占49.2%;拥有1台台式电脑和2台笔记本电脑的家庭为354户,占41.2%;拥有3台笔记本电脑的家庭为31户,占3.6%。在被调查的居民中,电脑使用覆盖率达到86.2%。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使用者占38%;年龄在20~50岁的使用者占52.6%;年龄在50岁以上的使用者占9.4%。调查居民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占67.1%,且品牌集中在华为、三星、HTC、苹果等。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平时上网除了工作之外,主要集中交友聊天、网上购物、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浏览新闻、检索资料并下载等方面。

(三)居民信息化需求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85%的居民愿意接受信息化技术的免费培训;5.8%的居民表示不愿意,主要原因为没有时间参加及生活中没有需要;9.2%的居民表示无所谓。在有培训意愿的人群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69.2%,且内容主要集中在电脑维护、办公软件应用、信息检索、图像处理与制作、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年龄在20~50岁人群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的常用软件、网站及功能介绍、淘宝开店的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年龄在50岁以上老年人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如何上网、交友聊天等。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对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保养需求比较迫切,如电水壶、电饭煲、微波炉、儿童电动玩具的维修等。

(四)社区信息化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德兴社区拥有信息化平台外,其管辖的7个封闭式小区、3个半封闭式小区、4个松散型小区均无信息化平台。在被调查的社区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中,认为德兴社区信息化平台模块不完整的占75.3%;认为内容不充实、原因为不能实时更新的占99.1%,具体体现为有的模块下的内容较陈旧,个别模块下尚无内容。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从社区网获得信息的仅为12.3%,更多的是从社区公告栏获得信息,占54.8%,居民聊天为17.6%,报纸为15.3%。96.7%的居民认为平台未能正常运行,体现在不能在平台上实时了解社区动态、一些便民工作不能在平台进行、未能通过社区平台学习相关信息化知识等。德兴社区虽然已经基本建成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但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信息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是有限的,社区信息化平台功能仍需完善,使用的普及水平还亟待提高。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导致社区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因素主要为以下五点: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激励机制;社区编制不足,无专人管理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缺乏;不了解居民的具体需求;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不够。

(五)社区信息化需求

调查显示,77.7%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度和措施并不完善。普遍表示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并在以下方面有较大需求:一是上级部门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二是引入企业力量,运作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四是增设信息化平台专职维护管理人员;五是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六是开设相关信息化技术培训,引导居民使用信息化平台。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社区信息化建设比较关心,有效问卷率达到86.7%。家庭电脑拥有覆盖率达到100%,使用覆盖率为86.2%,智能手机使用人群占67.1%。青少年对信息化培训意愿比较强烈,重点体现在电脑维修、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技巧及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中年人的需求重点为智能手机功能及软件介绍、淘宝开店;老年人的需求体现在如何上网和交友聊天。同时,居民提出了对家庭常用电器的维修和保养的知识介绍和现场服务的迫切需求。调查结果也反映了社区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包括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

二、基于区校协作,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在构建科技和谐社区要求下,应主动服务,对接需求,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

(一)建立“青少年电子思维驿站”,形成品牌特色

参与本次调查的人群中,青少年占34.5%,主要集中为中小学生,在校主修语数外课程,同时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意愿比较强烈,希望能对电脑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处理,对PPT制作技巧、图像处理等也表现出浓厚兴趣。高校中拥有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学生资源,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社区合作建立“青少年电子思维驿站”,定期为社区的青少年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学业指导。一方面,通过不同年龄学生间的交流,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传输知识的同时培养社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提高高校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践行服务社会的宗旨。

(二)开展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目前,社区的服务领域不宽,项目不多,开展扶贫济困、就业服务相对较多,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不够多;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的服务比较多,面向一般居民的服务比较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居民对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普及教育也颇感兴趣。大部分人已使用智能手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于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下的常用软件了解程度不够,常用软件下载及信息获取网站不熟悉;还有一些居民有网上开店的想法,但不知操作流程和方法,急需此方面的辅导。充分发挥高校充足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针对社区普通群体,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手机常用软件介绍、智能手机使用技巧辅导;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介绍、淘宝开店指导、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信息检索方法、办公软件应用、电脑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等)、消费电子产品维护保养服务等。通过各类培训和服务,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信息技术水平,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在提高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服务对象、拓宽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水平,也能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科技创新成果进社区,引导居民创新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潜在能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会举办各类科技竞赛、创新大赛,其间会涌现出各类优秀作品。向社区居民展示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如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采集与传输技术展示、智能家居)、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节能路灯控制、汽车智能车窗控制)、广告设计与会展等。一方面,展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让社区居民对高校及学生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提高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励他们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和谐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配合德兴社区科技和谐社区的整体建设计划,针对广大社区群体,进行“大学生创新项目社区精品展”活动,通过项目演示、现场介绍等方式开展活动,具体展示项目有三维光立方(可随音乐节奏闪动的灯)、汽车智能天窗的设计与实现、人性化的智能饮水机、灵动节能路灯、数控雕刻机的制作、自动吸尘黑板擦设计、基于WEB的远程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快速鉴别真假红酒的试纸制作、吉祥物设计与旅游产品开发、简易家庭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等。

(四)搭建科技信息化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

当前,政府行政部门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平台化的工作网络不完善甚至缺乏、未配备信息化管理专门人员、资金投入不够的不足。可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发挥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特色,协助社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平台。在原有平台基础上,根据区校协作特色,开发“青少年电子思维驿站”特色模块,用以展示各类活动风采;学习园地模块主要包含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学习交流和辅导内容,由高校师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在线辅导;将高校师生的创新成果同步更新至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模块下,彰显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特色人才资源库模块,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传承娄东文化,形成“江南丝竹、书法、娄东画派”等娄东文化的特色社区。整合搭建社区科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为社区居民之间、居民和街道政府部门之间、社区与高校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信息高速公路。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根据德兴社区实际情况,结合调研获取的居民和社区需求,整合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

(五)稳定多元资源,实行社区服务长效性

第7篇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1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1 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区信息化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一方面,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对社区发展高度重视,为社区信息化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1.2 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符合各类群体的诉求

首先,社区居民希望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带来多项便利,包括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享受社区便民利民及商业服务;进一步扩大社区事务参与和监督等。其次,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希望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居民,推进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最后,社区内的企业和商家希望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销售和推广。

2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2.1 社区便民热线建设

设立便民热线,全面提升社区与居民的信息沟通效率。居民随时拨打都可以自动或人工转接到各个社区有关办事机构的办公电话,或者社区物业、医疗、饮食、购物等服务机构的电话上,实现社区服务"一号通"。此外,社区还可以利用社区总机服务随时以语音或文字短信向所有社区居民的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发送防火防盗、防灾抗灾、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重要事务通告,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事务无法全面、及时、准确通知到所有居民的难题。

2.2 社区信息服务网建设

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设社区信息服务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交互服务。第一,整合和组织社区服务事项,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社保、计生、民政、卫生、司法等信息的和查询服务。第二,为社区居民提供辖区内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信息的和搜索服务,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健等涉及居民日常消费的各个方面。第三,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信息、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电子阅览、远程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第四,实现通信业务代办、水电煤气等费用的网上缴纳功能。

2.3 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

建设便民服务终端。根据社区规模,在社区内安装一定数量的便民服务终端,实现快捷高效政府部门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信息,并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便民服务终端需具备三方面功能。一是信息功能:包括政府信息、社区信息、物业服务信息以及电子报刊等。二是公共信息查询功能:包括地理位置查询、公交线路查询、电话查询等。三是便民服务功能:提供预约挂号、话费充值、水电煤气费用交纳等服务。

2.4 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社区安防保障

一是建设社区监控系统,加强对社区内楼宇、商铺的日常安全监控,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二是建设社区报警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即时发出警报,分为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和家庭报警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用来防范翻围墙和周边进入社区的非法入侵者;家庭报警系统用来防范窃贼入室盗窃或发生煤气泄漏、火灾、老人急病等紧急事件。

3 有关社区信息化工作的几方面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某一家单位或某一项业务的范畴,而应是各部门在业务协同的基调上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创新。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上下功夫。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确定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重点方向和项目作出安排,并积极组织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实现统筹规划,有序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3.2 坚持惠民为民的服务理念

社区信息化工作覆盖面广泛繁杂,很多工作重复交叉,难以梳理和量化,致使很多社区工作机构疲于应对,却得不到居民的认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新思维、新手段的引入来逐步解决和完善。因此,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构建和谐社会。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坚持以服务为中心,需求应用为导向,形成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

3.3 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整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现有的信息及网络资源,调动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应统一使用较成熟的软件,实行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将最鲜活、与群众需求最紧密的数据实现规范采集和共享。并将这些信息经过分析和提炼后,提供给相关的决策和管理部门,构建更具实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进而便于有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3.4 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

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以社区居民最关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区居民和企业商家积极参与和体验,然后逐步扩大社区社区信息化建设地域覆盖和项目覆盖,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