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10:35:37
序论:在您撰写粮食生产调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濉溪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濉溪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据介绍,1*9-20*年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曾连续下降,国家在严峻形势下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自20*年开始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亿吨,20*年达到4.84亿吨,20*年达到4.90亿吨,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仍呈逐步扩大趋势,20*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净进口国,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为4.9亿吨,产需缺口达2000万吨,20*年产需缺口上升到2500万吨以上。据《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预计,到201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5亿吨,按国内粮食自给量要达到5.4亿吨计,与20*年相比需要新增粮食近5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在近年来的粮食增产因素中,除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外,国家及省实施的重大项目的带动起了很大作用,而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旦有关项目实施结束,很难保证粮食生产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二是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必然会继续占用一部分耕地,耕地总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粮食生产构成强大竞争;三是粮食生产资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而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提高的收益主要在中间流通环节,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提高有限。相对于棉花生产,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中乡及乡以下的环节十分薄弱。现有的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中的老技术人员相继离开农技推广岗位,而有的县(市)年轻技术人员又后继乏人,有的县(市)农技推广部门多年未新聘用农业院校毕业生。
为巩固近三年中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的成果,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为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雁鸣等人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巩固粮食生产:
一、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切实保护耕地。各级政府应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不予上报或审批。基本建设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重点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建房中对耕地的占用,下大力量解决“空心村”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土地撂荒现象。加强宣传,采取更为优惠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二、加大粮食增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已经研究成功了一批促进粮食作物增产的技术成果。要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关键使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具有不同地区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使粮食增产技术成果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总产量不断增长。
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重点放在产中进行调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目前,我旗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种粮成本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实现全旗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从我旗实际出发,科学把握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发展。
一、资源概况
____(简称__)位于__自治区东北部,__南麓,旗政府于20__年迁入__镇。全旗土地总面积21152.4平方公里,计划内耕地面积303万亩,待开发整理耕地30万亩。辖22个苏木乡镇办事处,232个村嘎查,5个国营农牧场。全旗总人口 40万,农业人口达32万,农业劳动力14.8万。
__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4.2℃;≧lo℃有效积温2100—2900℃,无霜期95一1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00小时,年降水350—400mm,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发量1600mm,干燥度2.30,属典型的半干旱农业区。土壤有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栗钙土,大部分耕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荞麦、芸杂豆、甜菜、马铃薯、葵花等作物,20__年粮食总产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实现12.5亿斤。
二、粮食生产现状
__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旗县。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布局要求,前旗被列为484个区(场)统筹规划项目布局中,是__自治区商品粮基地旗之一,是国家重点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之一。近年来,始终坚持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不断加大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呈递升趋势,由1947年的135万亩的最低限增加到20__年的260万亩,增加125万亩。
(二)粮食产量上涨幅度大。粮食产量由1948年的1.16亿斤增加到20__年的12.5亿斤,增加了11.34亿斤,粮食增产潜力较大。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促进粮食单产明显增长。__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水稻由50年代的国光品种种植、水淹麦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20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莎莎泥等优质米品种种植、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应用,亩产400公斤,亩增产幅度达200公斤,实现亩产翻一番;玉米由50年代的黄金顶子、白马牙子品种种植、一埯双株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6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哲单39、吉单27、兴垦3粮饲兼用品种种植、配方肥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达370公斤,亩增产辐度达310公斤,增产517%;大豆由50年代的满仓金品种种植、大垄扣主推技术的应用,亩产5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合丰50、绶农14品种种植、配方肥及垄三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亩产达150公斤,亩增产辐度达100公斤,增产200%;小麦由50年代甘肃96品种种植、良种推广及大垄技术应用,亩产4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克丰13品种种植、配方肥技术应用,亩产达150公斤,亩增产辐度达110公斤,增产275%。随着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__先后引进、推广了10个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优化了全旗农作物品种、品质,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四)农民种粮积极性与日俱增。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加大了农业支持力度,良种补贴、农业保险、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农作物播种面积,确保全旗粮食生产安全。
(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近年来,__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进一步提高了耕地质量,使农田得到基本保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动科学施肥,实现节本增效;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上述措施的应用为前旗粮食增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粮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田基础设施差。近年来,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总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较多。一是水利设施建设及维护滞后,资源浪费严重。__属于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地表水严重贫乏,降雨量少且不均衡,年降水量为380㎜,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春秋两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3%、16%,水资源不足是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规划设计不合理,配套不到位,现有水利设施难以发挥作用。__绝大多数粮食作物生产需水的关键时期在4—5月的抓苗期和8—9月的灌浆孕穗期,可春季和秋季降水仅在8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作物需水。三是农田基本建设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掠夺性经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现有水浇地面积约50万亩(水务局提供的数据),仅占全旗总面积的1/5。
(二)农民科学
文化素质低,科技转化能力不足。近年来,__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成效,但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牧民比例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导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能力低。目前,大多数农民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中,思想观念滞后,虽然由过去马犁仗耕作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半机械化耕作,但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种植分散,经营粗放,粮食单产多年来徘徊不前。(三)服务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低。__的几次机构改革,改没了乡级农科站,使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缺了腿。旗级推广部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严重缺编;现有人员又常期得不到培训提高,知识老化,知识水平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由于农技推广队伍的逐渐削弱,致使农业新的适用增产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缓慢,科技转化率低。
(四)各级政府对农业工作重视不够。农业是__的主导产业,是基础。这些年来,旗乡两级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农业工作根本没有得到重视,认为种地是农民自己的事,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也只是报告中提及,根本没有具体技术和措施,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四、粮食增产有利因素
目前,__现有耕地面积253万亩(不含国营农牧场),耕地没有增加的潜力,只有增加水浇地面积,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粮食增产7.5亿斤的目标。
(一)前旗有川地约100万亩,截止到20__年已建水浇地约50万亩(水务局提供),仍有50万亩可以开发建设。
(二)通过低水高调等工程措施和旱作节水等农艺措施可改造中低产田坡耕地约100万亩。
(三)完善旗乡村三级服务体系,集成推广一批适用增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四)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五、到2015年实现新增粮食7.5亿斤的途径与对策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农业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如何建设好、实施好这些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整合各涉农项目资金,是实施好项目的关键。由于农、牧、林、水、开发、土地等各口项目都有各自的项目要求,所以整合农口项目资金决不是简单地把农口各项目的资金拿来统一使用,而是整合农口项目。一是旗委政府应组织农业、水务、土地、开发等部门,以“__三业用地区划”“__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对全旗现有耕地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对现已建成的水浇地、未建成的水浇地、能改造的坡耕地摸清底数,进行详细规划、分类,建立资源库,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合理审报项目。所有的涉农项目的审报都要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投资多少,由旗委政府统一研究,确定项目区建设的具体乡、村地块,杜绝项目实施部门各自为战,以确保项目不重复建设,资金使用更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来实现前旗百万亩水浇地建设和百万亩坡耕地改造,从根本上夯实农业增产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国家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一要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改善科技推广条件和工作手段,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加大农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高产创建园区建设,通过高产创建集成推广一批农业适用增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通过以上措施,使前旗农业科技覆盖率和贡献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单产
据20__年统计数字,__主要农作物玉米平均单产793斤、大豆180斤、马铃薯20__斤,较过去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全旗几个主推品种的产量指标相比仍然很低,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玉米平均单产可增加500斤左右,大豆平均单产可增加170斤左右,马铃薯平均单产可增加20__斤。面对这样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就成了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耕作方式,切实提高适用增产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在玉米种植上重点推广抗旱座水播种一体机播技术及“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大豆重点推广垄三栽培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两增五推技术”(即:增加密度、增施有机肥、推广脱毒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地膜覆盖、设施栽培、施用专用肥)等。20__年,农业局计划在全旗三个积温带的9个乡镇苏木办事处各安排100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增加300斤以上,辐射带动1000亩高产创建田;在两个乡安排大豆垄三栽培高产创建20__亩,平均亩产增加150斤以上;落实马铃薯高产栽培200亩,平均亩增产20__斤以上。上述增产栽培技术,到2015年推广面积力争达到180万亩以上。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农资价格上涨情况综述
1、化肥
尿素:40公斤装,20*年价格74元/袋,20*年3月25日,××区部分农资经销商已涨至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11元,涨幅达14.86%。磷肥:25公斤装,20*年价格12.5---13.5元/袋,20*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18.0---18.5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5.25元,涨幅达34.55%。复合肥:25公斤装,20*年价格29.5---30.0元/袋,20*年3月25日多数商贩已涨至38.0---40.0元/袋,平均每袋上涨了9.25元,涨幅达31.1%。
2、农膜
农资市场中等质量的农膜综合价格:20*年价格12.5---13.0元/公斤,20*年3月25止,多数经营商贩已涨至15.0---15.5元,平均每公斤上涨了2.5元,涨幅达19.6%。
3、农药
杀菌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1.3—1.5元/袋,20*年价格普遍涨到1.8—2.2元/袋,平均每袋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2.6—2.8元/瓶,20*年价格普遍涨到3.0—3.5元/瓶,平均上涨0.55元/瓶,涨幅达20.37%;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7.0—8.0元/瓶,20*年价格普遍涨到9.0—10.0元/瓶,平均上涨2.0元/瓶,涨幅达26.67%。杀虫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1.2—1.4元/袋,20*年价格普遍涨到1.8—2.0元/袋,平均上涨0.6元/袋,涨幅达42.85%;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2.4—2.6元/瓶,20*年价格普遍涨到3.0—3.2元/瓶,平均上涨0.6元/瓶,涨幅达24%;300克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6.5—7.5元/瓶,20*年价格普遍涨到8.5—9.5元/瓶,平均上涨2.0元/袋,涨幅达26.67%。
除草剂类:10克袋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1.0—2.0元/袋,20*年价格普遍涨到1.8—2.5元/袋,平均上涨0.65元/袋,涨幅达43.33%;二两瓶装综合价格价格:20*年价格7.0—8.0元/瓶,20*年价格普遍涨到8.5—10.0元/瓶,平均上涨1.75元/瓶,涨幅达23.33%。
4、农作物种子
杂交水稻种子:岗优系列品种20*年价格24---26元/公斤,20*年价格一般在18---24元/公斤,普遍降低了3---4元/公斤,降幅达16%;优质稻系列品种20*年价格28---30元/公斤,20*年一般在24----28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杂交玉米种子:普通杂交玉米品种20*年价格18---24元/公斤,20*年价格一般在13---18元/公斤,普遍降低了5.5元/公斤,降幅达26.19%;特别优秀的高产玉米品种20*年价格22---26元/公斤,20*年一般在20----22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达10.34%;但个别品种在个别乡镇由于人为操作,零售价格仍然较高。
二、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四类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涨幅高低顺序依次排列是: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种子不但没涨反而有所下降,究其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一是成本的增加。从20*年四季度开始,化肥、农药受原料供应偏紧,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一路上扬,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农资产品生产厂家不断提高了生产成本。二是冰冻雨雪天气的影响,导致部分生产厂家停电停产,据相关报道,西南地区的肥料生产企业因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减产200多万吨,贵州磷肥厂减产达50多万吨。三是运输费用的上涨。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汽油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上涨,继而造成国内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运费上涨,据调查了解,国内运输市场运价上涨2元/吨•100公里。四是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综合政策措施,资源配制受限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农资生产厂家扩大生产规模受限较多。
据笔者调查获悉:此轮农资价格上涨中,农资经营商所得利益并不明显,笔者在四个农业乡镇调查时,部分农资经营企业主介绍说:由于此轮涨价,是由于农资市场供应偏紧、运输费用增加造成的,农资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商家既得利润较20*年反而下降了,如磷肥,20*年进价0.46元/公斤,销价是0.52元/公斤,毛利率13%;20*年进价0.68元/公斤,销价0.72-0.75元,毛利率仅为5.9%,故此轮农资涨价与经营环节关系不大。
三、农资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直接影响
1、粮油生产成本中农资、活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农民粮油生产亩收益逐年降低。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与白塘街道吉南村村民毛成生同志以种植1亩水稻的成本算了一笔帐:具体如下所示:
⑴种子成本降低7元/亩
20*年购买的是金优527,价格为30.0元/公斤,20*年购买的是ii优602,价格为23.0元/公斤,亩种子成本降低了7.0元。
⑵育秧农资成本增加14元/亩
20*年0.1亩秧田肥料费用、农膜、农药共38.0元(不含人工劳动费用),20*年0.1亩秧田肥料费用、农膜、农药共52.0元(不含人工劳动费用),增加了14.0元;
⑶大田农资成本共增加14元亩
①肥料费用:20*年与20*年底肥品种用量均完全相同,用复合肥1包,20*年购价是30元/包,20*年则为40元/包;
②农药费用:插秧前用除草剂1瓶,20*年7.50元/瓶,20*年购买价9.50元/瓶,同样杀虫一次(防螟虫),杀菌一次(防稻瘟病),20*年购买的是300克瓶装虫死三分钟,价格为7.50元/瓶,70ml瓶装稻瘟灵,价格为3.5元/瓶,20*年用同样两种农药,购买价格分别是8.5、4.5元/瓶,增加了4元/亩。
以上三项农资成本总支出,20*年为109元/亩,20*年则为168.5元/亩,亩增加农资成本59.5元。
⑷农活劳动成本亩增加支出120元,涨幅达32.9%。
①
犁田整田费用:租牛犁田,20*年价格65元—70元/亩,20*年涨到90—100元/亩,增加25—30元/亩;②铲背坎、搭田坎共计1.5个工,20*年工价为20元/日,计30元/亩,20*年工价涨至35—40元,计52.5—60元/亩;③栽秧子1个工,20*年工价为20元/日,计20元/亩,20*年则要35—40元/亩;④杀虫、施肥、田间管理三项计0.5个工,20*年计10-15元/亩,20*年则要20—25元/亩;⑤搭谷子,人工和机收综合价格算:20*年100—120元,20*年则升至140—180元/亩(主要增加部分是人工搭谷费用,机收费用呈逐年减少趋势);⑥运、晒谷子0.5个工,20*年计10-15元/亩,20*年则要20—25元/亩;⑦生活费用:20*年,按25元/人•天计算,总额为125元/亩,20*年,按30元/人•天计算,总额为150元/亩。
综上所述,农民种植1亩稻田总支出均在636—650元之间,因农资、工价上涨原因,农民需增加支出142—156元,涨幅达28.98—32.12%。以现行粮油市场稻谷价格1.8元/公斤稻谷平均产量按550公斤/亩计算,农民种植1亩水稻毛收益为990元,扣除生产成本636元—650元后,农民种植水稻亩收益仅为354—340,日收益2.26—2.36元,就更低了,农民辛苦几个月下来,与外出务工的农民比较收益的确是太少了,难怪得农民不愿多种多收了啊!!!
2、粮油生产成本中农资、活劳动成本不断增加,直接致使农民选择成本低的种植品种,造成粮油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笔者在兴桥镇东塘村7组调查发现:由于粮油生产成本上升,导致该组不少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将部分偏远的良田良地改种松树、栽竹子等植物,不再种植粮油作物,还有部分农户由于粮油生产成本增加较快等原因,将部分良田良土一年三季熟改为了一年一熟,粮油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现象是特别严重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再过几年,是必会造成国家粮油食品安全。
四、提高粮油生产种植效益建议
此轮农资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为不可左右的因素,只有实行多渠道消化。笔者以为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加以纠正,使之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切实保障市场供给,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确保粮油市场安全与稳定是第一任务。
一是积极宣传、不折不扣地保证国家、省(市)惠农政策的完全落实兑现,让从事粮油生产的农民真正得到国家的实惠。特别是加大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生产综合补贴政策、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政策、重大疫情防治补贴政策、生猪补贴政策、新型农民培训、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培训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以稳定民心、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注重实效。
二是积极推行科学种田,让广大农民从科学技术中受益。区农业部门在春耕时节,要多组织科技干部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庭院,利用一切条件、不分场所的、不分形式地搞好农民技术培训,特别是职业农民技术培训,逐渐引导农民革除传统种植习惯,逐步接受科学种田新技术、新方式、新的组织形式,当前着重于选种、育苗、栽秧、施肥、杀虫、治病、管水等各环节指导农民、帮助农民,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单位产量,实现粮油效益。
三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粮油生产规模种植,让种粮油农民从退和进中双双受益。规模种植就是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粮油生产成本、才能激发农民从事粮油生产热情与积极性、才能确保从事粮油生产的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益、才能增强农业特别是粮油生产效益的提高、才能逐渐改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国家应及时出台相关的农村承包耕地合理流转政策,建立土地流转机构与机制,切实强化农村承包耕地依法流转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引导更多的农户,将承包耕地流转给大户,让流进流出的农民双双受益。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全市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双季稻面积和稻谷产量一直位居湖南省前列。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的薄弱和欠账,已经成为当前水稻生产的发展瓶颈。我市的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农业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土质”工程。随着农村实行后,农户分散经营,农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难以大范围发动筹资筹劳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和修缮,在使用过程中,这些设施水毁、老化、失修、废弃现象普遍,即使仍在使用的,也都是带病运行,“渗、透、漏”现象十分严重,防灾救灾能力差,使用效率低下。
二是种粮效益普遍下降。2018年,我市稻谷实际收购价格在110-120元/百斤之间,比2017年下降10元/百斤,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又在逐年上涨,尿素、复合肥、农药、种子涨幅普遍超过15%,用工成本也不断上涨。据调查综合测算,目前规模大户种植早稻成本为885-1070元/亩,晚稻成本1055-1290元/亩,一季稻成本1155-1440元/亩。2018年种1亩双季稻纯收入为216元(2017年为493元,2015年为675元);2018年种1亩一季稻纯收入为215元(2017年为382元,2015年为456元)。特别是去年,种粮效益下降明显,种得好的每亩纯收入可达300元,种得差的甚至出现亏损。种粮效益下降,严重影响种粮农民积极性。
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当前建立在基础上的分散经营制度已经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如随意流转,无序流转和口头流转等,使得土地流转的双方都顾虑重重,害怕失地失权,部分农户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造成大户流转插花,或者流转的时限控制在较短的年限以内;土地流入方因为土地流转的时限短,不敢投入基础水利设施建设。这样使得流转的土地水利设施和耕作条件都越来越差。
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
。*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
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
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
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
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
。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
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
万亩,其中*县55万亩,*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县25万亩,*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
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
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
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
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
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
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
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
,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
,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
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
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
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
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
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
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
。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
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
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
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
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
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
、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
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
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
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的有效保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实施“212强龙工程”,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中枢和领导
地位,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
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