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9 10:39:27
序论:在您撰写地理教学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校地理教具较少,活动无法开展。地理在近年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科,家长不够重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教学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落实教育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教育主管部门在地理师资上要尽量向农村倾斜,不断的为农村地理教学倾注新的力量,学校领导也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开展活动。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大对地理学科的投入,将会使地理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学科中往往一个有效教具的应用会使学生很快的掌握知识并达到长期不忘的效果,比如在讲《地形》的时候,一个地形模型的展示便会让学生掌握住各部分的名称,假如在黑板上画出来,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让学生快速记忆的目的,可见在农村地理教学改革中,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资金投入尤为重要。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一个地理园,平时便可以给学生一个地理的空间,是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有它自身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校必须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既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尽量避免纸上谈兵。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就得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可通过网络交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宽厚的其它学科综合知识,注重地理学科和国内国外的形势发展,关注前缘科学。例如在讲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巴基斯坦与以色列,长江的开发,黄河的治理时,光从地理角度去讲,显得苍白无力,必须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动态来讲。在讲“西气东送”、“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时,还必须关心当前这四大工程的进展情况。因此,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要提倡、鼓励地理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
而作为地理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地理学科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育人观念,在平时教学中,要备教材、备教法、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更注重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教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脚踏实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切不可好高骛远,机械灌输和填鸭式喂学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在时间上向学生倾斜,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79-01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搞好乡镇中学地理教育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础教育中,虽然教学计划明确地规定了地理教育的学科地位,然而,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现状做一些分析。
一、地理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师资队伍不稳定,主导作用难以发挥。专业地理老师奇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绝大部分是其它学科教师转教或兼教,他们中的很多人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且缺乏科学的教法, 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系统、广泛地认知地理知识。
师范院校的一些地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农村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脱产进修不行、在职培训不便、向专家名师学习机会难,使得毕业生毕业分配时千方百计“跳槽”,同时也承受不了城乡之间的强烈反差,都不愿回到农村学校。
(二)教学设施配置差。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无法添置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更不要说配备完整的图书室、实验室。教师备课手头上也只有课本和教参,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同时,教师本身在这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也较低,能运用多媒体、电化设备上课的极少。
(三)地理教学水平低。大多数地理教师上课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图文不能有机地结合,偏重知识的传授,欠缺能力的培养,无法挖掘思想教育的因子,方法比较呆板,在启迪学生的智能、发展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特别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不够。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出现知识性错误、口误、笔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抓不到重点,不能化解难点,把握不准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四)对地理学科价值认识不够,导致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现代地理学的教育价值还缺乏应有认识。许多人认为地理只是知识的“大拼盘”,只讲述山川名胜、物产、交通、城市等的学科,学习地理对升学无用,学了地理也不能用于种地、发家致富,因而有的学校地理开课不足,平时都上数理课,到年末统测时,抽出几节课勾画考试重点应付考试,在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地理学科教育上都进行着这种“压缩饼干”式的教育,这极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正常进行。
(五)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地理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人数少使得学校无法开展地理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空谈几句,吹棒一番散场,对教改诸问题提不出什么建议性的意见,而且校际之间信息交流极少。时间长了,地理课堂失去活力,教师没有新鲜知识输入,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理越来越难学。
二、建议及措施
(一)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以地理科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培养他们对地理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学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综合性、广博性、趣味性、实用性。地理科学的魅力还在于有不少未解之谜,这是吸引学生的素材。
(二)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以适应开放式地理课程。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因此要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选送教师进行地理函授、进修,鼓励教师在职业余进修和脱产进修,对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不为时代落伍;不断拓宽、丰富相关知识;提高地理调查、实践与教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地理教育理论水平、方法与技术手段及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三)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靠学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原先的“承传型”角色转变为“研究型”的角色,将教学与科研熔为一炉,边实践边创新边总结,这样既推进了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学期初在听课中要求教师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要求学科教研组共同参与学科听评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对教案设计、上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切磋,听评课活动必将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 地理教育现状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42-01
由于受现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政策影响,现在地理科的会考在初二年级完成,学生进入初三后就与地理知识形同陌路。学生学地理随便,教师教地理随便,部分学校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的监督也完全处于“真空”地带。即使有的学校教师上地理课,也是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什么,学生不求甚解。地理学科在地区教育的边缘化,是学生存在偏科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
一、地理教学现状
(一)师资奇缺,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专业地理老师奇缺,教地理的老师根本就不懂地理知识,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地理教师,在期末考试时,班主任监考学生抄抄答案就行了。
(二)教学设施配置差
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农村中学无法添置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更不要说配备完整的图书室、实验室。教师备课手头上也只有课本和教参,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不用谈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地理教师地位低下
地理近年来不是中考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开设地理课。地理课在学校课时量中比重较低,同样准备1节课,可是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报酬,大大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就现在来看,待遇仍然是不公平,同样是不做作业,因为政治历史参加中考,14课时课算满工作量,而地理要16节课。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自毕业以来地理曾先后和生物化学、政治历史、物理分到一个教研组,只是没有过自己独立的教研组。主管部门在地理学科的考试上也是不予过问,以至于地理老师在参加职称评定时没有教学成绩,无法参加评定。
(四)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
学校在地理教研活动上太少。到目前为止,笔者调查周边的学校很少有学校搞过地理教研活动,偶尔上级主管部门搞一次,学校也以经费紧张为由,拒绝参加。时间长了,地理课堂失去活力,教师没有新鲜知识输入,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理越来越难学。地理论文的评选也是如此,市里几乎从没办过地理论文的交流。
二、建议及措施
(一)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除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外,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的故事化、音乐化和诗化。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编制地理谜语、吟唱顺口溜等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之中,使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地理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学习相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观念的改变,以适应开放式地理课程
教师要成为学习型、学者型教师,放眼国际,瞄准前沿,及时了解地理学科的新进展,积极汲取新的理论与新的模式,迅速追赶世界地理教育发展的潮头。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现代教育技术活动或培训,把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每年可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各种培训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回学校,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理论水平。
(三)各级教研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地理教研工作,靠学科教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地理教学 学习动机 兴趣
初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更能体现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虽然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没有减轻。
一、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缺乏对本科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应试教育这根无形“指挥棒”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甚至一部分学生一踏入初中,就把地理拒之千里之外:“地理嘛,不参加中考,它与我无关。”他们没有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当然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其实,地理学科不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还具有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对学生今后的作用也是颇具影响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就此进行生动的讲解强调,调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师应把握好切入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地理新教材更注重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地理教材表面内容浅,知识点少,但并不代表难度低、地理好教,它需要教师把更多的知识外延补充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挖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初中地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单调,知识的趣味性不够,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会乏味。就此,教师教学中或借助参考书和工具书,或借助现代化的电影和幻灯片,或借助照片、图片等等,从而丰富课程资源。
三、教学中要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1.教育要“回归生活”
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寓于经验之内,与生活过程同一的,经验在学到的知识与人生历程真正联系起来。学生走进教室以前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经验和观点。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即是要将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融合。地理学科教学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这既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课外活动。
例1:我们在上天气一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气候分布的基本情况(如一个城市同一天为什么东边下雨,而西边却阳光朗照),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去查找资料得出答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
例2: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徒步环城的一条路线,让学生主动的去认识和使用地图,等等。如此教学中,一些地理常识,从时差到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到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从天气预报到绘制各种图表等,不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地理意识得以树立,而且对以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等也终身受益。
2.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图启发式”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建议
初中地理是一门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并且在新课改后,新思想和新理念的融入,使之更具有时代性。然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课程内容比较单调,知识缺乏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乏味。那么,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是某一科成绩优异的缘故,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诱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计精巧的问题对学生发问,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动机。总之,教学方法要灵活,手段要丰富。
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能概括出理论和规律,才有可能创造出新事物。观察还能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感知,主要包括对各种地理事实和现象的实际考察研究,对地理对象模拟制品的观察,对各种地图、照片、示意图的观察等形式。地理教学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思维想象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对于学习地理课程是很重要的,地理思维具有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即地理现象和人与自然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这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到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种自然要素和各种条件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维,得到对地理现象的整体认识,来学习研究地理,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地理问题。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教师要善于区分地理区域差异和人文差异,掌握区域性特征,从而达到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的效果,避免学生因为对地理区域特征不熟悉,出现混淆地理事实的现象。此外,要善于利用地图,将地理对象与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紧密联系,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学习广阔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想像力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新形象的能力。地理对象具有广阔性,地理要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需要借助于想象,才能获得全面的地理知识,才有助于发展地理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想象的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和综合法。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充分利用地理模型和地图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表象,更好地认识地理对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地理对象的形象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地理形象。此外,教师要生动鲜明地对新地理形象加以描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想象以及近似完整的形象,一方面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一方面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通过类比、分析、联系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充分加以理解和记忆。
3.培养创新能力
(1)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往往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才有可能获得灵感,达到创新的目的。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一步步诱导他们思考,使他们达到豁然顿悟的效果,体会思考的喜悦,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提问,帮助他们整理思路,揭示线索,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喜欢提问题的学生。
(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只有在发散中思考,才有可能让思维集中、创新。培养发散思维,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答案。形象思维是比较初级的思维形式,但在创新思维中也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学生在视、听、说方面的形象,比如,利用叙述联想的方法进行训练,让学生看图讲地理含义、讲地理分布,分析地理规律,联想地理特征和联系等。通过训练,使学生对地理对象敏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力。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很重要,是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指引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是双向交流,是合作。教师与学生应该成为朋友,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尊重,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用鼓励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轻松的措词,表示出对学生的喜爱和关心,用真诚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愿意学习地理。
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教师的讲授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敢于交流,愿意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07).
[2]叶金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1,
(0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优化教学;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都有同感,不少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动力,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中生还没具备;另一方面,也许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形式比较呆板有关,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教师方面来讲,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被边缘化,地理课往往用来照顾老教师,或者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些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上课时将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第二是其他教师挤占地理课,为迎合应试教育追求升学要求,提高主要学科的应试成绩,教师们纷纷向地理教师要课,地理教师也乐于或者被迫让道。地理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学生们觉得地理教师都不重视,他们有何必认真?
其次是由于教师的态度而引发的课堂教学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可我校地理教师可能是无力组织,更可能是学校怕出安全事故,或许是其他原因,本校学生没有上过地理实践活动课。无一例外他们的地理课都在教室度过。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就学生来说,语数外等主要科目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老师过于严格。学习时间长,超过7小时,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间需要1.5小时以上,许多学生无力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不堪重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在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时,选择放弃地理等学科容易理解。首先,考试是指挥棒,中考不考地理。其次多年以来,地理作为副科,早已深入人心。最后,学校,家长,地理教师轻视地理教学。受其影响,学生当然不太愿意学习地理。
二、搞好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建议
1.灵活的上课技巧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新课导入的用语,知识点之间过渡的用语,都离不开教师细心地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以一种“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再比如说,课堂活动题的探究、思考,教师不能完全放开地让学生去实践,而应给以一定的指导,通过艺术化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因好奇而积极思维,从而获取新知。
其次,要能给学生多一份自信。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练习的评析等方面,教师要动足脑筋,从而把复杂问题以最简单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使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就会因为感觉“自己行”而变得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喜欢地理课,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2)图文结合,善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如在学习地图时,引导学生将启东市交通图、汇龙镇图进行比较,得出比例尺不同,内容详略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能力;评价
一、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在地理教学方法中也进行了多方尝试,希望教学方法有所创新而且能够切实可行。如开放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身临其境教学法、自主教学法等。
1.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讲授一节课之前,将印制好的教纲、考纲和自我评定的细则与学习资料一起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并进行自我评价后,将自我评价的标准交还教师,教师针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受灌输教育方式的影响由来已久,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这种方法给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第一时间自己思考的机会,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学基本程序为: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巩固。这种教学方法比开放式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课题的选择和设置、在课堂上操作的具体流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培训。
3.比较教学法。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直观性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内容如果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会让学生觉得地理是个学之有用的学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地理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能体验到。比较教学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乡土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地物和现象的异同,有能力将身边已知地物或现象迁移到其他方面,这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自主教学法。
自主课堂的教学流程是设疑引趣、自主探究、练习运用、评价总结。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效能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难度中等的学习内容。因为过于简单的学习内容学生不经过努力很轻松就能学会,过于困难的学习内容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学有所得,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只有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找到答案的学习内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建议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现代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对教师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现代教学方面的理论都是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于是就要求“教师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样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创新与验证。”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熟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能及时地将教育现象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相联系,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能够将自己丰富、庞杂的教育经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野外实习、观察、测量等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策划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比如地点的选取,野外考察的内容、程序、形式、评价等方面。
3.独立研究地理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一线工作者,也是教育问题最早的发现者,而这些教育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共性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个别的教育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发现并独立研究解决,并将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与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三、学习评价方面的建议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难点就在于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紧跟着高考指挥棒是我国教育的一种常态,如果这种学习评价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课程改革就是纸上谈兵。
1.评价的目的应从注重人才选拔向激励学生学习转变。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不是单纯地选拔所谓的人才。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被学习成绩牵绊住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或被现行的教育忽视,甚至放任自流,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给学生定性,而是为了促进他们进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2.评价主体应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过度。
学生一直是学校教育的评价对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评价者的抵触、厌烦的心理。评价分为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内在评价是指自我学习评价,外在评价是指来自其他主体的评价。在具体实施中,学习评价已经由单一主体的评价过渡到多元主体协商评价,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四心评价”,即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被评价的学生本人、学生的伙伴、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