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8 10:15:28

序论:在您撰写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第1篇

一、怎样做到科学规划布局美?

笔者认为要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加快编制全县村庄布局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工业、旅游等各项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修编完善全县村庄布局规划。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基本指向,首先完成以中心村为重点的全县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完善工作,明确县域内中心村、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点。引导鼓励农民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推动自然村整合撤并和农居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使用的水平。 规划要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分期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以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分年度编制和完善各个实施村的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各村实际,明确村庄功能定位和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各项建设内容。着眼于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文化,实现村庄功能的相对完整和合理分区,更好地体现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村庄建设规划水平。

二、怎样让村容整洁环境美

笔者认为要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连线成片,进一步推进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农房改造、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抓好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旧房改造、平原绿化、村庄亮化等项目建设,提升建设水平,优化农村环境。

推进村庄整治扩面提质。继续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工程,村庄环境整治覆盖面达到90%以上。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年度实施计划,重点抓好实施村的村庄整治提升工作。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深入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池塘改造、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和提升工作。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以增加绿量为重点,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努力打造森林村庄。加强沿线村庄建筑物立面统一色调改造,规范村名村牌设置,清理整治违法建筑物,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一乡一品牌、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综合整治,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充分挖掘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民俗文化等乡村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精品村。

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按照“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农民自愿”的原则,以自然村撤并、整村搬迁和“空心村”改造为重点,科学规划,细化方案,完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继续稳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努力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居住条件。推进宅基地复垦工作,拓展发展空间。探索宅基地流转机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培育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宅基地流转到中心镇购房换房落户,到中心村建房落户,促进农村人口集聚。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继续深入实施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农村河沟池塘整治工程、农村电气化工程等项目建设,配套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村内河沟、池塘得到全面治理。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农村服务配套功能。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从人员、制度、职责、经费等方面入手,强化村庄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财政补助、乡镇村配套、村民适当缴费”的筹资机制。建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和队伍,强化督查考核,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在工业功能区所在乡镇(街道)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物业公司,配备专门的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和义务监督员,建立相应的管理、收费机制,推进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市场化、物业化管理。推进工业功能区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整治,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污染达标排放。在南部山区乡镇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三、如何推进创业增收生活美

要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料加工,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深入实施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加强“中国有机茶之乡”、“武阳春雨”等品牌建设。加强农村养殖业污染整治,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围绕“打造中国温泉名城、构建东方养生胜地”目标,积极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养生、理疗养生、茶饮养生、运动养生等十大养生产业,建设国际养生产业基地。努力推进旅游与农业、生态、文化等的融合,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充分发挥农村生态优势,开展步行健身、自行车游和自驾车游等生态休闲绿道建设,把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丰富乡村旅游内涵,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水平。

着力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依托工业功能区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大力发展超市经济,推进“农超对接”,健全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网络,提升我县超市竞争力。

四、怎样推进乡风文明素质美

要按照“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群众素质。

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农村标准化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培育文化特色村。继续实施农村广电服务均等化工程。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纳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推进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村规民约,通过制度规范广大村民的行为。积极开展文明清洁户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怎样提高综合改革增活力

要积极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协调推进农村配套改革,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森林资源流转。

第2篇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规划; 特色村;搬迁;新型农民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far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planning,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ousing design 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coordinate work, but also to guide peasants to become new peasants.

Keywords: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lanning; Characteristic village; Move; New farmers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增强农村住房的抗灾能力,只有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继续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力度,使广大农民掌握相应的生存技能,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其有经济能力建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条件。本文主要结合湟源县实际,对现阶段如何改善农村困难群体住房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规划是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先导,必须科学编制。一是调整和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要按照“改造城中村、整合城郊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培育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村”的要求,深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数量、规模、布局和实施时序,并把村庄布局规划作为村庄用地要求的重要依据。二是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特点、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及实用、节约、美观、协调、布局全面、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大对村庄规划的调修编力度,尤其要重视中心村和保留村的规划编制。三是分类实施改造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原农村居民点,要按城镇社区建设要求,实行统一集中改造;县域总体规划中确定集聚发展的中心村,要引导其按照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建设集中住宅区;县域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保留村,适度推进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县域总体规划中明确需要搬迁合并的不宜居住村,要按规划整村搬迁,或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农户到城镇和中心村购房建房。要对历史、现实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因地制宜,力求把中心村、保留村建成富有山区特色、田园风味的生态、美丽乡村,切忌套用城镇建设的模式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二、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农民自行新建住房,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是农村住房建设和供给的主要模式。因此,在农民自建住房时,要符合乡、村规划,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在确保质量达到要求的同时,还要使房屋布局科学合理,户型方便适用,基本功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和外观格调统一。

第3篇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第4篇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第5篇

该局根据“四级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思路,以“县城建设、重点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三大目标,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城乡规划方面,修编完善了黄龙县总体规划,完成《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公共空间管理制度,严把城镇“五线”关。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通过开展入户调查、公民代表进机关等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住房保障方面,该局按照市级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共实施保障房及配套工程6个。截至目前,除2015年瑞士风保障房工程完成基础施工外,其余5个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79亿元;在城市建设方面,2015年共累计投资1.04亿元,完成了市政建设项目10个。按照县城“一中心三片区”规划布局和“一桥一景”思路,打造“500米公共服务圈”,实施景观桥梁新建与改造工程,先后建成城东龙文化景观区,城北汉文化等五处城市景观,逐步实施旧城改造和居民下山工程。

在重点镇建设方面,以“强基础、兴产业、聚人口、惠民生”为目标,积极指导和督促市县两级重点镇建设步伐(市级重点镇石堡镇、县级重点镇白马滩镇分别完成投资1.94亿元和3300万元)。同时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景区资源,完善旅游一条龙服务,带动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制定了具体建设规划,启动各条干线公路沿线19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一村一品”。结合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危房户改造建设为重点,按照“先入库、再建设,经验收、后兑现”的原则,共通过验收1016户。

第6篇

“百里新村、养生长廊”是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近年来,长宁县立足生态、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坚持以旅游为先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11年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您如何评价现在取得的成绩?

曾健:我们在旅游产业上实现了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对外宣传营销、区域合作四个新突破。比如全年29个在建旅游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6.45亿元。蜀南竹海观光停车场竣工,中国竹海漂浮温泉、蜀南竹海大酒店五星级改造、七洞沟旅游开发、三江湖老年公寓度假村建设、迎风湾景区开发等项目快速推进,8个乡村旅游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包装策划了50余个项目开展对外招商,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亿元。与川南12个区县共同成立了川南旅游联盟,签署了《川南旅游联盟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和《川南旅游联盟战略协作实施细则》,为共同打造川南旅游黄金区迈出了新的步伐。

记者:2011年4月,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你们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建设“百里新村、养生长廊”战略规划?

曾健:首先是贯彻省、市“千村春风工程”的创新之举。在此背景下,我们适时提出“百里新村、养生长廊”战略发展规划,是原生态的保护性开发,能够有效突破土地、资金、环评、能源等要素制约,因此是我县彰显特色、科学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我们具备“百里新村、养生长廊”建设的基础条件。我县境内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51.6%,拥有蜀南竹海、佛来山、梅硐竹石林、世纪竹园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县负氧离子平均含量1000个/cm3以上,部分地方高达3.4万个/cm3;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5种,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积极争取升格为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开采利用示范区;交通便捷,成贵高铁在县城附近建站,宜宾港长宁香炉滩千吨级码头已建成并试运营,宜泸渝高速公路长宁段正加快建设,贯通全县沿百里江而兴建的路网、水网、气网基本成型。

第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百里新村、养生长廊”建设是“新村+旅游+产业”三位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可直接改变农村以单纯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动我县以养生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还可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产业支撑是关键

记者:通过3―5年的努力,长宁县要实现一、二、三产业大融合、县域经济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大改善、城乡统筹一体化的目标,初步建成以乡村旅游、养生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百里新村、养生长廊”,实践路径怎样?

曾健:眼前这张地图显示得十分清楚,按照“1122510”(一城、一廊、两区、两片、五群落、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综合体系,以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为中心点、以竹海旅游区和百亿工业园区为发力点,以县域南部的省级竹海新农村示范片和县域北部的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为两头,以百里江为主线向两翼拓展,集中连片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养生旅游产业,塑造川南特色村落民居,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其中包括打造一座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百里江康体运动旅游长廊、建设大竹海生态养生度假旅游区和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农业示范片和省级竹海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记者:把产业支撑当作核心,为打造“春风工程”百里示范长廊提供动力引擎。截至目前,发展了哪些产业?

曾健:首先是生态养生旅游业。依托蜀南竹海景区,构筑以温泉养生、森林氧吧养生、乡村旅游体验养生为特色的新型养生旅游业态。加快百里江、七洞沟、三江湖、碧浪湖等精品景区景点开发,推进梅硐竹石林和佛来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形成大竹海新格局。

二是生态观光农业。以现有的优质畜禽、特色果蔬、优质粮油等五大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打造佛来山万亩甜梨、三元万亩枇杷、双河万亩花椒、洪谟故里万亩油菜等10个万亩特色农业观光体验区。

把重点放在建设美好新村上

记者:建设美好新村、为建设“春风工程”百里示范长廊增添跨越活力是一个亮点,特别是在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紧密结合方面有哪些探索?

曾健:首先是与科学规划紧密结合。科学编制完善了《长宁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评审出9套农村建房方案,供“春风工程”示范村选择建设。目前,113个“春风工程”示范村均已完成村庄建设初步规划,其中开佛乡马村、下长镇新华村村落建设规划分别荣获四川省农房建设规划评审二等奖、三等奖,开佛乡马村、梅白乡白虎村等8个新村村落建设基本完成。

其次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全方位提升新村建设质量。

第三是探索一套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机制。比如在投入机制上,公共设施部分整合涉农资金解决,农房建设由农民自筹;在建设机制上,由建房户、村组干部、村民代表成立建房小组,统一组织施工,确保农房建设风格和质量;在宅基地置换机制上,农户在新村建设农房的,原宅基地必须拆除并复耕,户均可节约土地近1亩。

记者:实施一年来,取得哪些成效,存在的不足有哪些?

曾健:首先,是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以抓党建为前提,逐步打造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重点以乡村旅游为支撑,采取点式相对集中布局和适度集中居住模式,建设城镇发展带动型、拆迁安置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型等类型的新农村综合体。二是新村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重点启动了梅白乡白虎村等14个新村建设。三是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农业农村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等多种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全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105元,增长20%。

第7篇

一、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二)组织编制全国村镇污水、垃圾治理规划研究,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建立农村专项实用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住房节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