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物保护工作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8 10:15:27

序论:在您撰写文物保护工作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文物保护工作建议

第1篇

关键词 文物保护工作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辽阳,古称襄平,辽会同元年(938年)置辽阳府,为官方辽阳一词出现之始。由于古代辽东地区“东逾鸭绿江而控朝鲜,西接山海关而拱京畿,南跨溟渤而连青冀,北越辽河而亘沙漠”的地理位置,因而在我国东北边疆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辽东连接各方的枢纽之地。因此,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7世纪,长期作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而载入史册,被古代统治者誉为“东北之雄藩,国家之重镇”。

辽阳建置史长达2300年,始终是历代王朝治理东北的政治中心。燕秦时代,是辽东郡的治所;汉晋时期,是辽东国的首府;大唐帝国,是安东都护府的驻地;辽金两朝,是五京之一的东京辽阳府;有元一代,是辽阳行省所在地;朱明王朝,是大明九边之首;后金时期,一度成为国都。

辽阳作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方面,有汤河风景区、核伙沟、龙石风景区(石洞沟森林公园+龙顶山风景区)等;人文景观包括辽阳白塔、汉墓壁画、王尔烈纪念馆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为以冷热地、冷热泉闻名的汤河风景区,和以白塔、东京城、东京陵为代表的后金文化遗迹。

辽阳于1990年就成为了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与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关。然而,辽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国家已经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101个,辽阳却还在待批之列。为何辽阳有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却到今天还没有取得国家级的称号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辽阳肯定是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却成了一句限定语。

两千多年来,在辽阳城漫长的历史中,就像一个久经沧桑的人一样经历了不断的磨难,建造与损毁,辉煌与沉寂。多年的战乱、“”破坏,以及近年来盲目的城市改造,辽阳的历史古迹大多已灰飞烟灭。比如:辽阳境内的明代长城(辽东边墙)及长定堡(黄泥洼镇)、长宁堡(唐马寨镇)、长静堡(穆家镇)等明代千户所城堡,知道的人已是凤毛麟角;比鞍山驿城更大的更有历史意义的朝鲜馆(小屯前进村)早已无影无踪,连当地老人都不知其事。另一方面,辽阳市对现存的文物古迹保护和修整力度也十分有限,比如东京城旧址“天佑门”与上世纪重修后,由于缺乏资金,管理不够到位,而今已破败不堪。在城区改造开发建设中,一些反映古城过去、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遗址、老的街区(文庙、天齐庙、明代城墙遗址、清代旧店铺等)相继消失;由于忽视建设施工前的考古调查勘探,致使每年都有大量的地下文物和历史信息遭到破坏或损毁丢失。我市有大量极具文物价值和满族风情特征的书籍、器物流散于民间,由于宣传和征集的力度不够,多有损毁,或被民间文物贩子倒卖。总之,人为的因素、时间的剥蚀,辽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各种风刀雨剑下,在迅速的消失。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有历史,还要有体现历史的文物古迹和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也要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载体。然而,现在的辽阳已没有应有的地面古建筑来展现城市久远的历史,亦没有相应的文化遗存来展现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辽阳古城已在时间的打磨中消融了。

那么,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来调整策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呢?仅提出以下5点建议。

1、以“后金文化圈”为亮点,将全市的历史文化遗迹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建设。辽阳虽然具有2000余年的文字历史,文化积存深厚,但相对来说,毕竟地处偏僻,影响力有限。因此,在宣传上,应抓住亮点,才能具有吸引力。那么,所谓的“亮点”在哪里呢?当然就是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后金”、或者说“满清”文化。以地处市中心的白塔、广佑寺为起点,以记录着后金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东京城、东京陵为中心,再到反映辽阳地杰人灵的曹雪芹纪念馆、王尔烈纪念馆,以及综合记录了辽阳市自然和人文历史的辽阳市博物馆,同时辐射汉墓壁画、燕州城等人文景观,以及汤河风景区、核伙沟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完全可以规划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观光路线,从而借旅游刺激和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当是旅游业的首要目的。

2、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识。做好关于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众参与保护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物工作的丰富内涵,使文物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3、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将文物保护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严格执法,不论任何单位或个人都要依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办事,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当前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好文物保护单位被乱占、乱建,地下文物被毁等困扰多年的难点问题。同时进一步规范民间文物流通市场,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盗窃、盗掘、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防珍贵文物流失。

4、解决好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在城市改造和其它基本建设中,要严格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之后方可实施。

5、加大投入,保证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资金需求。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需求为重头戏,也是难点之一,然而,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工作都难以提起,因此,必须调动各方的力量,才能解脱此困局。

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仅靠政府投入并不现实。那么此外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招商引资和民间捐赠当是较为可行的途径之一。比如,江南乌镇的开发就是引进域外资金,充分保持了古镇原有的面貌,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我市广佑寺的复建则仰赖民间筹款,否则无论省市财政都难以承受此项巨大的开支。

第2篇

关键词: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建议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

1.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环境相对薄弱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费等多种因素制约,基层的文物保护环境相对还是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如文物库房面积狭小,室内温度、湿度均不达标,已不适应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库房容积的严重饱和,及简陋的保存条件,致使正常的馆藏文物保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及保护。2.文物工作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文物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文化水平高低不等,业务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致使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且有明确的判断能力,但因文物保护中坚力量——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如考古发掘、文物修补等技术匮乏,使文物保护水平和专业管理工作受到到了极大限制,难以适应当前文物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基层文物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3.文物的开发与保护不平衡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就是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地方政府通常因经济建设目标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行政干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经常让步给经济建设,因而无法有效的落实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4.经费不足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经费,然而,大多数地方政府着重提升当地的经济建设,忽视了文物工作,财政的投入远不远不及文物保护费用开支,甚至有些地方人员工资也处于不足状态之中。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5.文物宣传力度不够近些年,文物保护宣传有所重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等原因,直接影响其文物保护宣传形式单一、力度不够,使得政府及部分领导干部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重视不够,更无法进一步调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基层政府管辖区域内的文物遭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对于一些文物犯罪的行为在查处过程中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等问题的出现。6.文物保护体制不够健全每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都不一样,并且有的地区领导较重视文物保护,有的则不重视,这就给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与任务,如考古所、文管所、博物馆等的职能与任务都由基层文物机构所肩负,使得其工作责任较繁重,文物保护业务和文物行政管理权限不分,出现基层文物工作者是一个“全能人才”怪圈,保护业务都知道个一点,但具体保护技术都不精通。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领导方面领导方面就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基础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的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关键就是让领导干部充分的意识到文物工作的必要性;再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保障是提升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此外,文物部门还应大力宣传并贯彻《文物保护法》,合理的协调当地的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使其可以共同谋促进、谋发展。2.管理方面管理方面就是要加强文物保护的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一是要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条例或管理法则,能够运用不同的方针应对发生的不同状况,做到严格执法、有法可依;二是加强管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业务,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贯彻落实相关的保护职责和管理措施,将其管理体系科学化、正规化,以确保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开发与保护方面对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要始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来进行,并且必须是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发有重点,保护应全面”做到逐步的开发,将探索经验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以推动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开展。4.管理体制方面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地区内文物管理状况也就不尽相同。垂直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能够上划管理文物工作,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集中进行,有利于把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推行;有利于统一调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统一平衡使用财力;还有利于避免地区差异引起的政府干涉和所受的冲击。此外,行政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都能够统一的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健康有序的进行。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根本离不开承载历史文化灵魂的文物资源去支撑。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加强领导与管理,认真对待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还应加强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使得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熊文.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华章》.2014年23期

[2]俞剑勤.基层文物行政执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年2期

[3]贾国民.浅谈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9期

第3篇

关键词 文物保护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4 文献标识码:A

仙游县从唐圣历二年(699年)设县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灿烂的历史文明造就了“文献之邦,海滨邹鲁”的美誉。文物资源是先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物管理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使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的发展轨道。

1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仙游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县至今录入的不可移动文物有554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县级文保单位169处,已公布的重要文物保护点102处。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古遗址36处、古墓葬65处、古建筑387处、石窟寺及石刻2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8处,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尤其是明清时期古建筑的完好保存,体现了当时的民间传统技艺和时代风格。

多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仙游文庙、天中万寿塔、洪桥郑纪祠、城内万寿观、城内林氏宗祠、龙腾玉新书院、麟山保和堂等十余处国、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在维护和整修各级文保单位的同时,注重使用单位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的落实工作,加强定期检查,即时提出保护意见及整改措施,使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得到较为妥然的保护。

2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存在的问题

(1)文物保护单位存在人为破坏情况。目前,我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在文物保护中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如改造、污染、环境破坏等。如县保单位南门桥,桥面用水泥重铺,护栏用蓝色涂料粉刷,严重破坏了原有面貌;霞街吴瑛碑亭,周边摆满摊位,遮雨棚架在石坊上,不仅破坏环境和景观,还存在严重隐患;蔡京墓旁建养鸭场,鸭粪遍地,臭气熏天,严重破坏环境等等。

(2)基层建设工程中文物保护艰难。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基本建设项目日益增多,面广量大。而县又缺少从事考古勘探、发掘的单位,况且许多建设项目开工前文物部门也无从知晓,加之现在的建设工程大多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施工,数日之内土方工程就已完成,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使地下埋藏文物毁于一旦,这都给基层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有些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只能在项目开工后,在建设工地发现埋藏文物后,接到群众举报赶到现场,这时才与建设单位协商文物保护事项。但此时往往只能进行抢救性发掘,文物保护力度受到一定影响。

2.2原因分析

2.2.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因有些文物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破损,那些文物保护单位和普通百姓就认为,花钱修补不如重建一座高大宏伟、金碧辉煌的建筑,才能体现文物自身的价值。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2.2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从我县情况来看,全社会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和干部不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普通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随意地破坏文保单位的周边环境风貌。如霞街吴瑛碑亭周边的商贩摊位,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2.2.3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

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及时处理。如盖尾石马桥,文物部门无力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2.2.4文物部门的保护力量相对薄弱

文物保护是一项既困难又复杂的工作,而文物部门既无权又无人,更缺乏经费,根本无力实施对许多该保护的文物实施保护。

3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我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个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在《莆田晚报》、仙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刊出、播出全面介绍仙游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编辑、出版《仙游文物全集》,使全县人民了解仙游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仙游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仙游、建设仙游的热情,为我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党政一二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的意识,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同时对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是文物管理部门要与城市规划、基本建设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共同协作,把文物的保护计划纳入新的建设之中。文物管理部门应当把县域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录,提交给县规划建设部门,提醒他们在建设规划在能原地保护的划出范围,以便加以保护,如或是无法原地保护的,早做好搬迁或维护加固等措施。

四是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我县文物机构设置较晚,工作人员从无到有,现有编制两名,而且人员都是中途调入,专业知识相对薄弱,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今还没有一名考古专业的专职人员和从事文物修补的专业人员。随着当前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更是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文物工作专业队伍。同时要加强全县文化站人员队伍建设,调整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余文化站人员素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五是要充分做好文物利用工作。在做好文物保护前期下,要加强文物的合理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其一是要充分利用文我县现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砺巴寨战争遗址、“工农108团”成立旧址等革命文物,积极发挥革命文物对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全社会认识到文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其二是要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为我县旅游业服务。我县文物资源较为丰富,除了以九鲤湖名胜、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为代表的“仙游四大景”外,还有以济川名胜为代表的济川风景区,以百松古驿道为代表的书峰生态文化体验,以无尘塔为代表的九座南少林文化景区等文物,是我县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较具地方特色,文物部门应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充分发掘这些文物资源,把这些文物资源整合起来,为我县旅游业服务,以弥补我县旅游业缺乏文化内涵的弱点,从而发挥文物在我县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可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 文物保护的目的就是因为它有用,能够为今天和将来所用。文物的作用也就是根据它们本身的价值加以阐发运用,阐发出它们在历史、艺术、科学方面的价值。加强文物工作,合理利用好文物,不但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能使他们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文物;保护;管理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历史的见证,每件文物的产生都有着相应的历史背景,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改善当时的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意志,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位哲人这样说到:“了解过去的一千年,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今后的五百年。”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历史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扩展着原有城市的规模。于是,这些城市渐渐失去了鲜明的文化特征,也失去了这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一味以经济发展为重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人文气息,“文化城市”能否得以生存,文化遗产能否得以传承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文物保护的目的,从宏观上讲是保存人类文明的见证,为研究和解读历史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历史文物会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反思和对历史的重视。然而,从数字上来看,目前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271 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01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7000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约有3万余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约为22处。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数字为:英国约50万处,希腊约40万处,法国约4万处,连以色列、挪威等小国都比我国多得多。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下文物数量竟凋零至此,怎能不让人痛心?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的实际状况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文化古迹及周边环境遭受保护性拆除和建设性大破坏。在崇尚经济发展和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化古迹、历史建筑或文化遗产只能为经济发展让路,被盲目发展的经济脚步践踏和破坏,甚至永远消失,不可复原;(2)盲目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仿古”、“复古”之风盛行。人们并不在意对天然文物的保护和维护,反而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创造性修复和重建,不在意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完整性的保护,反而一味追求建立在其基础上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是否实现了最大化;(3)文物保护观念尚未普及,仅仅局限在少数专业人士的概念中,不能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投入进来。由于人文社科类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价值观念上的个体差异,我国由上而下没能统一观念,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程度极低,并不能形成全国的合力来保护民族的瑰宝。(4)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仅有的规定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推行力度不大,分管机构职能不明确,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缺失。

对文物而言,每一代人既有欣赏和分享的权利,又有守望和保护的责任。基于文物保护现状及我国现行文物保护体制,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文物保护,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法制健全为支撑、以社会的全面协调为方向、文物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和全民共同参与的社会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防止他人对文物人为的破坏与损害,是文物工作者的职责。在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使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着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由于管理体制和领导认识等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尚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作为国家文物事业中最基本单元的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如何做好本职工作,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使基层文物工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

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处在文物工作的最前沿,面临着辖区内所有文物的考古、发掘、保护、管理和馆藏工作,其安全保卫、陈列研究及舆论宣传等综合、复杂的工作具有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入和最具体的特点。基层文物管理职能主要体现为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一方面,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或办法,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另一方面,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提升业务管理能力,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履行职责,更加科学、正规地管理文物,使业务管理更加科学和全面。所以,如何完善现有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能力,加强文物保护是基层文物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客观形势下对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 合村并居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合村并居社区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促进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选择,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措施。此项工作的快速开展,必然会使农村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都产生了急剧改变,无形中也使依附于这种状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面对一次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这一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摆在每位非遗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需要解决,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增强紧迫的责任感,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它是随人们生活的改变而不断演化和发展,每一次重大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可能使与过去生活方式相互依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农耕时代向工业化时代的转变,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主要原因。新农村合村建设,将使农村逐步走向城镇化,这一过程对于农村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而言是一次急剧的改变,必然使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受一次大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性,因为我们稍有松懈,就可能错过一次保护的重要时机,而改变一个项目的存在命运。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的融合到新村合并建设中来,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稳过渡和有效传承。

二、必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新村建设规划中来

在规划实施新村合并初期,地方政府就应把文化遗产(包括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纳入新村合并总体工作中来。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的组织协调下,确定保护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要求、重点项目,编制保护规划,制定出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规划方案。做到立足长远,科学保护,切实履行职责。

三、积极调查走访,了解状况,摸清家底

针对被合并的自然村,认真调查走访,在前期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该村非遗项目的数量、种类、状态以及传承人基本情况,做到不遗缺,不疏漏,并以此为基础做好不同种类项目的保护方案。特别要做好传承人生活状态变动记录,以及传承人对合村后的项目传承建议的记录,为今后制定切实保护情况提供参考。在做好项目本身资料记录的同时,还要用文字、图片、录像等方式真实、全面、详细的记录被合并村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重点文化空间状况,为项目存在的历史空间保留资料。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对村庄类型明确认识,划分类别分别对待。对于相对典型的古村落,应以保护古村落为主,并积极探讨古村落保护方案,在既能保留古村落的基础上,使当地居民既能享受到现代文明优越的生活方式。

四、做好新村建设工作,全面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建立民俗馆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在做好拆迁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新村建设筹备工作。合村建设中对当地居住环境、村落格局、民居样式都造成了直接的改变。新村建设规划必须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新居建筑要尽量体现当地民居建筑风格,体现原有文化内涵,以便更好的保护当地民居样式,和依附于特有民居样式所形成的生活习俗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行政部门应在合村筹备阶段就积极规划民俗馆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随着合村工作的开展,搬迁工作的进行,大量的与今后生活方式不适应的物品将遭到废弃,其中必然包括一些承载着非物质文化资源信息的物品(如农具、家具、艺术作品、手工制品等)。这种承载原有生活状态,展现过去生产方式,记录精神文化生活的物品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承载着过去人们的智慧结晶,非遗工作者应该大量加以收集、整理和保护,作为依附于此的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实物资料。建设民俗馆与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应以村为单位设立展厅,对被合并各个村历史状况进行真实的记录与展示。民俗馆或博物馆应免费为当地群众开放。

五、组织建立新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合会

随着合村的进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共同非遗项目的传承有可能聚集在一起,非遗保护工作者应积极构建平台,组建传承人联合会,定时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加强互助合作,共计非遗项目传承方案。积极探讨相关项目联合发展,共同打造非遗特色产业村,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当地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切实解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等民生问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的居民增加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充分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居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六、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

第6篇

关键词:钦寸水库;文物迁建;文物保护

1 钦寸水库工程及文物保存概况

1.新昌钦寸水库工程概况。钦寸水库工程是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钱塘江河口水资源配置规划》确定的实现浙东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水源工程,是一个以供水、防洪为主,结合下游灌溉和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也是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实施的“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之一。水库坝址位于曹娥江主要支流黄泽江上钦寸村附近,规划库区涉及新林、羽林街道、大市聚等一乡一镇一街道。

2.库区文物分布状况。从调查情况看,规划中库区范围内的文物存量丰富,有古遗址、古墓葬、摩崖题记、名人故居、古建筑,主要分布在胡卜村、查林村、钦寸村、梅坑村、棠家洲村。其中古建筑保存较多,有新昌乡主庙、胡大宗祠等等,其中县级文保单位3处,县级文保点1处,古民居多处。

2 钦寸水库库区文物保护主要路径

为让钦寸水库淹没区的文物得到妥善保护,让更多的文化印记得到流传,新昌县文物主管部门根据钦寸水库建设的规划,有计划地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提前介入。2003年,在新昌县成立钦寸水库筹建领导小组之后,就向筹建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将钦寸水库规划淹没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列入钦寸水库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会同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编制了《新昌钦寸水库规划库区文物保护评估报告》,提出保护规划方案;二是选择好文物安置点。新昌县文广新局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并在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选择羽林街道三丰村和新林乡大坪头村作为文物安置地;三是强化宣传。在做好业务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双重审批的同时,在移民中开展大量的座谈、走访。新昌县文广局还联合新昌县钦寸水库工程指挥部、新昌县新林乡人民政府、新昌县公安局向移民发放了《致钦寸水库库区父老乡亲的公开信》,并与移民签订《钦寸水库库区淹没区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以确保古建及构件的安全。四是做好拆解、考古和复建工作。根据钦寸水库建设工程指挥部提出的文物迁建与移民动迁工作动步的要求,2013年先对坝址所在村钦寸村的兴仁庙进行了拆解,2014年9月始库区淹没区的古建筑拆解工作全面开展。2015年至2016年着手对整迁建筑的复建工作和古墓葬及遗址的考古工作,2017年计划完工。

3 做好重大工程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选址要综合分析。文物迁建工程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建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特别是有大批村民背井离乡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考虑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要考虑移民们的故乡情结,还要考虑今后的管理和利用。

二是考虑与旅游业的结合。新昌县虽是一个山区小县,但旅游资源丰富,加快旅游二次开发已成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战略抉择。以县城拥有“江南第一大佛”之称的大佛寺风景旅游区为中心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新昌旅游,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目标。现南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天姥山、沃洲山、唐诗之路等文化旅游线路;西有风景旖旎的穿岩十九峰、千丈幽谷等自然风光旅游线路;北面刚开辟了红色休闲旅游线,但未成熟;东面虽形成了一条休闲旅游线,有小黄山、三井龙潭、沙溪漂流等景点,但离县城较远。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把革命先驱梁柏台故居迁入红色旅游线内的三丰村,丰富北面旅游内容;另外把一部分古建筑安置到东面离县城较近的大坪头村,在县城与已有景点间建立一个休闲旅游区,把东片的旅游线路拉长。再加上,三丰村和大坪村又是移民的安置点,水库建成后,常能勾起村民对家乡的回忆也只有这些古建筑了。这样,既可增加旅游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文化旅游新格局,一些移民也有一种家乡归属感,寄托他们的情感,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吸收一批先进群众。重大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要使保护工程能顺利开展,必须依靠群众。在座谈和走访中我们引导一批保护意识较强的移民,吸收一批先进群众,依靠这些群众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签订《钦寸水库库区淹没区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是拆迁工作中迈出的艰难第一步。在这阶段,许多村民把动迁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混在一起,不想或不敢与我们签订责任书。要想短时间内使他们转变思想很难,只有通过他们最淳朴的感情去感化和说服其他村民。有了他们的帮助,签约工作才按时完成了预先制定的目标,为下一步构件标号、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拆解要细致认真。古建的复建工作成功与否,拆解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拆解仔细了,对整个工程不仅能省材省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留下更多的历史信息,更多的移民乡愁,这也是我们文物工作者对为一方经济发展而背井离乡的村民们最好的报答。为此,不管是拆解一般文物建筑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都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来实施,由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保护工程相应资质单位承担拆解工作,在建筑构件上进行标号、登记。对建筑逐一进行拍照、摄像、构件登记。在拆解过程中,我们力求细、慢,把损失减到最低。县级文保单位胡大宗祠是一处民国建筑,整个建筑用材很好,做工精细,隼卯相扣很紧,给拆解工作带来了难度,特别是一些雕刻件如花篮式柱头、花结、雀替,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几个老木匠都不厌其烦、竭尽全力把先人的一件件作品完好无损的取下来。并把拆解下来的构件按建筑分类安放,小雕刻件都放进定制的木箱里,椽、檩、梁又各放一处,并进行全面白蚁治疗。

4.投入要多种路径。一人的力量有限,而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众多的历史建筑即将淹没,单靠建设单位的投入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因此,吸收社会资金加大保护力度也成为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文物迁建前期准备工作早在10年已启动,与现在形势相比,保护力度有点滞后。如今想在文物保护上多做一些事,如要增加测绘或增加几处特色民居建筑的保护,都会因资金问题而受阻。特别是看到胡卜古村中具有特色的一些历史建筑从此消失,心中也不时感到痛惜。为留下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县政府决定引进社会资金,由一位水库淹没区的胡氏后裔企业家投资,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企业的投入,不但扩大了保护面,留住了更多的乡愁,而且还利用他们的优势保留了一些宝贵的信息资料,为今后的古村展示和古村落布局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钦寸水库库区文物迁建工程只是众多工程中的一个案例,进入十三五,又将有一大批重大工程上马建设,这对基层文物保护带来了很大冲击,这就要求基层文物工作者既要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掌握信息,提前谋划,理性分析,尽心尽责,为传承一方的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新昌钦寸水库规划库区文物保护评估报告》(2004年3月)

[2]《钦寸水库库区历史文化志》(2010年10月)

第7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物是人类文明物化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树立"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和"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按照《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二、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确保文物安全

根据《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作为建设规划部门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提。

(一)凡涉及到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工程项目,在项目选址时,建设单位必须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并依法履行报批手续。

(二)凡在文物分布密集区范围内实施的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工作。

(三)建设单位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十个工作日内,须在文物部门办理基建用地范围地下文物考古勘探手续。文物部门出具基建用地地下文物古迹处理证明书后,规划部门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全县文物、国土、规划、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共同维护文物管理秩序。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基本建设项目尽可能避开文物重点保护区,凡在文物分布密集区内的建设工程必须坚持实施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的原则。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包括修路、铺设管道、电缆、架设线路、窑场取土等,建设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范围内(包括取土区)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如有重要发现,由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必要的考古和发掘。未经文物部门勘探和处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土动工。否则,文物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私自开工造成地下文物破坏的,要按照《*省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管理,相互配合,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要密切协作,认真贯彻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两利"方针,努力开创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两利""双赢"的新局面。县文体局在本单位设立对外服务窗口,负责受理由县计划、规划、城乡建设部门审核批准的投资项目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文物保护事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