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8 10:15:25
序论:在您撰写教育心理学观察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活血化瘀法;通心活络汤;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或痉挛,导致心肌急剧或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我们应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量、病史、病情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选取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静息心绞痛3种类型进行观察研究。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所确定的“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诊断辨证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用自拟活血化瘀的通心活络汤:黄芪30 g,当归10 g,半夏10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30 g,枳壳10 g,赤芍药10 g,柴胡10 g,郁金10 g,桔梗10 g,川芎10 g,怀牛膝10 g,地龙15 g,水蛭6 g。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 g,气滞者,加柴胡12 g,檀香6 g,痰盛者,加瓜蒌2Og。上诸药加水煎煮30 min,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常规应用控制血糖,高血压者服用正规降压药,高脂血症者停服降脂药,其他中西药物均停用,若心绞痛发作时难以控制者可含服硝酸甘油片作为临时处理,并记录用量。
22 观察指标治疗4周,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率、血压以及舌苔、脉象等。中医症状变化、心绞痛发作变化、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监测其他不良反应,并随访停药后1月的心血管事件。
23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及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制定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主要症状采用半定量积分法。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总积分减少46%~69%;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总积分减10%。
2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A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3 结果
31 两组总疗效分析
3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问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33 心电图改变见表3。
33 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4。
表3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
4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的“胸痹”“真心痛”范畴。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劳累、激动、饱餐、受寒等引起的发作性胸痛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关系密切。发病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最终导致心脉瘀阻,心脉不通,“不通则痛”,发为胸痹、真心痛。《素问》云:“心痹者,脉不通”。临床或因气虚而成血瘀,或因脾虚而生痰浊,或因过食厚味醇酒而变生脂液痰浊,诸邪粘附心脉,轻则气机不畅,重则血脉不通,致使冠脉弹性降低,心血灌注减少。“血瘀”广泛存在于冠心病疾病过程中[3]、4]陈可冀认为瘀血贯穿着心绞痛发展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5]中医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王颖[6]认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根本大法。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达到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桃仁、红花、当归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降血脂等作用[7]。水蛭、地龙含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滞性,水蛭还可增加冠脉流量,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对改善冠心病症状及心电图异常变化有明显作用;黄芪能提高免疫力,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明章银[8]等大鼠研究证实红花的主要成分红花苷、红花素等可使血管扩张,促进缺血性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量,达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肖刚峰等[9]证实丹参素可以促进外周血内皮先祖细胞(EPC)扩增,显著改善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和增值能力。类似研究[10]也发现赤芍、当归、红花、川芎、黄芪等活血化淤中药的含药血清能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形成。现代研究川芎中所含川芎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可减少静脉壁白细胞粘附,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防止血液黏滞度升高[11]。
自拟方通心活络汤中黄芪为益气要药,补益正气,气行则血行;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水蛭、地龙活血化瘀,消除淤血;半夏、枳壳,桔梗开胸以除病之标,理气行气化痰;玄参松驰血管平滑肌,扩张冠脉血管,解除细小血管痉挛,同时可防行气活血药之伤正;用当归、郁金、牛膝理气开郁,行气活血,鼓动心血。另外,地龙合当归、地龙解痉舒络,改善微循环及心肌血供不足。本组结果显示,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调脂药和降压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有效率达93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409412.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 王阶,姚魁武血瘀证证候实质研究进展与思考.中国医药学报,2003,18(8):490493.
[4] 杨保林,王阶,姜燕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7):8687.
[5] 马晓昌,陈可冀.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介绍祛浊利湿与活血化瘀并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5):441442.
[6] 王颖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0例.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5):449.
[7] 温长路医林改错识要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7:77.
[7] 明章银,蒋建刚,刘复兴,等红花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咸宁医学院学报,2002,16(2):81.
[9] 肖刚峰,张怀勤,季元挺,等丹参素对体外培养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2006,21:232.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
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乐教育行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既包括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研究,亦内含教与学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正如曹理教授强调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心理科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或说明音乐教育教学现象,也不是把音乐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音乐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师生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笔者认为这种注重内外交换与师生交互作用的研究思路显示了国内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动向。
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与音乐教育学相比,它研究形成外在教育形态的心理基础,与主客体相关的人的心理现象,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中深层的心理规律。与音乐心理学相比,它关注的是和音乐教育相关的心理过程,音乐传承、传授、教学与学习的心理规律,尤其是音乐教育情境中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音乐能力的诱发、培养、发展,音乐人才的培育亦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但不能代替与等同它的研究。
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应包括:对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目的的分析及研究方法的介绍。对中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史的回顾与评价。对音乐学习、教师与教学的心理研究,如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从音乐感受能力的层面分析学习者对音乐各要素的感知能力的培养;探索音乐反应与审美意识建构的关系;音乐技能训练的心理规律等。再如音乐教师心理结构的分析、差异与建构,教师的听赏能力与技能的研究、发展的规律,音乐教学法的心理学分析和课程设置的心理学依据,音乐教学成果的测试与评估等。
二、研究目的
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任何一种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和人类的基本需要或特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与人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二是民族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音乐人才与师资的培养,对音乐生活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它对民族的振兴作用亦不言而喻了。三是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繁荣,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研究由表及里、逐步深化,从现象的描述进入深层的剖析。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使教育学的研究更准确、规范,更具科学品格。比如,对学生能力的评估,仅依据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是不准确和不充分的。通过音乐心理学制定的系列音乐能力测试,对其音乐能力的结构会有较全面的把握。
三、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基本上依循心理学的几种主要方法,如测量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1.测量法。以测量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均属于此方法。如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情绪测验等。按测量的方法分类,有个人测验与团体测验之别;以测量的素材划分有文字测量与非文字测验的不同。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一系列音乐能力和音乐成就测试都属于该类型。
2.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试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两种。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具有与研究目的相关的设备和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对被试者在严格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得出较精确的结果。如通过实验室录制的歌唱家演出录谱与原谱对照,分析歌词中最佳的振动音在音高、音强和音色上的处理。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试验,研究者可依照研究目的对被试者的实验条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变化来获取结果。
3.观察法。观察法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前者是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系统贯彻,以便掌握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和活动规律。自我观察法是研究者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在体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的一种方法。
4.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当面的对话与书面的问卷,搜集被调查者的有关资料,从而掌握其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可以分为谈话法和问卷调查法。
5.个案法。是研究者对一个或几个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追踪研究。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音乐教育中教和学的心理活动的学科,是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互相渗透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心理和大脑反应的学科。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与音乐教育学相比,它研究外在教育形态的心理基础,和主客体相关的人的心理现象,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中深层的心理规律。与音乐心理学相比,它关注的是与音乐教育相关的心理过程,音乐传授、教学与学习的心理规律,尤其是音乐教育情境当中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音乐能力的诱发、培养、发展,音乐人才的培育亦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对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但是不能代替它的研究。在小学音乐的教学里,合理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乐于参与。
二、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测量法、观察法等。实验法依据场所不同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具备条件和设备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人员依据课题对被测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得出精确结果。比如在实验室录演唱人员演出的谱子和原谱对比,分析歌词里面最佳振动音在音色、音高、强弱的处理。测量法即采用测量的方法分析人类的心理特征,如情绪测验、智力测验、能力测验等。按测量的方法分类,有个人测验与团体测验之别;以测量的素材划分有文字测量与非文字测验的不同。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一系列音乐能力和音乐成就测试都属于该类型。观察法根据观察主体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客观观察法是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系统观察,以便掌握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和活动规律。自我观察法是研究者对自己的内在体验、心理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的一种方法。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
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小学时期。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坚持贯彻这一思想理念,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其前提就是熟知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下面笔者简要介绍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体态律动教学法
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教师应该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所了解,把握施教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一、二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参与性的环节,用音乐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刺激形体动作的反应,在肢体的律动里感受音乐的流动。这恰恰与人内心情感活动有同构关系,从身心两方面同时着手训练学生。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都把律动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比如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倡通过体态律动使得学生充分体验蕴含在音响形式当中的美,从而被音乐表达出来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人生做了铺垫。
2、美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学科与特殊学科,这取决于音乐艺术的纯抽象性。这一点,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同时抽象性也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声源于形,形发于声”的艺术。可以理解为表现者将抽象的事物通过手法转化为感受者所能体会的形象事物。不管对于表现者还是感受者来说,都需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才能受其感染,起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和革命家曾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 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方面,首先,它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音乐欣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审美实践机会,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美并激发了他们的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追求美的欲望。
3、多媒体运用
音乐是通过聆听使接受者感受它特有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 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它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次数、时间、顺序。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以使学生获得层次完整、生动形象的直观体验,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结合,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调动学生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教师情感投入
教师的引导性在课堂上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情感投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投入。比如课堂上,教师介绍完歌曲特点,让大家哼唱歌曲的时候,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显得富有感情,节奏准确。首先学生感兴趣了是学好音乐的第一步。一旦扼杀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怎么教他们都于事无补,这就说明教师的引导性很重要。教师投入了感情,学生就容易被感染。
关键词:美术教学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调查与研究
1.创新思维概念
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内容,创新思维又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和灵魂,创新思维是主体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考方式,产生独特新颖认识成果的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发现新关系,形成新组合的活动过程,是人类真实地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这种思维活动过程包括对事物内部结构和关系渐进性的认识和不连续的突然变化等环节,是在大脑自组织系统的协调下,依据长时记忆中的储备信息和感知到的思考对象的信息,加工产生新信息的过程。创新思维具有突破性、新颖性、独立性、综合性、辩证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
2.创新思维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2.1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而美术教学所接触的内容,大多与人类创造实践以及大自然造物密切相关.因此,对学生而言,美术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在吸取人类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再创造的创新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美术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的形象思维活动,独特性、流畅性以及变通性等发散思维所具备的特点又是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为确保美术创作的有效性,学生必然通过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展开思维训练,强化美术学习实践而美术教学与学习的实践性特点为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实质上是美术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够与美术文化进行近距离接触,深刻理解创新与创造实践对美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同时,通过美术教学,学生从美术的质、色、形等层面理解美术文化所承载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均得以提高.此外,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生的情绪、心态、兴趣以及生活环境等的差异,他们对美的认识与感受也就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个性化、丰富性以及多样性的特征,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问与有利的条件。
3.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美术教育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相对于传统美术教育来说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各地域的幼儿美术教育基本普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未必就能容易得出优异的教学成果。虽然在幼儿教育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幼儿美术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幼儿美术教育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很多幼儿教师在上美术活动课时,看到孩子画画内容的时候,总是过分追求孩子绘画物体的像与不像,如果孩子画了一颗大树,很多教师就会比较其它孩子的作品,从主观上去评价孩子画的像不像一颗真的大树。孩子在树上画了一个橘子,教师就会批评孩子画的橘子不圆。然而越是画的不着边际的孩子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越具有可塑性。例如在《水果》这堂美术课堂中,教师注重造型技法,颜色的运用,构图的合理性。如此一来幼儿也只是重复练习技法、技能,其次,教师在作品评价中将模仿的像不像,颜色是否漂亮,画面是否整洁作为作品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这样的一堂美术课下来,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怎么去模仿、怎么去比较,而不是在自己的的想象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作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还不是足够的重视。
⒋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4.1直观教学
学生方面:让学生掌握双基教学,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改变学生对美术的看法。我们对小学的学生要正确定位,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画家、美术家。学生眼中的世界和描绘的水平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大多是直觉与想象的结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才能逐渐理解,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去学习美术。
教师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使美术教育参差不齐,对自己的教课都没有方向,如果连美术教师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真是美术教育的悲哀。那么怎么样来养成这种角色意识呢?第一、增强教学的责任心,从教师向教学研究者的转变。责任心是指对事情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发愤图强的干劲。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审视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依赖经验教学,在教学中敢于进行尝试,让教学实践检验理论,从教学中总结教学经验。第二、增强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兴趣。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特点。美术的发现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让学生以形象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的兴趣一旦产生了,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能力。
4.2兴趣教学
在通过查阅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得知,只有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当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要符合美术教学本身的特点,使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多种生动活泼的兴趣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更好地开发智力。兴趣教学对当前从“应试教育”向“愉快教育”转轨,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学习美术与兴趣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是美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4.3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为主体,往往这样的教学使得课堂的氛围较为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等现象的发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幼儿。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课本中单纯的文本信息利用图、文、声、像的并茂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这种教育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除了可以为学生带来了活泼生动的形象、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色彩鲜艳的背景,还带给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途径。
在这样的美术教学背景下,幼儿较容易的进入到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得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言,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将所看到、所听到、所想到的画面用笔画下来,不仅减弱了绘画的难度,还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发挥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自由美术创作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着《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关键词】
缬沙坦;黛力新;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并发症改变日常生活状态,活动和自理能力受限,身心受到很大创伤,常常会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严重者有自杀倾向[1]。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抗焦虑措施,可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2]。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抑郁焦虑患者予降压药治疗的同时联合抗焦虑抑郁治疗,降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06月期间门诊就诊的4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患者,诊断标准参考WHO诊断标准,3次测量中每次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同时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并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及精神障碍[3]。入组患者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表)HAMD>8分和/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表)HAMA>7分[4]。 4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的患者包括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1岁,平均58.7岁。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HAMD 评分、HAMA 评分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公司生产) 80 mg,1次/d口服,治疗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公司生产)1片,早晨及中午各服1次。两组均治疗8周,8周后观察疗效,在治疗期间均不合用其他降压药、抗焦虑抑郁药。
1.3 观察指标 及疗效评定 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情况和治疗后的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异常和睡眠障碍,而这些情绪异常又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Markovit等报道[5],有明显焦虑或愤怒情绪以及发怒后抑制情绪的发泄,均可显著增加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度。焦虑或愤怒时血内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而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二者都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影响降压治疗的效果[6]。因此,有效控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下降和稳定起很大作用。黛力新是三环类抗焦虑抑郁的复合制剂,每片含氟哌噻吨0.5 mg、美利曲辛10 mg。小剂量三氟噻吨主要作用于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调节受体(D2受体),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而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是一种双相抗抑郁剂,可以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提高了突触间隙的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两种成分的合剂具有协同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7]。本观察中发现降压药加黛力新组在治疗8周后降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降压药组,同时患者的焦虑忧郁症状及睡眠明显好转。说明抗焦虑抑郁治疗对所有伴焦虑抑郁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过度紧张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克服负性情绪,防止这些异常生理反射对血压的影响,在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同时,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刘梅颜,胡大一,姜荣环,等. 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8,47:277 279.
[2] 俞群军,黄友良,周小媛,等. 高血压病并发抑郁症的调查及帕罗西汀的疗效观察.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675 1677.
[3] 199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高血压杂志,2000, 8:94112.
[4]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21140.
[5] Markovitz JH, Matthews KA, Kannel WB, et al.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the fyamingham study. JAMA, 1993,270(20):24392443.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88-02
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和心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国内外均出版了一些各具特色、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从这些成果看,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实验法、工作分析法等,国外教师在应用职业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学生相对比较成熟,在激发学习兴趣、放大学习热情、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习能力方面成效比较明显,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给出了基本的建设策略,以期对学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建设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继续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侧重于职业教育领域心理现象的基础学科研究;另一方面,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心理学原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出了实验法、测量法、问卷法等定量和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工作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手段。由于受到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两大流派的影响,职业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诸多分歧,呈现不成体系、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状,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要求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1.发展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纵观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部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是借鉴和引进,理论与实际结合较差,独立研究成果较少,缺乏中国化元素。此外,其应用性与学术性之争,暂未形成统一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离成为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学科性质上,到底是属于职业教育学还是教育心理学尚未明确;在研究范式上,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在学科走向上,也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与其它学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未来朝哪个方向发展?能否形成有特定核心的理论模式,并最终形成一门完善的学科?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2.结构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大多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验证性研究或补充性研究,其间没有很好的协调,大都停留到一个层面上,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状态比较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国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目前大体有两种思路:一是职业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接与嫁接;二是依据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与支持。这两种思路都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将导致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教材出现普教化问题,套用心理学教育的特征比较明显,缺乏应有的改造创新和职业教育特色,没有对职教心理规律的深层次把握,不能很好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虽然一些院校,将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引入到职业教育心理学中,积极拓展研究课题,将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管理心理与职业心理等内容进行融合,提出了可行研究方法,但仍然难以形成相对成熟、比较公认的学科框架和结构体系。
3.整体实力不如意
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职业教育心理学基本上处于职业教育学的“奴婢”和教育心理学的“附庸”的尴尬位置。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心理学定位不够准确,大多作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墙面砖”,在申报与论证课题、制定发展计划时才进入大家的视野,其扮演的角色变得可有可无,学科整体建设和地位不尽如人意。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在研究视野上,它研究的课题基本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交集”,把重大的、重要的职业教育心理学课题人为地排除在专业研究领域之外;在研究习惯上,它沿用普通教育或高等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研究方式上,各院校大多闭门造车,蒙头搞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和课程建设,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心理学跨学科的特性。此外,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不足还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不到位、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理论创新能力不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力度不够大、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够多、科研体制及服务和发展机制没有真正建立,等等。
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策略及展望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必须贯彻“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结合实际,推动理论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实践与发展的规律,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
1.构建统一规范的理论模式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建设,既要立足于现在,又要着眼于将来,既要统领全局,又要兼顾局部,在多元交叉的发展范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综合化、完整化、系统化。职业教育是纷繁复杂的,心理学的发展也是流派纷呈,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范式的多元性,既有基于职业教育科学的范式,也有基于职业技术科学的范式,还有基于教育心理科学的范式。职业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要向社会开放,积极吸纳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多侧面、多角度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课题。因此,不能孤立地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在多元交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大范围、以特定核心为基础的统一理论模式,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最终形成一门完善的学科。
2.搭建特色鲜明的结构体系
职业教育心理学在建设中,要站在现今职业教育领域和心理学学术的发展前沿,处理好推进学科建设和为社会实践服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结构体系。职业教育心理学属于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按照教育的主体划分,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实际有社会、家庭和职业学校三个类别;根据纵向层次来划分,就有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心理学;按照其横向服务的范围来划分,就有岗前、转岗和在岗三种。但无论如何分层,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应该以服务教育发展、培养特色人才为本,加强服务职业教育的科学性,突出服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注重服务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把握服务职业教育的创造性,坚定不移地为职业教育决策服务。要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现实需要,按照理论、应用与专项三个层级逐步拓展,努力建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融会贯通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
3.综合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
职业教育心理学建设,要在强化课程建设、拓展研究课题、打造人才队伍等三个方面投入力度,三者联合互动,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建设水平和学科地位。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要倡导科学性和针对性,在把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界定课程性质并推进其建设;在联系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和办学实际的基础上,强化和优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研究课题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关键。要以加强应用性与实践性研究为主线,开阔研究视野,拓展研究思维,积极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研究脑功能开发与职校学生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心理科学与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人才队伍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支柱。要重视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组织建设,搭建良好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采取务实的倾斜和扶持政策,吸引和团结大批的专业人才,组织合力公关,共同提高,多出精品。
参考文献:
[1]王琼.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思考[J].职教研究,2012,(15).
[2]刘玉英.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02).
[3]锁冠侠.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