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7 16:11:55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

关键词:社区护士 健康教育

How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nurses some Suggestions

Liu Ying

Abstract:In the community health work on how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community nurses based knowledge level,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and then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work of subjective initiative carry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Community nurses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24-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宜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1]。社区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健康教育是基本公共卫生9项[2]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并且使社区护士从单一的社区护理服务向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保健转变。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社区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健康知识,还要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培训、总结、效果评价和收集整理等工作。如何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和质量是新形势下社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 提高社区护士知识水平,为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很少学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所以社区护士大多为临床护士转型走上社区护理岗位[3]的。除临床护理知识外,针对社区护理的特点,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的、严谨的健康教育。社区居民只有接受并掌握具有科学性的健康教育知识,才可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1 根据科室和社区卫生工作网络化管理特点,建立社区卫生服务QQ群,社区护士全部参加群活动。按月份、节令选取社区居民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每周组织1至2次健康教育培训,社区护士可以定期上群共享查看健康教育资料。此方法使社区护士接收信息时间更灵活,内容更全面。所有人均能不受时间、不受地点限制接收培训内容,而且节约纸张。每月以邮件形式组织考试、留存电子档。

1.2 根据社区卫生工作实际,社区护士还应具有筛查有价值、有意义教育宣传信息的能力。针对从网络与书籍中对社区居民有益的内容,及时组织整理,上传信息,供大家学习。

2 培养社区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高社区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

将健康教育宣传栏、视听音像传播、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等分配到人头,以利于每一项工作的连续性。每次活动后科室内给予总结评价,给出意见建议以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所有健康教育活动均装订档案,以备核查。定期组织科室内人员进行健康活动交流,以利于工作更协调。

3 社区护士应用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指导及培训能力,在走访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出可行性意见

慢性病管理中高血压、糖尿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指导居民根据血压及血糖值用药,并教会居民测血压、血糖和自己注射胰岛素的能力。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良师益友。

4 对每次健康教育活动后的问卷给予总结整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根据问卷的满意度和随机抽取电话回访满意度进行评分,作为一项社区护理人员的一项绩效考核,根据科室内的考核结果予以表扬和奖励。使社区护士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收获,有效地增加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5 社区护士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增加了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拉近了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

使社区护士与社区居民的关系从主动型服务到被动型服务发展为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服务关系。社区护理服务也不断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4]。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社区护士也提高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在健康教育中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增加了社区护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M].科学出版社,2008.3

[2] 陈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九项基本公卫服务将免费提供.浙江卫生网,20090713

第2篇

1 强化合作观念是前提

北师大郑日昌教授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家庭和学校的氛围,而至关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任务。可以说,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所包含的诸多成份中,观念是核心成份。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合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全体教职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对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经常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它们是否潜含着拒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味。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已有水平,并不断地修正,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学校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此外,要注意捕捉在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组织专家与家长座谈,现场交流、互动、解疑;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请优秀家长介绍孩子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合作。

2 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促进家校合作的保证

学校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协同构建的过程,是各要素协调、合作、互补的过程。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把家庭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给予科学的引导,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员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无限丰富多样的。但是,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如果各种积极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则倍增。因此,学校要认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是家校合作的过程,家校合作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无论制定计划,开展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点,自觉加强家校联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协同。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调控的自主构建过程中,要时时保持与家庭的联系,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同时,要把家校合作这一内容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以评价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3 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是提升家校合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联合国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指出:“每一所学校应该集体负责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应该是教育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来分担教育特殊需要儿童的责任。应该邀请家长和志愿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工作。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应利用课内课外的资源来帮助学生。”事实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而当前我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心理活动规律,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他们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打骂或训斥或限制。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例如教师会担心在与家长的合作中的标新立异会使他们遭到同事的排斥,或带来更多的工作量。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合作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合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4 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联席活动制度

目前,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活动,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发动一切有关单位、部门办学,为家长广开学路,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教学时间的安排,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分散、灵活;教学内容的组织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最为迫切的问题,有系统地传授,既要能帮助家长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又要有时代特点,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家长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它既是业余学校,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教师要深入家长,听取意见,有计划地组织家校联席会议,并形成活动制度。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及家长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举办父母效能训练活动、各种亲子活动,调动家长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师要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与家长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双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互利互惠。要重视对方的正当要求,不能无限制地向对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要把对方看成是教育过程中密切的合作伙伴,把合作教育视为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受益的过程。

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健康教育 意义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00-01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育阶段,用一句俗话来形容,这一阶段的学生就像成长中的庄稼一样,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拔节期”,能否在这一阶段健康茁壮地成长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从我们初中教师的角度应该如何具体地认识体育健康教育的意义并付诸于教学实践呢?

一、初中体育健康教育的意义

1.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体育是怎样一门科学?怎样认识学校体育?回答这样两个具有种属概念的问题,对于充分理解初中体育健康教育的意义很重要。

体育顾名思义是针对人的身体的培养和锻炼。体育以身体运动的方式将人的身体付之于运动的状态,体现出的是一种利用身体的运动去完善和结实身体的活动过程。因此,人类亘古至今都极为重视发展体育运动。

学校体育是体育科学内涵的一个分支。就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身体的成长和发育来说需要体育,就学校的体育来说履行的是体育教学,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来学习和明确体育运动的理念,培育体育意识,学会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

2.在学校体育中突出健康教育

将体育作最为凝练的理解可以用我们国人十分熟悉的八个字来概括,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这样明确的概念下来认识学校体育,当也可作最为浓缩的理解,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在以往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虽然在教育方针上是将德智体“三育”等同作为学校教育目标的,但在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智育一股偏大,智育第一的排位弱化了德育,更弱化了体育,体育教学的位置处于从属位置,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处于学校教育的尴尬境地。学生不把体育课的学习视为必学科目,体育课无关紧要的意识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就形成了。体育课中的健康教育更为淡漠,没有有意识和积极的措施予以展开。体育健康教育的弱化,或称之为缺失,带来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无法保障,体育强身健体、锤炼学生意志品质的作用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校生活呈埋头读书状态,身体健康状况堪忧,意志品质状况堪忧。摆正体育和德育、智育的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引起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学校体育教育要实施健康教育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正确的选择。

二、初中体育课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

1.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学目标

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即:理念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念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是端正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从学校到体育教师,再到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充分认识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将体育和健康的认识统一起来,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技能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是教学体育技能,在体育健康教育教学目标下,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真完成课程要求的每一项体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情感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乐于上体育课,乐于学习和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种体育项目,奠基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要有对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健康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和讲求富有教学效率的方法,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调动起来。

2.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学实践

其一强调教师的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初中体育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因素是关键性因素。初中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方法都需要通过职业培训的途径来赋予。学校应该完善教师培训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重视并积极安排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进修。从多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是简单凭借期末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情况来对教师一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本身应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关于体育健康教育的文献、信息和经验,改变过去教学中所形成的狭隘体育观念和不适当的教法。

其二强调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因素。体育课实行健康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体育安全知识,要求学生形成运动安全意识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教师在组织和教学体育课的过程中要排解学生对于某些体育项目的恐惧心理,以妥善的安全保护措施给予学生安全感。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医教结合

“医教结合”最早运用于儿童特殊教育领域,主要是通过结合医学与教育的双方资源,对残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使其尽可能地接近正常人的身心机能[1]。随着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正式颁布,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得到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他们在工作中无权对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若发现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来访者,需及时转介[2]。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容易受到专业上的诸多局限和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医教结合”逐渐成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趋势。“医教结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是指整合医疗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力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干预学生危机事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

一、“医教结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医教结合”支援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大框架下,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在面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会受到专业和法律法规的限制。而精神卫生医疗系统专业人员有权利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当事人进行诊断和评估,这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在“医教结合”模式下,当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高校能够及时获得精神卫生医疗系统专业人员科学有效的评估意见和人力、物力支援,有效缓解了高校的压力。同时,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也能在必要时向家长提供专业的建议,协助学校稳定家长情绪。

(二)“医教结合”提升高校心理危机预防能力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危机干预工作固然重要,但危机预防工作才是根本。具有前瞻性识别危机信号的能力是预防心理危机的关键。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医教结合”模式,能够建立医疗系统与教育系统针对危机预防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各类培训、讲座、论坛等形式,提高高校心理咨询人员对危机信号的发现和识别能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三)“医教结合”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组成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只有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专业素质,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医教结合”模式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供医学专业的知识培训,补充和完善现有的专业化队伍培养体系。精神卫生医疗系统专业人员不仅可以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的个案督导,拓展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实用处理方式,还能为他们普及常用精神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及其家长关于用药就医方面的沟通[4]。此外,精神卫生医疗系统与高校可在“医教结合”模式下,共同探讨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新课题,提高双方在专业领域上的科研能力,将实践经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医教结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使用途径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上海松江大学城的七所高校率先在2014年5月与该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署了“医教结合”的合作协议书[5],以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密切联系。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借鉴这一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精神卫生医疗系统不断探讨新的合作内容。目前,“医教结合”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途径。

(一)健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架构

高校心理危机事件不仅会对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伤害,也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头戏,各高校都重视组建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但以往这支队伍是以学校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为主力,而在“医教结合”的基础上,则可以建立一支由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医务人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辅导员、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等人员组成的复合型队伍[5]。多方位培养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实现组织架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二)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专业的评估、诊断和建议

大学生正值人生发展阶段非常关键的青年初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习方法,他们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在自我探索和寻求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得以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度过该阶段。但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比例的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学生,由于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限制,他们无权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但通过“医教结合”模式,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可及时为高校提供专业的评估、诊断及建议。在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他们也能及时到达现场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并在需要时指导高校依法做好心理疾患的转介工作。

(三)指导高校开展心理疾病学生康复后的心理帮扶

因心理疾病入院治疗的大学生,在康复后回校继续学习,高校需做好他们复学后的心理帮扶工作。但高校心理咨询师对这类学生在医院的就诊情况及康复情况所知有限,因此,如何开展他们的心理帮扶工作,往往困扰着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医教结合”的基础上,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在遵守专业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个案督导等形式,指导高校心理咨询师更有效和有针对性地做好康复学生复学后的心理帮扶工作。

(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提供专业培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决定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医教结合”框架下,精神卫生医疗系统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成员提供病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高校心理咨询师甚至可以获得临床见习机会,现场学习心理诊断和治疗;还可以邀请精神卫生医疗系统的专业人员对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日常心理咨询进行个案督导、案例会诊,以此补充和拓展高校心理咨询师对个案的理解,遇到一些特殊案例,双方还可以共同进行深入的探讨或者进行科研立项。高校与精神卫生医疗系统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实习、培训和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创造了条件。

(五)开通心理疾病学生就诊的“绿色服务”通道

目前,社会各届关于心理疾病的接受度虽然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对于入院治疗心理疾病仍然持有抵触心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行“医教结合”模式,精神卫生医疗系统可设立专门的门诊通道,接收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的“绿色服务”便捷通道,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甚至可以提供单人间的“阳光病房”,尽可能地为学生及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三、结语

充分挖掘精神卫生医疗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优势资源,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两者有效协同,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灵娜 单位:龙岩学院学生工作处

参考文献:

[1]张婷.医教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1):20-21.

[2]沈丽,薛玲.医教结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优势体现[J].统计与管理,2016(1):157-158.

[3]毕玉芳.“医教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3(8):67-70.

第5篇

【关键词】肺结核 遵医行为 健康教育 强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1-02肺结核是我国临床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估计,2000年~2020年,世界每年会新增100万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的总数将达到20000万人,且20年间,至少有3500万人死于肺结核[1]。我国是肺结核负担最重的一个国家之一,肺结核总数占全世界的25%左右[2]。而尤其以农村、偏远地区最为多见,患者由于经济压力,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遵医行为较差,不利于疾病的康复[3]。为此,我院在工作中,强化了健康教育,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2004年我国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肺结核诊断标准》[4],患者均需要进行抗肺结核治疗。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不愿意配合答卷、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随访失效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1~67岁之间,平均(47.82±9.86)岁。患者病程在2~10,平均(5.86±1.55)年。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47.43±9.11)岁。患者病程在1~10,平均(5.77±1.3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遵医行为,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1 加强健康教育方法

强化健康教育,要求我院护士在工作中,制定各种宣传板、宣传册,在患者入院时,将宣传册发放到患者的手中,内容涵盖肺部的基本结构,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的知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等。

定期组织入院患者进行集体的授课,使用影片等,强化患者对疾病的印象。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解释患者的各种疑惑。同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对肺结核的理解,对用药等的想法,对患者理解有误的部分,要给予纠正。

护士在每日清晨交班时,为患者普及各种知识,使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对疾病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此外,还要让患者了解到肺结核国家免费治疗的信息,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

在健康教育时,不但要针对患者一人,还要将此疾病的知识讲解给患者的家属,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使其能够鼓励患者积极用药,并起到监督作用。

患者在出院时,护士将患者的健康档案发放到患者的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日常的饮食和活动的注意事项。同时写明患者服用的药物,服用方法、时间和剂量,注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标好患者的复查时间。

此外,我院为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在患者出院时,与患者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由责任护士,每周与患者进行一次联络,主动去了解患者疾病的控制情况、用药情况,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x±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强化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听取护士的意见,积极主动地了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后的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3 讨论

我国的肺结核疫情具有高患病率、高耐药性、高死亡率、高感染率和低递降率等特征,且农村的疫情明显高于城市。这些患者,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如经济压力、对疾病等认识不足、多疑、迷信等,造成患者遵医行为较差,疾病的迁延不愈等[5]。因此,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纠正其不良的用药和生活习惯,是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院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了解到疾病的严重性和遵医用药的必要性,进而提高其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患者私自更改药量、忘记服药等次数减少,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程度更佳,更愿意听取医生的建议。

经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34例,在一个月内,忘记服用药物和私自更改药量发生次数均较少,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中30例患者能够在一个月后入院复查,复查率达到了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对肺结核的有效治疗和传播的控制,起到了重大的意义。

总之,强化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其遵医用药的行为,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Ragas,A,Roussel,L,Puzo,G et al.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ell-surface glycoprotein apa as a potential adhesin to colonize target cells via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pulmonary C-type lectin surfactant protein A.[J].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7,282(8):5133-5142.

[2] 李秀萍,霍敏俐.健康教育对3级督导点服药的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58-1560.

[3] Tiwari RR,Narain R,Patel BD et al.Spirometric measurements among quartz stone ex-workers of Gujarat, India.[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2003,45(2):88-93.

第6篇

关键词:健康;体检;教育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36-01

健康体检是指为了解身体情况,主动自觉地上体检中心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找出可能存在的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方式。通过对全县干部职工实行身体检查,发现很多人患有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而有部分人也会出现肝囊肿、宫颈炎、前列腺肥大、脂质代谢紊乱、肾结石、乳腺小叶增生 、乙肝便面抗原阳性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大家及早地预防疾病。

1 调查对象

现选取2011年3月至8月体检群众、职工、干部共506人,男性321人、女性185人。

2 检查结果

泌尿系统指标异常105人,约占20.7%;妇科指标阳性44人,约占体检女性人数的23.8%; 心电图异常135人,约占26.7%;脂代谢紊乱109人,约占21.6%;高血压57人,约占11.3%;血糖异常57人,约占11.3%。

3 讨论

进行健康体检506人中的有29%的人达到指标,而没有通过检测的人占总人数比例的71%。健康教育是利用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干涉,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熟悉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确立健康的理念,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确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排除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预防疾病的产生,改善生活。对于临床或非临床来说,健康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多种学科,如:教育学、行为学、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等。医生通过传授社会的、心理的、 生理的等等和健康相联系的知识,使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活习惯,改变原来的恶习,珍惜身体健康。在疾病预防、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积极指引体检者进行疾病的防治,改善身体情况。通过对固定人群进行长期检查,可以有效地找到疾病并及早进行医治;通过分析比较检测结果,提出有效的保健方法,达到健康体检的初衷。

4 健康指导

4.1 调整心态:中年人由于受心理状况、社会条件等影响,会出现“英年早逝”、“过劳死”的悲痛现象,所以,我们应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安排睡眠、学习、工作的时间。我们不应好高骛远,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同时,我们在工作时,也不应保持过度劳累。人活着就要面临很多挑战,遇到很多挫折,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看见光明。

4.2 重视运动:人的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可综合考虑自身的爱好、年龄及身体健康情况。我们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有很多,包括:慢跑、体操、散步、太极和球类等。最好每天运动一个小时,可选在早晚。运动也有很多好处,例如:思想变得豁达,睡眠质量改善,自身免疫力提高,精神获得愉悦,体检更健康,工作有活力,抗病能力提高等等。

4.3 均衡营养:包含人体所需全部营养的药物不复存在,所以,既要喝牛奶、吃山珍海味,更要吃杂粮、水果、粗粮、蔬菜。不应选择高盐、高胆固醇、高脂的食物。应积极贯彻均衡营养的理念,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节制饮食,控制体重的重量,吃东西时七分饱即可。不滥用营养保健药及补药。当女性患者出现囊肿、肌瘤现象时,不应再使用化妆品及含有雌激素的药品及食物。

4.4 改良习俗:不好的生活习惯会诱发多种疾病的产生。暴饮暴食、吃过多的含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易诱发高血糖、肥胖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产生。男性经常憋尿或受凉会促使前列腺增生。女性进行多次人流或卫生较差会诱发宫颈炎的产生。吃过多的火锅,喝过多的啤酒会使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提高。而口腔溃疡是由吃过多的甜食,吃过少的蔬菜水果,营养搭配不均衡引起的。所以,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规范自己的生活,戒掉不好的习惯,注重营养搭配,少抽烟,少喝酒。

4.5 定期体检:我们应定期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人的身体状态一般包括三种:健康、亚健康、疾病。每年我们都须进行一次体检。健康体检应摒弃八种错误观点:一是身体差害怕查,二是注大忽小不实查,三是费用高昂不检查,四是不过甚解过度查,五是隐瞒实况不实查,六是找到问题不复查,七是因为麻烦不愿查,八是没有疾病不需查。

参考文献

[1] 兰玲秀,刘爱彬,刘希红.社区人群体检学制测定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5):480-481

[2] 田素芝.社区在职居民体检疾病谱结果分析[J]. 护理进修杂志,2006.21(5)434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 建议

笔者所在的中职学院,学生基本上以初中毕业生(中技班、直升高技班、预备技师班)为主,外加部分高中毕业生(或肄业生)和职高毕业生(双高班、预备技师班)。学生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被老师视为另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束手无策,尤其是那些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几乎与升学率、就业率无关,看起来也和我们提了许多年的素质教育关系不大,自然就不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家长们所重视。由此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个个看起来阳光帅气的孩子,其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变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专门在课堂上寻衅滋事,同学之间稍有言语不合就拳脚相向,甚至用武力解决。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十分抵触学校教师的教育;面对种种社会不公现象,表现得极为偏激等,这些现象不胜枚举。这就是目前中职院校心理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即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在学生身上多有体现。

所以,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具体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要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虽然笔者所在学院早已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但还是鲜有学生问津。也许学生们都认为自己没什么心理问题,或者没有必要去咨询。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管教师焦头烂额、学管主任愁眉不展,甚至任课老师无法正常开展教学的现状。

针对这些情况,紧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管理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认识

目前,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开设一门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前几个学期,笔者所在学院就已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但没能取得太大的实际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考查课,基本是讲课时教师介绍几个案例,考查时划几道重点题,最后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就微乎其微了。其次,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再适合现在的教学对象,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普遍认为课本上所学知识和自己将来的就业没有多大关系,还不如学点专业课对将来的工作帮助更大些。最后,很难通过开设一门课程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明显的效果,这也是导致大家不重视心理健康课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尽快提高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不是把这项工作仅仅视为心理辅导教师的分内之事。

二、普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自身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从而保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和指导。

鉴于上面提到的各种原因,必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员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心理教育、心理疏导要贯穿于每天的学习生活、甚至每堂课中,这就对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心理素养,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对已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还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为尽快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必要对所有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培训,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可能,而不再是一句口号。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缺口大,师资队伍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引进专业的心理学从业人员,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心理学素质,达到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效果。

专业心理从业人员不仅可以对系统化的教学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这一点正是目前教学最紧缺的。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源头着手,领导层面真正重视,现行体制加以改变才行。目前,职业院校的心理辅导教师远比专业课教师更为稀缺,这一点有目共睹。

四、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课程建设及时跟进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发挥的主渠道作用有限,课程建设没能及时、有效地跟进。

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单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做到时时讲、处处抓,引导学生向阳光、开朗、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除了上课,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言传身教甚至会影响到一个班的班风。因此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育的内容加以强化,改变“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将来到社会上能混碗饭吃”的观点,明确职业院校同样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即使拥有再广博的专业知识,也不会走得长远。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量化和评估体系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化体系和评估体系还很不完善,工作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为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量化,把最终要实现的大目标进行足够的细化、量化,增强工作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对已经量化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评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提高教师素质,扩大工作渠道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加强科研力量的投入,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大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学校乃至其主管部门都有必要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从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入手,不放弃、不妥协、不气馁,把每一项工作都按照量化细则落到实处,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从学校层面尽可能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渠道。

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扮演适当的角色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在课堂内外营造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教师要扮演心理教育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

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不仅是班主任和每一位任课老师的事,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做实这项工作。例如,有的学生从垃圾桶旁边经过非要踹两脚不可,漂亮的不锈钢栏杆无缘无故被人掰断两根,造型可爱的路灯灯泡时常不见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及时制止并正确引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