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范文

时间:2023-10-17 09:36:09

序论:在您撰写儿科护理改善项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

第1篇

【关键词】民营医院;儿科;护士;主动离职;原因;对策

全球护理事业一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并将持续存在的护士短缺,这种短缺已经达到危机水平[ 1 ],目前,在我国护理人员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流失人数逐年增加,流失渠道不断增多,流失手段多种多样[2]。由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人员很难突出自身的工作价值,加上压力过大,丧失工作热情选择离职,笔者就此对苏州九龙医院新生儿科3年多离职的护理人员进行电话及上门问询,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名护士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10人,护士17人;年资1~3年者11人,3~5年者13人,6~8年者6人;中专程度者12人,大专程度者18人。

1.2 方法对主动离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

3 原因分析

3.1 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护理人员是维系医院和患者关系的重要角色,在医院方面来看,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让患者更好的按照医院的治疗计划配合治疗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从患者方面来说,希望护理人员能够将自身的意愿反馈给医院来为自己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直接面对的就是护士,同时由于一些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同时,儿科护士还要经常面对患儿家长的某些冲动性言行,造成护士的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而产生离职意向。当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过大差距时,各方面的否定都会给护理人员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缺乏工作成就的鼓舞就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离职。

3.2 劳动付出得不到满意的回报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90%以上的护理人员都对自身的待遇表示不理想,而且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体检项目较少,儿童用药通常是根据体重来考虑剂量,往往用量比很多,从效益方面而言很难为医院提供很大的经济效益,科室的经济效益低下也就导致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待遇较差。从工作量而言,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量不亚于成人科室,甚至有所过之,虽然说工作意义和工作报酬之间不能用比例的关系来进行说明,但是当过多的付出无法得到的回报不能实现心理上的满足时,护理人员往往选择了更好的工作方向,放弃了医疗行业。。

3.3 领导的管理和支持因素(1)从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来看,儿科科室不能为医院提供好的经济效益甚至给医院造成负担,这就导致儿科得不到管理层的扶持和重视,从小的层面来看就是直接影响到了儿科科室内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发展前景,甚至会给儿科工作者造成被遗忘的错觉,加上科室人员偏少,上夜班的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作息,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与家庭发生冲突,缺乏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离职。(2)从管理层面来看,护理人员不能处理好工作压力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往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从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而言儿科护士与其他科室并没有什么不同,特殊患者群的压力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应当考虑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重视职业特殊性,培养护理人员学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3]。

3.4 专业因素(1)从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每个家庭都几乎只有一个儿女,这就导致了儿童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一旦儿童生病住院家中的各方面注意力都被吸引,不但会有大量陪护人员同时也会造成医疗环境的复杂,加上儿童表达能力较差,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的多为患儿家属,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患儿,产生医疗误差,而医疗效果又对患儿家属造成影响,家属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发生冲突。(2)儿科科室的用药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在配药、用药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出现差错,在执行每项护理操作时都必须反复的计算防止出错。在静脉给药时由于儿童的静脉血管较细,穿刺容易出现失败,不但患儿会因为疼痛哭闹,患儿家属也会产生抱怨、烦躁等情绪,不但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态,如果处理不恰当甚至会引起纠纷,因此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容易产生心理疲惫。而表中80%的被调查者也肯定了这一观点。有研究表明[4],儿科护士大约有三成患有失眠、头痛、胃病、甲亢、腰椎间盘突出、肾病等。

4 相关对策

4.1 首先要从管理层面重视起儿科工作,儿科科室既然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那么就不应该只重视其经济效益,也同时应该重视其为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儿童的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点,从这一点出发来提供对于儿科护理人员的重视,安排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儿科护理工作者的权益,鼓励护理人员不断进步,创造更好的在职学习条件,改善心理素质,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和工作信心,在奖金分配方面也应当重视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在儿童节时安排一定的活动项目,不但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好感,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放松护理人员工作紧张感的目的。

4.2 护士长管理水平提高目前临床护理管理大部分仍停留在经验型管理即传统管理模式上[5],护士长应当以身作则,给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风貌和工作标杆,通过排班时间和奖罚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会过于疲惫。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应经常和护士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护士离职的意向,采取改善措施,降低护士的离职率。

4.3 心理状态调整 首先要在整个排班方式中注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夜班环境给护士们造成太大的工作压力,鼓励护理人员多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培养护患感情的同时也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促进护患关系,改善工作压力,达到共同配合的目的,这也是减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4 创造温馨环境 创建有特色的儿科病房,把房间内用彩色的卡通图片和玩具进行布置,体现出病房内的童真、童趣,缓解患儿紧张情绪和恐惧感的同时也给患儿家属反映出了一种关爱和亲切的信息,提高护患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同时也通过环境因素来缓解护理人员的紧张状态。

参考文献

[1]Tai.TW.BamesI。Robinson CD,Review of nursing b11-novdJl,research,1977一1996.SocSci Med。1998,47(12):1905―1924.

[2]唐缪。刘毅。周艳阳,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8(2):108―110.

[3]宋爱琴,齐爱华,姜亚平,曹荣西安市儿童医院护士离职意向分析,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年第15卷第16期。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I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6-0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linical pathway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high-quality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10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5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high-quality care, 55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high-quality care. 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health education, assessment intervention,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ronchial pneumonia; Pediatrics; High-quality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小儿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气促、咳嗽、发热及呼吸困难等[1-3]。为了进一步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5~7岁,平均(4.1±1.2)岁;病程1~3 d,平均(1.3±0.5)d。观察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1~8岁,平均(4.4±1.3)岁;病程1~4 d,平均(1.5±0.3)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环境护理:注意保持病房清洁、安静、舒适,温度保持22℃~24℃,湿度为50%~60%[4]。将病房布置的富有童趣,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②密切病情监测: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一旦患儿出现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刻报告医生[4]。要对患儿衣物及时进行更换,保持衣物及床上用品清洁,嘱家属让患儿多饮水。③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知识、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等,让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识,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④心理护理:注意关爱患儿,对患儿及家属的焦躁、恐惧、不安等情绪及时进行疏导,积极安慰患儿与家属。⑤呼吸功能护理: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定时调整。对呼吸困难患儿,取半卧位,指导家属拍背,以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在拍背时要把患儿直立抱起,拍背手蜷起,轻拍肺脏上中下各叶。

观察组患儿按照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开展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19各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5],内容主要为护理方案的选择、进入路径的标准、疾病观察指标、特殊与变异记录、健康知识宣教及治疗护理处置等。②护理人员培训:成立领导小组,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并就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进行探讨。③护理实施: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的要求,对护理项目逐一进行实施。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胜任力[6]:以Meretoja量表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胜任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应急能力、评估干预、健康教育、人际交流、沟通合作5个条目,每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胜任能力越强。②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治愈:7 d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体征、症状完全消失;有效:7 d内,患儿体温降低,临床体征、症状明显改善;无效:7 d内,患儿体温恢复、临床体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有效率之和。③以卫生部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8]。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胜任能力比较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后护理胜任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除护理技术水平外,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于冬春交替,因小儿免疫力与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再次感染,再加上小儿的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9]。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患者及特定目标进行详细描述、说明及记录[10]。研究显示[11],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为理想。

本研究中,除应急护理外,观察组其他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

第3篇

1.1研究对象选取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观察组,共154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73例,年龄为1.5~14岁,平均年龄8.5岁,住院天数5~29天,平均14.7天;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对照组,共147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68例,年龄为1~13.5岁,平均年龄7.4岁,住院天数4~32天,平均16.3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家属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家长对儿科护理的需求,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集中度高的项目,同时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方案包括:

(1)改善现有病房的住院环境,注意保持儿科病房干净、整洁,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增加适合儿童的装饰能够帮助患儿适应新的环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注意加强患儿与家长的沟通。患儿由于处于智力的发育期,语言表达能力差,对治疗承受能力不强,传统的护理方式常引起患儿对治疗的抵触,不利于治疗。

(3)定期进行相关疾病及护理知识的科普宣传,鼓励患儿参加交流。通过相关疾病知识的交流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并通过患儿间的沟通交流树立其勇敢、配合治疗的信心。

(4)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儿童心理学培训、医患关系培训等。在提高其基础护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在2014年收治的患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医患纠纷统计。与2013年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对护理水平、沟通效果、病房舒适程度、患儿配合度、家长放心度的调查,共20题,每题采用1~5分制,由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我们认为分数大于60分的为满意,低于60分的为不满意。

2结果

患者满意度2013年为85%,2014年为91%,医疗纠纷或患者投诉率2013年为6%,2014年为1%。2014年护理质量显著优于2013年(P<0.05)。可见,在儿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3讨论

第4篇

关键词:绩效奖金考核管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绩效考核属于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客观依据与基础,良好绩效评价系统可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充分采用绩效奖金考核予以奖金的二次分配,以建立一套具竞争性、激励性的,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体系,这对护士自觉履行职责具备强大驱动力[1]。优质护理服务开展至今,本科于此目标的指引下,与儿科护理特点相结合,针对护理人员的绩效奖金支配体系予以探索与改革,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且取得一定经验与成绩。但是因为护理工作岗位与项目较繁杂,加之分红量化相关标准无系统定位,于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共32张床位,共分成两个护理单元,一病区18张床位,二病区14床位,责任护理人员共16名。护理人员年龄21~43岁,平均(25.42±2.72)岁,其中主管护理人员2名,护理人员3名,护师11名;文化程度:具有专科学历8名,本科学历者8名,以上病区护理人员于学历、职称、人数及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方法

1.2.1考核表设计及研究思路 管理上着重强调以制度为纲,质量为本,患者满意与安全为抓手。起点公平、考核要素的权重分配及量化指标合理化。调查分析护理人员在不同岗位的绩效奖金差距比例,不同班次最合理分值、质量考核的细化标准及工作量化相关评估指标。开展APN排班,相关责任护理人员全面分管负责患者,按照护士临床能力的不同分层,确定绩效奖金系数[2]。专科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分别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工作数量、超常工作予以百分制评分、量效益。

1.2.2绩效奖金考核分配 夜班护理人员收治新的患儿夜间门诊与住院输液皆给予以奖励, 前者每位奖励2元,后者每位患儿奖励2.5元。由患儿家长或者患儿点名要求予以静脉穿刺护理人员,或者护士长点名要求协助予以静脉穿刺护士,成功穿刺每次奖励5元。按照住院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每月“服务明星”称号的护理人员奖励10元。经护理小组审核后予以为科室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护理人员奖励。奖金分配=科室护理奖金-护士长奖金-奖励奖金;岗位奖金=分配奖金×30%/总系数×此护士系数;满意度奖金=分配奖金×5%/总满意度分数×此护士分数;护理安全与质量奖金=分配奖金×15%/总安全和质量分数×此护士分数;护理工作量奖金=分配奖金×50%/总工作量分数×此护士分数;护士奖金=满意度奖金+岗位奖金+护理安全与质量奖金+夜班奖金+工作量奖金。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绩效考核实施前后质量指标(专科护理指标、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绩效奖金考核实施后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度、输液红灯及感染患儿住院时间质量指标较实施前均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绩效奖金考核管理可有效提高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绩效奖金考核管理使得全体护士均明确其自身工作内容与组织目标,并强化岗位安全意识与职责,起到自我加压、自我控制的作用[3]。同时评估护理管理质量与工作质量,针对存在的不足可予以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有效提升人性化护理服务与专科内涵的建设。实施有效的绩效奖金考核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护理人员依据工龄职位得到相应的回报状况,有效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及整体素质。

同时,绩效奖金考核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护理人员经绩效考核最终结果反馈了解自身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增强服务意识与责任心,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长认可度[4]。且绩效考核标准不但可确认护理人员绩效状态,而且可及时予以纠正,从而提升临床护理管理效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可进一步证实,绩效奖金考核实施后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度、输液红灯及感染患儿住院时间质量指标较实施前均显著改善。临床护理人员与护理管理者共同评价护理工作中成效和不足,根据考核结果与搜集不同方面意见予以考核具体分值和指标的调整,积极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效预防发生护理缺陷[6]。

科室刚实施绩效改革时,依据为患儿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耗费量与技术含量,逐项确定不同量化分值与质量标准,如护理患者数量、护理危重病数量、化疗人数、输液数、换药数等项目[7]。护理人员按照服务的数量予以统分,经组长确认后签字,但因各种不易量化的评估因素,如不同的治疗方案、健康教育、护理风险蕴含系数及护理责任心差别等无法具体化分值与护理人员统计值,因此此统计量化法实施几月后被取代[8]。

综上所述,绩效奖金考核管理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效益,而且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并促使护理人员转变其护理理念,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安海燕.绩效奖金考核管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85-2087.

[2]闫俊荣,翟淑芳,权艳华,等.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绩效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36-38.

[3]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40.

[4]朱颖,张久春,陈长香.绩效考核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7):22-23.

[5]闫洁.空姐式服务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31(01):66-67.

[6]张蕾.中医儿科病房护士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光明中医,2014,15(06):1333-1335.

第5篇

[关键词] 情绪疗法;儿科;应对方式;护士;压力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134-03

儿科患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自我保护能力、治疗配合性差及用药特殊性强等原因,与成人科室相比,更容易产生护理纠纷[1-3]。因此,儿科护理是一项较有风险的工作,且该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对患儿可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改善护士心理情绪,加强其对所存在的压力的应对能力及防范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给患儿营造相对安全的医疗环境至关重要。情绪疗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4]。目前在我国已应用于神经外科、急诊科等,但对于儿科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其对儿科护士的影响,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儿科在编的24名护士采用情绪疗法,结果护士各方面的业务素质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很大提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儿科在编护士24例,均为女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1~27岁者3例,28~35岁6例,36~44岁2例,44~50岁1例;职称:护士5例,护师4例,主管护师2例,副主任护师1例;文化程度:中专3例,大专7例,本科2例。对照组年龄:21~27岁者4例,28~35岁5例,36~44岁3例;职称:护士4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1例,副主任护师2例;文化程度:中专4例,大专6例,本科2例。两组年龄、职称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对象入选前未参加过有组织的情绪疗法,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指导护士熟练运用心理激励法、心理暗示法、心理调节等支持性心理护理;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解心理知识。研究组采用情绪疗法,开设压力与情绪管理培训班,请心理专家进行循序渐进的辅导。具体培训内容有:首先情绪的概论(情绪与情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概念)、护理工作的压力源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绪与压力的关系及其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其次,情绪疗法的内容及意义、合理情绪疗法对人本性的看法,明确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最后为合理情绪疗法的工作程序,包括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及修通阶段,具体是运用情绪疗法理论学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表现、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及两者之间的不相协调点,会运用多种技术,如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放松训练技术等方法对其进行改善,使得护士掌握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来释放压力,有效应对压力,摆脱情绪困扰[5-6]。时间均为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主要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因子来反映被测者的心理健康症状。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具体说明如下,无(1分):自觉并无该项症状;很轻(2分):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不频繁;中等(3分):自觉有该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偏重(4分):常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至严重;严重(5分):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均严重。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为筛选阳性。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

1.3.2 应对方式问卷(自评式问卷) 该问卷可以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共计6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解决问题(12个条目)、自责(10个条目)、求助(10个条目)、幻想(10个条目)、退避(11个条目)、合理化(11个条目)。每个条目用“是”和“否”回答。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之和/分量表条目数。该量表的效度均在0.35以上,信度为0.62~0.72。

1.3.3 患者家属满意表 在患儿出院前,由护士发放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作风、沟通能力等方面,在患儿家属进行填写时,护士应尽量主动回避,待填写完成后将其放置于密封的信息反馈信箱中,由儿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的归纳和统计,共计三个水平: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SCL-90各维度得分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SG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提示情绪疗法有利于儿科护士心理状况的改善。见表1。

2.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见表2。

2.3 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

本研究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采用统一指导语和填写方法,由调查员统一发放、收回,共发放问卷40份(各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研究组20份中,满意19例,基本满意1例,无不满意者,满意率100.0%;对照组20份中,满意15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者4例,满意率80.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情绪疗法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 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同样也对儿科护理工作者在原有高风险、高工作量的巨大压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理的特点是护理患儿,并指导患儿尽早康复,长期的压力使儿科护士产生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8-9]。合理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的方式,帮助人们改变认知,减少情绪困扰及伴有的异常行为[10]。本研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我院儿科护士进行心理辅导,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SCL-90及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SG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提示合理情绪疗法有利于改善儿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使其在高应激状态下保持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体分析为,接受情绪疗法的护士大多能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压力,减少或避免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明确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找出困扰情绪的因素,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其进行质疑,采用放松训练等方法彻底改变不合理观念,减少自我挫败行为,排除障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克服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11]。

另外,情绪疗法有利于保持护士身心健康,能够较好地正视压力,减少压力造成的负性情绪,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对护士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可减轻心理精神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保持护士长身心健康,最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儿科护士进行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护士的压力管理能力,有利于护士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各种压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维护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蒋利群.试论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观[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8):1247-1249.

[3] 艾方,张会敏.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2.

[4] 钱思兰,朱海萍.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对护士长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6):54-55.

[5] 郑康霞,牟红艳,芮晓芸,等.合理情绪疗法在护士应对压力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52-54.

[6] 董海静.护士为异性患者隐私部位操作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55-57.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109-113.

[8] 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8-89.

[9] 汪晓珍,卢贤秀,柳炎珍.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54-55.

[10] 李雪萍,李华清.合理情绪疗法对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1):142-143.

第6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儿科患者;治疗态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27-02

儿科患儿的治疗态度往往较成年患者要差,这主要与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有关,同时其对治疗的认同性较差,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出不配合甚至抗拒、哭闹等,不仅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是造成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儿治疗态度及依从性的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0~12.5岁,平均(5.7±0.6)岁;疾病种类:支气管肺炎20例,轮状病毒腹17泻,其他6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0~13.0岁,平均(5.6±0.7)岁;疾病种类:支气管肺炎19例,轮状病毒腹17泻,其他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同时两组患儿均为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及口服药物者,且患儿家长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案进行程序化护理,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并进行相关基础生活护理的指导。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基本护理程序和细节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每位患儿的个性化护理问题进行评估,然后将护理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制定方案的依据均来自对以往相似的成功护理经验的总结,成功案例均来自权威医学网站及病例等,使护理解决方案与护理问题能达到最佳的契合,然后对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再提出新的护理问题,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仍以循证解决的方式进行解决处理,最终实现护理的良性循环。后将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情况、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 临床评价标准

(1)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由医护人员及家长共同评估,以患儿在静脉穿刺及服药过程中均能顺利配合完成为较佳,以患儿在静脉穿刺及服药过程中虽存在一定的不配合性但最终仍可完成为一般,以患儿在静脉穿刺及服药过程中存在明显抗拒甚至影响到治疗的进行为较差。(2)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估则采用由家长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涉及对护理效果和态度2个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包含3个供选项目,分别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 = (非常满意 + 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较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两个方面的较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效果和态度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穿刺及服药等造成的不适,对于治疗的实施往往存在不配合的情况,甚至对治疗存在哭闹、抗拒等行为[2-3],对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极为不利;另外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不配合往往导致穿刺及其他干预措施的失败,导致重复穿刺及治疗护理等,而这些又是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成为需要重点干预的方面[4-5]。循证护理模式是针对护理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采用从以往成功经验中总结解决措施的方式进行处理干预,从而实现科学地对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的目的[6]。

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者治疗态度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其较常规的护理模式更具优势,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改善幅度均更大,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儿家长,这些优势均与循证护理模式更为科学且更为全面地对引起患儿治疗配合性较差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儿治疗态度中的效果较佳,家长对本护理模式的认可性也较高。

[参考文献]

[1] 罗琳,付静. 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室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2,10(17):1544-1546.

[2] 郑志英,郭晓翠,林梅芳. 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6):81-82.

[3] 李红艳,熊衍君.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42-6643.

[4] 宋镇生. 儿科病房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儿依从性的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41-542.

[5] 陈璐宁,李玉兰. 门诊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引导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17.

第7篇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7-01

近几年以来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在2010年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感召下,我院于2010年12月份开始制订并实施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关措施[1]。通过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有80例为2010年12月前没有接受过我院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取2010年12月后接受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的患儿80例作为对照,这样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研究对象数共计1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患儿其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制定、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通过相关的活动计划来对护理活动进行改善、再造、规范医护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以有关的文件为标准,找出护理工作中的欠缺之处进行努力的整改,将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贯彻并落实下去[2]。在职责细分的基础之上,保证我院的儿科患者得到系统、全面、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借鉴有关资料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本院患儿接受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总分满分为100分,每项得分满分为20分,包括在入院迎接、响铃应答、巡视病房、健康教育宣传和按时治疗这五个项目的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数±标准差也就是χ±s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和T检验的形式来对有关差异进行比较,P

2 结 果

2.1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表各个细化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质量调查情况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度调查评分情况 见表3。

3 讨 论

实施优质护理后,主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3.1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①查房时间的规范化,查房时间的规范化(交班前15min)后,可以有效的巩固治疗、护理的成效。②认真的查房,通过认真的查房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儿的病情的进展情况,这样可以为相关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依据。③护理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切实的做到将护理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使患儿及其家属可以及时找到护士,减少纠纷的发生[3]。

3.2 护理质量的提高 ①因为在优质化护理服务过程中,因为责任制的实施以往少数护士面对很多家长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患儿及其家属在入院治疗的初期就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帮助、指导,消除了患儿及其家属焦急、不安的情绪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概率。②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患儿的病情得到了连续的观察,患儿得到了良好的、及时的病情评估,体现出了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③通过医护人员主动地巡视病房,通过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实现了无呼叫情况下的巡视,使得护理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

3.3 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现了转变,护理人员可以客观、正确的对待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在优质化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本院也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也提高本院医疗护理组织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相关的技术[4]。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细化评分、满意程度总体评分、护理质量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比较,有了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王海霞,谭丽君,张丽娜等.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