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时间:2023-10-17 09:36:06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第1篇

关键词: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分散式管理;管理优劣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250

0 引言

随着《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不断推进,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建设如火如荼,我国农村的发展状况和地理环境差异极大,部分地方达不到集中式供水的标准,进而采用分散式管理方式。农村自来水分散式管理以自然村和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建立供水工程,在单位农户进行民主协商的前提下由村委会、村民小组组建用水协会、水合作组织实行供水自主管理或承包给供水工程管理。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由国家统一管理。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两种管理方式的优劣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农村自来水管理的选择和改善提供有益借鉴。

1 集中式管理的优与劣

1.1 集中式管理的优势

(1)工程质量有保障: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由国家统一管理、运行、维护、监管,确保了农村自来水工程的质量。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首先利于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统一化管理,在饮水工程的建设上既做到对上有保证对下有保障,在饮水工程建设、供水价格、供水质量、供水服务上能做到严格达标并做到有效监管。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能够做到计划、建设、运行、维护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一方面有利于饮水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2)供水质量有保障: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的供水经过国家专业水质监测部门进行统一消毒和净化处理,由国家标准的输水管网送农户住所。一方面提高了供水的水质,降低水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提高了供水效率。这对饮水农户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是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旨所在。

(3)人才与技术供应有保障: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由国家专业管理人才进行管理,管理人员须通过专业、严格的培训才能达到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的业务和技术要求。在集中管理的过程中进行明确分工,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系统。有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水源监测和控制系统、抄表和营业系统等,各系统人员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提高了为农户供水的效率,从而带动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4)水费收取保障: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通过制定科学的水费标准保障供水的顺利运行。农村自来水集中管理具有专业、规范的水费监管部门,水费标准的制定以听证和调研结果为依据,实行动态的水费标,根据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阶段性水费标准调整,符合农户用水的经济水平和意愿,利于供水的正常运行和供水设施的正常维护。

1.2 集中式管理的劣势

(1)部分地方财政紧张:在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实行过程中存在部分地方财政不足以维护供水正常运行的情况。我国部分农村仍处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境况,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的工程量巨大、项目多且繁杂。工程的勘测、计划、实施、运行、维护都需要雄厚的经济支持,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还会长时间给农户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降低农户的生活水平。

(2)管理体制不完善: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的管理系统十分庞大,虽然经过了明确分工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管理不明确的弊端。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仍旧采用计划经济时期所热衷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造成了政府职责模糊,部门职责不明析,进而出现管理缺失。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缺乏了市场竞争机制的高效性,难以使供水高效进行。

2 分散式管理的优劣

2.1 分散式管理的优势

农村自来水分散式管理存在农户参与度高、监督力度强。农村自来水分散式管理主要由用水协会、村委会、农民协商组成管理小组进行管理与监督。自来水使用以农户为主体,与农户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农户对自来水管理、监督的参与度提升,有利于供水的正常运行和供水设施的正常维护。我国农村的地理环境复杂,自来水工程因地而建,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对供水进行定点维修、定期巡查,在水费的收取上也比较方便。

2.2 分散式管理的劣势

农村自来水分散式管理的供水工程计划、建设、运行、维护因缺乏专业性和统一性使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供水质量上没有国家专业部门的消毒与净化处理,自来水引发农户健康风险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这是农村自来水分散式管理最严重的弊端,不符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目标;水费标准的制定以承包者的意志提升,用水成本被提高,不能满足农户的经济水平和意愿;农村自来水分散式管理与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同样存在部分地方财政紧张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劣势。表1为缙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比较,集中式供水质量合格率较高。

3 结束语

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与分散式管理各有优劣,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地理环境状况和经济水平进行自来水管理方式的选择。为推进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自来水管理劣势的根本举措。

参考文献:

[1]李红.浅谈农村自来水集中式管理与分散式管理的优劣[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6(01):1513.

[2]江肖蔚,朱文进,戴晓爱等.缙云县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07):883.

第2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不仅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重建。由此,我们开始了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审视和对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追寻。

一、关注劣势:传统心育文化的误区

以下心理健康教育场景,在很多学校里可能经常会出现:

场景一:班主任对班里的一位男生说:“你做事细致认真,责任心很强。只是你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性格太内向了。以后把这一个小毛病改掉,好吗?”男生看着班主任期待的目光,十分为难地点了点头。

场景二:办公室里,家长在和语文老师沟通:“老师,我的孩子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包括课文朗读都不错,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你能帮他在作文方面补一补吗?”老师觉得有些勉为其难,但还是答应道:“好啊,我们共同努力吧。”

这些心育场景,在很多学校里司空见怪,以至于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以审视的眼光来分析这些现象背后所折射的心育文化时,就会发现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关注劣势。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心育对象,窄化为问题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由于受认识水平、实践经验、理论指导的限制,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起来,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品行不良的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挑战,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和雨露”的现状。这种将对象窄化为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观,陷入了一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大大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心育内容,简化为学生短处

受“扯齐拉平”的“补短教育观”的影响,学校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助的过程中,较多时候会关注学生的短处。正如两个案例中,班主任和家长都能看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但是,他们期待的是“弥补学生身上的短处”,而非“学生身上的长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模糊,他们在确定自助内容的时候,更多地会受老师、家长、同伴等的影响,于是,在老师、家长的影响下,他们也会简单地将心理自助的内容确定为自己的短处。

3.心育过程,异化为消极体验

当心理自助的内容确定为学生的“短处”的时候,心理自助的过程自然就成为了“让短处变长”的过程。有些学生的有些短处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可能会成为他的长处,但是多数学生的短处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他的长处。于是,一次次心理自助的过程,极可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短处面前一次又一次感到自卑、沮丧的过程。这种长期消极的心理体验,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和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心育评价,弱化为甄别优劣

心理健康教育过多关注学生的短处,其实是评价标准过于划一的具体体现。和这种划一的标准相对照,大多数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于是,大多数学生被比下去了,得不到肯定和赏识,成为了劣势群体。得到肯定和赏识的只是极少数全知全能的“通才”。这样的心育评价起到的是甄别学生优劣的作用,完全违背了“心育评价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初衷。

总之,在以“关注劣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心育文化中,更多培养的是缺乏自信、没有个性的平庸学生。

二、追寻从关注劣势走向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

以“关注劣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心育文化显然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那么,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应该以什么为主要特征呢?我们不妨通过追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目标,来寻找新的心育文化的印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助人自助”,有的说是“帮助人认识生命的意义”,也有的说是“实现人的自我成长”……这些说法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都蕴含着一层同样的意思,那就是“让人幸福地活着”。

我们进一步追问:“让人幸福地活着”的要素是什么?人文心理学告诉我们,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对自我的认可”是“让人幸福地活着”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的认可。而他人的认可主要凭借的是发现并赏识这个人的长处。于是,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征呼之欲出――关注优势。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对象上,每一位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内容上,能客观地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淡化学生的劣势,强化学生的优势,让学生的优势得到更优的发展。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过程上,发现学生的优势,赏识学生的优势,不断培养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强化自己的优势,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进而迁移自己的优势。

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表现在心育评价上,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认可每一位优势得到强化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地、有个性地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要开展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构建从关注劣势走向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

三、我校构建关注优势的心育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发现优势、培养优势、迁移优势是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理论上的三个不断递进的环节。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这三个环节很有可能交融在一起。为了便于阐述,暂时将三个环节分开来叙述。

(一)发现优势――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起点

善于发现学生优势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的优势观。我们对“优势”的理解,并不完全等同于“特长”。它指向个体身心素质发展过程中逐渐生成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的相对优越的长处、强项或势能。即每个人具备的正向特征,除了较为出众的能力以外,品德、性格、习惯等都有可能构成一个人的优势。

发现学生的优势要关注三个点:

1.关注学生的不同点

学生的不同点往往是学生的潜在优势。

我校四(1)班有位男生,喜欢拆东西。家长向班主任告状,老师笑着对这位男生说:“喜欢拆东西,说明你的好奇心强,想探究的欲望也很强,希望你在扔鸡蛋比赛中好好表现!”到了扔鸡蛋比赛的那天,只看见一顶用“碗罩”做的降落伞徐徐降落,盒子里的鸡蛋安然无恙。男生高举成功的作品向大家示意,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自豪的笑容。

在这个案例中,男生的家长发现了孩子的与众不同,男生的老师又保护了男生珍贵的好奇心。这份与众不同的好奇心,激发了男生乐于探究的欲望,使得他在扔鸡蛋比赛中获得了成功。

所以说,学生的与众不同,往往是他潜在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

2.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如何来判断什么是学生的优势?唐纳德・克里夫顿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比如,当这一个学生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他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这一个学生完成一件事时,他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假如是,这就是这一位学生的优势。

因此,发现优势的过程始于自省。我们要让学生定期回顾自己做过的哪些事是自己心里十分愿意做的,很容易做好的,做完以后心里十分开心的。如此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也能够发现学生的优势。

3.关注学生的闪光点

我校任斐老师在她的班主任随笔中这样写道:

周某某是我们班一个文静的男孩子。他沉默内向,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老师点名表扬他,都会惊得面红耳赤。就是这样一个害羞的男孩子,做事认真仔细,分配给他的任务,总能完成得很出色。于是,在班中调整班干部时,他凭着这份责任心当选了劳动委员。从他当上劳动委员的那一天起,班级的清卫工作,就不要我多操心啦!瞧,他的这一份沉稳,他的这一份踏实,他的这一份尽责,让其他同学无不信服!

确实,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即使是所谓的“后进生”,我们也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这一个闪光点逐渐成为他的优势,以唤醒他们可能已经失去的尊严,树立学生的自信。

(二)培养优势――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拐点

培养学生的优势,关键在于营造一个保护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心育环境。目前,我们设想以学习课堂、学生社团、班级岗位三个途径为载体来实现培养学生优势的目的。

1.在课堂学习中培养优势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每一位学生学习时都会结合一种特殊的学习优势。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人有八种基本智能:语文、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肢体动觉、音韵、人际、内省、自然观察者。不同的学生就这八种基本智能的构成也不同。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与学生的学习优势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如,李某是个才华横溢的舞蹈爱好者,她能迅速想起并重复舞蹈老师示范的多套动作。然而,她在数学课上却无法很好地完成测验,后来,老师带着她参加证明相关概念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她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于是,她不再害怕数学测验了,并能自觉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引导学生发扬光大,久而久之,它自然就成为了学生特有的学习优势。

2.在学生社团里培养优势

学生社团是学生的兴趣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一般分为实践服务类、探索研究类、文体技能类等。

组建学生社团时要考虑教师的优势和学校有效资源的优势。这是培养学生优势的人力资源保证。

组建学生社团时更要考虑学生的优势。要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之上,让学生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社团的运作时间,可根据设立项目的不同、参与对象的不同,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

3.在班级岗位上培养优势

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优势的有效途径。在设置班级学生管理岗位时,我们遵循自愿、自主的原则,按照班级学生人数设立学生管理岗位数,确保人人有事做。如,除了设置常规的班委会、大小组长、各科课代表等岗位,还设置个人卫生管理员、优秀作业管理员、图书角管理员、电灯管理员等具体的管理岗位。

为了在引导学生把事做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势,我们倡导班主任做积极的旁观者,尽可能让自己隐藏起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在暗中“帮扶”。

五(3)班的赵某是每周一的早读管理员。刚上岗没多久,她就碰到了管不了几个调皮男生的问题。在了解了相关的情况后,班主任组织五位早读管理员进行了一次小小的“管理讨论会”,一起来商讨如何处理早读中碰到的突发问题以及“问题人物”。经过将近半小时的讨论,学生总结出了谈话法、写说明书法、自我反省法、电话告知法等多种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的方法。赵某等几名早读管理员的善于管理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迁移优势――构建关注优势心育文化的终点

发现并培养学生优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个体优势向个体优势迁移

学生个体优势的迁移包括提升和拓展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优势更优,即在优势原来的程度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优势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从一项优势扩张为几项优势(优势拓展)。

例如,五年级的杨某,原先在班里很普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体育老师发现他擅长跑步,于是让他参加了校田径队的训练,出乎意料的是,杨某跑步的技能提高得很快,在市田径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班里的学生对杨某十分佩服,杨某的威信在班里越来越高。班主任发现了这一变化,建议杨某负责管理班级的课间纪律,杨某欣然答应,一个学期下来,杨某的管理能力也初显端倪。

2.促进群体优势向个体优势迁移

学生群体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名学生倘若置身于一个团结合作的群体,那么,他的合作意识也会逐渐增强,进而成为他的优势。

3.促进个体优势向群体优势迁移

当学生的个体优势不断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的时候,这种优势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群体向心力,成为这个群体中个体学生努力的方向。

例如,某班学生刚开学时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较差,除了少数几个学生上课时能认真倾听外,大多数学生只倾听老师的讲解,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班主任采取的做法是:不断表扬上课时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那几名学生,同时表扬在倾听同学发言方面有进步的学生,一个月下来,班里倾听同学发言的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第3篇

本文介绍了SWOT(态势分析)的基本原理,针对中医医院的继续教育管理现状,探讨了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管理的SWOT分析策略。即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发展自身优势;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在劣势;ST战略――发挥内部优势,克服外部劣势;WT战略――克服内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关键词】

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管理;SWOT分析(态势分析)

身处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增长速度惊人,知识的更新周期更是大大的缩短,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结合中医院各类人员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开展和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培训,是提升员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医院医教研、行政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应用 SWOT 分析法从管理学层面正确、客观地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管理的综合性措施。

一、SWOT的基本原理

SWOT分析又称为态势分析,SWOT是由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它通过对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进行客观而准确地分析,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形成S0,ST,WO,WT策略组合,对策略进行甄别和选择,确定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

二、中医医院的继续教育管理现状

1、内部优势(Strength)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2月,医院组织牵头成立了继续教育中心,设专职人员3名,制定了一系列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增强了继续教育的约束力与执行力。

(2)医院有丰富的专家资源。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100余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近50人。并拥有5名泸州市首届名中医、12名四川省名中医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医院丰富的专家资源为医院和面向地区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覆盖面广。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管理主要针对临床医护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100%。

(4)专科特色和品牌效应。医院耳鼻喉科是国家级“十一五”重点专科,心脑病科、肝病科、肾病科和重症医学科是国家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和培育专科,还有皮肤、肺病等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和一批院级重点专科。医院在省内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目前耳鼻喉科、疼痛科、皮肤科等已多次主办或承办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会议或培训班。

(5)医院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丰富。医疗类占43.5%,医药类占11.3%,辅检技术类占1.6%,护理类占35.5%,其他类占8.1%(其他类包括医患沟通、文化建设、礼仪培训、公文写作等)。

2、内部劣势(Weakness)

(1)继续教育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医院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但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就是拿学分,而不是以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目的。所以不免出现“混学分”、“代学习拿学分”等不良现象。

(2)受教育职工划分欠细致。2011年,本院医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依次为院内讲座(占80.28%)、院外培训(占17.49%)、脱产进修(占1%)和学历教育(占0.5%)。在院内讲座中,经现场走访认为,不同学历的员工未分开培训,划分仍欠细致。

3、机会(Opportunity)

(1)国家政策支持。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意见》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因此,继续教育要借“十二五”期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好机遇,“储能蓄势”促发展。

(2)中医药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逐年升高,加之医院规模扩大,医院引进人才的学历层次逐年增高,这为中医院继续教育管理成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远程继续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4、挑战(Threat)

(1)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医院评审的推进,区域内的三级中医院逐渐增加,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继教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2)参加培训的人员逐年增多,医院培训场地有待进一步扩大。

三、中医医院继续教育管理的SWOT分析策略

根据上述SWOT四元素的分析结果,可导出系统SWOT分析策略:

1、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发展自身优势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通知》文件中的目标要求,在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政策背景下,大力开展各项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申报各级继教项目,提升中医院继续教育影响力,打造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2、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在劣势

邀请省级、国家级知名专家不定期到医院讲课,提供技术指导和扶持,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成熟的中医药科学实践和最新进展,不定期派送医护临床和管理骨干进修培训。

3、ST战略――发挥内部优势,克服外部劣势

医院应该把这项工作看成是提高医院学术地位、创立医院品牌的好机会,充分挖掘、发挥医院中医药临床和科研的特色优势,调动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积极性,组合起人才优化的教学团队。在继教培训内容上突出中医、中西医结合主题,把本专业国内外前沿的先进理念作为教学授课内容,形成文字教材、讲义,并按统一设计的范本规范操作。

4、WT战略――克服内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

医院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宣传,增强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教材制作上广泛征集医院各类人员培训需求,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给予一定学时的实践操作课程,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鼓励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继续教育培训产生的效果往往要在一段较长时期后进行评估,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学员对本次培训的项目内容、教学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医院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培训场地。

第4篇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第5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 校园安全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①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WOT分析法,即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调整方法和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SWOT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小至个人大至企业,都可以进行SWOT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有力阵地,更是高校优化学生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放学生眼界的重要依托。②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法,对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阐释,并进一步思考如何使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展开分析及思考之前必须声明一点,本文所指的学生社团并非广义上的一切学生社团,而是特指旨在参与平安校园构建的学生社团。

1.学生社团的SWOT分析

对于学生社团进行SWOT分析是掌握社团本身特点及现状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进行策略思考的前提。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形形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平安校园的学生社团因其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捍卫校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高校安全管理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力量不断壮大。作为高校安全管理队伍中的一支特色队伍,学生社团极具研究探索价值。

1.1学生社团的优势。

学生社团由大学生组成,社团成员人数众多、遍布大学校园,他们对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安全需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更深更细。年轻人的朝气、活力以及创新思维让他们能有更多更新颖的想法来保障校园安全。

学生社团通常都是学生自愿参加,无论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责任感使命感,自愿参加的社团成员对该社团更有归属感,也会更自觉地履行的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社团活动即捍卫校园安全的各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就越高,其活动成效也越好。

此外,对于一些综合型大学,学生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角度的多元化使他们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校园安全服务,例如,学法律的社团成员可以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心理学专业的社团成员可以在心理健康方面为师生提供服务,减少因心理问题产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化学专业的社团成员若陪同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便可以从专业角度发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试剂存放使用方面的不当之处。

1.2学生社团的劣势。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虽然现代高等教育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习不再是大学生唯一的任务,然而学习无疑是学生生活中所需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的一项任务。因此,社团活动只能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且由于课时安排的不一致,社团成员开展集体性的社团活动的难度较大。

学生社团要长久存在并发展,必须经过一届又一届的成员更替,新老成员更替时是否能够传承社团的理念、制度等社团文化决定着社团的存亡荣辱。由于大学学制的原因,学生社团干部及成员的更替频率较高,这便给社团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也将成为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劣势。

1.3学生社团的机遇。

所谓机遇与优势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述的学生社团的优势是由社团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而机遇则是由外界环境所赋予的。

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机遇首先来自校园安全管理队伍扩大的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在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大、人员流动频繁,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安全隐患,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生社团于是便有了生存发展的机遇。

传统的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因其身份的单一性,在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时候尤其是与学生接触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距离感,而学生社团成员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时候他们具有双重身份,与学生接触的时候更具亲近感,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学生社团不仅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时对于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同时,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它是一支开放性的队伍,可以不断吸纳有着相同兴趣和志向的学生参与进来,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学生社团的队伍壮大了、力量强大了,那么校园安全管理队伍的力量也随之增强。

1.4学生社团的威胁。

同样,学生社团的威胁也不同于社团本身的劣势,而是由外部环境带来的。学生社团面临的威胁指环境中的不利趋势或者某一特定的障碍所构成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这种趋势或者障碍就会导致社团的停滞不前或死亡。

缺少专业指导是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学生社团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校园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安全知识,并且随着校园环境及安全形势的变化,相关的知识也必须不断更新充实,学生社团若要保持自己的活动质量,接受系统的长期的专业指导必不可少。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是校园安全管理最主要的保护对象,即便是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社团成员,学生始终是其主要身份。校园安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就不应成为学生社团的任务,此外还有一些需要一定专业背景的安全工作也是学生社团难以胜任的。因此学生社团不可能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所有方面,而只能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安全任务。

2.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策略思考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组合、弱点――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弱点――威胁(WT)组合。在了解了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之后,通过策略思考,尽可能地发挥其优势,把握机遇,规避劣势和威胁,力图使学生社团在校园安全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1实施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个人或团体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

对于学生社团而言,社团成员的学生身份使其在对学生进行校园安全管理宣传的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这一方面是学生社团本身的优势,同时也是外部环境给其带来的机遇,即普通学生对于具有相同身份的学生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认同度要高于其他人。在实施SO战略时,可以重点利用这一点,尽可能让学生社团参与学生的安全管理宣传工作,发挥其优势,也使这方面的安全工作取得更好的实效。

2.2实施ST战略(扩大优势、消除威胁)。

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个人或团体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

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多样化是其独特的优势,而缺少专业指导则是其主要威胁,扩大学生社团专业多样化的优势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化解其缺少专业指导的威胁。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若能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专业支持,不仅是在为校园安全管理作贡献,同时也是在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服务校园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也更符合学生社团的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向。

2.3实施WO战略(利用机会、弥补弱点)。

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个人或团体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

前文已经阐释学生社团因其更新换代造成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劣势,社团稳定性确实是决定一个社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学生社团相较其他传统社团,可以说是存在历史相对较短的新生事物,仍处在摸索生存之道的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社团,由于社团干部及成员的更新换代而存在的不稳定性更加突出。然而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它可能更具吸引力,加之它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更能激发起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若能把握学生的这股参与热情,使之在社团的各项活动中得以延续,那么对于社团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整个校园安全管理过程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4实施WT战略(减少弱点、回避威胁)。

弱点――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

学生社团成员的学生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以学习为主,必须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与本专业相关的学习与实践,这对于社团的集体活动可能有时间上或专业上的难以调衡的限制,也就是社团本身存在的劣势。缺少专业指导则是阻碍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的威胁。在实施WT战略时,我们可以考虑减少弱点、回避威胁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社团的生命力。开展集体活动确实是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集体活动能增强社团的凝聚力、能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组织合作能力、能多方面地锻炼社团成员各方面的能力。然而,集体活动并非指全体活动,集体活动可分割成大集体或者小集体的活动。对于无法展开的全体活动,学生社团可以采取分批分组的形式开展。对于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社团成员而言,按专业分组开展校园安全管理活动可能还能与他们的专业实践相联系,在服务校园安全管理的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不是一举两得之举么?缺少专业指导这个外部威胁对于按专业分组活动的社团成员而言也可以有效化解。按照专业分组的社团成员他们同是某一专业的学生,他们有共同的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每位老师的天职,遇到不理解的专业问题,向本专业的老师求教不是正好能解决学生社团缺少专业指导的问题了吗?并且,一群有着同样专业背景的学生在一起组织活动,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进步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还是对于学生社团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或者是对于校园安全管理而言,这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作为一支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新生力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劣势,面对着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威胁,若能全面准确地掌握上述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相信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一定能为校园安全管理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注 释:

第6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级管理;现状;反思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者能否进行公平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一阶段能做好,人们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从这一时期起,也是个体开始完全主动地掌握自己的时期。然而,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不公平现状

1.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

班级对学生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按照社会要求对个体的社会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对学生施以环境和教育的外部影响。班级对学生的个胜化功能表现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水平促进其个性形成和发展。班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正如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因此,无论是个胜化还是社会化,都是对众多环境信息有意或无意的处理方式。然而我国中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种管理主义是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这种管理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学生社会化和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班主任的权威.甚至把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关键问题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划一,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

2.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胜、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3.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组建班级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也不同,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的个胜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其中有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学生”,也有成绩差或综合素质低的“差生”。通常班主任或相关人员大都重视具有优势的群体,忽视甚至歧视那些劣势群体。在任用班干部时只考虑“优秀学生”,不考虑“差生”也有做班干部的权力和机会。“差生”由于处于低起点就一直得不到锻炼,直到进入社会也还是身处劣势,班级管理的不平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对中小学班级公平管理的反思

1.班级社会化和个陛化功能的和谐统一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尚自然”“展个胜”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关心学业;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违法乱纪。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化消极为积极因素。如果教师不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将使他们和正式群体对立,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而教师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或打击非正式群体,要善于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教育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特需病房;护理质量;护理管理;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01-01

特需病房是医院病房设置方面具有独特性的一类病房。是按照病人的需求而设置的病房,以满足社会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1]。住特需病房的可以是病人,也可能是没有疾病的亚健康人群。这些人群往往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较强的经济实力。正是由于特需病房的特点,造成了其护理管理工作特点必然也有其独特的一面,提高特需病房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显得格外重要[3]。为改进特殊病房的护理管理,本文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特需病房护理管理中,以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院特需护理部护士20人,均为女性;年龄21~5O岁;护龄2~16年;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9人。工作内容:负责特需病房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

2SWOT分析法的应用

应用SWOT分析法对特需病房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动态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决策。

2.1优势:本院特需护理部基础建设好,有较为严格的护理管理体系,口碑较好。同时特需护理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我院领导对特需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还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心。此外,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成为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特需护理部护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兼顾,并具有熟练的技术及有效的沟通技巧。

2.2劣势: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患者就诊人数的增加,特需护理部的患者逐渐增加,出现了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护理人员短缺的局面,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此外,重医疗轻护理的医疗环境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认识不一,存在片面性,甚至不相信护理人员,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3机会:国家重视护理工作,召开全国护理管理工作研讨会,提出实施优质护理,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改进临床护理服务模式的任务,对做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出了新的方向。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提高,对特需病房的优质护理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

2.4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很多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沟通中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护理人员工作的社会地位仍较低,认为助产工作技术含量低,众多的压力和偏见往往会让护理人员产生自卑、沮丧,影响了生活、工作。

3改进护理管理的措施

3.1利用外部机会拓展内部优势:为响应国家医改的号召,继续保持各科室全面发展势头,通过本院领导支持和帮助,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她们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重视人才建设,使护理专业人员能满足现代医疗护理的需要。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改进绩效考核方法,提高核心竞争力。

3.2利用优势减少外部威胁:加强科室建设,加大科室宣传力度,扩大护理专业的影响力,努力提倡优质服务的理念,突出自身特色,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

3.3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弱点:完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减少非护理工作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重视护理人才的培养,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理管理及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3.4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护理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应加强护患沟通,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创建一流护理服务。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加强成本管理,有效配置资源,做到物尽其用。积极宣传和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不仅是对护理的服务提出了要求,更是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改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本文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将外部环境威胁与机会,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加以对照,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护理管理的措施,对提高特需病房的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余庭霞,梁英霞. SWOT分析法在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体会[J].当代护士,201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