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33:52
序论:在您撰写青少年的公益活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公益活动 培养情感 音乐
来青少年宫学习舞蹈的学员大多是初学者,舞蹈知识贫乏,音乐理解浅薄,在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模仿为主。有时不能够理解其动作的内涵,动作容易僵硬无情感,整体看来舞蹈表现缺乏生命力,体现不出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这一现象提高青少年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感知力,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让青少年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和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活动中感悟艺术,感受美。同时让青少年有机会接受丰富的艺术信息,了解舞蹈文化历史和文化底蕴,并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和表现能力。因此我们在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教学实践采用一系列有效地方式来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表现力。
一、音乐的感知与舞蹈的关系
1.音乐的感知是引导青少年传递舞蹈的情感表现方式
音乐在舞蹈表演中是动作,表情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要让青少年进入舞蹈表现意境,前提是“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听是第一堂课,让他们听懂音乐感受乐感,体会乐曲的含义,从而产生联想,是他们在欣赏乐曲的同时产生想象。这是可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激起青少年表现的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用舞蹈感知文化底蕴,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观
在青少年宫这个文化育人的大课堂,是青少年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每年都有千名少年儿童来这里学习,为了让孩子更喜欢这里,更热爱舞蹈表演。就一定要让孩子们对少年宫有像家一样的感觉。孩子在这种气氛中充分的展示自我,快乐释放。首先教师要像家长一样,用充满感染力的示范将他们带入表演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表演的含义并提高音乐文化的底蕴。并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观赏画面让他们理解舞蹈的神态,韵律,身段从而进行模仿,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启示,引导他们理解舞蹈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二、教学中让青少年勇于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1.运用勤积累的方式促进掌握技巧的手段
舞蹈来源于生活,现在很多学习舞蹈的青少年缺乏舞蹈方面知识和情感。我们教师要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随时拥有旺盛的激情,在生活中也能合理的将情感流露,在有生活的舞蹈境界中积累与渗透来丰富他们的舞蹈情感。所以给每一个青少年可能成为舞蹈艺术大师的机会,要是较准确,细致的表现所蕴含的情感。
舞蹈平时的生活积累与体验是一个重要环节。运用一些生活中的情景表演来培养青少年的喜怒哀乐的表达,让他们一起“你说我演,我演你猜”的形式,作为作业自创激发灵感,是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情感和动作的表演。如“害怕是什么样子的,受批评是什么的表情,得意的样子,开怀大笑等等。”这样反复的积累学习为舞蹈的情感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舞蹈的情感的引导与分析是教师注重的环节
当青少年有了一定的表达情感的基础,着重引导他们在舞蹈教学中把动作和情感统一起来使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有与其相符合的情感,一段舞蹈学习前要讲解舞蹈的情感基调,这样才是让他们充分的理解所需的情感。表演欢快舞蹈时,引导他们表现出喜悦心情,动作也要轻快,眼睛要灵动。表演抒情舞蹈时要柔和连贯,自然的表演自然的展现。在课堂上着重表情变化的培养训练,并在实践中提倡青少年的自助自由,将人物的情感表情变化淋漓尽致的变现出来。
三、社会公益活动是激发青少年对表演兴趣的最佳环境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青少年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要用更多的方法激发他们的表演兴趣,社会公益活动是最佳环境。到社区,福利院,部队进行慰问文艺演出,多给青少年创设一些活动平台,让他们在表演中得到一些赞美的掌声是他们在心理上有满足感,青少年在活动中也觉得越来越有自豪感,教师此时也应给予表扬与肯定,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宗旨,这些社会活动无形中培养了青少年的舞台情感的表现力,动作想象力和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舞蹈动作的连贯性,熟练性,多种人物扮演的机会。使青少年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了自信心,自我表现力。表演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培养青少年现在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让他们享受舞蹈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快乐的舞蹈生活,会使青少年因舞蹈是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美日青少年 公益活动 启示
公益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民族对发展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中国青少年的公益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公益活动,形成开展公益活动的长效机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国外发达国家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为我国的青少年公益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一、美日青少年的公益活动现状美国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优秀公民,其公益教育不仅纳入了美国的教育体系,而且有法律和社会机制的保证,主要体现在:参与公益活动成为青少年的一种习惯,很多小学、初、高中学校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参与社会服务的经历,有些学校在高中阶段就要求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并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开设专门的社会公益的监管机构,如公益学习协会、公益学习信息中心等,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指导与评价。还有很多的机构接受和指导学生的公益实践活动,如基金会、社区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很多大学会把申请者的社会公益经历看做是一条“隐形”的录取标准,一些用人企业或机构更会把应聘者大学期间甚至小学、初中时期的社会公益经历作为是否聘用的重要参考标准。日本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重视青少年素质的培养。校内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日本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开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政府的重视,从教育、经济等领域给予大力支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把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理念,把公益精神划入校内教育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思想品德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完备的公益活动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举办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二是完整的公益法律法规体系,凡涉及公益事业发展、机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详细而明确,保障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青少年公益精神的传播。美、日等国高度重视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发展,一是政策上给予支持,二是经济上给予保障,三是制定相对完善的公益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以至把青少年公益活动纳入了国家课程教育体系。那么,我国的青少年公益活动开展如何?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我国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是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二是青少年公益意识淡薄,对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参加的;三是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途径和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四是相关部门对青少年公益活动重视不够,缺少宣传和监管;五是青少年对公益活动满怀期望,希望公益活动的组织形式再丰富一些,活动内容可考虑一下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
二、美日等国青少年公益活动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1.加强政策支持与经济扶持要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借鉴先进国家把公益活动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针对我国国情制定青少年公益活动在校内的实施方案。其次,增强经济扶持,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经费是校外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公益活动面临的首要问题,公益活动要做大做实,活动中心的服务对象就要扩大,特别是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外来农民工子弟等需要服务。增加财政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的建设和活动经费,是确保青少年活动场所、青少年活动开展根本性改观的重要保障。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与推动。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法规体系,一是政府应对青少年公益活动出台相关政策,激励社会组织等参与到青少年公益事业中来。二是政府应鼓励地方积极出台促进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的多层次法规政策体系。三是政府应出台一批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法规,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及相关组织团体的行为不规范和公开透明机制不明确等相关问题。
3.培育公益意识,树立公益诚信青少年对公益活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出现了认识上的不足和理念上的偏差,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有青少年认为公益服务就是义务劳动,有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活动就是为了做秀。这些理解误区严重挫伤了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培养青少年的公益意识产生了障碍。还有受助者的“假托”和施助者的“伪慈善”在青少年公益活动中的出现,造成了青少年公益组织的价值观失落、诚信缺失等。培育青少年公益意识、树立公益诚信需要校内外和家庭等社会大环境的宣传渗透。学校普及公益知识,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家长正确引导价值观,社会营造公益成长环境,共同促进公益文化精神的传播发扬。
4.搭建公益平台,丰富活动形式
一是学校搭建平台,建立常规的校园公益活动。二是校外活动中心搭建平台,开展可持续的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社会爱心人士搭建平台,整合社会力量传承公益精神。借鉴国外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形式,创建多元化的公益活动形式是我国青少年宫和活动中心的服务内涵。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积极组织公益讲座,涉及安全、环保、心理健康等知识普及;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安全体验、环保动员、科技探索、文艺义演、参观学习、职业体验等活动。围绕青少年品德、文化与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尊老助残慰问帮扶的手拉手、传承与交流民间传统文化等活动;积极开展能力拓展训练营,文艺特长比赛等活动。针对贫困、留守及特殊青少年儿童,积极开展兴趣特长培训、文艺社团体验等活动,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圆梦活动。
5.完善公益监管和服务体系
加强青少年公益监管体系,一是推行公益活动信息公开透明制度,完善活动的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适合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公益活动体系,定期青少年公益事业的发展报告。三是推动形成监督有力、规范有序的公益监管机制,努力为青少年公益活动的健康发展制定法律监督、行政监管、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等监督体系。完善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服务体系,推动青少年公益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一是加强从事青少年公益活动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力推动活动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二是加强规范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流程,设置完整的活动体系课程,不断丰富活动的服务内容,努力提升活动的服务技能。三是建立健全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的权益保障制度,根据青少年成长需求建立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研究和实施中心,推动社会购买服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
【关键词】公益 广播影响力 FM985扬州新闻广播 公益品牌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媒体除传播信息外,还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学者童兵认为,“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其中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的功能,大量地体现在为社会、为公众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和具体指导之中。”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媒体需要更多弘扬“平等、友爱、互助、共享”的公益理念,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和帮助。
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形式。”②公益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思想精神层面的。广播可以通过组织针对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参与,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美誉度和感召力。近两年,扬州FM985新闻广播积极组织“经典诵读进校园”“寻找我的生命通道”“暖手行动”“彩虹跑”以及“12355青春热线”线下活动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吸引了扬州市民的广泛参与,有效提高了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传播公益理念,塑造责任广播形象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当下媒体竞争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成为媒体策划的着力点。通过将媒体传播与公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媒体亲近民众、体现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媒体形象“是指媒体(频率、频道)名称、节目标志、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声誉、节目包装、节目结构、听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③媒体的形象存在于受众心中,是受众对媒体的整体感觉和印象,是受众选择和衡量一个媒体的标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亲民形象有利于广播频率在受众心中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有利于提升舆论导向的有效性。
媒体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是要为社会大众服务,更重要的是传播平等互助、志愿服务、集体关怀、文化传承等公益理念,让公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传播公益理念和积极价值观的同时,塑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形象。例如,FM985扬州新闻广播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暖手行动”,和孩子们交流,邀请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公益并不一定是大笔的捐款,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暖手”行为,该活动传播了“生活即是公益”的理念。
FM985扬州新闻广播除组织相关的关爱活动外,还致力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经典诵读进校园”是发扬中华文明的公益推广活动,新闻广播主持人走进汶河小学、东关小学、同心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多所学校,通过举办节日诗会、与学生同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推动了扬州市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各学校师生的欢迎和肯定。“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将中国传统诗词带进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人们通过广播频率听到了很多优美的中华诗词,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广播频率的电波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FM985扬州新闻广播还组织了“爸爸妈妈我爱你”感恩婚庆大典,为50对结婚25周年以上的父母补拍婚纱照、举办集体婚礼。活动选择在母亲节上午启动报名,在父亲节下午为从未穿过婚纱和礼服的父母们举办了集体婚礼。这场活动的直播融入了见证爱情与感恩亲情的内容,几对父母的现场访谈笑中带泪,为听众带来了感动和温暖。这场活动的开展让这些为子女辛勤付出一辈子的父母穿上了婚纱礼服,让子女们找到了一个感恩父母的方式,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这个活动的主旨虽然是感恩父母,但传播的却是感恩生活的大公益理念。“经典诵读进校园”和“爸爸妈妈我爱你”这两个活动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满足了受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传播了文化传承的公益理念。
FM985扬州新闻广播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组织的系列公益活动,为大众提供各种服务、传播传统文化、宣传主流价值观,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有效提升了广播频率的吸引力,塑造了责任广播的形象。
二、打造公益服务内容,提升广播影响力
在当下,媒体要想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受众的中心地位,就要突破单纯传播信息的藩篱,主动走进生活、走近公众,做社会公益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FM985扬州新闻广播在策划公益活动时注重贴近生活,注重公益活动的实用效果,不做表面文章,使活动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真正传播了正能量。
(一)贴近生活,扩大影响
“三贴近”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这一准则同样适用于公益活动的策划。不走进生活,不走进群众中,不了解群众的需要,最后出来的策划方案也就没有依托,活动也就不会具有影响力。
扬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经济、教育、城市设施等方面的优质发展吸引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他们拖家带口来到扬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的上学问题。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的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而农民工子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也会出现很多问题。FM985扬州新闻广播围绕这群孩子开展了“暖手行动”。节目组不仅带着心理学专家走进扬州向往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孩子们互动,设立“成长信箱”进行心理疏导,还给孩子们送上了“暖手暖心”礼包和图书。活动还安排了孩子们进行现场表演,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
“寻找我的生命通道”是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地震、火灾等灾难策划的一个演练推广活动,直播过程融消防演示、现场问答、互动访谈、应急演练为一体,实现了自救自护知识的有效传播。
这些公益活动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这些贴近人们生活的公益活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FM985扬州新闻广播也通过活动的策划与播出打造了丰富的公益服务内容,增强了受众的认同感,扩大了频率影响力。
(二)线上公益节目与线下活动互动,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
公益活动要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力,就要富于实用性,让人们感受到活动对自己生活的切实帮助。FM985扬州新闻广播开通的“12355青春热线”节目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分析、敏感问题的解答,为青少年的成长及家庭的教育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意见。
“12355青春热线”节目以直播室访谈、听众互动、专家答疑解惑等为主要形式,以青少年学习、生活、情感为主要服务内容。节目邀请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法律、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做客直播室,结合时事热点和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和建议引导,为青少年答疑解惑。
FM985扬州新闻广播建立了有关青少年维权的主要法律法规、青少年维权主要问题、青少年心理生理等常见问题的信息库,解决每一档节目每一个问题的专家库,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听众库,详细记录听众的诉求。信息库的建立能够更准确、细致地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期遇到的问题。FM985扬州新闻广播还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团,通过节目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除线上节目外,新闻广播还展开丰富多彩的落地活动:组织主体性现场互动、面对面交流;组织针对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的现场讲座与心理疏导;组织“暑期自护夏令营”,走进社区了解生活急救常识、走进派出所掌握防骗防拐技能等。这些团队的成立和活动的开展不仅解决青少年的现实问题,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自护能力。
青少年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烦恼和问题,关注青少年问题是一个持久的主题。FM985扬州新闻广播开通的“12355青春热线”实用性强,在社会上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
FM985扬州新闻广播策划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的公益活动,将公益与自身的频率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了富有公益服务性的广播内容,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增强了受众的认知度,提升了广播的社会影响力。
三、利用新媒体经营公益品牌,提升广播竞争力
随着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媒体的传播模式由原来的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者为中心,广播节目的商品属性提升到与政治、社会、文化属性同等重要的位置。媒体在市场中生存既要发挥喉舌作用做好传播,又要发挥产业功能做好经营。媒体要按照市场需求来运营,一手抓传播一手抓经营,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实现这一目标,媒体自身的品牌经营无疑是一条有效的出路。
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和竞争资源。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而受众的注意力能否持久,取决于信息的影响力以及媒体品牌的竞争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有了影响力大的品牌就意味着有了广阔的市场。品牌经营也是媒体竞争的武器,通过公益活动塑造媒体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提升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微博、微信的出现为媒体品牌的经营提供了新的平台,广播公益活动的传播有了更多的推广渠道。微博的低门槛进入和便捷运用,改变了人们参与公益的方式,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分享、参与公益活动,更灵活、有效地传播公益理念。微博将公益延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人们通过信息、转发、评论等互动形式参与和体验公益,将公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可以将公益活动的信息以及现场情况迅速、广泛地传播,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的融合又使公益活动立体生动,从而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大大提升了活动的传播效果。
要让公益活动成为一个品牌,需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参与塑造。传统媒体组织、策划的公益活动,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提前造势,率先在网友和手机用户中产生影响,传统媒体跟进宣传报道。在活动进行中,微博可以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全程直播,电视、广播等媒体可以录制实况也可以现场直播。活动结束后,媒体还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深度报道。微博还可以加强后续活动报道,延伸、扩展活动的影响力,让公益的主题和理念深入人心。长此以往,媒体就能打造出公益品牌,实现品牌经营。
例如,FM985扬州新闻广播组织的“彩虹跑”活动。活动前期,FM985扬州新闻广播在微信平台了“彩虹跑”活动的信息,并及时答复网友疑问,还设置了一些话题进行互动预热。随后,FM985扬州新闻广播在微博平台借助#彩虹跑报名#这一话题启动报名,并在微信平台和电话平台同步开启,扩大报名来源。在报名过程中,新闻广播及时用微博官方账号公布报名信息。在活动现场,FM985扬州新闻广播同步开启频率直播和微博直播,直播车跟在奔跑的人们身后,即时将现场情况通过声音传播出去。频率微博直播发起了“唐子城 嘉境彩虹跑”的话题,从现场准备时就进行图文直播,活动开始后将终点、跑道各部分的情况用图文的形式予以。奔跑中的参赛者也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机将途中的所见拍摄下来与微博用户分享。新闻频率官方微博直播的图文和参赛者、志愿者的微博将“彩虹跑”的活动现场立体丰富地予以呈现,增强了用户与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媒体的公益品牌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强化和完善。
媒体通过策划公益活动表现社会责任感,表明自己对公众的态度,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富有责任感的媒体形象,赢得了受众的心理认同,拉近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时代,广播结合新媒体进行公益活动传播,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和现场感,为公益品牌的经营拓宽了渠道,提升了广播竞争力。
四、结语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公益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70-02
一、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行为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出生,目前正在大学本科学习的学生,我们把之统称为90后在校大学生,他们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大众眼中这代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社会责任感,也被认为是游戏的一代。可在参加的公益活动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发出呼声,他们同样有社会的担当,他们有责任意识,他们乐于公益。
公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很多人都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90后在校大学生也是其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大一时,很多学生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如去敬老院关爱失独老人,关注瓷娃娃,学雷锋,各种募捐活动等。到了大二、大三,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如拍摄微电影关注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等。在网上流行的微电影《七秒记忆》,就是由江苏大学大二女生庞霖欢主演的,这部微电影呼吁人们去关注孤独症儿童,而该片的制作费用全部由影片导演――大四学生王迪君支付。王迪君说:“如果这样一部微电影,能唤起社会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那我们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大四的大学生虽然面临着就业,但他们同样也没有忘记公益,他们中有很多人愿意去偏远地区支教扶贫,也有人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资助没钱上学的儿童。
90后提倡快乐公益,创新公益。对于尚未完全步入社会的90后在校大学生,还没有体会到事业成功的成就感。所以和步入社会的其他公益人相比,帮助人会让90后在校大学生的内心有更强烈的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90后在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活跃,创新性强。因此,他们在公益活动也表现出他们的创新性。90后在校大学生组织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成立联盟,拍摄微电影,组建合唱团以筹集资金和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关注的人群不在局限于贫困儿童、失独老人,他们把视野转向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人群,如环卫工人、后勤人员、留守儿童等。和60后、70后、80后相比,90后更加注重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内心的需求。大家从这群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人身上看到公益方式的变化,也看到社会的新希望。
90后在校大学生没有封闭于校园,局限于书本,他们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快乐公益,创新公益,有组织地开展公益活动,活跃在公益的大舞台上。他们中确实有一股让人心潮澎湃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心中的爱与善,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二、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行为的形成原因
1.个人原因。公益行为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个人道德素质的高尚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是爱与善的本能的表达。首先,在校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已经比较成熟,道德觉悟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内含着希望将自身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需求。其次,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身心相对成熟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同样关注社会民生,他们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而公益活动作为一种关爱弱势群体和奉献爱心为一体的活动恰好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再次,90后在校大学生身上的性格特征也是形成其公益行为的重要原因。90后感情强烈,爱憎分明,敢爱敢恨,所以在面对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时他表现出强烈的怜悯心,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最后,90后有反孤独的特征。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其实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更渴望友情、珍惜友情,所以在公益活动中,他们更乐意融入公益活动这个大群体和大家庭中来。公益活动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同时思想活跃的大学生通过发挥其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增强公益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促进公益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2.父母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据调查,青少年在被问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受谁的影响较多,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所占百分比为41.3%,远远超过其他方面。在被问及“在青少年公益精神的培养方面,谁的责任最大”时,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父母,可以看出父母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形成的影响之大。90后的父母大多是60、70后,他们出生在物质相对匮乏和精神相对封闭的年代,这一代挨过饿,受过苦,经历过社会的动荡,看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所以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现在大都45到55岁,事业有成,财富充裕,很多人热衷于公益活动。同时1976年恢复高考,他们部分人拥有上大学的机会,接受的教育程度要比50后、40后要高,所以他们拥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正确地引导孩子形成慈善意识。因此,60后、70后的慈善公益言行深深影响着90后从事公益活动。
3.学校影响。学校被誉为教育的殿堂,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学校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其一生中重要的公共社会领域之一。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学校公益活动的开展对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现在从小学开始就有学雷锋的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有帮助他人的意识。中学有各种主题关于爱与善的班会,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到大学后,更有各种各样的募捐活动,献血、志愿服务、乡村支教等,各高校还建立青少年志愿服务组织,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加到公益活动中去。在大学也有思想道德教育,在理论课程上,教育学生奉献与爱的美丽,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虽然大部分的高校为大学生公益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但很多都是停留在理论方面,让学生真正地体验的很少。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会让学生有一些反思和思考,才能让学生从对公益活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慈善习惯和意识。学校的影响对于90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我们看到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公益行为是相当关注的,但在培养大学生的公益行为方面还有很多方面要努力实践。
4.获取公益信息的便捷性。大众传媒时代,媒介技术越来越发达。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比较集中,这为大学生通过海报、展板、传单等方式获取公益信息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校园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也为大学生获取公益信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公益信息对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行为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导向,帮助90后在校大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思想指导。90后在校大学生通过媒体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公益人的行为,也可以寻找到需要帮助的人,进而激励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二是公益信息可以增加90后在校大学生组织参加公益行为的途径,这也是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行为创新性的重要原因。90后在校大学生利用网络途径去组织线上捐款,录制公益纪录片,利用腾讯、微博、QQ等进行宣传,扩大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大大地方便了90后开展公益活动,也加强了其活动的影响。
三、90后在校大学生公益行为的形成对教育、时代的反思
1.发挥父母的正面引导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家庭教育的作用巨大,在青少年时期,子女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而全面的家庭生活氛围,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孩子做好事的榜样。父母一定要通过自身的言行来为孩子做出表率和模范,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时时刻刻对照父母的言行来矫正自己的言行,这种潜移默化式的作用是巨大的。
2.高校要重视学生社会公益的实践活动。学校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所以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公益氛围,为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供机会和帮助。校园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对公益才能有更深的认识。
高校可定期开展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去参与其中,让大学生去接触社会。高校也要大力宣传,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慈善公益意识。高校也要形成激励政策,使公益能够长久地活跃在校园中。高校的老师也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作用。
3.用好互联网,发挥正能量。90后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一代,他们的生活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而互联网和公益活动正在一体化,所以90后在校大学生要用好互联网,发挥正能量。一方面90后在校大学生要利用互联网去获取公益信息,来了解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90后在校大学生也要利用互联网去宣传自己的公益活动,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进而呼吁人们参加到公益活动中去,唤起人们心中爱与善的涟漪。
总结:
大学公益文化建设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和谐校园的建设,目前90后当代大学生活跃在公益活动中,虽然还有些问题,但我们能看到未来的一片大好趋势。父母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学校应该提供好实践机会,大众媒体也支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政策要求。这样大学生的公益活动就能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言[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收费培训班遍布青少年活动中心
有人调侃说,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培训班的集散地”。这反映了某种现实:交费才能接受教育。
每一个暮色来临的傍晚,每一个稀松平常的周末,滇池路上的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都有大批的孩子在这里培训,都有家长在耐心地等待。
这座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其前身是昆明市青少年宫。后由省、市政府共同投资,将“宫”改为了“活动中心”。这个名称的变动,源于当时国内的一股潮流,业内认为,“活动中心”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不过,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陈国昌却咂摸出另一番见解:“还是叫少年宫好点。毕竟它是公益组织,但是‘活动中心’就显得商业味比较浓一点。”
作为省内翘楚,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享用着政府无偿提供的118亩土地,建有艺术宫、文化广场、科技宫、游泳馆等。
不过,在活动中心1805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里,遍布的几乎都是各类“培训班”。
正对大门的文化广场上,有两块收费牌,上面密密麻麻地列举了几百项各科目、各类型、各时间段培训班的收费标准。有人调侃说,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培训班的集散地”。这不只是一种戏谑,其中也确实反映了某种现实——交费,才能接受教育。
西华园小学的书记李云说了一个现象:在这个由外来务工、城中村、经济条件相对稳定这3类家庭的孩子就读的学校里,只有1/4的孩子有条件进培训班。剩下的家庭要么没有教育意识,要么经济拮据。“有些孩子其实天赋很好,但家境不好,没办法像其他孩子那样,接受培训教育。”
人们不禁要问了:既然是属于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公益性如何体现?
“公益不是全免费。”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朱光明说,“我们提供的演出和比赛都是公益项目,不收费,但如果长线的培训活动也采用公益化,则完全不现实。”
公益道路难在哪
政府的发展规划,是影响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观念缺乏更新,直接影响青少年宫的生存和发展。
4年前,深圳青少年宫在搬迁时,就“走公益化还是市场化道路”曾有过激烈争论;十几年前,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也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如今,这个问题放在了昆明所有少年宫的面前:
“少年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少年宫的公益性体现在哪里?”
据媒体报道,成都市少年宫在2012年举办了近十项公益活动,今年还开办了全公益、全免费的成都市青少年艺术团;广州市少年宫从2010年起每年提供850个免费学位,18岁以下的特殊儿童,包括各类残障儿童、特困家庭子女、重症患儿及康复期儿童、社会福利院孤儿、少教所以及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贫困儿童,可以免费在少年宫学习。
但是,在昆明的少年宫,公益性的长线培训似乎仍是空白。记者向家长和工作人员询问“有没有免费的培训班”时,受访家长一脸茫然,随即反问:“还有免费的培训班?从没听说过。”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则直接建议:“去其他地方看看吧,我们这边没有。”
当记者再次将这个问题抛向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负责人时,得到的却是“诉苦”般的回应。
“任何公益都不可能没有物质基础。没有专门的财政支持,公益活动只能搞短线的。建造青少年活动中心花费了8300万元,除去省、市政府共同投资的5000万,还有3000多万的缺口。”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陈国昌说,“因为这些欠款,每年春节时,其实都不太好过。”据他介绍,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有员工近200人,其中兼职老师130人,安保人员近20人,在编职工35人。其中只有在编职工的工资全额拨款,剩下都是自筹自支。
反观其他地区,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去年的“六一”时,联合了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金成少年宫,在三个地点举办免费的游戏节。
“免费的只有比赛,没有培训。就比赛而言,能参加的孩子也是优中选优,凤毛麟角。”李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如此分析。
评价标准的缺乏,也是问题之一。目前,国内缺少一个对青少年宫的评判标准,既然在服务对象、活动设置、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群众反映等方面都没有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自然无法客观地评估青少年宫的“公益性”究竟有多强,也难以全面客观了解它开展公益活动的情况。
市场不能是少年宫的指挥棒
作为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青少年宫的设计理念以及和学校的互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论来到哪个青少年宫,立于培训班教室门口的家长,以及他们殷切的眼神,都是常态画面。
早几年前,一句弥漫着成功学味道的话就在流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这句话,钱宁教授坦承,“非常反感”。“培养孩子,应该是培养人格、社会认知度、合作精神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爱。现在的教育已经畸形,过度强调竞争,让孩子从小就把所有人想象成竞争对手。这种内心自我营造的四面楚歌的心理,对孩子人格的完善毫无益处。”
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有65个专业、530个班次,涵盖英语、书法、舞蹈、乐器等课程,其他各区青少年宫的培训课程,也几乎如出一辙。
“作为校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青少年宫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是更注重德育、人格培养。例如从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身安全等方面入手,而不是说市场上有英语热,你就办个英语培训班。”钱宁说,“此外,要引入专业性的人员来设计、组织、思考每个活动的举办过程。至于它公益性的属性,这毫无争论的必要,肯定是公益性。”
除了“青少年宫变成培训班”的现状之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蔓延——本应齐头并进的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如今却分道扬镳。
西华园小学的书记李云说:“早在几年前,学校就没有与青少年宫有过任何来往。为了让孩子掌握一点课外兴趣和技能,学校里自己教授葫芦丝。”在官渡区青少年宫,张殿华的描述中也有这个怪象。“听说学校里也在办培训班?也不知道专不专业。”
广州市探索的途径是,抓紧推进市第三少年宫、志愿者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广州市已有33家“社区少年宫”正式挂牌,提供了13721个新学位。今年,广州市还计划在全市建成50家“社区少年宫”。
“公益100”慈善项目是2010年由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旨在倡导每个公民每月捐赠100分钟志愿服务时间,或捐赠100元、100角、100分,或捐赠100个公益点子,或做100件有意义的事,或感召100个人以100种方式身体力行参与公益……着力体现“公益百分百”的愿景。作为第三届昆明航空“助梦起航”爱心助学活动的延伸,昆明航空有限公司向云南省青少年基金会捐赠100万公里“爱心飞行里程”,用于“云南希望工程”未来10年间的青少年帮扶公益活动,帮助云南大山深处、家境贫寒的孩子们实现梦想,用爱心里程和空中服务将“公益100”的慈善理念延伸至万米高空、五湖四海。经历三年的坚持和创新,从近百张机票到100万公里爱心里程,将公益的力量扩大并延续,显示了昆明航空用爱心回馈社会的态度和恒心。
刘睿常务副总经理首先在捐赠仪式上致辞并代表昆明航空向云南省青基会捐赠了100万爱心飞行里程,沈光鑫理事长代表云南省青基会和即将受到帮助的孩子接受了里程捐赠并向昆明航空颁发了捐赠牌匾,对昆明航空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公益事业表示感谢,希望云南希望工程“公益100”慈善项目今后将会越来越壮大,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受益。
继2010年发起公益助学活动后,昆明航空今年再次携手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春城晚报》、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栏目、云南机场汽车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推出2012年云南希望工程公益100——第三届昆明航空“助梦起航”爱心助学活动,为云南省内大学生提供50张免费“励志机票”,助力寒门学子梦想腾飞。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众里寻你——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将于11月1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少儿频道播出。颁奖典礼由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和欧阳夏丹共同主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最近央视台发起的一起活动,感动千万人,新浪微博在报道的导语中说:cctv“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秉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放飞“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面向全国各地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选取孝敬长辈、为家庭排忧解难、代父母担当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奋发有为的孝亲楷模!
我认为这起活动的发起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意义重大。现在有许多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价值观缺失,做出很多不合社会道德伦理的事情,比如打骂父母,刺杀亲生母亲的案例,现在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有价值的正面典型来引导教育青少年。
在活动中有这样一个事例,非常感人。12岁的隋翼远的妈妈突患急性髓系白血病,需骨髓移植。当时12岁的隋翼远具备捐献条件,他决定捐髓救母。41°持续高烧,身体的各种疼痛,连续两次抽取骨髓的煎熬,他都可以忍……去年10月,妈妈病情复发,他又一次捐献骨髓。他说:“妈妈,你人在就好,输多少次我都给你输。这个孩子的做法不知有多少大人都做不到,捐献骨髓不是献血那么简单,12岁的孩子要承受的疼痛超过了他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他坚强挺住了。并且用他的坚强鼓励首他的妈妈。
这样的活动这样的少年典型应当大力宣传,现在少年得到的太多太多,根本不知付出,根本看不到父母的辛苦,如果再不让他们猛醒,他们的三观将是畸形的。我记得某一个学校组织一次剖腹产观摩活动。看到一个婴儿需要在母亲的肚子上划开那么大那么深的刀口,在场的学生震撼了,都流下了热泪,。记得有一次有一家医院组织年轻爸爸体验分娩活动,让他们女人生产时所经历的痛苦过程,很多男子一下来,就说回家孝敬我妈去。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活生生的事例来引导和教育当今的少年,让他们麻木冰泠的心解冻,懂得感恩,释放爱,释放温暖。学会承担责任,自强不息,成为一个阳光向上,奋发有为的新一代。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有感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众里寻你——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近日在京录制完成,并将于11月1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少儿频道播出。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自2013年创办起,每年一届,今年是第7届。本届最美孝心少年评选共征集到1000多位青少年的感人事迹,这些青年孝敬长辈、为家庭排忧解难、代父母担当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奋发有为的孝亲故事真实感人。经过评选,于琪巍、孙美平、肖乃军、韩金锁、王凌云、路子宽、魏蓉、宫井豪、赵泽华、李欣珂10位获得2019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最美孝心少年”总导演赵颖新介绍,本届征集评选活动自4月启动,通过央视网征集报名、栏目记者走基层发现、地方媒体推选等多种方式,面向全国各地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征集。最终获选的10位青少年,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5岁,他们生活境遇不同,故事不同,孝心事迹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孝亲模范,能更广泛地发挥榜样力量。
今年的颁奖嘉宾涉及各个领域,有航天英雄杨利伟、播音员李修平、影视演员吕中、词作家任卫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等知名人士,还有“最美孝心少年”的家人、挖掘他们先进事迹的地方媒体工作者以及救助过他们的公益组织负责人等。颁奖典礼由白岩松、欧阳夏丹共同主持。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体会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日前播送完了,当人们为那些肩扛家庭重担,处处写满了“孝心与善行”、“坚强与阳光”的孩子们落泪时,一定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不光对孩子,对成年人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毋庸置疑,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是其最重要的职能,它包括对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等公共责任和社会义务。作为大型公益活动,一年一届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每年都会有几百名“孝心少年”的故事在央视官网和新媒体上展播,这种集中报道和典型宣传足以让优秀传统的“孝亲”文化得以放大,得以弘扬,得以传承。这种强大的社会效应,就是电视媒体必须要履行的社会责任。
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推选活动承担了政治宣传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是媒体肩负的首要政治责任之一。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包括了“友善”,对于“善”来说,“百善孝为先”,只有孝心有,才能善良备,正所谓“正风齐家,修身立国,首在行孝”。六年来,“孝心少年”活动中,展播了上千名孩子的“孝亲”故事,他们以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更为全社会擎起了崇善向善、积极行善的明朗天空。他们真纯的情感和令人难以想象的坚毅,经历了种种常人所不能及的事,让人心疼!让人惊讶!让人感动!观众每看一遍,就犹如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激发出强烈的思想认同,产生了热烈的情感共鸣。这样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足以让“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传播了优秀的“孝亲”文化,“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推选活动承担了文化宣传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媒体还承担着传递与传承先进文化,抵制低俗、媚俗、庸俗之风,营造健康文化环境的责任。“孝心少年”讲述了孝亲故事,传播了孝亲文化,这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美德。通过展播的孝亲故事,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既增加故事的可看度,又挖掘出故事背后的文化和外延,梳理和萃取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做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让这些故事的传播引起了观众心灵的共鸣,构建了一个行孝向善的传播环境。观众看了之后,会将典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与自身进行匹配和比较,同时将自己的品德和性格得到升华,让“孝亲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孝心少年”真正担起了媒体传播先进文化的重担。
为孝心少年提供公益援助,将媒体的社会责任落到了实处。为了让公益活动实现公益价值,“孝心少年”品牌延伸及相关公益活动也得到较好的开展。栏目团队走出屏幕,走向社会,走进“孝心少年”的生活里,为其扭转现有的生活状况提供有利的援助。例如:2014年,“孝心少年”活动推出“请到我家来做客”公益活动,以“结对生活、彼此影响、助力成长”为主旨,邀请37位“孝心少年”来京和北京的结对儿童一起在北京的家中过暑假;2017年,活动邀请爱心企业联合全国妇联儿基会成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基金;2018年在历年活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突出活动的公益性,与国家权威机构下设的基金会继续合作,打造最美孝心少年专项公益基金,用以奖励青少年孝行,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建立长效机制。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就是在孩子们最艰难的时刻,除了弘扬他们身上的那种孝老敬亲、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要调动一定的社会力量,让他们得到地方政府,学校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他们的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起到了道义上的扶持,爱心方面的援助,精神层面的支持,以及经济上的资助,踏踏实实地履行着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并且把责任落在实处,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个活动点赞。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心得
“人间亲情最贵,儿女孝心最美”。在孩子们甜美的歌声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公益活动《2019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于11月1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同步播出。来自全国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亮相央视舞台,带着他们的感人故事与观众见面,引发观众对“孝”与“感恩”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在感动中,传承孝德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
用真实故事树立孝心榜样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虽然这十位孝心少年来自全国的不同地方,但他们的孝心精神和带给大家的榜样感召力却是相同的。
其实,榜样不一定是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也有可能是身边那些平凡的人以及平凡的举动。正如这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个个可爱的“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一切,承受着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该承受的重担。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们品学兼优,懂事明理,脸上时刻挂着阳光般的笑容,把温暖和美好留给大家。他们用自己算不上轰轰烈烈的实际行动,诠释“孝”与“感恩”的真正。正因如此,每一位少年成为具有更深层次价值的社会典型,成为这个时代孝心与孝行的榜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国人向来有择善从流、向优秀榜样学习的传统,相信在榜样的引领带动下,将会涌现更多知孝敬、懂感恩的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品德追求。
家教、家风建设与青少年儿童核心价值观培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希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优秀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美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智似乎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更加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就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而言,都是“生活在家庭之中”,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从古至今有着深刻的家庭情节,并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良好的家教、家风建设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石,也是整个社会好风气形成基础。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国人常说“百善孝为先”。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文化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杆,“孝亲”“孝德”文化在家庭中能够得以直接体现。
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美好品质都与“感恩”“乐观”“善良”“真诚”等字眼相关,他们用行动表达对父母亲人的孝敬和关爱,默默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引导青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品牌与娱情式教育
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应具有价值主张的娱情性,即能为观众带来情绪上的快乐,更能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收获心灵的感动,体验精神上的参与感和愉悦感。除此之外,活动还需要体现一定的社会责任。
当下社会上有些“非主流”价值观念纷繁复杂,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青年人的思想成长。当我们极力倡导孝敬父母时,有人却连基本的善待父母都做不到,又何谈忠孝国家。在社会公众对正能量的渴望与追求下,主流媒体一直承担着倡导社会行为规范,重塑社会认同,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捍卫着“孝心”在这个时代该有的分量和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社会文化“泛娱乐化”愈演愈烈,“泛娱乐化”现象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团队不为哗众取宠的“泛娱乐化”作品买单,始终以高尚的精神追求,用坚持不懈的态度和追求极致的匠心,成功打造这一公益精品活动。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愈见成熟的策划运营团队,已经使其成为央视“寻找系列”中重要的社会公益品牌活动。不只停留在讲述故事的层面,而是通过故事直接反映社会道德观。以“爱”为主题,以“孝”为纽带,凝心聚力,更好地推动“孝”文化,是本次活动的价值和品牌意义所在。
小孝于父母,大孝为国家。一个人只有首先孝敬自己的父母,才有可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强大。当下社会像一辆疾驰的列车,需要正能量的驱动,只有发现并创造更多的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安全平稳地行至远方。《2018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美德的盛宴。借助媒体语言体系打造传统“孝”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为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下的传播创造更多可能。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这是信念的力量,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使然。颁奖典礼中十位少年的孝心孝行,让我们感受到深埋于心的感动和满满的正能量。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为全国观众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心灵的启迪。
2019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看感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公益活动《2019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近日在央视播出。10位孝老爱亲的少年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获得了“最美孝心少年”称号。颁奖典礼通过讲述这些少年的感人故事,展现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人间亲情最贵,儿女孝心最美”。这在最美孝心少年们身上得到了形象诠释。四川省仪陇县桃垭村大山女孩李小燕像小时候婆婆背她一样,背起年迈的婆婆走着崎岖山路去看病,一走就是三年。年幼的她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可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抹去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李小燕说:“我要经常笑,这样家里人也可以高兴一点。”笑容让她绽放美丽的光彩。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少年们的坚强与力量。
李新颖、高梓渊、李小燕、周雨杉、吴昊洋、覃可欣、霍培鑫、李婧源、隋翼远、陈坤阳和陈宗阳姐弟等普通少年,每个人的故事都让人深深触动。一个个年幼的肩膀撑起家庭的重担,一句句真挚感恩的话语让人感动。孩子的志向洋溢满满的亲情,因为亲情而精彩。他们用稚嫩的翅膀为家庭遮挡风雨,用乐观的精神为家人提供支撑。在他们看来,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理所应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磨难不是前行的绊脚石,对于坚强的人反而越挫越勇。只有勇敢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才会像一朵饱含希望的花蕾绽放出生命的精彩。这些少年们乐观、坚强、谦逊、尊老爱亲,他们的故事是当代少年高尚品德的一个缩影,他们中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都市,有的孝敬父母和长辈,有的分担家庭重担,有的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奋发有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元素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