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5:33:22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医学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老年大学;模式;对策
1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标志着该国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以60岁为标准,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为1.14亿,2000年为1.29亿,2010年为1.52亿,2020年为2.01亿,2030年为3.42亿,2040年为4.09亿,2050年为4.38亿。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庞大。我国老龄化速度极快。比较世界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从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时间,中国为25年,英国为45年,美国为66年,瑞典为85年,意大利为100年,法国为140年。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中国的加速度最高。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探索,老年大学就是其产物之一。实践证明它将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积极、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学的发展模式
老年大学最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
(1)英国模式。
英国在19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较为完善。根据提供教育资源的渠道,英国的老年教育可以划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系统以及志愿团体组织系统。在前两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共同参与教育,而后者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形式为主。
(2)美国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美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的问题。总体说来,美国老年大学的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其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其二是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非营利机构。老年大学的教育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户外运动(登山、旅游、参观等),时间可长可短。目的是寓教于乐,让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形态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等公共机构实施的形态、民间团体等实施的形态、利用通讯媒体进行函授教育的形态。前两者可称为设施利用型,后者称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高龄者学级、高龄者教室;发挥高龄人才作用事业;老年人大学、大学院及长寿学院。
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老年大学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统和国有企业,其政治意义强于教育意义。
3我国老年大学的现状
1973年,法国的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亦称“第三年龄大学”。此后,各类老年教育学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资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与社区型模式。我国的老年大学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也得到一定发展,1983年6月4日,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广东省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老年大学-广东领海老年大学;1995年与2000年,上海市老龄委、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先后联合创办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现代传媒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被运用到老年大学中。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过老年教育。上海市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国前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水平,再加上它还是一项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4我国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中,由于国家对老年大学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的老年大学教育不断地走上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教育内容不丰富等等。但中国在发展老年大学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几个根本问题:
(1)经济支持不足。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不足,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会的发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阻碍了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国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2)社会重视不够。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这种地位导致其管理混乱。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门多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分散化资金匾乏,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队伍涣散,缺乏专门的老年大学管理与教学人才,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老年科学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3)老年人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老年教育认识还不统一,有的重视,有的不重视。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而使真正能够参与到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学实际上所针对的主要还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离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对象。
5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对策
老年期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体将在此阶段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资源和市场。这势必造成我国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普及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师资匮乏、经费不足、产权虚置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桎梏。随着该群体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好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当前及将来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现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老年大学的发展。
(1)更新观念,加大宣传,使社会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会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绝望两端之间。因此与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应侧重于人生最后阶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
(2)改善老年大学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老年大学对老年个体和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专门管理,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涉老部门参与操作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还可成立专门研究老年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机构。
(3)运用各种办学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传统大学面向老年人开放,老年学员可以以非注册学生身份旁听课程以及公开讲座;开放大学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参与学习。地方教育当局可以通过直接开办课程等形式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自主自治办学突出表现为第三年龄大学,全部是由老年人自发成立、自行组织、自助分享。(4)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
老年大学绝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场所,也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娱乐型课程已略显老套,因此开设计算机、英语、法律、金融、现代科技等课程刻不容缓。强化师资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开设老年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为老年大学输送教学人才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和扩大受教育群体。
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极其灵活多样。①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种形式并行发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关注。老年大学应注重小组学习和分享型学习,所有的学员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广泛重视和发展远程教育。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扩展到乡镇一级,在没有老年大学的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老年人同样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上老年大学也不再是体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见,发展网络教育无疑是关注弱势群体中的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步入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6结束语
世界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脚步更快。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数目大,老年大学教育的缺口也相应较大。发展我国老年大学是解决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径,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其发展对策主要是针对当前问题,提出适宜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万本根,许改玲.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银色产业崛起的机遇”[J].经济体制改革,2001(3):86-90.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日本的经验和启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杨佳,陈瑶.老年大学发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关键词:社区医学干预;老年性痴呆症;效果观察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就是老年痴呆症,这种疾病不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同时还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种疾病的表现特征是记忆力衰退、语言障碍,还有社会功能受损。随着我国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老年性痴呆患者将越来越多。但是这种疾病的特征之一就是起因隐匿不明,所以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等到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生活就不能自理了。行动不便、语言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等,需要家人长期照料,这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今公认的看法是这种疾病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其他三项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因此,如何利用社区医学干预减缓老年性痴呆的发展,维持他们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的提取,是从社区居民档案中提取的82列老年痴呆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岁;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4岁。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并我太大差异,对两组的治疗方法也相同,健康宣教和常规治疗。稍有差异的就是每月一次对实验组进行家庭评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积极的给予社区医学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饮食、行为、功能锻炼和家庭护理等。
1.2 治疗方法 (1)饮食干预。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原因一般是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只要对老年痴呆患者加强这方面的饮食管理,就能够改善痴呆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老年人自有其自己的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调节饮食十分必要,那么对老年人来说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和富含营养的饮食,这就要求是食品要清淡可口,多吃新鲜蔬菜和鱼、水果、牛奶等,同时,研究一定要戒掉。研究证明,铝锅铝勺等铝制品对此病具有不良作用,所以在为老年人烹制食物的时候要尽量远离这些制品。另外,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维生素B12有延缓此病的作用。(2)行为干预。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那么我们在行为干预的时候也就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干预,主要是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活动,既要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够控制好一定的度,这样既保证了老年人的参与又不至于疲劳,天长日久,病情就会逐渐好转。(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必不可少,活动机体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液循环了,脑供氧才会提高,只有这样脑组织的营养与代谢才会改善,运动起来大脑就会受到刺激,这可起到防止精神衰退的作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起坐、行走、站立等训练。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幅度不宜过大,以和缓轻柔为主,而且必须循序渐进。(4)心理干预。这种疾病不安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特点是没有规律和随机性,那就要跟据这些特点对症干预施护。一定要尊重和关心患者,老人的意愿要顺从,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跟他们相争,因为他们的思维已不很正常,要让他们尽量把情绪控制住,家属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要与患者勤交流,勤沟通,要鼓励和教育患者把心理防卫机制运用到位,只有这样,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5)家庭护理干预。这方面不是要家属大包大揽,相反,要让患者尽可能的生活自理,要尽可能的让患者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这样锻炼下来,慢慢的患者就回归到社会了。
1.3 评价指标
这样的医学干预我们持续了一年时间,一年之后我们从合理膳食、问题行为、配合训练、愿意沟通、生活基本自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了充分的比较。比较的方面有以下几项:显效、有效、无效。下面是效果,显效:生活可自理、反应灵敏、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回答问题准确。有效: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但是反应比较迟钝、智力及人格仍有部分障碍、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有发展、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生活不能自理。
2 讨论
2.1 社区医学干预减缓了老年性痴呆发展的速度,老年性痴呆症在发作之后如能在生活上采取相应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其发展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同时加强脑功能训练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我们措施得当,这些措施包括:读书、游戏、聊天、锻炼、下棋、书法等,循循善诱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控制减缓老年性痴呆症的进一步发展大有益处。
2.2 社区医学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提高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就叫患者的遵医行为。这种行为是治愈疾病的关键,老年性痴呆症难于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不遵从医嘱,因为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但是经过社区医学干预这种局面就会有所改观。医生治病救人,那么需要患者很好地配合,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那么疾病才能得到长期控制,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不但并发症的发生得以延缓,而且生活质量才能提高。由于老年性痴呆的并发症并不是很快就到来的,人们很容忽视其严重性,加之病痛的长期折磨,使患者懈怠情绪极易产生,几个方面远导致患者不能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在这方面社区医学干预对患者起到一种支持作用,它能够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
2.3 社区医学干预的好处之一就是提高了家属对患者的支持,这方面具体老说这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就医学角度来说任何疾病的康复的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老年性痴呆症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方面,让家庭成员充分认识这种疾病,帮助他们有规律健康地生活,尽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如睡眠的时间与质量,烟酒等刺激性强的行为尽量避免,这会严重损伤脑细胞。此外,有些方法必不可少,如:阅读、听音乐、陪老人多交流。陪老人活动等等。
2.4 社区医学干预对做好老年性痴呆症的心理调护至关重要,能够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对疾病的稳定与缓解有促进作用。
3 结论
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怎样延缓这种疾病的进展速度,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实验。实验证明,社区医学干在预减缓老年性痴呆发展方面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1]吕路线主编.精神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4-85.
[2]赵汝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的前瞻性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19.
一、强化组织领导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前提
老年大学是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满足广大老年人求知求乐需求,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是一项社会性公益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对此,我们坚持勤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市委、市政府对老年大学工作非常重视,2001年批准成立了老年大学,配备了编制人员。今年,又将老年大学升格为正科级规格,配备了校长和副校长。专门成立了老年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老年大学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老年大学工作非常关心,对如何办好老年大学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要求,并亲自出席老年大学的一些重要活动。分管领导多次现场调度,解决办学中遇到的校舍、经费、师资等问题。市委组织部把老年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老年大学购置音像设备、订阅报刊,开设远程教育站点等。市财政、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体育等部门在资金、设施、师资及开展活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宣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老年大学活动情况,营造良好办学舆论氛围。全市各部门齐抓共管,关心重视和支持老年大学建设已蔚然成风。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必然要求
老年大学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接受能力差,综合能力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强烈的实际。对此,我们坚持把学员是否满意作为检验老年大学办学的根本标准,一切以学员为中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老人。积极探索和把握老年教育规律和需求,坚持以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因人施教,形式新颖,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力求学员爱听、愿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了老年大学深入发展。学校从创办之初的3个专业、4个班发展到现在的9个专业、13个班,在校学员由最初的不足200人发展到现在的1100余人。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决定着老年大学办学的质量与水平。为此,我们把配齐配强教师队伍作为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专门聘请威望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任教师。多年来,各任课教师们全身心扑在教学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荣誉感对待教学工作,爱岗敬业,诚恳耐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形象生动,为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还专门聘请社会威望高、参谋作用突出的知名人士担当顾问,为各专业出谋划策,保证了各项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广大学员学习热情高涨,互敬好学,和谐相处,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以老年大学为荣,以老年大学为家,关心支持学校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老年人那种认真刻苦、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创新办学形式是办好老年大学的不竭动力
五年来,老年大学不断创新思路,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在深化中求突破。紧紧适应形势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成立了老年大学党支部和市委老干部党校,不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十六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增强了学员的党性观念和政治素质。同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采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与外地的交流与协作。经常组织参观学习、书画联谊、联展等活动,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教育教学,增强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实效性。不断拓宽办学领域,逐步健全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先后在23处乡镇(街道)建立了老年大学分校,并在城区建起了军休所和东关大街两处教学区,适时组织举办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形式,大大满足了当地老年人的需求。
五、强化管理服务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基础保证
五年来,老年大学不断深化服务职能,加强教学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保证了老年大学规范、有序、快速发展。本着实际、实用、高效、节俭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办学吸引力明显增强。不断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为学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管理方式,成立校委会和班委会,划分学习活动小组,落实班组责任,强化班级管理。狠抓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安排、有落实。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教学大纲,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学期中间,召开教师和学员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期结束后,认真总结学习情况,实行优秀学员评比激励机制。近年来,先后评选表彰优秀学员210余名,调动了广大学员参与学习和管理的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66-04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11 概念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排除假性或继发性高血压者。若收缩压≥140 mmHg及舒张压
12 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据此患病率和2005年中国人口数推算,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人,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2006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算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 亿,每年新增加1000 万高血压患者。近2~3 年,我国局部地区进行了高血压人群调查,发现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迅速增长,河北城市为25%,农村达29%;江苏为24%;辽宁农村超过30%。现有资料分析,按每年增加08%计算,估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4%左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期未来10 年,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将继续增加,患病率超过30%,高血压患者达到3亿[3]。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依然很低。
1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4] ①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高和脉压大;②易发生性低血压;③血压波动大;④并发症多且严重;⑤假性高血压患病率高;⑥晨峰高血压现象。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比较常见。
14 西医治疗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西医治疗除了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可作为基本的保健措施协助提高疗效外,目前主要是药物治疗。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5]推荐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仍为下列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对于大部分1级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较低,降压目标
141 单药降压治疗的选择
①CCB:CCB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也是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在新的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六边型中,钙拮抗剂是唯一具有最多最佳联合应用的降压药,(主要指长效CCB)也是唯一没有绝对禁忌证的降压药。CCB可以与各类抗高血压药(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联合使用而增强降压疗效,个体差异较小。尤其适用于治疗难以达标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可纠正因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发的高血压[6]。CCB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率加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②ACEI与ARB:ACEI与ARB都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拮抗药,可抑制全身及局部组织过度激活的RAAS系统,发挥有效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血管内膜增生、改善肾脏血流灌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心脏重构等作用,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具有广泛的优选适应证。中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防治卒中专家共识推荐ARB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③β受体阻滞剂:2009年我国的专家共识认为[7],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及长期使用的降压药物之一,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类别降压药物联合使用(Ⅰ类推荐,证据水平A)。④利尿药: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中国专家共识[8],推荐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利尿剂禁忌证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肥胖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可作为二线用药与RAAS抑制剂联合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袢利尿剂主要用于伴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某些难控制的高血压;保钾利尿剂的降压作用弱,不宜单独使用,常与其他利尿剂合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高血压首选降压药物,对某些难治性高血压可能有效。吲达帕胺为非噻嗪类利尿剂,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缓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肪代谢无不良影响,为理想的降压药[9]。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心肺血管事件的主要促危因素,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诱因。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在高血压病病人中绝大部分为老年人,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现总结近十余年国内外对老年人肾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研究,旨在探讨补肾法对防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1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虚证的渊源
高血压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独立的病名,但近代医家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多把它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就已认识到了肾虚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所胜……时眩……病本于肾”。《灵枢・口问》篇中则认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另外结合《内经》针刺治疗多取足太阳及足少阴经穴,故可知其病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
1.1 肾精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禀父母先天之精,并“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其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年老肾精亏虚,骨髓不充,髓海失养,上下俱虚,则发眩晕、头痛。《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论述了肾精随年龄增长由盛到衰的过程。《灵枢・海论》指出:“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医学从众录・眩晕》进一步指出:“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故《内经》以肾虚及髓海不足立论,其言虚者,言其病根;言其实者,言其病象,理本贯一”。清朝罗国纲也认为眩晕多属年老精衰,但眩晕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宜补其精,如八味地黄汤、右归饮之类也。说明肾精不足在老年高血压病中的重要性。
1.2 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肾为水火之脏,位于下焦,内藏“元阴”“元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肝为木脏,同位于下焦,需赖肾水之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肾阴亏虚,肝阴不足,阴不维阳,肝阳上亢,上冒清窍,则致眩晕、头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头痛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石室秘录・偏治法》:“如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而邪火冲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若止治风,则痛更甚,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医学正传・眩运》:“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后二者不但从肾阴虚立论病机,并且明确提出了治疗大法。
1.3 肾阳亏虚,脉络绌急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具有温煦作用,维持人体恒温,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气血运行的通道。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若肾阳亏虚,阳虚生内寒,血脉失去温养,瘀血内阻,络脉失荣,则虚风内动络脉绌急,而发头痛、眩晕,由此推测络脉绌急可能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相关。《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经脉直行,络脉横行,经气注络,络气还经,是其常度。并认为络虚则痛。《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猝然而痛。这些皆说明肾阳亏虚,卫外、温煦失职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寒邪外侵只是疾病的外部因素。
1.4 肾气亏虚,或兼血瘀 肾气乃人之元气,由肾阳蒸化肾精而成,是人体的原动力。肾气亏虚则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气虚则清阳不振,清气不升发为眩晕;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则瘀,瘀血内阻,脑失所养而发眩晕、头痛。《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元朝朱丹溪虽提出“无痰不作眩”,但同时也十分重视“肾虚致眩”,故云:“欲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于上,此气虚眩晕也”。明朝张景岳在《内经》“上虚作眩”理论基础上劝“下虚致眩”作了详细论述,《景岳全书》云:“头眩虽为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在《景岳全书・眩运》篇中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其治虚尤其推崇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及熟地、当归、枸杞等温补肾阴肾阳之品。明・虞抟倡“血瘀致眩”,杨仁斋则云“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医宗金鉴》也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运”。由上可知,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肾气虚为本,而血瘀阻络为标,二者相互影响,终则互为因果。
2 临床治疗研究
2.1 补肾填精,益气化瘀 郭伟星认为补益肾气法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基奉大法,并以此法为指导用益肾降压颗粒治疗73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总有效率为92.11%,并可改善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脑功能。实验研究表明,此药可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血压,提高大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心肌耐缺氧能力。张瑛朝等运用复方杜仲合剂(由杜仲叶、山楂、葛根等组成)治疗高血压病病人30例,服药4周,血压平均下降(2.05±1.86)/(1.45±1.42)kPa,其中显效9例,有效14例,有效率76.67%,说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叶芳等以复方寄生流浸膏(桑寄生、羊藿、女贞子、生黄芪、泽泻等)对SHR大鼠和肾高血压模型犬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较牛黄降压丸、硝苯地平胶囊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李浩用降压胶囊(由川牛膝、怀牛膝、天麻、川芎、地龙等组成)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4例,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任昌伟等用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老年肾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病人70例,降压有效率达97.4%,症状好转率达98.57%。卫明以长生降压液(枸杞、杜仲、生地、牛膝、肉苁蓉)治疗中老年肾虚型高血压病65例,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血压达标率79.4%,与罗布麻叶降压疗效相同,但改善症状疗效较佳,并有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杨全生以自拟桑仲汤(桑寄生、杜仲、夜交藤、白芍、羊藿、牛膝、酸枣仁等)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症状总有效率为90.4%,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另有学者在补肾基础上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临床亦取得较好疗效。如段学忠等观察了益脉降压流浸膏对58例老年肾虚血瘀证高血压病病人治疗前后ET,CGRP,NO水平的变化,治疗后血压下降的同时,ET显著下降(P<0.01),CGRP,NO显著升高(P<0.01)。陈利群等用补肾化瘀法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0例,降压总有效率达80%,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收缩压负荷值、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亦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田军彪等以补肾活血冲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肾虚血瘀证90例,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1%,100.0%,并可以明显改善左室肥厚各项参数、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逆转左室肥厚。刘华观察了20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Ⅱ期以上高血压病病人,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血瘀证,而在应用了补肾活血的仙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肾虚和血瘀的微观指标明显得到改善。
2.2 滋补肾阴,平肝潜阳 廖圣宝等研究发现中药滋水降火饮(生地、熟地、石决明、钩藤、牡蛎、何首乌等)能够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P<0.01),减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IL-21),升高白细胞介素-22(IL-22)含量(P<0.01),认为滋水降火饮使机体细胞因子和神经免疫网络调节趋于平衡和稳定状态而发挥降压作用。何红涛等以滋肾平肝活血汤治疗肝肾阴虚阳亢老年高血压病病人50例,降压总有效率达94%,并可明显改善病人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张麟贵等以滋肾柔肝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00例,对工期、Ⅱ期高血压疗效总有效率达91.4%,并且疗效缓和、稳定。
2.3 补肾温阳、通络降压 李仕才用济生肾气汤加巴戟天、羊藿、龙骨、牡蛎、丹参治疗高血压病病人40例,且服药期间一律不服任何西药,结果总有效率为82.15%。孙秀英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的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30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0%,并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黏度,对血糖、心电图缺血性变化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宋文华等采用中药金匮肾气丸水煎剂,配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58例,结果好转56例,有效率96.55%,起效时间平均10 d。
3 有关现代医学研究
医学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分泌的心钠素在肾中有其受体,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效应,心钠素有利尿、扩张血管作用,体现了心火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化津液的作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作为调节血压的重要方面,体现了肾水上济于心,濡养心阳,从而维持正常血压的功能。随着高血压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性激素水平及比例失调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心肌细胞中发现了性激素受体,并发现性激素能影响心肌细胞核酸代谢和脂肪代谢,说明心肾互相影响。韩勃总结20余份材料,分析了肾与自由基的关系,认为肾虚病人血中自由基增多,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动降低,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多,二者均与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同时可造成动脉血管的持续收缩而引起高血压。吴赛珠等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促进雌性、雄性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增殖,其促增殖作用无性别差异,且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雄激素仅可促进雄性大鼠VEC增殖,单纯孕激素对雌鼠VEC增殖无明显影响。E2/T,E2/P的平衡对雌鼠VEC的增殖也起重要作用。Yue等研究了雄激素对离体雌、雄兔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影响,发现睾酮使有或无内膜的离体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显著扩张,且无雌性、雄性之间的差异。Collins等实验证实,冠状动脉去除内皮或使用NO合成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A)可显著抑制雌激素引起的反应。L-NA的抑制作用又可被L-精氨酸消除,说明雌激素对冠状动脉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通过NO合成而发挥作用。日本秋下雅弘观察到雌激素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对闭经后女性进行的激素补充疗法(HRT)中,血清ACE活性降低大约20%。大鼠主动脉中表达的介导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升压作用的受体1型(AT1)以及AngⅡ的缩血管作用,在摘除卵巢后分别增加至160%,140%,这一增加又在补充雌激素后消失。提示AngⅡ生成系统及其受体均受雌激素的抑制作用。李治明等在探讨性激素及其比例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中发现:①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T水平及T/E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绝经后女性EH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水平、T/E2及P/E2比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性激素水平及其比例失衡与男性及绝经后女性EH发病有一定关系。唐晓鸿等研究发现,老年女性高血压病病人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而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两者都存在明显的内皮损伤、纤溶活性异常。雌二醇可能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有利影响而对女性高血压起保护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会议发言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理念引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解决全市工业发展不充分和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全省首位,但总量偏小、受制约因素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各县发展规模的差距继续拉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借好中央发展雄安新区的大势,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同时,要立足本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站在全局角度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补齐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发展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提高我市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工业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先进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并要持续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以创新理念引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等优质增量,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要促进工业领域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更要促进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要在产业集群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做大做强上以创新求实效。
方法 105名初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57名需要药物复律,48名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
结果 需要药物复律干预治疗的患者就诊时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自我复律组(508.7±45.7 fmol/L vs 449.8±48.7 fmol/L,P=0.0001)。血浆NT-proBNP浓度与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房颤发病时间呈正相关。单元Logistic分析显示:房颤发作的时间(P=0.037)和血浆NT-proBNP浓度(P=0.0003)与初发性房颤发作时需要药物复律有关。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P
结论 老年初发性房颤患者就诊时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且能预测是否需要药物复律。急诊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有助于指导房颤发作时的药物干预治疗。
【关键词】 初发性心房纤颤;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ELISA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老龄是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年轻人相比,老年患者发生房颤时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多数需要及时复律治疗。基于“房颤触发房颤”理论和阵发性房颤自我转复的特性,老年患者首次出现房颤发作(初发性房颤)的急诊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房颤发作时,心房张力增加,导致心肌细胞分泌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初发性房颤患者急诊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与临床处理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本研究人群为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初发性房颤住院的老年患者105例。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证实为房颤发作,随后接受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45名初发性房颤患者因就诊时出现低血压、胸痛等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立即应用药物复律(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初诊时未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60名初发性房颤患者中12名患者因在随后住院观察期内出现血流动力学恶化而进行药物复律治疗,剩余48名初发性房颤患者在24 h内自行复律为窦性心律。药物复律组(57名)和自行复律组(48名)在转为窦律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1.2 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
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立即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 ml进行NT-proBNP测定。血标本应用EDTA做抗凝剂,采集30 min内于2~8℃1000xg离心15 min,分离出血浆,测定NT-proBNP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NT-proBNP试剂盒(BPB Biomedicals,InC.USA)。血浆NT-ProBNP正常值为<400fmol/L。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变量间的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离散性变量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以比值表示。非正态分布的两个变量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NT-proBNP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房颤发作需要药物复律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浓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法,入选标准=0.05,剔除标准=0.05。检验水准为P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线资料
药物复律组患者就诊时房颤发作时间较自我复律组患者长(7.3±2.3 h vs 5.5±2.1 h,P
2.2 血浆NT-proBNP浓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药物复律组患者就诊时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自我复律组(508.7±45.7 fmol/L vs 449.8±48.7 fmol/L,P=0.0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与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房颤发病时间呈正相关。
2.3 药物复律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元Logistic分析显示:房颤发作的时间(P=0.037)和血浆NT-proBNP浓度(P=0.0003)与初发性房颤发作时需要药物复律有关。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P
3 讨论
初发性房颤可以转化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一项社区人群的队列研究表明:初发性房颤患者在最初诊断的4月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表明了其与房颤发生、发展有关。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正常机体心房肌细胞有微量的表达,当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的时候,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片段,并将两者同时释放入血循环,发挥生物活性。NT-proBNP分子与BNP分子以1∶1的比例存在于血循环中,两者密切相关。NT-proBNP在血浆中存在相对稳定,易于检测,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浓度了解BNP的浓度。
我们的研究表明:初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房颤发作时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而且与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发病时间相关。房颤发作时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可能与心房颤动时心房细胞肥厚、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等病理变化有关。慢性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P水平的升高;而不规则的心房节律能引起心房颤动时心脏机械功能的降低,急性心房颤动患者NT-proBNP水平的升高。Inoue等分别从心房颤动患者主动脉、心室大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取血进行血浆BNP的测定,结果发现:心房颤动患者冠状静脉窦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室前静脉的BNP水平(P
我们的资料显示:血浆NT-proBNP浓度能预测老年患者就诊时是否需要进行药物复律干预。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心脏病,发生房颤时易加重心脏负荷,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及时进行房颤复律,尽早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改善预后。基于“房颤触发房颤”理论,房颤发作时应即时恢复窦律,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自我复律的可能性降低。而初发性房颤转化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多数能自行转复窦律,而不需要药物治疗,少数恶化转为持续性房颤。因此,识别这些可能恶化为持续性房颤的初发性房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钟森等对持续房颤患者的研究也提示BNP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可作为房颤病情的相对独立的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