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3-10-13 16:07:36

序论:在您撰写有机化学的性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有机化学的性质

第1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 兴趣 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42-02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中药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化学都是以有机化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的。有机化学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许多文科学生本来对化学就不感兴趣,再一看有机化学长串的分子式、结构式,更产生了排斥心理。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的最有效的催化剂,兴趣更是创新的动力。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对培养文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一、从解字到解词

文科学生多数情况下对文字比较敏感,对专有名词理解比较模糊。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用分解构成汉字字形的方法,解析有机物名称的含义,以此方法帮助文科学生分清不同种类、不同类别的有机物,准确理解有机化学专有名字的含义。有机化学专有名字的用字,多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含义和最初有机物提取的方法或原料来源等方面创造的,通常用字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会意组合字,一类为形声示意字。

(一)会意组合字

由组成元素的字各取一部分组合而成,它既指示了物质的组成又指示了该字的读音。例如,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烃”字是由碳中的“火”和氢中的“ ”组成,“烃”读tīng,声母取碳字的“t”,韵母取氢字的“īng”。此类会意组合字还有:“羟”,“羰”,“羧”,“巯”等。在会意组合字中,一般“火”字边或“炭”字旁代表碳元素,发“t”音,名称中带有“火”字边的物质都可燃烧。“ ”字代表氢元素,发“ing”音,“羊”字代表氧元素,发“ang”音,“ ”代表硫元素,发“iu”音。声母一般按碳氢氧氮硫的顺序选取,如碳氢组合发“t”音,氢氧组合发“q”音等。

(二)形声示意字

在汉字造字法中,声旁一般不表意,但为了让人们容易理解,化学家们在给某些有机物命名时,常赋予声旁一定的含义。这是有机化学的独创,学生通过对这类字的组成分析,可加深对该类有机物的理解。

1.形旁反映物质组成的主要元素,而声旁反映物质结构的基本含义。烷、烯、炔是三种不同类别的链烃,三个字的字形构成中均有“火”旁,形旁“火”取自于碳字,表示可以燃烧。烷:声旁“完”,意为“含碳碳单键,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完全被氢原子饱和”,属饱和烃;烯:声旁“希”,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比“烷”稀少;炔:声旁“缺”,意为含有的氢原子数比“烯”还要缺少,因此烯和炔均属不饱和烃。各类烃在性质上均有易着火燃烧、比水轻的两大特点。这也是有机物类别名称中“烃”字字形构成的又一种绝妙注解。

2.由最初获得有机物的方法、途径和原料来源而采用了不同偏旁部首造出的形声字。“酉”旁:凡酉皆属酒。经发酵、酿造等过程而制取的有机物多用“酉”旁。用发酵法获得的物质还有:醇、醛、酸、酯、醚、酮、酰、酚、酐等。可见它们与酒有不解之缘。“月”旁:月旁叫肉月,是由“肉”作偏旁演变而来的。最初有机物从动物体内获得的多用“月”旁,如:脂肪、胺、脲、肽等。

“艹”:有机物中最初从植物(或煤焦油)中提取或转化而来的多用“艹”,如:苯、蒽、菲、苷、葡萄糖、蔗糖等。

另外,还有一些有机专有名词,由于人们当时知识所限,对其认识不够全面,对其命名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不够科学,名称至今仍沿用,但已失去了当初的本意了。如有机物的“机”本来是指“生机”,即有生命的意思,因为最早发现的有机物都是从动、植物这些有生命的物质体内提取的,当时认为没有生命的物质中无法得到有机物。直到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才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严格界线。

芳香族化合物:人类最早发现的该类物质都具有芳香气味故得名,但现在人们发现大多数该类物质都不具有芳香气味。但都具有特别稳定的苯环。于是,一切具有苯环的化合物,不论它们是否具有芳香气味,都被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最初是糖的代名词,因为当时发现的一些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n(H2O)m。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有些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的物质也并不属于糖;糖中的氢、氧元素并不是以水的形式存在。因此,碳水化合物已失去原先的含义。

可见,清楚有机物中常用字的字音及字义,有助于理解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来源。

二、以图形助记忆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光靠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利用球棍模型,自己动手拼接简单的有机分子结构,可以加强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想象力,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此外,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有机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使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化学反应的本质一目了然。

如醇与羧酸脱去一个分子的水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脱水过程,可以通过三维动画功能模拟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这一过程,让微观反应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全过程。利用模型、多媒体等教具,讲授分子的化学结构,讲解化学反应,阐述反应机理,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紧扣生活常识教学

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由此引出化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觉地学习化学、应用化学。例如,为什么被蜂蛰后又烧又痛?蚊虫叮咬后奇痒无比?因为这些昆虫在人体内注入了甲酸,它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而使皮肤发痒发痛,针对它是一种酸,可先用肥皂水洗净伤口,然后涂抹碱性的水溶液,便可达到消肿去痛的目的。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中和反应。为什么烧鱼、炖肉时都要加些酒?这是因为死鱼含有三甲胺,它具有腥味,且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所以烧鱼时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鱼更好吃。酒的作用还不仅仅如此,炖肉时加酒,去腥的同时,还可减少肉本身的油脂。因为酒与肉里的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帮助脂肪溶解,同时生成一种具特殊香气的酯,使肉醇香而不腻。

四、围绕专业知识教学

教学中围绕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的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将来从事药学专业工作提供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对药物的生理活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阐述这部分理论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相应举例加以说明。如顺反异构中反式己烯雌酚与天然激素分子非常相似,具有较强活性,可口服;而顺式己烯雌酚的立体结构与天然激素相差甚远,效力低,不能作为药用。旋光异构在很多药物中的生理活性差异也很大,如具有抗坏血病作用的维生素C为右旋体,能够治疗伤寒等疾病的氯霉素为左旋体,但是它们的对映体几乎无效。再如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其R-构型具有抑制妊娠反应活性,而S-构型有致婴儿畸性。R-构型和S-构型在体内会消旋化,即无论服用哪一种光学纯化合物,在血清中都发现是消旋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列举这些例子可以加强学生对消旋化合物作为药物的认识。

水杨酸是解热镇痛药,由于其分子结构具有羧基,使其酸性太强,对胃肠道刺激很大,可通过酰化反应把羧基修饰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成为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而广泛使用于临床。此外把水杨酸中酚羟基修饰成水杨酸甲酯,可作扭伤、消炎、止痒的外用药。由此可见化学结构修饰对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改善药物水溶液、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副作用、消除药物不良味觉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类例子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围绕相关药学知识、联系实际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开发智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皆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陈述性有机化学知识,整合策略

一、运用广义知识分类理论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分析

以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分类的观点为依据,结合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将有机化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又称“言语信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如有机物名称或符号、有机物的简单命题或事实以及有机物特点规律等。陈述性知识绝大多数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内心回忆、再认、以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等方式表现出来。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陈述性有机化学课程整合策略

首先,教师应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去掌握这种知识,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教学目标是通过回忆知识,学生能口头或书面陈述学过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提供与学生的生存本能的需要或好奇心吻合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联想的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其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过程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建立联系并发生作用的过程。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呈现的方式、直观教具的使用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多方收集资料,特别是影像资料,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再次,为便于学生记忆、理解陈述性知识,教师应尽可能使知识内容结构化、网络化、条件化、策略化、形象化,并注意记忆规律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要给学生提供跨课堂,甚至跨学科的知识,以便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类,整理等。显然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很难完成。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借鉴其他学科优秀整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化学知识特点提出以下整合策略。

1.创设情境,多种感官参与策略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非常有效的知识表达和信息传输的工具,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有机化学整合,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情感和思维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特点,使学生注意力的聚焦点得到合理调控和分配。

2.提供背景,情境激励策略

《化学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物质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用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组织教学,还可以创设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的情境,进而展开实验探究,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愿望。

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可以说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爱学、想学的问题。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引发学习动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3.多角度呈现,思维训练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广阔性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逆向性、求异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化学课程标准》始终体现一个鲜明的理念,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新,体现出创新性。当前,视屏交互系统、实物投影以及许多教学软件都可以在思维训练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如仿真化学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学生还可以使用仿真化学实验室自己做实验来发现、验证、总结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

4.知识点切入,全方位拓展策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围绕知识点的阐述揭示、归纳、展开、总结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种学科思想,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使之系统化、简约化”,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同样的知识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作为不同类型来对待,因此整合策略也是动态的。基于篇幅所限,关于程序性有机化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本文暂不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2-13

第3篇

关键词:有机及生物化学;学生的差异性;教学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时对学生高中所选科目没有限制,导致同一专业的学生化学、生物、物理等课程的基础不同。众多高校针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如数学和英语,采取了分层式教学[1][2],并且成效显著。而对专业基础课,如化学和物理,因所涉及的学生规模较小,且各专业侧重点不同,更多的是强调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机及生物化学是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两门专业基础课整合重组为一门课程,主要是面向生物工程系的各个专业开设,总课时90个学时,本课程在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意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350名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在有机及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最佳的发展。

一、对差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1.化学教育背景的差异。本校生物工程系的学生为统招的高职生,74%的学生生源地是江苏,26%的生源地是外省。所调查的学生中仅30%的学生高考是选考化学的,70%的学生参加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选考化学的这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但所占的比例小。仅参加过化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大。再加上不同的地区化学教学的差异,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而高职生的知识功底本来就比较薄弱,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2.学习态度的差异。调查中仅55%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一直有兴趣,45%的学生没有兴趣。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不同,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去认真听课,积极钻研,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幸运的是调查中有96%的学生认为化学的学习对专业学习有帮助,仅有4%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或不清楚是否有帮助。

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结果表明,10%的学生会经常制定学习计划,80%的学生偶尔制定学习计划,10%的根本不制定学习计划。10%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很高的,85%的一般,5%主动性不高。以上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的差异。调查中,仅有6%的学生课前经常预习,65%的学生偶尔预习,29%的学生根本不预习。14%的学生课后经常复习,47%的学生课后有时复习,33%的学生临考前才复习,6%的根本不复习。预习和复习是学好知识的良好习惯,大学学习科目很多,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表明,仅少部分的学生有经常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值得高兴的是,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上课必须记笔记,25%的学生偶尔记,5%的学生根本不记笔记。有机及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也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生记忆和回忆课堂上讲过的基本内容和材料,也为课后复习和将来深入钻研准备参考材料。

4.学习效率的差异。31%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高,61%认为一般,8%认为不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二、尊重差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针对本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上述差异性,结合有机及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应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差异设立多层次的弹性学习目标。大致可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比如说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基础性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和典型性质;提高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命名和主要性质;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优生在提高性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含有两个官能团以上的有机物的命名和化学性质。这样既考虑到学困生的能力,又考虑到学优生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分层要求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兼顾到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其次要预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轻松应对;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预设发展性内容,为学优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思维空间。

2.重视最基本知识点的教学。70%的学生化学仅达到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水平,30%参加了高考的这部分学生高考成绩C居多,总之,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最基本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既有助于学困生的学习又有助于学优生的复习。而从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到知识的应用则需要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及时掌握和灵活运用。比如说在讲解有机物命名时,一定要详细讲解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并配以大量的习题,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其它有机物的命名就很容易掌握。

3.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调查中我们发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不感兴趣。而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比喻,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作用力二硫键时,可借助于烫卷发这个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二硫键。烫卷发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举这个例子学生会非常感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及生物化学总学时90学时,其中有机化学部分30学时,生物化学部分60学时。总体来说,本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好这门课有难度。教学中可借助于模型、多媒体和板书等手段来帮助教学。比如在讲解烷烃的构象、旋光异构、蛋白质的结构等这些抽象知识点时可借助于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动画观看蛋白质和DNA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借助于幻灯片来理解三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有机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边板书边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有机及生物化学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就开设,学生还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模式,养成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师要提醒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作业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是很高,而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从本课程的特点上注重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重视实验课教学。有机及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的课程。尽管教学时数减少,但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是培养发展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之成为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技能操作型、创新型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3]。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实验课非常感兴趣,要求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现为18学时,实验教育中首先重点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如基本实验操作,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为日后其它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适当增加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实验,如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还原性糖含量的测定等。当然对于一些性质或验证性试验,可拍成录像,课堂播放,如烃的性质、酶的底物专一性等。再次应该将实验室开放,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自带实验课题进入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环境。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照顾学生的差异,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晓莺,于涛,张晓威.分层次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8).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24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 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 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 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W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3]吴小琼.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

第6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兴趣

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占教材内容的四分之一,且在高考考试中占化学总成绩的25-30%。有机化学除了涉及到化合物的性质外,还涉及了化合物复杂的结构。因此,初中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思路无法在高中的有机化学中应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无法转变思路而对化学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结合本人高中时代学习有机化学的经历、多年的化学教学理论学习以及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高中有机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作以一一讨论。

一、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教学就是“把知识点教给学生”。事实上,教学应该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习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进入高中后要学习有机化学,它的学习思维完全有别于初中时期的无机化学。许多学习会因无法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而同时,由于学生在高中时期首次接触有机化学,对有机化学保持着较高的新鲜感。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对学生的这种新鲜感进行升华,使之成为学习有机化学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迫于教学压力而不能放开手脚,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点,怎么可能激发还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呆板的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感到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学生对有机化学还处于新鲜期时,教师要能够抓住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习与探索。尤其是有机化学这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实例可以利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成就感。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家庭用到的洗涤剂、洗发水、洗衣粉起到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塑料、合成橡胶就是通过石油化工制得有机物单体,然后经过高分子化学得到的。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到药物合成、农业、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说,人类离开有机化学将寸步难行。如此,通过向学习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使命感和成为一名有机化学家的荣誉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

不同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机化学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甚至是三维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机理。高中阶段,许多教师迫于教学压力,一节上下来基上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许多学生一堂有机化学课下来,完全不知教师所云。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空间三维结构、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展示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多媒体教学在引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样地,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甲醇、乙醇、乙烷等等有机物的成键过程。此外,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

有机化学学习不同于无机化学,不能单纯地通过记忆达到学习的目的,需要对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有较深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仅处于接受状态。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这一授课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研究物质的反应与性质,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诱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时,许多教师会按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即向学生介绍醇与酸之间脱去一个水形成酯,其中醇提供一个氢、酸提供一个羟基,氢与羟基结合形成水。但是,为什么不能是酸提供一个氢、醇提供一个羟基呢?许多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在讲授酯化反应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即提出假设:假设氢是由酸提供的,羟基是由醇提供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的方法。这种探究式教学通过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

由于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很少涉及,且学习方法也完全不一样,因此许多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放弃有机化学学习。正确的学习思维,可以让有机化学的学习事半而功倍,因此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的前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机化学教学要让学生重视有机物的结构,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通过对结构的深入理解,可以很容易地记住有机物的性质。总之,无机化学重性质轻结构,而有机化学重结构轻性质,有机化学是从结构出发。

五、培养学生合理的有机化学归纳策略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且易混淆,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一一详细讲解,但学生课后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归纳,根本无法学好有机化学。笔者认为,老师除了把知识点教给学生,更要教学生如何举一反三。而高中有机化学的归纳主要还是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官能团)进行,不能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不同的性质。如乙烷、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就可以通过官能团进行归纳总结,轻松地辨别它们的性质。

六、培养学生解答有机试题的方法与技巧

有机化学试题相对繁琐,但是具有固定的解题思路。老师在教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2]。许多学生不是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有机化学题目难解以及有机化学成绩差,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有机试题的解答与学习异曲同工,都需要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让学生养成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来解答问题,对题目中涉及的有机物,要看其本质,看其具有哪些典型的官能团,从而辨别属于哪类物质,最后通过简单地对号入座即可达到解题的目的。(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应用

随着人们认识的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慢慢被开发出来。

1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

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进行研究。近代的无机化学的发展主要分三个步骤,一是搜集科学知识,化学最注重的就是实验,搜集事实就是为实践做验证,自然界的现象变化复杂,通过直接的观察不能够得到事物的本质,而且两个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反应,这些现象都必须通过更可靠的实验进行验证。只有获得了正确的事物事实,然后根据熟练的技术和科学的仪器来对这些进行检验。二是确定定律,定律是通过归纳相似的事实而成,而相似的事实是大量科学的所在,并将这些科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取其精华。三是学说的建立,化学定律中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建立一个学说才能够将其中的联系进行总结。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的结构和性能,有机化学中都具有碳原子,其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共价键,这也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联系的关键。通过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整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有机化学的合理应用可以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等起到中间的作用。

2无机化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无机化学中的分子化合物是通过共价键联合起来的,无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不但包括共价键,还离不开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发展。共价键也称电子配对,或者分子轨道,是在分子内进行运动。对于无机化学的共价键讲述的是无机物的形成和发展的本质,在充分利用好模型的同时,建立了轨道的空间形象,并对简单的有机分子构成进行了更为科学的描述,为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子的轨道理论是从分子的运动出发,去研究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无机化学中对分子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分子轨道理论进行的,但是却通过共价键的理论解释的,这些都建立起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间的联系。通过对共价键的研究,将无机化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再运用到有机化学的分子中去,这两种理论互为补充,二者共同作用到有机分子中去。比如两种有机分子是平面结构的共同体系,在定域键的作用下,通过共价键理论,就构成了分子的骨架,有机化学中的碳元素加入到平面结构中构成一个垂直的轨道,通过各种平面的组合重叠构成一个中心键,并在整个骨架中进行反复的运动,最后可以形成离域键。离域键的性质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相关性很大,在一个酸性的离域中加入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减轻碱性物质,稳定离域,这样才能够将无机化学合理的应用到有机化学中。无机化学中无论是共价键还是其他键都有固定的参数,这个参数结合了无机物可以更好的描述分子的空间,参数的强弱代表着电极的正负,在有机化学中这就是共价键的基本属性。有机物中即使是相同性质的键也存在着不同的分子变化,因为有机物组成的复杂性,原子间还会相互影响,这就会导致不同键之间的变化。有机分子的应用就是通过不同键的功能实现的,具体的正负极性是通过键来衡量的,而无机化学的分子的正负极性拥有更为详细的描述,然后再通过空间模型的构建消除或者抵消之间的排斥性,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打下基础。共振理论是无机化学应用到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发现和发展证明了离域键的存在,而且一些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并不相符,这剧需要利用共振来重新定位。共振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解释有着重大的作用,在现代的化学体系中也是较为先进的。在无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也得到了相关的应用。不同的化学符号结构中的长度不尽相同,通过共振理论能够将分子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在一些含氧酸的元素中酸性较强,这可以通过共振来进行研究,通过共振理论,可以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进行更多的解释。

3结语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都是化学界的基础,构成了化学的重要理论,只有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进行良好的结合,并将无机化学有效的运用到有机化学之中,无论是有机化学还是无机化学,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化学理论和技术,完成更高的目标,只是单一的发展无机化学或是有机化学,都无法对化学界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质变。

参考文献:

[1]定性及定量共振论[J].张爱清,沈长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

[2]共振论与有机化合物的酸碱度[J].李钦玲.青海师专学报.2015(03).

[3]无机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詹秀环.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