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学科思想范文

时间:2023-10-13 16:07:36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化学学科思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化学学科思想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思想;教学环境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潜力

1.给予高中学生充分思考空间

高中的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新课改实施后,在课本中选择性学习的材料是非常有意思,同时也充满了散发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选修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身的化学课本知识的联系性理解知识框架的构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和促进思维的跳跃性发展.

2. 完善学生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

由于传统教学观的根深蒂固,以往的学习方式一直处于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对于知识进行一味的灌输并没有起到理想中的效果.反而将学生的思维凝固化,对于知识的扩充面非常狭窄,整个化学课堂都属于教师,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只占据了屈指可数的一小部分.就算是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也没有能够为学生提供可供发散思维的空间,也得不到良好的施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意识就会一味的保留在死板状态,逐渐失去对于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情境教学,逐步渗透创新精神

1.全力营造舒适放松的教学环境

构建一个舒适,放松的教学环境对于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技巧性和知识性的学科,那么,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改变传统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流学习,创设问题的情境,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不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评述和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发言,那么,一方面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恐惧紧张感,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一件事,好奇心都是促使一个人做这件事的首要因素.高中化学这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不同的化学公式,化学术语的使用和出现,学生时常会感觉到枯燥.人类发展到现在为止,好奇心的启迪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爱迪生,居里夫人,发明了如此多的科学元素,唯一的驱动能量就是他们的好奇心,没有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例如,在巴普洛夫进行狗的实验的时候,研究狗对唾液的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狗流唾液这一个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那么驱使他进行各种实验,最后得出了重要的刺激反应结论;也如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因此,好奇心是创新思想的第一步.例如,学生对于盐类水解的问题思考时,教师首先会告诉学生碱溶液pH>7,酸溶液pH

三、充分利用实验性教学,贯穿创新思维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教育学生应用化学问题来对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化学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规范性使用化学专用术语.那么,核心就落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方程的精确陈述,而不是仅仅单一的做化学实验,要将化学思维和实验结果联系到生活中,运用在实际.逐步提高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技巧性学科,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步骤,对于以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化学实践意义有很大帮助.不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和体系有很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化学结果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思维.

例如,只运用分别一大一小两个试管加上稀硫酸来制取氢气的实验,属于探究实验的一种,那么就要求学生对于创新思维具有很好的掌握度.有的学生选择利用生活中的铝制牙膏皮.虽然这些材质都是相当的简单轻便,但是却无意中体现了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进行了思想的飞跃,对于学生做完实验后,教师应给与高度评价和鼓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夯实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逐渐渗透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作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化学教学贴近生活的主题.更好的优化了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加深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运用灵活的思维,对于培养创新能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夙翔.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08(5).

[2]张晔.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7(7).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思想;渗透方式;重要意义

化学在高中整个教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种关键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广大的教育者所认可。新课程标准对于化学教学明确地提出:要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之上。这个标准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学生思维陈旧以及知识体系缺乏延伸性的弊病,我们很多学生对于课程内的内容十分了解,但是在考试中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学生的知识体系缺乏延展性,思维欠缺创新性,总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内容去学习,丝毫没有加入自己创新性的思维成分,这就造成我们的学生在临考或者是知识运用的时候缺少利用既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充分的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乎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以及最为重要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这种创新思维能力还对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发展中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同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也是我们教学工作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懒惰,而这恰恰是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把学生思维的枷锁打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思考。

1.合理设置课堂思维空间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不宜将课堂安排得过满,应该适当地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发挥,在最初阶段,这种思维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逐步地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知识,并且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表扬之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学生面对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严峻的高考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2.完善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变革,以往的教学方式我们过分地重视课堂的严谨性和紧凑性,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创新性思维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情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思想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学习保持较高的热情,这对于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之中感受到自己的思维

不再受到限制,自己的看法不再受到忽略,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慢慢地激发出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化学这门学科不论是从知识内容还是从应用范围来讲都是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十分奇妙的现象,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吸引力,让学生能够根据既有化学反应的现象来联想其中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或者某种条件发生改变时的现象,这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另外,化学物质在同族以及同一种类之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它们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中重点介绍的内容推断出来,这种推断能力需要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另外虽然是同族物质在化学性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物质是完全一样的,如果缺乏创新性思维,一味地按照常规的方法来推断则不免会出现错误,但是有了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学生会对这些同族物质以及同类物质之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避免这些无谓的错误出现。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对创新精神的渗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高层次以及实际的工作中有着出色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罗培荣.论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22).

第3篇

化学是高中学生所学习的一门关于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性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实地参与实验操作,这对促进高中学生的思维灵活发展带来指导作用,因此,这对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启示就是,可以通过化学课堂加强对学生创新思想的渗透,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探析了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关于创新思维地渗透方式,希望能够对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带来良好地指导。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思想;渗透;措施

学生在高中时期所接触的化学学科知识非常的广泛,通过化学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对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高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而言,他们在今后继续学习中或者是工作中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指导的标准中更好地设计以及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探索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潜力。

一、整合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能力都高于初中阶段,由于他们对化学知识认识更为全面,这对高中学生而言,他们有能力探究更加深层次的化学问题,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可以通过化学知识地整合,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地学习以及研究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化学成绩,例如,化学知识中涉及到许多化学公式以及化学术语[1],学生在学习以及掌握这些知识时,时常会感到十分的枯燥,这就对学生学习带来产生了不利地影响,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把化学知识结合化学发展中一些轶事,提升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轶事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如,巴普洛夫运用狗来做实验的过程中,其本来的目的是研究狗会对唾液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他之所以会研究这一问题主要是它对狗这种流唾液现象而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他通过各种实验探索,最后得到刺激反应的结论;因此,学生的好奇心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思想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教师向学生介绍盐类水解的酸碱度问题时,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关于溶液酸碱度的测定以及衡量方法,如与pH试纸进行测试,当pH>7时,可以判断此溶液属于碱性溶液,如果当pH<7时,可以判断出此溶液为酸溶液,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研究HCl溶液的pH值是多少,学生通过实践动手证实,HCl的pH值的高低,从而能够得到盐类水解的酸碱度情况,这个过程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对盐类物质认识的好奇心,这是创新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

二、借助化学实验教学,融入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可以把化学思维以及实验结果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通过想象的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这对学生而言能够在探究实验或者是设计实验中更好地深化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如运用一大一小的两个试管,与稀硫酸药品制取氢气这一实验,就实验本身分析,它属于探究实验,此时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实验的材料,如铝制的牙膏皮,这种材质相当轻便,可以在实验中替代一些器材,这就是学生创新思维而找到较好的实验器材,同时这也体现出化学知识与时展、贴近生活这一思想,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利于师生间沟通与了解,在充分地运用这一灵活思维而提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效果。

三、增加学生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而让学生运用所需的知识进行分析,进而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和实践应用之间衔接的能力,其中所涉及的实验部分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的实验[3],证明学生对某些化学现象或者是问题的设想,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由于此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器材基本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滤纸、漏斗、铁架台、酒精灯以及火柴等,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交给学生自行完成,粗盐含一些不溶性的物质,如泥沙与可溶性的杂质,如:Ca2+、SO42-以及Mg2+等,在这个实验中,处理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可以通过过滤法除去,而对于其中可溶性的杂质则需要通过一定溶液进行反应,使得可溶性的物质能够在实验中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反应而产生沉淀,进而把这些可溶性的物质除掉,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加入BaCl2、Na2CO3以及NaOH等溶液进行反应,然后再通过蒸发从而得到纯净盐,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深入地探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4],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中而到达促进思维跳跃发展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化学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把化学知识更好地融入创新思想,这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适应时展的要求,化学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在教师地引导下,构建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提升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对实现教学目标也带来一定的指导,在一个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化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使得学生通过化学知识地掌握,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吴梦薇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满意.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生命教育的不足和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2):398-399.

[2]杨水金,邹婷,吕宝兰,罗建斌,吴顺红.提高高一化学课堂效率方法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02):92-97.

第4篇

高中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往往更注重化学知识的学习,无意中就忽略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从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生活三个方面,对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行探讨,以期为各位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以教材为基础,寓教于乐,“知”“神”并重

1.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

高中化学教材是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涵盖了学生高中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其主要内容偏重于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中,化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往往觉得难以理解,枯燥无趣。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分散系”这个概念时,可以课堂现场进行安全的小实验,将盐水、豆浆、糖水、鸡蛋清溶液等放入玻璃杯,用激光笔照射,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合理利用语言艺术,组织教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常用语言(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不但趣味十足,而且容易记忆。

2.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常常让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展示化学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例如:采用“视频情教学法”讲解“二氧化硫”知识点,教师可以首先播放“酸雨”的相关视频,通过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产生、酸雨对森林和文物的破坏等画面,介绍酸雨的产生和危害,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原因,并从教材中寻找答案;采用“问题教学法”讲解“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首先提供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药品:硫酸铝、氯化铝、氢氧化钠、氨水等,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案。上述两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思想。

二、以化学实验为手段,突出科研,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1.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任何抛开化学实验的化学教学都是不科学的教学,是背离化学基本特征的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所有教学资源,重视每堂化学实验课,做好每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化学实验的每个步骤都需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科学预测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最终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实验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能轻易放过。

2.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高中化学实验大多数都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其实验过程是与科研研究相一致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时刻带着“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执着的探究精神。例如:乙醛氧化氢氧化铜溶液的实验结果是得到砖红色,但是有的学生实验现象是黑色沉淀。对于这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教师要避免简单的揭示“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探索产生黑色沉淀的真实原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过程的分析和多次实验验证,发现了意外现象产生的原因:硫酸铜溶液滴加量过大产生了过量的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后,过量的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产生黑色的氧化铜。通过对这一意外现象的探索,不但使学生学到了一些化学知识,训练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以生活为桥梁,适度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化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教材,把身边的化学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卤素》这章节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卤族元素,如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自来水中的氯元素,空调中的氟元素等等,同时引导学生探寻这些元素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引申到元素的性质等知识点。另外,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开水瓶里面的水垢用醋可以洗掉。这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水垢的成分,提出科学的解释,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5篇

【关键词】学科思想方法初高中化学教学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36-02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化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学科内综合性强,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能力的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让学生树立起学好化学的决心和信心,让学生进入高中后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稳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一、从认知上进行衔接

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的衔接”,学生“学的衔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初、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的总体学习目的是一致的,但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回顾初三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课本配有大量彩图,内容浅显直观,知识点较零散,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实验以定性分析为主。学生主要通过直观的化学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而高中化学课程具有时间紧、知识量大、课程进度快、深度和难度明显增大等特点,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根据误差分析的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层面来看,初中以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实际应用方向靠近,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1.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与认知结构

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所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教好学生。教师应弄清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这样才能自如地处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可采取课堂提问、观察入学成绩、调查问卷、与新生交谈、进行针对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与认知结构,并将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弥补学生忽视和薄弱的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不同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新课程理念下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要求也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逐渐上升的。例如:

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课时的内容,而应将其置于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体系和总体教学目标中进行整体把握、合理设计教学,逐步培养思维、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让学生逐步学会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2.把握最近发展区,比较分析初高中的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现在的课程降低了过高、过难和过烦琐的知识要求,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体系,正是由此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一的学习后,由于某些知识点上的缺漏,知识体系脱节,引起学习的困难。其实初中与高中的化学知识体系必然存在重大差别,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受限于初中的启蒙阶段,只能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必然是不系统也不完善的,而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和拓展。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对学生的高中学习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选择教学设计时能注重初高中化学学习时知识上的衔接。不可把发展性概念和知识讲死,要留有余地。例如化学学科思想-物质的分类思想,初中由于考试练习的常见性默认为:只要提到物质的分类,学生就联系到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其实在高中的课程中,这样的分类仅仅是从物质的元素组成这个角度来归类的,物质的分类可根据物质组成、状态、性能这些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注意控制化学原理讲授的深广度,注意初高中学习衔接中的阶段性,不可盲目提高,也不可含糊不清或忽略不提,例如初中常提到羊毛和棉花的鉴别时,学生可异口同声回答通过燃烧闻气味,但2017年的中考题目中遇到燃烧肉松和棉花时,哪样物质能发出烧焦羽毛味,很多学生一脸茫然,这正是由于初中的老师都认为,蛋白质的性质都是高中教学的内容,故无须多讲,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此考题涉及到肉松含蛋白质,而蛋白质纤维燃烧即可产生烧焦羽毛味的原理。只要知道这原理,这问题学生能迎韧而解。老师在教学中不能重视化学原理的讲授而是让学生记忆结论性的知识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和素养是无益的。

二、从学习方法方面衔接

调查表明,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是非常简单和具有很强依赖性的,通常是“你讲我听”,“你写我抄”,“考前背、考后丢”。到高一以后,若仍沿用这老方法,那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保持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化学占中考各科总分的比例较低(总分550,化学仅占40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三阶段对化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升入高一便觉得高中化学难学。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在注重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同时,要逐渐地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學习方法体系,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在学习方式上,初高中的教学中,都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比较、分类、归纳等学科思想。例如在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物物质复习时,有意识地运用分类思想,不仅可纵向归纳物质性质,而且可以横向对比易混淆物质的性质,通过多角度发散思维,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而这种充分体现分类思想的学习方法就要在初中教学中进行指导,初中新课结束后,复习课的第一节通常就是复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很多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常模糊不清,但即使你把概念重新解释一遍也还是收效甚微。这时可采用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实践过程中学生间有较大的差异,较好的部分同学可很快领会并画出分类图,有另一些无从下手,据此情况可以及时展示完成较好的学生成果图,并引领较慢的同学模仿并完成剩余的图示。最后再取几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请学生对比学习思考谁的知识点总结更全面,对比自己的图例,弄清各自是否有遗漏或疑惑混淆哪些概念知识。再比如复习含碳化合物时,也可围绕碳元素画出思维导图从而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对学习的内容能进行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能有序地储存作“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将化学信息抽象归纳或逻辑地统摄成规律,运用符号思维或数学思维等方法创造性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知识容量大,物质间的关系复杂,反应条件众多繁杂,有很多同学连物质及其性质始终没能搞明白。如果忽视学科基本思想的构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如下问题:教师将过多的知识让学生去识记,忽略了对过程的分析与理解,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也对化学学习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多重复多记忆就可以,以致知识水平浅薄,内容零乱,不能跳出题海战术,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教师也应实现跟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在保证初中化学启蒙性、个性化特征前提下,适当运用研究方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及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从时间安排方面衔接

目前衔接的教学主要研究在于高一开学头一个月教师专门腾出时间进行知识衔接,或者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上新课同时穿行,但是这样做存在多种的弊端:学生层次不同,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进度无法正常完成;或者衔接课走个过程,学生仍然不知所云,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才能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分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化学概念、原理,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通过衔接教学使学生复习和强化那些对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为高中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

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中,要和学生交朋友,从学生那里去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接受的程度,对自己的教学和素质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要总体把握,找准问题和薄弱点,这些都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把自己理解和认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教师可经常在初高中的课堂上听课、评课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

作者:翁晓前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6篇

引言

在理科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学者认为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使用探究性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目前,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已经成为理科教学的一种趋势。

1.课堂教学实施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意义

1.1使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结合具有可操作性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能力则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无法对问题加以解决,也就不具备某种能力。而方法是联系知识和能力的桥梁,也是知识和能力的交集。如果学生掌握了某种活动的方法也就意味着他就是掌握了进行这个活动以及解决活动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方面比较弱,这和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熟练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方法既然是能力的内在核心,对于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课堂上,要以科学思想方法为线索,提高进行知识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科学思想方法教育对于知识教学以及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具有的可操作性,能够帮助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时更加的游刃有余。

1.2使得高中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境界

高中化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目前,教材的编排都是根据知识体系进行的,科学方法也蕴含在这些知识的发展之中,而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去发掘这些隐藏在知识内容中的科学思想方法教学教育,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以科学的方法为线索来组织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重点知识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所体验。通过科学思想方法教育,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能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什么方法下获取的,这就是在科学的层面上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学习。

2.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途径

2.1剖析科学案例,渗透思想方法教育

科学家获取的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进行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一些科学发展的学科,把科学的发展规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思维的过程以及研究的方法,并且把这些作为学生学习的案例。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不断的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逐渐的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模式。

2.2学习科学知识,渗透思想方法教育

科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的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但是这些不能直接的从教材中看到,而且在选择知识载体的时候和一些知识的形成中体现。科学知识教学包括了科学的基本定义、原理、规律以及化合物等等。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1》第四章第四节中关于氨、硝酸和硫酸的性质教学中,首先对单个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然后在综合物质的总特性得出某种物质的通用性质。这个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另外,通过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科学概念都是经过研究和分析抽象出的,它是对客观实物样本质特征的描述,是科学理论的基本。科学概念的得出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科学方法因素,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基于这点,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科学概念的形成于以下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分析、比较和概括,最后得出科学概念。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比如,在进行一些意义相似或者是相反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实施课堂教学。例如,分子的结构和原子的结构、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等。最后,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理论和规律的结合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科学规律是某种科学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是科学的基本框架。科学规律的探索也是在科学方法中得出的。实施规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提出化学问题,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科学规律;已知的概念——建立假说——采用实验进行验证——科学规律。

2.3实验探究和习题训练

任何科学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探究实验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教学方法的过程。因此,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中接受科学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物质的特性进行探究,在实验中掌握酸、碱溶液的配置方法。

科学习题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科学习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在设计学习的习题时要有科学方法要素,使得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体验科学方法。

3.结论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新课程思想

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工作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社会对教学者有不同的要求与期许,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历史的潮流。高中化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学者应当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与教学水平,勇敢承担起为民族培养人才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如何对高中化学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讨论。

一、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是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同时进行的,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看待化学现象,自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操作解释化学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进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获得一定的化学素养,提高化学综合水平。

二、进行小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真正的化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实验的,这就要求进行科研的工作人员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因此,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发育成长阶段,思维较活跃,天性好动活泼,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合作能力差强人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换思维方式,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让学生在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加强合作意识,适应今后的生活与工作。

例如,在教学关于“钠”的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设计实验的思路与相关实验方案,而后将学生根据个性差异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实验,上交最终结果。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各自所长,实现集体效率最大化,同时,学生可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教师在学生实验时不需要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讲解,只需要在实验的恰当时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调动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种方式,但其所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的期待,并非学生由内而生的驱动力,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当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会使其在集体中产生被认同感,获得成就感。若学生提出问题,则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而后提供一些解决思路供学生自己摸索,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四、关注学生情绪,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快乐的情绪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应该是老师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陷入一种类似“说教”的境地,仿佛老师是传道者,学生只要一味地接受即可。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就是破除这个魔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者应抓住新课程精神的精髓,确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宗旨,这种快乐来源于教师将社会诉求化作春雨,缓缓浸润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普遍化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每个个体都能在集体中有存在感,因为被关注而产生奋进的动力,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快乐学习中。何为快乐?快乐即不被各种负面情绪所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调节,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流露出更多的关怀,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易被击倒,形成乐观的学习态度。另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学者还可以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关注学生个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面对几十个人的课堂,教师通常会采取适合多数人的教学模式,这是无可厚非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建立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无疑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不仅是师长,更有着“过来人”的某种特殊智慧和洞察力,对其的学习和自我成长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确立创新思维,以更多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分析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关切与诉求,帮助他们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总之,素质的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迅速适应新的引导者角色,根据新课程的精神理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工作中传统僵化的模式,开展以快乐学习为目标的快乐教学,身体力行,以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感染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说,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相信老师对新课程的领悟力,增强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确保自己始终以积极向上的状态迎接每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