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范文

时间:2023-10-13 16:07:33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

第1篇

一、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效解决学生写作中遇到的困难

写作策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还应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以便于在以后的写作中不再犯类似的问题。写作策略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教授写作策略知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举措。研究调查显示,当前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中心思想不明确,作文内容空洞的现状,究其原因,我们能够发现这与学生缺乏观察有关,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日常生活的积累不够,这就使学生在作文面前变得无从下手。针对此类型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向学生教授一些必要的写作策略,具备了这些能力后,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升。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当前很大一部分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应用写作策略,致使他们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加强学生写作策略知识的培训,将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只要掌握了写作策略,那么他们在面对作文时,就会变得游刃有余,将自身所掌握的写作技巧与积累的写作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策略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依靠自身,还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计划,并对作文的时间进行具体的安排,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对自己的写作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而为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写作内容不明确

小学生的写作,大多是由老师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而实际情况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写作,究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写作内容不明确。为了方便小学生写作,老师在学生写作前,往往会给他们参考的范文,学生在对范文分析后,开始写作,这样的做法固然有一定的优点,然而也容易将学生的写作思路局限在范文中,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空话、套话,不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2.写作题材单一

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写作题材单一是很多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出现此种问题,与学生想象力不丰富有关,在理解词语与段落时,往往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这与学生的思维也不够开阔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在进行“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的写作时,大多数学生的写作题材为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事或是愉快的事,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1.设置兴趣话题,关注学生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语文写作中同样适用,在应用写作策略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对所写话题产生兴趣,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前,学生写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往往比较高,而在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前,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语文老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应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在写作时,学生就不会对题目产生反感,写作起来才会充满创造力,写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2.鼓励学生随笔写作,夯实写作基础

第2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综合使用语文知识,展现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结合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教学经验为依据,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与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先导式教学

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是结合作文表述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合理安排,并且将创作作为导向,逐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在这期间,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形成构思载体的有效途径,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及时进行补充与调整,这样才能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从而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1.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概述

1.1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概念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将作文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通过为师生提供交流与表达平台,整合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学生搭建起全新的模式,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途径是:创造情境,突破传统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诱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识字量,最后达到作文教学要求。

作文先导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凸显学习感悟与真实体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自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必须从学习兴趣出发,把知行合一应用到教学理念中,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模式。

1.2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兴趣与自主是作文先导式教学实施途径的重点,所以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而不是简单的阅读与识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单方面输出,现在我们要将它变成双向互动。为了及时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除了要充分利用情境,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识字需要,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当学生有需要时,老师再随机的进行文字与拼音教学。

1.3作文先导式教学类型

交流表达型,该模式更多的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兴趣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老师应努力将其引进情境教学中,以此激发表达欲,让他们相互表达与交流。同时,老师适时做好引导工作,尽量让表达更为精确、流畅。口头语言形成后,再鼓励学生将口头变成书面书写,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阅读发散型。该路径更多的是针对高年级学生。前期工作与第一种类型相似,除了情境创设,还应该引导学生表达想法,养成书面表达的好习惯。在写作中,为了让其形成文章,实时开展交流探讨会。

2.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创建

2.1基于基础知识构建技能性教学课堂

小学正处于作文创作的学习时期,由于该时段学生缺乏写作技巧,所以创建作文先导模式对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基础知识,还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将语文作为教学载体,不断增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教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文朗诵、造句与背诵,增强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深度与表达能力,从而为后续写作打下基础。

2.2借助课堂互动,进行作文情境教学

受知识储备与写作技巧影响,在基础知识点教学中,语文老师也应该整合课程内容,拓展写作思路,对小学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与框架进行填充,从而为后续创作提供保障。在这期间,老师应该整合教学环节,将教材作为学习载体,将网络与实际素材作为填充情境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情境的指导下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对教学任务进行科技、文化与生活补充。

2.3做好随堂练笔教学,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先导式教学希望通过科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知识,优化教学模式,就成了写作锻炼与教学效果的保障。在这期间,因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写作技巧、作文脉络都得到了锻炼,所以老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随笔训练。

如:在《第一次抱母亲》中,语文老师可以将教材作为学习载体,让学生试着用简短的语调描写母亲,借助练笔描写人物。在写作指导中,根据课文要求,借助自己日常与妈妈的生活描写母亲,以达到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步提高。

2.4优化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变式

如:在写《交警的一天》时,先让学生了解交警工作性质,提供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联想。或者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行人与交警,在合作与交流中,模拟情节,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让题目更加清晰,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同时也是文章生活化的一大体现。

当主要教学内容结束后,给予阅读拓展环节,由老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表达情感。当写作任务完成后,再精心安排数目,如《鲁兵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奇遇记》等,都能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写作与阅读能力。

【结 语】

作文先导式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师生形成自主交流模式,通过学习探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不只是教学改革,也是教学创新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要不断更新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04)

【2】庞红卫.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3)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练笔;语文教育;思路解析;教育改革

一、探讨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教学步骤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因其在理解、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多重提升作用,因而广泛受到各界教师的青睐。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所用教材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都分别探讨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随笔形式,一下进行分条列举和解读:

(一)根据经典范文或是国学经典文章进行文本的仿写

根据经典作品进行仿写的大致形式主要以句型句式的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通篇仿写;根据主体思想进行仿写,这四类为主。

句式句型的仿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构造,并明晰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以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令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是指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分段原因,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模仿。通篇模仿是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整体课文会有大致的思维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句式仿写以及段落仿写,进行通篇的模仿。立意仿写是指学生必须明晰所选经典作品的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并根据此情感以及含义进行自己理解的表达。

(二)对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并令其进行原创写作

原创性写作的突出表现是教师教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延展性的创作。此类写作练习的形式为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对文本中故事情节的拓展;根据文本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想象力的创作;将自己设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改写等。这种原创类的随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度,同时对于其自身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根据已有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写出类似于读后感的随文作品

这类对于文本进行深化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的形式是,对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时所迸发出的情感进行捕捉和引导,并指导其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感情在内的随笔作品,此外还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末续写和以主体文本为基础进行读后感创作等其他形式。

二、对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进行及解析分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探索以及对实践教学操作的总结,以多层面的角度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的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对于“写作”二字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校教师在研究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在内的施教模式时,大多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对于写作的方面并没有果断的关注,因而会有临时起意向学生布置随笔写作的做法,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写些什么,以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互融合也理解尚浅,这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硬凑出一份随文作业的情况。

(二)教师对于随文练笔作业的布置缺乏时机以及时间安排上的考虑

1.对于写作练习的安排应把握时机

在随笔类的写作安排上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充分做到使学生能够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在狭义理解上,这对于学生提升其写作撰文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广义理解上,这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动性都有着关键的效果呈现和作用。

2.应对学生给予充足的习作时间,不盲目求快

通过对实践课堂的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将随笔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匆匆布置的练习,匆匆完成的写作,并不会对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紧迫匆匆了事,而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样对于学生充分理解习作题目及含义是没有积极性的帮助的。

(三)对于学生随笔作业课后评判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调研到,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及课后作业批改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习得的随笔作品时的处理十分随意,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价,也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教诲,因而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练笔练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因而作为一名不仅重视学生成绩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恰当且必要的评价,并对评价存有正确的认识,从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信心。

三、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弊端,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思路的可行性建议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不仅在课内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外阅读与校内教学相融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品读和摘抄,学生在进行这类练习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储备,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校园的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中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设定譬如读书角、书香阁等语文的朗读活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总结

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相关练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水平。因而,随文练笔作为小学生写作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其作用,就是十分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本文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于相关的教学举措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帮助以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韦林枫.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科目是一切课程教学的基础,如果无法学好语文知识,则其他科目的教学也会十分困难。想要学好语文,仅依靠课堂教学期间短短的45分钟是不够的,所以,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进行探索学习,为以后成长夯实基础。以下简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程讲解期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如果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则教学效果就很好,而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则会丧失学习的动力,不愿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急剧降低。因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依据课本知识进行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比赛、排演舞台剧、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一)利用疑问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们在学习期间遇到疑问时,如果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探索语文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应引导学生一面学习、一面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飞夺泸定桥”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疑问:题目中的飞字意思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针对“飞”字查阅字典,了解其含义。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讨论,明确文章内“飞”字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色彩艳丽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及生动灵活的视频,为学生创建轻松、欢快的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趵突泉”课程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一些趵突泉的图片,然后配合音乐为学生朗读课文,从而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们的自学习惯

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记忆课文中的生字,对课文整体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其二,养成良好的查字典习惯。很多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期间会碰到不认识的汉字,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通过自己动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其三,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30min的阅读时间,可以阅读童话故事、古典名著、少儿书报等,并且让学生将阅读期间发现的好词、好句等记录下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或者书写读后感,提高写作水平;其四,养成动笔习惯。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及时将自己想到的、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坚持记日记、写随笔的习惯,多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三、教育学生自行解决疑惑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利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教育学生自行解决疑惑,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念,互相辩论,获取答案。教育学生自行解决疑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想要让学生进行提问并不困难,难的是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解决方法。在学生探讨期间,教师应发挥引导、帮助者的功能,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存在特别的思想,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认真聆听,待学生表述完后,同学生一起针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论证,从而获取正确答案。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课程时,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学生很容易对句中“绝”及“灭”字产生疑惑,从而陷入教学困境。教师就可以对这两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下大雪了,满山都看不见鸟的影子,路上也没有了行人。那么,“绝”、“灭”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就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是“没有了”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们的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四、教育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通过实践证明,唯有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天地”课程时,就可以应用比赛、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神话故事,划分小组进行评分。整堂课结束后,学生们依旧处于情绪高涨状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课程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不仅是一种课程讲解方法,同时也是养成学生终身学习优良习惯的途径。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密切结合学生们的自身特点及心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勇.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1(06).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问题 建议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良好结局,也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否高效开展,但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意识淡薄

通俗地讲,意识就是人的感知能力,是任何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感知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对自身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对教学过程的意识等。在教学中,教师敏锐的感知力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因此强烈的教学意识对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有意识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开展教学,但对教学反思的意识并不突出。尽管课改要求教师要具有相当的反思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不强,原因是很多老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的现象更为突出。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大多停留在“一节课上完”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的层面上,而不会深入思考课程背后的东西,如课堂上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学生的表现说明什么问题等。老师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后续阶段,没有自觉地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或即将经历的课进行反思。即使有的教师有反思的意识,更多时候也只是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少从更大更广的范围考虑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这样的反思对于教师自身,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作用并不大。由于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同一课的教学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教学何谈有效。

2.教学反思行动欠缺

教学反思从本质上而言既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学与生活方式。反思并不等于静坐冥想式地回顾教学实践,而是需要教师将带有批判性质的思维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此,不仅仅需要思想层面的认同,还需要后续行为的跟进。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已明显提高,但不容乐观的是很多教师不能把反思的过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以为教学反思只要在头脑里回顾就能带来教学的改进,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学意识如果发生偏曲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哪怕教师对教学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多么精彩的想法,如果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说就是无效的或低效的。在跟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访谈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由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反思中大多拘泥于思想层面,很多想法过了也就过了,并不会很自觉主动地把考虑的东西记下来,原因是没有这样的习惯。实际上教学反思落实到实践还要有一个“记录”“写作”的过程,教师可以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写成日记、随笔等作为改进教学的参照,可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由于过重的教学任务很少进行教学反思,更不用说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了。

3.教学反思内容不到位

目前教师对于反思的理解多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关注的是解决显性的“方法”问题,很多教师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内容”,关注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开发。而对于教学目标、环境、评价及教学理念的反思所占比重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仍旧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看待教学实践,没有解放性、批判性地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教学本质,没有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背后的依据和理论。任何教育教学实践都是多种因素交汇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反思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教师对于一定情境中的主体、对象、条件、目标、手段等多种因素及其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持续地反思“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所做的是否合乎公正与平等的原则”及“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否合理有效”等关键问题,从而寻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全面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如教学理念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得当、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学生客观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等。教师只有从这些方面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才能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建议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后续阶段,对教师而言则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要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做出自觉的判断、推理与分析的过程,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调控能力、学生反应情况等做出自觉的内省,以期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1.增强反思意识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不一定会有意识地反思自身经历的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意义。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使这种带有批判、探究性质的思维活动从无意识的变为有意识的,并将其付诸实践。反思意识强的教师永远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个结构不良领域,会经常有意识地将貌似正常的情境“问题化”,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反思意识就会慢慢形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不能仅仅将反思的理解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要从更宽广、多元的社会、文化、政治的角度分析教学实践,才能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行、思”的统一结合。

2.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学反思是知识建构、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反思将教师实践中的知识呈现出来,不断地解读与建构教学经验中的意义,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挖掘教育实践潜在的意义。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情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要求”和“运用”是离不开教师一定的知识基础作出判断的。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以一定的教学知识为基础的。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及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知识,如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学、美学、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这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对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教师的情景知识(通过教学智慧反映出来),以及教师的策略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教师要始终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的运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设计的恰当与否、学生学法的指导等进行多方面的反思,确实朝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前进。

3.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并付诸实践

教师在自我检视中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教师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刻意的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如认真检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和敏锐的判断力,是否有耐心、亲切感和幽默感等。通过自我检视,反思自我,使得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自己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教学反思可以在头脑中运作,只要思考深刻,则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好的作用,但如果不把精彩的反思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也许就会很容易在以后的教学中遗忘了,消解了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因此,真正有效的反思还要学会积累自己精彩的反思,这样才会避免重复性的劳动,也具有共享价值。而写作是一个深入反思并系统表达思想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博客、教育叙事等把自己在教学过程的点滴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下一次的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对写作载体进行思考,捕捉关键信息,在分析与推理中再思考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并把它们付诸实践。只有这样,反思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4.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俗话说当局者迷,为了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除了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外,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助,让同事帮助自己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首先,教师可以寻求与专家对话和交流,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这里,教师与专家的对话,除了面对面与专家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多读一读教育专家的论著,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而文本对话,也可以从文本中领略专家的教育智慧,与专家进行精神交流,思维进行碰撞,在这种交流中提升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反思。其次,教师要自我开放。教师的自我开放意味着一方面让别人研究自己,让别人帮助自己跳出认识上的盲点与局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别人的课堂吸取经验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为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还需要同其他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讨论。因此,教师除了开放自己的课外,还应开阔眼界,善于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1,(03).

[3]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4]冯晨星,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J].学科教育,2004.6.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83-02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素养,又称教师素质,是指教师根据专业和职业需要,在先天自然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学习养成的,作为教师角色必备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当今,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则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活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为根本目的。学生将以过去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完善个性的主动角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奠基工程,相应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外,还要有多方面的素质。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作些探讨。

欲求教好书,必先做读书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即语文文化理论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广泛涉猎经典童话名著。教师只有了一定宽度和深度的阅读,才能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训练场,更是传递思想,启迪智慧,充满人文情怀和生命活力的大课堂。 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结合文化理论知识,做些课堂内外的小游戏,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

1语言素质

语言素质,包括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其重要作用。暂且不论口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语是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教师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环境。很难想象,一位说话不清晰、吞吞吐吐、辞不达意的教师,能把教学搞好。特别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那是根本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是不合格的教师的。

书面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书写上。教师的书写应当规范,语文教师更该如此,尤其是教低段的教师。学生的书写习惯受教师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能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这对学生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另外,教师写评语、或写一些随笔及学术性文章的时候,用词应该确切。教师的语言修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质才会提高。

2文史知识和文学修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诗歌、散文、小说、议论等各种体裁都有,如果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识,就很难把课讲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不仅要对古代诗词有较深的理解,也要对现当代的文学有个系统的认识,还要了解一定的外国文学作品。一个博学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没有学识的教师是没有威信的。

3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还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语文教学中用到。例如:《黄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学知识,《凡卡》要有旧俄时代的历史知识,《冬眠》有动物知识等,还有生理卫生、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仅有语文知识是讲不透的。

4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在文化修养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吹拉弹唱、能书能画的教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书法,老师的“三笔”字写得好,学生的字体自然就好,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的宿舍既是书房,又是画廊、展室,文学名著、文房“四宝”、名家书画、名言名句贴满墙壁,都会显出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格,从而影响学生。

5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电脑是现代化的重要教学工具,作为教师要熟练操作,在系统安装、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运用方面要相当熟练,能用不同的输入法输入文字,速度快,效率高,能编辑各种的文档。能够上网查询资料,计算机网络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网络能够资源共享,可以参考运用别人先进的教学软件,能极快地运用外地先进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师用电脑备课既方便又实效,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7篇

一、学会读书

为了让语文教师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上语文课堂,学校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会印发一些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和能浸润人心的美文佳作,教师在读、思之后交流共享,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每次寒暑假,学校对教师读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要求每位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几本教育专著,回家进行阅读,并要做好读书笔记,开学后安排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沙龙,邀请部分教师进行几分钟的“精彩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躁,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没有教育的技巧。学生作业完成不好时,我缺乏耐心,缺少个别引导,学生渐渐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信任。通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认识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能拨云见日;因为爱,未来永值得期待。”

二、学会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对语文教师有严格要求。第一,平时上课就要做好朗读示范。第二,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语文组会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技巧。培训中,专家引导教师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朗读,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专家借助造字特点,帮助教师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促使情感上的升华。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的内心,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情感。还要学会运用表情、动作来为朗读增色。第三,定期举行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竞赛等活动,为语文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朗诵能力,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字音、字义的把握更为规范了,对语速、语调的控制更为准确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

三、学会写作

为了提高教师评价作文的能力,语文老师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之外,还要多看看作文集,多看看专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大家采用适当的形式写作,比如反思、课程故事,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第二,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写作的专业讲座,从选题、撰写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第三,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开通博客,通过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每次学校举行的活动都鼓励教师写通讯报道,以达到练笔的目的。同时学校还是“河南商报小记者站”的一个站点,老师们通过辅导“小记者”写作、发表,也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第四,把教师的情况量化处理,给予一定的考核分,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四、学会研究课例

在研究课例时,我们采取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个人展示课、同伴合作课等。如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磨课”教研活动,采取的是多人同课循环的方法,即一节课由第一位教师上后,中间经过几位教师,最后回到第一位教师手里。几节课,一节一节地“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第二位教师进行教案修改,再上,再“磨”,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此类教研活动,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优化课堂实践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为:“一帮一”个案诊断与培训,学校负责组成“一帮一,手拉手”的教学对子,让新教师反思问题,让老教师及时诊断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