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资产的相关系数范文

时间:2023-10-13 16:07:26

序论:在您撰写资产的相关系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资产的相关系数

第1篇

本文针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 把可视化技术与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相互结合, 设计了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相比,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具有更加直观的表现形式, 能更好地展现出资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挖掘出数据背后隐含的信息。基于数据的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1 数据可视化

1.1 数据可视化的定义

数据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综合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把海量的数据以静态的或者动态的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在呈现给用户图形的同时, 支持图形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数据可视化的实质就是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数据的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等, 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 为人们分析、理解、利用数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 数据可视化应该朝着四个方向努力:a)直观化。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b)关联化。能挖掘、分析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c)交互性。能实现用户、数据之间的交互,用户对感兴趣的数据能进行深度挖掘呈现。d)艺术化。能从审美的角度, 美化数据的呈现样式, 增强数据的呈现效果。

1.2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过滤、数据挖掘、数据表述、数据修饰和数据交互七个步骤。数据获取是指通过传感器或者人工操作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作为数据源提供给计算机处理; 数据分析和数据过滤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提取有用信息形成概括性结论, 并进行结构化处理的过程; 数据挖掘是指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纳,从数据集中挖掘出数据的典型特征;数据表述是用规范化的语言格式,以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的过程,为了增强用户的体验度,一般辅以颜色、过滤等渲染形式对数据进行修饰;数据交互实现数据与用户相互操作,使数据能响应用户的请求。

目前数据可视化的主要方法有基于Java Applet(用Java 语言编写的小应用程序)的轻量级Web 动态图表、面向网络应用的SVG(可伸缩矢量图形)矢量图以及基于JavaScript (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的第三方控件等。基于JavaScript 的第三方控件支持Java、HTML、PHP、aspx 等开发语言, 兼容大多数主流浏览器,是数据可视化的首选。

2 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的增加、修改、入库、出库、维修、查询、借用、归还、调拨、领用、故障、报废等情况进行管理,为单位进行资产全程跟踪,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2.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 / S 架构,以Web 技术为核心,参照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层次化设计,通过浏览器这种瘦客户端模式提供用户操作界面, 便于用户访问和查看系统信息。Web 技术成熟地应用到资产管理,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具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和表示层。

1)基础层包含资产、耗材、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系统运行的基础设备设施和基本条件。

2)数据层包含系统运行的各种数据库。在资产管理系统中, 系统运行的数据库分为固定资产数据库、耗材数据库、资产厂家数据库、资产状态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可视化图形库等。

3)支撑层位于表示层和数据层之间,为系统提供访问数据库的统一访问接口,有资产管理、耗材管理、维修管理、报表中心、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支撑层处理前端用户的查询等访问请求, 并把请求的结果返回到表示层。

4) 表示层以Web 方式为用户提供访问系统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多样化的数据呈现界面。

2.2 系统功能

在传统的B / S(浏览器/ 服务器)架构的资产管理系统中,当用户访问系统时,客户端根据用户的操作产生不同的参数提交给服务器端, 服务器根据客户端不同的请求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进行请求响应,并把响应的结果以DataTable、DataSet 等格式化的数据列表形式返回给客户端, 由客户端的数据呈现控件进行呈现, 客户端的呈现方法大部分都是列表的形式。在可视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中,服务器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结果以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JSON(JavaScript 对象表示法)或者其他的数据格式送给XML / JSON 数据解析器, 解析后的数据交由Java Applet、SVG 或其他第三方可视化呈现控件在客户端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可视化的呈现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等操作。

3 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MySQl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在ASP.NET 环境下进行开发,开发时综合利用HTML、CSS、JavaScript、Ajax 以及SVG 和Web前端可视化呈现等技术。在服务器与客户端的交互方面, 尽可能使用WebServices、ashx、JavaScript 方法,避免在服务器端处理大量数据,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高客户端的访问速度。

系统按照楼房楼层机房/ 实验室装备四级的顺序, 逐级呈现出资产的具置以及当前情况。第一级是楼房的呈现,在这级里面,要呈现出单位的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楼房的区域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二级是楼层的呈现,在每座楼房每层建筑平面图上的机房或者实验室的位置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第三级是机房/ 实验室的呈现, 在每个机房或者实验室的平面图上呈现机房的布局等可视化视图, 建立可以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第四级是装备,用户通过点击装备的图标呈现装备的具体细节。

采用SVG 技术实现用户与资产位置布局图的交互式设计。SVG 基于XML 标准,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矢量图形,可以很好地兼容HTML、CSS 等标准,具有图形质量高、占用存储空间小、动态交互性好、传输快的优点。SVG 继承了XML 的动态交互功能,能响应用户的鼠标事件。在交互式设计中,首先根据建筑物的AutoCAD 图纸生成SVG 格式的图形文件或者JPG 图像文件, 然后在SVG 文件编辑器中使用path 图形元素, 勾勒出要与用户交互的热点区域, 再对勾勒出的热点区域设置mouseover 和mouseout 属性。

然后编写path 响应鼠标onclick 事件goURL()的JavaScript 代码:

添加了用户交互代码的SVG 图形文件另存为jzt.svg,在HTML 页面中用方式引用。

当用户的鼠标停放在客户端的建筑物布局图上机房所在的区域时,所在区域块的颜色将高亮显示;当用户点击该区域块时,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访问请求,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参数调用ashx 一般处理程序。ashx 程序通过访问数据库的统一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访问数据库的结果序列化为标准的JSON 格式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对JSON格式的数据反序列化后, 调用第三方可视化控件进行可视化呈现。在客户端,除了显示资产所在位置的建筑平面图外,还以饼状图、柱状图、气泡图显示资产的情况。

第2篇

 

现代化企业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铁路事业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和发展,无数次重大的技术改革和创新发展,铁路事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现在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铁路事业在发展上也是要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相关问题阐述

 

一、铁路人力资源存在的市场价值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无形资产,任何一个企业掌握了充分的人力资源都会增加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企业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现代经济越来越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这就迫切的需要铁路企业加强对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1.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铁路建设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对象,铁路建设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一些列的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也需要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铁路企业的深化改革,引领铁路企业朝着更加发展的方向前进。

 

2.铁路发展包括很多的技术,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监控技术等很多方面。在市场经济下,先进的技术充分的体现了其应用价值,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能促进新技术的创新。

 

3.人才是一个企业创造收益价值的体现和力量保证,拥有足够人力资源能够让铁路企业得带迅速的发展。既降低了铁路企业在经济投资上的成本,也加快了铁路企业更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问题

 

1.加强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科学。我国的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的人才在铁路企业人力资源中非常的缺少。由于受到很多的管理体制的约束,在用人上面过于的局限。之前铁路企业在招聘上形式非常的单一,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铁的开通,高速铁路增多,导致了铁路上的一线工作人员非常的紧缺,有关的技术人员也是非常的短缺。在国内,高铁运输还是处在探索的阶段,所以从原有的很多的铁路干线上抽调很多的技术型人才到高铁方面,,导致本来技术型人才本来就很短缺的情况上更加的紧迫,加之铁路管理人员也是非常的缺乏,铁路是个非常庞大的管理系统,所以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非常的需要。

 

2.在资金方面也需要更加的保证。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足够的资金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规模加大。铁路建设在构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时,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的流通。铁路的财务部门需要对每笔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的记录,避免资金的流失,还要在成本上面进行适当的控制,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

 

3.加强与商业方面的合作。现在很多的经济模式都是以商业合作的形式展现的,商业合作可以为铁路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能够共同承担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未来的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与其他的企业尽力良好的关系,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的分配。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在制度方面,企业还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应该在基于市场实情的基础上更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的优化

 

要加强树立新的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就是要树立创新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意识,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整体发展的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转变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构建全方位的专业人才培训机构。铁路企业要想加强改善人力资源,就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进行考虑,建立符合铁路企业发展的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铁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企业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现代经济越来越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这就迫切的需要铁路企业加强对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问题;分析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较为特殊性的性质,它和其他行业是有区别的,对于公路部门交通运输的固定资产要比其他行业的固定资产高很多,固定资产的会计规范有利于企业管理资产和获得更好的收益。由于公路部门交通运输固定资产存在相对的特性,怎样由《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的内容做好核算工作,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特殊性

(1)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计提具有复杂性。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不仅有普通固定资产的共性,并且它还具有特殊性的特点[1]。例如,部分固定资产取得时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权证,由《物权法》我们可知,未及时办理产权证不能确认其资产归属权,从而形成了一定潜在风险;另外也有一些资产产权虽然已经发生变化,但却为予以变更,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容易造成一些连带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部分购置时间长、价值高的固定资产,已经长期不能使用,且目前处于报废状态,但由于价值高,却迟迟无法办理报废,给单位带来一些管理负担。例如,洪水会对线路和一些交通运输设施造一定的影响,一些暴雪,大雾等天气使得交通运输无法按正常安排运行等。在这一系列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价值的降低就不仅仅是受使用、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了,很多是由于自然条件引起的。所以,公路部门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利益实现方式和一般的工商业不同,计价和折旧也应有所区别[2]。

(2)固定资产具有普遍的共性的特点。交通运输业的一些固定资产如一般公路、港地等港务设施就具有普遍共性的特点。1993年,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改革了会计制度,从生产经营的资产角度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却遇到了重重问题。又如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因为一个消费者在消费这些固定资产时和其周围的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并没有关系,这些固定资产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二、有关交通运输业特殊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的探讨

交通运输业中的一些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组合,人们才能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才能实现一些价值。例如,公路专用线、高速公路等,这些设施的存在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中有这样的要求,即是企业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果市价还是处在下跌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也就不能很好地运营下去,又或者是技术陈旧或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准备是有一定方法的,也就是按照计提固定资产的方法来进行有关的准备工作的。怎样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交通运输业的这种特殊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有效的计提,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3]中有这样的说法,假如有资产出现减值的现象,要根据要求对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如果单个资产的金额不能有效地得出的话,企业就可以根据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的可收回金额来进行计提工作。高速公路、铁路专用线等设施在活跃的交换市场条件下,市场价值也相应提高。

三、加强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首先,相关部门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必须及时办理相应的产权证。以此来保证合法取得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其次,相关部门将一些需要办理固定资产报废的资产及时完善批复手续。对于一些达到相应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分级负责的原则,完善报废批复手续,同时单位资产相关报表也要合理真实。

再次,还要注重交通运输业特殊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一些固定资产只有科学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才具备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指出期末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对于一些因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市价持续下跌,或长期闲置,技术陈旧等问题,导致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必须科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交通运输业这一特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值得相关财务人员深入研究。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分级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可以定期对公路进行管理,克服过去分散管理时,只知道使用,而不对公路管理维护以及工程完成无人问津的现象,而且实施公路固定资产管理,对保证资产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为工程提供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掌握资金的去向,从而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使用时一定要做好记录,以方便今后对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从而通过核算能够了解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特征总结了一些上述建议,希望能在交通运输业尝试运用,有关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特殊性、特殊固定资产计价减值的问题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会计中重要的问题。我们能够想到,交通运输业体制在逐渐完善,国家有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政府转变了职能,为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相关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当然,随着体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政府与行业的干预,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问题必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措施。(作者单位:唐山市交通运输局)

参考文献

[1]邵瑞庆.水运企业大型固定资产按部件计价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0(12):52-53.

[2]沈志云主编.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26-227.

第4篇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产科大出血; 影响因素;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28-02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产科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缓解大出血、挽救孕妇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1]。为了研究并探讨产科大出血中应用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及效果,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9867例中的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孕产妇9867例,其中25例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年龄27~34岁,平均29.3岁;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13例,剖宫产12例;孕4次者4例,孕3次者4例,孕2次者8例,孕1次者9例;手术情况为13例行全子宫切除,12例行次子宫切除;手术中出血量1600~3500 ml,平均2450 ml(出血量计算按照临床产用称重法+容量法+目测法进行综合计算);出血原因包括子宫畸形者6例,宫缩乏力者8例,子宫胎盘卒中者5例,DIC者6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细目筛选相应的内容,录入到Excel表格中便于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并发症出现情况

所有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且均伴有继发性贫血。

2.2 子宫切除术相关因素探讨

2.2.1 产次因素 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孕产妇9867例,其中初产妇4686例,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者共0例,因产科大出血子宫切除手术率为0。经产妇5181例,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者共25例,因产科大出血子宫切除手术率0.48%。经产妇与初产妇因产科大出血子宫切除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多胎妊娠 所有收治的9867例产妇中,其中单胎妊娠者7826例,双胎妊娠者1334例,三胎妊娠者707例,而在25例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单胎妊娠者2例,双胎妊娠者13例,三胎妊娠者10例,双胎及以上妊娠者因产科大出血子宫切除术率高于单胎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3 与前次分娩关系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67例孕产妇中,经产妇5181例。在5181例经产妇中,前次分娩为剖宫产者共2518例,此次行子宫切除者18例(0.71%),前次阴道分娩者共2663例,此次行子宫切除者7例(0.26%)。前次剖宫产者与前次阴道分娩者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手术效果

所有因产科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经过治疗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3~12 d,平均8.5 d。共分娩新生儿58例,其中2例单胎、13例双胞胎、10例三胎。新生儿体重1.2~3.9 kg,平均3.42 kg。其中早产儿2例,重度窒息1例,胎儿死亡2例。

3 讨论

3.1 产科大出血的发生因素

产科大出血已经成为现阶段下孕产妇的“头号杀手”,据有关数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10万妇女死于产后大出血,以我国每年的产妇数量来统计,平均每万名产妇中就有1.5名死于产后大出血[1]。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临床因素较多,包括胎盘早剥、妊高症、宫缩乏力、胎盘滞留、多胎妊娠以及血液疾病等等。产后大出血一般来势凶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会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妇产科医生,一定要熟练的掌握产科大出血的抢救措施,由于严重产科大出产妇的生命威胁很大,每一步的处理都必须谨慎。对于一些经药物和保守治疗难以达到完全止血的患者,就会进入危重状态,有的已经进入了DIC、休克状态[2]。对于宫缩乏力、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子宫卒中的处理措施后,如果仍然难以达到目标效果,就要及时的摘除子宫,在行子宫摘除术时,必须要快、准、稳,手术尽量以全子宫摘除术为首选,尽量的缩短手术之间,保留患者的宫颈或者子宫下段,以便手术后会有少量月经,得到保护患者身心健康的作用。如果对于合并宫腔的患者宜使用全子宫切除术[1]。

3.2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在本组4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手术指征为:高危妊娠合并DIC、子宫破裂、子宫口感染、子宫收缩乏力等,在发生大出血之后患者的病情危重,常常发生失血性休克,且极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情况,子宫摘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子宫切除术作为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在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因此,在行子宫切除术时应该使用各种方法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 加强宣传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子宫切除术的实行,根据本组的分析结果显示,多产次和多胎是出现产后大出血的重要原因,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就可以有效避免多胎情况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以及胎盘粘连的发生率。

3.2.2 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为了降低产后大出血情况的发生,必须要进一步的提高围产期保健的质量,加强对于高位妊娠的管理工作,防止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发生,从而减少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同时,在产妇临产时要密切观察期产程的紧张,避免由于产程过长出现大出血的情况[2]。

3.2.3 掌握好剖宫指征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前次生产为剖宫产的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在产妇临产时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生产方式,掌握好剖宫的指征,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3.2.4 应用抗生素 子宫摘除术的手术风险较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可以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注射抗生素,避免由于严重感染危及产妇的生命。本组的4例患者在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虽然4例患者均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也伴有继发性贫血的情况,但在术后均为发生感染,经过住院治疗后,均康复出院[2]。

综上所述,经产妇、多胎妊娠者以及既往行剖宫产者是产科大出血的高危人群,应引起关注,子宫切除术作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苑平,崔雪珍.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9,3(20):118-119.

第5篇

【关键词】 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妊娠分娩方法有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术两种分娩方法,但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及高危妊娠的一种常见分娩方式。随着麻醉水平的提高及各种社会因素参与,使得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但剖宫产是一种非生理性、有创伤性的分娩方式,故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一旦发生,轻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花费,影响床位周转,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为分析总结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26.3±3.2岁。经产妇2例,初产妇30例,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10例,社会因素实施破宫产22例。所有产妇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耻骨联合处2指处作下腹横切口,依次进腹,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取出胎儿。全部产妇术后发烧,手术切口红肿、热痛,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均有细菌生长。

1.2 感染的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的证据[1]。

2 结果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术前的基础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高征等),术中的精细操作、手术时间的长短以及术后的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等。

3 讨论

3.1 术前相关因素 产妇的基础疾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及社会综合因素等。贫血、营养不良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0%-25%[2]。故孕期保证营养平衡,及早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好血压,血糖最好控制在8mmol/L以下,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孕妇自身免疫力。积极治疗妇科炎症,节制性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妇科检查。有报道称肥胖在诸多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居首位。孕前及孕期营养摄入过剩导致肥胖,影响操作而延长手术时间,脂肪过厚,在切割时容易残留,导致缝合缺陷,坏死及渗液。

3.2 术中相关因素 手术精细操作及缩短手术时间、是防止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时间的可信区间为51-63min[3]。长时间把手术切口暴漏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时伤口的出血量也会增多,手术时间延长也会导致手术大夫过度疲劳而注意力不能集中,致使术中不能精心操作。术中术后失血量的可信区间为154-240ml[4],所以减少失血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医源性感染也不容忽视,有的医院对医疗器械、敷料包、手术室的物品和空气消毒处理不严密,常带来一定的医源性感染机会。

3.3 术后相关因素 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及术中切口位置要正确。切口过高子宫肌壁较厚切口下缘厚薄不一,对合不良,将会影响子宫收缩,缝合时易出血[5]。但切口位置也不宜过低,因宫颈部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虽有平滑肌纤维,血液供应较差,切口不易愈合。

总之,子宫切口感染是多因素、多环节造成的结果,故围手术期的正确保健及手术精细操作、应用抗生素预防等共同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淑侠.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2:118-120.

[2] 宋兴红.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健康必读,2010,3(12):38-39.

[3]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5-497。

第6篇

经研究,2007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于2月26日开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及大型企业集团(以下简称推荐单位,名单见基金申报网站itfund.省略),请按《2007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指南》(见附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管理范围内的单位做好今年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在规定的申报日期截止后,推荐项目不再受理。

请推荐单位严肃、认真、科学、公正地履行其职责,确认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对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是否属于指南范围,申报资金是否符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行把关,并就其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做出审核和评价,同时以正式上报文件形式对项目进行推荐、排序和报送(报送方式见后),排序不分行业类别。

(二)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申报单位在申请材料准备过程中必须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事求是,任何夸大、掺杂水分都会对项目评审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一经发现弄虚作假,信息产业部将不再受理该单位的申请,并在全行业中进行通报。

项目申报单位在上传电子版时,应仔细阅读基金申报网站上传资料方法说明,项目须经推荐单位推荐,如果出现上传文件归类错误、无推荐单位、压缩误码、附带病毒或内容缺失(包括财务报表)等情况,将取消申报资格。

(三)材料报送方式:

1.电子稿: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网站下载、按填报说明填制并上传可行性报告的电子版,推荐单位在网上对电子稿进行审核、评价、推荐和排序;

2. 纸质稿: 除电子稿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制作纸质稿。纸质稿包括可行性报告、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和相应的审计报告等复印件,及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相关文件(如专利证书)等,内容不宜冗长。一式两份,用A4纸打印,简装,不加封皮,送交当地推荐单位。

推荐单位根据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资料,确认管理范围内的申报单位资格后,对送交来的纸质稿的真实性、可行性做出评价,签署推荐意见,整理后,连同正式文统一寄送基金管理办公室。

两稿需同时具备,主要信息完全一致,否则不予受理。

(四)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此期间,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

财政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设立的项目审查委员会确定本年度的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计划,得到财政批复后,推荐单位将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办理项目资金使用手续。

(五)项目申报截止日期: 申报截止日期为2007年3月31日(含资料的填制、整理、评估、排序、寄送时间。两稿同时截止,纸质稿以推荐单位寄送时的邮戳为准)。

(六)问题解答和联系方式:为提高效率,项目申报单位在申报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以咨询推荐单位联系人,推荐单位联系人应认真细致地予以辅导和解答。遇到的共性问题可由推荐单位提交基金管理办公室联系人解答。

办公室联系人: 葛亮、冉晓丹、郭爱华

联系电话: 010-82512089、010-68208017、010-68208342

传 真:010-68277286

第7篇

鉴于目前国内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与传播水平的普遍问题,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与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展方向可体现在采用新的数字信怠展示形式、科学地树立文化遗产网络数字化建设思路、以严谨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游戏研发和创新、拓展文化遗产知识传播渠道与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合二为一四个方面。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发展中还需要认识到几个关键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展示与传播效果:一是专业人力资源缺乏:二是数字信息设计运用中“度”的把握;三是关于真实性的态度问题:四是资金投放不足导致的结果。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信息 展示与传播 新媒体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76-02

我们知道,展览是一种经济产业,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仅仅是某项文化资源展览项目的一部分,运用新媒体艺术和技术手段对之设计,其根本还是要从营销的角度全面深入研究文化遗产信息整体传播的效果。研究首先应包括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及定位、场馆(包括虚拟场馆)的环境与构造、信息的特点与分布、观众的需求和目的、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利弊与目标、资金情况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再全面整体地进行新媒体艺术表达形式的策划,包括形式与信息内容的配合、形式多样性的选择、新技术的运用、综合多种形式的设计方案等,才能使数字传播效果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被呈现。

当然,在形式的选择和新技术运用环节,设计人员始终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新技术的运用是否能与传播效果成正比?新技术的应用、新形式的出现当然会吸引更多观众对其信息进行关注,但设计人员如果单纯是为了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形式的新颖性,沉湎于科技优势而忽视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最终的结果则是乏味的空壳无法与丰富的文化遗产信息对接,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效果和目的也就完全丧失了。

一 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展方向

1 采用新的数字信息展示形式。

目前,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在新媒体语境中具有技术现实意义的新颖形式,包括虚拟现实场景、远程临场、文物全景交互式控制、数字幻影成像装置、主题性综合媒体展示等。

远程临场与虚拟现实非常相似,虚拟现实是在电脑模拟中尽力达到“真实现场存在”的幻象,而远程临场,则尽力令人们产生出现在远距离场所中的幻觉。在本质上远程临场和虚拟现实的最终结果是相同的,两者都有一个人机接口(interface),观众通过该接口运用人类的自然力量,与另一个环境产生互动,而后一个环境不在用户身体周围。远程临场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展示场所,通过主题设i+,可以让观众感觉自己视乎真的出现在历史上某一时间或事件中。在远程临场中,观众有越多越丰富的感觉线索,就越能感到一种存在的真实性。而虚拟现实的典型特色,则是通过改革知觉和人机界面技术,在知觉感性方面表现出令观众感觉身I缶其境的“沉浸式”视觉和声觉体验。虚拟现实通过各种技术增强普通计算机的表现能力,包括显示给予人立体感的三维视觉幻象、围绕在整个环境的环绕式投映影像、三维立体声音定位等,这些技术都是建立在人类生理反应基础上的。观众可以通过两眼看见的差异来判定深度,或是两耳感觉到以信号的毫秒时间差异来定位空间。同样的,虚拟现实场景设计可以给观众造成―种假象,让他们感觉看到、听见的―切比想象中的历史真实环境更加真实。

文物全景交互式控制的范围通常是在720°(x和y两个维度的360°),因此可以全方位细致地观摩文物,这对那些不能触碰的珍贵文物有积极的展示补充作用。文物的全景图片可以通过高密度角度的序列图片生成,也可以是高质量的三维建模渲染图片。这种形式既可以用于展厅现场控制以作为真实文物展示的补充部分,又可以通过网络展示以替代文物二维图片展示的不足。

数字幻影成像装置的主体部分是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一,设计通常都是巧妙、有创造性、耐人寻味的。究其原因,则在于装置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先进性和自由性,在对传播内容本质进行揭示的过程中又具有强烈的趣味性,现在再配合数字技术手段,就更具有时代吸引力了。例如深圳博物馆新馆的证券交易所幻影成像装置,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装置通过多层玻璃折射平面影像(分了图层的单人影像),形成多层次的影像幻象,并通过底层图作为最终背影,使场景呈现较为立体的空间层次,很有现场感。

主题性综合媒体展示其性质也是属于新媒体的一种,通常是某个主题展览的核心部分,是围绕某个文化主题所进行的展示策划,以达到强烈吸引观众对其文化遗产关注和认知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设计通常是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技术呈现某个历史状态或某种文明。例如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举办的“神秘的王朝――玛雅文明展”,工作人员在4000张摄影、测量图纸、地图以及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玛雅的虚拟空间,并由日本著名的演员扮演“国王”、“天文学者”、“考古学家”等角色,使展期中的12万观众通过虚拟现实与表演艺术,亲身体验了玛雅文化。

2 科学树立文化遗产网络数字信息建设思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单位所设计的网站明显有两种思路:一是为完成建设任务而进行的设计,相关的文化遗产内容展示非常粗略,通常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特征)为框架的少量文字+图片介绍;二是网站的定位,大多是以保护和宣传单位为宣传重心,文化遗产原本的信息展示则很少。这样的建设思路直接导致文化资源为全社会共享的目的无法实现。

对文化遗产的网络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至少应有两种不同的建设思路:一是图像资料的收集与展示(在广度上展示信息);一是对单项艺术作品的深入研究,以至可以延伸到当时的文化体态和其他文遗作品(在深度上介绍信息)。这两种定位可以综合地体现在一个站点中,也可以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单位的信息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对网站进行设计。当然,无论是怎样的选择,都必须是在对文化遗产内容有深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化遗产的信息特点来设计数据收集方式、框架结构、媒体选择、演示方式、交互方式等内容。

3 以严谨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游戏研发和创新。

以文化遗产内容为主题的数字游戏,让人们更有发现的快乐。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文明阶段、人物事件、文化内容、民族故事,都会让游戏策划的主题异彩纷呈。无论是在线多人游戏,还是单机单关游戏,只要具有良好的游戏机制和游戏性,传播的文化遗产信息内容就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性。

对游戏产业来讲,以文化遗产内容为主题策划游戏,不但会带来游戏的品质提升,形成新的消费点和盈利点,实现游戏产业发展的新路标,更重要的是,游戏的形式会使文化遗产知识和信息被更有广度和深度地传播。游戏产业的主要消费人群――青少年,同时也是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主要对象。作为用户,他们人数众多,知识吸收力强,随着游戏的深入,需要掌握更全面的文化遗产背景知识和对人物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把握游戏进程,这就会在无形中促成了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兴趣。例如,法国文化特色的战略探险游戏《太阳王宫殿的阴谋》,以1685年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为背景,利用3D和虚拟漫游技术再现了当时的宫殿建筑、家具、油画作品、工艺品、30多个生活在宫殿中的人物、音乐等,加上游戏中的地图、文献等辅助功能,让青少年在寻宝探秘的同时了解了法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当然,众多的游戏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此类游戏的市场前景,目前市面上的历史策略游戏也举不胜数,但在游戏的策划和设计中却普遍存在一个仅仅考虑市场营销的问题,极少准确地去展示和传播文化遗产信息,有时甚至与之背道而驰。因此,这些游戏无论怎样精彩和吸引,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游戏。只有基于文化遗产信息被准确传播和展示这一前提,只有在游戏策划中关注文化遗产信息的真实性和知识深度问题,游戏这种形式才能完美而有效地与文化遗产信息相结合、相促动。因此,以严谨的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态度推动文化遗产主题游戏的研发和创新,才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

二 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人力资源缺乏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领域,缺乏数字设计、网络建设、传播与心理、交互行为研究的新媒体人才;而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缺少甚至没有人文历史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员。这样,在文化遗产和数字技术之间,造成了一种因各自缺位而形成的人才断层,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字技术不能在学术层面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也就缺乏了对应文化遗产信息特点和传播需要的独特设计。

如何解决人文和科技方面人力资源的互补、融合和组合问题,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急待研究和行动的工作。目前在满足这一需要的人才培养尚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只能首先做到对两方面专业人才怎样磨合、互补、有效合作的研究。

二)数字信息设计、运用中“度”的把握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的影响

在文化遗产信息内容的研究和数字创作的过程中,会存在过分人文专业化所导致的传播阻隔问题,也会存在过分追求娱乐化、趣味性而产生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消解和损害问题,这都是我们在实施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时需要特别警惕的。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其实还是前一个问题,即研究文化遗产资源的专业人员不熟悉数字传播的原理和特色,专业习惯思维和专业表达让文化遗产信息在传播层面造成与受众的疏离,同时,新媒体艺术创作人员不熟悉文化遗产丰富深厚的内涵和优势,往往会顺应商业和普通公众的娱乐性浅层需求,不但不能把深厚的文博知识丰满地传达给受众,甚至造成对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因此,怎样在文化遗产数字设计工作中衡量是否过度,是研究课题中的一个新方向。

数字信息的过度应用,也会给展览、旅游等产业带来负面问题。在传统文物展示场所、文化遗产遗址、文化社区和保护区,观众(游客)搜寻的目标有可能不再是文化遗产信息而是数字设备,更有可能造成观众(游客)在观光游览时对数字形式和设备的极度依赖,其代价就是造成观众(游客)与文化历史资源产生分割,与展览或旅游项目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三)关于真实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