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3 16:07:21

序论:在您撰写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语文教学措施与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方法;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择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只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也是一种给予和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注意观察比较、组织汇报讨论,开展课外实践等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师生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对方,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

首先,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

其次,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

最后,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三、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差异

一堂语文课下来,要检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就要看教师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好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点拨、启发、引导。

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他们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使他们始终对课堂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一堂课就是要让优、中、学生相结合起来,使优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中等生学有收获,学有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进步,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四、借用现代教学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第2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方法;策略

一、概述

中学语文在新课程改革前已经进行了很久的实验研究,力求在新课改推行中能把教学和学生的特点紧密相连,教学活动比较能体现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虽然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书已经不再是教教材,但是重用教材仍然是实现教与学并存、知识与能力共进的一个好措施。同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跟随学科的新课改思路和新课程标准,力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动求知的主人地位,教师多从辅助和帮助的角度进行教学引导。

二、从困境中做出突破

经过对当前中学教学组教师总结发出的各项研究论文的比对,笔者也对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公开课、调研、问答等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了在新课改模式下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观念、课程结构等方面,教学改革的步伐还需坚定向前。

1.教与学行为不均衡

在传统经验教学的影响下,中学语文教师的思想没有及时跟随新课改进行转变,仍然把“教”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长期把教学当成课堂主要旋律,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二位,能力的发展更是被忽略。整个教学中,老师死硬讲解灌输的模式普遍存在,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因为学生无法自学掌握知识就只从自己的角度教学,而不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想办法引导学生逐步主动分析问题,掌握语文知识和应用能力。

2.知识与能力发展不均衡

中学语文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设计了很多的探究活动,这些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现能力等的发展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教师认为课标上没有表明重要性就忽略而过,这样对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是不利的。

3.课堂补差严重缺失

新课改重点要求学习与能力同步发展,中学语文课堂因此变得比较开放,很多学生因为基础较弱,出现知识漏洞,造成严重的偏科现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环节。学生的知识有漏洞,其兴趣就会越加低落,最终其能力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找准方向,运用多种新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使用多种符合教学、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法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奋勇前进,改革创新。

1.结合做中学的理论,统筹教和学

整个新课改要求中提出了很多当前教育界运用广泛的教学理论,其中“做中学”的理论多处体现了对教学的要求,教与学结合成为必然趋势。中学语文开学前的备课环节是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案、学案的前提,但这个过程只能对教师认为的重难点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活动进行详细的计划,缺少对学生的了解,也不能具体地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通过课程活动和练习,掌握知识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在上课时,教师还要在学案的角度编排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练习题、活动题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民主的、学生主动参与“在做中学”的课堂,引导学生竞相发表自己对于探究问题或现象、规律的看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重难点知识,发展自己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

2.结合信息化手段提高各种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读书、教书的内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改变,教材上的很多语文知识内容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而需要由教师在课前做好取舍,结合信息化手段补充符合时代气息的内容,把课外的内容引进课堂,把学生能自学的和需要教师重点引导的区分开,把优质的视频、有创新见解的材料等引进课堂,以此丰富学生见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打破原封不动的、按部就班执行的旧传统教学,灵活地进行变动,通过变革实现教学结构和课堂结构的创新。

3.注重探究性教学与日常教学结合

在语文探究教学前,教师应该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探究的阅读材料等。然后,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步骤,防止学生因为字、词等问题无从下手,或者出现贪图玩耍、偷懒现象。只有有目的地做好准备才能有目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语文知识和发展语言应用、表达能力。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有了很多思想、结构等的变化,同时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在制约新课改在中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的推进,这需要教师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改进

策略。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挫折教育;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1-01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着人文性特点,可以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提供基础,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能够正视困难,不畏惧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实现。

一、以课堂资源为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勇敢接受而不是一味逃避;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不是一撅不振;要满怀激情的拥抱生活,而不是束手无策。遭遇挫折是生活中时常发生的事情,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挫折结果常常不同,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了信心和勇气,那么挫折将会成为通往成功途中的一个绊脚石,跨越不了的话你将会一事无成。相反,在逆境中能勇敢的接受,面对挫折,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这将会是终生受益的。

在《梅兰芳学艺》中,梅兰芳拜师学艺,开始老师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但是他不放弃,通过他努力刻苦的训练自己的眼神,最后别人夸奖他说他的眼睛会说话了。从这篇故事中,孩子们通过分析体会,不仅明白了做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须勤学苦练,还懂得了挫折并不是战胜不了的,有了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挫折,就要想办法战胜挫折,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成功。具体来说:理智的态度,正确看待挫折,不畏惧,冷静分析,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灵活的策略,策略不同于方法,而是在问题解决之后形成的一种意识,在遇到困难后先预设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有效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作出判断形成最终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孩子而言,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很重要,这有助于他们冷静分析问题,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坚定的信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不断地尝试,才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树立榜样,以此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课文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榜样。《山茶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课文,文章中的山茶花“如雪的洁白,似高山飞瀑溅出的晶莹的水花;如霞的粉红,似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如墨的浓黑,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这花确实很美,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前文演绎了山茶花的美艳,其寓意在于它在生长过程中付出了无数艰辛的努力,花骨朵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蕴蓄最终才开放的。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山茶花的形态美,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同时对于展现山茶花精神美的段落进行诵读与品味,使学生明白,山茶花的美不仅仅是它的外表,还包括了它不屈不饶的精神。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能收到美育的熏陶,使学生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以这些故事中人或事物面对挫折时坚韧不拔精神的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三、循循善诱,个别指导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接受能力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不同的。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有些学生反映较慢,有些学生坚强开朗,有些学生孤僻软弱。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以一概全,要尊重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首先,对学优生严格要求。品学兼优的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关注。这类学生在犯错的时候老师可能会不自觉地缩小他们的缺点。有句俗语叫做响鼓不重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学校里,成绩的好坏不是评价的全部,但是也属于主要的评价标准。成绩好的孩子在其他的品德、劳动、性格等方面并不一定也是优秀的。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常常被赞扬包围着,是家长的骄傲也是班上的榜样。但正是这种学生,长期的沉浸在被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慢慢的心理变得很脆弱,稍遇挫折很容易变得不堪一击。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她成绩优异,课堂上能够集思广益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能够给老师带来惊喜;作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在班上也是小干部,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老师,家长,同学对她都是赞不绝口,有时她犯点小错我也只是简单的提点一下,认为这个聪明的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注意就行了。但是在层层的光环包围的她不愿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当我批评她时,她低下了头,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我接到了她家长的电话,说她回家就哭,情绪很激动,不愿意上学了。这件事给我了一个警示,那便是挫折教育刻不容缓,即使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也要正确的看待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更要正视他们的不足。所以老师在面对优等生的时候,要及时指出他们各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客观看待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次,多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一般指的是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在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心里都占有主要的地位,学困生通常都是在学习上较为吃力,跟不上班上的节奏,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学习就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在学校,这些学生多半显得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常常显得更加沮丧,感觉自卑,没有勇气,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不行,破罐子破摔。那么老师在对待这些学生的时候就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更加的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人生观。

此外,从心理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消极的。如有的学生考试考得不理想,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于是就沮丧,失去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更有甚者会想不开跳楼、自杀。这种事情在报纸上也常有登载。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统计数据表明,经常处于担忧、苦闷等不良清绪状态下的人容易患癌症。因此,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是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顺心的事情,碰到了挫折我们该怎么办呢?情绪是具有调节功能的,这个时候就应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活动 优化措施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于写作教学做出了新的规定,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鼓励他们有个性的进行表达,用负责的态度认真写作,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都在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导致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写作课堂变得沉闷不堪,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核心部分。

一、高中语文写作活动的常见问题

1.课程设置的问题

在很多高中之中,教师关于语文写作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技能训练上,很少为学生讲述深层次的内容,导致学生误以为写作就是简单的文字表达,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更体会不到写作对于自己发展的意义。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写作教学的成效不突出,主观上降低了写作的教学地位,导致写作教学沦为“选修课”,在课堂上留出的时间很少,仅仅是简单的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2.学生缺乏写作创新力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下,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了,我们需要意识到当前环境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推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高中并不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如何来思考、选定作文题目,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的前提条件,调查显示,在大多数高中生的眼中,作文写作都是一个困难、枯燥的板块,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严重不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教师就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优化写作教学课堂,为学生列举一些趣味性的操作方法,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找出写作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不再将写作看做负担,而是成为自己的兴趣所在。

2.合理应用网络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手段开始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优化语文写作的教学课堂,教师有必要合理应用网络教学手段,选择一些网络中趣味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创造出生动的写作学习平台。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越多,那么他们的交流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在写作上也会具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这不仅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益,还可以大幅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此外,网络教学手段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率,传统老套生硬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仅仅单一讲解写作目的、写作方法,学生无法领略到写作的精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了。为此,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等,加强与学生群体的交流和沟通,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提高写作质量,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开辟出新的渠道。

例如,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关于“生活中的感动”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邀请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让人感动的瞬间,调动起大家的情绪。

4.写作教学要遵循客观规律

写作有三个特征,即综合性、实践性以及目的性,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遵循写作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素材的累积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既要为学生传输写作知识,还要指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锻炼,形成写作技巧。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灵活,实现思维训练与写作技巧之间的结合,从搜集素材、选题立意、初稿写作、定稿修改等环节中严格把控,从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此外,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南宋大诗人陆游谆谆告诫儿子:“如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工夫,便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我国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为教师,需要重点针对学生的写作困惑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当然,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无法在朝夕之g完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从多个方法着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写作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王茜. 略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7).

[2] 刘宝奇. 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的研究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3] 黄金丽、郭婧. 高中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编写的优化[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3).

[4] 孙策.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一体化漫谈[J]. 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6).

第5篇

摘要: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还要突破传统的实用技术型培养目标,达到技术培训与科技应用相结合的水平。我们要认清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教育体系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包括教学方法在内的教学环节也还处于摸索之中。本文在此浅析一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和措施。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

纵观10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历程,研究的深度、广度和西方现代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若干理论问题都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门别类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人云亦云,在多篇研究文献中、在同一层次上阐述同一个问题并不罕见。例如,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很多文章介绍其内涵和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论述的深浅程度基本一致,没有新意。

(2)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

(3)某些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出现歧义。例如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概念认识不清,在一些研究文献中可见将教学模式混同为教学方法的现象。

2.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需要健全

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20多年,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但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等。

(2)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

3.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应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就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

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

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城市与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这些学校一般是由城镇或农村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而高等职业学校多是“三改一补”或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职教系。这使得我国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制、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5.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采取高考制,而且近年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家长、学校都把焦点集中到了升学率上。“3+X”或“3+综合”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只是附加项目。高考的方向、模式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运用。如果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轨道,将会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升学率降低,这样不仅影响学校的生存,也影响学生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所职业学校都不敢放手大胆地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只能在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局部的试验,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6.学科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没有完全摆脱学科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尽管改革力度较大,但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仍然带有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基本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课程改革没有明显的进展。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采取的措施

1.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能够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巩固。另外,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将这些理论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体系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教学理论体系。

2.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完善教学方法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的依据要突出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类型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以传授技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原则。职业教育方法分类要充分考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应该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两点: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参照国外的做法,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外聘的兼职教师等必须经过一年以上严格的专业训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经过统一的考试考核才能够上岗。

(2)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一般不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教师,都是选择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任教。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转变传统的办学形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存在于同一统一体内部。职业教育应尽早建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它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收。

参考文献:

[1]张震中.《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导论》中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业与教育.

[2]申家龙.《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初始职业化》,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

[3]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2001年.

[4]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2000年.

[5]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2001年.

第6篇

一、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1.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理清两个思路: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不仅要理清课文思路,更重要的是设法把自己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也就是精心设计教学思路。第一、要重视导语、结束语的设计。一堂课开头几分钟导语很重要,好的导语能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课就掀起一个小。第二、要选好突破口,选取课文中关键性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2.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作为唯一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如每堂课可以拿出五分钟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等栏目;还可以采取:①补充同题材名作,扩大学生阅读面,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②注入新观点、介绍新成果。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紧扣课文作引申、补充介绍相关时文佳作,如选取《现代毛遂――自辞》、《当代伯乐――改相马为塞马》等富于时代气息的新作让学生既拓宽视野又产生课外阅读兴趣。

3.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坚持“授人以渔”相机把各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鼓励他们不迷信课本和教师,勇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

4.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过程,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主要是提高具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水平。如对鲁迅《祝福》的题目进行思考:为什么不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而以“祝福”为题?这就是对具体问题具体思考。如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的理解,就不能只从文中找答案,而须联系作品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思想态度。多角度思维指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如司马迁《鸿门宴》中写刘邦,从政治家角度看他是一个有谋略、善决断之人,但如果从争夺天下的一代枭雄这个角度看,他又是一个有野心、善权术的人。

5.培养自学能力,引入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研究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优势;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疑问自主选择研究,从被动吸收发展为主动探索。同时还要发挥研究性课堂教学的整合性即: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述三个重要环节,实现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为此开展课题学习活动,如由教师抛出一个内涵较大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选择学习方式对文章作深层解读,最终产生学习成果――课题报告。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心理轨迹和理论框架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对语文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应用和巩固的心理流向。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确定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心理轨迹和心理框架。

1.感知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激发

应把握好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利用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给学生提供心理驱动力。如一方面使开讲艺术达到陌生化,即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转化为陌生对象,使学生感到新鲜并快速集中自己的审美注意;另一方面唤起学生的期待欲。

2.理解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认知心理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学生与阅读内容实现交流与共鸣;二是学生对作品内容有所评价的情感反应。语文教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春”中的瑰丽景致、《沁园春・雪》中的雄奇风光、心心相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这些形象无一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与想象,呈现出生命的美与活力,已成为令学生心灵颤动的一种传递物。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情感需要开展教学,既能产生课堂吸引力也为课后学习储蓄驱动力。

3.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重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倾向,对这种活动与倾向教师应善于正确引导,创设一个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环境,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如对《西地平线上》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①引导学生发散性解读: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对自己体验过的“三次落日”进行概括描述,并自主解读课文,抓住景物描写和史实内容等多角度理清线索。②让学生观察“三次落日”画面视频,要求学生迅速抓住画面特点和内容,然后结合课文相应语段和所观画面的记忆创造性地复绘画面。

第7篇

1.试错法的含义

试错法是经典的建立在以经验积累为基础的学习方法,作为种探索性质的学习过程,其基本过程是猜想和反驳,目的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找到准确的方法和思路:猜测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的发现问题的必要过程,有利于拓展思路;反驳是寻找反例猜想,同时也是检验和改正猜想的实践过程,最终目的是结论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2.试错法与PBL教学法的结合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导向下的教学方法。与试错法的共同点是两者框架相同,是从解决问题,验证错误的角度出发。试错法的课程试用范围很广,传统以实验的应用为主,在与创新思维相关的设计类课程亟待推广。

以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3D MAX为例,进行试错法教学方法的验证和实践,采用比较法对两个班级进行授课。3D MAX建模基本过程涵盖线性,多边形和线转体三种建模的40种命令,同时这些命令之间按照不同的建模思路可以相互交替使用,在建模过程中错误的逻辑思路或者命令会导致建模失败。总之,试错法在强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适用于3D MAX课程教学实践,同时也与PBL教学法的一般特征不谋而合。

3.试错法将PBL教学法的问题产生过程搬到课堂上

尽管PBL教学法在国内目前进行过很多教学案例的实践,但仍旧被发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目前搬照PBL教学法的教学案例仅限于某

学科,缺少跨学科的、系统的且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的改良方法,此外在实际教学中的运作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试错法的目的是用来弥补PBL教学法中的核心――发现问题的方法,能够将PBL教学法中小组合作调动学生自主性、积极性集中在课上进行,提高问题的质量,是PBL教学法行之有效的关键。

试错法在教学示范中的一般过程

试错法应用在教学方法上的一般过程与假说演绎法相似,但试错法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假设的多种可能性,并利用逆向思维的观点将假设――。试错法在PBL教学法问题提出和总结阶段的一般过程是:小组猜想并提出问题――一般问题组内解决问题――再次提出问题并反驳――教师总结问题并统一讲解。

1.建模思路的常规性引导

进行一般性建模思路的引导,也就是对试错法的第一阶段理性猜想打下基础:将涵盖于线性、多边形和线转体三种建模的40种命令进行梳理,利用3D MAX最简单的长方体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软件命令与长方体点线面之间的各种可能性操作结果,为下步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建模的猜想和反驳过程打下基础。

2.小组合作下的两次问题汇总过程

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能够集思广益,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效率。以第一阶段小组内部进行问题的解决为例:个人在进行软件操作建模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基础性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建模过程中断,这时候进行小组合作能够直接获取解决的办法,这时候出现的不是问题,是失误。在收集的过程中要将这些基础性的操作失误排除出去,避免教师在进行后期统一讲解的过程中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3.问题的汇总和集中讲解

教师是控制试错法问题收集质量的关键,同时问题的总结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易程度既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又能够与整体课程教学进度相融合。在3D MAX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汇总原则是按照建模的三个流程:多边形建模――线性建模――线转多边形建模进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自主地对建模的三个过程进行归类,逐步养成系统的建模思路。

影响试错法融入教学法的因素

1.教学案例的选择依据

教师自身是试错学习法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试错法的学习者,要先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关系转换。教师进行试错的过程和试错产生的结果能够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择的难易程度和案例的代表性尤为关键,试错的可能性结果越多,就能够做到有足够的案例样本,既能够照顾到整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考虑到处于两端的学生。

以论文中3D MAX试错教学方法为例,案例水槽建模的一般性方法为7种,实际上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知基础要高于学生,猜想的思路有18种,反驳的结果是14种正确方法。

2.课程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的实效评价标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整个课程进度的流畅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阶段学习中获得知识。阶段性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对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营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方面,体现在课程作业的完成质量上,课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总结和考核,能够直观的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总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