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7:19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民间艺术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布艺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刺绣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忠实记录者,值得我们仔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布艺是现代装饰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主要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现在,布艺有了另一种含义,指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制品。将布艺装饰画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得布艺装饰画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宝贵创意资源;同时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装饰画的范畴内进行重新的解读,赋予传统民间艺术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布艺相结合,也是我们从实际出发的结果,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较为丰富,并且有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我们在此基础上,主要对表现方式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尝试,另外我们选取的加工材料“布”,较为方便易得,加工条件要求不高。
二、研究现状和我们的研究目标
1、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的民间艺术与布艺装饰画结合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布艺只是作为装饰画的一个加工手段被介绍,对于它的表现特征和加工手段研究的较为表面,另外现有的源于民间艺术的布艺装饰画大部分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审美层次,基本是传统民间布艺的原封不动的模仿。国外一些国家对于自己民族的民间艺术继承较好,并尝试了极为丰富的媒介和载体,结合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研究目标
首先,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剪纸、皮影、脸谱、刺绣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以点带面的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特征、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其次,通过对于现代国内外装饰艺术形式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形成对于当下装饰表现的系统认知;最后,将以上两点进行结合,借鉴优秀的对于传统继承和应用的案例,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现代布艺装饰画的创意源泉,现代布艺装饰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
三、创新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创新点,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应用,将在分析出其各自的创意方式、表现语言、材料特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视觉元素“解构”的方式,保留一个特征性元素,对其他的元素进行大胆的主观处理,以期望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赋予传统民间艺术新的生命力。
(2)解决的关键问题,将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特征在现代装饰艺术的语序下进行从新的解读,使得传统的民间艺术成为现代布艺装饰画的创意源泉,现代布艺装饰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两者形成共赢的局面。
四、具体的实施步骤和研究方法
1、具体的步骤
对于代表性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剪纸、皮影、脸谱、刺绣等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尽量去体会和掌握它们创意方式、表现语言、表现材料、加工工艺;对于我国传统布艺的表现语言、材料、加工方式进行了解;并对现代的国外及国内的布艺的表现语言、材料、加工手段进行了解,进而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对,掌握发展脉络;收集国内外对于传统继承和应用的优秀案例作为借鉴,将我们对于民间艺术形式的认知与其结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总结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应用路径;收集现代国内外的装饰艺术资料,分析现在语境下的装饰语言的特征。
2、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并结合设计实践:综合研究法:首先,对我国代表性传统民间艺术做深入的了解,梳理、概括代表性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和表现特征。其次,对我国传统及现代的布艺装饰作品进行比对研究,总结出在表现方式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变化;个案分析法:针对国内外对于民间艺术继承和应用的具体优秀个案,对民间艺术与现代装饰画的结合,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设想。从一般到特殊,先归纳再演绎,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设计实践:根据收集的资料在自己对选择民间艺术形式的认识下,结合现代的装饰语言特征,进行装饰画的制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脸谱、皮影、剪纸、刺绣作为研究对象,广泛的收集资料,并分析他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在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材料运用上的特点,然后将它放在现代视觉语言的语境下进行重新的解读,借鉴图形设计中的解构方式,对传统形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进行全方位大胆的解构尝试,以期待出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产生即源于传统有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戴瑞.装饰画(高等艺术院校系列教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傅太华,温学拼布DIy.纺织期刊第十五卷第三期.
[3]黃莉缉,当代纤维塾术探索,台北市,整术家出版社,台湾,55–65.
[4]邓福星,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5]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
关键词:民间艺术;陶瓷装饰;运用
1民间艺术的文化性与艺术性
民间艺术作为民俗文化及乡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形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生态性等特征,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由于其多来源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因而也具有民间典型的大众性、生活性、民俗性特质。促使其起源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生活、民俗、宗教等人文环境及意识形态。民间艺术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反映着特定时期及地域人们的生活图景,既体现出某种造物文化,同时亦传达出相应的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具体来看,民间艺术涵盖体系庞大,除了常规的年画、剪纸、皮影、刺绣等物质性的存在的工艺形式外,还包括诸多如戏曲、民歌、舞蹈等非物质艺术形式。
正因为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大众的日常生活,因而其艺术内核中包含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剪纸艺术的题材,便主要选取自民间年俗、婚俗、节气等,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又如版画、戏曲等,则多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评书、小说、故事的改编。通过赋予其艺术化的表演形式,进而丰富民间大众的精神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的文化性及艺术性总是伴随着民间生活化场景而存在的。从中可以提取出相应的设计、艺术、文学、语言等创作观念,这些对于艺术创作而言都是巨大的文化宝库。对于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并建构具有本土文化内核的艺术生态体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民间艺术装饰艺术特征
2.1 图形的简洁概括性
形态化的艺术创作往往都需要对现实图象进行转化,这其中甚至涉及到设计学概念。在转化过程中,对形象的简化便是一种重要方式。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创作是有意味的形式,是通过简化的方式得到的。”简化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物象形态抽丝剥茧的提取与概括,更在于转化的思维方式,其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意识、情绪等。
民间艺术在装饰层面上所呈现的也是这样一种形态。受民间朴素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其对物象的转化往往采取去粗取精,避繁就简的原则,以高度概括化的手法,经过长期的传承与沿袭,形成轮廓化、符号化的视觉图象。譬如剪纸,在形态上并不追求高度写实性,造型、色彩均简化至纯粹,仅凭单色系的轮廓及线条,展现一种简朴之美。但事实上,这种简洁的表达意象却又内涵丰富,其中包含了大量象征吉祥寓意的典型视觉符号,如文字、图案、纹饰等。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意识形态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取向。
2.2 造型的心象性
所谓“心象性”,强调的是物象转化为艺术形态过程的主观性特征。其中,“象”源于《易传》中的“观物取象”。民间艺术发源并形成于民间,其发展形态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括民间创作群体自身所固有的随意性特点。由于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民众得以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创作实践。在创作过程中,大都按照自身的主观认识来对物象进行把握,仅凭观察和体会即兴而作。加之没有专业的艺术功底,因而只求会意,不求形似,率性而为。因而我们所看到的民间艺术装饰面貌大都风格迥异,不拘一格,洒脱自如。
此外,非逻辑性、时空错位等怪异的文化结构也体现出民间艺术装饰的“心象性”特质。创作者不受科学、严谨的历史、地理、思维辑的制约,甚至抛开美术创作理论中透视法、时空构成等形式法则的约束,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瞬间的即兴发挥,来表达一种当下的真情实感。譬如某些装饰图案并未遵循近大远小的空间安排,甚至刻意打乱逻辑次序;抑或采取变形夸张的手法,将部分造型扭曲处理,这些都是“心象性”的特征性表达。
民间艺术注重场景化的情景交融,民众的艺术创造并不是要极力追求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形色表现,而更多地在于对真实生活情态的传达。因而,这种创造既要体现一定的形式感,更需要承载丰富多彩的涵旨寓意。除了常规的物象寓意外,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龙凤象征喜庆祥和,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等,还囊括了许多地方性、民族性、宗教性寓意。此外,色彩的特征性搭配,亦成为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
3 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3.1 造型表现
现代陶瓷装饰在广泛借鉴西方自由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之后,开始逐渐建构起具有自身文化内核的艺术体系。其中一种特征性表现便是,创作者开始将关注视角边缘化。尤其是不少出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艺术家,尽管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但传统民俗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如故乡民居的白墙黛瓦、青砖石板、剪纸窗花等。这些意象都被创作者运用于陶瓷装饰的造型表现中。如刘颖睿的作品《青砖上的记忆》,以青砖造型展现了一幅民间乡土画卷,民居、古窗、苔痕都呈现出浓郁的乡间风情。青砖斑驳,凹痕遍布,刻满了光阴岁月的沧桑。作者以别具创意的媒材和手法,塑造出陶瓷材质特有的工艺语言。又如张亚林作品《悠然》系列,以传统民居古窗造型展现一种情境化装饰形态,同时以“隔景”手法展现江南荷塘盛开的景观,饱含浓浓的乡情。
此外,“文化生态”亦是民间艺术介入现代陶瓷装饰的重要特征。它强调表达的是从民间艺术形式到内容、文化、观念的一种整体把握,所展现的并非只是一种形态化视觉,而更多的是对民间艺术生态体系的观照。譬如在题材的选取上,不少创作者开始注意到部分边缘化的民间素材。典型的如朱乐耕的作品,吸收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作品《苗家风情》,以苗族文化艺术为视角,将具有浓郁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舞蹈、服饰、建筑等予以展现。色彩的表现也极具典型的民族风韵。三段式的画面结构,传达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化场景,增强了文化性及装饰美感。
3.2 色彩表现
在视觉传达效果上,色彩往往比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人眼对色度的敏感性要强于造型。而民间艺术中,色彩也往往有着较高的辨识度。赵春雷在《中国民间色彩在现代生活陶艺色彩装饰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取出民间艺术中几种典型的色彩组合方式,如红、绿、黄、青、黑等。并且,民间艺术装饰的色系主要为饱和度较高的色域,色值浓郁、明艳、热烈、张放。并且,造型与色彩的综合表现更能体现出某些特定的民间艺术风格。如民间剪纸艺术,朴素的大红色,灵活多变的线条轮廓,充满喜庆气氛。著名陶艺家施于人的作品,有一类专以剪纸、年画为装饰题材,@些作品既无写实性较强的形色表现,更无纷繁芜杂的色彩穿插,仅以单色或双色营造一种高对比度的色彩反差,以色彩的纯粹单一凸显造型。并且其中的纹饰所提取的也主要为大众所熟悉的民间剪纸图案。又如其作品《蓝风》系列,灵感来源于民间朴素布艺风格,细碎的蓝色碎花布纹成为作品装饰图案的主体元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陶瓷工艺在色彩表达上的优势,采用明澈幽亮的青花来展现蓝色,深邃而明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作品所传达出的民间艺术气息十分浓郁,辨识度也较高,观者能够透过作品自然联想到相应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而唤起内心的乡土记忆。
3.3 综合表现
现代陶瓷装饰十分注重陶瓷材质特性的发挥,强调工艺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异效果的营造,即泥性和火性的表达。为此,传统以技艺性表现为主的陶瓷装饰绘画逐渐演化为一种较具现代创作意识的媒材性语言,借助艺术家的主体自觉及内省,充分发挥艺术个性,由此产生各种综合性的跨界表达效果。譬如,现代陶艺家对颜色釉的综合化运用,恰体现出这一特点。此外,正由于颜色釉在表达效果上具有较好的宽容度,能够实现许多传统彩绘及雕刻工艺难以实现的形色表达,因而也开始被运用于民间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如程云的综合装饰作品《老屋》,通过将我国江南传统民居以印象主义之风呈现于陶瓷装饰中,充分发挥颜色釉的色彩与肌理,产生极具变化性的釉色效果。坍圮与斑驳的造型与釉色相互映衬,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极为贴合。
此外,从艺术精神的表达向度来看,部分作品通过综合表现手法,呈现出浓重的批判性色彩。通过对传统工艺性表现形式的分割、拆解、夸张、变形等方式,来从形态上展现作者对当下民间文化保护现状的批判思考,独创意识及个性表达十分强烈。
4 结论
民间艺术包含了民族性、地域性的情感化内容及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现代陶瓷艺术家的浓郁乡土情怀,同时也体现出对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精神观照。随着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许多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要使得民间艺术文化保持鲜活及创新力,就必须让其成为“活”的艺术形式。其中,陶瓷装饰作品对民间艺术元素的吸收借鉴,恰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陶艺家对当下文化视角关注的延伸,民间艺术正在成为一种典型文化样式呈现在陶艺创作中。在表现手法上,以造型、色彩、纹饰等特征,实现形态及内容在解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层面的提取与转换,以及工艺技法的媒材化、语言化表达渠道,由此使得传统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展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陶瓷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词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81-208.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0.
[3]刘清云.古朴典雅相映成趣――论现代陶艺中的祥和民俗风[J].艺术评论.2013:145.
[4]杨志.民俗陶艺的产生背景及其原因[J].中国陶瓷2007年8期.
如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大城市里古旧民有一部分被商品房占领,全国各地的旧城建筑需要整体性保护。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朝鲜族聚居的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在城市改革进程中慢慢消失,地域文化特征逐步削弱。传统民居要争取更积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要增强在城市和农村的适应性,在发展当地经济和民族村旅游基础上的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朝鲜族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民居建筑在整体刚劲而苍凉的北方文化形态中,呈现出别致秀丽的艺术风格。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大约有180多万人口。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各民族间社会生活相互同化,朝鲜人民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生活习俗和行为模式建造与自然相协调的居住环境。
据《三国志》中所记载,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女别。”早在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先民住在简陋的稻草房屋,近代他们则依山而居,临水而住,房屋平矮,青瓦白墙,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
朝鲜族传统民居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与汉族颇为相似,又有独特之处。朝鲜族传统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民居按照建筑材料可分为三类:草房、木楞子房和瓦房。这三种形式的民居都以木构架为主,无地基,直接在台基上建造房屋。民居一般由四类房型组成:鼎厨房(具有客厅和厨房的功能)、普通房间、牲口房和仓库组成。房屋平面布局多数为矩形或者L形,有的外面设廊,可在廊内脱鞋乘凉、休息和放置杂物。前面为庭院,可种植花草和蔬菜等,也可作晒场。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屋顶根据形态不同,大体可分为悬山式、四坡式和歇山式结构,其材料一般为瓦房和草房两类。悬山式屋顶最为普遍,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两面坡样式,房盖外檐探出墙壁外,房脊两端的房墙顶端呈“人”字形;四坡式屋顶比房屋面积大,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歇山式屋顶上部呈悬山形,下部与四坡式相似,屋顶坡度缓和,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微微翘起,造型明快。外墙以木构架承重,在地基周边砌上石块,外墙面一般用草绳或者柳树条,抹上泥浆和白灰,中间充填上沙土,内隔墙多采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或用木板隔成单间。东北冬季严寒,每家都在房内铺设暖炕(音译温突),暖炕通常占整个室内面积的三分之二,上面铺设炕革,冬季烧火取暖用以抵御严寒,全家人喜欢围聚在上面聊天吃饭。
朝鲜族传统建筑中的门窗大体没有分别,都可以作为出入口,这种“门窗一体”既适应东北亚地区的地理气候因素,造就独特的地域性构造,同时也具有满足采光、通风和散热的功能。朝鲜族房间内白天作为起居室,可以席地而坐,宽敞明亮;晚上以推拉门灵活分隔空间作为卧室,以保证房间的私密性。狭长的推拉门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并有窗纸。窗棂样式讲究简单整齐,疏密相间,竖向排列较密,横格排列较疏,给人以挺拔之美。
室内家具以桌案类和橱柜类家具为主,造型低矮,大方稳重,遵循左右对称的形式,更注重功能和实用性。材料多为木材,其颜色多为原木色或在上面刷油漆。居室内靠墙摆设壁橱,用来存放被褥和衣物,保持室内宽敞与整洁。朝鲜族人喜爱在室内放置屏风来分隔空间布局,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
朝鲜族传统家具运用雕刻和镂空等手法装饰,受到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图案内容以宗教、文字和动植物为主,例如莲花、太极图、仙鹤和柳树等,其表现内涵和艺术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譬如“十长生图”被广泛用在各种在家具陈设、器皿装饰上,“十长生图”即指太阳、山、水、石、云、松、不老草、鹤、龟和鹿的装饰纹饰,寓意吉祥。此外,朝鲜族人钟爱金达莱花,象征繁荣和幸福的美好寓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朝鲜族崇尚自然,建造民居和室内家具运用天然材料,包括有:杨柳木、松木、沙石泥土、稻草和高丽纸等,平易朴实,既具有实用功能性,也满足了装饰美化的需求。朝鲜族人喜爱清雅的白色,所以有“白衣民族”的美誉,传统民居大都建筑外墙为白色,体现了朝鲜族人民“以洁为荣”的观念。生活中,人们常常将多种纯度较高,较明亮艳丽的“彩虹色”颜色运用在服饰和建筑室内陈设中。
关键词: 传统民间艺术;现代包装设计;应用;传承;融合
中图分类号: F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154-02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传统民间艺术保持着实用和审美的综合价值结构,它“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通过理想化视觉形象的塑造,使作品在实用的前提下,抒发被现实所压抑的审美意愿。它们原来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在当代被极大地强化和纯化,其中富有历史感和民族色彩的审美价值形态,构成传统民间艺术的特有魅力。
一、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是现代包装设计创新的基础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对当今包装设计有着重大影响,反映在包装设计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 民间剪纸:民间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全国各地民间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异彩纷呈,大体上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在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中体会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年节时的赠答礼品、糕点、中秋月饼以及传统酒水容器上的标签和包装等。形形的民间剪纸无处不散发着浓浓的情感因素。
(二) 泥塑艺术、陶瓷艺术 :泥塑造型质朴,颜色原始粗犷,夸张中充满了童趣,但又不失艳丽的特征。陶瓷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中国古老精湛的制瓷技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是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而且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包装上,使“回归情结”得以彰显、贯彻。例如酒鬼酒包装采用拴麻绳的土陶瓶,给人一种粗犷、不拘一格的感觉,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三) 风筝:是人们熟知并喜爱的民间游戏品和民问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色彩艳丽,如蝙蝠纹、云气纹、牡丹纹等,常用于各类传统物品的外包装上,取其吉祥之意。通过提炼这种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价值得到一个新的升华,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对商品的流通、销售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例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都是如此。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越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人性化的产品包装越具有竞争力。比如汾酒包装:白瓷瓶、青花装饰显得婉约雅致,牧童图案则呼应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充满诗情画意。
二、包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融合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创作是自由的,是情感真实和自然的流露。作品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客观事实的现实性,是一种主观想象的集中投入,充分体现了民间艺人们特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品对现实物象形态进行大胆地删减、夸张、秩序化的处理 ,保留其精华,使形体简洁、单纯、一目了然,完全摆脱了客观事物的束缚,充分表现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越有地方性就越有世界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族艺术以独特的美与历史、时代同步。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高科技时代,艺术设计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了千百年的传统民族美术的文化精髓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是现代包装设计创新的基础,它不但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发展,更要进一步的跟上时代步伐。它们互相依存 ,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并融合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现代包装设计活动和设计作品中。
我们知道,元论哪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任何艺术决不应轻弃其传统特性。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学的着眼点不是事物本身,而是 注重事物间互相关系、结构、作用和功能 ,这种思想对本民族的欣赏习惯与审美特点影响至深。因此人们在接触民族风格的商品时首先感受的是商品传达给人的情感和美好的寓意 。中国民间艺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影响着现代包装,常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 ,用有形的东西来表示一种无形的感情、意志和愿望 。
包装设计中可以巧妙地运用传统民间艺术作为设计元素,但运用传统民间艺术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视觉形态上,而是要深入到民间艺术的精髓中,这样才能为消费者开拓新款。富有民间特色的包装易亲近消费大众,且鲜明的色彩和地域特点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民 间艺术的亲和力可以创造一个拨动消费者的“心弦 ”。在商品竞争的信息时代 ,民间传统艺 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良好运用, 可以让传统民间艺术的使用价值得到一个新的升华 ,同时提 高包装设计的附加值 ;还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感。
倡导民族传统和科学文化,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以延伸、融合和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科学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现代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的主流。
著名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的设计作品,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图案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工艺元素相结合,用清晰明快的创新技巧再行铺排,效果简洁而充满令人惊喜的创意。1996年其创办的地n Chart Design获 GRA- PHIS评价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设计的《茶具》包装、《月饼》包装、ar-Chart Design公司图案标志等,应用了中国民间图案艺术的表现方式,在表现语言方面采用了许多中国民间的艺术元素,从中可以看到剪纸、木刻年画和皮影的艺术特点 ,Alan Chan Design 公司图案标志还借用了木刻年画 “错位”的套色技法,又将现代电脑的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的手绘技法进行了结合,可以说是中国设计界的典型案例 ,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内涵。他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两次个展 ,作品成功地融合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既赋予作品传统民间艺术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获得了无以数记的荣誉。美国、日本设计界权威杂志多次为他作专题介绍,并推崇他为打破东西方文化隔膜的设计大师。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中,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包装设计文化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了千百年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精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不但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扬光大,更要进一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包装设计的未来是民族与时代的交融,是科学与艺术的开发,是智能与创造的体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面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借鉴 ,以及面对广阔空间的创新,中国的包装设计领域,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去创立完善一个全新的现代包装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朱上上.设计思维与方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包装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23-01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拥有者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与商业的产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包装设计同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结合,既是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则针对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具体探讨。
一、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文化内涵深厚,寓意深刻,既有着极高的文化技术价值,同时也保持着实用价值。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艺术风格,在现代经济浪潮冲击下的多元化社会中,显得更具艺术价值与魅力,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正是传统与时代的完美融合,作为一种二维平面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间艺术极大丰富了现代包装语言,使现代商品的包装更具时代感与民族文化感,体现出了商品的个性与特征,对商品的销售与推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流行的现代艺术形式,其受众也越来越广泛,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为人牢记的根本在于其抓住了消费者的内心情感需求,如何在现代设计语言当中反应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包装作品,既是现代设计者所需承担的历史与文化责任,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普及化、视觉化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风格千变万化,从商周青铜器图案到古漆器图案,无一不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元素。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其中具体包含了造型应用、色彩应用、象征意义的应用等。
(一)民间艺术造型的应用。传统民间艺术造型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例如盛唐时期的花鸟纹饰,体现出了充实、华贵之美,诸如此类的传统造型符号,广泛地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同现代包装设计以及商品的结合,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商品的文化内涵。比如西凤酒的系列包装则以凤凰图案为主题,体现出了吉祥平安的寓意,再加上象征着富贵的牡丹图案的点缀,同时展现出高雅的文化气息。
(二)传统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色彩是艺术设计的根本,其在包装设计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包装设计利用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提升产品包装的吸引力,进而吸引顾客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色彩浓艳与明快也是我国民间艺术色彩的突出特征,因而其能够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效结合。例如民间的年画、京剧脸谱等,将黑白、红绿、蓝橙等强烈对比的颜色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其在包装设计中也能够很好的应用。例如某青花瓷产品包装的设计,如下图所示,此包装采用蓝色与白色,色彩鲜明而简洁,同所包装的产品特征遥相呼应,体现出青花瓷的独特色彩魅力,视觉整体上给人以清新古朴之感,提升了包装的吸引力。
(三)民间艺术象征意义的应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除了图案的多变与色彩的丰富,同时也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如下图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整体为圆形,并采用牡丹点缀,色彩鲜明,寓意“花好月圆”,体现出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同中秋节的文化寓意相呼应,展现出文化与审美价值。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要体现出自身的特征,同时也要富有生命力。对于包装设计而言,其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交融,既需要完美地结合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也需要设计者有超前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创新民间传统艺术的应用,巧妙利用民间艺术作为设计元素,用现代文化艺术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延伸其“意”与“神”,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层含义。其次,在应用当中,作为设计者要敢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展现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优秀的一面,去伪存真,反应出当今时代的内在精神追求,对艺术形式进行延续。才能够使商品展现更强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楼正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
程,2007(05).
[2] 闫波.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
装工业,2012(09).
[3] 李楠.包装设计之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探索[J].考试周
刊,2011(04).
关键词:民间艺术;包装设计;渗透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063-02
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成的宝贵文化和独特风格所表现的设计潮流对当今包装设计有着重大影响。民间艺术是流传于历代民间,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而服务的,为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反映在包装设计中有很多内容。
(一)对剪纸文化、皮影文化、年画艺术的运用
众所周知,剪纸文化、皮影文化、年画艺术是一种二维的平面表达艺术形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应用方式也极为灵活,是生命力较强的艺术形式。例如遍布中国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在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皮影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与剪纸艺术不同的是通过线的牵动,可以产生强烈的表演效果。年画艺术在我国流传极广,代表地区有天津杨柳青、凤翔年画等, 是人们歌颂英雄,祈求平安的载体。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就是这些艺术形式成长的肥沃土壤,来自于生活,所以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提炼这种传统民间艺术风格的元素合理地运用到形式美法则中,具体表现为在合乎主题的基础上达到深化和凸显的作用,而在表现包装艺术的同时。使包装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有效传播体。越来越多的包装设计作品已经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是能够深入表现内容的处理手法,也是通过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达到形式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二)对泥塑艺术,陶瓷艺术与包装容器结合方面的运用
民间的泥塑艺术从前多为小孩的玩具,造型质朴、颜色原始粗犷,但是又不失艳丽的艺术性,能够充分体现表达对象的特征,夸张中充满了童趣。而陶瓷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中国古老精湛的制瓷技术。表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是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容器的包装上,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得以贯彻。这种回归情结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呼唤,不只是针对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应对。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的摹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包装设计风格。
在包装设计中传统民间风格的具体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并且加以适应市场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宏观的观察下,对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微观细致的采纳和吸取,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无机变为有机。在包装设计中引用上述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从而出现
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斑斓的世界大家庭,是区分的标识,也是深刻的文化烙印。
二、如何在相待包装设计中渗透传统民间艺术
现代包装设计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时代特性。其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自己的设计活动和产品中。中国包装设计风格上的平稳、圆满寓意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对称性、也正是中华民族的儒家思想和追求和谐统一意识的折射。传统民间艺术,是设计师创造力必不可少的基础。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陈幼坚、陈汉民等人,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可能设计出优美、典雅、感人的作品。一个没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师,就没有文化的根基,终究不能成为顶级的现代包装创新设计人才,世界著名的现代包装设计大师都是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有辉煌的包装设计成果。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相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美学,实质就是手工技术的装饰美与机械技术的功能美的比较。手工技术的装饰美常带有个人的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而机械技术的功能美是建立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功能美与技术美是当今艺术设计美学中的主要内容。如果说传统民间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现代包装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这也正反映了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学科是有机地向前发展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与传统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和价值模式契合的原生艺术,而现代包装设计是与工业化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复合艺术。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现代包装设计比传统民间艺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多元化是现代包装设计的一种必然方式。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巧妙地借鉴、创新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商品包装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传统民间艺术使用价值得到一个新的升华,使商品包装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感,尽显商品的个性特征,对商品的流通、销售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合理地运用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创意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现代包装设计本身就是要求设计者将图形、文字、色彩、编排综合地运用在立体包装画面上,使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展示功能。
倡导民族传统和科学文化,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以延伸、融合和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科学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现代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的主流。著名香港设计大师陈幼坚的设计作品,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图案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工艺元素相结合,用清晰明快的创新技巧再行铺排,效果简洁而充满令人惊喜的创意。1996年其创办的地n Chart Design获GRAPHIS评介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设计的《茶具》包装、《月饼》包装、ar-Chart Design公司图案标志等,应用了中国民间图案艺术的表现方式,在表现语言方面采用了许多中国民间的艺术元素,从中可以看到剪纸、木刻年画和皮影的艺术特点,Alan Chan Design 公司图案标志还借用了木刻年画“错位”的套色技法,又将现代电脑的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的手绘技法进行了结合,可以说是中国设计界的典型案例,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内涵。他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两次个展,作品成功的融合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既赋予作品传统民间艺术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获得了无以数记的荣誉。美国,日本设计界权威杂志多次为他作专题介绍,并推崇他为打破东西方文化隔膜的设计大师。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现代包装设计在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中,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包装设计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了千百年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精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不但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扬光大,更要进一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包装设计的未来是民族与时代的交融,是科学与艺术的开发,是智能与创造的体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面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借鉴,以及面对广阔空间的创新,中国的包装设计领域,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去创立完善一个全新的现代包装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林振扬.包装设计.[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摘要:民间艺术即:民间创造的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创造的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范围广范,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包括很多“绝活”,如: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它们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在人们一年四季中、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时刻相伴。民间艺术积淀深厚,内容丰富,但由于近年来电视、电影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对民间艺术疏于保护等,民间艺术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论述民间艺术所面临的现状及探讨促进民间艺术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民间艺术; 文化; 生活; 现状; 发展; 策略
民间艺术运用夸张、幽默的造型,鲜艳、活泼的色彩以及祈祷吉祥如意的艺术思想熏陶、鼓舞、滋润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在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急剧加快的当今,中国民间艺术面临这严峻的的生存、发展挑战。如:在高科技复制的介入下民年年画频临灭绝;在程序控制介入下皮影戏也面临失传,还有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渐渐失于流传。本文论述民间艺术所面临的现状及探讨促进民间艺术发展的策略。
1.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归结如下:
1.1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急剧萎缩
民间原有许多剧团能演婺剧、越剧、采茶戏等,而如今几乎难寻一个可以完整演奏此剧目。解放前,还时有傩戏的演奏,但现在傩戏已经绝迹,仅剩一名八旬高龄的郑子勤老人尚且能哼出《须江古乐》。一些木偶剧团因没有市场需求而解散团体或停演。
1.2很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一些有着重要文化研究价值的民间艺术如:须江道士音乐、四都道情、石门抬阁、长台莲湘、三卿口瓷艺、吴村鱼灯、凤林纸扎等其制作技能及表演技巧的传承人,大多已处年龄,面临技艺失传的问题。大多数的民间艺术也处于停业阶段。
1.3 建设和开发新城市,破坏了民间艺术资源
大量蕴含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古老建筑在新城市的建设和开发中遭到破坏。如:砖雕、木雕、石雕、壁画等不复存在。同时部分商人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将民间艺术作为挣钱的机器,唯利是图,变相破坏、摧残民间艺术。
1.4缺乏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管理
由于社会缺乏对民间艺术的保护、管理,大量的民间艺术流失,由于经费不足,不能引进现代科技手段,相关部门无法有效拯救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且由于缺乏对民间艺术的管理,民间艺术精品难以形成,而且直接影响其后续开发。
社会生活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来源,艺术又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经历了上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积淀,形成了民间艺术文化,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如:汉代的博大,唐代的雍容,宋代的清丽等。没有人能超越社会生活,因此,优秀的民间艺术总是伴随着伟大的时代产生。生产与劳动为民间艺术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婚丧、嫁取以及各种喜庆节日为民间艺术提供了表演机会。然而当前民间艺术的现状、发展令人担忧,加强民间艺术的抢救和保护,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就如何有效保护民间艺术及促进民间艺术发展建议如下:
2.1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计划
立足与民间艺术的现状,着眼于未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把民间艺术建设提上的日程。对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民间艺术,建立健全相关档案,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和给予充足的活动经费,从而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2.2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
相关部门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艺术,尤其是即将失传的:绝技、绝艺、绝活等,鼓励广泛教授培养新人。同时,记录、整理、录制等相关资料,将民间珍品保留下来。精神及物质鼓励长期从事民间艺术制作、表演的优秀人员,积极引导青年一代学习民间艺术,倡导民间艺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而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及研究、创新。
2.3 保护、改善民间艺术文化的生存环境
在保护民间艺术的同时,不断强化民间艺术本身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在传承民间艺术的同时,创新是民间艺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但创新不能简单化,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目前,有不少艺术名人为最求一味的创新,创作了一些经不起时间考验、没有生命力的参残次艺术品,结果使得艺术变得晦涩与难懂。为避免此例无根基的创新,应积极将优秀项目推荐到各个经济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同时又能够扩大民间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改善生存环境。
2.4 树立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民间艺术无论是剪纸、年画、刺绣、雕刻等的出现和生长均来源于民间生活,积极宣传和保护民间艺术的价值,鼓励较多的人了解、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人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爱好,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民间艺术的认识。努力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艺术的的良好氛围。
我们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被人们所广泛学习、传承。越来越多的贴近生活、浓郁淳朴的民间艺术作品重现、创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每个人尽一点努力来保护民间艺术、来改善、提高民间艺术的生存能力,让民间艺术能够迅速摆脱现状,适应时展的需要,记录当今的美好时代。
参考文献:
[1]卢芳. 试论民间艺术在当前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
[2]杨丽媪. 民间艺术的困境与出路[J]. 中外文化交流, 2008,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