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07:13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以下是
4、 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 F = G / nF =(G动 + G物)/ n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4、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3、单位是:帕斯卡(Pa)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 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浮 = G排 =ρ液V排gG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 F上 - F下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ρ= m / V变形
m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3 常用单位g/cm3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υ= S / t变形 S= υ t;t = S/υ
S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t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G=mg
m为物理的质量;g为重力系数,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4、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其中F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3、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 G物)/ n
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4、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
五、压强(P):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F/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
3、单位是:帕斯卡(Pa)
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
G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①F浮 = F上 - F下
马老师
日期:2012-01-04 08:16:44
②F浮 = G – F
③漂浮、悬浮:F浮 = G
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
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
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
3、有用功 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4、 额外功 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5、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6、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W总=G /(n F)
= G物/(G物+ G动)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单位都为焦耳(J)
3、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十、功率(P):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W为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t为做功的时间,单位s h
3、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换算:1kW=103W 1mW=106 W
基本方法:有意识才会给力!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1、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液体压强特点
4、物体浮沉条件
5、杠杆平衡条件
6、分子动理论
7、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1、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
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
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门锁等。 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
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
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
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如牛顿第一定律。
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
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一、选择题
1.在家庭电路中,从进户开始要顺次安装下列元器件再接用电器,其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
A.
电能表、保险装置、总开关
B.
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
C.
保险装置、电能表、总开关
D.
总开关、电能表、保险装置
2.如图给出了小明设计的楼梯照明电灯的四种控制电路,其中S1、S2分别为楼上和楼下的开关(都是单刀双掷开关).要求拨动其中任一开关,都能改变电灯原来的发光或熄灭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最好的方案是(
)
A.
B.
C.
D.
3.如图是一种试电笔的构造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试电笔时手应接触笔尖金属体
B.
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笔卡
C.
试电笔中的电阻可以用铁丝代替
D.
当氖管发光时有微弱电流通过人体
4.安装大功率用电器的插座时,只在通插座的火线上接一根保险丝,而不是在火线、零线上都接,这是因为(
)
A.
可以节省一个保险盒
B.
与只在零线上装保险丝效果一样
C.
和在零线火线上都装保险丝效果一样
D.
为了防止保险丝熔断后插座仍与火线连通而带电
5.熔断器盒内的熔丝断了,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熔丝的额定电流太大
B.
熔丝额定电流太小
C.
用电器的功率过大
D.
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
6.应该用测电笔去辨别火线与零线,决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触电线,这是因为(
)
A.
手接触火线时,手不会发光,无法辨别火线
B.
手接触零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大,人体会触电
C.
氖管发光时,一定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
D.
氖管发光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人体不会触电
7.有关家庭电路的安装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盏电灯应该是并联
B.
插座和电灯应该是并联
C.
控制电灯的开关应该和电灯串联
D.
保险盒应装在总开关前面
8.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当他刚把第二个电烤炉接入电路中时,家里所有的灯突然熄灭,电烤炉也不发热,检查后发现保险丝断了.导致保险丝烧断的原回可能是(
)
A.
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B.
第二个电烤炉的电阻丝烧断了
C.
灯泡的灯丝烧断了
D.
开关接触不良
9.把一小台灯的插头插入家庭电路中的插座时,空气开关立即“跳闸”,原因可能是(
)
A.
台灯的插头内断路
B.
插座中原来已经短路
C.
此时电路的总功率过大
D.
台灯的插头内短路
10.正常用电时家庭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2.6安,那么选用的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为(
)
A.
2.5安
B.
2.6安
C.
3安
D.
5.2安
11.走在旷野中的行人遇到雷电时所采取的方式正确的是(
)
A.
立即躲到大树下
B.
立即举起手中的雨伞
C.
立即爬到高处
D.
立即蹲下,双手抱头
12.在家庭电路中,下列情况不会造成触电现象的是(
)
A.
人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火线
B.
人站在地上,两只手同时接触火线
C.
人站在地面上,两只手接触零线
D.
人站在绝缘凳上,一只手接触火线,一只手接触零线
13.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
A.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
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14.某家庭电路中,已有电饭煲、电风扇、电视机、电灯四个用电器在正常工作,如果用餐时,只关闭了电视机,断开了电饭煲,那么此时家庭电路中的(
)
A.
总电压变小,总电阻变大
B.
总电压变大,总电阻变大
C.
总功率变大,总电流变小
D.
总功率变小,总电流变小
15.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热得快”热水器的简易图和电路图。现接通电源,发现热水器没有发热,并且热水器上的指示灯也不亮,现用电压表去检测,发现热水器A、B两端的电压为220V,指示灯两端的电压也为220V.该热水器的问题在于(
)
A.连接热水器和电源之间的导线断开
B.热水器的电阻丝熔断,同时指示灯烧毁
C.只是电阻丝与指示灯之间的导线发生了断路
D.同时发生了以上各种情况
二、填空题
1.在家庭电路中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为
V,生活中直接接触火线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当家庭电路中电流超过一定限度时,
会自动熔断,保护电路。
2.家庭电路中需要用额定电流为3
A
的保险丝,但手中只有额定电流为1
A
的保险丝,则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日常用电中,需要特别警惕本来不该带电的物体
,本来绝缘的物体
,因此应该注意:防止绝缘部分
,避免电线跟其他金属物体
.
4.如图所示,测电笔正确的使用方法是____(选填“甲”或“乙”),已知测电笔的电阻约为1.1×106Ω,氖管和人体的电阻比它小得多,可以忽略,请你计算“220V
40W”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正确使用测电笔时通过人体电流的_____倍(结果保留到整数)。
5.为防止触电造成人身伤害,在新建的楼房里,连接各用户的总开关上大多装有________保护器;为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高大建筑物的顶端都必须安装________,且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雷雨天千万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6.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线燃烧起来。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1)甲电路中电线燃烧起来的原因是由于
使电路中电流过大;
(2)乙电路中电线燃烧起来的原因是由于
使电路中电流过大。
三、作图题
1.如图所示,①请将图中“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和灯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楼道灯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在光线较暗且有声音时才亮;②安装一个不受开关控制的三孔插座。
2.小明常用的一个插线板由一个三孔和一个二孔插座组成,并带有开关、保险丝功能.如果接入的用电器电流过大,保险丝会熔断,所有插座停止提供工作电压.如果开关断开时所有插孔都不能提供工作电压,闭合时能提供工作电压;根据上述现象请在图中画出开关、保险丝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把插线板与电源线接通.
四、计算题
1.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家里的电能表,电能表上所显示的数值反映了他家5月初的用电情况,这时电能表的示数为多少KWh;如果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圈,则实际消耗的电能是多少J;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家接入用电器的电功率最多允许达到多少W.
2.图甲是家用插线板
(1)在乙图画出插线板内部开关和两插座的连线,并接入家庭电路,要求:1插线板上的开关可同时控制两插座的通、断;2开关接通时两插座都能提供220V电压。
(2)把“220V
1100W”的电暖气插入插座,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①流过电暖气的电流多大?
②电暖气的电阻多大?
③电暖气多少小时消耗2.2kW·h的电能?
④电暖气通过导线连到电路,为什么电暖气工作时放出大量热,而与其连接的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CO2气腹使血压急剧升高,麻醉风险增加,而术中静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直接舒展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压作用迅速可靠,持续时间短,可控性强,并无快速耐药及反跳性高血压等特点,使术中血压平稳地度过围术期。但静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过快可致严重心律失常。现将我院遇到此种意外及临床症状和处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男2例,女4例,体重47~65 kg,因胆囊炎并胆结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4例为高血压1~2级,ECG检查正常,其他各项检查均基本正常,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以芬太尼0.2 mg、丙泊酚150~160 mg、卡肌宁25 m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以呼吸末正压通气,VT 9~10 ml/kg,RR 12~14次/min,吸呼比1∶2,PetCO2维持在30~35 mm Hg,以芬太尼1~2 μg/(kg·min),丙泊酚3~4 mg/(kg·h)速度静脉输注,间断给予卡肌宁12.5~25 mg,钠氯化镁(5%葡萄糖液250 ml加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2支),CO2气腹(压力12 mm Hg)使腹内压升高及膈肌抬高,使血压升高,由麻醉诱导插管时80~100/50~80 mm Hg 升至140~170/90~120 mm Hg,静脉快速点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以达到降低血压,此时心搏骤降至50次/min以下,其中3例低于40次/min,2例低于30次/min,1例出现短暂停搏,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和停止静点麻醉药,测血压降至60~80/30~50 mm Hg,即刻快速静脉给阿托品0.5~1 mg心率逐渐升至60次/min以上,测血压恢复正常,重新调整麻醉药用量,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其中5例清醒后对答切题,无异常不适,1例术后清醒后反应淡漠,术后第二天随访恢复正常,无异常不适,6例患者均1周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商品名艾诺吉)为高能复合物,每瓶含三磷酸腺苷0.1 g、氯化镁32 mg,其药理作用为能透过各重要脏器的细胞膜增加组织和细胞内ATP水平,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给细胞直接供能,从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及细胞膜钠泵机制,减轻细胞肿胀,改善微循环障碍,恢复脏器功能。本药品使用说明书明确说明静滴过快有降压作用,初始滴速应控制在20滴/min以内,无异常5 min后,控制在50滴/min以内,LC术要求二氧化碳气腹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空间和视野,这样使腹内压和膈肌抬高,全身肺血管阻力增加,这些因素使气腹后血压升高,另外气腹后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入血,形成高碳酸血症,也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1],因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中含有ATP,腺苷及镁离子可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降压作用迅速可靠,持续时间短,可控性强,无快速耐药及反跳性高血压等优点。因此静脉点滴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可降低血压,减少因气腹后血压波动较大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和避免单纯增加静脉麻醉药剂量,以达到降低血压而使术后麻醉苏醒延迟。本组6例患者导致严重窦缓其机制可能为:(1)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滴速过快使高浓度的腺苷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导致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另外ATP有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降低血压,外周血管急剧扩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受损,其次,气腹后外周血管受压,刺激腹膜牵张感受器,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回心血量减少,表现出心率及血压骤降[2]。(2)输注过快,使血清镁过高,镁离子为钙通道阻止剂,使PR间期延长,心室内传导阻滞,甚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所以利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对抗气腹后血压升高,其安全性有待斟酌,应注意滴速,先慢后快,严格根据使用说明及血压波动情况适度调整滴速,其次应严密监测血压及ECG,必要时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以期达到更加安全的麻醉。对基层医院因技术和设备不健全应采用一些传统心血管活性药如硝酸甘油等对抗术中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佘守章.微创手术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9.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低效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46-01
进入初中阶段,历史课程作为副科,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态度和学生学习态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原因,提出实施策略,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一)考试的影响因素
历史虽然作为副科出现在初中,但是在中考的时候是必考的科目,因此,其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学习中,由于受到教师或是往届学生的影响,认为历史只要考前背背就能考到很好的分数,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习,致使很多学生持有侥幸的心理,临阵磨枪,不注重平时积累和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学生普遍反映历史教师授课以纯讲授为主,课堂讲授枯燥乏味,尤其是历史悠久的知识点,学生们更是无法想象和理解,使得学生产生退缩和畏惧学习历史的心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陈旧,没有吸引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
初中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课,学生们普遍不愿意死记硬背。尤其是历史事件,很多学生很是头疼,总是记不住,记混了年份和事件,对于问答题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形成逻辑性强的语言构架体系。
二、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知识框架,便于学生进行预习
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做足功课,把要学习的章节进行知识体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梳理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一种知识的脉络,便于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也要强调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困惑点和疑难点,便于学生在课堂上重点听这些不懂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进行专题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历史知识的复习是学生们反映最为头疼的事情,他们用一个“背”字来形容历史学科的复习。高效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水平,按照时间、事件、年代、人物进行专题性知识的总结,在总结的同时不仅能将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还能锻炼总结的能力。有的同学将这些作成年卡或表格帮助记忆。这些创新性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便于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善于变换花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诠释难以理解的知识。利用抢答的形式组织竞赛,增强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们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体验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纪念馆的参观和红色旅游胜地的观光,在观摩中,增强学生们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话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设定与课程适宜的题目进行发散性的讨论,从而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多方配合,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授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学生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国伟大的历史,增强自豪感和荣誉感;学校要合理设置历史学科的考查方式,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为目标,进行高效教学目标的设定,以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3).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课改前沿,2013,(11).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指导;学习
自从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后,历史学科在初中基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习主动性较差,难以掌握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不少学生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师的强制性的灌输教学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就必须要在实践中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所谓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日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历史之储备量.因此,教师务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突出灵活性与针对性,从根本上提升每一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历史
历史是一门以时间线索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时间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进行准确定位,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敏感力,这样才能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点往往较多,历史时间与时间节点通常较多且复杂,为此历史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特定学习能力进行方法指导,尤其要指导其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历史,这是帮助学生在近阶段中快速高效提升历史课堂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呢?笔者将结合自身初中历史课堂指导教学案例谈谈合作指导的教学细节.比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公元前23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是秦发动战争的时间点,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时间点的记忆能力较差.为此,我指导学生们组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教会学生们如何通过合作小组来与同学一起记忆历史时间点,例如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这无疑能够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记忆知识点,获得整体进步与提高.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将秦国统一六国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拆分成几个特定历史专题,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通过专题来学会预习课本、搜集资料、整理课堂专题重要信息等等,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每一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探究的问题或者主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牢记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学习.
二、指导学生搭建历史学科立体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较为琐碎,但也不完全无迹可寻.教师要想让初中生能够在这一学习阶段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就一定要指导学生搭建历史学科立体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们逐步树立历史学科学习自信,逐步掌握历史琐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不仅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完善自身对历史的了解与掌握度,同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历史以时间发展为基础,以关键任务为核心,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感,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通过人物情感、历史事件影响来提升学习效率,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点.比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纸技术的发明和历史来源形成清晰深刻的认识,以相应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们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来记忆古人是如何进行造纸的,造纸又是在什么事件逐步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的,以及指导学生们去思考造纸技术给古代人民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又存在什么影响.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指导思路下,已经不是在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以历史思考的角度去学习历史、领悟历史,从而实现质的变化.搭建知识体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比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复习
教师要想让学生们真正能够取得较好的历史成绩,并能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就一定要在指导学生们正确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举一反三,学会有效复习,做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善始善终,从而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点,大幅提升历史学习效率.复习指导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就是要指导学生们将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同一类型问题与同一时间点问题相联系起来,从而在具有联系性的相关历史知识点中学会思考与领悟,不断提升历史思索能力.比如,在«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大章节的复习教学指导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们将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历史事件整合起来,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同一类型知识点中进一步整合,不断提高初中历史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同样,以章节复习方法为基础,贯穿整个历史课本,让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举一反三,逐步巩固历史立体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历史复习效果.
四、结语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重要性在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后日益突出,教师必须从指导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下手,提升学生们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不断推动学生融入历史学科的自主高效学习与复习氛围,培养学生准确的历史学习思想观念,使其乐于学习历史,高效学习历史.
作者:谢树森 单位:福建省泉州就南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历史教学;复习策略;中考
中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学生日后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初中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科目,对它的复习也愈加重视。而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一、基础知识强化
1.初中历史考查范围广,知识面全,如果知识只是敷于表面,答起题来是无法做到得心应手的,这就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行强化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整体知识有一个知识架构,这样答题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例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节当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原始的几种人类的名称、生活处所等,还相应地会了解原始文明的几个发祥地。这些知识相互关联,考试极易一起考查,因此,要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2.要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中外历史事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归纳,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归纳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这对于日后答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知识点记忆的主次性,加强重点知识的记忆,对次要知识点不必浪费太多时间,改革是热点和重点,需要对各大改革进行强化记忆,并加以区分,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复习效率。初中历史的学习关键在于抓住历史事件的整个体系,将之变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但利于记忆,也利于分清主次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答题网络和方式。
二、答题技巧强化
1.答题要注重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答题要全面,切忌片面。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思维敏捷度、答题速度和答题准确性。一个好的题目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的联合,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仅仅片面地切入,着重一个方面,不能全方面解答问题,导致考生失分。
2.提高表达能力,答题紧扣题义,条理清晰,突出要点,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切忌思维混乱,离题万里,不扣题义。笔试考查的不光是知识,也考验的是答题人的表达能力,例如,同样是知道题目的解题方式,但是在组织答案时,出现颠三倒四、词不达意的现象,阅卷人就会减少给分。
3.注重答题规范性和条理性,思路清晰,要点明确,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还要注重卷面整洁度,做到序号化,使要点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卷面书写分。在中考中,答题的规范和书写的整洁和条理是获得分数的关键。例如,在考试当中,往往会出现考试的成绩和自己预想的成绩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不是题目本身学生不会,而有可能是因为不规范的答题或者是卷面的不整洁,阅卷人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导致的考试分数低。这是考试中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三、“三限”的复习策略
1.限时,提高答题效率。中学的历史具有复习的知识点多、线多、面宽的特点。中考中历史考试的难度也在逐年的攀升,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按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试题,也就是实际作战能力的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在考试时提高做题的效率,也要求我们能够在平时严格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把平时的练习当做是重要的考试,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敏捷性。
2.限地,提高心理素质。在往年的中学历史考试当中,因为怯场导致考试失利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也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方式:考前要进行限时训练,做到不同桌,单人单座的方式,这样无形当中普通的教室就会出现一种考场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当中,学生逐渐克服了紧张心理,为考试打下了基础。
3.限字数,提高表达能力。现代化的考试出现了很多的要求,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要点突出。但是往往学生的答题一味地罗列史实,不得要领。这样在日常的教学或者是考试的过程中,可以限定答题字数,做到史论结合,要点清晰。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的历史教学要注重改革。在初中的历史考查当中,学生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考试成绩,在考前的知识积累过程中,要由点到面地全面学习,加强学习体系的建立。考试的过程中,克服紧张的情绪,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中考的历史考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许扣锁.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
[2]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