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乡土文学范文

时间:2023-10-13 16:07:06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乡土文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乡土文学

第1篇

【关键词】乡土文化 优化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它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不少学生作文内容陈旧老套、无病、面目可憎。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作文教学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培养情感,熏陶意识

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乡土情感的培养成为可能。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录的一些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渗透了作者的乡土之情。鲁迅《故乡》中的“故乡情”,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的“山水情”, 体现出名家力透纸背的“乡土情感”。与此同时,学生对其中的人、事、景、情都耳熟能详,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具有乡土情结的课文,有意识地将语文阅读与乡土教育巧妙自然地结合起来。同时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有效弥补教材与农村学生融合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不仅可见到高山、激流、险滩行船的惊心动魄场面,而且更常见到的是:软风微醺的春日,月华如水的夏夜,清明气爽的秋色;深潭见底,游鱼可数;错落有致的平田屋舍,那渡船、碾坊、山寨、吊脚楼等等,湘西所特有自然风光尽收读者眼底。在作者笔下,山水云雾、草木虫鱼等形象组合成为一幅独具特色而又完整的湘西自然世界的风景画。那么,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让学生从这些名家的作品中受到启发、熏陶;让学生学会在作文时像大师们一样有“情感”投入,发现“好景身边也有”的道理,达到一石三鸟之效。

二、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草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作文题目,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田野》《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我为你骄傲》等,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情感。平时还可出一些小题目,如 “从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向你介绍一个有趣的老乡”“你会唱几首乡谣,能讲几个家乡的故事传说”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关注乡土的气氛,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形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因为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真情实感,所以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都较先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了。

三、体验生活,感受真情

《走进新课程》中提到:“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素材。”这里明确提到了“课外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等,而这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许多学生写劳动,往往就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出真情实感。翻地、浇水、施肥、收割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地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自体察劳动的辛苦,是大有意义的。让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四、感受民风民俗,抒出乡土情结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生长和生活的黄土高原,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族遗存。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如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丧嫁娶、起居造屋庆贺、开业规矩、祭祖踏青、龙灯庙会等等,这些都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情浓、趣浓的题材。它们有的表现了农家人纯朴、勤劳、善良,让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果将之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第2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农村社会虽然缺少城市社会中设备齐全的各种展馆,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田园风光和风俗人情,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利用这些资源,学生会感到异常亲切,会大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而且陶冶了情操。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品读乡土佳作,激发学习兴趣

溧水县位居百里秦淮之源头。溧水自唐代以来雅称为中山。因此,清代形成的溧水八景也被称之为“中山八景”。它们是:琛岭神灯、芝山石燕、观峰耸翠、金井涌泉、龙潭烟雨、洞壁琴音、东庐叠遄、臼湖渔歌等。溧水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可谓人文荟萃。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大诗人李白到溧水一带漫游。此时的李白,因得罪李林甫和外戚杨国忠等权贵,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人生正经历着大失意。然而,丹阳湖的美丽风光浸润了他这颗失意的诗心。他提笔即景,一首关于丹阳湖的美丽诗篇便成之于胸中,出之于笔端,传之于后世。这首诗大气而不失细腻,豪放而又清丽缠绵,的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入芦花里。

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家乡的石臼湖竟然与大诗人李白有关,学生惊喜之余,反复吟咏,学生张龙强抑制不住激动,写下了这样一段赏析文字:一个天朗气清,艳阳高照的日子,李白乘扁舟一叶,载酒行吟于湖上。当西天布满了落日的余晖,美丽的丹阳湖水天相接,朦胧间,他仿佛置身于人间天上为一体的奇妙境界。商旅的归帆、渔妇的歌声,让他看到了也感到了劳动的美好和收获的愉快。他想起了自己曾有的抱负,宦海的沉浮,一切是那么虚无缥缈,相比之下,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是那么真实可爱。

我们溧水的无想寺早在南朝时就颇有名气,在吟咏无想山的诗篇中,最为有名的则是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的《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也正是因为周邦彦的这首词,无想山和无想寺的名声才更为大噪。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这首词上阙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无想山初夏景色的优美,对实境的描绘刻画入微,山下的卑湿,引起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怀念,身世相同,深有感慨,从而引发了下阙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漂泊的悲哀。自称为“江南倦客”,曲折地传出了作者流宦他乡的苦楚,他自比暂寄修椽的燕子,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终于只能以醉眠求得内心短暂的安宁。这首词的特点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也都隐约不露,特别是“憔悴江南倦客”是作者自况的真实写照。学生读到此词,如获至宝,工整摘抄之后,吟咏成诵,课后饭余,时而来上几句,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当学习的内容一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那学习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溧水山水风光无限,学生徜徉其间,探寻名人古迹,吟咏文人墨客们留下的诗文,兴致极高。学生归来以游记的形式写成随笔,颇有文采,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方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溧水的历史,进而让学生更热爱溧水,振兴溧水。

二、收集民俗传说,传承传统文明

寒暑假期间,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闲暇时间,多方收集家乡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开学后交上来的收集材料非常丰富,涉及范围广,且多篇有人文思考的深度。比如某学生的《蒸团子》,详细介绍了团子的制作过程,又将过年的热闹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结尾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表达出他对家乡的一份挚爱之情。另有同学:“嗅一嗅,今年的年味似乎特别香:混杂着煮咸货香,油炸豆腐果香,团子香,还有花香,雨后春泥香,众香齐集,聚出了浓浓的年味”,等等众多对传统的描述和热爱将铭刻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新桥河小白龙救母,不忍离去,频频回望,有了新桥河九九十八湾的传说。赵氏寡妇捐赠出全部家产,建成蒲塘桥;狮子山上贪婪和尚……每一个传说背后,都表达出家乡人对美善的褒扬和对丑恶的贬抑。学生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挖掘传说背后质朴的传统美德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和追求。最底层的也是最质朴的,学生们深深地为此而感动,很多的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民间传说不屑一顾了,反而去收集更多的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

三、记录乡村生活,感受纯朴乡情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而农村学子的亲情因生活的艰难而更显纯朴和珍贵。结合写作教学,让学生记录真切的亲情,记录美好的乡村生活,很多生活细节令人难忘,引起共鸣:在村口张望儿子放假归来母亲的背影,突然回家发现饭桌上只有一碗老腌菜……每读到这些,无不勾出记忆,令人热泪盈眶。

纯朴的乡情也令人神往:春天碧绿茶园里的欢声笑语,秋收时节村人的相互帮助,农闲时一日三餐总爱端着饭碗聚在巷口;邻居的热情,村人的善良,乡村的生活总以美好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渗透,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亲近,感受自然风光的秀美,更要用心灵去亲近理解家乡人文精神的美好。与自然对话、与名胜古迹对话、与农村现状对话,在对话思考中,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见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3篇

一、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融入课堂

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在参与田间劳作的实践中知道了水稻的生长过程,以及收割晒干碾成大米煮成香喷喷米饭的全过程,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珍惜粮食的重要,也对古诗《锄禾》加深了理解,觉得语文也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并不难学,将平时的生产劳动实践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当春暖花开时,让学生去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金秋时节,丰收的田野就在眼前,金灿灿的稻穗笑弯了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学生们跟随大人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劳动中,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感受劳动的光荣。

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促进教学

我们知道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与环境“对话”。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生活技能和写作素材。农村孩子有着许多令人惊奇有趣的生活情趣:田间收割播种,地里采摘铲耕,水中捞鱼捕虾,山上摘野果采蘑菇……,这些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生活情趣以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为学生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三、活用乡土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应善于发现、利用和发挥农村特有的优势,弥补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不足,大胆从教具、学具入手,运用身边的乡土材料,让这种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敢于动口动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农村丰富的生产、生活和动物植物资源这座天然的、随手可得的素材库以及农村儿童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4篇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核桃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核桃!”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核桃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核桃树”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乡土化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要结合农村特点,就地取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学生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收割季节,让他们到田野去拾麦穗,秋天到了,到果园去摘果子……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和一处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由此让学生知道他们会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获得更多的素材。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以自己的思路来写作,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

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丰盈不竭的写作源泉。

1.搜集素材,发展儿童语言

农村有丰富的语言基础,平时可以指导学生多搜集、积累一些这样的素材,以备写作之用。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有关四季农农作物栽种、采摘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虽然没有草也要锄一锄,这样可以切断土壤中农作物的根系,防止水分蒸发。再如:“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勿施肥”是说下大雪有利于麦苗过冬,雪越大,麦子长得越好,而施肥会加快大雪的融化,加快水分流失。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农事农谚,既提高了作文的知识含量,又丰富了写作素材。农村处处有学问,遍地是知识。有一次,我给学生讲对联。书上只给出了两副对联,讲起来觉得不够生动,学生不好理解。我引导学生回忆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贴春联,那就是对联。这下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课后我布置了作业,请学生回家搜集对联,把自己村子里各家贴的对联搜集起来。作业收上来后,令我眼花缭乱:五花八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真是一本对联的活教材。然后我又叫学生把搜集来的对联整理分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丰富了写作素材。

2.积累生活经验

由于生活在农村,学生有亲身体验农村劳动的经历,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种玉米,我要求学生观察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锄草、什么时候施肥、收获,刚长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收获时是什么样子,一一记录下来。又如,许多学生都参加过栽种三七的劳动,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三七是什么样子、三七棚是用什么盖的、怎么盖,三七的每个阶段,每个部分叫什么。在给三七施肥、锄草、浇水等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把这些过程组织好写下来。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作文大课堂

如今,经济在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空间。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等走进了大多数农村家庭,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们可以把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的生活对比一下,以前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不方便记下来,然后再把用上这些电器之后的好处写下来。这样一来,既可以写好作文,又可以激发学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何乐而不为呢?而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如化肥、农药等副作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因此,我又指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去访问周边的村民。如农药用水对泥鳅、黄鳝等生物体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们认识到,野生泥鳅、黄鳝越来越少了,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加深他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增强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扩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觉得有话要说,有话想说。

第6篇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一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它充满了淳朴的美,应该让学生走进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让学生感受农村生活之美,教师要做好兴趣的引领和写作冲动的开发。学生作文中冬天的描写多是写雪景,萧索的大地,但现在农村冬天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蔬菜大棚就是农村冬天的又一大特色。冬天,我带领学生参观我们村南边的蔬菜大棚。学生一走进大棚,眼前一亮,棚里绿意盎然,他们大喊:“春天来了。”在大棚里他们看什么都新鲜,不断地向菜农和老师提问题:是怎么种的?如何管理?收入怎样?他们问了个遍。学生们兴奋不已,提笔写冬天就各具特色了。有的写的是《冬天里的“春天”》一看题目就有新意,孩子是这样写的:

我们弯着腰钻进一个黄瓜大棚,里面既湿润又暖和,感觉就象春天一样。只见绿色的黄瓜藤蔓缠绕在竹竿上,藤上结满了黄瓜,嫩绿的黄瓜带着晶莹的露珠,顶端还开着黄色的喇叭形的花,真是美丽极了。原来菜市场里的反季节蔬菜就是这样种出来的啊。

有的同学仔细描写了冬天的黄瓜是如何种植和管理的,大赞现代的科学技术。这次练笔很成功,学生们的选材角度新颖,内容真实。

二 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我爱秋天》时,我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里老师的菜园,有的看到了茄子会说那分明像一个个香蕉,只是颜色不同而已,有的会说那冬瓜像一个个胖娃娃。观察之后,我先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看到了什么?形状像什么?看后有什么感受?然后开始写作。这样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有的孩子就把秋天丰收的菜园描写得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和语文老师一起来到老师的那片菜地儿,啊!那画一样的菜园在我眼前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给这片菜园装点得美不胜收。你看,大大的冬瓜挺着那肥胖的大肚子,像个可爱的大肚娃娃。冬瓜北边是一畦西红柿,每一颗上面都挂满了又大又圆的西红柿,红的像一盏盏小灯笼。这时,紫盈盈的茄子不时地探出头来,他穿着一身紫色的衣服,到处张望,好像在问:“我美么?”看着茄子可爱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走着走着,又看见了青绿青绿的辣椒,它瘦瘦的身材,像个苗条的淑女,非常可爱……

到了冬天,大雪纷飞,大地银装素裹,带着同学们堆雪人、打雪仗,使得他们精神焕发,热情高涨,心中有说不完的话。然后写《难忘的下雪天》都写出了自己在玩中的感受。乡村的美景变幻无穷,经常带着学生去亲自体会生活,挖掘写作素材,这样使农村学生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三 走进生活,用心观察领悟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八妇女节时,我让学生每人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令她感动的事,并把他写成文章。学生纷纷表示:没问题,这个简单。第二天看到他们写的作文我也很感动。其中一个孩子写的《我为妈妈捶背》,他是这样写的:

前几天,爸爸出去打工了,妈妈既要忙地里,回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奶奶,还要为我的学习操心,累得腰酸背疼。看着妈妈倦容满面的样子,我多么想为妈妈做一件事啊。下学回家,妈妈正在洗衣服,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先在妈妈背上轻轻地捶了几下,说:“妈妈,这几天您太累了,我给您捶捶背吧!” 妈妈对我笑了笑,说:“儿子可真孝顺。”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赶紧让妈妈到椅子上坐下,然后给妈妈捶背。随着我有节奏的捶打,妈妈的愁眉渐渐舒展开了,脸上倦容也一扫而光,还露出了祥和的笑容,一个劲地对我说谢谢。看到妈妈高兴的样子,我大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祝您节日快乐!我以后会经常为您捶背的。” 妈妈笑着说:“今天给妈妈捶背,我就心满意足了,以后只要你好好读书,就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 听了妈妈的话,我很羞愧。妈妈曾经为我做了很多事,可我连一声“谢谢”都没有给她。如今我为妈妈捶了一会儿背,妈妈却对我说了这么多“谢谢”,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以后我一定要多为妈妈做一些事情,让妈妈好好享受儿子的孝心。

第7篇

虽然新课改要求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城镇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会通过网络及教师介绍,很多事物都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才能有所体会,农村学生则不同,他们有更多机会见识作文素材。比如,学生更能体会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虽然农村缺少城镇的花天锦地,缺少街道的车水马龙,但学生们可以自由观赏广袤自然,体会风吹麦浪的美丽场景。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生活味更浓,对人与人间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再比如,农村生活注重对传统文化及传统习俗的继承,而善良、淳朴、热情、坦诚、率真的人性光辉在城镇中比较难找到。学生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展开作文练习,不仅能够在写作文时占据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写情,农村学生更有机会体会到与周围人的冷暖交际;写景,农村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大自然情怀,体验不同季节的明显变化。

二、乡土题材开发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农村学生生活在自由广阔的环境中,因此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生活中田野风光、简朴民居等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在实际写作中,教师不必刻意准备教学资源,只需让学生熟悉生活、体验生活即可。

1.乡土题材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结合平常事物特性,自然会写出不平常的作品。例如,在写景作文中,以农村建筑为例写作文。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农村建筑有众多特色,首先是屋顶,有羽翼式、平顶式、半斜坡式,不同形状屋顶有不同作用。其次是梁的构成存在多种形式,每种组成形式都有其独特功效。由此可见,即使仅仅以农村建筑为题材即可写出多篇文章,关键在于用心发现。

2.乡土生活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作文别样情感表达。众所周知,写作过程中最能表达感情的是自己对某件事物深有体会。举例来说,农家技艺并非看到的那样简单,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后便能有深刻体会,写出的作文也更具情感,而非强硬拼凑出来般毫无生机。

3.乡土丰富语境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提升。农村中众多歇后语、俗语等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有效运用就能使学生写作语言走向凝练与优美。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