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移动通讯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3 09:42:43

序论:在您撰写移动通讯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移动通讯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OFDM 4G 通讯技术

一、移动4G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当前,在我国移动4G通讯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不仅可以快速的发送文字、视频等等信息,还能够实现通话、互联网等等多项自由通讯,同时可以进行多点控制。我国的移动4G通讯技术与世界上的研究水平相比差距不大,因此该项技术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其的研发上我国应该加大力度。

当然,我国的移动4G通讯技术具有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通讯的标准以及IP问题上,研究者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减少问题出现。

移动4G通讯技术的特点:移动4G技术的通讯速度极快,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兼容性,并且其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业务的多样化以及网络频谱极宽的特点,使其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接入。

移动通讯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移动4G通讯的关键技术

2.1 OFDM技术

在所有的移动4G通讯技术当中,OFDM是较为常用与常见的一项技术。OFDM技术其实就是把高速的数据进行流通与变换,把其分配到速率较低的子通道中进行传输。把码的串扰程度降到最低来环境信道频率衰弱的问题,把信号进行分割成多个子信号,对多个子载波进行分别调制。虽然其存在众多优点,但是依然存在功率不高以及系统相对复杂等等缺点。

2.2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是可以适应天线原理的技术,它主要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式,把天线波束中的信号与用户信号对准,以达到信号扩充或者消除的目的。这个移动通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还可以改改信号的干扰情况,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减小发射时消耗的功率。。所以,在较为复杂的传播环境当中就可以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其在4G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2.3 软件无线电技术

该方式主要采取的手段是数字信号处理,通过软件来对无线电台当中的每一个功能进行定义。无线电台当中的所有过程都是由软件来进行编程的,其的主要核心技术就是采用宽频带,与传统的窄带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建立标准化的硬件通用平台可以使其的通信过程更加灵活与开放。可以说在众多的4G技术当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的开发风险低,还有很大的延伸空间,再加上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硅芯片的使用量上大大减少,所以其的器件价格也在降低,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让更多的运营商介入其中。

三、移动4G通讯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移动通讯技术的速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自从3G网络的成功研发之后,各种平板电脑以及手机也随之诞生,人们对高速网络的要求也得到一定满足。

在3G研发成功的基础上,经过改良之后产生了4G通讯技术,其满足了更高的市场要求,已经标志着通讯技术达到的快速发展阶段。原本的互联网模式已经有了新的突破,移动4G技术可以避免无线通讯的干扰,实现通讯的可视化,把多媒体与数字化业务进行有机结合,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通畅与紧密,标志着当代人民已经进入到了无线通讯时代。

移动通讯4G技术已经成为了通讯时代的发展潮流,其的优势众多,也是极其明显的。我国在移动4G技术上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大,相信在未来我国的通讯技术可以得到广大的跨越,成为世界上的通讯大国。

四、结束语

移动4G技术的成功研究,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无线通讯时代,通讯技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平阶段。移动通讯技术已经成为了未来的通讯世界中的发展方向,其本身就具备众多优点,技术高端、效率极高,耗能小等等都是人们关注的主要优势。

在移动通讯技术的使用上,我国应当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与防范措施,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帮助能够不断加强,对于我国在世界通讯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有极大促进效用。

参 考 文 献

[1]安华萍,贾宗璞.3G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6).

第2篇

关键词:铁路通讯;移动通讯;应用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铁道部在20世纪初将GSM-R系统作为我国发展铁路移动通信网络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到目前为止,它成为我国铁路运营商采用最广泛的铁路通信语言。虽然,GSM-R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大面积普及,但是此系统带宽太窄,频谱利用较低,己经无法满足未来高速铁路的通信需求。因此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被提上了议程。考虑到未来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总体需求,国际铁路联盟(UIC)在2010年12月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明确指出:高速铁路移动通信长期演进采用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LTE-R)技术发展战略。我国高速铁路通信也将跟随世界脚步,从2G的GSM-R直接跨越到4G的LTE-R通信。

一、通讯系统的作用

通讯作为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必要措施,起到了信息交流与传输的作用,通过某种媒介将信息从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铁路通信就是指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处理交换并传输在运输、建设中铁路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和设备,传输和交换处理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利用各种通信方式进行各种信息传送和处理的技术与设备。从1825年的人工摇旗引导到1839年的指针式闭塞电报设备的发明以及应用,就说明现代通信技术一开始就是与铁路运输紧密相关。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铁路通信系统,才能为现代化铁路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文章对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分析。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即铁路部门专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它是铁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铁路有线网、公众电话网互联,并具有接入其他话音、数据网络的能力。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为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和站场、车站所在地的区域,既要面状覆盖又要链状覆盖;铁路沿线地形复杂、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劣,加之列车的快速移动,通信传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传输调度、控制指令时,对实时性、可靠性要求极高;铁路用户分布的不均性,即在枢纽地区用户密度高,而区间用户密度低等。

二、集群通讯

在目前铁路通讯系统中该种系统主要被用于调度,是一种高级通讯系统,集群通讯系统代表了当前移动通讯专用网络的发展趋向。该系统内能够实现多信道的共享,根据动态信道的需要进行调整。集群通讯集成了漫游、调度、优先呼、群呼等功能,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部门的通讯中,而集群通讯系统中最突出的便是自欧洲的TETRA系统。但是该系统的缺陷也较为明显,比如系统设备采购、建网成本和终端价格较高,同时也存在信息丢失、保密性不高、易受干扰等,这从上海局目前所建成的集群系统就能看出来。这些缺点对普通语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对要求较高的场合并不适用,比如列车与指挥中心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

三、智能天线技术

将有线天线的相关原理应用到无线天线通讯技术当中以提高数据信息传输的质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智能天线技术。将智能天线技术应用到4G移动通讯网络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中能够有效地消除数据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干扰,扩大数据信息的传输半径,从而提高4G移动通讯的数据信息传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数据传输服务。智能天线技术在对SDMA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传输的同码道信号进行区分,并对同码道信号的传输方向进行变更,从而能够实现对特定目标的数据信息传输,为某些特殊客户提供定向的服务。而且智能天线技术还能够实现对客户的实时跟踪,通过对客户周围的环境变化等信息进行分析来逐个消除对数据信息传输造成干扰的因素,从而实现4G移动通讯网络信号的定向优质输送,为特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专业化数据传输服务。

四、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作为4G移动通讯技术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也是一个主要用来消除4G移动通讯数据传输中信号干扰的技术。这一技术通过对信号信道频域之内骄子信道的子载波实行适当的调节与控制,并对这些骄子信道的子载波进行传输,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消除。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最主要特点为它能够实现对数据传输干扰信号的选择性消除,有极强的可控性。也正是由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能够实现对信道频谱的充分利用,因此能够为4G移动通讯各种业务的推出提供便利。

五、6WIMAX

该项技术术语宽带接入网络技术,基于IEEE802.16标准,WIMAX宽带无线技术是目前我国铁路通讯技术中应用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中国神华公司自主研发的通讯技术。在该项目研发中,中国神华公司基于当前铁路无线通讯技术自主研发了以WIMAX宽带技术作为列尾通讯、操控通讯以及列调通讯和监控系统等通讯系统的新型铁路无线通讯技术,并经过实际的实验和应用后,经过专业的检验,表明该项技术完全能够满足当代铁路运行的通讯要求,并且同国际领先技术相比在创新性以及先进性上都不相伯仲。

六、网络融合,统一化

网络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3G网与固定网络的兼容;二是3G网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之间的三网融合。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一旦在技术上与固定网络实现无缝连接,那么就意味着网络资源之间可以进行互补、融合、共享,从而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三网融合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必定是通过PI协议整合有线和无限网络方式,提供端到端的PI无缝连接,构成一个开放性、结构化、更加灵活的互联网络。三网融合后不但可以实现信息业务的最大化开发利用,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简化网络,降低维护成本。由单一性转向综合,网络性能得以提升,大大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水平。

七、高铁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由于GSM-R无线通信系统不能完全满足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世界各国都开始进行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将3G无线网引入高速铁路的GSMR-C通信系统是下一代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内容之一。GSMR-C的软切换等技术和原本的GSM-R系统互补,提高了切换速度,可以进一步保障铁路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但是,国际铁路联盟(UIC)己经明确表示,GSM-R无线通信系统将直接过渡到大容量、高带宽、多功能的LTE-R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之后我国明确表示将直接升级到LTE-R专用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八、GSM-R

GSM-R系统是铁路运输通讯的重要组成,在区段维护、应急、隧道、编组调车以及无线列调等通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传递列车的检测信息、自控信息提供数据交流的通道,并且能够有效的提供旅客服务,并且能够自动寻径。GSM-R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多条铁路线都使用了该种移动通讯系统,例如大秦线、京沪高铁线、京津线以及胶济线等。另外青藏铁路作为最高的运输线路,其整条线路大多经过的是无人区,为了使铁路运输通讯能够有效,便采用了该种通讯系统。

第3篇

关键词:4G移动通讯;技术;安全缺陷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4G移动通讯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普及程度较高,覆盖率广,较大程度地替代了原有的2G移动通讯技术和3G移动通讯技术。4G移动通讯技术在3G移动通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增强了信号收发能力,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对3G移动通讯中出现的技术漏洞进行了弥补,提高了稳定性。但尽管如此,在4G移动通讯系统时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4G移动通讯技术仍存在着一些安全缺陷。如果不对这些安全缺陷引起重视,很有可能会对人的隐私保护带来影响,还有可能影响4G移动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4G移动通讯的相关分析

1.14G移动通讯技术的特征

4G移动通讯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传输速率得到了较大提升、普及程度得到了提高、网络结构体系智能化等。在传输速率上,4G移动通讯技术的最新发展基本上能够实现无限漫游,这就使得用户之间的距离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缩短。4G移动通讯技术采用了新的智能手段增强信号的收发能力,减轻磁场等对信号的干扰,使用户即使在较为偏僻的地区也能方便地接收到信号。在普及程度上,4G移动通讯技术以其极高的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赢得了大众的青睐,普及度较高。如今,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人们对于优质、快速的通讯系统的需求也日益旺盛。4G移动通讯技术的诸多优点恰好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快速得到了普及,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使用4G移动通讯技术,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在网络结构体系的智能化上,4G移动通讯技术正向着全面智能化网络体系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体系,给用户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

1.24G移动通讯关键技术介绍

4G移油ㄑ兜墓丶技术主要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DR.技术)、智能天线技术(SA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原本的信道进行分解,并让分解出的子信道之间相互正交,使每一个信道拥有独立的可调制的载波。这样一来,各个子信道就携带了独立的信息,可以并列传输信号,能够有效避免窃听和串号。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编写好的程序对通讯的频段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控制终端、调制方式等可以根据频道进行可以操作的选择。智能天线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智能天线安装在基站,并通过编写好的程序等控制信号的传播方向。这样可以有效消除信号传播过程中不良因素对信号的干扰,扩大信号传播的覆盖面。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对空间分集增益与码间干扰等通讯指标进行科学管理,使得4G通讯技术的信号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34G移动通讯技术的优势

与2G移动通讯技术和3G移动通讯技术相比,4G移动通讯技术具备诸多优势。首先,4G移动通讯技术的传输速率更快,无线频率的使用有效率高。与3G移动通讯主要使用的路由技术不同。4G移动通讯技术采用了新型智能化技术,大大提高了无线频率的使用有效率,从而节省了传输时间,提高了传输速度,甚至比3G移动通讯技术的传输速度高了几十倍。其次,4G移动通讯技术的性价比更高。由于4G移动技术的兼容性高,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4G移动通信将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性价比超高。最重要的一点是,4G移动通讯技术的信号质量更好。多种新型技术和系统的使用使得4G移动通讯技术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尽量避免受到感受,使信号的传播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4G移动通讯技术存在的主要安全缺陷

2.1黑客攻击

一般来说,黑客指的是那些能够利用系统漏洞编写代码入侵系统的高技术人员。他们掌握着非常丰富的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轻而易举地入侵网络系统盗取相关信息,使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通常情况下,只要是网络系统就存在着被黑客攻击和入侵的可能性,4G移动通讯技术也是如此,如果黑客对4G移动通讯网络进行攻击,很可能会造成数据无法正常传输的现象,使得传输效率大打折扣,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传输数据被破坏等现象。而目前,4G移动通讯技术并没有形成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也没有探索出应对黑客攻击的解决办法,使得用户的信息存在着被窃取、损坏的风险。

2.2安全漏洞

当前,我国的网络技术不足够发达,很多领域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网络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安全漏洞,许多应用软件也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隐患,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的系统安全漏洞会使移动通讯中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普通用户对于网络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够全面,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盲目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被破坏、硬件设备出现问题等情况的发生,也给自身的安全带来了威胁。因此,无论从系统的开发方还是系统的使用方来说,都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系统被破坏的情况的发生。这也是4G移动通讯技术存在的主要安全缺陷之一。

2.3网络病毒

网络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会给通讯系统造成破坏的因素,一旦网络系统被病毒入侵,那么可能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网络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当病毒入侵网络系统时,网络传输通道和信号会受到干扰,传播的信息会被破坏,出现数据消失、乱码等现象。电脑文件可能会被破坏,甚至无法查看和使用。严重时,网络病毒会使整个网络系统崩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网络病毒会在系统已被破坏的基础上继续繁殖和传播,造成多次伤害。网络病毒给通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都带来了巨大的而威胁。而4G移动通讯技术目前还没有探索出能够有效防止各种病毒入侵的万全之策。

第4篇

【关键词】 移动通讯 4G 发展趋势

一、引言

今天的社会是高速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人们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人们迫切希望可以随时随地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交流,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移动通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对移动通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高速体验。同时3G技术在速率、服务质量、技术支持、网络融合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化,已经跟不上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势必要求下一代容量更大、通信更快、功能更为强大的技术―4G的到来[1]。

二、我国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历史

1987年我国在广州建成了第一家移动电话公众网,这家公众网成了我国移动通讯网络的鼻祖。后来我国于1994年开通了第一个数字通讯商试验网卡,这也标志着我国从第一代通讯网络过渡到了第二代通讯网络。最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第三代通讯网络,发展迅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市场推动下,移动通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技术阶段:

2.1 第一代蜂窝模拟移动通讯

此移动通讯采用的是模拟、频发多址技术,这种最早的移动通讯技术实现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能够克服范围的限制和区域的容量,典型代表为AMPS及TACS制式的蜂窝移动通讯系统。在八十年代末得到广泛应用,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

2.2 第二代蜂窝数字移动通讯

第二代蜂窝数字移动通讯在第一代模拟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改造,克服了第一代频谱利用率低,无法承担数字业务,设备价格昂贵等缺点使得其具有多址技术多样化、网络容量增大,可实现数字通讯后续能力的优势。目前我国尚有部分人群还在使用此2G网。

2.3 第三代移动通讯(3G)

这是新一代的移动通讯技术,比2G技术更优越,采用CDMA技术,继承2G技术优势外,克服了2G技术的一些不足,可实现高速的信息数据传输。同时还能够提供宽带网络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技术服务,并且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实现全球漫游服务,也是我国当今阶段运用的技术。

2.4 第四代移动通讯

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移动等通讯运营商率先提出了4G网。4G网主要解决3G网存在的技术缺陷,采用OFDM技术,可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宽的网络频谱,给客户创造一个更好的信息服务体验。也是我国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移动通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1 通讯宽带高速化

移动通讯的宽带化主要体现在无线网络传输信息的能力上[2]。目前3G网络理论上可以实现2Mbit/s的传输速率,实际上还达不到这样的速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快速更新,这样的传输速度已远远达不到人们对网络的要求,所以高速度的无线传输是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3.2 网络融合,统一化

网络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融合:一是3G网与固定网络的兼容;二是3G网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之间的三网融合。

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一旦在技术上与固定网络实现无缝连接,那么就意味着网络资源之间可以进行互补、融合、共享,从而降低网络运营成本。三网融合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必定是通过IP协议整合有线和无限网络方式,提供端到端的IP无缝连接,构成一个开放性、结构化、更加灵活的互联网络[2]。三网融合后不但可以实现信息业务的最大化开发利用,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简化网络,降低维护成本。由单一性转向综合,网络性能得以提升,大大提高对资源利用的水平。

3.3 终端模式统一化

目前我国的发展通讯技术还处于发展期,市面上存有单模、双模、多模的多种移动终端,产品多样化,模式不统一。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的日趋成熟,最终必定会有一个革新的统一标准,模式统一化将会大大提高移动通讯的发展。

3.4 终端新型智能化

新型的通讯网络要想提供更多的媒体业务,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移动终端支持,那么这个移动终端就需要配备更快的处理器,更大的内存,更先进的硬件设施,适应媒体业务的拓展。快速畅通进行视频通话不仅要有更清晰的摄像头还要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行相应储存。总之终端设备必须要随着技术的发展,适应业务需要,只有相互匹配才能带来更好更快的用户体验。

3.5 从3G到4G过渡

4G是移动通讯网络的必然发展趋势。4G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智能性能高、高质量通信、频率效率高、费用便宜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体服务的广泛运用,3G在速度传输、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无法适应人们的快速需求。故移动通迅的下一步必定是走向容量更大、速率更高、功能更强的4G,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高清晰度视像和其它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应用[3]。4G能比3G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佳的服务品质、多样化的移动多媒体数据服务,并且对无线通讯进行全球覆盖,使随时随地享受信息畅通服务!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互联网用户数在全世界迅速增长,利用ADSL,CATV和FTTH等技术推动了宽带接入的发展,同时通信费用却在不断下降,使宽带业务的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3]。这说明通讯公司必须通过科学管理而不是恶性价格战来降低通信费用,提高市场渗透率。所以4G系统可通过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投资成本,从而增加资金优势,提高市场渗透率。同时4G系统的业务范围要与3G系统兼容,这也导致了4G属于蜂窝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容纳WLAN,以获取更高的传输速度。由于信息的瞬息变化,未来的业务模型必将不同于现有的业务模型,所以在4G中要曾加一条轴,以便对变化的业务进行及时处理。比如有些间歇性信息,它们由许多终端产生,每个信号的业务量非常小,传输速度非常慢,通过这个轴便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

四、结语

在当今3G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讯的确显得很神秘,人们对其充满期待。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行4G通信,还将可能遇到一些困难。首先,人们对4G的期待主要还是在传输速度上,虽然运营商们给出的传输速度是100Mbit/s是3G的50倍,但是众所周知这只是理论上的一个数据而已,实际上传输速度受多方面限制,比如手机的内存也会影响其传输速度,所以实际传输速度会低于理论速度。其次,4G的发展还将面临极大的市场压力。人们对于4G并没有很强烈的市场需求,在我国,3G网尚没有完全覆盖,技术还不是完全成熟,3G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于4G技术的认识、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总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移动通讯技术必将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蕾.浅析电子信息技术与移动通讯[J].科技创业家,2012(09)

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讯技术 汽车信息化 影响探究

远程信息处理的特征是由GPS卫星定位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和蜂窝通讯技术(2G/3G/LTE)与短程通讯窄带技术以及数字广播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体现出来的。这些技术给车辆提供了实时导航、位置、信息等服务以及远程信息的服务与交通管理及网络通讯与远程车辆安防、诊断、控制、紧急呼叫服务。远程信息的处理实现了实质性的汽车智能信息化技术,同时也让汽车驾驶者有了全新的驾车感觉,对于车厂与4S店甚至相关行业来说是造成了很深远影响的。笔者对车厂处理远程信息的系统进行分析,对远程信息这一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乘用商用车车主对远程信息的需求进行研究。

1 车联网产业的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十分普遍。在我们感叹汽车为我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也要深思汽车带来的一些实际性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汽车废气污染、车位难找等。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已经越来越关注老百姓的交通和出行的智慧性以及驾驶的绿色性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人们把这种希望寄托在车联网上,车联网是国家物联网的战略部署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指出物联网要最先部署智能电网和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以及金融和服务行业,这项政策是对车联网的有效扶持。然而目前各车厂的车联网项目都还在研究之中,该政策对车联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G网络不断地稳定发展以及逐渐普及,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以及智能导航以及关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与车辆的安防服务以及人机交互服务发生了很大变革,这样便使目前仍处在发展前夕的车联网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而车联网技术及标准的不断推出也是车联网发展的扎实基础,我们坚信车联网的爆发会给人来带来全新智慧的乘车体验,每个人都将会在车联网身上获得益处。

我国的车联网的潜能与机遇还有市场是十分庞大的,就对2011年而言我国汽车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800万余辆,而我国汽车保有量有1亿余辆,是机动车总保有量的45.88%。另外从2001年开始,汽车信息服务业开始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其每年的增长率都达到了20%到40%。虽然的汽车信息行业起步较晚,经过相关政府三年的努力依旧只有7%的渗透率,然而很多商家却依旧被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所吸引。

2 车联网行业面临的挑战

然而,机遇往往总是与挑战并存的。虽然车联网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仍需要突破很多瓶颈,在车联网快速发展的局势下,车联网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们相关从业人员只有逐步对这些瓶颈采取突破措施,才能是车联网真正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才能提升汽车信息服务的质量以此满足广大群众提出的要求。

首先,目前标准化规范与体系还没有建立出来,然而车联网行业为了达到自成一派,进行高成本开发,使得资源严重浪费,这样对产业链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各产业需要对各产业链环节进行管理,才能使车联网产业力往一处使,有力地推进车联网的前进。

再者,要将通迅、互联网技术结合,吸取前沿科技的经验,尽快有效地掌握核心自主技术。即使中国汽车技术落后于国外汽车技术,然而仍然有不少专家断定我国的车联网可以追上国外车厂,乃至超过国外的车厂。而车厂与车联网方案的关键都是自主核心技术。

3 车联网在汽车信息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移动通讯技术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汽车信息化发展。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的车联网就是世界第三大信息改革的浪潮,它的发展代表了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我国通讯技术在全球领先,互联网资源也十分的丰富,在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方面也很有实力,而且汽车销量在全球名列前茅,汽车保有量同样也是遥遥领先,这些都成为了我国车联网发展的扎实基础和突出优势。

车联网对汽车信息化有很大影响。首先,车联网让车主的驾驶体验更加舒适便利,同时也完善了汽车安全出行和轻松操控与便捷维修以及车辆管理等方面。车联网能够联系孤立的车辆,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人车之间以及车车之间以及车路之间的流畅通讯目标,有力地对安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了推动。

4 结束语

在移动通讯技术以及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汽车信息化已是现代汽车市场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在已有的基础上对车联网技术不断地进行改进并加以创新,同众多行业进行合作,将各环节链接性加强,将互惠互赢局面打开,从而推动各行业发展,因为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服务,创造出更多商业机会。我们还要突破车联网技术面临的瓶颈,客服种种困难,顶着压力迈开扎实的脚步才能满足市场与人们对汽车行业提出的新需求。车联网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各大车联网企业与商家在各个方面做出最大努力,才能让车联网造福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迈向信息化的新时代,享受优质的信息服务生活,推动我们经济、生活、人格、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燕来荣.汽车步入3G时代信息平台驱动未来[J].信息化建设,2010(1).

[2]李小伟,王知学,张晓鹏等.车联网技术在校车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3,34(10).

[3]汪成亮,张晨,黄文龙等.面向车联网的高速路OD矩阵估计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48(6).

[4]刘小洋,伍民友.车联网:物联网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2,32(4).

作者简介

刘博(1979-),男,陕西省丹凤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专业技术民品产业。

第6篇

关键词:第四代通讯技术无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着手研制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和产品。美国AT&T公司已经在实验室中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目的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速率;大约五年后,这项技术即可面世。日本的DoCoMo移动通信公司也在进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研究,争取在2008年左右推出4G产品。爱立信公司宣布已开始着手研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其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将上网速度提高到超过3G技术的50倍,而且届时人类将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该公司预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大约在2010年正式投入市场。我国目前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还处于探讨起步阶段,因此,对4G移动通信的研制工作显得十分迫切。

一、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概念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具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二、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主要指标:

1、数据速率从2Mb/s提高到100Mb/s,移动速率从步行到车速以上。

2、支持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宽带局域网应能与B-ISDN和ATM兼容,实现宽带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宽带通信网。

3、对全速移动用户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影像等多媒体业务。

三、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特点

1.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应该能够承载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因此要具备50-100Mbit/s的最大传输速率、非对称的上下行链路速率、地区的连续覆盖、QoS机制、很低的比特开销等功能;

2.灵活多样的业务功能。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应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在各种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并觉察不到业务质量上的变化,因此新的通信系统要具备媒体转换、网间移动管理及鉴权、Adhoc网络(自组网)、等功能;

3.开放的平台。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应在移动终端、业务节点及移动网络机制上具有“开放性”,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选择协议、应用和网络;

4.高度智能化的网络。未来的移动通信网将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具有很好的重构性、可变性、自组织性等,以便于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四、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关键技术

在4G移动通信中,下列关键技术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定位技术:定位是指移动终端位置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它主要分为基于移动终端定位、基于移动网络定位或者混合定位三种方式。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可能在不同系统(平台)间进行移动通信。因此,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跟踪,是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平台)间无缝连接和系统中高速率和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的前提和保障。

2.切换技术:切换技术适用于移动终端在不同移动小区之间、不同频率之间通信或者信号降低信道选择等情况。切换技术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移动通信的基础和重要技术。它主要有软切换和硬切换。在4G通信系统中,切换技术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并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v *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软件将会变得非常繁杂。为此,专家们提议引入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其作为从第二代移动通信通向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桥梁。软件无线电技术能够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尽可能地接近天线,即将 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地靠近RF前端,利用DSP进行信道分离、调制解调和信道编译码等工作。它旨在建立一个无线电通信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各种软件系统,以实现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的无线通信。因此,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畅通无阻的使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有参数控制软件无线电系统。

3.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具有抑制噪声、自动跟踪信号、智能化时空处理算法形成数字波束等功能。

4.无线电在光纤中的传输技术: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光纤网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光纤传送宽带无线电信号,与其他传输媒介相比,损耗很小。还可以用光纤传送包含多种业务的高频(60GHz)无线电信号。因此,利用光纤传输无线电信号,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5. 网络协议与安全:未来移动网络包含许多类型的通信网络,采用以软件连接和控制为主的方法进行网络互连。因此,无线接口协议成为4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随着网络的扩展,也需高度重视。

6.传输技术:主要研究在高速率(

7. 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在高频段进行高速移动通信,将面临严重的选频衰落(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为提高信号性能,研究和发展智能调制和解调技术,来有效抑制这种衰落。例如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自适应均衡器等。另一方面,采用TPC、RAKE扩频接收、跳频、FEC(如AQR和Turbo编码)等技术,来获取更好的信号能量噪声比(Eb/N0)。

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和人们的新需求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做相应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发展规律,我们相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率、高质量、大容量的多媒体服务,将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 A

1、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

大地、接地电极、接地引入线、地线汇流排、接地配线5 部分组成了防雷接地系统。大地具有导电性,而且容电量无限大。接地极放置在大地或海水中的导电元件组,提供直流电路的一点与大地之间的低阻通路,有在一定时间内连续通过电流的能力。接地引线在接地电极与室内地线汇流铜排之间起连接作用。汇流排是在主机板上,用来汇集所有资料,并将之传送出去的一个中继站。一般来说,系统会透过汇流排来装设各种介面卡,并传输各种资料到介面卡所连接的设备上,我们也称为总线。地线汇流排为汇集接地配线所用的母线铜排。接地配线用于连接设备到地线汇流排。

2、防雷接地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是必须要注意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降低接地电阻是实现雷电流泄流的关键,接地电阻主要是指土壤电阻。不同设施对接地电阻的要求稍有差异,移动通信基站基座≤4 Ω,天馈线金属屏蔽层≤4 Ω,信号避雷器≤10 Ω,电源避雷器≤4 Ω,安全保护地≤4 Ω,通信机房≤1 Ω。

二是联合接地的要求。

联合接地是使局(站)内各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和其他专设接地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共用地网,并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建筑物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要求是30Ω,强电系统≤10Ω,弱电接地≤4 Ω,而1 Ω 是强弱电采用共同接地极时采用的。防雷接地设计中,应建立公共地网以防雷,即电源地、工作地、保护地等在公共地线上连成电气一体化,以建立零电位参考电平平台。

3、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技术

3.1天线的防雷技术

避雷针、铁塔、机房设备、建筑物及电气(设备)如何接地,以及如何降低感应过电压都成了防雷技术的重要课题。降低感应过电压的课题包括降低大地电阻率和铺设均压带两大方面内容。降低大地电阻率可以采用化学降阻剂、木炭或食盐等置于接地桩四周,使铁塔和机房的接地电阻能小于5Ω。工程中,有时因为铁塔地基等原因不容易实现铁塔接地电阻

3.2基站电源系统防雷与接地

进入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 m;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做重复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交流屏、整流器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电源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在雷电多发地区可加装直流电源避雷器。基站低压线路可采用直埋式低压电缆埋地引入机房,在进入机房入口处应将电缆金属外护层,钢带直接与地网就近连通,电缆内芯线的每端应分别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对于非金属护套电力电缆,应将其穿入金属管后埋入机房。

3.3基站天馈系统的防雷

天馈系统除了要作直击雷防护外,还应包括对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天馈线宜用双层屏蔽电缆或单层屏蔽电缆套金属管在铁塔中央敷设,屏蔽层应在铁塔上端和下端各接地一次,入户处再接地一次。铁塔高度超过60m 时中间再接地一次。处于中雷区以上且馈线较长时,在机房入口处宜安装天馈线电涌保护器。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信号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进线,应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信号SPD)。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层应接地,空线对应短接并接地。光纤屏蔽层和加强芯应接地。

所选择安装的信号电涌保护器,一是要达到能顺利有效地释放天馈线上的雷击电流,保护通信设备免受雷击。选择信号SPD时,必须根据移动通信基站所在地的年雷暴日数设雷电电流大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确定安装在天馈线上的信号SPD技术参数,并将信号SPD安装在通信设备的馈线入口附近,将信号SPD的保护地就近连接到机房内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二是要保证整个天馈系统的良好匹配,使信号的传输稳定、可靠、准确。如果信号SPD与天馈系统不匹配,就会降低发射机的有效功率,缩小单基站的有效覆盖面积,使用手机是会出现接收电平低、回声、上网速度慢等现象。防雷是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的一个辅助工程,建站建设最重要的是考虑网络覆盖、通信质量因素,不允许因为防雷工程中安装了SPD而使单站的有效覆盖面积缩小和使通信质量下降。依据《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YD/T5098―2001)中5.4.1规定:同轴型SPD的插入损耗≤0.2DB,电压驻波比≤1.2”。因此,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SPD应满足以上要求,保证信号SPD与天馈线匹配。

3.4建筑物(站房)和线路的屏蔽在发生

雷击时,由雷电暂态电流产生的暂态电磁脉冲变化是很快的,能使在其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未屏蔽电子设备受到干扰和损坏。由国外进行的摸拟实验表明:在不加屏蔽的条件下,使电子设备(计算机)失效的脉冲磁感应强度Bt=0.007×10-4T,使电子设备元器件损坏的脉冲磁感应强度Bd=2.4×10-4T。参考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估计雷电脉冲磁场对电子设备引起的工作失效率和元件器损坏率。屏蔽是一种直接而有效地控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屏蔽是指用良导体将干扰源或敏感体(受干扰的设备或部件)包围起来,以隔离被包围部分与外界电的、磁的或电磁的互相干扰。屏蔽措施不是孤立的,必须和其它防雷措施结合起来,良好的接地是屏蔽措施的关键。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应分为站房屏蔽接地与线路屏蔽接地两部分。

4、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通常来说,移动通信基站的BTS 天线是位于室外的,而且架设得比较高。如果带电的云层经过天线上方,天线上就很可能产生感应电荷。如果天线与大地之间有直流通路,那么感应电荷就会通过大地泄放,不会累积。这样,天线和大地之间就不会因产生高电位差而放电。所以,通信设备的接地是很重要的。由于避免雷击的关键是接地系统的质量,所以可以说,防雷是BTS 设备安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全球环境恶化,极端天气经常出现,而且移动通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保障移动通讯基站工作的顺利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这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移动通讯发展的重要手段。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移动通讯基站防雷接地技术的实施,保障我国移动通讯基站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姜宏,黄树燕,林铂岷.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与接地技术[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