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劳动力调查的困难范文

时间:2023-10-13 09:42:26

序论:在您撰写劳动力调查的困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劳动力调查的困难

第1篇

一、转移农村劳动力遇到的困难

2005年8月,我们在河北省范围内对1049名转移农村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行业分布为:工业13.12%,商业5.23%、加工7.2%、运输4.88%、建筑16.14%、餐饮28.57%、营销4.41%、家政2.9%、物业管理3.6%、保安1.28%,其他12.66%。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转移农村劳动力遇到的困难如下:

1、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遇到的最大困难

调查题目是:您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此题为多项选择题)? 调查结果,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知识的占据42.9%;无技术的为42.33%;无资金的为34.13 %;无关系的为25.64%;不懂经营的为24.4%;不懂法律的为14.68;自己不敢出去闯为11.15%;而因家庭离不开者占8.96%,农活离不开者占7.72%。处于前五位困难中除了资金和“关系”不是个人素质原因之外,其余三项都是属于个人素质原因。说明大部分农民的困难是自身的因素,只要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转移就业的环境,有些困难就可以克服。

2、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大限制因素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限制因素,调查表中没有设置选项,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 共填写1322项次。 来自社会方面的限制因素者均不到5%。其中法律,4.19%,政策2%,机遇1.53%,环境1.33%。也有个别人填写了社会歧视农民工、户口等因素。在家庭因素中填写资金因素的323人,占30.79%。填写家庭和生活者,占5.15%。填写自身因素的:学历32.03%,技能23.83%,人际关系8.30%,经营3.81%,胆识3.24%,观念2.29%,经验2.29%,素质0.95%,关系0.86%。可见,限制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的主要是个人自身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法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最缺的知识

调查问卷中“你最缺的知识是哪些方面”一题,没有设置选项,由调查对象填写。共填写1077项次。可以看出,转移农村劳动力最缺的知识是法律、电脑和经营管理等;技能和学历不属于知识范畴,但许多调查对象没有理解,也进行了填写,但能够表明他们需要技能和学历的提高。

4、最缺的技术

调查问卷中“你最缺的技术是哪些方面”一题,没有设置选项,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共填写658项次, 182人只填写技能,而没有填写什么技能,或许他们笼统地意识到自己缺乏技能,但还不能说清楚缺乏什么技能;填写的具体技术前三位为电脑13.72%、管理6.29%和驾驶4.0%;建筑、外语、营销、餐饮、人际关系、服装设计等都有一定需求。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遇到困难,主要来自自身素质和资金两个方面。解决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困难,除了经济支持之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二、提高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措施

1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物质技术支持

近年来,虽然政府和企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现有的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载体和培训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适应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路子。为此,从实际出发科学培训搞好转移农村劳动力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1、政策引导,政府、学校、企业、农村相结合。一方面存在政府就业指导部门的培训经费不足,经费投入和培训效果之间不成比例,对企业培训收取的管理费用较高的现实问题,如何降低政府培训成本的问题急需解决。另一方面,在城市中的大专院校具备大量的师资,如何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鼓励和引导大专院校师生走出去,使学校师生的社会实践与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企业的岗位培训相结合。当然,这种结合需要政府的倡导和协调。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大专院校师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转移农村劳动力义务培训中来,这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培训主体资源,从而降低政府培训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提高综合素质与实用技能提高相结合。分析上述调查结果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转移农村劳动力最缺乏的技能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综合素质培训。

3、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从培训内容上看,在重视就业培训的同时,要挖掘和鼓励有创业潜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创业,有针对性的增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营风险预测和抗风险能力等创业培训内容。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有创业意向的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市民待遇”。

4、长期深化的职业培养与短期应急培训相结合。

第2篇

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活动

2月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后,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意见,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城乡劳动力就业现状调查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两个文件,就应对金融危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保持就业环境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调查的程序、标准做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长和街道办主任为成员的承德县城乡劳动力就业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县政府主管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部门,为全面做好此次调查工作,局系统抽调50名党员干部,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组成25个调查小组,局班子成员带队分赴24个乡镇和下板城街道办事处进行指导、督导调查工作,各乡镇(街道)政府高度重视,从书记、乡镇长到包村干部,从村级两委班子到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从街道办主任、书记到居委会全体人员全程动员,共动用县、乡、村、组干部6000余人,出动车辆120余次。利用11天时间,对全县的城乡劳动力总数、农村富余劳动力数、在外务工总量、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数、09年新增外出务工数以及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有关内容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20日完成调查情况的基础信息录入和数据上报工作。

通过调查全面摸清了我县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状况: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23.1万人,从事农业生产12.4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1万人,劳务输出到县外就业6.2万人,未就业人员2.4万人,其中:有外出就业愿望的1.6万人。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返乡人员6719人;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2.8万人,已就业2.5万人,调查失业人员总量2739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34人、新成长劳动力1027人、就业转失业人员1312人,退役士兵66人。调查失业率为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总的就业形势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退役士兵交织在一起,就业需求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输出就业,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强化措施,制定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实施意见

根据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情况,承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缓解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实现“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综合分析承德县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紧密结合开展“下基层、摸实情、办实事、促就业”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企业亟待解决的困难、劳动力的培训及就业需求等实际情况,针对强化就业服务,提升劳动力就业素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工农业经济,增加就业,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小额贷款鼓励创业,政策扶持灵活就业,开发公益岗位援助就业,研究确定六项具体工作措施,责成相关工作部门狠抓落实,扩大就业、稳定就业。

一是加强网络建设,统筹配置资源。整合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加大县乡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力度,加大县乡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重点加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信息化建设硬件的投入,同时开发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动态管理系统。6月底前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年底前完成县乡两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对外劳动力资源状况信息,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劳务输出,科学统筹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提升就业素质,开展职业培训。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的方式既要有专业性较强的培训,也要有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牢固树立培训为就业服务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需要作为培训专业设置的先导,真正形成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格局。首先,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在开展引导性培训“空中课堂”的基础上。根据返乡农民工培训意向,3月份起充分发挥三个培训基地的作用,按照年初制定的年度就业培训工作计划,开办实用技能培训班78期,涉及14个培训专业,计划培训3750人次。其次,开展特别职业培训。对困难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对城镇失业人员,开展3―6个月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6―12个月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三是服务项目建设,产业增加就业。抓住2009年县委、县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支柱产业的影响,增加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大量就业岗位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抓好劳动力资源需求情况调查,做好劳动力的储备性培训,促进就业。通过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农林产业开发项目、交通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预计可直接安置劳动力达18569 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就地转移实现就业。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稳定企业岗位。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深入了解企业资金短缺、亏损和关闭停产情况,严密监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裁员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关闭停产企业劳动关系处理等情况,加强引导,对通过调整班次、缩短工时、降低工资不裁员的企业,认真贯彻市政府办6号文件精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用工岗位,落实缓缴社会保险费、调整社会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困难企业、稳定职工队伍,达到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实现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五是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深入实施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大力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政策,对困难就业群体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巩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成果。对用工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重点拓展社区服务业,积极搞好托老、托幼、维修等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强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后勤保障服务,深入开发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和保洁、保安、保绿、公共设施等公益,鼓励失业人员创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开拓社区就业领域。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争取和用好用活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资金,适当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和数量,安置困难就业群体再就业。年内调整两河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数量、市容清洁协管员、医院护工等公益性岗位150 个,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第3篇

一、加强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切实加强对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为建设新郊区、新农村培育一大批合格的劳动者,而且也是促进他们向非农就业转移的重要举措。

20**-20**年,本市每年要通过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个人帐户,调动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职业技能和实现素质就业;要依托中职学校和有条件的培训机构,实施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的方式,每年开发一批就业需求量较大的定向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培训对促进农村青年就业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根据郊区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需求,在休闲服务、水产养殖、蔬菜栽培、绿化养护等方面开发符合区域发展特点、适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特点的培训项目和实训项目,并将其纳入区域性补贴培训目录。

要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工作,重点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市场急需且符合自身条件的培训项目,帮助申领“职业培训帐户卡”、选择培训机构和办理培训报名手续。

要积极组织开展郊区远程培训,利用市区优质培训资源跨地域为郊区培训服务。

二、优化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开业环境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的资金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以个人和家庭名义进行自主创业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申请3万元以下的小额创业贷款担保,对按期还款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可获得贷款利息的补贴,期限一般为3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参照本市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的相关规定申请开业贷款担保。

要根据创业者的需求,结合区域实际,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行落实符合条件的场地从事创业活动的,要积极给予引导和扶持,进一步拓展郊区创业的场地资源。

要进一步扩大郊区开业指导专家分团的规模,优化开业专家结构,积极组织“开业生涯”系列讲座进郊区活动,为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开业指导服务,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能力,培育农村新型创业带头人。

三、鼓励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就业

对就业困难的郊区偏远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就业补贴政策,鼓励他们到经济发展较快、岗位较多的地区就业。

凡实现跨区就业的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单位(劳务输出公司、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和公益性劳动组织除外)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从事全日制非农岗位且月工资收入较低,并按规定在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就业期间,可根据其收入高低、工作路途远近等不同情况,按月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

补贴标准由区县自主确定,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市、区县共同承担,其中,市失业保险基金拨付的最高补贴限额为每人每月140元。补贴期限最长为三年。

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单位用工需求的调查,摸清供需缺口情况,千方百计开发适合就业困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岗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为促进其跨区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要鼓励经济发展较快、用工需求量大的区县,与就业困难人员较多的郊区区县实行对口帮扶机制,引导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加强对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援助

要在积极巩固现有“万人就业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郊区“村级河道保洁”、“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等“千百人就业项目”,帮助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要结合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重点在郊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适应新农村服务需要的领域,加大开发公共服务类“千、百人就业项目”的力度,重点安置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就业困难人员。

五、强化郊区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

要加强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以及就业援助员的业务培训,并依托郊区基层工作队伍,建立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状况定期调查制度。要通过调查,充分掌握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与求职意向,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落实就业援助责任,要重点为就业困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第4篇

为充分发挥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社会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根据文件精神,经研究,特制定《镇2012年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协理员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村(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协理员。

二、考核内容(总分100分)

1、负责本辖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统计和动态管理,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农村劳动力可供转移、可供培训、新成长劳动力、返乡人员、新增转移、就近就地转移、外来人员、贫困农民、新增创业及带动就业、10种就业困难群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劳动监察、职业介绍等台帐并实施动态记录。(10分)

2、掌握本辖区劳动力转移信息,每月25日前及时更新当月农村劳动力可供转移、可供培训、新成长劳动力、返乡人员、新增转移、就近就地转移、外来人员、贫困农民、新增创业及带动就业、职业介绍、就业困难和零转移家庭等信息,同时上报与当月电脑录入数据一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相关工作报表。(25分)

3、负责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及“五包”培训的宣传、动员、报名工作,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18分)

4、积极开展辖区内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促进所辖村(居)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实现就业;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回收率达100%。(2分)

5、协助村(居)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办证及待遇领取、单独领取基础养老金资格认证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续缴费工作(缴费率不低于95%);认真做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基础情况调查,调查率达100%;掌握已办理领取养老金及基础养老金待遇的城乡居民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季度报送一次城乡居民基础信息变动情况表。(25分)

6、建立退休人员登记台帐并协助人社所做好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动态管理服务工作。(3分)

7、建立和完善辖区内个体工商户、企业和企业用工台帐,做好用工调查、信息采集和维权政策咨询,及时记载台账。村(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室正常运行,有规范的调解记录;协助镇人社所做好劳动关系调解、权益保障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微机。(12分)

8、负责完成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5分)

三、考核方法

1、考核采用百分制,全年以奖代补2400元,依据年终考核结果,每少一分扣补助48元。同时对前3名的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的奖励。

2、不会操作电脑的协理员,必须提供辖区内的相关基础资料报送微机操作人员帮助操作。微机操作人员年终享受相关补助。

第5篇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第6篇

一、制定了“20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方案”,确定了组织实施“四个三”的就业培训工作目标,即:“三个优先”、“三个结合”、“三个层面”、“三个三千”。

“三个优先”就是:一是县确定的重点扶持产业优先培训,保证企业用工需要;二是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优先培训;三是库区移民优先培训。

“三个结合”就是培训工作要与就业、与技能鉴定持证上岗、与引进项目促进发展紧密结合。

“三个层面就是实施三个层面的技能培训。一是企业培训,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三是政府部门和乡镇培训。

“三个三千”就是企业培训3000人,社会培训机构培训3000人,政府部门培训3000人。

移就业培训任务已由尤委(2006)8号文件分解下发给各乡镇,并与县委、县政府下达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指标挂钩(其分值占总分7%),与招商引资的任务挂钩(各乡镇组织输送农村劳动力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或企业培训,并实现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5000元,到外乡镇或县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10000元)。

二、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行绩效认定和年度考核办法”、“培训经费支付办法”等配套文件。选定了“海通服装技术培训基地”等八家具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条件和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来承担服装针车工种的职业技术培训任务,整合了300多台电动平车,目前已具备了同时在十个培训点组织培训的能力。

三、开展二个调查,建立二个信息库。

1.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实现动态管理。我县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工作,经过精心组织现已摸清了家底,使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8.13万人,其中已向非农产业转移5.5万人(其中在县外就业3.35万人);有7509人愿意转移就业,其中有2298人愿参加服装针车培训,有1530人愿参加纺织档车工培训,有3799人愿意参加家庭手工等其它项目的培训。目前,各乡镇已组织人员对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实行跟踪、动员,使各项培训工作能在近期内全面展开。

2.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建立“工业企业用工信息库”。通过调查,掌握全县工业企业2005年底在册员工信息,并对今年各企业员工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信息库”的建立既能了解企业的用工环境变化情况,掌握企业下阶段的用工需求,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也为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考核验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在为县内企业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设定了本县企业到县外招工的基本条件,以确保异地员工的“留工率”,维护我县劳动力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四、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用工搭建好平台。

我县在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工作中,了解到部分企业,特别是服装、纺织企业出现暂时性用工困难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宣传服务月活动”。经过全面动员、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使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活动月期间,我们共印发了三万份“致尤溪籍在外务工老乡的一封信”;发放6000多份宣传提纲和春风卡;调研了28家企业,安排“华姿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负责人在有线电视台宣传、推介企业的优势;收集、整理了“蓝桐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25家县内企业的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4500多个,通过有线电视台“荧屏就业大广场”栏目、“广播村村通”等渠道;各乡镇共悬挂“返乡就业,建设家乡”等宣传条幅38条,走访了3万多个农户;组织召开16场(不含村级组织)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代表座谈会”,有754位返乡人员代表参加;举办了30场有25家企业参加的现场招聘活动。活动月期间,共有3041人报名,有1799人被县内企业正式录用(其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27人),为26个缺工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

五、明确目标责任,促进“抓培训促就业”氛围的形成。

第7篇

一、制定了“20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方案”,确定了组织实施“四个三”的就业培训工作目标,即:“三个优先”、“三个结合”、“三个层面”、“三个三千”。

“三个优先”就是:一是县确定的重点扶持产业优先培训,保证企业用工需要;二是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优先培训;三是库区移民优先培训。

“三个结合”就是培训工作要与就业、与技能鉴定持证上岗、与引进项目促进发展紧密结合。

“三个层面就是实施三个层面的技能培训。一是企业培训,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三是政府部门和乡镇培训。

“三个三千”就是企业培训3000人,社会培训机构培训3000人,政府部门培训3000人。

移就业培训任务已由尤委(2006)8号文件分解下发给各乡镇,并与县委、县政府下达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指标挂钩(其分值占总分7%),与招商引资的任务挂钩(各乡镇组织输送农村劳动力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或企业培训,并实现在当地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5000元,到外乡镇或县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每人折抵引资任务10000元)。

二、研究制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行绩效认定和年度考核办法”、“培训经费支付办法”等配套文件。选定了“海通服装技术培训基地”等八家具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条件和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来承担服装针车工种的职业技术培训任务,整合了300多台电动平车,目前已具备了同时在十个培训点组织培训的能力。

三、开展二个调查,建立二个信息库。

1.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实现动态管理。我县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工作,经过精心组织现已摸清了家底,使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18.13万人,其中已向非农产业转移5.5万人(其中在县外就业3.35万人);有7509人愿意转移就业,其中有2298人愿参加服装针车培训,有1530人愿参加纺织档车工培训,有3799人愿意参加家庭手工等其它项目的培训。目前,各乡镇已组织人员对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实行跟踪、动员,使各项培训工作能在近期内全面展开。

2.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建立“工业企业用工信息库”。通过调查,掌握全县工业企业2005年底在册员工信息,并对今年各企业员工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信息库”的建立既能了解企业的用工环境变化情况,掌握企业下阶段的用工需求,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提供岗位需求信息,也为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考核验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在为县内企业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也设定了本县企业到县外招工的基本条件,以确保异地员工的“留工率”,维护我县劳动力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四、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用工搭建好平台。

我县在开展“全县工业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工作中,了解到部分企业,特别是服装、纺织企业出现暂时性用工困难的情况下,春节期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宣传服务月活动”。经过全面动员、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使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活动月期间,我们共印发了三万份“致尤溪籍在外务工老乡的一封信”;发放6000多份宣传提纲和春风卡;调研了28家企业,安排“华姿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负责人在有线电视台宣传、推介企业的优势;收集、整理了“蓝桐服饰织造有限公司”等25家县内企业的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4500多个,通过有线电视台“荧屏就业大广场”栏目、“广播村村通”等渠道;各乡镇共悬挂“返乡就业,建设家乡”等宣传条幅38条,走访了3万多个农户;组织召开16场(不含村级组织)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代表座谈会”,有754位返乡人员代表参加;举办了30场有25家企业参加的现场招聘活动。活动月期间,共有3041人报名,有1799人被县内企业正式录用(其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27人),为26个缺工企业解决了用工问题。

五、明确目标责任,促进“抓培训促就业”氛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