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2:17
序论:在您撰写课外阅读的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调查学生:***、***
调查家长: ***、***
查找资料: ***、***
统计分析: ***、***
得出结论: ***、*** 分析统计: 1、读课外书的种类: 功课参考书
文学作品
时政读物
广泛阅读 阅读人数比例: 60%
20%
15%
5% 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 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 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 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
无选择性、盲目
有选择、有收获
70%
关键词:职专生;阅读热点;心理分析
在网络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同学们知识来源的渠道日益复杂和多元化,这些客观因素对学生的审美观和世界观都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思想脉络和学习态度有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以便于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和鼓励。
一、职专生阅读的倾向和热点
职专生大都处于16-19岁,正是漫长人生中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能很快地接受,当然正处于青年初期的他们,生理上趋于基本成熟,心理上则是多变的时期,可塑性很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此时也正是“自我意识”确立和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正是由于他们心理上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他们的阅读倾向性和关心的热点经常处于波动、多变之中。
日本心理学家版本雪形容过读书倾向的年龄变化。他用追忆调查法对两千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将读书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为故事期(10-17岁之间);第五阶段为文学期(14~25岁之间);第六阶段为思想期(17-29岁之间)。
职专生的生长年龄就处于这三个时期中,职专生摆脱了初中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打破了初中生的自我闭合心理,世界中的现实,生活中的炎凉已隐隐约约的可以窥见,他们思考着这个世界上的“我”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社会关心的加强,迫切的需要了解社会的想法及动机,是形成职专生读书热点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出于消遣的动机,按照自己的爱好,充分地享受业余时间娱乐读书。那么,当前职专生课外阅读的热点是什么呢?从阅读小说类别来看,有38%的学生对爱情、武打、侦探等题材的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反映中学生生活,迎合中学生心理的课外读物占17%。读港台的流行通俗小说,如“琼瑶”、“梁凤仪”、“金庸”、“梁羽生”等小说,在学生中间传阅非常广泛,独占首位,但对国内外的一些名著却知之甚少。
调查的结论是,职专生阅读的热点是通俗小说,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由于这些读物的影响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就较多地戴上主观的色彩,片面的臆想,并充满着浓厚的理想色彩。
二、职专生阅读热点的心理分析
职校时期是学生阅读最为丰盛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他们往往喜欢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为人处事的社会信息,并以此作为认识人生和世界的介体,来体验人生的价值,期望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待人接物,解决矛盾的诸多种启迪与借鉴;同时,也很想从别人的体验中宣泄自我的情绪,平衡自我心态。然而,由于青少年个体成熟的程度,性别、年龄的差异,智能、兴趣的不同,以及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等方面的原因,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就非常明显地突出这一差别性和倾向性。
(一)年龄心理与隐秘心理
职专生的年龄正处于青年初期,思维的幼稚,思想的波动,使其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具有盲目性。课外阅读与学生年龄特征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现阶段中学生个体的发育,个性的成熟均比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提前一些,快速一些。这些少男少女都极为关注并渴望了解有关择友,交际,求偶情爱,婚姻繁衍等方面的隐秘性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大量的涉猎、阅读和关注言情小说,试图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所求的信息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又因为家长和老师往往对他们采取封闭的方法,甚至禁止他们看描写爱情的有关书籍。殊不知,家长和老师的千方百计的禁止,反而更增加了他们内心的神秘感,从而使他们想方设法地去探寻。
以阅读言情小说的情况为例,女生中看此类书最多者已看了几十本,平均每人近十本。男生中看此类书最多者七、八本,平均每人三本,尽管比女生少,但与初中时期相比,男生涉及言情小说的比例已显著增加。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男孩喜欢武侠小说,而女生几乎清一色的迷恋于港台某些作家的言情小说?男生主要是从中学一个“义”字,因为这个“义”字,那些成年奔走江湖的人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和侠肠义胆。虽然这个“义”与我们现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倡导的“义”还有一定的悬殊,但他们好想从中体味到男子汉血腥的张扬。而女生则被书中那些缠绵悱恻,哀怨悲愁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她们从那些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寄托着自己对甜蜜爱情的幻想,在这个神秘的领域里,港台作家却细腻、详尽的描绘出来了她们心中的向往。也有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喜欢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
(二)从众心理与合群心理
社会文化环境,对职专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心理学实验表明:从初中开始,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极为强烈,甚至发展到刻意追求流行。进入职校后,朋友间的交际和连带关系比以前更受到了重视,他们会有意识地以自己的品行道德和善恶是非标准作为择友、交友的依据。在读书兴趣爱好方面,同样表现出相互的影响和迁移。合群心理产生了强烈的随大流,即要求自己和朋友集团的动向、话题保持一致,当然阅读的倾向与热点,甚至书目也保持一致,以适应交友的需要并显示自己的博学和多才,这种心理状态男生较女生更为显著。
(三)猎奇心态与求新心理
猎奇求新是职专生一大心理特征。追求新奇、崇尚时髦、节奏快速、热情奔放,他们的阅读往往带有趋势性和迁移性。经常转换“主题”,随着电影、电视及网络等视听文化的发展。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片大量投入市场,一时间,古今中外的名著吸引着他们的眼球,成了他们谈论的热门话题,职专生的阅读就从通俗小说、言情小说逐步迁移到阅读名著中去。
课外阅读一直是国家课程目标中所强调的内容。2003年出台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再次明确规定:“初中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精神建构的关键因素。初中生处于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尤其农村学生存在很大的课外阅读障碍。对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以便为后续研究和教学提供相关指导。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对城市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初二(1)班45名学生和农村中学宿迁市孙园初级中学初二(4)班56名学生,一共1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从阅读活动的四个方面进行问题设计,共12题,包括10题封闭式问题和2题开放式问题。调查结果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分析处理,对城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描述,用单因素x2检验分析两者存在的差异。问卷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为保证答题的客观性,事前曾告知学生,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学科成绩评定无关,要求每人独立完成,客观答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城乡差异(见表1)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每人都有课外书,其中97.8%的人拥有20本以上;26.8%的农村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外书,藏书在10本以上的只占28.6%。城市学生周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的占8.9%,而农村学生占57.1%。一年中,10.7%的农村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阅读20本以上的农村学生占8.9%,城市学生占31.1%。
(二)初中生及其师长对于课外阅读态度的城乡差异(见表2)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赞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城市教师和家长的认同度要高于农村。学生基本都很喜欢课外阅读,但原因各异。城市学生的阅读兴趣71.1%来自内部兴趣,或者已经把课外阅读自觉为一种习惯,或者认为有意思;而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60.7%源于外部兴趣,认为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途径的城乡差异(见表3)
城市学生有40%表示零用钱大多用来买课外书,这样的农村学生只占14.3%,大多数农村学生很少自己花钱买书。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较为丰富,最主要是自己买书读,有24.4%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13.3%选择在线阅读,最后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农村学生的阅读渠道相对单一,最主要是向亲朋好友借阅,基本无法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
(四)初中生课外阅读内容的城乡差异
开放性试题中,学生列举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本课外书与教师推荐过的一本课外书。城市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外国经典名著,农村学生列举最多的是四大名著,作文选也被多次提及。城市教师推荐最多的是《爱的教育》、《朝花夕拾》等,相对集中于中外文学名著。农村教师推荐最多的是《作文大全》、《唐诗三百首》等,相对集中于教辅类用书和古典文学。
四、讨论
(一)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稀缺,途径单一
就调查对象所在中学孙园中学而言,学校前后两栋校舍,却只辟了一小间办公室作为图书室。室内只有两个书架一共三五百本书,其余空间都用于堆放杂物。图书室终年关闭,形同虚设。对此,有教师称:“农村的教育经费这么紧张,工资都难发,哪有闲钱去‘不务正业’?”校园外有一家新华书店,赫然在目的是新华书店里卖的竟是鞋子。书店老板介绍说,原来这里确实是新华书店,由于顾客少之又少,终于开不下去关了门,但换一个门面招牌又需要花费一笔,故而新华书店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新华鞋店”。于是,校门口的小书店便成了唯一,其间有武侠和言情系列,更多的是教辅用书。
学校无法提供课外阅读资源,而家庭更加无力负担这一“额外”开支。被调查者的父母,90%都是农民,家境普遍不好,一些学生甚至上不起学。一名学生曾留言说:“我来自一个农民地区,我的父母都非常的穷,可是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在为我上学的事的钱担忧,就紧紧为了上这个学校就东借西借。到了最后我姐姐终于把钱借来了。”(这是学生的原话,可以看出还存在错别字和语病。)农村学生很少自己买书读,亲朋好友是他们最主要的图书来源,但是,一样身在农村的亲朋好友,又能有多少藏书来填补这些孩子成长中的空白?
2.课外阅读压力过大,功利心强
被调查者的学习任务繁重。仅仅是初二,学校的作息时间就从7:20排到了21:25,学生回到家还要写作业,一般到23:00才能写完。除有形的课业压力外,他们还承受着无形的心理负担。与城市学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农村学生如果想跳出农门,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正如孙园中学的校训所言:“读书成就命运,刻苦改变未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一旦不能抵达未来的平坦通途,学习便被视为一种奢侈。在被调查的班级里,有一张课桌始终空缺。学生告诉笔者,那个女生成绩中等,家境又不好,家长看她大学无望,权衡再三把她领回家了。
农村学生的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考试,这必然在无形之中给课外阅读套上了“紧箍咒”,使得原本丰富多彩、自由驰骋的课外阅读极易丧失其阅读原动力。
3.课外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指导
被调查者几乎没有接受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法的障碍使得很多学生的阅读事倍功半。
一个学生诉苦道:“我的语文成绩不怎么样,我也想多读点课外书,有时下课,我也不出去玩,晚自习回到家也接着看书,我的脑海里整天装满了‘看书’,并且我已经行动了,但成绩也没提高,我究竟怎样学习才能使成绩提高?”
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农村教师普遍读书少,阅读经验不足,又限于资源匮乏,难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有所欠缺。很多学生提到老师曾给他们推荐过的课外书就是教辅类用书:
S1:老师推荐的全是有关学习资料。
S2:老师推荐我们看过作文书,看些跟学习有关的书。
S3:老师没有列举书名,只是让我们多看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知识。
因此,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不注重方法,往往难成体系,收效甚微。
(二)城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特点
1.课外阅读资源丰富,途径多样
大多数城市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过硬,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就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而言,学校按国家级示范学校的标准建成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2万册,报刊260多种。馆内宽敞明亮,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借阅,而且学校还安排各班每周进馆进行专题阅读。此外,图书馆定期会有新书推介和经典导读,并经常组织读书笔记评展等活动,学校还花费不菲,聘请余光中、刘墉、李敖等作家、名家为学生做讲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十三中校门口也有一家小书店,主要销售教辅类用书、青春流行读物与休闲杂志。由于地处市中心,周围书店较多,学生常常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新书。
被调查者家庭大多物质条件优厚,家长不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还经常主动给孩子买书。一名女生说:“我妈开学会给我买一次书,主要是参考书、练习册之类,放假时候她会给我买课外书。妈妈总希望我多看点课外书。”一名男生说:“爸爸每天下班都会从单位带一沓报纸回来,他也叫我跟着随便翻翻。”而家庭电脑的普及,也使得在线阅读成为城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之一。
2.课外阅读系统性强,指导得力
城市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都得到了教师有力的指导。
从教师推荐书目可以看出,城市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经典文学作品,且古今中外兼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各体齐备,系统性较强。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授课中推荐阅读篇目,同时还布置学生定期做读书笔记。有学生坦言:“做的时候也会不屑和厌烦,但过后,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每节课前五分钟,教师会组织学生读书交流,学生根据相关专题交流展示阅读心得,相互启发。而每周在图书馆的两节阅读课,教师也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或个别辅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山区学生 课外阅读 解决措施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学生能从课外书中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但事实证明,山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一、调查对象
我班(五年级)48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法。
问卷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拥有自己的课外书吗?
2.你一天花了多少时间阅读课外书?
3.你有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二)谈话法。
谈话就很随意地问一些常见的课外知识,如:
1.你知道中国有哪四大名著吗?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谁?
3.你听说过比尔・盖茨是谁吗?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学生自己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调查显示:有30人拥有作文书,拥有童话书的学生有2人,拥有《唐诗三百首》的学生有5人,而长篇名著和科普读物没有一个学生拥有。
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有15个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有5个学生时间稍微长一些,看书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学生一个也没有。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有27个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会边读书边勾画出好词佳句,有5个学生会把好词佳句摘抄在“采蜜集”里,能在看完书写读后感的学生一个也没有。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己拥有课外书的学生较少。
在山区,根本没有书店,学生想买课外书得进城。年轻的父母们大多都外出打工谋生,许多学生跟随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出生在上个世纪解放初期的老人们,90%以上是文盲。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孙拥有知识,有好的成绩,但山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不会去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本的书。
(二)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多。
现在的学校一直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在学校,一方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着学生,课余时间,学生宁愿去操场上打球、跳绳、踢毽,也不愿意静下心来阅读。另一方面,“减负”还停留在表面上,很多教师宁愿给学生多布置作业也不愿意给时间让他们多看课外书。这不是因为教师的思想封闭,而是因为对教师的考核都与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于是,教师们把压力强加给了学生,很多时候,学生都有成堆的作业。而作业完后就是强身键体的体育活动了。
(三)学生阅读效果不尽人意。
归根结底,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没有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他们可能会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读,虽读却不用心。读完一遍,叫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却什么都不知道。“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而要记牢的关键就是要做读书笔记。可是,山区学生接触课外书籍的时间本就不多,他们顶多在书上胡乱勾画一些,如果问为什么勾画这些,他们多半答不上来。也有会摘录好词佳句的学生,但是极少。学生的词句积累不多,作文用词相当匮乏。90%多的学生在作文中夹杂口语,这和他们的阅读少有关系。
四、尝试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
家长要求从“不准孩子读”到“鼓励孩子读”,再到“和孩子一起读”,最后“放手让孩子自己读”。山区的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没有文化,但是父母一般都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让他们重新拾起十多年前的书本也许很难,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教师无论再怎么努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教师必须让家长们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让他们自愿地给孩子做榜样。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榜样的力量贵在坚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时,大脑也在思考。好词佳句可以把它勾一勾、圈一圈、画一画,甚至还可以抄一抄。这样既可以扩充自己的课外知识,便于阅读巩固,又可以增加自己的词汇,作文起来才不致词汇贫乏。
(三)在课外活动中“挤”时间阅读。
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比较少,有些学生给自己找理由:没有时间。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你有读书的渴望,一心想读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阅读。教育学生不贪玩,少看电视,把贪玩和看无聊电视的时间投入到阅读中。
(四)教师作好阅读指导,确保学生阅读的“质量”。
确保阅读“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叶圣陶说:“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学生掌握“活”的阅读方法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让学生阅读时,教师期望切忌不可太高。向学生推荐的书籍不可太多,最好跟随教材同步。当学生对阅读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更多的作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自己的意志或观点。
(五)大力开放学校图书室,随时更新学校图书。
针对山区许多学生家庭贫困,无力购买课外书的情况,学校图书馆应对学生加大开放力度,多多开放。另外,学校的图书是有限度的,对于新出版的好书,学校要及时购买,及时更新图书室。
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区的孩子们,即使不走出山区,也能知晓天下事;课堂上,再也不会有人向我提出“比尔・盖茨是谁”的疑问。
·· 调查表格
对象:
卷数:
时间
一·阅读关注程度
题号
问题
选项
人数
比例
1
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喜欢
b不喜欢
2
你的课外阅读通常占了多少时间
a较多
b较少
c没有
3
你认为课外阅读
a有意义
b浪费时间
c消磨时光
d影响学习
4
你读一本书大约用多久
a 1~2周
b 1个月左右
c更多
5
是否觉得情节不好就会将读了部分的数丢下
a经常
b偶尔
c几乎没有
d从未
6
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
a 12小时左右
b 8小时左右
c 4小时左右
d 更少
7
为什么喜欢上阅读
a被逼的
b就是喜欢,没原因
c消磨时间
d觉得对自己有益
8
选择书籍的原因
a个人爱好
b情节吸引
c写作手法
d书的厚薄
9
家长支持你阅读课外书吗
a非常支持
b不支持
c不闻不问
10
你认为课外阅读对你学习有何影响
a积极影响
b消极影响
c无影响
结论:
二·阅读倾向
题号
问题
选项
人数
比例
1
你一般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
a武侠.言情.网络等小说
b名着瞎说
c散文.格言类
d推理.科幻类
e报刊类
f漫画类
2
喜欢国内作品还是国外作品
a国内
b国外
c都喜欢
3
获取读物阅读的途径
a书店购买
b同学.朋友.老师等
c学校.图书馆
d网络
4
觉得哪方面的书能更好地调动同学的积极阅读性
a文学类
b习题参考类
c生活常识.美容健身类
d娱乐.科普类
e时事.旅游类
结论
三·随便谈谈
题号
问题
回答
1
谈谈自己喜欢的作者即其作品
2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50-0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2]何玲华,周琼.“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