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于托管的政策范文

时间:2023-10-13 09:42:10

序论:在您撰写关于托管的政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于托管的政策

第1篇

一、“托市收购”政策成效明显

“托市收购”是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粮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调控手段。200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同时推出“托市收购”政策,要求“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同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了早籼稻、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和执行预案,对主产区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6年国家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和执行预案,对主产区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对不实行最低收购价的主要粮食品种,在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较多时,政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供求,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和‘谷贱伤农’”。

“托市收购”政策实施近十年来,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保护了农民利益。每到秋粮收购高峰期,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上市,都会重复阶段性和区域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市场价格弱势运行。政府通过政策性收储,减少了市场上粮食的供给量,从而拉动了市场粮价上升,避免了农民“卖粮难”和“谷贱伤农”,保护了农民利益。

二是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由于有“托市收购”政策的保护,农民不再担心粮食卖不出去或卖不到好价钱,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从2004年到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由2003年的4307亿公斤上升到2013年的6019.4亿公斤,十年累计增产达1712.4亿公斤。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896元,是2003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22元的3.4倍。

四是拉动了经济增长。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

五是稳定了市场粮价。政府通过托市收购,掌控了大部分粮源,有效地防止了市场粮价大涨大跌。

六是促进了社会稳定。增强了农民安居农村、安心务农的信心,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和耕地大量撂荒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城乡社会治安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七是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粮食库消比达到35%左右,个别品种库消比达到60%甚至70%,一般的品种都是40%至50%,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7%至18%最低安全标准。

二、“托市收购”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民种粮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生产出来,国家储备粮越来越多,财政负担越来越重。粮食有库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但是太多就成为了负担,现在各地普遍面临严重的库存压力。

其次,我国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国内外粮价倒挂,刺激企业大量进口粮食。由此陷入粮食连年丰收,进口粮食越来越多的境地。

第三,由于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能够获得国家财政的收储补贴,企业收购的粮食越多,存储的时间越长,享受国家的补贴资金也就越多,导致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屡屡出现违规抢购粮食、收购粮食品质不达标、拖延粮食出库时间乃至“转圈粮”等“乱象”。

三、完善“托市收购”政策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人开始质疑,“托市收购”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实践证明,“托市收购”是保护农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必须坚持。对“托市收购”政策实施后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一是实行政企分开。把国家粮食局一分为二,分别组建国家粮食储备局和中国粮油总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局直接接受国务院的领导,按照国务院指令,专门负责政策粮的收储工作。国家粮食储备局属事业单位,人员为事业编制,经费由财政供给。中国粮油总公司隶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属企业单位,职工为企业编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给予扶持。通过政企分开,强化管理,减少政策粮收储过程中出现的“乱象”。

二是限制粮食进口。限制粮食进口是各国政府保护本国农业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政府可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的做法,通过设置高税率限制粮食进口来保护本国农业,减少国家储备粮食库存,以减轻财政压力。

三是减少托市品种。只对粮食(水稻、小麦)实行“托市收购”,其他农产品退出托市范围,以提高财政资金对粮食生产的支持。

四是调减种粮面积。在国家储备粮库存过多、财政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调减种粮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来减轻库存压力和财政负担。如有计划地让一部分粮田改种其他农作物,例如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如在粮食主产区,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休耕。如在水土流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低洼地区退耕还湖还渔,等等。

五是加大农业补贴。对农业实行补贴,特别是对粮食生产实行补贴,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扶持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一贯做法。

第2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 办学政策; 委托;责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16-02

一、基础教育办学制度中的委托关系链分析

基础教育的办学制度是针对中小学校而言的。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其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可以抽象概括为所有权和管理权。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理论对组织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问题,认为当组织中的所有者或投资者与管理者并非是同一个主体时,组织中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往往是分离的。委托理论就是要解决在所有者或投资者与管理者并非一体时,或者说并非同一个主体时,所有权与管理权在分离的情况下协调一致的问题。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一体时,或者说是同一个主体时,是不存在委托关系和问题的[1]。

在基础教育交易活动中,受教育者即学生是最终的委托人,教育者即教师是最终人。受教育者是最终的出资方,国家的各级财政投入也是源于受教育者所交的税收。受教育者是最终的基础教育交易的出资方委托人,基础教育者与基础教育交易对象之间,有一个长长的委托链,其中任何一环,都是其相邻的更靠近最终委托人的一端的交易方环节的人,也都是其相邻的更靠近最终人的一端的交易方环节的委托人。具体来说,这其中的环节有“受教育者—学校投资者—学校—学校管理者—基础教育者”。在极端情况下,对于家教来说,只有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即只有学生和教师。我们这里以学校基础教育为研究重点,所以一般不包括这种极端的情况。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只存在两类主体,其中学校投资者包括各级政府、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他们是学校的直接投资者,而受教育者是最终的出资方,是受教育者通过交纳税收和给学校付费来委托政府和非政府投资基础教育管理者办学,为其提供基础教育服务。所以政府和非政府的投资办学组织,对于学校、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来说是出资方和委托人,但同时也是受教育者的人,负有管理基础教育交易活动和管理学校的直接责任。同样,学校管理者是学校、学校投资者和受教育者的人,负有管理基础教育交易活动和管理学校的直接责任,同时受教育者、学校投资者、学校、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师来说又都是出资方和委托人,基础教育管理者对他们负有管理基础教育交易活动和管理学校的直接责任。

二、基础教育办学政策体系分析

我们把围绕基础教育的学校投资者、学校、学校管理者这三个环节的基础教育政策归为基础教育办学政策。政策是交易活动规则的政府文本形式,是制度的政府文体形式。基础教育办学政策所要规范的就是学校投资者、学校、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委托权和权,或者说投资权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学校投资者所担负的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权是对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校管理者的投资,所担负的基础教育管理权是对整个基础教育学校的管理权,即学校外部的、学校之间的学校基础教育管理权和对学校内部的学校基础教育管理权,直接的和重点的是学校外部的、学校之间的学校基础教育管理权,间接的是学校内部的学校基础教育管理权。学校和学校管理者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权主要是学校内部的管理权,同时也可拥有参与学校外部和学校之间的基础教育管理权,它属于各级政府,对于基础教育办学也存在着上述类似的委托关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基础教育办学拥有投资权,并拥有直接管理下级政府和间接管理或影响下级政府办基础教育的权力,但较之上级政府来说,由于下级政府拥有其基础教育办学产出的更多的具体的信息,因而对于其所负责的基础教育办学,下级政府拥有更多的直接的和实际的管理权,对其所负责的基础教育具有更多的直接的和实际的影响力[2]。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办学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投资政策,二是管理政策。基础教育的办学政策就是要通过这两方面的政策来解决在基础教育办学中投资者或所有者与管理者或经营者的不一致及在非同一主体时,在投资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办学的投资权与管理权的协调一致的问题。基础教育投资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和社会(非政府),其中政府又分为各级政府,社会(非政府)基础教育投资者又可分为公益投资者和营利投资者。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学校,其中政府又分为各级政府,主要从事校外事务的管理,学校又分为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主要从事校内事务的管理。办学政策主要就是对这些基础教育的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

三、基础教育办学政策中的投资权与管理权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 信贷调控房地产调控REITS房地产信托

一、国内经济形势背景

长期看,我国经济基本向好,稳定增长仍是大趋势。预计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和政策紧缩力度的减弱,我国经济增速将启稳回升,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较小。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9%以上的增长。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虽然面临房地产市场调控、地方融资平台治理等压力,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地方项目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是关键原因,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将进入开工高峰期;物价涨幅回落,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提高将有助于消费需求启稳回升。“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明确提出将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及减轻家庭税负负担来刺激消费,在政策主导下,国内的消费能力加速提升仅是时间问题;世界经济虽有不确定性但复苏态势明确,我国出口环境不会再度恶化。展望以后的出口情况,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欧洲债务危机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但进一步恶化可能性也不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总体态势明确,出口环境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二、房地产市场短期受到冲击,长期看好

1、房地产市场短期受到的冲击

短期来看,对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货币信贷政策。2011年,信贷供给总体受控的局面难以明显改观,经济增速下降也将导致信贷需求放缓。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在较高水平上继续上调对信贷投放的制约“边际递增”。此外,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实施或准备实施也将限制银行资产扩张和信贷投放的速度,部分存贷比较高的银行将不得不通过压缩部分贷款来满足监管要求。

2011年初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些调控文件主要包括“国八条”、地方政府限购措施和房地产税等等。这些调控措施和货币政策叠加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预期已有所改变。

从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看,2011年下半年,在通胀趋缓和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预计政府不会出台更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从2010年以来的4次加息、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的历史高位。经过这一系列调控,我国目前通胀已在可控范围内,价格上涨趋势正得到控制。此外,各城市的限购政策仍将持续,这些政策的持续仍然对房地产价格起到抑制作用。

2、房地产市场需求强劲,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势

宏观经济增长基础下的刚性需求是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强劲动力:消费对总产出的带动效果反映了消费诱发程度。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消费诱发程度最高为2.714,即城镇居民消费每增加一元,将带动总产出增加2.714元。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5%,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这部分群体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加大了对住房需求。

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改善型需求:从全国整体水平来看,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金,消费升级将快速展开,就住房来讲,普通的改善型需求,也是经济规律所证实、必然会产生的大量需求。

投资性需求会持续存在:房地产的性质决定了其具备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为居民提供住所的使用价值属性;另外一个是具备保值增值能力的投资品属性。在目前我国股市不完善、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对投资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因而有理由认为这一性质的需求仍会持续增长。

刚性需求、改善型需求和投资型需求的长期强势增长,必将为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即便在投资型需求受到政策制约的情况下,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将因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而强劲增长。

三、破解银行融资困境的必然选择――信托与房地产的紧密协作

在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以及严格控制的信贷政策下,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状况可以说进入了严冬。从根本上说,长期以来单一的银行融资渠道是导致目前房地产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因素。控贷政策切断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主流融资渠道,造成房地产开发商不能、或者来不及获得银行金融支持。

在传统的单一银行融资渠道受到严格限制及民间资本资源得不到有效运用的情况下,房地产信托无疑是破解目前产地产业困局的唯一出路。同时,社会资金投资需求的存在,也为房地产信托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发展房地产信托的意义,不仅限于解决融资困难,更重要的是优化了房地产业的融资结构。首先,优化结构、分散风险:长期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融资都集中于银行体系,同样房地产衰败的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和威胁也会更大。信托与房地产的结合将改变这一局面。其次,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质的投资机会:对投资者来说,房地产信托化能够丰富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为投资人提供一条稳定获利的投资渠道。最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实证:国际上大的地产商都是由信托基金支持,这必然也是我国房地产融资的发展方向。比如在美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大众资金,只有15%左右才是银行资金。社会大众资金的运用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

四、以信托的方式为房地产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融资解决方案

1、开创信托与房地产全方位的紧密协作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发展房地产信托,需要从一个更加宽广的视角看待房地产市场,住宅地产仅仅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多的商业地产、养老地产、城市综合体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整理开发等都属于广义的房地产市场范畴,信托要与房地产建立全方位的紧密协作机制。

就商业地产来说,其与一般的住宅地产不同的是,其根本属性为投资品。与住宅地产相比较,作为持有经营权的商业地产现金回流一般较慢,一般为10―20年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本息收益。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商业地产才是真正的投资意义的品种,而非是以短期炒作升值或是赌博性质的投资,无疑是符合当前调控政策本质的。商业地产的投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真正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为民谋利,实现老百姓财产性收入。

养老地产是“养老+地产”的一种复合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房地产开发与创造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密切结合。随着我国财富阶层的增加和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具有养生、养老需求的人群在急剧膨胀。这类地产是一种开发投资,要追求利润,但同时也是实现一个社会“老有所养”的必要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特征,因而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养老地产本身除了住宅建设之外,需要大量的运营、管理配套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因而对资金需求的规模大、期限长。信托的介入,一方面支持了这一社会朝阳产业、福利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投资者创造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城市综合体综合开发在我国这样一个高速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一个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但是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往往动辄占地几百亩、上千亩,投资量非常巨大,其中的商业及基础设施部分的资金回笼期限比较长,单个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力量很难满足投资需求。而借助信托平台可以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没有规模的限制,可以满足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开发需求。

2、致力于信托与房地产流程的各个阶段

信托是极为灵活的金融工具,除了在规模和期限上具备竞争力,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别的房地产项目(上节所述)外,还可以灵活运用投资于房地产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

土地储备阶段:对于位置优越、市场开发前景良好、交易对手经验丰富的项目,信托资金可以在土地储备阶段以股权的形式合作开发,实现互利共赢。信托公司接受委托人的资金委托,信托资金对项目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控股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运用原股东的投资款及信托资金支付土地出让价款及进行后续开发建设。信托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收益,可以以类似优先股的概念获得固定收益,也可以获得浮动的开发收益。

项目开发阶段:项目开发阶段是银行机构与房地产金融合作的主要阶段,市场中较为普遍的形式为项目开发贷款,其交易结构比较简单,不做过多介绍。

按揭贷款:在项目开发完成或者是将要完场阶段,房地产项目就进入销售期,此为实现投资收益的关键阶段。信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资金,以购买担保性应收账款、直接发放按揭贷款等多种方式来满足购房贷款需求。一方面实现了百姓住房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开发企业快速资金回流,对整个金融,乃至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财产信托:财产信托是指委托人将现存资产或财产性权利委托给信托公司,再向投资者转让信托权益。投资者购买财产信托产品时,由于信托财产可见,所以信托财产产生的信托收益也真实可见,从而避免产生信托收益的财产形成过程中的风险。

经营性物业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是指向经营性物业的持有者发放的,以其所拥有的物业作为贷款抵押物,还款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经营性物业的经营收入的贷款。企业获得的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灵活,可以用于物业改造,也可以用于偿还原来的负债性资金及置换自有资金,还款方式也可以根据物业收益情况灵活约定。

倒按揭:也称“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而房主可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延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款用来偿还信托资金本息,其升值部分归信托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 李娜、姚菲菲: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文化,2011(3).

[2] 李骏: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运作功效及其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0(5).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症;原因;对策

21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此外,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更是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有利于对现实世界加深理解[1]。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受到了互联网引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其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工作和任务。此外,由于大学生大多处于刚刚成年的年纪,大多数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的能力与自控力。因此,很容易在外在干扰中不停的拖延,将重要的事情不停的延后,最终导致任务难以完成等严重后果。拖延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显著,从平时作业到毕业论文,很多人都因为自身拖延导致难以完成,最终造成惨痛的后果。本文对大学生拖延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拖延症定义与分类

拖延症是一种个体主观故意延迟必要完成任务的行为,会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从而影响个体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状况。主要可以为为两类, 分别是有截止日期的拖延和无截止日期的拖延[2]。

( 一) 有截止日期

对于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事件的拖延,个体明白截止日期到来前不完成任务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般会在最后期限前加班加点以完成任务,最终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这种拖延,会在任务完成后,导致个体后悔沮丧的情绪。但是在下定决心要去完成事件时,却一拖再拖, 造成不良情绪的积压,可能极大的破坏主题的心理健康。

( 二) 无截止日期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没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自身成长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强调“人有一种与生具来的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的倾向在生理上心理上支撑着自己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己。一个人放弃学习与发展自身,人生阶段就停顿在某个特定时期,很难应对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新挑战。另外这种拖延还是一种长期性且容易忽略的,因为这种拖延使个人成为自己人生的看客,而非生活的参与者。又因其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很容易造成个人终生悔恨。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一生最后悔的事并非那些做错的事,往往是自己没有做的事[3]。例如:养成良好的习惯、挽回一段感情、为父母长辈尽孝心。人一生中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那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其可能产生的意义,是我们没法预想到的,往往引起个人无穷无尽的悔恨。

二、拖延症形成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原因是多样的,在这里分为主观和客观进行讨论。

( 一) 客观因素

1. 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脑使每一个人都不停的受大量信息流的冲击。在个体每天接受信息足够多的情况下,导致了一些次级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压缩。个人难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所处的状态,容易造成长时间无意识拖延。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刚成年,从以往受父母老师管理约束的模式变成以自我管理为主模式,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极易导致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以拖延来面对问题。

2. 任务的性质和特征

个体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从难易程度上来分类,有些浅显易懂,有些深奥难解。从完成任务的时间分类,有些需求时间短,有些需求时间长。从完成任务对于个人意义分类,有些意义重大,有些影响甚微。这些因素都影响个体完成任务的情绪和选择,往往越是深奥难懂、时间限制长、对个体价值满足程度低的任务更容易导致拖延。

3. 情绪管理失败造成的拖延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现实情况,在上大学前大家的行为受老师家长约束,尚能积极完成自身任务[4]。大学以后,自我管理能力跟不上来,另外之前环境单一,影响因素少,导致很多年轻人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造成在生活中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放弃任务,呈现无动力、无热情、无目标的现象。

( 二) 主观因素

1. 人格

不同人格特征与是否拖延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神责任心与拖延关系密切,责任心是拖延的根源,责任意识缺乏导致思想行动上的懒惰和拖延[5]。此外,情感细腻的人,容易受忧伤、焦虑、抑郁的影响的人在拖延症群体中占据很大比例。

2. 思维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不同的行为,那些完美主义者,畏惧失败和依赖别人评估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更容易拖延。他们总是设想做好极度充分的准备之后开始行动,往往浪费大量时间。另外,由于压力接下的任务,会因为对任务的抗拒造成的拖延。内部驱动力缺乏使完成任务成为困难的事情,而超额完成任务更是成为幻想。

3. 自我实现感

自我实现感是个体具有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信念。一般而言,个体对于自我有清晰概念。但是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低估自身能力,容易产生难以胜任的想法,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会频频感到无助和焦虑,进而造成拖延。另外,也有人因为高估自身能力,造成拖延。

三、克服拖延症的对策

拖延症会对个人各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拖延症会导致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禅城,从而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不停尝试克服拖延症,下文中提出了一些克服拖延症对策。

( 一) 合理情绪疗法

个体通过对“何时完成任务无所谓”“必须完美完成任务”“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等不合理的和非理性信念进行批判和驳斥,转变个体对于拖延的积极态度,使拖延者建立战胜拖延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是普通人,在面对问题时,不苛求自己,及时完成任务是我们的底线,基于这种心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积累,最终才能及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

1. 转变认知

对于拖延危害和代价的认真预估,将拖延的短时的快乐与任务未完成引起的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相比较,拖延者应该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动”的长远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积极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抛弃畏难情绪,相信自己,积极对待任务,设想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2. 即刻行动,摆脱拖延

所有事情的解决都来源于行动,拖延症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去除心理负担,当全身心投入到所做事情中时,就没有时间去焦虑。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延。

3. 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

大学生应该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培养运动上的爱好,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促进自己积极与人交往以获取美好的友谊,另一方面,锻炼身体可以拥有良好体魄,增加面对问题和挑战时的信心,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各种事情。此外,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使自身拥有良好状态,以便更加充分的利用个人时间,对于提高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有很大意义。

4. 少量任务,渐进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番茄钟法,每次以少量任务开始,可以以 3 分钟或 5 分钟开始,小任务的完成容易带给人成就感。当你开始工作或学习时,你会更容易保持学习的状态。人也受牛顿三定律的影响,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状态时,若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状态。在进入学习或工作状态后,你会发现能够完成一些平时难以完成的任务。

5. 强加限制,减少选择

为了减少外在的干扰因素,可以选择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采取关掉手机的数据连接、关机、甚至不带手机等措施。可以减少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专注于当前任务。

6. 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

在学习与工作中,要警惕自己的畏难情绪,碰到问题时不退缩。另外,若因为畏难心理导致的拖延问题,一定要积极的面对,在处于拖延的状态中时,不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要及时的鼓励自己正视问题,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避免持续拖延。在处于拖延状态时,不一味的苛责自己,有些时候适当的宽容自己,把握住当下的这一刻,才能更容易摆脱拖延。

7. 培养良好的习惯

人们常常认为能够很好管理自身时间且没有拖延习惯的人是因为自控力很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人的大多数行为并非靠意志力去控制,一个人只有靠习惯才能维持个人长期良好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每天早上刷牙、洗脸的完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需要一点自控力,我们都能轻松完成。另外,在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也能长时间的坚持,并非因为自控力强,只是因为习惯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维持了看起来很艰难的学习状态。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在习惯力量下,逐步完成一些看似艰难的任务。

四、总结

拖延症可能是当代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拖延症,对人造成的影响也因人而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积极的面对这个问题,承认拖延症的存在,与它好好相处。本文中对于拖延症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一番探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对策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此外,为更好的认识拖延症,还必须对于大学生各种群体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平.90 后大一新生手机依赖性与疏离感的相关研究 [J].时代教育,2014(21) :31 - 32.

[2]何静,赵雷丽.拖延症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0(4) :42 - 44.

[3]黄耀国.别让你生命留下遗憾 [J].中国职工教育,2011(9) :70 - 70.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生 作业拖拉 方法对策 研究

当前存在的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已成为当下教育的一项重要议题,如何更为有效解决这一现象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之一,根据教育心理学来讲,小学生正处于顽皮好动的时期,其心理发育也相对不成熟,因而会出现“学习拖延”的现象。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若不及时加以教育,其便会朝着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甚至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因此,自根本了解学生拖拉作业的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已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大势所趋。

一、小学生作业拖拉的原因分析

从多方面进行小学生的作业拖拉现象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原因是多方面构成的,并不仅在学生自身。具体可以从小学生行为特点和其成长环境原因及家长和教师方面原因共同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自身行为特点及环境的影响分析

首先是在作业的布置上,如果小学生碰到自己感觉较难的题目时,首先会想到去自我克服问题,克服不了的话便会跳过该题目,继续下道题目,这便体现出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始他们会感觉能够适应题目的难度,但如果一整篇多数都是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日常作业频繁出现他们无法解答的题目,那么便会导致其出现明显的厌倦,以致不愿完成作业。基于这一点便要求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注意好作业的难易比例,有计划的为学生安排好作业。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其活泼好动的个性,当遇到同龄人呼唤其进行游戏时,其便很难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而忘记作业或先搁置下作业,去参与到游戏之中,导致了作业无法完成。再者是部分学生在作业方面存在恐惧感,根据这种状况,多数教师采取的是提醒帮助或者是监督批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不明显,多数是治标不治本,容易出现类似错误的反复出现,拖拉作业现象依然存在出。这主要是教师在寻找问题症结时,只是注意到了表层原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自然就不能良好的解决问题。

(二)教育因素不足造成的学生作业拖沓现象分析

1.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讲,便存在诸多的不足,目前部分学生家长因为过分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大放纵式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无法意识到学习的根本重要性,过度沉溺于于电视和游戏。另外还有一种家庭教育与此恰恰相反,父母太过于重视孩子学习,认为学生家庭作业越多越好,作业多了孩子不会浪费时间去玩耍,其次也不允许孩子看电视及游戏,这种过于简单化和强制性的学习,使孩子无法做到劳逸结合,对作业产生厌恶的情绪。长久的恶性循环,使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越来越少,不仅在学习上产生不利影响,在心理上也会造成孩子的阴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也不是偶然的现象。

2.教师工作方面的失误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这种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针对全班同学布置作业,没有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来。然而每个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他们能够接受和完成作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同样的作业,基础好的同学只需要十多分钟就可以完成,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也上的时间也不能完成。从而造成了学生在作业方面的热情度不够,拖沓作业的现象也便应时而来。

二、小学生作业拖拉矫正方法策略分析

在详细分析学生的作业拖拉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不仅和学生自己有关,也和家长和教师有关。因此,要彻底解决小学生的作业拖拉问题,我们应该将学生、教师、家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一)针对学生心理进行学习机制的完善

学习鼓励法的提炼与诠释:作为一名教师在获取教师资格时,都经历了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掌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因为其心智正处于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另外教师作为师长,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个时候教师便应利用心理教学的方法对学生释以教育,建立一套良性的鼓励评比机制,在进行作业安排后,可以选择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作业的评比,以相关学生优异的作业进行精神的嘉奖,并设立光荣榜性质的“守擂”制度,如果连续获得优秀的学生可以登上光荣榜,光荣榜放置于教室的醒目位置,以此激励诸多没有登上光荣榜的同学进行“攻擂”,这种鼓励制度的监理,可以充分给予小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对其学习的热情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变要其学为其要学。

(二)针对学生能力加强学习体系的建立

1.有效作业方法体系的建立

教师要不断创新,争取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一种“有效作业”。比如语文是一门思维发展性很强的科目,教师就要突破传统的定式思维和作业设置形式,以新课标为指导,争取设计出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及知识性综合统一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积极思考,还能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情绪下学习知识,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将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动手作业、视听作业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注重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拖拉现象。

2.均衡作业方法体系的建立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难易度和任务量的作业布置,要本着客观公平的态度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进行把握,然后将学生隐性的分为几个层次,来进行作业的布置,其难易度要控制在学生能够完成的范围内,以便让学生都能够感觉到作业完成,不会过于吃力,然后在其进步中,逐步增加难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加注家庭教育

学生的拖拉作业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改正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的行为会有反复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家长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指导,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和他们共进退,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和孩子的学生情况,但是又不能给予他们太大的压力,这个度需要把握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 委托关系 政府对策

风险投资指风险资本投资于高新科技企业或高风险型企业,以获取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体系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纽带,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基金管理人),然后由风险资本家通过对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投向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经营与发展,使风险资本价值增值,流回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再作为使用资金的回报支付给投资者。

在这个运作体系中,涉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创业者三者利益主体,这三方利益主体通过风险资本这条纽带组成了双重委托关系。一是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二是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由此而产生相应的委托风险。风险资本的高效运作,必须建立起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激励约束机制,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有效地解决风险投资中委托的风险问题。

一、政府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采用由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发起,国有大企业、银行等参加,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科技开发贷款,一般以国有控股或参股的公司制形式来运作。因此,我国的风险投资中委托关系是多重关系链。正是这种特殊的委托链,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层――委托关系的变化。本来应该由市场自发形成的第一层委托关系被政府的行政命令所替代。政府既是主要投资者又是资金管理者,政府官员一方面代表国家具体行使人的职责,有责任保证国家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以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在风险投资公司中作为委托人,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把部分资金作为风险投资委托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管理。事实上,由于这两层关系都是通过政治权利对资金的分配来形成,因此标准的委托模型并不适用。也可以认为,某些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是政府职能在投资领域的一定延伸,其投资行为多是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其资本运营过程无法摆脱政府的行政干扰。在现实中,多数风险投资家认为风险资金是由政府来买单,即使项目失败,也只是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负责,而不用赔偿巨额的投资损失,所以会无视项目所蕴藏的高风险,盲目出资。而有的风险投资家虽然意识到某些项目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但这些收益与自身的收益、职位提升关系不大,所以往往选择与自己发展关系密切的项目。总之,由于风险投资内部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官办官营”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同时,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管理者大都是政府委派或聘请的,以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见长,不具备风险资本家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品质和经验,无法对风险投资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形式上的风险投资公司仅仅是作为国家投资的代言人,无法真正起到推动科技产业化和活跃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二层――委托关系的变化。西方的风险投资有一条经验:一流的技术配合二流的管理,这种项目往往失败;二流的技术配合一流的管理,则可能成功。这正说明了管理在风险投资中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公司把资本投入风险企业,并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运作,以保证投资的高回报。成功的投资过程其实是资本和科技的结合,也是金融和管理的结合。

一种情况是,我国已有的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在确定投资对象时缺乏系统、细致的挑选,而且确定投资对象后,只对高科技产业进行股权投资,很少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甚至不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以发放贷款的形式进行投资。这种仅限于科技信贷的投资形式,实际上与银行的传统贷款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时候,原来的委托关系被简化为单一的信贷关系了。另外,由于缺少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专业人员,投资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适应新的风险投资管理体制和国际规范的运作方式,造成被投资方与投资方在投资理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投资效率低下。现实的情况是,如何更好地运作和管理,以科学研究促进不断的创新并不是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真正让他们伤脑筋的是如何更好地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拉关系,如何使自己的项目更符合当地政策以取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企业家“圈钱”的意图显然会强于创业的意图。其结果是大部分的资金并未真正用于支持高新科技企业或具有商业创新模式的企业,风险投资的主旨被摒弃,为部分利益集团所利用以牟取私利。

另一种情况,有人认为,为了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政府不仅要管投融资,而且要管运营,要管人、财、物,总之是要“一管到底”。这显然是对风险投资和政府职能的误解。风险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投资”。从国际上看,各国政府主要是负责风险投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建设,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管理和监督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为。而在我国,各级政府成立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及基金后,往往没有按照出资人与管理人分离的原则,不是将基金交给成熟的专业公司去运营,而是成立官办公司,出资人与管理人一体化。这样就使风险投资易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利益激励机制难以强化,“一管到底”的结果往往是资金有时必须投向与行政倾向联系密切的项目,如用于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等。在缺少规范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公司容易产生资金周转困难。在项目筛选、评估和决策过程中,也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这样很容易导致基金管理缺乏效率,没有相应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制度保证,甚至出现人为因素或产生钱权交易。

二、政府的对策

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成功一般涉及到风险投资机构外部的诸多因素,而风险投资机构是无法掌控这些要素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完善风险投资的外部大环境。特别是在面对风险投资市场的失灵,即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政府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应急措施来减少市场失灵的成本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增加。因此,要降低这特殊的委托关系所带来的高额成本,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政府。

第一,在解决第一层委托关系时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风险投资由“官办官营”向“官助民营”转变。政府应主导制定培育风险资本市场的总体规划,鼓励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主要包括私人风险市场,风险资本与科技板股票市场,大力鼓励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市场化。其中,要弱化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份额,积极培养鼓励民

间资本进入风险资本市场,应逐步允许和引导企业、个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风险投资业,鼓励银行在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开展与风险投资相配合的科技贷款业务,允许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第二,在解决第二层委托问题时关键在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在风险投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融资、投资到退资的全过程都有参与,其业务素质和个人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风险投资项目的最终产出。风险投资需要大批掌握金融知识、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企业家。目前我国十分缺乏风险投资从业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投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同时提供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各方面完善的配套机制,为风险投资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机会。应建立一个风险投资人才流动升迁的市场机制,为风险投资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

第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风险投资实践的要求和国外风险投资立法的经验,积极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建立系统、完善的风险投资法律体系,逐步塑造以法律监管为主,行政监管为辅的格局。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风险投资机构的性质、经营目标、投资方式、投资方向、组织形式、运作方式等。明确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企业的权利与责任等,使风险资本的运作有法可依,为风险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特别要注意修订、建立关于在风险资金进入、运作和退出过程中发生的委托与关系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风险投资公司法》、《合同法》、《信托法》,从而使委托人与人权利、义务明确,并有法可依。

第7篇

为贯彻《住房公积金条例》,促进住房消费,进一步推进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简化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手续,降低借款人费用,经研究,自2000年5月1日起,对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政策进行调整,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借款申请人,不再进行审核评估。经办机构认为需要的除外。

二、个人住房担保委托贷款房屋财产保险由抵押人自愿购买,经办机构认为必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