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12:51:48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经济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一: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
一、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
(一)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一直是我国能源利用的软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很低,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石油的存储量丰富致使我国工业发展首先以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二)我国虽然是经济发展大国,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偏低,对新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高或者意识不健全,没能充分意识到新型能源的重要性。(三)我国对核电的开发相对落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核电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明显滞后,而核能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消费意义。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形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逐渐强调协调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出口工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同时以进口替代政策,实施优先发展经济工业的策略。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步上升,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国家加强了基础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外资和控制物品价格来促进工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二、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由以上内容和数据显示,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能源消费形式、耗源类型和能耗比重都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工业要求运用科技提高工业经济产能,建立自动化的高效生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避免工业生产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十以来,国家一直在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实现国家经济增长的二次飞跃。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如下,
(一)工业能源的消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电能、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能源科技是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创新力量,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消耗换取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能源的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工业经济增长增加能源消耗需求;传统意义上,工业经济的增长一定会刺激对工业能源的消耗,例如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新形势下,工业科技和工业技术创新为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技术优势,能够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由单一能源消耗到多次能源消费转型,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能源消费的持续稳步发展。
三、总结
工业能源是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不仅为工业生产提高能源动力、能源产品和能源科技,而且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保障和改革创新,避免工业经济增长对工业能源形成过分依赖。现代工业发展要求工业能源利用创新来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工业的电气化、机械化和能源的均衡利用是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关键。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二:纺织工业经济运行及科技创新
一、原因分析
1.1市场问题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纺织企业家的问卷调研,49.7%样本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22%样本企业反映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以内外销为主的企业,占七成以上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1国际市场需求下滑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2年上半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72.1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5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31%百分点。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7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8.26个百分点。据日本海关数据,2012年上半年日本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5525.36亿日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78%。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1206.85亿日元,同比下降0.4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49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72.18%,较上年同期下降1.93个百分点。据欧盟海关数据,2012年上半年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429.84亿欧元,同比下降6.8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76个百分点。其中从我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59.95亿欧元,同比下降了7.7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3个百分点。我国纺织品服装占欧盟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35.36%,较上年同期下降0.35%。
1.1.2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缓,产品价格提升乏力
2012年1月~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2.46%,较上年同期下降20.34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0%,低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2.4个百分点。7月份专业市场内服装产品平均单价同比下降6.71%。我国纺织企业出厂产品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据调研数据分析,43%样本企业的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均较上期有所下降。从分行业来看,83.7%的化纤企业、52.8%的棉纺企业、52.9%的长丝企业、56.5%的麻纺企业、46.7%的针织企业等产品平均售价均较上期有所下降。
1.2原料问题
1.2.1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
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从数据来看,328棉花价格与国际1%关税后的棉价差已经达5000多元/吨,再度冲破了5000元/吨的高价差线。持续大幅度的国内外棉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6月美国从我国进口棉制纺织品服装同比下降了5.50%,而从印度、越南、孟加拉进口棉制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仅下降了4.36%、3.46%和2.05%。其中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棉制织物同比下降了1.39%,而从印度、越南进口的棉制织物却大幅提升了20.50%和23.44%。
1.2.2化纤产品价格走低
2011年以来,我国涤纶短纤、粘胶纤维等产品的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处于振荡下行态势,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激烈。虽然目前有的行业采取了限产方式,使得价格得以稳定,但总体来看,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产品的价格仍较上年有大幅走低之势。据有关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7月我国粘胶短纤价格平均为14870元/吨,同比下降17.08%;同期涤纶短纤价格平均为10300元/吨,同比下降18.53%。2012年以来,涤纶短纤、粘胶短纤呈现价格振荡走低的态势。一方面与市场需求疲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上年同期的价格基数密切有关。2010年年底棉花价格暴涨带来了相关产品的价格暴涨,也带动化纤类产品价格高企。2011年下半年以来,化纤类产品价格随棉花价格回调,也一路走低。也正是由于其价格的大幅下降,造成了化纤行业利润降低较快。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企业家调研问卷数据结果,74.4%的化纤企业表示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居于各分行业之首。
英文名称: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80X
国内刊号:11-3536/F
邮发代号:82-143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好转、氛围浓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立足阳曲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太原市北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我县连续几年来以项目为重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优势明显、贡献较大,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工业企业87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今年1-8月份,我县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137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87%;工业增加值3133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33%,完成税金11004.4万元,其中三兴煤碳气化上缴税收2303.7万元,龙辉煤碳气化上缴税收4852.1万元,新东方铝业上缴税收3366.4万元,焦化、铝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的纳税大户。焦碳产量5763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0.7%,水泥产量147431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6%,铝锭产量5217吨,为上年同期的16.16%,金属镁产量4731吨,为上年同期的13.23%,铜材产量3773吨,为上年同期112.76%,铝厂新线全部投入运营,预计产量将持续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在不断壮大,以铝业、焦化、铜业、金属镁等为龙头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三)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构想,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已形成了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煤炭化工、食品药品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合理,随着这些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和新企业不断落户,支柱产业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新上项目有所增加,企业技改取得了新进展,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主要抓手,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新上了金威镁业、锦宏钢结构、隆盛福晋管业、炉业公司、金圆特种水泥、水煤浆、威特美肉食品、太阳神乳业、仿瓷涂料等个项目,另外龙辉煤气化、三兴化工、顺天生物制药、旭美薯业、北白水泥、百城钢铁、汉波食品、永鑫锻造8家企业进行了技改扩建,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立项、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阳曲工业发展的后劲,这些项目必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
(五)加强节能减排增效,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县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不断加速环境整治,大力减少污染排放,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到现在为止,有11家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它们是旭美薯业、广厦水泥、派达铜业、瑞明乳业、北白水泥、铁猫水泥、三兴煤气化、昌欣镁业、龙辉煤业、易威镁业、汉波食品。视察中,委员们认为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人们原来印象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现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转型做的非常好,所到之处令委员们耳目一新,感受了现代化企业的风采。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四是环保方面节能减排还不全面、不彻底;五是新上项目、改扩建项目涉及的占地、资金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六是交通滞后、原料紧缺、一些水泥企业矿山手续难以办理,已经给部分支柱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鉴于我县工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视察组认为,必须立足我县县情,扬长避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智决断;必须突出市场导向,开拓进取;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指导思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县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则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难以实现。目前我县还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才能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只有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加快工业经济提速、扩张、上档、增效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才能较快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广泛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宣传“工业强县”战略思想,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惠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我县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工业经济“六个转变”
1、在总量扩充上下功夫,实现由量小低效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作支撑,应积极把握好一个量的问题、一个效的问题,把培育产业集群、企业集团纳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植一批大产业、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以达到工业总量高、效益好的目标。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优势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可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要立足科学发展,抓住太原老工业基地改造、太原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和太原北部经济隆起带规划发展等良好机遇,以太原工业新区建设为切入点,在园区产业引进上要全面衡量、科学论证,重点发展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在园区建设标准上,大视野规划、高标准起步、规范化建设,提高发展层次和集聚能力;在园区服务功能上,建立以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的服务体系,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在园区建设运作上,举全县之力与依靠外力相结合,走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建设路子。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缴税过亿元的大型产业带和大企业集团。
2、在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现由原始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我县的工业近年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五个产业板块,但总体来讲,还没有真正摆脱产业原始、经营粗放的局面,“小、旧、低、粗、散”的情况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还存在,“高、精、特、新、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应进一步建设好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产业块状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实行集约化发展。以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和相对较低的投资运营成本,在扶持好、装备好现有工业板块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高产业辐射、高经济回报的企业来我县扎根、创业、发展,使我县的工业产品、企业、产业能够在集约精细上迈出更大步伐。
3、在环境改善上下功夫,由环境污染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视察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环境意识淡泊,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做的不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构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在县“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构建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治环境污染,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以及“期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0%以上,县城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要达到300天以上;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年的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0.04吨以下);“三同时”审批率、执行率要达到100%”的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清洁生产、“抑黑促绿”结合起来,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对落后生产工艺依法淘汰,土小企业严格关停取缔。对不符合占坚决执行“绿色高压线”,新上项目严格坚持“三个不批”。以“减排放、调燃料、控扬尘”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绿色转型、维护环保”相关活动,推出重污染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典型,严格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对金属镁、铝冶炼行业中的“工业三废”进行详细化验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处理转化办法,坚决防止其对当地空气、水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影响长远发展。同时加强小型企业的环境监管,从厂容厂貌的绿化、美化、工业“三废”的处理作出严格要求。
4、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由单一初级型向链条延伸型转变。我县的企业由于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等原因,目前传统型、资源型居多,产品初级、品种单一,关联度不高,带动性不强,缺乏下游产品、终端产品,不少企业片面追求短线效益、一次效益,在追求长线效益、附加效益上动的脑子少做的文章少,在水泥、金属镁。我们应在三兴、龙辉等企业在综合加工、延线生产方面开好头、起好步的示范带动下,倡导全县企业尽可能地嫁接新的技术,引进、开发下游产品、附加产品,挖掘生产潜力,延伸工艺流程,在生产链条上体现出精深加工,使产业升级、产品上档,特别是水泥、金属镁等行业更应该在这方面加以重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市场需要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开发下线产品,以实现产品系列化、效益最大化,积极推动我县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5、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转变。
发展是企业的主题,创新是企业的核心。我县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个,民营企业125家(包括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创新上下的本钱少、工夫少,单就企业管理体系、生产体系而言,学习创新很不够,还没有完全与市场经济接轨,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型企业则更谈不上,引用传统,活力缺乏,后劲不足。龙辉煤气化从管理层面到产供销层面,员工人手一到两本管理经营方面的书本,组织学习,定期考试,营造出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企业不论大小都应向龙辉煤气化一样,从学习入手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产品定位,特别是政府也应自上而下加强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和服务,切实实现工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方式方式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的转变。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招商引资暨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重点研究部署今年的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会上聘任了黟县招商顾问,宣读了《对*度财政贡献突出的工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的决定》。克家同志对全县招商引资与工业经济工作作了全面总结部署,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整体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特别是*年,我县招商引资持续增长,工业经济强劲提速,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还很艰巨。在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上我们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存在“四个不够”。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少数地方、少数部门尚未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工作上满足于一般要求,缺乏强烈的争先进位意识,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吸引大项目、关键项目和龙头项目较少。二是精力投入不够。领导重视与否,精力是否到位,对招商引资的成效至为关键。从去年完成实绩看,部分乡镇和单位未完成年度任务,特别是入园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说明我们还不同程度存在责任心不强、主观努力不够等问题。三是方法创新不够。招商引资工作仍停留在较原始的招商方式上,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极为薄弱,招商引资实际效果不理想。四是环境优化不够。近年来,全县上下立足于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大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策体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部门服务环境等,对照外商的期望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工业经济存在“五个不合理”。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长,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统一和成熟的产业布局规划,企业间难以形成配套协作能力;三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少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缺少产业发展的中小企业群;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低,大多是原料性产品,缺乏广阔市场前景的终端产品,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五是技术结构不合理,企业工艺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研发能力弱,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匮乏。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估价当前的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既要看到成绩,增强信心,更要正视问题,深刻认识我县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此处插话:郭金龙书记来黟调研时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是推进县域经济大跨越发展的具体抓手。发展经济,到底要抓什么?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集中的、大量的发展项目作为支撑。项目从何而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对经济直接投入减少,尤其是县级以下政府逐步退出市场主体地位,我们唯有加快吸引和培育市场主体――企业。加之我县企业自身原始积累普遍不足,自我发展动力不够,市场主体活跃度不高,必须借助外力,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投入的主渠道、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增加投入、扩充增量的重要手段,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一个不善于借助外力的地区,仅仅依靠自力更生、挖掘潜力、整合要素、逐渐积累等方法,可以有发展,但这种发展,只能是自然的、渐进的、缓慢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快速发展的。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摆脱这种增长模式,除了激发内力外,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和突破口,以大招商促大发展。招商引资既是实现黟县大跨越发展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途径,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能否实现的关键,也关系全县干部切身利益,县委、县政府重视招商引资,就是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从共享共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出发。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全面扩大招商引资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充分认识工业经济是推进县域经济大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黟县要发展,核心在工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差距在工业,弱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我们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没有工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就没有全县经济社会的大跨越发展。工业作为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纽带,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化水平不高,农副产品的延伸加工就会受到制约,现代农业就难以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就会丧失稳固的发展基础,难以有实质性突破。同时,工业的发展,不但可以提升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起到“强县”的作用,而且可以吸附劳动力、增加就业,起到“富民”的作用。当前,国内各地为了抢占先机、赢得发展,都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工业。而我们与周边区县的差距,主要就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徽州区人口和我县相差不多,但去年徽州区财政收入已经突破1个亿,我县才7千多万。徽州区最主要就是工业发展得好。客观地讲,我们发展工业没有什么优势,如果我们再不奋力追赶,黄山市其他区县一个乡镇的财政收入很快超过我们。我们要在大跨越发展中赶超先进,工业承担着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我县生产总值年增长要保持在15%以上,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靠什么,只有靠工业经济的强势发展,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必须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到“十一五”末,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必须达到30%以上。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更要掀起大抓工业的热潮,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速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
(三)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的有利形势。尽管我县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挑战和机遇并存。当前,国家立足于又好又快发展,明确提出要限制发展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项目,大力提倡、鼓励、支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产业,东部“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政策等对我们做好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在全市各区县工业经济的竞相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中,我们一定要充分看到我县的优势和条件所在。分析我县县情,从发展模式上看,我们多年始终围绕旅游,调农业、兴工业、强三产,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经济为主导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这是我们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发展工业时就必须充分利用发展旅游经济所带来的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辐射;从区位条件上看,随着屯祁景高速的兴建、县内交通网络的提升、城镇突破步伐的加快和开发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县投资环境将会有明显的变化和改善,项目承接功能和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资源条件上看,我县旅游、生态、物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发展特色工业、吸引外资的条件得天独厚;从工作实践上看,我县传统产业初具规模,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崛起,发展工业可以顺势而上;通过近年持续的解放思想和扩大开放,全县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坚定。再加上我们这两年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结识了很多朋友,积累了宝贵经验。只要我们高度珍惜机遇,善于抢抓机遇,就完全可以在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上发展得更快和更好一些。工业经济做强了,招商引资抓好了,解决问题和困难就有了空间和余地,经济发展、财政增长、事业进步就有了活力和后劲。
今年是巩固和发展现有良好势头,加快推进大跨越发展,实现“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一年。我们在谋划安排下步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时,既要对过去的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战略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必须审时度势,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紧紧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我县实际,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不断开拓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的
今年全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6.21亿元,现已下达到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这是一个自我加压、奋起追赶的目标,也是一个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用更大的工作力度,采取更有效的工作措施,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的。
(一)加强招商引资政策宣传。新形势下的区域竞争,一定程度上就是品牌与概念的竞争,因此要把“黟县”作为品牌推介出去,精心包装、打造“黟县”对外招商形象。要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黟县政务网和黟县招商网等网络平台,并建立与国内知名(专业)网站的有效链接,在专业网站及行业活动中进行有效宣传。同时加大对内宣传造势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浓烈氛围,让每个黟县人都成为黟县对外招商的“形象代言人”。要精心设计制作《投资指南》、《办事手册》、《招商项目》并发放到各个部门、各个乡镇和各个企业,并在县电视台,让全县人民、让所有到黟县来的客商知晓。
(二)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招商引资离开了基础工作,一切都无从谈起。各级干部务必高度重视项目的立项、环评、土地、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务必强化项目意识,研究项目,熟悉项目。目前我们这方面的工作是个薄弱环节,各行各业需要招商、可以招商的东西很多,但经过包装的项目极少,已推出的有限项目质量还不高,自己说不清,外商看不懂。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基础工作作为招商引资最突出、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各部门特别是发改委、开发区、招商局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瞄准外商投资的方向和热点,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要求,加强项目库建设,精心包装项目,编印成册。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为提高招商引资实际效果,各地各单位务必适应形势的变化,拓宽思路,在继续完善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形式、新手段、新办法。要突出抓好节庆招商,积极借助山地车节、摄影节等相关节庆活动,不断拓展招商平台;要积极组团参加省、市举办的经贸洽谈会活动,并结合自身特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专题招商;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黟籍在外人士、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各方客商请进来,把好的项目引进来;要高度重视以商招商,通过进一步优化服务,改善环境,融洽感情,利用招商顾问的优势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兴业,形成招商引资的连锁效应和群体效应。今天会上已经下发了县领导包片招商的主攻区域,希望领导带头抓好落实,抓出实效。
(四)严格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完成今年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今年我们对每个县领导、每个乡镇和部门都下达了引进一个项目的目标任务,希望全县上下都要围绕招商引资开展工作,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领导,县委、县政府将进行通报。今天会上下发了2007年度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县委、县政府将会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兑现,希望各级领导一定要从黟县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负责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会议之后,各级、各部门要迅速统一思想,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力量,落实招商引资的具体措施。主要领导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项目引进抓协调、解难题,尽最大努力把项目促成。各职能部门不仅要完成好本单位的引资任务,而且要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县的招商引资尽职尽责,优质高效地搞好服务。各单位对外出招商的同志,要定任务,定要求,定奖罚,严格目标考核,使之有压力、有动力、有作为。所有从事招商工作的同志,都要增强责任感、事业心,吃苦耐劳,克难攻坚,锐意进取,不辱使命。
三、转变观念,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大跨越发展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研究经济工作,切实增强市场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认真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经济发展规律,着力解决好工业经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好产业规划问题。产业规划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产业规划是否科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当前,一方面,要按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从黟县的实际出发,认真借鉴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尤其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注意把产业发展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保护等统一起来,合理调整产业的空间布局,从全县乃至全市范围研究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与办法,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县域工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按照《黟县鼓励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对鼓励发展的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支持优势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改制和改造等多种形式,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与产业配套上加强合作,做优做精每一个节点,做强整个产业链。逐步使我县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形象不断改善,效益持续提高,真正培育几个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重点支柱产业和规模骨干企业。
(二)解决好发展载体问题。在新形势下发展新型工业,我们必须握紧拳头、集中力量,切实打造好黟县经济开发区这个载体。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在树立开发区新形象上实现突破。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拓宽投入渠道。一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主动对接黟县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认真分析、积极争取本部门的政策机遇,利用政策资金推进开发区建设。今年渔亭工业小区基本建设初具规模,五东殿新区整体形象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在提高企业入驻率上实现突破。今后,各乡镇和各单位引进的工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开发区。对入区项目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排出建设进度时间表,促其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三)解决好发展活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县域发展的活力所在。要支持新上的。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驱动,放心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真正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对回乡创业和启动县内民资的,同等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壮大现有的。积极引导民营中小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使其尽快成长为专业精、特色明、产品新的“小巨人”。要重点扶优扶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特别要帮助他们培养引进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促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具备一定规模和素质的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四)解决好协调发展问题。我们抓发展,不能只图经济效益,不管社会效益。实际上,没有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也是不会长久的。要在维护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大跨越发展。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对强揽工程、阻挠施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要迅速打击,从严惩处,切实依法保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抓住重点环节,切实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切实打造“平安黟县”。中央提出要发展集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落实。在推进大跨越发展中,既要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避免走传统工业“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切实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又要依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平衡、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领导,改进作风,为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推进县域经济大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县上下务必要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改进服务,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是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也是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环境好,就是最好的广告,最好的招牌。上次,我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就已强调,改善环境,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认清三个问题、树立三种理念(即认清“谁是发展主体”的问题,树立“亲商”的理念;认清“给与取”的关系,树立“双赢”的理念;认清“管与放”的关系,树立服务的理念),力争创造四个最优(即最优良的舆论环境、最优越的社会环境、最优惠的政策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环境)。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只要不违法、不违纪,一切优惠条件都可以谈,外地能够利用的一切优惠政策我们都可以用。要进一步搞好服务,企业是市场主体,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各部门要结合“效能建设推进年”活动,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变管理为服务,而不是管、卡、压,尤其是权力部门,这不仅是部门工作问题,更是思想意识问题、是对县委、县政府决策执行的态度问题。要结合各项工作全面提速,进一步改进和整顿机关作风,高效运行行政服务全程中心,把限时办结制度、一站式服务制度和首问负责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制,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刁难客商的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特别是对“三乱”行为和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是创新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快研究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准入政策和鼓励性政策,制定出体现我县特点的、可操作性强的、对未来发展有重要而长远影响的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要继续强化责任机制,加大目标管理、督促检查、定期调度、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的力度,督查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掌握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检查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落实推进情况进行跟踪问责。要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杠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并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建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即期奖励;继续强化中小企业考核奖励,对贡献大、带动能力强、解决就业人员多的企业,在年终考核表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倾斜力度,树立正确的导向。
具体打算如下:
第一,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行动计划,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去,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加强高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对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丝绸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产品换代。
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以基础产业为支撑的、以生产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优势。
三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千方百计地帮助搬迁企业克服困难,协调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在完成市属非化医类企业的“退城进区”扫尾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化医类企业的扩张性搬迁工作。同时围绕城市化建设,有计划地逐步将对城市环境有影响的工业企业搬迁出城(镇),向各类开发区集聚,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建设生态城市的产业新格局。
第二,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途径,全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一是做大产业,推动培育特色产业基地行动计划。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5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和常熟高分子新材料、吴中医药、吴江光电缆、太仓特种材料、张家港精细化工、昆山精密模具等10家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以及特种钢及制品、特种化纤纺织品等20多家市级产业基地,形成集创新、研发和产销于一体的制造业基地。
二是做强企业,实施培育大企业行动计划。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加快建立产业发展导向基金,重点扶持220家年销售收入将超10亿元的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各类资源向这些大企业倾斜,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006年,力争新增3—4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大企业。
三是做优产品,启动自主创新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在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认证体系接轨,扩大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坚持名牌带动战略,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品、争创名牌,支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推动更多的“**制造”向“**创造”转变。2006年,力争新增1—2个中国驰名商标、6—8个中国名牌、10—15个省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产品。
第三,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努力构建“三足鼎立”格局。
一是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36条精神,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培养企业家行动计划,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环境、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主要是“一个中心,七个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使它成为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除此之外,还要建设融资担保、创业发展、公共技术、信息咨询、人力资源、信用、社会化服务等七个平台,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计划。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新增担保额60亿元,把具有最佳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引导其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推进“四个一百”工程,即扶持100家成长型、100家科技型、100家外向型、100家节约型民营企业。
第四,以开展循环经济为抓手,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实施节能降耗行动计划,对563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测,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抓示范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的园区、一批绿色生态乡镇(街道、社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
二是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依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围绕水、大气两个环境系统,针对长江、太湖、阳澄湖等三个重点流域地区,突出印染、冶金、造纸、化工、电镀、建材、医药等七大重点行业,结合各行业特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施一批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项目,减少环境污染。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围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抓好环保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市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培育一批适应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优质产品。
第五,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手段,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加大工业合理有效投入。坚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引导资金投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抓好一批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大项目,对146个列入江苏省重点项目导向计划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推进核电阀、数码印花、熔体直接纺等70个项目开工建设,以及实施银河、梦兰、沙钢等10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项目。版权所有
二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引进尖端技术,增强大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引进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和前端环节发展延伸。
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主动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通过知识、技术、人才等的高度集中,促进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促使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六,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的,推动我市工业经济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平衡。要对经济中潜在的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进一步搞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提高经济运行调节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重点要加强对电力运行的监测分析和调度安排,集中精力制定并实施各项错峰避峰方案,组织企业有序用电,合理安排夏季高耗能设备检修,增加企业轮休密度。
二是做好银企合作工作。抓好652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重点是100项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新增长点项目,积极向有关金融机构推荐,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等问题,帮助企业早日竣工、投产,使其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是拓展国内国外市场。要实施“走出去”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在海外投资兴办实业,建立海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贴近市场,贴近原料基地,直接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为企业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先导服务,不断提高我市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第七,以现代物流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生产业扩张。
一是扶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要制定并实施现代物流行动计划,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沿江三市港口以及各类开发区作用,充分利用港口、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仓库)、高速公路接口,建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服务对象的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做好开通“苏深港”物流专线的协调工作,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专业运输、物流配送
、仓储管理、国际采购等为内容的现代物流。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十分雄厚。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这一地区工业经济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走廊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产业链条较短
哈大齐工业走廊虽然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但是,其工业经济受原有的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并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关联度较高的工业产业,产业集群没有形成。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走廊内应该建立起和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不同规模和等级的供应商、服务供应、金融机构等各种组织。以大庆为例。众所周知,大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开采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开采出来的全部原油中,有3/4的原油和成品油调出,当地的原油加工产业并不发达,一些配套企业的加工能力也十分有限,很多和石油相关的产业链都在大庆的,石油开采并未对大庆的产业布局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大庆地区的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二)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在哈大庆工业走廊内,其工业体系内部结构不合理,即重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哈大齐工业走廊中有较大竞争力的企业几乎都是重工业企业,如中航工业哈飞集团、哈尔滨三大动力、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化总厂等。轻工业发展较为迟缓,特别是和主导产业配套的轻工企业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新兴产业比重较低
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依靠信息、生物、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等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建国之后建立起来的传统的产业,这些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但产业结构仍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传统产业比重过高,具有远大前景和潜力的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比重较低,对传统产业的带动力不足,虽然国家科技部已经批准了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但是高新技术产业短期内很难在走廊内占据主导地位。
(四)产业同构化严重
产业同构化是指在同一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相似性。它是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瓶颈之一,哈大齐工业走廊也是一样。自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实施以来,走廊上的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有关产业调整的一些规划,并制定了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各地都把GDP增长作为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因此各地方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都将能够迅速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结果出现了各地市产业趋同的现象。如都把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作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产业的同构性现象越来越明显。
(五)高端人才短缺
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过程中,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走廊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些高端的专业技术性人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走廊所拥有的人才结构与走廊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人才结构发生错位。由于一些高端技术人员匮乏,使得某些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设计等环节往往无人能够承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走廊的快速发展。
(六)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对经济建设来讲,没有资金犹如纸上谈兵,资金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哈大齐工业走廊也是一样。然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还是走廊所属企业的自筹资金和企业从银行的贷款,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地方财政投资数量并不大,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利用率也较低。但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对资金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仅靠过去单一的融资模式不可能完成走廊的建设,因此,拓宽融资渠道是走廊建设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二、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经济发展遵循的原则
(一)一体化原则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一个经济整体,但是在走廊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行政区划的影响和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的作怪,本来连为一体的经济整体被分割,使走廊经济受阻。因此,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经济一体化的原则,打破现有的行政界线,突破经济发展的障碍,谋求走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走廊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经济原则
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经济约束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因此,走廊上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走廊上的地方政府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只能通过宏观的经济政策等规范企业的运行,否则就会受到市场经济的惩罚。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粗放型经营模式一直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发展所采用的模式,很多企业在生产中直接将污水、废气排放出去,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致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中,要重视环保问题,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真正做到边生产、边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培育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集群才刚刚起步,其发展现状显然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更要着眼于整个走廊产业链的优化,培育产业集群。建立产业集群首先必须要培育优势明显、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走廊经济发展中的集聚作用,使龙头企业成为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其次必须要加强相同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与合作,逐渐形成分工协作网络,通过集聚效应带动产业的发展;再次必须要加快发展和主导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化配套服务,拉长产业链条,扩大配套服务业的力度;第四必须要打造走廊的知名品牌,通过品牌扩大产业的影响力和集群知名度,最终促进走廊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发展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2010年10月,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产业为新兴产业。但是各地区在选择新兴产业的时候决不能一哄而上,把这七个产业全部作为自己区域发展的新兴产业,哈大齐工业走廊也是一样。走廊内的各地方政府在引导企业选择新兴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本地区具体的经济情况和资源禀赋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首先必须要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突破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没有新技术,何谈新兴产业;其次必须要重视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大企业有其成熟的技术和市场,不愿承担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而中小企业往往动力较大,对新技术的渴望较为强烈,事实上我国近些年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得益于中小企业。
(三)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由于多种因素,哈大齐工业走廊内的产业同构化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黑龙江省政府已经决定设立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省产业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必须优化产业布局,严把市场准入关,推动新兴产业向走廊转移;其次必须淘汰落后产业,强化环保、低耗等环保标准约束作用,引导走廊产业健康发展;再次必须要推进走廊内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提高走廊企业竞争力;第四必须要加强关键领域的技术改造,对传统产业加大科技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走廊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序进行,促进走廊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
才人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它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人才是关键,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至关重要,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重要条件。因此,走廊建设首先必须要发挥哈大齐工业走廊上高等院校的优势,着力培养适合走廊发展需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必须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优惠措施,吸引国内外的高端技术人才为走廊建设服务;再次必须要培养和引进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第四,必须要塑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给予人才以优惠的待遇,留住人才为走廊服务。
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具体落实市、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天津市工业经济会议部署,通过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查找我们的差距,明确2003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力争上游,实现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就具体贯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经济工作任务讲五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落实市八次党代会部署、实施天津新阶段“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年,也是落实区八次党代会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第一年。做好2003年的各项工作,将会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后劲,抢得先机。去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世界银行预计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去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较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信心越来越足,中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的第一大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是个非常正常的论断。2002年天津市以及我区的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各项经济目标,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津南区与周边先进区县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今后的发展决不能保守,必须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实现新的跨越和突破。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和强烈要求。因此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了我们2003年工作的基调,就是要加快发展,实现跨越。
二、理清思路,明确主攻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据此,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天津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2003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第二步,提前3到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0年翻一番;第三步,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根据初步测算分析,按照我区目前的规划,完成第一步的目标是有把握的,2003年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3000美元。长远看完成第三步的目标也没问题。但中期的第二步目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完成起来难度非常大。以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提前3年实现翻番,每年需增加695.6元;提前4年翻番,每年需增加811.5元。比我们规划的年均递增500元高出了很多。这个指标综合性很强,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群众的就业、三次产业的调整与发展、“三个一”战略特别是三级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紧密关联,决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问题。2003年我区的计划安排,总体上高于前几年,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计划80.85亿元,同比增长15.5%;三级财政收入8.14亿元,同比增长23.3%,区级财政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27%;协议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协议利用内资1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亿元,同比增长42.9%;镇、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新增“三通一平”面积4000亩,建设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资到位额5亿元;完成“六个五”项目70个,新增工业销售收入亿元企业5家,创建工业销售收入亿元村9个。应该说,这是比较高的速度,又是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既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又是群众的企盼,是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分析后做出的决策,全区上下必须努力创造条件,确保完成。我所说的确保完成,必须是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的,历史欠帐必须用新的增量来充抵,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各镇、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区政府下达的计划,认真组织落实,一定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安排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力争多超。同时,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既要逐步削减水分,避免浮夸,更要把该统计的增量和应报未报的存量都如实统计上来,尽最大努力解决外资企业、外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瞒报漏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