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2:04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初级实务课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出纳岗位课程、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等,为此,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岗位目标的要求,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出纳会计实务》课程开发与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标
《出纳会计实务》课程是与出纳岗位直接对应的岗位课程,是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等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熟悉财经法规有关货币资金管理的内容,掌握从事出纳工作所需要的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办理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等,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文明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使其毕业就能胜任出纳岗位,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懂专业、会管理、上岗即能胜任出纳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召开行业专家、企业会计人员访谈会,分析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经过会计专业建设理事会成员的多次论证,对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构建《出纳会计实务》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设计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与行业企业会计人员共同分析出纳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第二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目标,对出纳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细化、归纳和排序,制定满足出纳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第三步针对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纳岗位核心能力,确定课程内容。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资格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出纳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内容和行业标准结合起来。出纳岗位核心能力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出纳岗位核心能力与课程内容对应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增值税转型等财经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跟踪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和理念,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参考资料,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及经济发展同步更新,保证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理念,从而保证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组织与安排
教学的组织安排按学生认知规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技能由单一到综合进行设计,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个学习任务,将出纳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加强岗位综合技能的训练。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分为5个项目:认知出纳岗位、库存现金的核算与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与管理、银行结算、出纳其他基本技能等。每个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项目1 认知出纳岗位,从带领学生到财务科出纳岗位参观开始,了解出纳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熟悉出纳工作内容,掌握出纳岗位的基本理论。项目2和3 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联系生活中现金收款实例,以任务驱动创设情境,训练出纳的收付款技能;对抽象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则以社会真实案例组织教学,强化对货币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项目4 银行结算,采用模拟出纳岗位工作环境,分角色扮演出纳、财务科长及银行柜员等,完成结算业务的办理,将出纳岗位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项目5 出纳其他基本技能,贯穿整个日常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授课,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专业人士的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以库存现金的核算与管理为例说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现金收付业务理论认知。本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能够识读、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现金日记账;准确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等。为完成该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填制要求;现金收支业务基本流程;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等。本项目分三个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库存现金的核算与管理学习任务构建
项目
任务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参考学时
学习任务1
现金收入业务
识读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现金收款业务基本流程;填制收款凭证;办理现金送存银行手续。
4
学习任务2
现金支付业务
识读、审核现金支付业务原始凭证;现金支付业务基本流程;办理费用报销;填制付款凭证。
4
学习任务3
现金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
开设、登记现金日记账;现金清查及处理;规范办理结账。
4
(2)用单项案例操练出纳收、付款业务。采用分组讨论(每组3-4人)、学生发言等方法,对于给定的学习任务进行讨论,分角色扮演出纳员、采购员、报销人员等,完成现金收、付款手续的办理,相关凭证的填制及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3)用综合案例强化收、付款业务办理能力。事先布置任务,给定现金收取、费用报销等业务的原始凭证,由学生识读并审核凭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模拟出纳等相关人员完成出纳收、付款业务的办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校内的学习任务与出纳岗位工作内容基本一致,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另外,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外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出纳岗位技能大赛、学生社团活动、专家讲座以及相关证书培训等,课外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自愿参加,充分尊重学生的天赋及特点,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建设
(一)改革考核主体。针对《出纳会计实务》课程技能强的特点,建立校内成绩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主体由教师、学生及银行柜员组成。
(二)改革考试内容。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其中,技能考核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理论考核在期末进行。为了强化出纳岗位技能,将出纳技能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单项技能点,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形成了一系列测评标准,如财务数字书写测评标准、提取现金测评标准(见表2)等。
(三)改革考核方式。建立项目考核与期末课程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核,采用"理论+行业+技能"的考试模式,形成一整套的教学评价办法。其中,项目考核占60%,由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两部分组成。单项技能考核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出纳岗位必备技能点的掌握情况;综合能力考核是在每个项目或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进行的,主要考核学生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期末理论考评,以卷面笔答为主占40%。考核方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技能的主动性。
表2 提取现金测评标准
项目
提取现金
测评条件
(1)黑色签字笔一支。(2)空白现金支票一张。(3)支付密码器一部。(4)财务专用章一枚。(5)个人名章一枚。(6)红色印台一个。(7)不小于橡胶印垫一块。(8)计时器一只。
测评题目
(1)口述起付标准。(2)口述办理提现业务应当加以防范的事项。(3)2013年10月26日,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提取备用金6,800元,填制现金支票一张(含用印)。
测评标准
内容
标准描述
起付标准
100元
防范事项
(1)将密码单独记载、分别携带或保存;在银行内,将密码填入现金支票的密码区。(2)办理期间对有意关注接近自己的人员,加以重点防范。(3)将现金装入牢固的包袋内;不使用塑料袋等不牢固的物品携带现金。离开银行前,对银行外界的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必要时请求银行工作人员协助安全离开。(4)办理数额较大的提现业务,应事先向所在单位提出安全出行措施请求,或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提出护送请求。
办理流程
(1) (1)将填写完整的现金支票交银行柜员。(2)银行柜员对现金支票进行核验无误后,将所要提取的现金清点后交给提款人。(3)对接到的现金数量、真伪,就地复检。(4)复检无误后,妥善收存。
支票版面
支票文字内容,填写正确、规范、完整;版面整洁、无涂改。
支票印模
用印位置正确;印章完整、清晰、无印迹洇渗。
用时
自填写开始,至用印完毕终止,完成时间≤2分。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出纳岗位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分组探究相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设计思路
(一)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根据高职院校“综合性、技能型、区域化”的办学定位,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就业需求、以及该课程在会计专业后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它与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企业纳税实务》《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后续课程一起,构成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会计专业这些后续课程的先导课程,还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门必考课程,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奠基石”。在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会计专业建设、对学生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会计职业理想的树立、会计职业资格和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考取、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按照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定位,《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以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为指导,结合行业出纳岗位、制证岗位、记账岗位等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来构建其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能运用借贷记账法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正确的设置和登记各种账簿;会进行对账、结账;能正确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能正确运用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熟练完成一个小型工业企业一整套账务处理业务(即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建账、记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能力,为学习后续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知识目标了解会计职业,明确会计职业要求;熟悉会计法和会计工作规范;能理解会计的职能、目标、对象;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体系;能理解并掌握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记账基础(会计科目与帐户)和记账方法(借贷记帐法);熟悉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掌握实现能力目标所必须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职业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熟知会计从业资格、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体系,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其具有严谨工作作风,细致、准确、有条不紊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不做假账;具有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就是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看成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都要服从于这个核心任务,因此课程建设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纽带,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2.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采用每个单元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安排有具体任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围绕会计职业岗位要求,突出会计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借助校企共同建立的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场所,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等途径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教学内容取舍依据和组织安排思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将原“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内容,重新编排和设计成6个教学项目、19项具体目标任务,每项任务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同时将本地业务规范企业的真实会计工作流程引入教学,根据其财务工作的特点分别设置出纳、材料核算、销售核算、资产核算、资金往来核算等岗位,学生根据这些会计工作岗位的特点和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在该企业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体验。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序化中,为避免与后续财务会计课程的重复以及更加序化,按照会计结账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将“财产清查的方法”组合到“对账”的工作内容之中;将“账户按照用途结构分类”作为对账户应用的总结组合到项目六“综合运用会计基本技能”之中。这样,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相关技能的掌握。(3)教学模式各项目及工作任务采取先做后学,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的引入、工作任务布置、相关理论知识的链接、小组合作、社会调研、工作方案的制定、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成果的展示、总结评价等活动过程,在企业真实的财务环境下实现教学目标。
二、构建高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序化,并全部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适合高职学生特点,表现在:总之,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的结果就是要为学生设计一年级考取会计资格证书、二年级考取助理会计师、三年级去企业做兼职会计的成长和发展进程。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无数次部分内容的调整变化,使会计内容的变化频率极快,而会计教材滞后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满足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需要,应及时调整该课程教材内容,以解决教材滞后问题。而要调整教材内容又需要根据多年对该课程的研究、探讨与实践,使重新整合、序化的具体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结合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内容和“岗证一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重点、岗位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其创新体现在:(1)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以会计工作从制证、建账、记账到编制报表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首先,提出学生应完成的工作,第二,根据工作需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学习资料,整理学习笔记,第三,小组内交流学习新得。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学习小组研讨学习的基础上,各组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工作方案,实现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会计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2)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为了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工作任务,该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大部分课程安排在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嵌入式”实训室教学,使会计工作氛围更加浓厚。(3)实训资料真实化学生在完成从编制凭证———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报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中,所选取案例资料的原始凭证是真实的,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使用的凭证、账簿、报表也都是企业真实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4)与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内容进行了科学而有效的融合由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即:选择、判断题),所以,在每个教学项目结束后,都以考证题型设计了考证模拟练习题,使学生既学会了会计工作过程的账务处理技能,又掌握了考证要点,为学生双证书的取得奠定了基础。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根据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及项目课程的要求,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担任主角,在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方案付于行动检查过程反思与评估这一完整的思维过程中来完成凭证编制的整个工作过程。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且置于相应职业情景或与职业情景类似的学习情景之中(一般是在全真模拟实训室授课)。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咨询者”、“协调者”和“观察员”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行动过程,提供资源、给予建议和记录等。这会使学生通过探究行动学会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3.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是由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的。一是建立了与企业共同评价的考核办法:二是增加了学生能力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学生校内、外实训考核办法”。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测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两部分,其中知识测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各占40%、60%,主要考核评价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和掌握。
(三)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在校内应建立下列实训室。(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内嵌式”实训室。由于每一实习单位不太可能一次性的接收太多学生到财务岗位去实习,可以采取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即根据某一规范企业的财务流程和具体业务,在校内建立“内嵌式”实训室。这种内嵌式实训室,是根据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流程设置若干财务工作岗位,使学生对各种不同的业务的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使用该企业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训资料,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和业务岗位情境下开展实训。实训期间学生还能够直接根据企业的岗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实训由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及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学会了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又解决了大批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难的问题,学生经过这样全真“内嵌式”实训后,就相当于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了实际工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和校企合作、共同育人。(2)多媒体教学为适应教学需要,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要全部实行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学院局域网平台,实现互动教学。(3)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4)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学校应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增企业实习基地及对之进行系统的功能开发,充分利用实习基地接收和安排学生阶段性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会计学会考试辅导教材编审组.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工作任务
一、课程目标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素养,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正确运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完成小企业的建账、编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期末会计处理等日常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目标。具体包括:具有基本会计核算能力,具有一定的会计监督能力,具有初步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具有会计书写基本功和点钞、识别伪币的能力。二是方法能力目标。具体包括: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基本业务会计处理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运用会计规范能力,具有后续发展能力。三是社会能力目标。具体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诚信品质、廉洁自律、抵御利益诱惑的能力,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能够适应环境的良好心态。
二、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入职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创建六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立了若干个教学项目。如表一。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每个项目在进行教学时,又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共设计了二十二个能力训练项目,以项目二进行说明。如表二。
表一 教学情境和项目设计
表二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将原来分割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融为一体,对完成教学目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考核方案设计
总成绩:100分。其中,平时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试占40%。
平时考核内容及分数:(1)自主学习20分:①课堂和读书笔记10分(每月评定一次);②课外阅读及课后练习10分(通过课堂回答问题4分、课后作业6分)。(2)单项实训15分:会计书写、支票、发票填写、会计凭证审核训练。(3)综合实训25分:①建账:5分;②记账凭证的编制:供应、生产、销售、期末结转、其他各2分,共10分;③科目汇总表:5分;④登账和日记账、结账:5分。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业财融合;课程开发;会计专业
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实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将业财融合课程在重庆XX学院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业务的视角学习会计核算,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为提供当前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新视角,对理解和掌握业财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借鉴,2016年11月1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浪潮集团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的高层论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认为:业财融合涉及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是从标准型到智能型、从消极型到积极型、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业财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挑战和人才挑战。(2)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美国以博比特(J.F.Bobbitt)为代表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使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围和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汤慧琍认为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不断完善,其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关系,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述,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3)综述。当前实业界对业财融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本质是要解决科技挑战,更要突破人才挑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是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有所变革,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关系,反映市场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以业务活动为对象,围绕运营目标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耦合,对业务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数据共享,基于价值创造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恰当地综合处理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一)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1)基于业务视角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调整《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打破会计课程由“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先通过业务流程和沙盘实践了解企业业务,再学习会计核算,然后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进行实务操练。(2)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数字化处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实际工作项目及业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知识点进行细分,运用拍摄、后期动画等技术将细小知识点处理成教学小视频,形成整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将视频、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迎合实务界业财融合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实务有机融合,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的专业人员的正确路径。同时,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能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会计实务》业财融合课程开发完成后,基于蓝墨云平台,在XX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开展了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试点。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渐开始关注专业实务发展态势、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1)教学改革思路新。将业财融合理论融入到会计入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社会培养具有业财融合理念的新型财会人才;(2)课程改革内容新。基于业务视角将会计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3)教育技术手段新。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结论
《基础会计实务》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业财融合课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及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一)新设行政单位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判断科目性质能力,识别原始凭证能力,判断经济业务类型并正确使用收、付、转记账凭证能力,登记日记账能力,运用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账能力,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账簿能力,对日记账结账能力,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账簿能力。2.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会计假设、行政单位会计要素、行政单位会计等式、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收付实现制、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二)商品流通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判断购销业务能力,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能力,登记三栏式明细账能力,汇总记账凭证能力,核对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能力,运用补充登记法和部分红字冲销法进行更正错账能力,年度结账能力。2.知识目标。掌握企业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熟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掌握销售过程中所涉及账户的性质和用途;掌握账簿分类、平行登记的要点;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错账更正方法。
(三)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新会计年度启用账簿能力;正确使用通用记账凭证能力;登记多栏明式细账能力;编制科目汇总表能力;运用企业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账能力、对账能力;运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能力;月份结账能力。2.知识目标。熟悉工业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筹集资金过程、生产过程、利润计算过程中涉及的账户及其用途;利润计算过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子项目和能力分解
(一)“新设行政单位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建账、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登记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日记账和总账的结账(日结和月结)、编制报表等8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建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给新设单位建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的种类,启用账簿规则,账户的性质和结构。2.“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能规范地书写数码字,能正确填制支票、缴款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票据的种类和支票的填制要求、会计主体假设,原始凭证的分类。3.“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正确填制收款记账凭证和付款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库存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的用途;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需要学习的理论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4.“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登记日记账各栏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记账规则。5.“逐笔登记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逐笔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会运用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错账种类和错账更正方法的类别、账实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7.“日记账和总账的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结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日记账的“日结”和总账的“月结”的结账方法。8.“编制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能读懂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关系。
(二)“商品流通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分析处理11月份账簿记载、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明细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8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分析处理11月份账簿记载”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解决相邻月份数据关系,需要掌握的是企业会计要素、企业科目、账户和会计等式、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各种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期初余额试算平衡。2.“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会填制发票、进账单、商品入库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熟悉发票制度和增值税的计算;商业企业的业务流程、支票结算方式、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和商业汇票结算方式。3.“编制记账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熟练地使用收、付款记账凭证,会使用转账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理论是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库存商品”账户、“销售费用”账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本年利润”账户的用途。4.“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明细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应收账款明细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平行登记。5.“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编制汇总收款、汇总付款和汇总转账凭证,会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核对,能对“记账凭证上科目运用正确而金额错误情况下发生的错账”进行错账更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补充登记法和部分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的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7.“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月结”和“年结”。三栏明细账的“月结”和“年结”。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结账的方法、期末试算平衡。8.“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利用企业会计等式查看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构成,能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填列资产负债上的存货项目、货币资金项目、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应收票据项目、应付票据项目;填列利润表的营业收入项目、营业成本项目、销售费用项目、营业利润项目、利润总额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和资产负债表结构。
(三)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年初建账”子项目、“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编制通用记账凭证”子项目、“登记多栏明细账”子项目、“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子项目、“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结账”子项目、“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会计资料的整理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年初建账”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会正确启用新会计年度账簿,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的启用规则,企业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实收资本”账户、“短期借款”账户的性质和用途。2.“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熟练填制“发票”、“领料单”、“收料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能识别资金筹集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始凭证。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牵制关系。3.“编制通用记账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判断经济业务性质、会使用通用记账凭证,需要掌握“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原材料”、“财务费用”等账户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账户的用途,了解企业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4.“登记多栏式明细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使用多栏式明细账,能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会按照“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会填制“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已销售商品成本计算表”,会编制产品入库、出库业务的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产品成本计算程序。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会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发生额平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采用“账证核对”、“账实核对”来对账,会对“记账凭证上科目错误而产生的错账”进行错账更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财产清查的意义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错账的种类、错账更正方法和各自的适用范围。7.“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月结”,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结账的种类、结账前的准备工作。8.“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能对简单经济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填列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关系;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关系;利润表要素与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关系。9.“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装订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三、结语
【关键词】会计基础 项目式 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教改目标之一,因此笔者根据《会计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改的经验,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对传统《会计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在调和设置、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理论逻辑的严密性
正因为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的连续与逻辑上的严密,从而没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师授课过程辛苦而教学效果却不佳
正因为缺乏与实务的结合,教师很辛苦很努力的通过授课想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然而效果却不佳,学生缺乏对实务的接触和感性认识,更缺少实际的动手操作,自然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三)重视卷面考试却忽视了技能的掌握
传统教学考核中期中和期末考试占了课程总评成绩的很高比重,就等同于在考核模式的设计层面引导学生注重卷面成绩,从而强化了应试教育,却远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二、《会计基础与实务》项目化课改的实施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进行了课改,将课程重命名为《会计基础与实务》,其所体现的是教学内容与内涵的实质性变化,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需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因此需对原《会计基础》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优化与整合。以会计工作领域中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实践项目,并确定恰当的目标,以便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下表提供本课程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方面的参考,如表1所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每堂课都应体现学生需掌握的重点或难点,其中,教学重点内容应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对于容易引起混淆或错误理解的内容,以及实践中易错的内容应作为难点来处理,应改变以授课的难易来确定课程重点或难点的方式。
(三)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仿真度较高的模拟企业核算材料,把团队合作项目与个人项目实现有机结合。对个人项目,指导教师有必要布置清楚,讲解透彻,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内容与目的;另外,每个团队项目的人数应控制在3至4人为宜。
(四)实践教学
笔者建议本课程的实践部分,应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主,模拟教学软件为辅的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技能。
(五)教学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的转变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显著标志。笔者建议降低期末卷面考试重要性,提高平时实践教学项目考核比重,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实践教学项目,实现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课程评分结构参考如表2所示:
三、《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的深层思考
(一)对教学方法的思考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授课方法层面强调博采传统教学与项目法教学之所长,对每个项目都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通过高仿真会计业务实训提高其实务技能。
(二)对教学条件的思考
一是对对师资的要求:本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及实务操作。因此,授课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高实务技能的指导能力,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二是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要求:学校需要提供实训场所,并需选配足够的高仿真实训资料,特别是对于动手实践项目,还需购买凭证及账簿等相关材料,将增加教学费用。
(三)对教学管理的思考
体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室或实训室分别授课,增加排课的难度;二是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团队的管理会增加教师的管理难度。
(四)对教学考核的思考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践项目比重提高,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特别是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容易下滑。二是实践教学项目的评价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因每位学生的实践项目都有一堆的凭证、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教师在短时间内评定成绩难度很大,建议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为辅的方式。
(五)对考工考证的思考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进一步体现岗证结合的要求,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充分对接”。
总之,《会计基础与实务》课程项目化教改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淮中.会计职业基础:单元项目化理论与实训[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
[2]胡苗忠.会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年10月.
【关键词】Web Service 基础会计实务课程 平台 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91-02
当前,在Internet上如何解决在复杂、异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是最主要的问题。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架构,是一种独立于浏览器的编程模型,使用一台Web服务器可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程序执行时,不同于ASP程序一条一条地进行解释,而是在服务器上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进一步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而Web Service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是独立的,松耦合的,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来描述、、发现、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一旦部署,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通过在http/https上接收/传输SOAP消息向外界呈现功能,可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互操作、企业应用集成等需求,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开放、简单、分布式等特点。借助ASP、和Web Service技术,对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平台进行了扩展,使用Dreamweaver工具对页面进行设计,利用Dll技术对功能函数进行封装并提供相应的调用接口,搭建了B/S架构的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操作平台,实现数据库、数据文档、应用程序分布存储和集成访问,实现了从单一的课堂文字教学到多手段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Web Service及基本理论
(一)Web Service技术。Web Service是在Internet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构造块,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模型作为其体系结构,它是一个应用程序,能通过Web进行调用的API,可直接将各种组织、应用程序、服务及设备链接起来,实现在不同平台系统之间以一致的方式交换和描述数据,为实现信息共享、互操作和集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Web Service平台利用WSDL、XSD、SOAP和XML等协议,沟通不同平台、编程语言和组件模型中的不同类型系统。其具有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能跨Web、定位和调用,语言中立和互操作,开放和基于标准化,动态,可组合等特点。同时具有内容更加动态,带宽更加便宜,存储更加灵活,高兼容性等优势。
(二)ASP技术及技术。ASP是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环境在应用开发过程中与编译无关。ASP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术并且运行在服务器端,客户端无法看到ASP源代码,ASP执行后返回标准的HTML页面,显示在浏览器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别人抄袭程序。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Internet编程技术,是.NET框架的一部分,并以.NET框架为基础采用高效、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动态WEB应用程序,Microsoft公司了4种与.NET兼容的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即Visual 、C#.net、VC++.net、。
二、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平台的具体设计
利用Web Service和.NET技术开发和设计的基础会计实务课程平台,对分散的会计资源进行集成管理和统一访问。Web用户将查询请求通过Internet传输后,SOAP请求到达服务器端,并绕过服务器的防火墙,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对SOAP请求进行处理,并将SOAP响应通过Internet网络再传回到Web用户端。
课程设计包括了学习指南、实务操作、教学辅导、视频教学、课程建设五个方面,从学习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突出引导学习的功能以及会计实训的操作功能。考虑功能需求、使用范围、业务流程、用户界面、输出要求,以及分析了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资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网络、硬件、软件、安全与保密等环境。在对课程平台实务操作的详细设计中,在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这样一个会计最基本的操作流程基础上,使用程序的循环、跳转等控制条件实现对基础会计典型业务的在线模拟操作,对特定的脚本程序难以实现的功能,则在Web环境下使用C#语言编译成Dll(动态链接库),对特定功能的函数程序直接在Web环境下调用封装的程序接口,并对实训的结果给出实时的评分标准和成绩。
(一)课程学习平台概要。该平台的设计和运行环境是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下,结合IIS6.0服务端组件,通过脚本语言编程,使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与后台SQL2005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在前台页面设计过程中,利用Dreamweaver开发进行美工。课程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学习指南、实务操作、教学辅导和视频等几大模块。其中实务操作模块是课程最核心的模块,主要包括实训练习、实训测试、理论练习和理论测试四个子模块。
(二)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会计业务实训开始时,系统先判断会计业务是否满足最后一笔业务的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已经完成由业务的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分析和计算。如果不满足条件,根据本次业务的原始凭证的设置验证记账凭证输入的值是否正确,同时完成日记账、明细账的填写,如果输入值正确则计入总分;继续下一笔业务,继续下一笔业务前,同时判断业务是否满足最后一笔业务。依次循环判断和验证,进入到科目汇总表的验证和判断阶段以及进入总账的登账,并完成与日记账和明细账的对账后,才能编制报表,完成主要的基础会计账务处理业务。
综合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连续或间断的时间内(48学时/人)完成实训课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并体会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五、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考核
(一)考核内容。实训项目的考核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考核。
1.专业知识。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冲压工艺、模具选材、模具制造工艺、模具结构特点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学生获取文献的方法和手段、设计说明书品质、设计分析过程表现来进行考核。
2.模具设计能力。学生模具设计能
力,主要通过模具装配图表达是否完整、零件图标准是否合理、模具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和是否具有创新性等来考核。
3.软件应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使用CAXA、Pre/E、AutoCAD等绘图软件和Deform等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水平,从学生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设计过程、图纸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模具设计优化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从模具优化是否合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是否准确、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方面进行考核。
5.职业道德和素养。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状况,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纪律、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项目考核成员由学生(即各小组组长)和指导教师组成。首先各项目组按抽签顺序进行答辩,项目考核成员通过听取答辩汇报、查看过程资料,根据考核内容和评定方法(见表1)进行评审打分,根据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最后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确定最终考核成绩。
考核方法综合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提高了实训教学的质量。
六、项目实施成效与不足
本项目的开发实现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实践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设计方法由“示范型”、“验证型”向“参与型”、“开发型”、“研究型”转变。笔者根据上述思路和内容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专业中,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部分学生参加项目实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习查阅文献资料、模具结构设计、有限元软件的建模与分析、模具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优化,到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制造、装配、应用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能力、知识和软件应用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端正了学习态度;通过撰写项目材料,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汇报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交流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实训过程贯穿于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且分组进行训练,要使每一名学生获得足够的训练机会,除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实践场地、设备和指导实践的师资队伍,才更有利于实训项目的实施,然而这些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柏海.模具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模具制造,2010(5)
[2]李光耀,王琥,杨旭静.板料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中的若干前沿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0(10)
[3]毕大森,李云涛,褚亮.关于本科院校模具专业方向高端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12(2)
[4]李昌雪,陆锦明,等.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26);201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教学改革项目(ZL2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