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09:24
序论:在您撰写绿色经济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产标准化;营销准入化
中图分类号:F037文献标识码:A
绿色经济是一个行政的表述,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绿色”的概念在社会上广为运用,很多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有关的概念、行为、活动都把绿色作为一个形象的说法。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绿色经济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将环保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众多有益于环境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人口激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而绿色生态经济不但可以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源等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要素。在21世纪这个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的时代里,要想根本解决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成为一种划时代的发展思想和崭新的发展观,作为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的绿色经济于是成为全球化大趋势。
二、倡导绿色经济
企业应该着眼生产绿色产品,加强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管理及自主创新来发展绿色经济。为此,对企业来说,要求树立“零排放”理念和绿色价值观,要不断向员工宣传绿色理念,这是建立绿色企业的思想基础;要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制定既符合客观环境变化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推进企业绿色化的具体规划;要尽快建立绿色发展机制,以推动绿色发展规划的实施。
而对消费者来说,要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崇尚自然和绿色文化,努力形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社会氛围。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在GDP的总量上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资源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一种考虑增长质量和增长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的速度指标。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国家和地区GDP处于5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从资源消耗看,生产同等资源产品,我国要比美、日等发达国家多动用1-2倍的矿产资源;从能源利用上看,我国新增单位GDP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平均多消化3倍以上的能源;从资源再生角度看,比如水资源,其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
显然,在传统的发展模式里,除非有大规模的技术突破,否则,这种设想是不太现实的。因而必须寻求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最高形式,也是消除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泡沫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建立了一组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循环经济理论与较早期的绿色经济理论相比,有明显的进步。
循环经济是将过去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非成本要素――生态环境从经济系统之外独立出来,从而改变企业获得利润而要社会大众承担生态环境成本的不对称的经济运行机制,它是一种绿色生态经济。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三、绿色经济是生产标准化和营销准入化的革命
绿色经济当然要多种些绿色植物和经济作物,但这只是起点,发展绿色经济首先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标准化革命。拿农业环节来说,绿色农业旨在生产绿色农产品,而“绿色农产品”是有条件、有标准、要认证的。其基本条件是环境没有或很少被化学合成物污染,其产品符合绿色标准。
因此,不仅要加快农产品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抓紧淘汰劣质品种,大力开发优质品种,大力发展市场价格和质量都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品,而且要大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了ISO14001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企业只有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其产品才能获得通往世界市场的绿色签证。食品实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安全食品标准化生产,营销准入化就是要取得市场绿色通行证。
四、绿色经济是产业化经营的革命
绿色经济不只是绿色种养业,而是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营销、绿色科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根据市场需要,走“绿色(特色)+规模+科技+名牌”生产绿色农产品,创建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农业持续发展模式。用知识化和生态化相互融合的绿色工业发展模式,围绕绿色食品、绿色中药材、绿色土特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销售企业,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名牌产品。要用信息化和生态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构建特色工业产业链工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营销是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关键。
总之,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学民,徐志辉.生态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业设计
引言
绿色是生命之色,生命呼唤着绿色。它是和谐健康安全和幸福的象征,它是人们选购高科技产品的向导,它是知识经济的助动力。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人们又把绿色作为人类与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绿色生活浪潮正成为国际的社会热点。新世纪的开始,绿色消费已经席卷全球,它正在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走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绿色工业与人类生产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并义务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产品的信息,引导绿色消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共同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子孙万代营造一个绿色家园而努力。
1绿色设计的发展
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着《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2绿色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交通工具不仅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绿色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为设计出对环境友善汽车工辟了崭新的前景。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19世纪末的设计师们是以对传统风格的扬弃和对新世纪的渴望与激情,用充满思辨生命活力的新艺术风格来迎接20世纪,那么20世纪末的设计师们则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辩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工业设计的历史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实际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格上的花样翻新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后现代已成明日黄花,解构主义依旧是曲高和寡,工业设计需要理论上的突破。于是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了当今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3未来的绿色设计
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相对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由于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造成大量的产品品种的过时,以及产品频繁更换的速度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延长产品寿命期限,就可以减少对资源无谓的浪费。研究表明,在促成现有产品过时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
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3)实用且节能;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6)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7)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我们并不可以简单地认为采用明显的可回收材料的产品就一定是“绿色产品”,因为产品可回收性有可能成为加快产品废弃速度的借口,人们对可回收材料的外观的认可程度也可能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当“绿色设计”渐渐融入主流产品的设计时,设计师所面对的不只是少数的“绿色狂热分子”,而是普通消费者。如果设计仅注重功能性,而忽视用户的审美需求,则无法延长产品寿命。
4结语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环境问题,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这就得要比以往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需要创造性、新思维和富于想象力。在产品设计的过度商业化的今天,传统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和淘汰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较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未来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绿色设计”将给产品设计工作者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契机。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自然景观;生态发展
一、关于绿色旅游的相关认识
(一)绿色旅游的理解
1.可持续性。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是有效的,合理有效地规划和利用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到前提。绿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上,而且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旅游区的产业链运营上。要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相协调。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清洁低耗可循环。旅游业凭借其带动作用将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绿色旅游强调各个环节都要注意清洁生产、低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全方位循环与再生利用。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在于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旅游发展必然以技术为核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回收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走环境友好型旅游发展模式。这样不仅做到对旅游自然资源的节约,而且保护可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3.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开发商的努力,也需要消费者、旅游者的积极配合。消费者参与了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他们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力量,他们的消费理念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绿色化程度。所以说发展旅游经济需积极倡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逐步形成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旅游的过程中,减少对生态资源的污染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同时提倡适度、合理、健康消费,这在物质与精神消费中应皆有体现。
(二)实施绿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1.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是对以环境为依托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的产业,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然而,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旅游发展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益,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文物古迹的损坏等等。提倡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取消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将促使中国旅游经济向着生态健康的发展之路迈进,进而防止了旅游业之路越走越窄。
2.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它以自身综合性的话特点对当地经济产生联带作用,而且在第三产业中以其核心地位领导其它各领域的发展。因此,旅游业的绿色持续发展推动着第三产业的协调持续发展,引导第三产业向着前沿领域进发。旅游业与环境资源联系非常密切,而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绿色旅游经济产生的环境效益不断地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
总之,绿色旅游业实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发展绿色旅游的过程中,其它产业也相应地实现了循环与再利用的发展方式,极大地保护生态资源,使得我国旅游业将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旅游开发中的绿色经济
(一)自然景观开发中的绿色经济
1.避免盲目,集约环保开发。在旅游开发中粗放式的开发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自然景观的破坏,而过度的人为建设造成景区内景观的不协调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失调,很多景区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旅游开发应该放弃“唯经济效益观”、改变开发方式,利用集约开发和生态保护,实现自然旅游景区的集约经营和与自然和谐共处。旅游区经开发后经营者应根据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人口集中对生态景观产生负面影响,让自然景观不失自然本色。
2.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景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好选择。我国山地景观丰富,山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垂直结构,它的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而发生变化。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游中的亮点,开发商应充分利用山地的气候、物种的阶梯变化发现特色旅游业,同时注意对清新空气和繁茂植被的保护,防止其脆弱性引发的生态失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是地表最活跃的因素,水域景区的开发也是生态建设绿色旅游的重点,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海洋、湖泊、江河、瀑布、湿地等等。水域景观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和保持水体质量,利用周边环境如青山、水生植被等提高水体的优美度,同时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万不可超出环境容量,要以清洁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浩瀚的大漠景观气魄宏大,给人一种独特的震撼美,沙漠旅游将受到人们的追捧。开发沙漠旅游资源要以沙漠为主基调,同时借助绿洲、内地湖泊和特有植被等提高景区的观赏度,其中沙漠草本作物对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大多都是防风固沙的好武器也是沙漠旅游开发的保障。我国多层的地理景观成就了多样的旅游开发模式。
(二)人文景观开发中的绿色经济
1.古迹保护与生态经营。古迹遗址等旅游区以其固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但是古迹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与周边的环境的协调,那么它在游客心中将逐渐丧失其价值,因此,古迹的维护和开发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减少不必要的环境破坏,避免盲目和过度开发,保护其地域特色。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应引进高效环境管理技术,使旅游区的环保工作向规范化和效益化方向转变。古迹可修复但不可重建,重建的古迹不仅较低了本身的文化价值,而且很容易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协调。
2.古镇建设与特色旅游。中国的古镇以特色著称,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风情。特色是小镇的建设与开发的有效切入点,旅游环境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将给予旅游者更好的精神享受和审美实践。古镇需充分利用其“古”其“旧”以原生态促进旅游的持续发展。但这一切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建立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将更有利于古镇特色文化的宣传和我国的生态旅游建设。
(三)产业链发展中的绿色经济
1.绿色餐饮。绿色餐饮是指在旅游发展中与绿色旅游相协调的生态环保的餐饮行业,它以高效的能源管理和较低的资源消耗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提供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绿色交通。旅游中的绿色交通不仅包括路运交通方式还包括水上交通方式和空中交通方式。它们以旅游游览车、游艇和空中缆车为代表。这些交通工具必须秉承低碳环保高效低耗的原则,尽量减少对景观的影响。
3.绿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打造既要体现地域特色又要增强使用性,更重要的是不以牺牲当地生物多样性为代价,也不要造成对当地环境的破坏。而要降低资源消耗率,提倡手工生产,体现人文文化,以健康安全打造品牌。这样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实现了餐饮、交通和产品的生态一体化。
三、绿色旅游的经济学分析
首先,无论是自然景观开发、人文景观开发还是旅游产业链中绿色经济都是在行政和市场两种机制作用下的反应。绿色旅游的市场化经营离不开税收等经济手段的推动和保障实施,同时在利益驱动和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开发商的生产也渐渐与绿色的消费需求相一致。其次,在产业链发展中,每个产业的绿色可持续经营均满足怕累托最优状态,它使得自身产业及相互产业都实现长久利益的最大化。最后,绿色旅游经济的开发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生态循环。在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中产生可正外部效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克服了市场失灵。
参考文献
[1]明庆忠,李庆雷.旅游循环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12).
关键字:绿色建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绿色,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从内涵上说就是在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营、报废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源于建筑对于环境问题的响应,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由此产生。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和不断更新,绿色建筑不再仅仅只着眼于节能,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节水、节地和节材,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现状
1、 政府相关的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1)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但是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技术人员短缺,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绿色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且研发费用比较高,绿色建筑产品数量少价格高,不适合全国范围的推广。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不够细致精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它分为3 个评定等级。根据我国现有国情,评价标准在主要项目上更强调节约的概念,缺乏量化的评判标准,同时评价指标没有主次之分,不利于评级的实施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
2) 政府方面已给予绿色建筑行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包括强制性政策当中的法律法规,激励性政策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金融支持。但我国现有政策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强制性法律法规有形无实,不执行或者敷衍应付的行为普遍存在; 二是法律法规设立不够全面,形成执行真空,难以监管; 三是已有政策与我国绿色建筑的初始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导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绿色建筑对建筑技术、材料、工艺均有较高要求,但我国的一些建筑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低质量、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上,迫切需要引入、开发和应用新型
的建筑节能技术、工艺和材料。在初始发展阶段,技术的革新、工艺的改进、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将大大增加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成本,这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以扩大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在没有国家相关激励政策或优惠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单靠房地产开发企业自主引进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
3、建筑与设计偏离我国的建筑节能
首先强调的是设计节能,2010年底,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 的设计标准。未来通过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到2020 年,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 的总目标。到2010 年,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都已执行建筑节能65% 设计标准。但在施工阶段却做的不够好,监督也不够,导致建好的建筑与设计偏离。王庭阳( 2013 年) 调研发现,在绿色建筑项目中,约65% 的绿色技术运行效果良好,达到设计目标要求,但35% 的绿色技术存在大量问题,运行效果欠佳,如,外遮阳系统损坏或遮阳效果不佳,透水地面破坏较多,灌溉设施破坏严重,屋顶绿化缺乏维护管理,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情况不理想等。
4、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较大
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成本比较高,而高成本投入势必要转嫁给消费者,形成绿色建筑价格的上行。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银行银根紧缩,刚性需求客户都难以获得贷款,房产需求受到严重的打击,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难以回笼,增加投资无疑成了开发商的难题;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上行的风险,房地产价格走势很不确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高成本是否能够成功转嫁增量成本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迫使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选择绿色建筑开发。
5、绿色建筑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90% 的时间是消费者在使用建筑,绿色建筑的外部收益包括节能直接降低的生活成本和优化的环境带来的无形收益( 如健康的身体和福及子孙后代等) ,因此,消费者是绿色建筑最大的受益者。
(1) 消费者的观念陈旧,接受程度不高
虽说绿色观念在我国已经推行数年,但是我国居民低碳绿色的观念仍然比较弱。而且,我国目前房地产需求当中仍然以刚性需求为主,大多都是需要贷款买房,更多的选择价格实惠的住宅建筑,因而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2)消费者认识不到位
目前,对于住宅建筑,消费者在自己装修的时候越来越注重环保建材的使用,但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标准基本上是无知,也就是说对于建筑物来说,应该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是不清楚的。另外,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外部性效应认识不到,且大多数的消费者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会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环境保护效应,也不愿意为公共利益部分来买单。
三、发展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完善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隐藏在背后的无形的手,因此,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更加趋于稳定。同时, 加强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资金补
贴水平, 为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关键的物质基础保证, 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广绿色建筑观念,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首先,只有将低碳建筑的观念推广开来,提高绿色建筑的关注度,人们认识到低碳绿色的重要性和优势,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激发企业的开发动力。其次,应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简化控制指标,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创新提供空间,增强绿色建筑的评级的可操作性,才便于我国绿色建筑支持政策的落实,也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体系的构建。
3、加强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全过程
尽管大部分银行正在争夺绿色信贷的资源,但是在贷款利率放开银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较高的贷款利率又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因此,应该由中央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以及利率优惠政策对绿色建筑进行倾斜支持。其次,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投入需要金融支持,不管是绿色建筑生产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来解决其资金投入问题,同时政府应该构建绿色建筑投融资平台,提供担保,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4、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度
最终是要解决外部性问题,将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分担到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政府,在前期的推广阶段,需要政府利用财政收入给予绿色建筑企业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以分担企业一部分成本; 另外,将消费者可能节约的生活成本提前计算以预付的方式支付给生产企业,这需要生产企业与能源部门进行合作,并签订长期合同,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也对绿色建筑生产企业提供了约束。而后期则应该完善绿色建筑市场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维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已是当前世界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也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目前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势头并不强劲,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作为绿色建筑的主导推动者,必须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加强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绿色建筑在研发、设计、施工、验收、认证等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理论的不断更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配套产品的不断成熟、全民绿色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建筑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环境保护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王璇.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刘建军,张.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策[J]. 人民论坛,2011,20:160-161.
[3]魏后.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08,34:72.
论文摘要: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全国十省市试行了绿色GDP核算,发现存在着核算资料缺乏、环境损耗难以量化等不利因素,既而转向绿色会计、单位GDP能耗等.本文丰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中国开展了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试图测算出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计人环境成本,从而提倡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放弃“绿色GDP”计划》的报道,对此,国家统计局则表示先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物测算方面,暂时不做价值的估算,作为需要给出一个数字的绿色GDP,现在确实难以实现。并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研究。
1.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1.1绿色会计及主要内容
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早期,最为突出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在连续几次的会议上讨论过绿色会计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准则。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突出核算企业自然环境成本,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基础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其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人、环境污染收人、资源环境保护收人等;绿色会计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1.2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人会计报表的过程。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困难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1.3绿色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传统的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资活动,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环境保护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概念来理解,绿色G DP是建立在GDP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从核算方法上看,绿色G DP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之上,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绿色GDP并非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对传统GDP的颠覆性变革。应该说,绿色GDP是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新态度,一种人类对以往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
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给估算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可见,绿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还很不成熟,依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将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为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SEEA ) 。
如同,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切实推苛侧录色会计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绿色经济,塘沽,建议
Abstract: the green economy is the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i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evitable choi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ea as the binhai new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tanggu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uts forward the key development green economy tanggu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green economy, tanggu,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发展绿色经济的社会背景
当今社会,世界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危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发展绿色经济已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理念,也是201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的两大主题之一,绿色经济将成为加快经济增长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结合点[1]。
天津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致力于把天津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宜居城市。全球首届绿色经济峰会在天津开幕,世界大部分百强企业代表以及在国内外经济界有影响的人士汇聚一堂,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推动未来全球复苏的契机”的主题展开研讨,积极商讨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举措,共同探求扩大互利共赢合作的机制和途径。张高丽指出:要以本届峰会在天津举办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加强绿色经济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塘沽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域,如何立足自身情况,结合滨海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发展塘沽绿色经济,是我们塘沽各级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绿色经济的定义
所谓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2]。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追求环境效益,即发展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是指在从事环保行动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按照以上定义,我们可称绿色经济为环保型经济或环境友好型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把原有非环保型经济体系的面貌转到环保型,即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改造, 它包括使用高效和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减少或替代对环境有危害物质的使用,改进原有生产工艺并开发先进工艺,达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并控制排放量稳定达标,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二是发展包括高新科技项目、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这些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不但能减少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资源投入,还能通过节约资源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4]。
三、塘沽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审视塘沽的经济现状发展,可以发现塘沽的优势与不足如下:
1、政府政策支持、高新产业密集是塘沽的优势
滨海新区是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先行区,国家有关部门围绕支持滨海新区的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现代服务业等出台了财政、税收、土地、政府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从各个方面为企业和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区在金融、涉外经济、科技等方面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也为实现科学、和谐、率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塘沽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在正处在全面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不断实践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石油和海洋化工、船舶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崛起,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已为塘沽下一步战略发展构筑新的优势。
2、传统工业布局、生活污染是塘沽面临的课题
塘沽辖区煤炭占能源结构比例偏高。塘沽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焦炭所占的比重高,占据主导地位,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首要根源,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主要贡献者(95%以上)为矿物燃料类排放源所致。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布局与塘沽社会现有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生活废水污染日益突出。虽对辖区内超标工业污染源分期、分批的限期治理,工业污染状况总体得到控制。但是随着塘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人口剧增以及餐饮、娱乐等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生活污染对环境影响日益明显。
四、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及建议
针对绿色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塘沽的实际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强塘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力度,提升当地第二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加快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和新港船厂等污染型企业的外迁。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加快传统商业改造机制步伐,发展金融、中介、配套物流等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大对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塘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应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塘沽拥有的独特地理位置,依托特有的港口优势,借助渤海油田,在海水、风力和太阳能资源等方面加以开发和利用,尽快将能源结构向低碳方向发展。
3、引导传统产业加快绿色经济改造
引导传统企业加强以绿色生产为取向,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全面开展绿色生产审核,引导企业积极建立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确保企业在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4、构筑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塘沽绿色经济从理论走向实践,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生产领域、生活领域、生态领域,能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这样不仅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指导依据,而且对政府考核企业的绿色经济水平提供参考。
5、全面推广绿色技术,开发节能产品
绿色技术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应加强塘沽绿色技术的推广。鼓励企业节能降耗,积极开发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低水平扩张。落实好国家产业政策,搞好绿色技术改造的政府财政奖励。把好产品环境标识、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关,使节能产品能深得人心。
6、倡导绿色消费方式,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居民节电、节水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等。加强能效标识产品和绿色产品管理,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产品,如节能家电、环保型汽车等。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营造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活氛围。
发展绿色经济是解决塘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顺应这种潮流,从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与利用新、可再生能源、引导传统产业加快绿色经济改造等方面入手,走出一条具有塘沽特点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崔如波;绿色经济:21世纪持续经济的主导形态[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罗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战略[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吴玉萍,任勇,孙高峰.绿色经济制度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J].环境经济杂志,2005,(23).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1 四大经济的来源以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1.4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2 四者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四者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3.3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