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09:24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物流信息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信患化: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的物流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企业的采购、生产、存货、运输、销售以及退货等运营环节。关系到企业的实物流、价值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系列供应链的衔接,涉及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高效周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着力推进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更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利用系统方法对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用整体优化方式对企业内部生产和销售链进行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正在向纵深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引领和带动了物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1.物流信息化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许多企业都在寻求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上大做文章。降低物流成本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物流的响应速度,降低各节点上的相关费用,从而打造企业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优势。
2.物流信息化能够推进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物流信息化能够较好地解决原材料、库存、半成品积压等问题。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释放企业的资源,推动企业经营行为的优化运行。通过物流信息化管理。推进企业一体化管理。实现适时、适量、快速的生产供应。无库存或低,库存的经营模式,及时、高效地满足市场供应的需要。
3.物流信息化能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快资金周转。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偏大。通过信息化的企业物流管理。能够实现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良性运转。从而释放企业的流动资金,避免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的尴尬局面。
4.物流信息化也是全球化采购的需要。全球化采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模式。对企业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质量要求、效率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因此。企业物流必须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向国际物流的合理化方向发展,实现国际物流的信息化。
二、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要逐步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企业要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和自身的经营状况,广泛运用信息科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处理订单管理、订货处理、仓储管理、配送、货运、送货及客户服务。对传统物流的功能进行整合、扩展及提升,推动企业物流向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化物流方向发展。
2.积极引进物流信息人才。企业要利用物流专业知识、引进技能人才,对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发挥物流信息人才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使企业物流信息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3.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企业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整个供应链的衔接,量身订制符合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4.实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执行着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企业要通过改善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5.实现低碳物流。低碳物流、绿色物流已经成为当下物流行业和相关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企业要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企业还要考虑低碳运输、低碳包装等一些低碳化问题,发展绿色物流,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形势较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因此,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物流信息化进程,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张旭.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索[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1,(1).
[2]王国华,唐莉华.我国工业企业物流现代化的发展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7).
摘 要 物流信息化在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连锁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入手,以重庆本土的连锁企业――乡村基为例,阐述了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时论述了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发展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 必要性 策略
一、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或全部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①。具有辅助市场交易、业务控制、工作协调等功能。
二、连锁企业构建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以乡村基为例
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采用直营连锁形式、集中式生产、标准化产品、中央配送等方式,来持续保证所提品和服务的质量。到2010年5月,乡村基现已发展成为在重庆地区拥有直营连锁餐厅56家、全国范围98家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并于2010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乡村基连锁经营模式的成功,除了店面选址、商品价格、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包括对物流配送系统与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包括乡村基在内的连锁企业物流具有商品种类繁多、订单频繁、多配送地点等特征,而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因此,构建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是十分必要。
(一)物流信息化是连锁企业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
连锁企业如重庆乡村基快餐连锁店,若要得到不断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让顾客满意。而顾客的数量众多,喜好又各有不同,如何使“众口不再难调”?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系统将顾客意见及时地反应给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再由服务中心安排最合理的物流服务,快速、准确处理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是留住客户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物流信息化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资连锁企业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等,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国内的连锁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考虑产品特色外,还应该利用物流信息化,在商业配送环节普遍采用机械化、自动化配合信息系统的整合作业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及准确性,同时,物流信息化还可以减少在物流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步骤,节约人员成本。
三、发展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诚然,物流信息化对连锁企业的发展有诸多益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物流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处理体系不健全等,使得物流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稳步发展适合中国连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从思想上提高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物流信息化能否在中国连锁企业内部顺利应用实施,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者是否真正意识到了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了解、掌握物流信息化的运作原理,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物流信息化,从活学活用到为我所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
人才始终是经济发展、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除了在思想上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还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全面通晓财务、营销、人力资源、企业经营管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人才是成功建设企业信息化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具体可以考虑“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请到企业内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或者将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送到其他相关机构进行考察学习,将先进的经验技术带回本企业。
再次,改进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
虽然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迟缓,但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商品信息识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成本低、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已日渐成为物流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但是,另一方面,条形码技术也具有承载信息内容相对较少、标签容易污损脱落等不足。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在暂时还没有条件采用更高级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信息技术入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进条形码技术,来提高其物流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最后,加快连锁企业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联合各连锁企业,在其供应链中推广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可以物流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地在各个企业之间传递。具体包括:合同、单据、计量单位、统计指标以及采购、运输、储存、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注释:
①戚莉莉.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
参考文献:
[1]周旭东.浅析我国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
[2]陈中浩.重庆乡村基市场成功之道.商场现代化.2007(4):60.
[3]李莉.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集团经济研究.2007(5).
[4]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物流科技.2008(5).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一、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二)流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三)多重价值的实现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二 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太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不高,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国物流活动的运行效率太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占据高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约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究其原因,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物流信息沟通不畅首当其冲。据调查,在现存的物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它们规模小、资金少,由于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再加上少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运用滞后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平台,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运用较为广泛。比如条码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条码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率已基本达到100%,但在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2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有条码标志。另外,由于开发成本较高,且很多企业本身的信息基础较差,导致RFID(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十分有限。
(三)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欠缺
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制约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前,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其员工的思想认识、学历以及知识结构都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发展的阶段,这离现代物流对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 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物流企业不但要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等。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要求物流体系必须采用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传递,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和跟踪,以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协调。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表现,物流活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物流信息化问题变得十分迫切。物流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提高自己的效率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否则就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一)健全体制,转变观念,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平台
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体制和观念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在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更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其次,企业管理者观念转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但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利用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安全、稳定运行已迫在眉睫。在 进行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确保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安全性和运行安全性。一方面,应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要考虑物流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而且还应注重其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给将来物流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运行过程中本身应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从用户鉴权的角度保证使用者具有合法的身份和权限外,还需采用防火墙和VPN等技术,以保证数据安全[3]。
(三)加大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是在物流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解决并处理问题,逐步进行优化而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但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时间内就保证物流信息系统非常完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企业物流作业网点多,为保证每个信息环节都畅通,一线操作人员应时刻保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促使信息化管理平稳接入。标准化的信息化引入必然需要改变员工传统的作业方式,所以,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自身网络技术操作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大对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使之成为专业化的一线操作人员。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整个供应链的衔接,要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思想。不少企业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什么都想上,既不切合自身实际,也不注重市场需求,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看似非常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判断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可能非常适合这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只有企业使用量身订制且符合其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物流信息化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
四 结语
物流信息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总之,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调动自己的可用资源,构筑起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石军刚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及途径分析[J] 中国商贸 2010,(9)
He Cailing; Zhang Yuj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其中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和根本目的。本文将就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formatizato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sign of logistics modern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the foundation and fundamental purpose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problems in ou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 层次 物流信息标准 对策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zation;level;logistics information standard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30-01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物流总量和物流增加值连年大幅度增加,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业的服务成本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仍然高达17.8%,与发达国家8%左右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造成我国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管理及技术装备水平太低,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下。因此中国物流企业迫切需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1物流信息化的概念和层次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利用现代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依照国内外实践经验,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生产效益。这一层次中,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技术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实现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共享,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第二层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这一阶段中,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并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信息系统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层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
2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信息系统使用率低,信息化层次低据亿博物流咨询研究调查,在我国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约67%的企业处于基础信息化阶段,约28.3%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仅4.7%的企业开展了物流供应链管理。
2.2 信息化建设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信息系统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未来架构。在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物流企业缺乏成熟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思路、策略等方面认识非常有限,因此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完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2.3 物流信息化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据统计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
2.4 物流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没有标准化措施,信息化各环节就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我国大多物流企业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造成各企业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3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策
3.1 积极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物流企业应该着眼长期,积极购买或开发物流管理软件,提高企业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已经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层次,通过信息系统的升级促进企业流程的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2 加强人员培训,适当借用“外脑”提高决策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要借鉴国内外物流企业成功的实践经验,提高信息化的规划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专家给予指导。物流企业可以借鉴以下信息化建设经验:①企业高层领导要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把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及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物流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实现企业物流的不断升级;②企业领导要根据客户需要与业务需求来制定IT投资方案,制定信息化目标与策略,并划分优先级别,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稳步有序推进,避免脱离企业实际、忽视企业实力的盲目发展,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和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冲突和矛盾;③软件开发要根据企业或行业应用实践,推出低成本、适用易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软件平台,在满足企业当前应用的同时,要进一步兼顾和满足物流企业未来扩展与升级需要。
3.3 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现阶段,我国可采取政府推动、行业协会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遵循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互利、低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4 完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我国现有的物流标准比较零散、混乱,国家应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推广与世界物流标准接轨的应用软件,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为物流企业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设计奠定基础。政府还需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等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
4结语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此企业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认真研究和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排除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科学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物流信息化 企业管理 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通过各种物流信息技术,辅之以配套的组织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方式的变迁,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重投资,更重应用。物流信息化要务实,不仅要追求结果――竞争力和绩效的提升,同时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投资的效用。
一、战略上规划实施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本着“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信息化项目应着眼实际应用,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详细规划,并进行精确的成本测算与效益分析。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切不可贪大求全,更不可短期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具体的操作可分别本着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扁平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共享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和网络营销系统与电子商务。在各系统逐个成功对接后,自然便形成了完整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二、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得到最新的物流信息比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化更重要。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小企业不仅需要联合起来,更需要大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投入,以构筑一个信息化的公共平台。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先有一个大型的物流企业以业务为核心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信息平台,由核心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向其上下延伸,其上下游企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供应商和客户,该大型物流企业向其上下游的客户免费构建信息系统,再以该企业为核心形成一个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平台。
三、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但是重视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比引进新的物流人员更有意义。这是因为:①在职人员的数量要比新补充人员的数量多;②在职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影响较大, 同时对新补充人员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③在职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果再及时、系统地培训,可较快提高业务水平;④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即使是高学历的在职人员也需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换,可采取组织培训、挂职学习等方式。在培养中,一要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二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以便形成一支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具有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三要重视所有员工的基础培训、业务培训和观念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中小企业应发挥其人员调动灵活的优势,通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采用末位淘汰机制,使企业员工自觉自愿地进行“洗脑”、“充电”,不断地实现企业人员素质优化。
四、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
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技术都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应广泛推广。特别是RFID的使用,RFID也称为智能标签技术、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是当今自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RFID对社会运行效率的巨大作用,使其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进入我们的生产、流通和生活各个领域。从第二代身份证到公交车乘车卡、从电子进门证到高速公路自动收费,无不是RFID的杰作。在物流领域和商品零售领域,RFID将取代条码技术成为物品信息标签,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读取、传递和处理,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但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对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慎重对待,适时采用,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
五、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大力倡导、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来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发挥电视、报刊媒体的主渠道宣传作用,大力宣传信息化的内容、目标、意义,唤起中小企业特别是企业的决策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物流信息化是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利器,认识到物流信息化是一种趋势。
第二,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政府可为中小企业在购置信息化设备时提供信贷担保,给予优惠贷款;同时也可给予正从事物流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的财税支持;对物流信息化确有成效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资金扶持体系。
第三,积极培养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和企业。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给企业自身带来观念的转化和经营的效益,还能给其他企业以启示,并且在企业的互动实践中逐步使探索从经验走向理性、走向成熟。
关键字: 物流信息化 信息化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发展命脉和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其物流业务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正日益渗透到现代的经济活动中,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物流发展仍然面临信息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2、我国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虽然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己经解决了物流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企业全面实施物流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初步调研发现,目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日益复杂多变的物流管理要求普遍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绝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我国很多钢铁冶金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公司网站多是用于企业宣传、信息服务、内部通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利用网络技术解决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企业最重视的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小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对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有一定需求,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需求市场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至于利用信息系统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传输、反馈,从供应链的高度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还比较少见。
2.2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征集的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案例中,8O%的企业都有新型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可以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更灵敏,使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提高运行效率,尤其是采用科学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施策数据,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l5%到2O%的企业物流信息化以流程改造为主,具有较强的操作优化功能。突出表现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优化运输管理等环节。一般来说物流改造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度比较大,所以经常是一个个环节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如河钢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经过设立专门流程改造,确定了部分资源集中采购新模式,成立集团采购公司,经过实践运行,这套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武钢开发的整体仓储电子管理项目,则是根据优化理论, 建立一套数学模型, 可以在仓储集中管理等多项约束下进行仓储方案的优化,确保每天的运行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在国外物流企业中普遍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可谓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供应链管理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去, 比如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衡水板业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系统就是供应链建立的一个例子,钢铁流通的链条涉及原料(生产者)、管理机构(调运)、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物流管理系统,还是以产供销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得关注这样一些特点:现在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 的某种延伸,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发展很快,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2.3 各销售网点与物流部门之间没有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成
集团公司各销售网点不能将销售、成品库存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各物流部门,也无法实时查询集团总部的库存情况,而物流部门对销售点的库存情况也不得而知,妨碍了物资调运,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2.4 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划
目前,大多企业没有从整体上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物流各部门只负责本部门物流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工作,没有考虑与其它部门信息系统的集成,更没有考虑今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司规模的壮大,物流管理系统如何与公司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如何满足公司将来物流管理的远程控制需要。
3、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目前,有关现代物流发展中信息化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广为接受。但是中国现阶段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个人看法:
3.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对于信息的依赖可能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的,而信息技术毫无疑问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存在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这就要求物流提供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跟客户的需求要保持同步增长。要真正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就必须紧紧抓住需求这根主线,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3.2 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实践的层面上,我们的设计目标和实施方案需要客观、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是通过无数个个体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实现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ERP、CRM (客户关系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BPR(业务流程重组)等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应该客观准确地寻找自己的定位,不可盲从。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企业ERP改造,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目前,中国的软件行业普遍缺乏传统行业业务操作和实际管理经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既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外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精髓,也难深刻地了解中国物流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早期实施ERP管理改造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步子迈得越大, 改造的范围越广,教训通常也越深刻。对于广大的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由于ERP管理与现有业务流程的严重脱节,相关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困难重重。
3.3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监控
现代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最重要的应用,应该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射频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分布在约2万公里高空的多颗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状况进行精确测定以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主要用于船舶和飞机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精密定位、地面及空中交通管制、空间与地面灾害监测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运用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人)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主要是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C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射频技术(RF)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我国铁路系统使用RF记录货车车厢编号的试点已运行了一段时间。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射频技术,能够对物流实体在时空上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和进行单证的图像及数据传输,从而更快和更广泛地提高物流的功能。
3.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队伍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一批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系统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他们不仅应具有“顾客导向”观念和服务意识,精通物流管理,还应该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他们的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合格的网络维护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4、钢铁物流企业信息化价值
信息化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于钢铁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钢材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检斤、加工的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
(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统计分析体系,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
(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8)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5 结束语
传统物流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钢铁企业物流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快速反应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过程的安全;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商业机会的增加、资金周转迅速和服务能力提升;有利于实现物流产业经营运作的规范、行业环境诚信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体流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供和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万强,王 博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北京:电子物流,2006(29)49-50
[2]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DB/OL].(2005-O2-16)
[3]陈章跃,阔师鹏,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7-22.
[4]严新平,朱汉民,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25-28.
[5]吴青,基于条码技术的信息流、实物流的同步融合架构[J].物流技术,2002(5):15―18.
论文摘要:介绍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分析了施工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阐述了施工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实践及成果。
1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1.1施工企业的特点
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其经营对象为建筑产品,制造和安装变化大、地域跨度大;项目多,专业各具特点;施工项目周期长,并具有不可修复性和不可更换性。这些特点使施工企业生产的流动性、单件性、长期性增强,并且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1.2施工企业物流的特点
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即管理人员需掌握各专业知识,仓库搬迁频繁,仓库保管条件差:施工的场所点多线长,现场条件复杂,对产品的领用、消耗、运输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消耗水平比较高;施工企业的多专业性造成产品的标准性较差,设计进度滞后,变更较多。
1.3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
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中,物资金额所占比重极大,约占60%~80%。工程利润的高低,工期能否顺利进行,跟物资管理有极大的关系。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很多工程在图纸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产品不定型,变化性较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物资管理和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存在着密切关系,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制约着最终产品的交付。
2施工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传统的业务处理模式一般都基于手工操作,从需求计划开始,到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到料登记、物资验收、入库、出库等都需要手工录入,这种操作造成物资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并且同一信息在不同的表格中会重复输入。虽然目前计算机和互联网已很普及,但却没有发挥系统的作用。原有的业务处理模式可以实现领发料的正常操作,但还存在着效率低下、库存不能即时显现、仓库之间协调困难、信息不能共享、易出错等弊端。以上种种弊端都是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化来解决的。
3信息化的实践
系统开发前,一定要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先从全局着手设计,不能一边设计一边修改。物资管理系统需要设计好与其他部门的接口,比如工程部门、财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操作过程中菜单功能的分配要合理,有些人员需要操作功能,有些人员需要浏览功能,这些功能要分开,以免引起误操作。底层的功能要健全,比如产品信息的分类、部门的划分、供应商信息的建立等。因为这些模块都是和具体的仓库操作有关的,这些功能模块如设计不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就不能起到保障作用。编写程序前要有理论的指导,才能使整个系统更具科学性,比如在设置物资核价的规则时,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财务资料,最后形成了库存按实际价格计算、按移动平均法核价的方法。
4信息化的成果
4.1实现了多用户多仓库实时协同作业
它利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服务器安装在一台主机上,所有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只要为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多个用户就可以协同访问系统。同时,软件实现了多仓库的操作,可以在多个仓库之间灵活地进行物资的收发、调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这款软件使互联网的应用得到发挥,不管人在哪里,只要可以上网,都可以进行业务的操作。
4.2查询功能的扩展
不同的业务部门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在这款软件中,只要把核心的数据输入准确,就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入库单、出库单、物资库存余额、收发存报表、合同信息汇总等,并且根据需要有扩展的功能。对于相关人员重点关注的库存信息,更可以实时查询,准确率高,为相关人员安排生产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信息。
4.3理顺了物资管理的整个流程
这款软件基于erp的思想,结合企业现有的程序文件,从需求计划入手,经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入库、发料管理几个环节,实现物资的收发。本系统的关键点在于实现了基于实际物资的出入库和基于财务发票点收及发料程序的分离,这不同于以往的物资管理只使用点收单和发料单的模式,使管理更加清晰。在发票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常仓库收发料的作业,然后在工程记账环节,通过核价程序,使工程发生的费用准确归集在相应的工程中。
4.4实现了限额领料的操作
本系统中,通过对任务和作业的划分,可以实行分站分区间地提报物料需求,而这种需求就是限额;领料时从某个任务下面去领,通过需求数量一已发数量=待领数量的控制,可以在待领数量的限额下进行领料。如果超过限额时,就需要按“超额领料”进行领料。
4.5实现了信息的共享
这款软件不但实现了各类报表的共享,也实现了人员管理、供应商信息的共享,使仓库人员一次录入、多人受益、多次受益。
4.6实现了和财务的接口
由于财务系统的特殊性,并且财务软件的使用独成系统,本系统没有在财务功能方面深层挖掘,而是提供了财务的一个操作和浏览接口,财务可以在自己的菜单下,实现发票点收单的查询、应收应付款的核对、财务发料单的查询,操作简单易行。
这款软件还具有库存盘点、从合同里入库和点收、零星采购等功能,对原先的业务模式也是一次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