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3-10-12 16:09:19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第1篇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落实意义

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教育的结合教学,对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的改革成为教学发展的重点,核心素养则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可以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教学顺应时代的培养要求,促进高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讲,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人性以及人的能力进行培养,对与数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是促进学生自身能力以及自身学习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因而二者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高中数学教育也更具实际的意义。[2]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落实策略

1.构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学课堂

学生通过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能掌握基本的社会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培养要求,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更加使用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对于高中的数学教育来讲,就是对教学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观念进行落实。根据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有一定局限性,从而导致核心素养教学课堂的效果得不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因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创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需求性人才以及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得到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双面成长。其次,在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遇见问题时有自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技巧的提升。[3]

2.将高中数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氛围

情景教学是优化教学课堂的重要的一种方式,可以带给学生真实的体会,并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根据具体讲解的知识点设定合适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⒂胧?学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统计的基础知识时,可以构建以统计为主题的情景课堂,让学生学习到认识到统计所具备的特点和具体的运算技巧。教师事先通过故事的方式构建情景,先在课前用疑问的方式引进课堂内容,如果有100本使用过的课本,让学生通过抽取其中一本进行磨损程度以及新旧程度的分析,然后通过这一样本来概括其他书的情况,让学生对这样的分析方产生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统计具体知识点并进行讲解,然后系统化的为学生整理和归纳之前故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并对故事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加深学生的理解的同时,又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再例如,对概率的知识点进性讲解时,可以为先为学生讲解概率的概念,然后再进行情景构建。在生活中时常会遇见概率相关的问题,(2016年全国I高考题)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多少?鼓励学生在平时上学时对该问题进行实践,然后再引入概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既理解知识的意义又学习到知识的用法,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进步。

3.丰富数学教学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高中数学的内容是比较复杂难懂的,仅仅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得教学课堂的枯燥和无聊,学生也会没有学习的激情,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因而,让数学教学课堂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是促进教学成效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关键。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点讲解时,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设定疑问课堂,定期组织用一堂课来对学生近段时间数学学习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也是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判定能力,在课堂的提问也活跃课堂的气氛,锻炼学生组合语言和表达能力。另外,多媒体也是丰富教学模式的一种工具,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课件,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立体的传达数学语言以及拓展更多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在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推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第2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增长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技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会在社会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应用信息的能力。这段话说明,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文化素养、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则包括: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呢?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基本技能是指深处信息时代的我们要会使用电子邮件、会打字、会上网,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例如,在《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课中,是在培养学生查阅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寻交通地图,来提高学生自主上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增加学生的信息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先了解信息技术,之后引导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在《图形、图像加工方法》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事先带来电子版的日常生活照片,通过美图秀秀,对这些照片进行处理、美化、加工,一键就能选出学生喜欢的最美效果。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所以学生一接触这节课后就引发出对美图秀秀这一软件的兴趣。美图秀秀和教材中ACDSee看图软件相比,更有实用性,会更加受欢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能否提高,是通过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好坏表现出来的。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抓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例如,我们可以占用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教授知识,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留给学生复习课堂知识,让学生及时复习,并提醒学生回家要提前预习。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四、激励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其他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例如,在数学方面,有些数字有无限不循环、sin等无法人工计算时,可采用高级计算器来计算。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有效途径

中国分类号:G434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其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支持基础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理念已经广泛地为大家所接受。“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为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化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教师要树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理念。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例如在讲“文本信息的加工”一节内容时,教师不能只讲授word的文本处理技术,单纯强调技术应用,而应该把文本处理的方法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展示一些报刊杂志,海报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把文本处理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对文本处理的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观念使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采取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从情景的设计、举例到活动设计,都应选择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信息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情景呈现给学生,从而学生增强从信息的角度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如在《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课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灌输给学生物质能量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基本形态,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可以采取播放野外生存训练的画面,让学生分组讨论都带哪三样东西可以走出原始森林。经讨论学生总结出必带的钢刀、火石、指南针。教师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钢刀代表物质,火石代表能量,指南针代表信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知识点了,而且还能使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注信息能力的形成

信息能力是基于思维层面、操作层面和方法层面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从现实社会生活的需求出发,提出超越技术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工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要素、信息实践与相应文化内化的平台。为学生最终形成信息能力搭建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学习和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注重学科整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有效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打造理想的学习环境,。比如,利用动画信息的加工这一课内容,我们可以结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平抛物体的运动内容,让学生制作一个“平抛物体的运动”演示实验,不仅指导学生学会了动作元件的参数设置,还帮助学生对物体运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利用学习“文本信息的处理”,一课,巧妙的给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利用WORD软件写作文学会利用文字处理功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利用CAI软件把学生做物理、化学、生物试题过程趣味化,让他们学得更快乐;在学习“图片处理”软件时,与美术课结合,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个人名片;通过学科整合让学生在一起展示交流,学生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信息应用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在与各学科的整合过程中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整合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信息素养的精髓

对信息来源、信息价值的判断与评价,对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的把握,对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认识,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综合活动中,引导学生依据自己找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强化信息道德、规范与伦理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对策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的需求也越发的多样化,正是基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方能为社会提供和输入大量合格的人才。而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谈论的“核心素养”问题。正是因为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现代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实现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自主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一点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新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现代社会人才的创新能力,则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国外的教育来讲,以美国为例,在七八十年代人家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将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重点。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性也可以作为当前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4.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诚然,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这些理论化的知R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实践性成为当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和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社会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讲,不同的时代,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现的,往往都是和时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呢?

1.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和时展相适应,是否和当前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想适应。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或者是题海战术式。尤其是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每天面临的都是大量的试题,做完以后面临的就是教师大篇幅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手段是很多的,如课堂教学导入、情境教学法等的运用,都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交流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交流和反思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必由之路。为什么可以这样讲?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里的当局者,我们可以认为是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清楚,那和学生之间良性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积极的教学反思,最终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第5篇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内容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所谓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由四个方面所构成,分别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先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从而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性作用。 

(一)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首先是信息意识,具备这一意识的学生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同时还具备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判断出所拥有的信息是否符合需要,从而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予以解决。其次是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机思维的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思维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与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 

首先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具备这一方面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的优势和局限之处,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来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创新理念。其次是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如今的社会是以信息发展为主的时代,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感,在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遵守信息法律规范,不仅需要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而且也要积极地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二、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明确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后,这一章节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有利于在教学目标的作用之下促使教师开展良好的教学活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从个性与共性的角度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又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予以兼顾,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制定,从而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到“For/Next循环语句初步”时,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确立这一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以及理解这一语句的功能和执行步驟,而技能目标就是能够分析简单的For/Next循环语句的功能和尝试编写简单的For/Next循环程序,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的开展。 

(二)重构教学组织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还需要从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入手,以项目方式整合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项目学习和数字化环境、资源和条件,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而重构教学组织方式一般包括项目情境的设计、方案的交流、项目实施与评价这几个环节,其中情境的设计是第一个环节,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引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进行评价环节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时,通过约1分钟电视剧《汉刘邦》片段来引入课程内容,再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所给予的问题,比如说“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整除13余6、整除17余8的最小自然数”,让学生分析问题并写出算法,在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推动课程的开展。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宜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第6篇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基础性做出了下面的概括:“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广阔性,所以,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题型的转变和一题多解等,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已知点A(-2,0),B(2,0),动点P满足:∠APB=2θ,且|PA||PB|sin2θ=2,求动点P的轨迹Q的方程。

在解答该题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答该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该题进行了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决该题的切入点,进而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意识的培养

长久以来,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能够应对各种试题,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相对比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而,逐渐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数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如,教学“指数函数”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在导入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一个问题:“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为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请问,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引导学生思考,并顺势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这样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 美术核心素养 素养培育

2014年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了各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此后,在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会议上,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提出:“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实现,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提出和意义

我们过去的教育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2000年课程改革前的“双基”时期。第二时期是2000年到2015年的“三维”时期。第三时期是基于2014年由教育部推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我国教育课程进入“核心素养”时期。

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偏重“技”的层面展开教学,在此之后则需要进入“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用艺术的手段解决它们。因此,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这也体现了美术教学将更好地造福于学生、造福于国家。

二、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与学科具体教学实践过渡的中间层次。为此,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提出各自的核心素养。

经过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深入讨论和探究,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本身,而首先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需求、一种人的成长需要。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对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若干思考。

三、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