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09:18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食品加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实践应用
当前是一个科技信息时代,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现代食品加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记账、报账以及算账等内容,还包括了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科学预测工作,为企业高层管理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真实依据。食品加工企业会计人员要针对各个工作环节内容,有效采取会计核算方法,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深入挖掘工作,进而真实、全面的展现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等,以便让企业领导可以从海量的财务数据中挑选出有价值的关键信息,以便辅助企业领导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发展决策。
一、现代食品加工企业会计核算要点
现代食品加工企业的经验内容涵盖了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处理、食品销售等一系列工作,在不同环节均会消耗一定的资金、人力以及原材料。通常情况下,每个不同的环境都会由于实践者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食品产品质量与食品生产成本出现变动。例如,食品加工企业在产品销售工作中,相同质量的产品会由于水分蒸发、油水下沥以及销售重量变多等因素而不同,同时如果企业销售产品种类是熟食,则要额外加入适量的调味佐料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销售数量发生变化。在缺乏严格监督下,产品从加工厂运输到线下店面时,会因为各种因素造成产品缺斤少两。因此,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在产品会计核算工作上,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的应用分批法、分步法以及品种法等产品核算方,而要综合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优势,加强对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细节核算工作,确保各项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为企业领导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可靠依据。
二、会计核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1.会计核算规范形式。基于现代信息化市场会计信息的开放性特点,食品加工企业会计人员要想确保会计信息核算质量,就必须规范自身操作,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做好会计信息数据的协调对接工作。会计核算规范形式有利于避免会计人员出现失误判断,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性。
2.数据精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会计核算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必须确保数据核算的准确型、完整性、真实性。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当前会计核算业务已经完全实现了电算化,会计人员要充分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既能够保障会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又能够降低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保障企业能够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
3.开拓创新。在信息技术时代,会计人员在面对海量数据信息,要积极加强对会计核算方法创新选用工作,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采用会计核算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和谐健康的持续发展。
三、会计核算方法在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过程的应用
当食品加工企业发生产品原材料采购业务时,企业会计人员要准确记账。借方:材料采购、在途物资;贷方:银行存款。针对已经购入并且已经入库存储的加工原料,食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则需要根据入库单的标准与购入时的发票信息来进行记账处理。借方: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方:银行存款、应付账款、材料采购、在途物资。食品加工企业会计人员要按照原材料种类依次进行采购环节的会计核算。如果采购材料是已经经过初步加工的农产品,会计人员就必须以入库前产生的材料采购成本、路途运输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合理损耗等作为该批食品材料的入库总成本;如果采购材料是未经过加工的鲜活农产品,会计人员就必须以入冷库前产生的材料采购成本、路途运输费用、加工处理的人工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等作为入库总成本。
四、会计核算方法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的工序是多种多样的,一些特殊食品甚至需要工作人员做好很多前期工序。由于食品加工生产需要投入各种原料,不同原料间需要不同的处理加工方法,从而导致食品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复杂而又细化的工序操作。
1.企业在发生领用原材料进行食品生产加工时,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关单据来进行核算。借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方:原材料。
2.人工成本支出核算。当食品加工企业要结人工成本支出时,会计财务人员要正确使用库存资金或者银行存款,借方: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当企业进行工资分配工作时,会计核算人员要按照不同部门岗位员工,科学采用薪酬计算方法,借方:生产运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贷方:需要支付员工薪资。
3.其他费用支出核算。在企业出现办公品消耗时会计需要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借方: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方:银行存款。广告费、运输费支出核算,借方:销售费用;贷方:银行存款。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管理费核算,借方:制造费用;贷方:银行存款。银行手续费核算,借方:财务费用;贷方:银行存款。
4.分配制造费用的核算。食品加工企业在产生制造费用后,会计人员要优先使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借方:生产成本;贷方:制造费用。
五、会计核算方法在产品销售过程的应用
在销售过程中存在部分食品额销售数量难以预测判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到该部分食品的正常消耗。此外,食品销售的显著特征就是其要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要分食品销售的旺季和淡季。当食品遇到销售淡季时,很容易会发生产品滞销、库存产品不断增多等问题,在经营旺季时期产品会相对应的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总的来说,食品企业在销售经济业务活动中主要涉及以下环节:获取产品销售收入、结算已售出产品成本、确定流转税、广告宣传费用等。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要严格按照产成品最终的售出清单和实际发票数据。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加工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应用工作上,要首先在充分深入了解会计核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条件考虑出发,会计核算人员要采取高效方便简单的核算方式,确保企业各个经营环节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让食品企业能够在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下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更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冶成强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国俊.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简易会计核算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2(05):45-48.
会计是用自己特殊的语言和手段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那么,银行和企业作为不同的会计主体,他们在会计核算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上一样吗?他们的账务处理程序相同吗?本文就是通过比较银行、企业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采纳以及账务组织的程序上进行详细、系统地比较,找出两个行业在基本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异,从而加强了对两个行业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
银行会计;企业会计;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账务组织程序
会计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后来进一步展沉淀形成我们今天在课堂里可以讲授的理论体系。随着会计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会计学分化出许多细小的分支出,银行和企业最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是会计学的两个不同分支。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主营业务的特殊企业。银行会计的主要计量单位是“货币”,在中国多数是人民币,个别采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也可以采用外币来核算,但是对外报表时,人民币的采用是必然选择。企业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打磨,生产出产成品,通过产成品的出卖来获取利润的经济实体。企业会计和银行会计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 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是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项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会计要素,但是会计要素只是概况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如果直接利用六个会计要素反映经济活动,还是太粗略了,很多详细信息无法反映出来。为了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就需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做进一步的划分。按照会计要素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的项目就是会计科目。通过这种分类,每一个具体项目都有一个名称,都代表着特定的经济内容,各会计科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就是资产类的会计科目;应付账款、短期借款是负债类额科目等等。在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这个问题上,银行会计与企业会计大体相同,都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另外,还有一类,企业会计里边还有一类叫成本类,是银行会计里边没有的,因为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制造费用,而这些内容银行是不存在的,所以就没有设置成本类的会计科目。银行会计也有区别于企业会计的地方,那就是资产负债共同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跟企业相比较,银行更多的是费用,而没有成本的发生,所以银行没有设置成本类的科目,但是它设置了一种资产负债共同类的科目,这在我们企业会计当中是万万不可想象的,要么是资产要么是负债,在企业会计当中资产和负债就像水与火一样那么的不相容,在银行会计当中,两者怎么会弄到一起,叫资产负债共同类呢?那账户结构怎么定义?分录怎么做?那是因为,银行跟企业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企业跟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和经常,而银行和他行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经常的,在这种联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债权和债务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基于此,银行特意设置了资产负债共同类的科目,可依一定条件变化的科目。如:清算资金往来、待清算辖内往来、系统内上存(借用)资金、外汇买卖等。这类科目的科目余额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在贷方。在借方时是银行的资产,在贷方是银行的负债。
2 记账方法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初始环节,在设置会计账户的基础上,把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计入相应的账户中,则是由记账方法完成的。因此,要全面、完整的记录经济业务外,除了设置会计账户外,还应该采用科学的记账方法。所谓的记账方法就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一定的原理,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将经济业务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
从历史上看,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单式记账法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记账方法,它是对发生的会计事项只在某一账户中做出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的主要特点:(l)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只在一个账户中记录该笔经济业务事项的主要方面,而不同时反映这笔经济业务事项的另一个方面,而且大都是以钱财、人欠、欠人为记账对象,因此对会计对象反映不完整;(2)采用单方面的记录方式,对发生的收入项目,只进行钱财、人欠的单方面的记录,对发生的支出项目,也只进行钱财、欠人的单方面的记录,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变化情况;(3)缺少损益计算的专门账户,因而没有完整科学的账户和账户体系;(4)仅有个别账户的平衡公式,而没有全部账户体系的平衡公式,所以记账过程的正确性缺乏自我验证的作用。单式记账法的优点是记账过程和方式简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相对于单式记账法而言,复式记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1)会计记录的双重性,即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2)运用统一的记账货币单位,并运用简明的记账符号表明记账的方向和数量的增减;(3)有完整科学的账户体系:(4)有全部账户的平衡公式,并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检验全部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例如,某商店以2 000元现金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店对这一笔业务事项不仅要记录“库存商品”增加2 000元,而且同时要记录 “库存现金”减少2 000元。由于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使得各账户之间形成了严密的对应关系,账户记录能够互相平衡,是否正确也可以进行自我验证。因此,复式记账法要比单式记账法更加科学。
人类会计发展的历史表明,复式记账法是在单式记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式记账法的发展和完善为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没有单式记账法的产生、发展,便不可能有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在工业企业的记账当中普遍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的不同又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我国都统一采用复式的借贷记账法。单式记账方法目前在企业会计中已经淘汰,但是它被广泛应用于于银行的表外业务。如未发行的国家债券、重要空白凭证、有关委托事项等。记录这类业务的记账符号是“收入”和“付出”,增加的是记“收入”,减少的时候记“付出”。
例如:①某银行收到重要空白凭证现金支票50 本, 每本按1 元计价, 并入库保管,用单式收付记账法记账如下:收入:重要空白凭证――现金支票 50
②开户单位来银行购买空白转账支票一本,每本按1 元计价,用单式收付记账法记账如下:
付出:空白重要凭证――转账支票 1
3 会计凭证
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这就是会计凭证。目前,企业的会计凭证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这是按填制程序和用途分类的结果。原始凭证对于企业而言多多数是外来的,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从外单位取得的,比如: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等。记账凭证对于企业而言有不同的格式,比如:专用的记账凭证有收款和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不管哪一种都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对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提法,银行会计与企业会计完全吻合。多不同的是,银行会计更多时候把凭证叫传票。
(2)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这是记账凭证按形式不同划分的结果。一笔业务发生的借方和贷方科目,分别填列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凭证上,就是单式记账凭证,即一张凭证只填一个科目,作为该科目的记账依据。一笔经济业务的借方和贷方科目都在同一张凭证上填列就是复式记账凭证,这张凭证同时作为借贷双方记账的依据
(3)基本凭证和特定凭证。这是银行针对自身业务的特点,将记账凭证按其使用范围的不同划分的结果。这种划分,也正是银行会计的特色所在。现金收入传票、现金付出传票、特种转账贷方传票等,这些都是银行的基本凭证。银行还有一种凭证,放置于银行大厅里,供客户填制使用,该凭证一般由银行统一印制,由客户根据需要填写,然后交给银行办理特定的业务,这种凭证就是银行的特种凭证,是银行根据经济业务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这是银行会计跟企业会计在凭证环节最大的不同之处。另外,企业会计里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有明显的界限,不能互相替代,而在银行会计当中,原始凭证是可以替代记账凭证的,而且这种现象发生在银行绝大多数的业务当中。
4 会计账薄
会计账薄是由许多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各种资金增减变动的记录簿册,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工具。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有明细核算和总分类核算两个系统,明细核算是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和收支情况进行详细的、具体的和系统的核算,设置的账簿主要有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核算是明细分类核算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设置的账簿主要是总分类账。银行会计的核算也包括这两个系统,只是提法不大相同,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明细核算对银行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的全面的、详细的核算,是在会计科目下按户进行的核算,反映各单位、各种资金增减变动详细情况,为此设置了分户账、登记簿、流水账、现金收入日记薄和现金付出日记薄、余额表等账簿;综合核算是对银行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全面的、概括的核算,它是按会计科目进行的核算,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组成,反映各类资金增减变化的总括情况。计算机处理的账务核算,是根据记账凭证按账户登记明细账,再由明细账按会计科目生成总账。根据总账编制日记表,根据日记表编制会计报表。
【参考文献】
[1]《基础会计》,赵筠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赵丽梅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合理性;实践
所谓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对相关手段的利用来对其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对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并在核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相关预测,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即可利用的数据会计信息。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良好发展提供条件。施工企业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决定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具有核算周期长、跨年度核算、金额巨大、项目单一等特点,所以在进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本行业的特点,采用适合的专业会计手段,对发生的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在使用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时也难以进行统一,因此会出现很多通病。《准则》中完工百分比法仅适用于提供劳务的交易。当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为准确反映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相关费用。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现阶段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以下将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下面以“完工百分比”为例进行讨论。(1)优点,①目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要求,大中型施工企业基本上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收入与成本,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确认收入和成本上找到了依据,从而避免各会计期间的工程收入、费用及收益产生大的波动。同时,在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的情况下,使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合理地确认收入,保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流入和经济结果的可靠计量,符合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②敦促企业健全各项成本核算制度,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预计总成本合理、实际成本及时归集到位的情况下,该会计核算方法才会准确,确认的收入成本才真实。③保证各财务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在合理预计总成本及合同毛利的情况下,确认的收入不会有很大变动,由此利润变动幅度也不会很大。对于资产负债表,该核算方法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存货及预收账款,根据准则要求,一般工程施工大于工程结算的差额进入了存货,反之则进入预收账款,在业主计价及时、工程成本归集到位的情况下,这两个项目的金额都不会很大,变动幅度也不明显,由此产生的财务指标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波动。(2)缺点,①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为管理者提供了利润操作空间。企业经营者有时会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往往要求财务人员根据考核的需要人为调节利润,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为调节利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②导致资产或负债的不真实性。在实务中,建设单位(业主)按工作量签订单认可的收入大多低于企业按完工进度计算确认的收入。另一方面,实际发生的成本超过预计成本,导致按照成本计算的完工进度被高估。③存在税务问题。首先,营业税问题。施工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施工项目,从而形成应交税费账户的长期悬账,这样“应交税费”中的余额并不反映纳税的现实义务。其次,企业所得税问题。在目前工程款收入远远滞后于工程完工进度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赋税,对于资金流量本来就不足的施工企业来说,负担必定要加重。
二、纳税实践
根据上文的分析,以下就纳税实践进行探讨。(1)营业税缴纳方式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自然选择业主代扣方式。这里存在三点优势:①为发包商提供的合理避税的途径,关于这一点从扩大税前列支招待费的比例中就可以看出;②业主代扣方式的实行,能为发包商带来额外的代扣手续费的收入;③在目前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期间,当其政策还未覆盖到施工领域的时候,能防止重复征税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按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确认的收入相配比的税金确认,在目前的税制环境下是不尽合理的。(2)营业税缴纳方式的实践。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这就意味着,第二种营业税缴纳方式的形成。对此,应结合当前税务部门力求简单明了的偏好,实施总包单位与业主(发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业主按结算的全额计算代扣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向税务机关提供总包与分包协议等资料,分别按总包与分包单位开具代扣代缴完税凭证交给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应将分包单位完税凭证复印作为代扣分包单位税款的支付凭证,然后将原件提供给分包方的方式来展开。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三、小结
以“完工百分比法”作为本文会计核算的方法,是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其优点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而,在纳税实践中需要给予权变来处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体系
[DOI]10.13939/ki.zgsc.2015.43.168
1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性
1.1 实行分层会计核算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集权式管理,一种为分散式管理,这两种管理模式优缺点共存。建筑施工企业如果实行的是集权式管理模式,在会计核算方面只会设立一个账套,并且这个账套会由建筑企业财务核算部门实施集中式的管理以及核算。建筑施工企业如果实行的分权式的管理模式,需要建筑企业分化多个部门,明确财务收支情况,使多个部门实现独立财务核算,上交报表,进而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实施核算。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长、成本高、资金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需要使会计核算与工程施工相配套,根据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宏观调控。实行分层会计核算可以实现对建筑企业的分层管理,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给企业建筑成本规划提供借鉴。
1.2 实行阶段性核算
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总金额计算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因此,建筑企业不能在工程竣工时实施核算,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风险,如果实施阶段性核算,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财务核算不清的难题,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促进建筑工程顺利开展,保证建筑施工高效进行。建筑企业实施阶段性核算在会计核算方面还会减轻会计部门在工程竣工后的资金核算压力,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完整核算,提高建筑质量。
1.3 实行单独核算
建筑工程总造价的核算需要各个建筑项目分别核算才能实现,建筑企业为了明确建筑总造价,必须实施建筑项目单独核算,最后实施总核算,以此来确定总价格。建筑工程各个项目施工非常复杂且烦琐,用时长,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单个项目核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证总造价核算顺利进行,也就是由订单的成本计算项目工程的成本,并对其进行核算。
2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不符合标准
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运行状况来看,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都不符合标准,例如,核算项目混乱、原始核算单据丢失、使用批注不明显、使用方式不规范等。另外,还存在建筑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金结算,使建筑企业在资金结算方面存在不真实性。例如,坏账、假账、财务数据造假等。
2.2 成本管理与控制不被重视
建筑企业往往注重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问题,从而忽视了成本管理与控制,这使得建筑成本长期以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不重视工程成本核算,只重视建筑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这样做只是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与利用程度,并没有真正提高建筑成本的管理效率与控制。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建设情况来看,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致使企业权利分散,管理制度漏洞百出。建筑企业实行的是分层核算方式,加上企业内部没有相关的权责制度支持,造成企业会计财务管理部门不能掌握施工过程中的细节以及资金流动情况,一旦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就会受限,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建筑施工企业监督力度不强
首先,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这使得企业监督工作缺少必要的支持,如果建筑企业监督制度缺少实践能力就会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缺乏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很多方面阻碍企业的运行与发展。
其次,企业的外部监督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监督工作的实现,主要依靠我国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在大方向上规范我国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但是,由于企业的外部监督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2.4 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建筑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这使得原有的建筑管理体系以及工作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人才。企业会计管理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无法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这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下降,人们对企业财务部门的报表真实性产生怀疑。
3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措施
3.1 更新会计核算管理理念
要想真正改变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现状,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更新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理念,从观念上使企业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移动企业管理重点,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在思想上避免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出现偏差。
3.2 建立健全建筑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建筑企业监督体系的完善,一方面要健全内部监督体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制度支持,对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全面的监督,使核算工作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健全外部监督体系,根据我国建筑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作用。建筑企业要组织专门的监督部门实施监督工作,对会计核算进程实施控制,切实保证企业财务运行透明。同时,我国要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管理程度,制定成熟的监督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更大范围上普及会计核算知识,在大方向上对企业会计核算实施宏观调控。当建筑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问题时,要追求法律责任,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3.3 加强建筑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是接触会计工作的第一人,也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企业要从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入手,加大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做好会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加紧专业知识普及,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使会计工作人员了解我国有关的会计制度、法律法规,增强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 结 论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建筑行业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安全,而且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会计核算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有序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建筑工程工期长、资金流动性大、施工分散等特点,要将会计核算与施工紧密结合,动态控制与管理会计核算,确保企业建筑进度与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骆正清,曹冬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区域开拓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83-85.
[2]刘银萍.试论施工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5(13):3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解决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企业会计传统的核算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日常需求,必须向着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前进。因为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会计核算工作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是核算方式、结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及时的发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完善的解决方式,将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
一、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1.1分级核算
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集权式与分权式两种,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点与缺点。如果是集权式管理模式的企业,一般只有一个帐套,由企业财务核算部门进行集中的管理与核算。分权式管理的企业主要是大型企业,由于部门较多,财务收支情况较大,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单独的财务核算工作,提交财务报表,再由专门的财务部门进行统计核算与管理。但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较为复杂,因为建筑工程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财务核算工作,而且建筑工程所需要较大的资金流动,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把会计核算工作与施工进度相结合,及时有效的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与流动情况。这样,我们就需要使用分级核算的核算模式,对建筑施工进行分级管理,保证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反应,便于企业资金的相关决策筹划。
1.2单独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问题一般都是需要通过不同项目进行整合来核算总的价格。为了确定总价格的多少,需要各个项目进行单独核算,然后进行整合,确定实际的工程造价总价。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项目较多较复杂,而且周期性较长,因此我们需要对某一段时期内,部分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再整合,确定实际的工程造价总额。某个阶段内的工程造价单位成本不能仅仅依靠工程总量与工作总费用进行核算,需要采用“订单成本计算模式”,对不同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核算,便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进行统一的核算与管理。
1.3分阶段核算
因为建筑施工过程周期性较长并且造价极为高昂,建筑施工企业不能在竣工验收时再进行工程造价总额结算,因为这样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所以,分阶段对建筑施工进行项目成本结算,以便之后的施工能够良好开展,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建筑施工过程一般需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如果不进行分阶段核算,往往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起到重要影响,不利于建筑工程企业保持较高的施工进度,也不利于建筑工程竣工之后的资金核算。只有对于短周期的小规模建筑施工,可以选择竣工验收后再进行资金的结算。分阶段核算模式的开展,,将会对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周转起到良好的帮助,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工作。
二、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
我国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都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会计项目混乱、原始单据经济用途标注不规范,还由于建筑企业没有及时与施工单位做好资金的结算,让企业的财务结余存在虚假性。不规范的企业会计核算,会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存在的坏账、假账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2忽视成本控制与核算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成本的控制与核算工作的忽视,导致建筑施工的成本核算一直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来说,他们普遍忽视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核算的工作重点放在资金的运营与管理上,只为更好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与有效利用,忽视了对于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在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作为支持的情况下,成本控制与核算工作较为混乱,不利于建筑工程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开展。随着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下放,造成权力的分散,但是却没有完善的权责制度进行支持,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起到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是分级核算模式,在没有完善的权责制度支持下,企业财务部门无法确切的了解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详细资金使用情况,如果存在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的不符,就会对企业的资金运转产生负面的影响,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2.3监督机制不健全
2.3.1内部监督制度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内部监督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导致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不准确性与不规范性情况的发生,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与正常运营。
2.3.2外部监督制度
外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依赖与我国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与规范。但是由于外部监督往往无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变成了一种形式,无法切实的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形成良好的规范作用,影响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4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核算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由于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标准已经渐渐无法达到企业要求,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财务报表信息真实性都存在疑问。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由于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复杂,企业对于其的职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工作量较大的因素,导致他们缺少了相关培训的时间,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制约,影响企业直接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转变管理理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管理层充分的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明确规范好会计核算的工作重心,有效的改善建筑工程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
3.2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切实保障好财务报表的真实与有效。国家也要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与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工作,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起到宏观的监控,并对其产生的问题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时候有着完善的制度作为依托。
3.3落实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需要落实好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仅需要对其的专业知识、操作进行培训,还需要保证其对我国会计制度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使会计从业人员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彩霞.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09).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切资金费用,具体包括施工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材料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往来款项等。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应依据工程在完成年限、税款、建筑面积(施工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以总体成本核算为例,需要企业将开始建设到竣工结束所投入的全部资金费用进行核算,以准确反映项目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1.会计核算不符合标准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核算项目混乱、原始单据遗漏、批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未能在既定时间内进行资金结算,导致资金数据缺乏准确性,甚至出现坏账、假账、财务造假等严重问题。
2.成本控制不受到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通常只关注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其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及使用效率等方面,对建筑成本控制缺乏考虑。另外,当前建筑企业普遍采用分层核算方式,而由于成本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加之企业内部权责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无法真实掌握施工细节及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导致财务报表与真实情况的偏差,使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3.会计核算监督力度小
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管制度缺失,相关监督工作未能发挥应用作用,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缺乏保障;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监管制度执行不力,尽管国家有建筑相关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约束,但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未能发挥其会计核算监督作用。
4.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低
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专业会计人才比较紧缺,企业会计部门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再加上施工任务分散,会计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这不仅影响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也引发人们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怀疑。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策略
1.革新会计核算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摆脱固有理念约束,引进现代会计核算管理理念,使企业从根本上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进而有的放矢地推动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自觉规避会计核算中的各种问题。
2.加强核算人员培训
企业要制定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会计人员培训力度,使之能够满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首先,企业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会计知识的讲解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实操水平。其次,应让会计人员学习并了解会计制度、会计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守法意识。再次,会计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3.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应严格遵循《会计法》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为会计部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首先,企业应尽快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务核算系统,并明确规定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权限,对其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其次,企业要购置相应的信息设备,利用计算机技术服务财务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另外,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并针对核算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完成核算信息的统一、整合工作,确保核算成果得到有效利用。
4.强化会计核算监督
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全面监管,使之严格按照工作章程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国家也要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并针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出台专项法律法规,以实现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宏观监管和调控。对于在会计核算方面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追究其责任,以树立法律的权威性,督促建筑企业自觉遵守会计核算相关法规。
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劳动效率,满足企业内部和社会上有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要求;二是通过电算化的具体实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为了使会计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作用,为企业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少企业砸下重金购买国内外软件,甚至高薪聘请所谓的人才,来做这个项目以达到目的。但是,结果总是失望大于期望!电算化所带来的效益甚微,其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有一条却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没有系统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来引领、指导这个项目系统的实施,使企业需求与软件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造成需求与软件系统的偏差,导致项目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不能认为购买了软件、安装了设备,电算化就算是搞起来了。目前,很多优秀的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供用户选择,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前,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作好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且熟练运用电算化项目实施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 “出错――改正”的实施途径。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主要的内容及其达成的工作任务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的主要内容
1.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是任何项目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即为项目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项目人员、项目计划和项目有关初始约定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方案和企业情况,解决项目做到什么、做什么、如何做和谁来做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启动和方案制订方面的内容。
(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主要是在项目开始前,对企业电算化项目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立项分析、企业方项目组织和顾问方项目组织的建立、项目前期文档分析、企业背景研究、与企业交流项目组织要求和项目公约,并开展项目启动交流。
(2)方案制订。项目方案制订是在项目启动后,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日常业务处理等进行的调研活动,是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建立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与实施顺序和总体性的、阶段性的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是项目实施的指南。
2.蓝图设计
蓝图设计是国际通用的一种企业建模方法,是用一种企业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说明复杂的过程,它是一种清晰而又简单的描述方法,只用少量不同的符号,以集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定义了什么人必须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去做什么事情,这种描述方法使得非专业人员也可以理解复杂的业务过程。
蓝图设计是实施过程中关键的环节。蓝图定义的过程就是企业将自身业务流程转化为新系统业务流程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会出现相当大的冲突。因此,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采用适当的策略,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现行业务及其流程的整理,一方面可以理清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另一方面可以使实施顾问获得业务规范化调整的基础信息和软件客户化需求的初步信息,为规范企业业务管理、使软件标准化和规范化、实施下一步蓝图打下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确切地说,企业蓝图设计可由标准培训、业务匹配和蓝图确认三个部分组成。
(1)标准培训。标准培训是对企业项目小组及业务骨干进行基于系统标准处理业务及流程的培训,使企业理解和认识系统的管理思想及流程,为下一步企业对系统与企业自身业务的结合打好基础。
(2)业务匹配。业务匹配是指对业务流程方案进行测试的过程。企业先在顾问的指导下整理业务流程,然后通过建立有企业业务处理特征的业务仿真系统环境模拟实现业务匹配,从而确定企业实际业务的处理规范,并且验证前期流程的可行性,确保系统或设计可以满足流程管理所需要,确保企业主要业务流程能够在系统中实现。
(3)蓝图确认。企业经过业务匹配,其应用所涉及的部门范围、功能范围会被明确地界定出来,其业务流程会被清晰地确定。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明确应用信息化系统所需要的静态数据准备范围、静态数据的准备口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参数、基础数据的项目字典等系统应用配置管理等也可以明确。
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新的系统业务应用框架、业务运行业务规程、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客户化方案等一系列企业系统应用的策略和方针,建立起企业整体应用的系统框架。
(二)系统实现
通过前面几个阶段工作的或串行或并行,系统开始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而初始化工作是系统开始运行的必要技术条件,企业在开始使用新的系统时,要注意数据的准备是否齐全、培训是否足够、知识的传递链在企业内部是否已经建立以及每个系统业务的相关人员是否明白: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方法去做他应该做或能做到的事。在此阶段,企业必须在顾问的指导下制订并通过阶段性的运行调整,然后固化下来。
为此,系统实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资料准备、最终用户培训和系统上线。
1.基础资料准备
基础资料准备就是为企业电算化项目实施的系统上线做数据方面的准备。具体来讲,基础资料准备需要为系统上线准备出符合系统运行要求所必需的静态基础数据,如会计科目、物料、工艺路线及产品物料清单等。
2.最终用户培训
最终用户培训就是对企业系统基础资料准备后应用系统的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的培训,该培训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应用信息化系统后的业务培训和软件操作技能培训。
3.系统上线
系统上线主要依据蓝图设计阶段的规划以及系统上线准备计划,将企业现行数据与业务切换到正式的系统中,实现企业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切换以及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此时,如果出现蓝图设计的业务流程与系统及业务不对应致使流程无法顺利运行的情况,可以根据业务运行情况对流程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验收交付
既然系统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项目管理的对象,那它必然和所有的项目一样,有开始也有结束。对于系统实施这样的项目来说,验收交付不是仅仅发生在某个具体时点的事,它其实贯穿于系统实施的始终。只有让系统实施的这个项目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验收,企业才有持续改善的基础。也就是说,项目验收不只是过去的结束,更是未来的开始。
验收交付是对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已完成的实施成果进行总结,并确认双方所做的合同项目实施工作已达到的项目实施目标。通过验收交付阶段后,表明合同项目实施完成,并可投入使用。
(四)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的主要任务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2.在蓝图设计阶段
(1)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2)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3)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3.系统实现阶段
(1)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2)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3)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一)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二)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三、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注意事项
(一)实施方法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2.计划性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3.规范性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二)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