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医药行业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12 16:09:07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医药行业调研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医药行业调研

第1篇

在新医改紧张推进之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它被列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成为国家提出的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起步较早,规模较大,进展较快,在整个生物产业中占到70%到80%,是整个生物产业的核心。尤其是近10年来,生物医药行业的表现异常活跃,一些生物医药的产品治疗了很多在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如对肝炎、癌症的治疗都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国际上,生物医药行业一直被各国看好,无论从研发还是产业化角度都成为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的核心和重点。美国、欧盟等生物医药技术前沿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的创新药多半出自生物医药领域,且受到医学界的欢迎,销售额迅速增长。像基因工程类产品、疫苗类产品,单抗产品等,都给了医生全新的选择。事实上,生物医药不仅是全球创新药研发的新宠,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攀高,增速在不断加快。

创新是源泉

目前,国内在生物医药上已经做到了把国外已经产业化的产品迅速转移到国内进行产业化,而现在需要的则是创新,科技突破是生物医药行业做大做强的难点,同时也是关键点。可以说,创新是生物医药发展永远的动力源泉。当然,这可能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但国家近年来一系列重大专项的支持,使我国生物医药已经具备了原始创新的能力和基本条件。

高通量基因克隆表达、大规模细胞培养及纯化技术平台、抗体人源化平台等一系列技术平台的建立,奠定了我国生物医药研发的基础条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承担了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尤其是原始创新的主要工作;大量海外留学生的归来,充实到生物医药行业的各个环节,大大缩短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摸索阶段;企业研发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如沈阳三生制药的红细胞生成素、厦门特宝生物的长效抗干扰素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政策是推动力

现在国家正在积极加大力量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生物医药的研究和产业化。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拥有25个左右创新药,其中约15个将是生物医药,包括基因工程幽门螺旋杆菌疫苗、乙肝治疗疫苗、KH902等。

第2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医药行业;北京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2-0085-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北京市开始呈现出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院为创新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为两翼的三大生物医疗产业园区布局,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5年北京市发改委明确表示:北京市今后将集中培育信息、汽车、医药三大产业集群,使其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而北京市前两大集群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医药行业产业集群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产业集群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纵向延伸到销售渠道和顾客,横向延伸到包括提供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和通过技能、技术而相互联系的企业,当然也包括地方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比如大学、监管机构、咨询机构、娱乐设施和贸易机构。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教育、服务、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产业集群包括三类相互联系、持续互动的组织:某类相似或相关的企业、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及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大学。

第一个研究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产业集群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方面,由于共同使用多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这样就会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2.专业化加强,彼此集中于擅长的领域,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3.有利于成本降低,效率提高。4.有利于创新。由于企业地理位置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新工艺、新技术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更易于被接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5.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产业以网络的形式落户于某地,形成了产业和区域的有机结合。

(二)国外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国外医药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为美国和英国,医药行业在两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是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波士顿的“基因城”、旧金山湾的“生物技术湾”等产业集群都是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最为活跃、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英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得益于研发投入。英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但是科技投入占世界的4.5%,制药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科研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有着DNA双螺旋结构、抗体工程、单克隆抗体构造等成果,这些都为医药行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两国的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共性特点:

1.坚实的科学基础研究。2.完善的创新体系。3.投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活跃。4.医药行业产业链较为完备。5.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6.政府政策扶持。

医药行业主要包括4个支柱性产业:化学制药工业、中药制药工业、生物生化制品工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其中前两个产业占据了医药行业的80%。在2005年,全球制药行业有几个显著态势:区域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并购频繁,市场集中化程度提高,研发创新对生物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外包市场继续扩大,重构全球制药行业,而且非专利药市场的发育给产业造成的深远影响继续扩大。据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医药市场将以5%~8%的速度复合年增长。

(三)国内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全国三大医疗仪器产业聚集区。江苏省集聚了一批跨国企业的中国生产基地,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出口基地初具规模。上海市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形成国内领先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临床试验、生产、流通、销售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以浦东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好的产业集群。

而北京医药行业的产业集群还相对薄弱,北京医药行业呈现出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药行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引导,促进北京市医药商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医药产业市场的调节作用,2006年北京六家医药商业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医药行业协会商业分会。北京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基地,是振兴首都现代制造业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已经有超过50家生物医药企业及其配套企业之间达成入区意向,越来越多的北京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基地签约入区的医药投资项目,吸引的外商投资越来越多。但是北京的医药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需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才能不断地得到发展。

与完善的产业集群相比,北京市最明显的劣势在于未形成发达的产业区域体系。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未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生产制造、协作配套环节相对较为薄弱。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所形成的成熟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北京市所处的环渤海区的产业集群程度不足,未能充分体现北京的竞争力优势。

赵艳红:产业集群是北京市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北京市医药行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

医药产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研发比重很大。美国生物产业集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与世界一流学术研究机构毗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与生物医药企业尚未建立真正的合作互动机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整体上与各种中医药大学联系不密切,集聚地内的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几乎没有合作,企业仅仅依靠自行研制,大学、科研所的创新成果也并未成为企业创新的技术源泉。

(二)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国医药行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设施配套、资金信贷、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重大产业项目以及教育、科研、医疗等优势资源可以优先集聚。利用北京市先天的资源优势,确定重点扶植的部分行业,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鼓励其充分发展,同时在规划布局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形成优势行业产业集群的格局,充分培育其竞争力。

(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医药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产业链比较长,包括基础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只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使得每个环节的研究和资金的注入都到位,就会促进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不断优化,使得从原料到中间体和最终产品都具有竞争力,就会极大地促进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努力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努力消除区域内各种壁垒,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北京市应该利用自身的发展,与天津市一起充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区域孤点的辐射作用建立经济网络,为推动产业集群的战略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华.产业集群演进[J].文献综述,2004(6):14-15.

[2]陈文华,刘善庆.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的新成果及启示[J].企业研究,2005(7):35-37.

[3]孙劲涛.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

[4]刘洪波.北京市高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

[5]张宇石.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1):33-36.

[6]干荣富.医药行业2008年回顾与2009年展望[J].医药调研,2009(1):8-12.

[7]肖勤.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第3篇

生物医药产业第二波兼并重组潮已经来临。

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整个医疗保健行业内并购交易数目为121起,交易金额为428.37亿元。事实上,仅仅今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并购规模已经超过2012年全年总和。

11月19日,东富龙公告入股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典范医疗),将持有该公司51%以上的股权。典范医疗主营生物医用材料,此前以医用冻干机及冻干系统为发展核心的东富龙此次收购,被业内解读为试水生物医药。

坐不住的不仅东富龙。

2012年10月,身为华药集团控股股东的冀中能源耗资30亿元将华北制药全部定增股份揽入囊中;今年5月,以酷爱收购而著称的复兴医药与复星—保德信中国机会基金共同出资2.2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医疗美容器械生产企业Alma Lasers95.2%的股权;7月1日,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莱士)以18亿元巨资收购邦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霎时间,兼并重组成为了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上最热频词汇。而这场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兼并重组热,是政策与市场环境共同催生的产物。

2012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作为重要任务,力争前100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50%以上。而新版GPM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临近执行大限以及依然处于关闸状态的IPO无疑让国家吹起的这股药企兼并重组潮风浪大了若干等级。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认为,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进入兼并重组期。“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而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尚处于“小、散、乱”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捷径。

似乎国际药企巨头也不愿意给中国药企更多的准备时间。2012年5月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收购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家1995年创立的本土生物医药企业成为了强生在中国医药行业第一个吞下的猎物。

解剖二次并购

“没有一家医药公司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不涉及兼并重组。”微创医疗前执行董事罗七一的话非常适合中国生物医药企业。

纵观目前中国医药市场中可称为“旗舰航母”的巨头药企,无不从兼并重组中尝到甜头。在2010年前后的第一次生物医药兼并重组浪潮中,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称国药集团)先后吞下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现代阳光体检公司、天坛生物等国内实力派药企,完成了多元化产业链闭合并在生物医药领域抢下了几个身位的竞争优势。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医药)则将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上药爱心伟业医药有限公司等华北地区医药实力派收入囊中,完成了自己的渠道布局。而本身就是通过兼并重组进军医药行业的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医药)更是频频在资本市场出手将自己旗下的华润三九、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东阿阿胶、北医股份五大核心资源分别布局中药、化学药、医疗设备、保健品、医药流通等五大业务板块从而谋求整体上市。

这场当时人称“三国演义”的药企并购大戏本质上是医药流通领域的争霸。一位不愿具名的南方某证券公司生物医药分析师认为:“在2010年第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中,市场主角是这些体量巨大、资本雄厚的央企,这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在多个领域形成优势市场地位。”

时隔3年,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第二波生物医药产业兼并重组潮,其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之前作为主角的央企已不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在某个药品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小体量民企成为了此次兼并重组大戏台上的主角。

根据上海莱士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上海莱士总资产为15.8亿元,在收购邦和药业之前,主营血液制品的上海莱士年投浆量(指一年内血浆投入生产使用总量)为355吨,在以18亿元收购邦和药业后,上海莱士的年投浆量将达到475吨,几乎锁定行业第一。而此次收购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在2001年国家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后,上海莱士吞并邦和药业将会使得上海莱士将自己的主营业务稳固夯实。

除了夯实主业外,此次趁势参与兼并重组的企业也不乏谋求产业链整合者。

2012年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伦药业)以4.62亿元的聘礼将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下称君健塑胶)娶过门。君健塑胶主营业务为生产制造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组合盖(拉环式),此产品是输液类药品生产必须的包装材料。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科伦药业为购买聚丙烯组合盖共向君健塑胶支付超过3亿元,而整个2011年度君健塑胶的营业收入为4.14亿元。科伦药业几乎是君健塑胶唯一的客户,收购君健塑胶后,科伦药业完成了产业链上游整合,为自己在输液药品市场增加了竞争力。

医药航母隐现

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美国IMS Health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而中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的现实已经严重影响了本土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1998年~2007年中国医药商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8%,飞速的市场发展并没有让中国成为医药强国,中国医药市场上企业资质良莠不齐、核心药品被外资药企掌握已经成为了困扰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需要规模效应的。”以血液制品为例,在国外,如果想在血液制品市场发挥规模效应,血液制品企业的年投浆量应超过1000吨。“而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年投浆量仅徘徊在500吨左右,这很难发挥出规模效应。”一位中国医药协会的研究员分析称。

在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看来,生物医药产业是为数不多兼具消费和新技术两大属性的产业,这需要企业拥有相当的实力才能做大做强。“以新版GMP标准为例,截至2013年底对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强制执行的新版GMP对于很多中小医药企业而言是难以实现的。因为适应新版GMP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往往这些企业在本身的研发中就已经面临融资难题。”

以山东省为例,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共计682家,原料药年产量1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二位。根据此次新版GMP认证修订的主要内容,山东省1/4左右的企业(原料生产企业约130余家、注射剂生产企业约20余家)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但一个事实是,山东省制药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有400余家。以平均每个企业投入500万元的技改费用计算,完成GMP认证需要付出这些中小企业几年的净利润。

截至2010年,中国医药销售收入前100位的企业占全行业的销售比重仅为33%。在全国4800家药品生产企业中,销售额不足5000万元的占70%以上,销售额能够超过1亿元的不足200家。

兼并重组不仅仅是某个药企的市场需求,更是国家发展医药工业的重要战略。早在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就已经提出全国要形成1~3家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2012年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医药行业做大做强的方针:产业集中度提高。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有业内人士直言,政府多个政策力推兼并重组就是希望行业内出现旗舰型航母药企。在第一波兼并重组潮中尝到甜头的国药集团在2011年年底晋身千亿元俱乐部。2011年,国药集团的医药商业营业收入超过1100亿元,而如此迅速完成升级,完全得力于国药集团此前的快速并购。但值得注意的是,并购并非企业做强的灵丹妙药,在中国各个行业内,大而不强的企业比比皆是,药企该如何由大做强呢?

想清楚买什么

对于国药集团通过飞速并购晋身千亿元俱乐部,业内有一句流行的评语:萝卜快了不洗泥。

凭借国药集团强大的实力,国药集团从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间共收购67家企业。但很快“暴饮暴食”的后遗症就此显现:2012年第三季度国药集团的高速增长业绩戛然而止,12.45%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比第二季度的29.77%下降超过50%。另一个开始困扰国药集团的难题便是资金流紧张,国药集团的资金周转期较2011年的9天暴增至33天。身为巨人的国药集团尚且遇到并购后遗症,体量远不如国药集团的技术性民营药企又该如何在兼并重组中减轻阵痛呢?

对于以技术为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很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罗七一认为,生物医药研发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要真正研究一款新药一般需要10~12年时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对一些药企而言,自己全新投入某个药品领域不仅成本高、风险大,更可能会对原本具有优势的业务产生影响,相比较之下,反而通过兼并重组收购优质资源更划算。

业内不乏与罗七一相同的声音。

复兴医药高级副总裁李东久认为,对复兴医药而言,投资并购一直是福星医药的发展手段之一,投资并购行为在医药行业未来会不断发生,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但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更需要理智运用并购战术。

“企业不能为了并购而并购,不能看到同行都在并购自己也去并购。”在于明德看来,试图通过兼并重组让企业获得更大活力的企业应当看清自己要买的是什么,“是核心的技术?市场的占有率?还是上市的壳资源?”

第4篇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第5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rules of students and working skills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vocat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ttitude in three fields of drugs production, drugs circulation and pharmacy service, this paper builds “breadth foundation, live mol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by integrating state and medicine industry’s occupation skill appraisal.

【Key words】 Regional medicine indus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harmacy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Yueyang 41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2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这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实践教学则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1-3]。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医药行业GMP、GSP、GLP等管理规范的实施,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对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4]。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医药行业产业是一个特殊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高职院校难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药学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药学专业涵盖了药品生产、流通和服务三个领域,涉及职业岗位多,实践教学顾此失彼;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医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阻碍了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因此,本文依托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对接生物医药行业,研究、设计和建设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职药学特色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推进药学特色专业的建设。

1 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湖南省规模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404.5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66亿元,工业增加值122.3亿元,利税42.8亿元,年均增长31.4%。目前,我省医药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岳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药物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等为主的产业群,现有规模企业51家,总产值达60亿元。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县/区/镇或社区医院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全市基层医院达348家,但大多缺少专业的药学人才,通过正规学校培养的药学专业人才不足30%,基层医院不足10%,很多从业人员尚未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按照岳阳市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十年全市医药企业每年将需要新增800人左右,县/区/镇/社区医院每年将新增药学服务工作人员约260人,生物医药行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及培训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

2 四方联动,组建产学研联盟,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由地方政府主导,医药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联盟由理事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及秘书处组成,秘书处在本院。签订了联盟协议,制定了联盟章程,协议和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联盟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和项目建设为纽带,围绕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联盟内生物医药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参与联盟成员中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培养、实训大纲的编写等,鼓励企业为联盟中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则在相关政策如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对于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和培训项目建设,签约各方根据各自在项目合作中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项目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等利益。因此,通过组建联盟,既整合了资源又实现了互惠互利,明显提高了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师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等方面能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3 依托联盟,对接区域医药产业,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英国CBET(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等国外职教模式[5],依据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生个体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构建的职教新模式。通过借鉴该模式,依托联盟,依据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构建药学专业“宽基础、活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宽基础”是按现代医药行业产业职业技术岗位要求,所设课程实训不是针对药学专业单一专业方向,而是针对药品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和素养,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药学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着眼于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获得较宽厚的专业基本技能和模块化的专项技能后,通过综合技能实训强化专项技能,在顶岗实习阶段先进行药学三领域的宽基础技能实习,再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为毕业后就业做准备;“活模块”是以药学专业某一专业方向技能训练为核心设计的适应药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践教学单元。该模式结合了区域医药行业产业的特点,依据医药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能力、兴趣及个性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拓宽专业基础,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模块强化训练专业专项技能。

3.1 创新“三模块、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根据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定位[6],依据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校内专任教师与联盟内企业专家共同开展对药学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和药学专业三领域实际工作流程,遴选源于工作岗位项目,明确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学服务三领域职业岗位群具体工作任务,提炼药学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遴选试验实训内容,开发源于真实工作任务实训项目,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三模块和基本技能学习、专业专项技能学习、综合技能实训及顶岗实习四阶段[7]。

3.2 构建模块化师资培训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根据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三大领域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把师资培训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实践能力模块(下分药品生产与检验、药品流通和药学服务三项目)、专业教学能力模块(下分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组织设计和制定考核评价方案五项目),构建“两模块、八项目”的师资培训教学体系。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教学观摩、实践技术培训和实践技能竞赛等教学活动,加强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交流;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专业技能课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教学等多种竞赛,提高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4 对接区域医药产业,实施三阶段实践教学流程,强化实践技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依托联盟,采用“岗位体验岗位演练岗位实战”三阶段实训教学流程实施实践教学。

岗位体验主要是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模拟生产和在联盟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际生产场景进行参观学习,了解药学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以便了解将来的专业课程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

岗位演练是让学生在校内外基地中轮岗实训,通过职业岗位的模拟和真实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药学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和了解药学专业三领域不同行业企业文化,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岗位实战是让学生学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依据药学专业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试行“3331”(三阶段、三导师、三领域和一定向)式顶岗实习模式。三阶段即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在实习前校企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先分别在三领域(药品生产领域、药品流通领域、药学服务领域)实习10周,在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兴趣选择一领域进行定向实习10周即一定向(职业选择定向),以备在实习完后选择该领域就业。在实习过程中实施三导师(学校专业老师、企业现场指导老师、学生辅导员)制管理[8],全过程监控,优化顶岗实习教学计划、评价标准、管理制度和文件,形成高效、规范的高职教育药学专业“3331”式顶岗实习模式。

5 对接区域医药产业,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做合一

随着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尝试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文献较多[9-11]。本院药学专业借助联盟内企业的师资和场地,实习实训教学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先按课程实训项目进行单项实训,再将同一模块中不同课程的项目实训任务进行整合,开展综合实训,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做合一。

如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的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环节,教师按基于工作过程的“提出任务、明确目标、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检查结果、评价总结”展开教学,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学生经过多次循环,获得物化的成果,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单项实训项目完成后,再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如维生素C的合成、制备和分析检验实训项目,按上述步骤开展综合实训。学生利用自己合成的维生素C制备维生素C片,再将自制的维生素C片进行分析检验,与市售标准品进行比较,寻找自制药品和标准品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原因。经过试行,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如自制的药品和标准品比较差别在哪?原因在哪?等),主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岗位需求调研;高职类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关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培养制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资料调研、走访生物制药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结构、人员需求、岗位设置及发展规划等,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对高职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及时调整我院生化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通过尝试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明晰办学思路,确立培养目标

我院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南生物医药园,毗邻武汉庙山医药产业园,紧邻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对实施职业教育来说医药行业的区位优势明显。

2005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拥有140家生物医药工业企业,产值41亿元,利润2.76亿元,近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开始筹划在开发区佛祖岭建设一个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共有生物医药项目26个,工业产值9.2亿元。2005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46.01亿元,同比增长10.65%,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23.87亿元,同比增长21.73%;实现利税总额13.47亿元,同比增长18.31%;完成利润总额7.54亿元,同比增长23.66%。2006年前三季度武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幅为15.4%。2004年湖北省经济普查中发现全省医药制造业共有496家企业,只有从业人员5.66万。生物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岗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在未来五年制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湖北省医药行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湖北省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实现我省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医药产业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达到30亿元,医药工业在全国地位争取进入前十名。

二、开展市场调研,找准市场需求

通过采取实地调研、座谈调研与信息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关南生物医药园、庙山医药产业园、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及省内部分生物医药企业,掌握企业岗位需求的真实情况,改进教学内容,使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先后深入武汉马应龙药业公司、湖北科益药业公司、湖北制药有限公司、武汉远大药业公司、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天惠生物等一大批生物制药企业,通过交谈走访了解生物医药企业的年度工业产值、产品种类、岗位设置、生产设备、员工状况、年度产品销售等实际情况后,我们发现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呈现如下特点:

1.中药、原料药及制剂企业产值所占比例较大,岗位操作人员需求量大。

2.生物医药发展形势好,产业规模小。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超过200项,但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共26个,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5个,

三、四类新药20个。据武汉市人大调研结果显示:在85家受访企业中只有4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只占调研企业的3.88%;实现利税占4.94%,规模比较小。2006年1~11月全国生物生化药物完成销售产值361.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5%、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为销售产值最高的3个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24.37、1285.14和9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速进一步下降。生物医药多数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产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工业规模,但发展速度快。目前岗位人员需求量少。多数生物技术类科研项目离产业化市场化还有一个过程,少数已投产的生产流水线对岗位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多数都要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关键岗位甚至需要硕士。而在传统医药生产工艺中发酵技术和分离纯化制药技术被广泛使用于大多数制药企业。

3.缺少核心龙头企业,企业内部产业链基本没有形成。全国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序的前10名企业中,湖北省没有企业入选。国内大型医药集团的年销售额均高达上百亿元,国外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单个品种的年销售额就超过10亿美元。

4.生产设备先进,日常维护困难。2004年以后,全国所有的医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其生产流水线均为新建或改扩建的,生产设备较先进,科技含量高,其设备原理涉及光、声、电、磁、机械、计算机等领域,生产设备若出故障往往求援于设备生产厂家,这样既费时又费钱。制药企业急需大批既懂药品生产工艺又会设备养护维修的岗位人员。

三、针对岗位特点,调整教学计划

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制订教学计划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下转第33页)(上接第28页)原则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生化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修订。

1.突出专业特征,增减相应课程门数。我院生化制药专业是在原来化工类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师资及实验设备条件的限制,原教学计划中化学化工类课程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带有较多的历史痕迹。

2.针对岗位特点,调整课程学时比例。原来生化制药专业教学计划中化学化工类课程学时数所占比例较大,但生物类课程的学时数较少。根据制药行业的特点,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学时减少,增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事管理法规等课程的学时数。为了能与生物药学类课程内容更好地衔接,调整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新增光学异构体、杂环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糖,氨基酸相关的内容调至生物化学中予以讲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叠。在调整课程理论学时比例的同时,着重调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间的比例,加大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生产车间实习、校内综合实验等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切实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专业技能,并且与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结合起来。

3.根据企业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4.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模式。在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相一致,改进原来的出题方式,课程考试的考题采用标准化试题,题型与题目分值等均与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似,让学生在学习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有了深入的了解。

根据企业需求,针对岗位特点,通过教学改革,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删除繁杂的理论讲述,实现与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内容相对接,经过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院生化制药专业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罗晓清.对药学高职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

第7篇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 融资 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