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16:08:59
序论:在您撰写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统计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其目标是探讨数据内部数量规律性。它既是经管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虽然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教学改革的步伐无止境。因为统计学教学改革既是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内在要求,又是做为统计学教师的必然使命。因此,研究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统计学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路径、模式的探讨,使得我们对统计学教学改革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括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要求、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本文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论述的。笔者通过对我校统计学教学改革实践的介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进而为其他高校的统计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学目标是关键的问题,教学目标决定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有紧密的联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1]。不同层次的院校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研究人才,而一般层次的教学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针对我校是独立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到我校经营类各专业,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一定商业技能,能从事商业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该培养目标,我校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并为将来从事商务与经济统计工作打下基础。”我们的教学工作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的。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载体,它是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与展开的。回顾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分为两大学派,一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二是数理统计学。而我国高校开设统计学的传统是,理工类专业开设数理统计学,经管类专业开设社会经济统计学。这种划分一直以来是泾渭分明,鲜有突破。近年来,我国统计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倡导“大统计”,号召我国统计工作者不分领域,团结在“大统计”的这面旗帜下,一同为发展我国的统计事业与统计学术贡献力量[2]。笔者高度赞赏这些有识之士的高瞻远瞩和宽广胸怀,并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和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拟将数理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充分展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在商务与经济领域的运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构建《商务与经济统计学》子学科。我们以该子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具体而言,该子学科体系包括下面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
1.绪论。主要是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概况。
2.描述性统计。主要包括统计分组、频数分布、统计表与统计图、综合指标、时间序列、统计指数。
3.概率论。主要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4.推断统计学。主要包括抽样和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实验设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课时数、教学大纲等方面对上述内容作适当的取舍。
三、授课方式的改革
根据冯叔民[3]的归纳,统计学主要有三种授课方式:1.普通课室授课方式,2.多媒体课室授课方式,3.计算机机房授课方式。冯叔民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第三种授课方式符合时展的潮流,体现了课程教学改革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能比较好地完成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互联网时代《统计学》最普遍的授课模式。”
笔者认同冯的观点,但是针对我校学分制和大小课授课的基本教学制度,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授课方式,则需要对上述三种授课方式进行扬弃、发展、完善和创新。下面介绍一下我校统计学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这里,介绍一下我校的基本教学制度。我校基本的教学制度是学分制和大小课授课方式。学分制的关键是选课制。而大小课授课制度,则是我校为了优化教学资源,而提出的一项创新的教学制度。该制度安排是,大班授课与小班授课相结合。通常,大课的教学容量是100―150人左右,大班授课;而一个大班通常由二到四个小班组成,小课就是小班授课,小班的教学容量通常是50人左右。大课与小课的关系是,一般大课是上新课和理论课;小课通常是习题课、复习课或实践课。
笔者的授课模式,就是将冯的授课模式跟我校的基本教学制度相结合。其中,大课采取冯文中的第二种授课模式,即多媒体课件大班授课模式;而小课采取的第三种授课模式,即在计算机试验室授课。大小课分工是,大课主要是讲授理论和新课,而小课主要讲授软件操作和进行互动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用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4]。教学方法与授课模式的关系是:习惯化的、制度化的教学方的授课模式。我们现在主要探讨在统计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对教学方法的划分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第一类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讲授法;第二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讨论法,第三类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技能,如自学指导法[4]。统计学教学必须要将这三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的结合与创新。
首先,这三种方法要有机结合,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这是由我校的大小课制度和统计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的讲授法,虽然在大课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但也要尽可能地与学生互动。教师可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有深刻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通过抽丝剥茧的由表入里的提问,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例如:在讲授比较相对指标时,教学材料是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的男女性别比是106.74∶100.00。我们可根据材料,依次提出如下4个问题:1.男女性别比说明什么问题?2.理论上的男女性别比应该是多少?3.造成这样性别比的原因是什么?4.对各位同学的有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统计指标背后的现实含义,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多进行案例分析,也可以达到与学生互动的目的。
再次,重视培养学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小课时,教导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操作,让学生动手,收集和分析数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们在学期初的时候布置一个统计学的综合作业,让学生在学期末上交,让学生边学边完成。作业内容可以是多样的,如在我校开设糖水店的可行性分析等。通过综合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
五、师资要求
好的目标和战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实施。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模式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体的要求是:
1.要有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知识。能系统、深刻地掌握统计学两个子学科-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体系结构和专业知识。
2.要有扎实的经管类专业知识。由于统计学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要求教师能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知识。
3.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授课,引导学生如何用统计学的观点和方法思考社会经济现象,尤其分析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因此,要求授课教师一方面要有对现实的深刻的洞察力,同时也要有历史的纵深感。
4.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以上的统计软件的操作。例如要求教师熟练掌握SPSS和Excel的操作。
师资队伍的提高和优化,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培训或引进来实现。
六、教育评价的改革
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评价可理解为测评与估价两个部分。测评是进行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学生数据,估价是对这个数据作出评价。那教育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5]。传统的统计学的教育评价侧重中成绩的评定,而我们倡导教育评价应包括成绩的评定与教学效果的评估。对于学生成绩评定,不是单一维度的,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不单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的评定,还应包括对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能力的综合考察。笔者对学生的总评成绩如图所示:
在图1中,总评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评定两项。平时成绩包括了课堂表现、作业和考勤。其中,课堂表现纪录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认真程度等方面;作业包括若干次课后作业和还有综合作业一次。考勤占15%是我校规定的。考试成绩分为上机考试与期末闭卷笔试两项。其中上机考试是运用统计软件解答5―6道综合题;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查学生对统计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样就可以多维度、深入地测评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方法、模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事前准备、事中监测和事后反馈。例如,事前要做好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指导文件。事中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包括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对教学方面的评价,或主动请同事、专家和领导前来听课,或者召开公开课。事后要有学生评价反馈机制,例如我校要求每一门课程快结束时,都要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为更专业地研究,可设计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省、总结和改进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
七、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廓清了统计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了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发展路径。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括了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要求、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的内容;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统计学的教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张人杰,邓云洲.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428.
[2]袁卫等.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P2.
[3]冯叔民.《统计学》、网站与三种授课方式的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总第71期:29-3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AN Qin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Statistics courses ar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 professional basi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Currently, there ar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eaching Statistics. Higher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 to build statistical scien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statistic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因此统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树立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就业的特点,根据就业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适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讲解,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实验、实训、调查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统计的基本技能。如利用EXCEL、MINITAB、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编制统计指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统计调查环节,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等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结合专业的特点,可以设置综合性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大学生兴趣调查,新产品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
2 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经管类的学生以文科为主,统计学又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
(2)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应用能力较差。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如缺少实际操作课程,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另外,在经管类其他课程教学中也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和统计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3)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满堂灌,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4)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所学的专业不是统计学专业,自身统计学的功底较差。有些教师不熟悉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有些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 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岗课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3.1 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内容适宜,难度适中,以岗位应用为导向,适当选取学术前沿内容。主要内容可包括:绪论,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教学课时60~8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50课时,实践教学20~30课时。
(2)教学方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的有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选择或编辑适合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一章中,可以以一个网店为例,对商品的销售量或顾客进行分组,通过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对商品的销售趋势或顾客的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任务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因此,在统计学各章中,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如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高职生日常消费数据,兴趣爱好数据等。互动式教学法,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体情景,通过设问,与学生展开双向交流。如在假设检验一章中,可以对统计决策究竟是确定性决策还是非确定性决策进行分析讨论。
(3)教学手段。目前统计学的运用一般是基于常用的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2 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较大(高职院校一般为40%~50%)。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对调查数据分类整理,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如在学校内部,可以进行学校环境调查、学生食堂调查、学生网购情况调查等。另外,在其他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2)实验。统计学课程实验一般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验类型。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有EXCEL、MINITAB、SPSS等,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MINITAB软件和SPSS软件的功能较EXCEL强大,但MINITAB软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深受非统计学专业人员喜爱。统计学课程实验的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特征的度量、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大作业。统计学课程在讲完某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主动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某些大作业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让学生小组进行某一个统计调查,再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确定课程的总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和开设时间,二是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2)加强多媒体和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配置先进的统计学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统计学实验的需求,并为统计调查分析等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统计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进修和培训等手段,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统计学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生动有趣,善于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教师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
5 结论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依据岗位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金华等.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5(1).
关键词:统计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应用型;案例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30-02
Abstract:Statistics is a fundamental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existing shortage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statistics course. We aim a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in the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sign new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s of the cours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ields. We advocate actively the designing experiments, explore some methods such as brain storm and seminars on early warning in cases, and guide students to design professional, strongly practical content model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style specialists.
Key words:statistics; economics &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application style; early warning in cases
1 引言
统计学时一门关于数据搜集、整体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能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含了数据的整理、分析,数据分布特征描述,回归分析和统计预测等一系列方法原理[1]。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一般分成如下四个模块: 模块一,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模块二,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及分布形状;模块三,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模块四,相关、回归分析及趋势预测理[2]。实验课上老师常常先演示函数或方法的应用,然后各专业学生根据指导书中给出的数据,一一验证完成实验作业,达到能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和进行相关分析的目的。
2 现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在讨论当前统计学实验内容存在的内容之前,先以我校商学院开设统计学实验包含的内容模块为例,简单介绍介绍现行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块,并对其内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这门课的实验教学学时为16个学时,总共分4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容均在4个学时内要求学生完成。
模块一的内容设计主要是Excel的基本知识。现代社会个人电脑普及率高,Excel软件是Office操作系统下的自带软件,且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办公自动化课程后对Excel的界面和操作都非常熟悉。学生利用Excel创建表格、信息输入、数据的排列、汇总、筛选、公式编辑和函数插入都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因此实验一中老师再在实验课上赘述并演示以上内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模块二的主要内容是运用Excel做“描述统计”,而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的测度值的计算也是通过插入函数即可取得。所以实验二的演示关键并非学生不会做描述统计,而如何在Excel的界面下通过“加载项”加载“分析数据库”,并提示学生数据分析工具加载后,在“数据”而不是在“工具”的下拉菜单下即可。
模块三的主要内容是用Excel构造工作表做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该实验的关键是理解区间估计的公式构造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如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良好,在构造工作表后,实验老师只需对插入的函数做简单介绍,“指定”“最左列”按“确定”即可得出实验结果。教师需要演示的内容很少,学生理解操作也并不困难。
模块四的主要内容是求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运用forecast函数拟合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一条线性拟合线返回预测值及方差分析。因为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主要要求掌握的是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回归分析和预测。因此该实验的关键也是在“数据分析工具”下“相关系数”和“回归”的参数的演示及结果分析。方差分析的操作要点与回归分析类似。
从以上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基于Excel的统计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数据整理、函数插入及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内容简单不具管理专业特点,重复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不高学习“无趣”。总结起来,这样的内容设置存在着如下缺点:从上述的教学模块设计来看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1)演示、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较少;2)实验内容设计的专业针对性不强,如何根据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需要,开设应有别于统计专业和其它专业的统计学实验是值得在设置实验教学模块重点考虑的问题[3]。因此,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块和内容有必要重新研究并设计。在设计之前我们需要进一步对以上实验内容逐个的具体分析。
3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设置
从以上对现行实验教学模块具体内容分析的结果来看,四个模块整合为两个模块即可,具体内容设置如下:
模块一:演示、验证型实验。
教师演示常见统计函数的插入和常用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事实上,对于“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的实践应用,只要理论知识掌握到位,这些工具的操作方法都很类似。演示完毕后,给出相应练习,让学生熟练操作数据分析和统计函数等方法,完成实验作业。
模块二:设计型实验。
设计的实验项目包含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应掌握的所有内容,涉及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独立分析与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运用Excel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工具完成设计型实验项目。
模块三:开展头脑风暴与案例预警等讨论会。
运用管理学“头脑风暴法”,提出模块四要进行的统计实践课题。模块三的设计既是为模块四的开展进行做准备,更是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学一般开设在二年级,学生大学学习的课程类型此时正好是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的转变时期,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用专业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没有模块三的情况下,学生直接组成小组以后,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的学生调查的课题大多一样,课余时间的安排、食堂服务的好坏、体育锻炼时间的多少、月消费情况、去图书馆的情况调查等等。统计调查课题选择跳不出日常学习生活的圈子,导致课题选择重复率高,相互抄袭甚至网络下载的可能性也很大,甚至有些调查结论显而易见不能激发学生们参与统计的积极性。而如果利用“头脑风暴”提出的课题结合了本专业,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培养了学生们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有些课题就有可能成为学生们今后两年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方向。进行“案例预警”讨论会这一环节的开展时间应设置在学生们选好课题之后,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譬如,给出一些比如宠物食品的市场调查,应考虑其最终消费者是宠物而不是人;新产品是否有市场,有时候可能不需要其调查的平均分高,可能仅仅需要比较对不同产品高度喜好的人群比例等等。警示学生要带有专业的眼光去设计问卷,用专业的分析去思考统计结果。
模块四:综合型实验。
要求学生分组选择模块三中与专业相关的有关课题,课外完成问卷设计、统计调查、数据整理、分析,锻炼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最后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总结调查活动并以PPT的形式展示该组的整个活动过程及结论。
4 总结
本文总结了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展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强调了应根据其专业的培养需求,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有针对的开设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内容。通过将头脑风暴法和案例预警方法应用到实验教学,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己设计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型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艳丽. 关于统计学课程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183-184.
关键词:物流,统计核算,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行的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中没有一套整合的物流业统计核算指标,对于物流业的了解只能通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或分析其他产业的统计数据获得相关信息。但是,鉴于物流统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也在探索开展相关工作,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1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对象
龚树生、高和鸿等人在2001年就提出了建立我国物流统计学的初步设想,并指出物流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物流活动的过程,性质是对物流经济现象定量认识的方法论,任务是研究物流活动过程的规律与方法,以指导物流的实践活动。
张志俊认为物流产业统计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用量的方式研究物流产业活动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即研究物流产业经济活动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以及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等。物流产业统计对象为全社会物流活动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参与社会物流活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批发业等的物流活动,以进入社会物流领域为计算的起点,企业物流活动可暂时不列入统计的对象。
2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赵艳认为物流业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行业构成的综合性较强的产业,物流业统计核算应该反映出物流产业的全貌和物流产业的行业构成,一是要反映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服务供应情况,二是反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物流支出情况,三是物流需求状况。
孙敏炜和邵建利则将物流统计范围设定的较为具体,认为其内容应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中的连锁和配送企业、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流通加工业等。
周善忠、刘伟等为青岛市设计了物流统计测算体系基本框架,包括对社会物流的统计测算、对物流产业的统计测算、对重点物流企业的统计调查和对不同行业企业内部物流情祝的统计调查等四部分内容。
3物流业统计核算的指标体系
韩嵩、赵艳等人将物流业统计指标划分为不同层次。韩嵩构建的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是一个由三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群。第一层次是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以物流产业活动和服务功能为基础,构建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各具体产业的统计指标,作为整个物流产业统计的基础指标;第二层次是归属于部门统计的简要指标体系,在综合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将物流产业活动过程的情况纳入到相应的部门统计;第三个层次是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反映物流产业活动各个阶段的总体情况,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赵艳也是按照三个层次,将物流业统计指标归纳为基本指标、综合指标和相关指标。
吴敏良、高国云、曹娟、张文杰等人则对物流统计指标进行了分类设计。吴敏良将物流统计指标分为两类,分别是反映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地位的指标和反映物流管理和供应链上下节点间关系的指标,前者包括物流总量、物流总收入、物流总成本、物流业增加值、物流贡献率等,后者包括产需比率、准时交货率、质量合格率、合同履约率等。高国云将物流统计指标分为反映物流规模及流通过程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反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的指标及指标体系和反映固定资产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等三类。曹娟构建的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由一个核心指标和五大统计指标子体系构成,核心指标是成本利润统计指标,五大子体系分别是物流供需情况统计指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统计指标、生产设施统计指标、固定资产统计指标和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
4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郭慧敏针对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相关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中的问题,提出现代物流统计资料采集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可以以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统计、相关部门的统计、财务及行政记录等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一次性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并测算现代物流的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可参照专业统计方法,对小型物流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从而提高数据的可得性,并兼顾我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保障统计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刘延平、李卫东则十分重视物流统计调查,称其为物流业统计核算最根本的数据来源,并对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常用调查方法在物流业统计核算中的适用性与优缺点进行了研究,指出实际物流统计工作中要多种调查方法结合使用,以全面调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其他方式取得统计资料,以便反映物流业发展的真实情况,观察其数量变化的趋势与规律性。
参考文献:
[1]龚树生,高和鸿.建立我国物流统计学的初步设想[J].中国流通经济,2001(4).
[关键词] 管理学科; 课程群; 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9. 04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79- 02
课程群建设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工程,是近期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生专业水平以及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群建设以系统科学为指导,注重整体效果,将内在联系紧密的相关课程纳入“课程群”中统一考虑,注重相互间的有机结合与互相促进,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课程群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建设的基础工作。
1 课程群的内涵
目前对课程群内涵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完整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成。第二,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3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课程群体。第三,课程群是指若干门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第四,课程群是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性、相承性、渗透性、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第五,课程群是指从属于某个学科,课程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
对课程群的内涵虽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共性是主要强调课程群内部课程的相关性以及综合性。课程群并不是简单的课程集合,而是基于知识体系构筑的有机的课程体系模块。课程群的建设主要涉及课群的组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2 我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类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课群的组建
我校管理学科目前涉及工业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8个专业。管理学科经营决策课程群包涵的课程主要有:管理运筹学、统计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系统工程等4门课程。这些课程性质相近,内容密切相关。其内容涉及经济管理中所应用的预测、决策及建模优化等定量方法。这些课程的共性为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并且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有效的决策依据。从范畴上属于以定量方法为基础的课程群。
2.2 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设计。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统一协调组织,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管理运筹学、统计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系统工程这4门课程在内容上存在许多重复之处。可将这4门课程融合在一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找出各门课程的侧重点,进行再分解与设计,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例如,管理运筹学课程中预测分支所涉及的确定性决策问题、非确定性决策问题以及风险性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在经营预测与决策和系统工程课程中都有所重复,管理运筹学课程方案排序分支中讲述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系统工程课程中也重复讲述。还有定性与定量的预测方法在经营预测与决策和管理运筹学课程中均重复出现。学生对相关内容虽然多次重复学习,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当其面临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问题时,仍然感到无从下手,经营决策课程群建设可以压缩课程重复内容,并将4门课程内容整合为预测、优化建模和决策3个模块,使得学生系统掌握解决企业运营管理实际问题的定量方法,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建设是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课程群建设理念以及教学能力也是课群建设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课程群内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讲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能拓展到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前沿性知识领域。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广泛的知识领域。对于我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课程群的师资队伍,从结构上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研究生学历教师为主体,并可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即课程群建设的负责人,带领课群内全体教师围绕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开展课群建设的各项活动,最终打造一支优秀教学及科研团队。
3 我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类课程群建设策略分析
3.1 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课程群建设经验,重视定量方法课程群的地位,构建校本特色的定量方法课程群体系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对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定量方法课程群设置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强化了定量方法的地位。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在本科生培养中注重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培养,包括数学分析与建模、概率论与统计推断、问题求解、沟通技巧、项目管理、经济分析、团队与领导能力、谈判能力、计算机编程。其中半数以上需要以定量方法课程为基础。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本科专业注重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能力。 在统计学、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决策分析、确定型模型及其优化、随机模型及其仿真等课程中均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也十分重视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的建设和改革。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50门课程中,定量方法课程占40%左右,其中在开设的专业课9门课程中,定量方法课程占6门。 天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11门核心课程中,直接或间接与定量方法课程有关的课程达8门之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对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我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类课程群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经验,并构建校本特色的定量方法课程群体系,即经营决策课程群,旨在使学生掌握管理科学的精髓与核心知识,提高学生使用定量方法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应用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2 设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
对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还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的设计,具体涉及经营决策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课程群的实验教学环节设计等。在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时应体现专业特色,即按照管理学科各专业要求,有区别地设置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例如,在优化建模实验项目设计时,对于工业工程专业,应以生产计划制订问题、运输问题、库存控制问题等为主要背景案例;对于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则应以投资问题、成本控制问题等为主要背景案例;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应以产品定价问题、营销计划制订问题等为主要背景案例。我校目前对管理运筹学、统计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系统工程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多是对理论的掌握,因此有必要设置综合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应用定量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全面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群评估体系
课程群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为确保课程群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对课程群建设整个过程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估体系也尤为关键。课程群评估体系建立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关键在于制定完善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立项指标与验收指标。立项指标中一级指标包括组建基础、可行性两个指标。验收指标中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效果、课程群特色6项指标,并对每项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分,确定其二级指标,并详细说明每一项指标的主要观测点及评估标准。
4 总 结
高校的课程群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从课程群内涵、课群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群建设的实施策略几个方面对我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课程群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究。对我校管理学科经营决策课程群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更加深入的实践性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必裕. 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3).
[2] 谢文武,韩瑾. 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的融合——以金融核心课程群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3] 刘思峰,方志耕,党耀国. 定量方法(模型、预测、决策)精品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改革;创新
商务礼仪是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商务礼仪已经运用到学生的很多方面,从学生的求职面试、工作细节以及商务谈判等等。商务礼仪是一门知易行难的课程,即学生能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理念、知识理论,并且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日 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行为举止规范,但想把知识转化为行为,乃至内化为自我的言行习惯,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掌握商务礼仪的相关技巧,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推进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创新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应该突出三性: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商务礼仪理论是学生对商务礼仪课程掌握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在突出商务礼仪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打下坚实的基础。商务礼仪的运用是要求学生掌握商务礼仪的技巧,并不是是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如何将商务礼仪的相关技巧更好的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商务礼仪的实践性是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课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并在实践中对课堂上所学的商务礼仪技巧进行实践运用。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教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商务礼仪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二、实现商务礼仪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改革
传统的商务礼仪教学方法是简单地以教育学生规避商务礼仪中的陋习、知晓商务礼仪规范,而商务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并且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的课程,所以在教学时就要避免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做到把书面知识鲜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拥有高度的自我认知能力,产生自觉的商务礼仪行为,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心的自信和创造力。
所以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第一,课堂讲授法。这是最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要生动、通俗易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示范互动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并即刻亲身实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堂讨论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堂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不仅使学生对此内容掌握更精,更深,而且还可以做到触类旁通。第四,行为训练法。包括坐姿、站姿、走姿、握手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商务礼仪知识。第五,情景模拟法。这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堂中讲授的多个单项只是融合在某一个具体的情景当中。
三、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原有单一的模式逐渐变了多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体系特点。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并且这种教学手段与学生自身专业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礼仪素质的发展。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国际贸易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统计学教学互动平台、财政学和金融学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等一系列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学习。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讲课过程中用电子教案把问题讲清楚了,学生看明白了,并不能保证学生就一定把知识学到手了,更不能说明有主动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把所有能方便展示的内容都展示出来,但是学生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地去观察,去理解,这也就是斯金娜行为主义派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利用和分析学到的知识,避免从零开始起步,迅速地开始有意义的研究,这是信息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应用电子教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利用和综合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遵循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给学生留有余地。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觉和记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获得新知识而发展和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应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发展和优化,如何促进学生新的知识的形成和优化上。
五、建立多渠道的校外实践平台
在本科生二年级时结合专业特点、社会热点,开展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三下乡"为主要形式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着重开展专业调查、产业认知实习、市场数据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设想,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并且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商务礼仪大赛,通过礼仪大赛,不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了课堂之外,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应变能力,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礼仪基础。
关键词: SPSS 统计学教学 回归分析
SPS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专业统计软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教育问题研究、市场调查、财务规划等各个领域,和SAS并称为当今最权威的两大统计软件。
一、SPSS软件的特点
1.操作简单
SPSS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直观漂亮。SPSS使用Windows的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与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使用对话框展示各种功能的选择项,因此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了解统计分析基本原理,就可以使用其为特定的工作服务。
2.无需编程
SPSS软件具有第四代语言的特点,只需要告诉系统要做什么,不需要告诉怎样做。只要了解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不需要通晓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就可以得到需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对于常见的统计方法,SPSS的命令语句、子命令及选择项的选择绝大部分是由“对话框”操作完成的。因此,用户无需记忆大量的命令、过程、选择项。
3.功能强大
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各种功能。SPSS软件提供了从简单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比如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统计描述和列联表分析等。
4.具有方便的数据接口
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和管理数据,数据接口比较通用,可以方便地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
5.具有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
SPSS软件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计算机的实际配置情况灵活选择。
二、SPSS应用于统计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公式的计算与手工绘图的精确度是统计学教学效果的两大制约因素,不利于学生加深对统计理论方法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过统计学课程的学生,一般具备必要的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往往缺动手能力,所以掌握一两种统计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过于专业与复杂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AS、MATLAB等对他们来说并不太合适。而简单易操作的SPSS可以让他们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涉及分析具体问题时,可以结合统计专业知识,很好地把握统计方法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所以系统地学习并灵活运用SPSS是非常有必要的。
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SPSS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显示、分析与推理变得快速简单,使得统计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SPSS软件操作易学易用,甚至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学会使用SPSS。此外,计算机进入课堂的目的是辅助教学,因此计算机软件只能是配角,决不能让它成为课程的主角,SPSS软件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同时功能强大的SPSS提供了10个模块的所有主要功能,有大量的概率统计函数可以直接用来进行计算,不需要编程就可以在该软件相应模块上实现繁杂的计算过程与查表工作。SPSS软件提供了十分全面的统计图种类,可快速简单地做出非常精美的统计图,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SPSS作图比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要形象得多,比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更灵活生动,化抽象为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三、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SPSS的内容
1.SPSS的基本操作
本模块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SPSS软件的基本功能及相关的基本操作。内容包括SPSS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数据的输入与保存、数据文件的管理与调用,等等。
2.统计调查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数据的采集。可以让学生先设计好调查问卷,借助互联网或者直接调查搜集数据。并对这些调查问卷进行适当的编码,直接输入SPSS中的电子表格,调用SPSS的菜单FILE下的OPEN功能,选择DBASE数据格式打开该文件,然后另存为SPSS的SAV格式文件,便完成了数据的输入过程。
3.描述统计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利用SPSS的描述统计模块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与基本统计量的描述,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图、统计表及描述统计指标分析和认识现象。这部分内容通过SPSS中的DescriptivesStatistics菜单和Graphs菜单,分别完成频数分布表的绘制与条形图、线图、直方图等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
4.推断统计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SPSS软件提供的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5.回归分析模块
本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建立模型、分析模型与解释模型的能力,并让他们在实际分析中正确使用。学生通过学习SPSS中包括线性回归、曲线拟合、逻辑回归分析等多种回归方法,学会利用回归分析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6.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块
本模块是管理统计和商务统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现象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与周期变动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统计预测的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SPSS中的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再计算预测值。学生还可以绘制出时间序列图,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动态变化规律。
下面就以在回归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说明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SPSS在回归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介绍最基本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最小二乘法。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种回归分析,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的目的,充分将统计模型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
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对于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在SPSS软件中的应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在研究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问题中,把全国人均消费金额记为y;把全国人均国民收入记为x。根据1981至1993年这13年的样本数据(x■,y■),i=1,2,…,13,建立回归模型。
我们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绘制出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消费金额的散点图,发现其具有近似于线性上升的趋势。于是,在SPSS软件的主菜单Analyze里选择子菜单Regression中的Linear,会弹出线性回归对话框,我们把人均国民收入移至自变量(Independent)栏中,把人均消费金额移至因变量(Dependent)栏中。在该对话框中含有四个子对话框,即Statistics,Save,Plot,Option。在Statistics子对话框中包含对回归系数、残差检验、模型的确定系数、偏相关及共线性诊断等选项。除了系统默认的设置以外,往往还会选择输出确定系数的平方、D-W残差检验和置信区间。在Save子对话框中包含预测值、置信度待定的预测区间及对残差的各种输出结果等。对于一般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选用系统的默认设置。选择完成设置后,点击OK即可。SPSS可以将回归结果列于输出窗口(Output),另外,可以将回归结果保存到数据表中。
确定系数的平方为:D-W检验值为0.682,F值为4235.224,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x与y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确定系数的平方数值高达0.997非常接近于1,说明该回归直线和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很好。
利用SPSS输出的各项指标估计未知参数值,并且进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然后对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及应用。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可化为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
在实际问题中,有许多回归模型的因变量y和自变量x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但可以通过变量代换转化成对自变量的线性关系。在SPSS主菜单Analyze的Regression中选择曲线估计(Curve Estimation),把相应的因变量y与自变量x移入Dependent栏中的Independent栏,根据绘制的散点图选用不同的曲线。在Curve Estimation对话框中有11种曲线估计,其中可以转化成线性形式的函数有如下几种:线性(Linear),复合型(Compound),增长型(Growth),对数型(Logarithmic),S型,指数型(Exponential),双曲线(Inverse),Power,罗吉斯特(Logistic)。在Save子对话框中,可以保存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及预测值。同时,能够输出模型的预测曲线。然后和一元线性回归一样进行回归模型的各种分析即可。
总之,结合SPSS开展统计学教学,顺应了统计学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对统计人才的能力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克俭.SPSS软件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
[2]苏玉霞.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1).
[3]喻平.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商家(上半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