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9:19
序论:在您撰写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直通教材,以国情建立学生环保意识
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点,分别是保护环境和科学发展观。利用环境保护的意识去发展经济,结合科学的发展路线去实施环境保护,这不仅是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任务。所以,通过环境保护来阐述科学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保护研究“保护我们的共有家园”时,应该通过以下思路为学生进行讲解。
结合国情,树立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加深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了解。人口方面,我国人口比例偏向老龄化,人口数量众多,增长率快。而且我国山区农村人口偏多,加之他们的观念陈旧,整体素质偏低,这便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制约。资源方面,我国目前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广博,但是人均占有率却不高,再加上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比如风能水能等),这便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日后发展敲响了警钟。环境方面,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便说明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法制方面,当前虽然我国基于环境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这便需要相关人员以予严肃关注。
基于以上问题,该如何实施治理呢?在课堂中,要带领学生反观教材,针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整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政策,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矿产资源、水土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结合法律来实现科学的发展路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幅度,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确保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口教育程度,让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政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那么,作为初中生来说,他们又该怎么去做呢?首先,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观念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其次,积极开展活动,向公众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再次,从自身做起,将环保工作落实到最细处。只有将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才可以让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代的洪流中得以落实,实现思想品德教材中“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初衷。
二、反观案例,以现实唤醒学生环保意识
近两年,因为环境保护不当而造成的自然灾害非常的多。就拿北京等地出现的沙尘暴来讲,由于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地表风化严重,从而在气流的影响下形成沙尘暴,给城市的空气等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人们受教育水平偏低,他们受传统经济发展思想的影响,不断开垦土地,加上这些地区的法制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从而造成了环境的持续破坏。基于这点,不仅要转变这些地区民众的观念意识,同时要更好地树立起他们的法制意识以及责任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讲述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保护环境与科学发展观”时,笔者就结合了上述的实际案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谈该如何治理案例中的问题。针对笔者的提问,学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以资源的相对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不合理使用和持续浪费,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解决。第一是自身方面,可以提高对这些地区民众的再教育,让环保意识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第二是强化法制建设,将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全面贯彻,从而让人们严于律己,自行遵循;第三是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开展一些植树造林、还原植被的活动,确保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发现,实际案例是最具说服力的,它真实反映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感受知识和责任,这比照本宣科地教学更具效果。
1关于目前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形势
经济的发展,使水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是来自工业的重金属污染,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虽然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也给水环境系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当前国内外的水环境遭受到不等等级的水污染,对于水环境的污染指数,治理水环境的污染工作迫在眉睫。在水环境遭到污染的同时,土壤环境也在被逐渐的污染。土壤环境遭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以及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来源使土壤环境不断的恶化与侵蚀,致使土壤出现沙漠化的现象。另外,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表现得也很严重,大气环境被污染对整个环境系统造成致命的伤害。对于工业废气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会形成酸雨和雾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环境的污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生物物种的灭绝。由于环境被污染后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致使土地不断的恶化以及生物物种大量灭绝,草原也在逐渐的消失和减退。对于环境的污染形势,国内外的环境保护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但效果一直都不明显,始终无法彻底的解决环境问题,充分的说明了环境保护工作有待研究与进展。
2关于环境保护的研究进展
2.1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使人类能够充分的了解环境保护对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宣传的手段加强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能够促进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以及使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对环境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了人类能够在环境系统中更好的生活,需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2.2增强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交流
相对于生态系统而言,它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在生态系统中,环境系统是最重要的。由于环境系统的重要性,在加强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基础上,还需要增强人类对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环境系统和解决环境问题。希望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走进人类的心中,通过交流的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2.3落实环境保护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由于环境的保护工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实现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需要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结合环境的实际状况设计出合理的、具体的落实方案,对环境保护的监测与控制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工作技能,对环境的质量以及实施方案作出专业性的评估,更好的落实环境保护的检测与控制工作。
2.4构建环境保护的应急系统
国家的环境保护与管理部门,在明确了环境的污染来源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后,实施了统一、规范的管理,并通过构建环境保护的应急系统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与监控工作,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好的成效。相信在未来的经济与环境保护中,该应急系统能够结合处理环境被污染的方法,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并制定最适宜的应急方案。
3总结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经济发展,这也使得他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而且,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生产也在不断的扩大经营,这就加大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力度,从而使得生态环境无法满足人民生活以及发展的需要。又因为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不仅无法为动物提供和谐美丽的家园,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破坏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找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这也是为了给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促进让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且也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协调。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对动物和人类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这也可以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和谐美丽的环境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同时也可以激起人民对它的保护欲。美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造,也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的建设,并且可以让动物能够拥有一个干净的生态环境已供它们生活下去。而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寿命,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以及精神归宿。
2.对社会
企业在发展中有可能会向河里排放污水,或者是砍伐树木,也有可能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这样一来就会使得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发展。如果企业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就会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破坏,也会打破大自然的平衡。所以,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企业可以认识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并且尽全力去补救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人类的负责。
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无法更好的完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企业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就会你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企业的经济,这样就严重损坏社会效益。而且,又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这样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样也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这也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专业性,那么他就无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对突发状况也无法更好的解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素质和责任心,这会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和细心,并且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这样就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带来阻碍作用,这样也就自己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就需要增强企业和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游行、讲解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我国的生态环境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良好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欲望,从而付诸于行动,以此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要想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需要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生态环境部门在聘请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并且对于在岗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进行专业性知识的培训。并且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专业性课程的培训热情。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都完善,同时,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还可以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五、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人民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就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生活环境,那就需要能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这也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有关人士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礼.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可是续发展[M].生态环境资源管理,1995.
[2]林迎星.可是续发展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的一个现实话题[M].世界生态环境研究,2000.
[3]赵景柱.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系统分析[M].生态学报,1999.
[4]徐中民.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M].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一、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1.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全球多个环境问题均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化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环境教育得到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环境教育则相对较少,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手工操作实践为主,从事的行业多多少少能改变环境污染的状况,对中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而言,给中职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灌输给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教导他们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并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化学学科与环境的结合点较多,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因此,教师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必要.2.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中职化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可以为中职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环境污染和危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及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化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带领其他学科也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为以后专门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二、中职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所费精力较多由于中职教育的化学课本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少,所以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进行费时费力的备课,教师不仅要找到环境教育在课本中的切入点,还要考虑环境教育和课本内容的关联,为了有更好的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除了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范围,以及尽可能多的找到环境保护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2.中职学校缺乏环境教育的意识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化学课中有关环境知识的相对较多,尤其经过新课改后的教材中环境保护的知识相对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培养,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环境知识非常少,再加上部分专业并未开设化学课,致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薄弱.
三、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教育情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教育的实例,并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敏锐地反映环境保护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
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人数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污染空气,有害健康。)
3.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利用水资源。)
4.“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教师不仅要熟悉数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数学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教育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三、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的有关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增强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实验改革;化学污染
地球只有一个,宇宙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宇宙中。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如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突飞发展,环境与化学的密切关系,越来越突显。中学化学教育是普及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如何把环境保护融合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使环境保护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那么,我们这些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呢?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为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我们主要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化学实验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增强化学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理念
化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主要是普及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观念更新,具备了环境保护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我国化学教育中存在着思维僵化的问题,许多教师从毕业开始教学,虽然教学方法和化学知识在不断的增长,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使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相违背。因此,现在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日益显得重要,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化学教育更加服务社会,提高民族实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就应该努力作到:首先,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保护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环境保护的新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环境保护的理念,使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始终。教师在课堂教学、化学实验等方面,要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思想;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环境保护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2把环境保护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当中
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学生最早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是在中等基础教育阶段,这就需要将环境保护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把环境保护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使环境保护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化学教育之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学化学中许多物质的制取反应、化学工艺等都是值得讨论和重新考虑的。这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联系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措施。让学生认识到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污染危害重大,治理水污染势在必行。从而增强节水意识,防止水污染的意识。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让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认识到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形成酸雨。酸雨危害极大,可以使植物茎叶严重侵蚀,甚至死亡。使土壤酸化失去养分,使湖泊水质酸化变坏,鱼类绝迹,此外还会腐蚀水泥,大理石,使钢铁生锈。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吸入后会使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使人体直接中毒。因此,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减排的重要性,认识到环保减排人人有责,意义重大。
从以上中学化学涉及到的有关众多环保知识的实例中,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还会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环境保护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环境保护、接受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渗透环境保护的思想
在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中很多知识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却很少关注到环境污染问题,仅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涉及到了尾气处理问题。在绝大多数实验涉及中,只重视操作方法,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却很少有人顾及到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利用微型化学实验,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源。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于携带等优点。它不只是仪器微型化了,而且减少了试剂在器皿上的附着量,有时还应尽可能减少中间产物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它在环境保护思想的作用下,预防化学污染的新实验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是改革和发展实验减少化学污染的得力方法之一。
创新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我对许多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节约了药品、保证了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1)指示剂浓度的减少,指示剂酚酞、石蕊等原浓度为0.5%~1.0%,经改进可减少到0.1%~0.25%。(2)对检验氯离子用的硝酸银溶液浓度进行改进,由1%降到0.1%。这些改进实验药品的浓度的方法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药品还增强了实验效果。降低实验药品浓度的例子还很多,作为化学实验工作者,应具有环境保护的思想,并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实验药品浓度,减少药品的损耗,预防环境污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对部分实验从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等进行重新设计,把分散的实验综合起来,这样,可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而且,还可以节约药品和缩短实验时间。如,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综合起来实验,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物质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并且防止了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再如,把制取一氧化碳和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整合起来,并将产生的尾气进行点燃处理。又如,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用一个干燥管吸收,在实验中用环境保护思想来指导学生更能有效的防止污染。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至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人类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环境保护的思想,每位公民都应养成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采取积极态度,明确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思想, 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污染物的产生、变迁和归宿的各个环节。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措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用最经济的方法获取最佳的防治效果,以实现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作为化学教师更应做环境保护的先锋,并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要具有环境保护思想,积极从身边的生活做起。让全社会的人都来保护环境,不制造污染。那么,我们的地球将是清洁的,天空将是明亮的,人类和大自然将是和谐的。
参考文献
[1]杨斌.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对初中生的环保教育.中学化学教学.1999, 11
[2]吴晓静.探索神秘的地球,2004,5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92-01
在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上。
一、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的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事业运用自己的法律心理、思想和知识来指导自身行为的认知,是其依据对环境保护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而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生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在毕业后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能起到广泛的表率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周围的群体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发展,加强对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的培育,是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的工程。
二、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
替代转化理论和共生进化理论是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的基础。替代转化理论将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目不可分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中,人类社会与神态环境之间无时不处发生着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当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处于平衡状态时,相互需求相互制约,二者之间是和谐统一的状态,双方都可以继续生存发展,这也正是共生进化理论所揭示的道理,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并非对立征服关系,而是将其当做人类社会生存与进化不可缺少的共生单元,与人类利益息息相关。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环境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只力量,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法律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则显得非常必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之间共生共荣的关系,人类自身的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为人类生存提供更好的生命孕育环境。
三、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高校环境法律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学生环境法律教育方式单一,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在目前高校开设的有关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育的课程中,大多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生态伦理教育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没有单独的开设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方面的课程,而且,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目的仅在于应付考试,而非实实在在地提高环保知识和认知,以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其次,缺乏环境法律实践和职业训练。环境保护能力的提高需要环境保护的实践,环境法律教育忽视了对环境法律实践能力和职业训练的培养。在实践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只是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缺乏对案件的具体情形全面的分析,因此,在环境法律教育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法律职业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增强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培育的方法途径
为更好的加强对大学生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的培养,需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深化环境法律教育课程的改革,提高对环境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
面对当前高校教育中对环境法律教育重视不足的现状,必须采取相措施使环境法律教育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增强环境法律课程的教育,深化改革,拓宽法学选修课的门类和范围、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产生对于环境法律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从理性的和感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特别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从而使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二,增加环境法律职业训练,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实践能力。
对于大学生环境法律意识的培育,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更多组织学生进行与环境法律有关的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环境法律教课程,注重课本知识教育的同时,高校更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与提高环境法律意识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旁听法院有关环境保护的案例审判、增加学生“模拟法庭”的组织举办、在环境保护日进行多种方式的宣传、环保法律知识的问答、举办环境保护相关讲座和培训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提供学生在律所、环保局等机构的实践机会,增加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切身体会,提升环境保护的能力。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规范环境法律行为。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校园活动中,可以组织社团活动,在社会实际中,积极参见民间环保组织和政府环保组织的多种活动,开阔视野,将环境法律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有效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中,并深化对于环境环保事业的认识,提升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规范环境法律行为,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雅.论生态主义法律价值观的确立[J].学术探索,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