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12 09:39:15

序论:在您撰写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健康管理;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98-03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人群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等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化过程。将科学的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的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的促进和保护人类的健康(Dee W. Edington 1993,2001)。健康管理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保险业。医生采取健康评价手段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20世纪90年代,企业决策层开始意识到员工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发展。由此健康管理成为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与此同时,德国、日本、芬兰等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管理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约为十年,并且实践应用先于理论研究(师建霞,2010)。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等。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是指员工人数在100-299和20-99的劳动密集型企业(Pornpimol Kongtip,2007)。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大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另一方面是我国吸引就业人员,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7282,占总就业人口的34.8%。因此推进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发展进程更能够发挥其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同时从企业角度看,员工健康管理状况不佳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损失和员工医疗费等显性成本和员工的流失流动、员工的错误增多以及士气的挫败、缺勤等隐性成本。(NeilS. Austin 2006)做好企业健康管理将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进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1 当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困境

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十几年中,许多大企业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健康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健康时报关于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的调查显示: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何勤等,2008)。尤其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很多困境。

1.1 企业健康管理的观念还未建立

这一现状是国内企业共有的,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健康管理的巨大潜力,没有积极的提供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健康时报关于“企业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调查表明:需要健康讲座的企业占34.1%;需要健康咨询的企业占516%;需要营养指导的企业占9.5%;需要就医指导的企业占10.3%;需要体检报告解读的企业占30.2%;需要全面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占30.2%(何勤等,2008)。从以上数据可侧面看出企业健康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提供的健康管理项目和服务少。然而,在作为企业健康管理的发源地的美国,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员工健康促进与管理项目,进行员工健康管理。根据笔者对武汉市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抽样调查,82.3%的企业只为员工入职检查,其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课题)。

1.2 企业员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不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其员工都存在亚健康状态。2008年,由智联招聘展开的职场人健康特别调查的结果显示,六成职场人士出现过劳情况。此项调查还显示,在浑身酸痛、精神衰弱、失眠、脱发、烦躁、忧郁等状况中,近五成职场人出现了其中的1至2项现象,两成以上的职场人符合其中3项以上,而近一成的职场人甚至出现上述所有症状(钟亚芳,2009)。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条件差等特征使得其员工的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武汉市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有31.2%的员工反映存在包括职业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1.3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比重小

首先是企业每年愿意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资低。据健康时报调查,每年2万元~5万元的企业占17.5%;每年5万元~10万元的企业占24.6%;每年10万元~30万元的企业占27%;每年投入30万以上的企业31%。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企业对健康管理的投资不足30万元的企业占到69%,这表明企业对健康投资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投入明显不足。其次是企业每年愿为每位员工在健康管理全面的投入低。据健康时报调查,50元~100元的企业占9.5%;100元~300元的企业占36.5%;300元~1000元的企业占38.1%;1000元以上的企业占15.9%。从上述数据看出:投入1000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6%,1000元以下的企业占到84%(何勤等,2008)。

2 当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困境原因

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十几年中,许多大企业基于其雄厚的资金、员工激励的需要以及对健康管理较高的认识等原因,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健康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健康时报关于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的调查显示: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何勤等,2008)。尤其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很多困境。

2.1 中小劳动密集型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困难

由于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殊条件限制,很难建立系统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最多只能提供偶尔的体检。员工健康体系由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和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构成。这一体系建立要求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并在体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分析评估将员工按健康类别分类进而建立健康管理体系,最后在针对员工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钟亚芳,2009)。从内容和建立过程上来看,健康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较为固定的员工。然而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多为农民工,其流动性很大,单一企业不可能为其提供长期的健康跟踪观察,也很难建立员工的专有健康档案。

2.2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主要是不理解健康管理的内容和认识不到健康管理对企业的巨大作用。首先,传统的思想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介于没有病与生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很多企业管理者拥有健康管理的意识,也愿意为企业员工提供疾病治疗保障。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忽视对疾病的预防,即对亚健康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进程。

其次,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立的前期存在成本高,建立难度大等问题,甚至有时在建立前还会受到员工的不认同。这些都是的缺乏对建立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认为搞企业健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一种员工福利而对企业却毫无作用。

2.3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员工健康管理面临成本压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人力成本高,进行健康管理就必然的要增加人工成本,给企业带来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缩小的压力。对于大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老说,其规模大、资金雄厚,基于健康管理而上升的成本会因为其规模效应和员工积极性提高等而带来的利润而抵消,同时也不用太在意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前期的投入。但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小,其利润来源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销售额分差额,员工成本的小幅上升都会造成其利润的大幅缩小。其成本压力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和同类型大企业,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实践落后,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3 推进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状况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如企业自身的观念认识等,有些则是受社会环境和特点的影响,如农民工的流动性等。因此要推进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健康管理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和社会协作两个方面进行。基于这个认识笔者提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企业观念并使其认识到员工健康管理对企业巨大作用

改变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健康管理的认识是解决员工健康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担心成本的企业,只有让其认识到了员工健康管理的巨大作用,同时明白员工健康问题也是企业的巨大成本的现实,才能期望其有动力做好健康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Dee W. Edington,wayne(2006)通过研究指出,隐性缺勤,即工作绩效底下,在应员工健康状况不佳所导致企业损失中占绝大部分。这揭示出了员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企业也要有意识的进行成本控制。而对于已经在做但是因为认识不到位的企业,要认识到健康管理不仅仅是治病,还要广泛的考虑到亚健康状态,并对员工提供持续的跟踪性的健康咨询和管理,总的来说,员工健康应该包括员工生理健康、员工心理健康、社交健康、个人发展健康、个人价值观健康等几方面内容。

3.2 发展专业性的员工健康管理机构

对于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自己进行员工健康管理,构建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成本,专业能力方面的困难。因此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员工健康管理外 包,利用专业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已建立的体系等为自身服务。这一方面可以较好的管理企业,提高员工积极性,消除员工状况不佳而造成的隐性损失,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成本。相比较企业自己设计体系来说,员工健康管理外包一方面可节省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应用机构的通用体系,而不需另行开发体系,从而节省了开发成本。这一措施也正是美国大多数企业,包括百事、IBM等大型企业采用的方式,我国未来的健康管理必然成为一个单独的服务行业,为各种功类型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

3.3 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社会或地区性员工健康管理数据库

建立员工健康管理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工人流动性的影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全社会的服务。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发现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多为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是的很难为其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笔者认为如果拥有不以企业为单位的数据库,员工个人数据可以再企业间流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不用重新对员工收集数据,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更持续的服务,进而保证企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师建霞.员工健康管理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21):122-123.

[2]何勤,王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体系建立研究——从人力资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视角[J].商业现代化,2008(558):310-312.

[3]钟亚芳.美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研究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9,(12):55-58.

[4]Dee W. Edington,Y Louis. Kuku Li 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J]. Health management Reserrch,2001,76(103): 140-147.

[5]Dee W. Edington. Zero Trends: Health as A Serious Economic strategy [M]. Michigan: 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9.

第2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理念;体检中心;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03-01

健康管理指的是医疗部门对个人或者群体的健康状况实行全面有效的分析、监测,并且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健康消费具有具有广阔的市场,于是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健康体检中心。但是如何规范健康体检服务,提高健康体检服务的水平,是我国目前健康体检中心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在体检中心应用健康管理的规范化做探讨。

1健康管理的概念以及特点

1.1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Managed Care)主要是以预防和控制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个人的医疗费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健康管理对个体以及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系统的检测、评估、干预等方式评价和改进的过程。

1.2健康管理的特点:健康管理可以调动个人以及群体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健康状态[1-2]。主要的特点表现为标准化和系统化。

2传统体检服务的不足

传统体检服务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一些疾病,一些医院设立了传统的体检服务,一般主要为了提供个人入职体检、单位职工定期体检以及入学体检等服务。近些年来,随着健康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一些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体检服务,将医院各个科室的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专门的体检中心,并且应用体检人员管理的信息化,此时的传统体检服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3]:①传统体检中心的服务人员没有形成现代健康服务理念,对体检的各项结果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对体检的结果没有整体观念的认识,与此同时,大部分医务人员对体检的认识尚不足,对亚健康的知识缺乏认识,各项检查的结果不能反应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②传统体检中心的环境、设备等硬件信息得到了改善,但一体化、信息化等软件方面却没有取得改善。

3健康管理的形成

健康管理的概念是在1958年由美国第一次在世界上提出,此时的健康管理主要是医疗保险单位为其客户提供系统的体检,完善客户的个人健康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保险的风险以及费用的支出。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能够取得最经济、最实惠的医疗服务,从而减轻了医疗保险单位的支出费用。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健康管理逐渐发展成系统性的运营模式,成立了专门面向个人提供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具有一定的独立于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单位[4]。

4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4.1收集体检者的个人信息:体检者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个人的疾病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等[5]。

4.2客观、准确、无任何损伤的检测:①在为每个人检测30 min,检测之前不需要做任何准备。②针对每个体检者的特殊性给予个性化的服务。③检测过程和结果保证客观、准确以及无任何损伤。

4.3客观的健康状况评估及调理[6]:①明确体检者身体目前的健康状态,对于检查出疾病的人要进一步做相关检查,确定病因和疾病的具体情况,并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和营养指导方案。本阶段主要是为了个人的治疗和康复。②对亚健康的个体,要做到预防为主,降低发生疾病的风险,从饮食营养、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采用“对症保健”、“针对性养生”。③对于处于疾病预警、疾病前期的个体,主要做到预防和改善为主,针对个体的检查情况进行功能性恢复,在改阶段主要指导个人使用健康用品,辅地使用自然疗法以及民间疗法等调理方式。④给予个人优化健康管理服务,设立专门的个性化方案,比如开展运动锻炼,提升身体的素质和免疫力[7]。

4.4定期进行跟踪和回访:对于体检过的个体要做到定期跟踪回访,密切关注客户的健康状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调理以及早康复。

4.5开办健康大课堂:医院要定期为客户开办健康大课堂,普及健康知识,使客户树立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减少疾病发病的可能性。

4.6健康电子档案: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专门的健康电子档案,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的账号密码,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

总而言之,健康管理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保健知识和健康的需要,适应健康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服务模式,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瑜,王媛媛.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 274

[2]孙立辉,张颖彬,任海英,等.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7): 272-273

[3]钟毓瑜,陈志锦. 健康管理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33(2): 235-236

[4]汤永春. 吉林市名医城构建初探[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01): 46-50

[5]施洪,周晓丹. 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7(17): 4032-4033

第3篇

P键词: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制度

中图分类号:R 197.2 文献标识码:A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Managed Care),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并通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检测、健康评估、个性化监测方案、健康干预等手段对其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1]。近十几年来,绍兴市慢性病发生率持续上升,就其原因而言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管理知识的缺乏密切相关,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健康管理通过调动社区医疗服务资源,帮助居民认识和控制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开展个体健康教育,提供医疗需求与服务,辅助临床诊断,并实现全程信息管理[2],可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管理通过社区这个平台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1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需求背景及现状

1.1背景

绍兴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6年的历程。目前已建立1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布局合理和功能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但据了解,目前慢性病是绍兴市居民的最主要死因,其中居前5位的死因为:①循环系统疾病;②恶性肿瘤;③呼吸系统疾病;④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而当前慢性病的管理理念是提倡三级预防,最重要的是以预防为主,通过宣传、实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科学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3]。而这些人群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社区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理念也存在较多的不足。这对绍兴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迫切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刻不容缓地推进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

1.2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虽然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为确保社区居民慢性病用药规范、方便, 绍兴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过渡期允许配备使用的其他临床常用药品目录的通知》。2015年,绍兴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明确年度市直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按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配备相关人员。在政策的推动下,截至目前,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档案也已基本建立。

2 发展困境

绍兴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十六年的努为,为健康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无论从管理模式探索上,还是服务和信息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在资金投入额度、服务能力、人才队伍、政策落实、监督管理方面工作还需完善。

2.1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健康管理近几年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到目前为止,健康管理学科,还没有进入国家医学学科目录及教育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当地政府对健康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经费短缺,部分开展健康管理的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科室并不在编制内,而是编外机构。

2.2健康管理的规范和技术缺位

要推进健康管理持续良好发展,需要有一支多学科综合的健康管理人才队伍。而目前健康管理人才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完全对口等问题,政府行政部门又对健康管理人才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健康管理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的知识点也只是碎片性的,没有系统性、规范性、长效性的培训机制。严重影响了健康管理的服务和质量,与健康管理的质量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绍兴地区,其服务品质和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和网络化建设社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2.3居民对健康管理认识不足,健康信息不完善

研究发现,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个不良嗜好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如饮酒、抽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虽然大部分居民通过信息网络大致了解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危害,但深层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社区医生专业水平有限,慢性病健康管理上的专业型人才缺乏,社区医生进社区只是性对疾病已诊断明确的居民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获取也不完善,治疗能力缺乏,对于慢性病管理平时以治疗为主,轻健康教育,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疾病发展的作用,这些都造成健康管理不能迅速发展。

3 建议与对策

我国健康管理处于初级阶段,要使健康管理事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在促进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应起到引领的作用,特别在引导、监督和保障方面。

3.1进一步完善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

健康管理的行业服务对象是面向社区居民,服务内容是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健康管理人员,需要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知识。当然要吸引这些人才在社区工作,政府应该创造其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出台相应有利的、有倾向的政策制度,使他们能安心在社区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实施。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决策定位与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地方行政部门,要制订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在坚持F行政策的同时,创造条件,提供有利的健康管理政策,加大投入,完善财税支持。基层行政部门要做好落实工作。

3.2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规范和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健康管理服务必须有全新的服务模式与之相适应,这种全新的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4]。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包括病人、亚健康人、健康人。当地人社部门要联动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监督机制。做到“小病在社区解决、当疾病发展严重而社区医疗条件无法处理时,利用双向转诊制度转向上级医院,病情控制或治愈后再转回社区康复”。居民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不仅要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宣传健康知识,指导疾病防治,更应该利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收集健康资料,处理健康信息。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发挥家庭评估的作用,达到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的目的。

要整合健康资源,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大医院要下沉医疗资源,一方面派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业务水平。每年根据社区医务人员不同的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以适用技术为切入点,如一般诊疗和常用药物的适用技术等来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定期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约束力,防止延误病情、过度治疗,杜绝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增加对社区卫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医疗卫生费用,同时要掌握患者就医流向。这样既能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又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健康[5] 。

3.3以签订家庭医生制度为模式,定期随访宣教,提高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居民的文化层次和经济状况以及年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层次较高的、相对年轻而经济条件又比较优越的人群,健康意识较强,平时能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山区,尤其是老人,健康观念淡薄,重治疗轻预防,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制度这一模式,由家庭医生负责一定数量人群的健康管理,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每名居民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让家庭医生与居民形成更为紧密的服务关系,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居民逐渐接受健康的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就医行为。通过签订家庭医生制度,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健康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卜保膀,采青,顾庆焕,等.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9):2192- 2194.

[2]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研究生; 健康管理; 认知; 需求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9-02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研究所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掌握与了解本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情况,探索研究生健康管理的途径,规范在校研究生的健康管理,对于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1]。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目的 首先,期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在校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思考,有意识且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在研究生人群中的市场潜力及最佳提供对象,最终为我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创新与完善可行性政策建议与意见。

1.2 调查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

1.3 调查方法 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

1.4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调查背景与目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自我的健康管理情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共22道题,数据输入时有多项选择,变量一共30个。

1.5 统计分析 首先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知晓各个变量的分布情况,其次通过简单的相关分析,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多个自变量和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筛选混杂变量,挑选有效变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分发问卷120份,实收回119份。学院分布情况表1。

2.2 健康管理认知情况

2.2.1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94.1%的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概念理解是正确的,即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对健康的概念都符合WHO对健康的定义,仅有小部分人认为健康只是不生病而已。

2.2.2 学生对“健康是否可以管理”的看法 98.5%的研究生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但其中仅61.7%的人赞同健康管理并注重日常的身心健康管理与维护。这说明:大家对健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思想上的认同并未完全化为现实中的行动。逆向思维表明:健康管理产业和相关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健康管理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积极发挥作用。

2.2.3 学生对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知晓情况 超过一半的人仅是听过健康管理或健康管理师这个名词,但并不了解,更不熟悉,说明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社会知晓度还比较低,同时可以预测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自我健康管理情况

2.3.1 自我主动体检情况 仅41.4%的研究生是主动接受体检,剩余的皆为被动的听取学校的体检安排。在定期体检周期的认同上,认为周期应为6各月的(44.7%)与周期为1年(45.7%)的基本相当。仅有个别的人认为要超过两年再体检。

2.3.2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72.9%的人认为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是神经症,主要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症。这为高校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侧重点[2]。

2.3.3 运动锻炼情况 仅45.4%的在校研究生经常参加锻炼(每周≥3次),绝大多数的学生偶尔锻炼或者几乎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活动。不良的生活方式势必对我校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有效干预。

2.4 健康管理需求状况

2.4.1 接纳健康管理的出发点 接受或愿意购买健康服务的人群中,影响其接纳的主要因素是降低疾病风险(54.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6.3%)、降低医疗支出(39.2%)。而不愿意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原因分析显示:62.3%的人不购买健康管理多是缘于经济问题,同时作为年轻人,身体状况良好也是他们不选择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

2.4.2 时间的选择 40.7%的人认为二三十时最适合购买健康管理服务,54.8%人认为四五十岁比较合适。仅有很小部分的人认为六七十岁以后比较合适。

2.4.3 服务机构的选择 61.3%的人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34.7%的人会选择去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费用的选择 42.7%的人在健康管理的投资小于500元,44.7%的在500至1000元,而500之1000之间大约占三分之一。大于1000元的仅占一小部分。

3 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应用原理 二元logistic回归。

3.2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因素。

3.3 研究结果 以是否接受与购买健康管理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主动接受体检的情况等为自变量,以P

Model:检验除常数项外所有的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0,P=0.000,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Cox或Snell R Square和Negekerke R Square分别是0.386和0.750,其含义表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贡献的百分比。

表2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3.4 结果分析 专业背景不同,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有差异,医学、卫生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健康的知晓率偏高。听过健康管理、认为健康可以管理,且日常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经济条件越好或者消费能力越强,越容易接受此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现实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体。针对这部分群体,学校或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提供恰当的、适宜的健康服务。

4 讨论 研究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积极落实。第一,加大健康管理宣传力度,提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认识。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第二,实施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例如,可以开展学生对健康讲座的需求,建议校方邀请国内相关流行病及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第三,建立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现代化的健康服务,具有个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及配套工具开发与构建适合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健康管理工作效率[3]。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为大规模的学生健康管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建立与高校大学生卫生相适应的健康管理的运行方式和体系,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的实现[4]。

参考文献

[1] 彭爱东.提高高校医务服务意识改进医务工作[J].医学信息,2010,9.

[2] 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途径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的健康飞速发展中承担后勤保障的作用。它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交流和管理的记录,是体现一个学校教学和办学水平的标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众多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

1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的程序比较复杂,由于管理结构和管理层次的滞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仍是目前主要的管理方法,严重制约了科学化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

1.1 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当今高校的档案管理,主要还是传统的手段和模式。无论是材质分析、档案管理环境和档案保管方法上都没有创新。他们大多认为档案管理是一件机密的事情,所以把档案束之高阁,放在极为隐蔽的地方,这就造成了档案借阅的不方便,查阅困难。还有就是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服务者,档案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无法充分自主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2 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馆藏结构导致了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没有跟随时代的脚步发簪。档案管理的工作并非只有传统的文书整理、收纳,还应该加强信息化的管理[3]。还有就是很多档案管理都是封闭性的,这就导致了只有学校需要的时候才会打开馆藏,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就连平素师生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大大流失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

1.3 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管理手段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手工整理,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不健全,管理机制较为落后,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馆藏资料的有效整理。虽然很多高校将计算机档案管理列入日程,但是目前来看执行的效果一般,大多流于形式。

1.4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档案管理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高校已经开始为档案管理配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由于传统服务模式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自己服务者的角色,大多都是被动提供服务。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够,大多都为年龄偏大的职工,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熟练程度还是很低的。对档案资源也不甚了解,无法主动提供服务,再加上很多高校都没有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所以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

2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信息时代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对于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优化当前档案管理模式,提高科学化水平,是关乎高校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1 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正确的观念是档案管理科学化进程的第一步,只有学校领导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对学校的影响,将其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纳入学校长期的发展计划中,以《档案法》为依据,让师生养成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科研中进行档案管理的意识,全面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为科学化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一般由校长等学校的领导来直接负责,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要参与其中,通过专门的管理小组来实现档案管理中各项事务的有序进行,比如经费、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采购等问题的决策。构建一个全新的档案管理环境,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与时俱进,科学化管理档案。

2.2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一个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是能否顺利完成档案管理的关键因素,完善的工作机制可以保证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同时也需要全体师生和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建立基本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考核来完善,并付诸实践;其次是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每一个部门的考核中,对于具体的部门是否完成了工作进行严格考察,并关联到每一个人的年终考评和晋升考评,提高人们科学化管理档案的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的全方位和高质量开展;最后是要对高校中具体部门的档案管理提出一个具体的明细要求,建立责任制,实现档案管理的有据可考,立卷严格,立案保护,不断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2.3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只好的人才队伍是做好档案管理的核心。随着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支持。在信息化时代,要不断完善人员配置和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师一项服务工作,要主动提供服务,而不能一味的做被动服务索求者。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比如配备索引工具、建立数据库、加强个人档案管理等来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3 结论

档案管理在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转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认识到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以及服务意识来加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与时俱进,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久龙.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97-197.

[2] 郭淑霞.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0

[3] 李娟.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107-107.

第7篇

关键词 慢病 健康管理 应用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过程[1,2]。根据国外报道,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如果再加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回报,则实际效益更大。现将健康管理在慢病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的名词在国内出现约10年,伴随健康体检机构的出现,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步传播开来。但是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某个或者几个环节,并未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现在,国内已有许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已病的同时,开展了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

慢病的健康管理

定义:慢病健康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慢病病人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该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为慢病病人提供健康服务,注重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病病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

实践研究:①收集信息建档:收集信息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全面评估病人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对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作出了要求。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如上海市徐汇区采用的中智公司提供的全科医生工作平台V2.0,在建立、管理、分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和便利。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档案,并可以快速浏览和查找信息,便于慢病管理的开展和服务的完善。②进行健康评价:健康评价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某种疾病或健康危险的可能性,也有人将其称为疾病预测,是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③实施健康促进: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较之一般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容更广泛、方式更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管理是不断运行的循环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健康管理每循环一周,可以改善生活模式,解决一些健康问题,通过健康管理的不断循环运行,使管理对象逐渐走上健康之路,实现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

效果评价

对慢病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后需要评价其效果,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一般是通过仪器或者数据统计而获得,具有可测量的特性,包括实验室指标如血脂的下降、反映病情变化的量性体征,如血压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身体指标的改变,如BMI至合理范围,以及包括慢性病经费的有效控制和一些中长期的观察指标如慢病的有效控制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第二个类型的指标是主观评价指标,主要通过自行设计问卷来评价近期的观察目标,如对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疾病知识的知晓度等。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医疗技术水平日趋先进,但慢病导致的伤残率、病死率居高不下。通过对慢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病人的身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