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一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范文

时间:2023-10-12 09:39:12

序论:在您撰写高一英语教学指导思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一英语教学指导思想

第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探索;应用性文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和世界经济接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纷纷开拓海外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对具有较高职业水平的英语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直接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承担着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本文以就业为向导的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探索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和就业脱轨的主要表现

1.应用性文件阅读能力差

高职院校虽然在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语句的翻译,但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外购设备的说明书等外文应用文件翻译水平较差,虽然能够将这些词汇逐个翻译,但是无法将这些内容串联成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的说明。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比较重视应用性文件阅读能力和专业术语的熟悉程度。

2.口语交流能力不达标

很多企业在和外商交流时对于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有非常高的要求,因为在交流过程中任何疏漏都会造成生产销售中的严重失误,因此,在商业交流中不仅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意思,更要能够将自己的意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此外,在涉外秘书培养方面、在文案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用书面用语进行文案交流,专业性较差、词不达意、用词不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

3.偏重理论学习而非应用实践

很多高职院校在英语公共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偏重对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应用实践方面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专业英语应用水平没有实际意义,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虽然在学校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但是难以胜任工作,特别是在一些精细化领域中的英语人才极为稀缺。

二、以就业为向导的教学探索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要改变高职学生英语实践能力较弱的窘境就必须要改变传统偏重理论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以就业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日常教学中,重视英语教学和应用的结合,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专业实用知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加入到英语公共课程当汇总,使得基础知识能够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实现了两部分英语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职业所应用的专业化英语知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方面也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水平。积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学职业培训,让教师深入学生未来要参与的工作中,了解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针对性,同时要让教师掌握职业化英语的基础上足够了解和职业相关的基础课程,能够从多个维度为学生讲解。此外,学校也应引进具有实教能力的教师,以这些老师为核心做好实教能力的学习和扩散,在英语教学方面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校企合作教学

高职院校在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将英语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为英语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应用英语在工作中的用法。学生在英语实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对英语各方面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了解到英语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才能改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学互助的形式让老师参与到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能够了解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动向,为学生掌握该专业或岗位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打下基础,这样才能紧密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在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还在未来的就业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职教学中应当遵守“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在未来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能力,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转型,为将来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基础。

第2篇

关键词: 就业导向 英语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

一、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有学者从理论的、宏观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五环”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相似互助”教学模式等著名教学理论模式。魏连荣从实际市场、岗位、行业等方面出发,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并提出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关于英语课程改革内容,多从教师队伍、教材、设施、教学管理、课程评估等整体微观方面进行论述(胡锦章,2005)。教学方法改革上,提出了语言教学应实习分层教学、小班教学制,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喻互助,2005),提出了任务型学习方法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基础课程问题研究的人员并不多。英语课程改革的对象以教学法为主,倡导多种教学与学习方法。人们在就业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导向作用的问题上,认识能力显得严重不足,使得一些教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国外出现了两个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一个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提出的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另一个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获得一种良好的教育,而且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孕育而生。专门用途英语注重学生的职业需要,将英语教学有针对性地和学生将来的职业联系起来,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

国外出现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有相当大的启示。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是一种职业教育完全“由学院承担”变为“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的培养模式。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受国外已经做出的关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启发,国内许多学者(龚兵,2005;奚家文,2006;吴巧红,2010)将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要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并不多见。

三、高校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意义

在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使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反推教学改革,对教学工作的改革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高校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现实意义

在全新的市场就业形势和多变的就业格局下,企业对雇佣员工的英语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国家对高校英语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企业对英语专业的员工要求应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以就业为导向,意味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英语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建立都要紧紧围绕市场就业的需求。学校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保障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国家输送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卓越的英语专业人才。

2.高校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意义

随着人才供求的变化,我国的高校教育对于人才市场的定位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与调整。我国教育部于2008年了《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这里明确地指出,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应当结合我国社会需求,重点培养符合其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要不断地使社会需求与高校的英语教学密切结合,使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以培养。

四、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构思

本文以江西省某高校英语专业为研究对象,在调研近3年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结合1000名左右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反思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试图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双师型的英语教师队伍,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具体研究构思如下:

1.培养双师型的英语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老师自身对英语专业教学的热爱,以及较强的语言功底和交际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知识机构进行及时的调整,并且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资队伍的招募要求要更为严格,突出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考量。

2.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高校英语教学单纯依靠教材内容的传授是无法培养出适应时展和市场变化的人才的。英语这一学科是具有极强灵活性的,环境和主体的不同会导致沟通交流的不同。这就需要学校将企业引进来,让学生走出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确立以就业导向的教学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学校相关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基础。高校在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定位自身的教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满足市场需求。

4.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使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达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理念的树立,强调对英语核心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英语“学术型”的追求。这就是说,学校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不片面强调学习的某一功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给予英语学习更多的重视,合理安排课程之间的关系和时间,把握高等素质教育的精髓,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本研究以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提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本文在充分调研近三年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及专业学习是否M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理念的更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对促进职业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渠道的通畅都有一定的价值。

1.调研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2.通过对教师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校企结合等方面的分析,找到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与就业要求的差距。

3.明确了英语教学目标应考虑就业需求、教学内容应与专业相结合及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升就业教育环境,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融合,充分实现就业导向下公共英语教学的特色和作用。

六、结语

本文在对理论探索、理论运用及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现实市场就业环境和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实践改革的探索,能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一点拙见,对专业建设规划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娜.从学生就业竞争力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探索,2016,02.

[2]龚兵.高职英语的ESP解决方案-来自社会调查的答案[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3]胡锦章.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J].职教论坛,2005,09.

[4]邵薇薇.就业导向的哈商大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4,03.

[5]帅文淑,孙玉超.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6,07.

[6]魏连荣,高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5.

第3篇

关键词: 人本主义教育 就业指导 应用策略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基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强调人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做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开发其学习潜力。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主张以人为主体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心理健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教学,轻视集体教学,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应尽可能地采用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二)主张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的目的观。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并帮助学生挖掘其潜能。人的成长来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的内驱力。正是因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因此,人本主义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自我需要的不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真正实现自我潜能的开发。

(三)主张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人本主义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管理者、控制者和组织者,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不成熟的群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使其得到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但学生又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他们在人格上、地位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所以,人本主义教育提出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全新师生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感情的独特的人,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学,教师不是握有知识的权威,而是一位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身潜能的引路者。

总之,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人的本性”出发,要求教育给学生更多关爱,更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人的尊严,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营造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帮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系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需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用之才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正是高校教育根本目的要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地位,重视人的自我发展,这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学生就业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需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优势,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就业过程的残酷性,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就业能力,从而促进高校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备受重视,很多学校都成立就业指导办公室,然而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由于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大学生在就业指导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忽视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养质量的综合反应与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声誉。出口决定进口,高校的招生计划与就业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迫于高校招生与自身发展的压力,部分高校把就业率视为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就导致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试图通过各种就业考核制度、确立就业目标值等手段,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然而某些就业指导工作者,为实现考核达标,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严重忽视大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考核结果,忽视教育过程,盲目追求高就业率,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此产生最直接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大难题。目前,许多高校已针对这一问题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然而,据了解,部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仅限于纸上谈兵,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生表示对就业指导课所学内容没有任何印象,即便认真听,也没有什么实际性帮助。而且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是大班授课,且学时有限,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专业性的辅导要求。这种形式单一的就业指导,往往造成学生在求职选择中被动与盲目。

(三)忽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人文主义关怀。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多以讲政策、讲方法、讲技能为主,受到学时的限制,迫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往往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一概而过。然而,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大多压力来自于学生内心,很多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同时由于认知上的偏差及就业准备的不足,学生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往往产生茫然、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也有很多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将自身的问题告知他人,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大多被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与学生的互动少,人文主义关怀少,若不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则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这一心理问题。

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仅可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人性化、具体化,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正确的就业政绩观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业率是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名片,然而,如果高校的就业率缺乏公信力的话,最终影响的将是学生,使学生在报考院校及专业选择、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因失去依据而走入盲区。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突破就业率的束缚,创新就业考核机制,以正确的就业政绩观为导向,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就业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命和生活,帮助其真正地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遵循学生内部发展需要,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大学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的青年学生。然而,每个学生的出生环境及教育背景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其在道德水平、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及个人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性。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集中表现为大学生个体对于自身职业定位及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和完成程度的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机也是如此,学生的职业选择因需要而生,因需要而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把目光转移到遵循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上,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需要的动态性,根据学生内部需要及行为动机变化,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健全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学生情感需要。

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规律,充分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关注其情感需要,缓解其因就业压力、就业纠纷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建立健全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人文主义关怀,建立就业心理咨询和指导机制,关心学生心情冷暖的变化,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以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并贯彻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其就业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自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炜平.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第4篇

一 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内在情感充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积累、专业基本功练习,注重自身艺术气质的培养。在接受新事物时,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更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有些能够从独特的角度思考问题。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艺术观上往往表现出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表达,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重形式美的表现,轻实质内容的立意;重艺术技巧的追求,轻理论素养的培养等问题。[1]

二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正确,能够以较为广阔的视野去观察我国社会发展的全貌,充分认同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总体认同的情况下,艺术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和层次性。[2]

社会实践活动和一系列艺术观教育活动强化着正确的艺术观。在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目的必须明确,即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学会辨识错误的和艺术观相违背的观点论调,分辨清积极健康的艺术观和消极落后的艺术观,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应当遵循的;什么是错误的、应当摒弃的。

2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因此在教授这门科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其社会科学性,结合实际,以生动的案例、鲜活的事实佐证参考,综合多种学科知识深入讲解理论内涵,使枯燥的理论生动起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各种新媒体兴起,他们每天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的资讯,微博、微信、qq 等聊天方式已经成为普遍的人际沟通交流方式,科技的迅猛发展,固然带来积极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负面效应。艺术院校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其进行教育。首先应坚持多种措施并举,构建全员育人的艺术观教育共同体;其次,要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3]

三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多姿多彩的艺术观教育

艺术观,是指人们对艺术诸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对艺术创作和现实人生两者之间关系的总体认知和态度。归根结底,决定了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功能和使命。艺术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院校的延伸和具体化,其核心是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人才。[4]北京电影学院围绕加强艺术观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围绕着“为什么实施艺术观教育,怎样实施有效的艺术观教育”这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把加强艺术观教育作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主线。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在过去两年里开展的艺术观教育主要有“学生导演奖”大型学术活动、“导演系艺术讲座”、表导实践课排练演出毕业大戏、暑期学生社会实践等载体。

1 导演系的品牌活动“学生导演奖”

在导演奖评比期间,进行为期一周的学生短片展映及交流活动。每场展映之后,都有导演及主创人员与观众交流。这种形式无论对年轻的学生导演还是对全校学生都是一次很好的艺术观矫正机会。北京电影学院的标准放映厅就是检验学生艺术观的礼堂,当他们的作品呈现在大银幕上,就要经受电影学院师生的“无情”检阅,作品中最微小的瑕疵都会受到观众的“挑剔”甚至哄笑,这对导演是强烈的刺激,往往能有效地矫正其艺术观,改变平时不易改变的艺术观点。在交流环节,观众也能分享导演的艺术观点和创作经验。“学生导演奖”活动期间,还会邀请到电影行业内知名导演、编剧等为全校学生讲授自己的创作经验。给学生提供了和大师近距离交流的宝贵机会。

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辨能力,他们的艺术观正在形成。在艺术的主要特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艺术的受众、艺术的使命等问题的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唯美主义等各种非倾向,而且这些倾向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说明各种非的艺术观点和艺术思潮对学生有较为深刻的影响。[5]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的艺术观教育就要多采取大讨论、思想大碰撞等形式,在对比、交流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价值观、艺术观。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自觉摒弃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

2 导演系的长期活动“导演系艺术讲座”

“导演系艺术讲座”活动则会定期邀请电影创作行业内的知名艺术家为学生讲授艺术创作的理念、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故事。无论音乐、剧作、美术、摄影、戏剧还是电影,都对学生进行电影创作大有裨益,带来启发。导演系的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基础,全校各系的学生都表现出愿意参加这类专业知识学习交流活动,讲座交流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交流问答环节,学生们也积极提问,和台上的嘉宾很好地互动,证明这种形式的艺术观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被学生接受,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艺术观,矫正学生的艺术观。

通过学习前辈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人的失败教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来弥补书本上、课堂上教不到的知识,成为基础经史理论之外的第二课堂。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氛围内,长期熏陶下,才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观。创作风格的形成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更是在一定艺术理论和艺术观指导下的选择取舍和不断磨练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自觉程度直接决定着艺术风格的形成。[6]

3 导演系的特色“表演课汇报演出”

除了这些学术活动以外,课堂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最直接、最有力的艺术观教育。专业课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直接塑造、影响他们的艺术观。其中表演课对于导演专业的学生更具有塑造艺术观的力量,同时也更容易被外界看到。

每年本科生的片段表演、毕业大戏和进修班的表演课都要对外汇报演出,在这门课上,导演系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舞台调度、指导演员、舞美灯光音效设计等一系列技能,更要亲自上台表演,体会表演的魅力。导演系学生的表演,越来越受到好评,甚至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系官方微博、微信的宣传,更多校园以外的人士来观摩演出,演出的火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排队排出长龙、剧场过道上都坐满观众的情况。

导演系的汇报表演已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景,成为一项校园文化,这对学生既是考验锻炼,又是学习机会。只有通过直接面对观众的表演,才能检验学生一学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他们头脑中建立起的“艺术观”是否正确,是否被观众接受。这样促进了学生正确艺术观的进一步形成。

4 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

暑期社会实践也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对“艺术来自生活”的原则普遍认同,但绝大多数学生的经历都是围绕着念书、复习、考试,人际交往的范围局限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体会就来自这中间,这种经历背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显然是苍白的。[7]因此,导演系每个暑期举行的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的这一先天不足: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会要求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拍摄一部家乡附近人们生活的纪录短片,或让学生完成文字、图片或影像形式的社会实践报告,作为固化的实践教育成果展示和保存。

通过这些深入社会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学会做人做事,最终实现提高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学生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8]

总之,艺术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北京电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着的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这也是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

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如何与行业实际相结合,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是什么,如何提高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值得研究探索。[9]针对学生在认识中存在的模糊和困惑,耐心细致地开导、解惑答疑。只有采用形式多样,被学生喜爱的方式去“疏导”才能理顺,才能通畅,而不能简单采取“堵塞”的方式,要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信服、敬佩思想政治教育者,信服其传播的理论,并自觉内化为自身的信仰、行动指南和艺术创作的准绳,即价值观、艺术观。在这方面,导演系做了大胆尝试和突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2]陆花,叶山岭.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原因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4):41-45.

[3]夏凌.互联网对高校艺术类学生艺术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1):102-105.

[4]侯光明.加强艺术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 2014(10):39-41.

[5][6]高国庆,郑伟丽.艺术观教育对培养优秀电影人才的重要意义[J].艺术教育,2014(02): 126-127.

[7]叶山岭.艺术院校学生艺术观现状及分析[J].艺术教育,2007(03):8.

第5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职业能力 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mployment-oriented, to Achieve a Combination of Vocational Basic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Lixing, ZHANG Mei, YANG Jinling

(Heilongjiang Forestr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

Abstract Realiz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needs combination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ach course must be based 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improve. Voc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to employment-oriented, established English training objectives; competency-based, select the content of English teaching; take students as main body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english

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全面就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跨越“就业鸿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并为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1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木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一定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强调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基础性、适用性和自主性,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英语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各门课程必须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高职英语课程除体现英语共性外,还要突出其实用性价值,强调能力化,增加实践性材料等等,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英语课程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对岗位人员综合素质及英语能力的需求就是我们课程的培养目标。我们应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出发,为其精确定位,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强调应用性。

高职英语教学应融学习于使用之中,面向市场,将“基础型”英语教学转向“应用型”英语教学。教学中既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对于英语课程来讲,不同职业岗位所对应的专业所需的英语能力有共同的部分,同时也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共同的部分可以作为所以专业的共同培养目标来完成,这是英语教学目标的重点,即主干内容,其对各专业适用,突出通用性特点,同时突出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培养目标既体现不同专业的共性又强调专业自身的个性,即专用性特点,如文秘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面临最多的是与客户在电话、网络、商务会谈中面对面地直接交流。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写能力。类似于模具、电气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是有关产品说明书、技术指导、维修指南等书面文字,职业岗位要求就业者在业务资料阅读和翻译方面有所擅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可以根据其专业特点在共同培养目标基础上增加专业所需的个性培养目标。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增设导游口才、古今中外与自然、人文景观关联的经典之作等。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可以增设广告文案、营销口才、汽修、机电、建筑等专业可以增设阅读获取信息能力方面的知识如:产品说明书阅读等。

高职英语培养目标可以细化为以下内容:第一,口头获取信息、口头传递信息能力、具备交际沟通能力;第二,阅读获取信息能力,书面文字处理能力,写作实际职业工作中所需文书能力;第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开拓能力;第四,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及其就业弹性。(下转第30页)(上接第19页)

2 以能力为本位,选择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组成。有些学者将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细分为六大部分:动手操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可以通过英语课程中听、说、读、写、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来实现的。总之,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只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才行。

选择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体现高职英语特色。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应分为三个方面:(1)夯实英语基础,提高英语素养及英语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终身学习需要的内容;(2)与专业相关、与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有联系的内容;(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素质、健全人格、审美情趣等)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种能力模块:一般性阅读、词汇、交际听说、交际写作、CAD英语专业性阅读。高职教育因专业不同,对英语教育要求区别较大,高职英语教学既要考虑到主干内容对专业均适用,又要考虑到各专业的特殊性。

3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性

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树立“大课堂”教育观,教师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及从业人员基本要求进行英语教学项目设计,根据不同模块进行内容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的契合点,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网络、走进社会,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同时,促进其职业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3.1 模拟仿真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其一,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职业言语实践交际情境;其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其三,提供在具体的职业言语环境中展开言语实践的机会。

模拟求职应聘会,创设真实情境,可以采用项目活动式训练,做到教学练一体。一名学生担任用人公司经理,一名学生为公司秘书,多名学生作为应聘者轮流应聘。公司秘书介绍公司的情况、所要招聘的岗位及人员要求,应聘者自我介绍、阐述自身优势,展开真实环境中的招聘及应聘言语训练。

3.2 结合专业实训,提高学生交际沟通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导游员工作岗位可以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训练,旅游社外联工作岗位可以到旅行社实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及游客沟通协调能力;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专业学生利用木博会召开之契机,在产品博览会客户商洽的氛围中实训。

3.3 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应用文因其实用性的本质属性,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毕业生拥有更大的就业与未来发展空间。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专业能力也得以提升。强化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既要遵循英语教育自身规律,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融入实践要素;(2)借鉴专业课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实践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3)课内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课外间接学习实践活动及直接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4)根据不同的高职英语教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注:本论文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内容衔接的对策”阶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515166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对我校高一新生普遍英语底子差,基础薄的实际,坚持“以英语见长”的指导思想。

二、具体安排: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2、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新课教学中。

3、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尤其与旧大纲不同的地方,清楚哪些内容是新增加的,哪些内容是已经删掉的,哪些内容初中已经学的。认真研究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自习辅导和批改作业。

4、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5、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6、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第7篇

一、切实领悟好“淡化语法”

近几年英语教学界提出了“听说领先,淡化语法,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近些年的高考注重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几乎没有专门为考语法而设计的试题,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淡化语法”。因此在一些师生看来,教授语法和学习语法不够时髦,是过时了的。实际上这种看法比较肤浅,也不够全面。“淡化语法”并不是不要语法,从某一程度上讲,反而要求更高了,学生只有有了坚实的语法基础,结合语境灵活运用,才能选出正确选项。近年来NMET阅读理解中句式结构趋于复杂,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已显现出来,再看近些年的高考完形填空,句子结构也是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句在减少,复合句在增加,考查了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加以认识,在教学中切实领悟好“淡化语法”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二、新教材使用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是一大进步,新教材要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采取听、说领先的结构功能教学法,精心设计,语言地道,图文并茂,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教材,它打破了旧教材以语法为线索的编排体系,句型、课文以交际功能为主线,以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为一体而编排语言材料,使学生通过学习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新教材每单元以开放性的板块形式出现。如:每个单元分为热身(warming up)、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前(pre-reading)、读中(reading)、读后(post-reading)、语言学习(language study)、语法 (grammar)、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复习要点 (check point)十个板块。课后练习也是以板块的形式出现。我省(河南)自2008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使用高中英语新教材,今年已是第三年,笔者认为在使用新教材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进行高三英语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中应尽快实现教师观的转变,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学中应注重新教材中的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学到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3.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新教材中背景知识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有效指导学生

1.指导学生用好一本词典

笔者认为我们教师从高一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用好词典这一工具书,勤翻词典,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词汇,还有助于准确发音、辨析词义、掌握用法。而且随着词汇的增加,语言学习也可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尤其是词的惯用法、固定搭配可由此及彼,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试卷时间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