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9:10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音乐教学总结与反思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提高学生的审美
1.1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
将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审美渴望和审美动力。如在鉴赏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在让学生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点即古典主义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及其体现的美学原则以及对西方音乐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的感受和了解中加深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审美体验,在鉴赏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时,以了解该时期作品崇尚抒发个人情感的特性及其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内容为基础体现在音乐中的风格特点为主,加深对该时期音乐的审美体验。
1.2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原则
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在对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感的激荡勃发中,进行音乐审美体验,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陶冶情操。如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单元中,通过体验对音乐与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加强对音乐的审美。根据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来体验音乐在表现歌词――诗歌所表达的意境的表现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感情,通过歌曲的歌词与音乐结合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的形式特点,从感受歌曲的情感与音乐要素表现特点获得对歌曲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2要善于梳理课后的教学心得
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再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科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每一节课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具体的、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写教学后记或者教学随笔。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说明了音乐的不明确性和非语意性,音乐教学决不能仅依靠语言的讲授和媒体的运用来完成,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教师更不能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问答总结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可以采用讨论、总结的方法,就学生谈到的共性和个性的理解,在音乐作品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上,加以归纳,这样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中要解决的问题就解决了,师生达到了目的,这就是将成功的东西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除了实践成功的方法外,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也同样应该记录下来,供自己去反思、研究,寻找一条合适的途径来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独到的见解记录下来。鉴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度创作过程。作者的意思表达是一层,演奏者来诊释其意思是第二层,我们鉴赏的过程是对作品的一个想象过程,也就是再度创作的过程。
3对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剖析
比如欧洲音乐的课上对保加利亚的女声重唱的介绍,欧亚唱法是自然的开放的一种声音,但其实我关注的是它非常有特点的二度音程的旋律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一边听,一边将旋律写在黑板上,并问同学这旋律有什么特点,由同学们自己分析出来是递减,但教师可以用音乐的术语来讲解―――递减就是一种二度的关系。所以当教师再向同学们提到保加利亚重唱时,通过聆听、视唱后,同学们记住的不仅仅是自然开放的声音,而是保加利亚音乐旋律的特色。真正的音乐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其次,针对鉴赏教学的特点,音乐形式多、音响丰富、选择范围多样等等,所以,作为高中生学生本身,自己也应该做足功课。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一种感性的好恶,但在高中阶段做学问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选择听音乐,得做一个美食家,古今中外,吃得有滋有味,并且还得说出道理来,为什么好,有什么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怎么听,我们如何听?在面对高一学生时,音乐教师可以先抛给学生们一个问题,你们听音乐吗?然后我马上就问,你怎么听?我有三个听音乐的三个层次,你自己来评判一下自己是属于哪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听赏,不需特别的注意,是一种无需心里注意的一种反应;第二个层次:欣赏,主动的腾出相应的时间,独立的有体验的获得心里感受;第三个层次:鉴赏,要通过特定的媒介、形式,要逐步的对作品的体验、鉴别、精神的活动融入,更深层次的进入音乐。往往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听以前听过的作品后,同学们都会有一种新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在课堂上创设了一种情境,同学们换了聆听的角度,有了目的,听什么,因此他就有了新的感受。当让学生们换一种聆听的角度,就会获得一种新的感受,体验后再有音乐老师慢慢的了解,比如老师在讲到复调音乐的时候,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可以选择了两段音乐让同学们自己多次聆听,但教师一定要来引领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归纳,通过聆听获得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音乐为本?提出“以音乐为本”是课改之后,我们教师关注音乐文化了,各种资料很丰富,让学生发现、探究、拓展教学内容,我们在做了很多文章,姊妹艺术介绍过多,放在音乐上的时间不够了,慌了自家地肥了他人田,音乐教师该做的,音乐教师最擅长的,学生应该在音乐课堂上最该获得的知识,这个信息传递的少了,因此我们会提出“音乐课要以音乐为本”。我们音乐教师要知道音乐教学、音乐教师是我们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在音乐课中音乐是本,从音乐上放射出去姊妹艺术,出去了还得回来,我们关注的重点是音乐。
总之,新课程实施,我们音乐教师光有一股热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静下心来琢磨教学方法,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自己的学生,不断反思小结,才会真正有所收获。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核心思想,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注重实效,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努力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罗桔红.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和实践[J].体艺教育研究.2011(27).
[2]田建中.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华章.2010(1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音乐教学;探索;思考
【分类号】G633.951
由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主体的信息科技;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广泛的实践,从小学生到老年群体皆会有所涉及;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更是得到了大范围采纳;不仅补充了教学资源,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间接的促进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从现阶段的经验与教学反馈方面看,收效甚好。因此,以下就以信息技术作为背景,对高中音乐教学展开具体的讨论。
一、概述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实现情景创设,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法转变与教学模式的革新,并有力的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性,弥补教学资源不足之处,更为形象、具体、多样的将音乐世界呈现给学生。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已经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多以多媒体的应用为主要形式,利用网络路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误区说明
根据当前的教学实践经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误区有个方面,将技术等同于教学,通过信息资源等同于课程内容,将视听课件等同于讲授。这四个误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认识不清,未区分教学、工具间的关系,而且,教师对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目的不明确,有时出于教学懈怠,有时出于能力不足等。
三、常见问题的表现形式与解决方法
1、常见问题的表现形式
上面所说的四个误区,也是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表现;但深入一步思考发现,主要的表现形式,集中于更深的层面;具体如下:
首先,教师技能水平不足,角色转换后适应性不强;在学习资源的摘录、选取,以及对课程相关资源的把握程度不够;
其次,对学生的主体性过于放任,未做范围限制,并且教师的指导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具体的方法;
第三,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强,无论是教师、学生,都在表现的工具的应用中,疏忽了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质,以及教学的目的;
第四,未能将信息技术、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善、教育模式革新进行有效的关联,缺少系统性。
2、解决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以高中音乐教学的课程作为基础,分析内容,再通过信息技术来撷取适当的材料,制作教学课件;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感官能力、接受程度、兴趣、教学质量进行教学中的评估,教W后的反思,并进行进一步完善;在课件制作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需要对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这种位置转换,教师的课堂权力集中到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创造者间的权力进行区分,然后,采取积极的适应态度,去把握当前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功能,让自己的创造能力、知识复用水平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与体现,完善教学事业,成就教师自身。
第三,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之一种,减少依赖性,增强对新课改后的高中音乐教学的实质的考虑,并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教学关系的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进行理性解析,找到具体的平衡。将目光转向实际的教学中,以此为中心,更好的应用辅的信息技术工具。
第四,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注意教学理念与目标的改变,如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让学生更好的提高感受力、分辨力;通过教学情境设置与创意让学生更好的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利用游戏互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学生融入音乐、音乐融入学生人生,为其审美、性格、理解力、想象力、创造能力提供一个更好的训练过程。
四、高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建议按照系统论的思维方法,重新整理思路,寻找新的教学路径;具体来讲,就是建构起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理论;从教学结构上进行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的定位;寻找学习动机,从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以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将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提升到一个艺术-人生的新高度,以修养、学识、审美鉴赏、音乐实践作为新的方向;重点培养与训练各种能力;比如,在鉴赏中增加感受体悟的文字表达、风格比较;在歌唱与演奏中注重技巧的学习、训练、展示;并激发学生不断进入创作领域,对基本的音乐元素,如音阶、调式、节奏节拍进行实践应用,让音乐与技术更完美的整合,更好的寻求信息技术与资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益性。
研究的动机
近年来,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音乐教育事业呈现一派生机,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些经济贫穷、观念落后的地区连最基础的音乐教育都无法得以开展。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虽然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许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摆在首位,音乐课形同虚设,很少有人真正关心重视艺术课程的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最需要的就是适应新时代、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而更好地开展高中音乐教育对促进社会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
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空前提高,引起社会深刻的变革,我国正进行着历史以来规模、力度、难度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发展十分不平衡,各地师资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就成了笔者研究的目的与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例论证发、问卷调查法等。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的概括和现状研究,从中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提出音乐教育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解决措施,使其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得到完善和发展。
。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改个案研究
罗燕平在《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教育人才观、尝试教学新模式;建立良好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开展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加大音乐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学内容上处理好“美育”与“求知”的关系;音乐课内容要倾向于民族音乐等方面。”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改课堂教学研究
周媛在《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姜丽荣在“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中提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过分强调少数同学的专业训练,忽视了多数同学的素质教育。
(三)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理论探讨。
周媛在《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提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姜丽荣在“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中提出音乐课“信天游” 式的课堂教学,严重阻碍着《新课标》的贯彻和实施。毛哲茹在《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教”与“学”》中提出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以上文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同时笔者发现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1.全面发展、个性培养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素质教育的提高。
2.全方面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应必要采取强制性的检查与监督手段,要有音乐教育学期计划,学年目标,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措施。
3.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大于对学习结果的掌握
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结束语
根据各地区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形势下,笔者围绕“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研究和反思”的课题,不难看出高中音乐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路径虽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也难念有一些不切实际和一点盖面的情况,不过,我相信通过《课改》的实施,各地区的老师们都有了一些新课程的概念,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愿高中新课程改革能更顺利的执行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平.《对普通音乐教育改革的两点认识》[J].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谢苗苗.《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初探――以上海四所高校为例》[J]. 上海音乐学院
[4] 周媛.《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以连云港市新浦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为实力的调查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5] 毛哲茹.《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教”与“学”》[N]. 西安市 ,2010
[6] 钱丽.《对高中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思考》[N]. 嵊州市崇仁中学,浙江嵊州 312400 , 2012
[7] 王万龙,姜丽蓉.《 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N]. 榆林市第二中学、米脂县沙家店学区,2011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37 ― 02
音乐课程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我国高中音乐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直到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艺术欣赏课(其中包括音乐学科)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才结束了我国高中没有音乐教育的局面。此后,不少学校为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状况开设了音乐课,使得高中音乐课的开课率逐步提高,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音乐课程“舞蹈模块”开设的原因
1、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和内容,教育部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尺度》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中学艺术教育应将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纳入其中。
新的艺术课程倡导综合艺术教育,然而,从我国高中传统音乐教学的情况看,具有美育功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只设置有音乐、美术等科目。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姊妹艺术,在高中开设“舞蹈模块”教学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求,有利于促进高中生身心发展。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中也明确指出,“要探讨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2〕将舞蹈引入高中音乐课,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形成较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本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它既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注重学生个人潜力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当前我国高中的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舞蹈教育自古就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工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舞蹈是人类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体育、艺术及美术等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亲密配合。它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而且能健美学生的形体,增强体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与气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可否认,素质教育需要引入舞蹈教育用来培养高中学生的素质修养及情感个性。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实施情况
1、新课程标准为中学舞蹈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影响,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艺术教育等非应试教育课程以足够的重视,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重点仍是语文、数学等应试教育课程,广大中学只是围绕“统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大部分中学根本就不开展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被忽视甚至被忽略。〔3〕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提出了新时期中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将舞蹈教育以“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形式纳入到中学音乐课程,成为高中舞蹈普及教育的重要标志,使中学舞蹈教育的普及迈进了一大步,高中舞蹈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普通高中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
从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情况看,普通高中开展舞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多为一线城市)开展了“舞蹈模块”的教学,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在音乐课中开设舞蹈模块的学校较少,受师资条件、教学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学校不具备开展舞蹈教学的能力。
3.已开展“舞蹈模块”学校该模块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高中音乐课程中“舞蹈模块”还是一个新事物,由于该模块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缺乏成功的经验,在已经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学校中也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层面,由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深入,“舞蹈模块”的教学内容单一,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率低,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层面,很多学生对“舞蹈模块”的学习兴趣不高,对授课内容的了解程度低,认为气氛不够活跃。
三、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教学情况
1.师资情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范围相对局限,教育对象主要限于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舞蹈专项学生,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培养舞蹈专业教育、表演、舞蹈艺术编导等行业所需的专业舞蹈人才。这种舞蹈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大部分舞蹈专项毕业生在毕业之后都会进入舞蹈专业院校或歌舞团体,很少有毕业生去学校执教,循环往复。
从现实情况看,极少数普通高中有专门的舞蹈教师或形体教师,大部分都由音乐教师承担“舞蹈模块”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师范大学或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在学期间见主修的大多是器乐或声乐,舞蹈课程并不是学习的重点,他们对舞蹈知识、技能的追赶不够全面,受过正规舞蹈教育、有较高学历的专业舞蹈教师严重不足,这是制约普通高中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
2.教学实施较为落后
教学设施是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物质基础,由于舞蹈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舞蹈课程教学实施较为落后,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舞蹈教学设施也不容乐观。由于大部分学校尚没有在音乐课中开展“舞蹈模块”教学,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单独的舞蹈教室,第二课堂的舞蹈活动多在多功能教师或宽敞的大教室中进行,有些学校直接在露天操场的水泥地上开展舞蹈教学。在一些拥有舞蹈教室的学校中,为舞蹈教学配备的器材设备也比较简陋,其规格还不是很标准,仅有的木地板、把杆或镜子等都不尽人意,有的学校的把杆是固定死的,不能根据学生的身高随意调节,有的学校的地面是传统的地毯式甚至是水泥地,教师上课通常就只有一台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电视及音像资料等数量很少。
3.针对性的教材、教辅匮乏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完全适用于普通高中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针对性教材、教辅资料十分匮乏。虽然2004年出版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等优秀教材,但有关“舞蹈模块”教学方面的出版物比较少,并且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教学中难免捉襟见肘。
四、普遍高中音乐课程“舞蹈模块”的教学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领导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
政府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出发,充分考虑舞蹈教育的价值及学生的需求,要通过媒体、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对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重要性以多种形式进行强化,提高校领导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开展“舞蹈模块”教学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矫正以往误区。
2.强化课程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广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展需要、新课程标准实施需要的正确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利用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关系平等和教学关系互动的原则,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加强岗位培训,培养“反思型”专、兼职舞蹈教师
普通高中要从舞蹈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有效的岗位培训提高音乐教师或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也是高中开设及开展好音乐课“舞蹈模块”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岗位培训不要盲目的追求舞蹈动作的专业化水平及舞蹈技能、技巧的难度,应以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基础技能的学习为主,提高教师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当前舞蹈模块教育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反思型”舞蹈教师。先进的教学理论,优秀的教学方法皆是从教学实践中得来,我们要立足课堂,培养舞蹈教师的反思意识,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反思舞蹈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水平。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以乡镇、学校为单位,多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在教育教学研讨中,在课堂教学的相互观摩中,在多元信息的交流中理解新的理念,或让教师就近解决岗位培训,让教师到当地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上舞蹈课,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启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郭雨柔.高中舞蹈教学现状及音乐选修课“音乐与舞蹈”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
〔4〕陈永明.初探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J〕.音乐时空,2014,(11):188.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加强科目自身建设,革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制,成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不断探讨和期望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反思和总结了一些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经验,与各位同行在此分享一下。
一、根据教学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变,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更新。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适当增加乐理部分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乐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并不全面,而且很多学生愿意学习乐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现状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曲式结构、音乐节奏、音的长短、唱名、音名等,当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这些乐理知识后,就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学习唱歌;二是适当增加部分流行歌曲及通俗音乐的元素,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曲目大都是经典与严肃的歌曲,通俗音乐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高中音乐鉴赏课时,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核心。自主意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张扬自我个性、表达个人情感,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发展,应将音乐教学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有时教师也需要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们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与学生交流心得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要善于向学生请教,例如,在流行音乐方面,很多教师确实不如学生知道得多,包括通俗歌手的演唱风格、成长经历、成名曲目等,此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更没有长幼之分,所以,教师要将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海洋中自主徜徉、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流行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备课,由学生上台讲课,由教师补充教学,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势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发扬了集体的智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新课标实施以来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审美就是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创造美,是人类主动追求美的实践活动。而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意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课实际上就是对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再创造,是一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音乐教材中包含的音乐曲目,也就是审美客体,大都是历经岁月沉淀而精选出来的经典之作,所以说审美客体是一种“美”的感性存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表现情感与情绪的,如:抒情型、激越型、悲伤型、欢快型;有表现体裁方面的,如,器乐和声乐的不同体裁与形式;有表现时代风格的,如,古典型、现代型、浪漫型等;还有表现情节和形象方面的,如,高山、流水、英雄、少女、情谊等。我们要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音乐王国,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才能使他们充分享受音乐艺术特有的美妙和魅力,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情感。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目标要求,让高中音乐教学绽放新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赵玉柱.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中音乐课[J].科技创新导报,2011(5).
[2]赵珊珊.对高中音乐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建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0).
[3]张一竹.高中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建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音乐鉴赏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知识积累相对丰富,主观意识很强,他们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升学压力,对时间的分配和知识的摄取都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笔者真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受益。高中音乐课,既要面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又要肩负素质教育的重任。在这样的现实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务之急。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懂学生——有效教学的起点
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而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之“效”,源于课程标准,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评价一堂课的有效性不仅从教师的教来看,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学来看。因此,“读懂学生”是有效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了解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预案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与学生展开深度互动,有的放矢地促进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教学的起点。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辨听、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与作用。几年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实践清晰地反映出要让学生都喜欢,确实是个很难的课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但我们不妨把起点放低一些,先不要奢谈音乐对于理想的启迪、音乐对于人生的意义,通过一学期乃至一年的学习,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教材中的音乐是美的、能丰富他们的感情,音乐教育就算取得了很大成功。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要让学生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集中注意力聆听作品,感受各个声音之间的关系很难,因为这要加以训练。因此我在介绍这部作品时,降低聆听难度,在授课前深入解读授课内容即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找出最具特色的音乐部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触摸音乐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并由此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音乐风格特点,提高聆听的专注度。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材使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优劣。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有四个版本的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尽管教材的编写已经十分人文化,体例、内容等安排也较为科学,但不可能适应不同档次、不同地方、不同教师的需要。因此机动灵活地使用教材十分关键。高中音乐教材的使用,比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有更大的机动空间。因此在不影响教学目的与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学音乐课改观摩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人音版》教材中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关探索。这是一节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课。我从作品题材选择着手,将我国第一部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草原放牧》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要素逐步展开对作品的分析,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注重音乐本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利用钢琴顺利解决多种难点,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带领学生聆听。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受优美动人的旋律,陶冶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问题”的作用——有效教学的关键
吴斌先生再三强调“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充分显现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可以说,问题是课堂的兴奋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们必须扎扎实实研究音乐,精心设计有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说是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问题应该是学生有兴趣探究的;是能够与真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觉得非常有价值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并能自行解决的;是有一定创意、有一定思维负荷,对驱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有促进作用的。
在《人音版》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导入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已故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的视频。之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拥有帕瓦罗蒂的歌喉,你会唱什么?当然这首歌是代表中国到世界舞台上去的。”简单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具备了趣味性、真实性、可行性、驱动性等特征,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说京剧,有说评弹……答案各式各样,当然学生说的答案最终归结到中国的民间音乐。我继续介绍:“作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具有超高的演唱技巧,他唱过很多作品,难度有9个HC的作品,技巧要比《我的太阳》难得多,但每次他一定会带一首《我的太阳》到世界舞台上去。这是意大利本土民歌。这样的艺术家,他对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这样的执著,那么在座的各位呢?同学们知道几首中国民歌啊?”这时我注意到很多学生脸上求知的表情:好像真说不出几首。“准备好了吗,一起学习吧!”一个真正的有效问题的提出,才有可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提供自主探究的舞台。
在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的教学中,首先用一首调性音乐——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让学生对十九世纪音乐有一个感性认识,听一听、唱一唱,即刻就可抓住主题旋律。然后听一首无调性音乐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听觉似乎迷失方向,没有稳定的归宿音,刺耳、怪诞,对比非常强烈。设问:能哼唱这一片段的旋律吗?两首作品哪首是调性音乐?哪首是无调性音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试想会有哪些社会的、历史的、艺术的原因导致音乐在跨入二十世纪这个时间点上发生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对比音乐告诉学生二十世纪音乐发生的变革、创新及特点。最后一问将学生的视角从音乐拓展到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启发学生思考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并由此懂得任何艺术都不可能游移在社会、时代之外,它的产生、发展、变革、创新都与此息息相关。
在音乐课堂中,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而作出判断、筛选和重组。教师理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尊重并珍视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质疑、争论,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学生的“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四、反思教学效果——让课堂更深入有效
反思是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真诚地反思。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条件。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从本质上更深入了解反思,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本节课学生领悟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是自主学到的吗?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了吗?经常如此反思,不断积累经验,课堂教学定能够更深入有效。
五、结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只有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则不仅能积累教学经验、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深入有效。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高中音乐鉴赏课会越来越受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改 高中音乐教学 创新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倡导不断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事先体验、表现、创造的音乐学习,然而,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与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与音乐新课程改革幅度大、跨度大、难度大,让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一些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被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学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学生音乐学习存在功利思想,音乐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缺失预习和复习环节,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音乐教学内容改动随意,偏离教学目标
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学内容随意改动,学习的内容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习所替代,完全偏离了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这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音乐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仍扮演着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结果、轻兴趣”为主。音乐课程教授过程死板、教学方法教条,没有给学生参与、创作的空间。
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科学的教育体制,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及教学的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如何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1.丰富高中音乐学习内容,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我们知道,单一的、远离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宜地整合必修课(例如教师在必修课的音乐剧欣赏部分,可以调整单元结构,设置专门的《音乐剧赏析》单元,而适当保留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或拓展选修课,丰富音乐课程学习内容,为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2.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学生没有自我规划,被动学习音乐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外加以引导,搭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师生互动的点评等。
要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课外表现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曾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组织了一次年级学生的才艺比赛。参赛选手自主选定比赛曲目、确定演出形式、求教老师和同学反复练习,修正和提高自己;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这次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且调动了参赛学生和非参赛选手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
3.实施差异性评价,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评价要立足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考评,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时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因此,教师应关注差异,打破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设置开放的、多元的评价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和选择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考核项目,充分利用兴趣的作用,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原则而开立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积极作用,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冰. 试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在线学科教学[J]. 2008年2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