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在线课程开发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2 09:39:04

序论:在您撰写在线课程开发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线课程开发建设

第1篇

【关键词】《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77-02

《语言学导论》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还明确指出,《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应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自从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译介到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值得称赞的成果。通过建设《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对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能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小组协作研究能力。

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代表性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一个S―AT―R过程,即一定的刺激(stimulus)被个体同化(assiminate)于认知结构(texture)之中,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response),而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强化”的简单过程。这一思想奠定了当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缩写为CLT)的基础。CLT

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要、兴趣、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的学习过程与其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CLT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CLT强调“情景”、“协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它认为,一个交互的、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然的、友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者可以自己决定建构和创造的知识,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CLT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设计原则

1.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原则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由现代社会理论家杜威在批判传统西方哲学中的知识论和伦理论时提出。在半个世纪前,前苏联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并实践过这一学习理论。它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取新知识、能力和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手段,以两种模式较为普遍,它们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性学习理论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因此,在建设《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时,可以分别根据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和编排资料,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3.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发性设计原则

在《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中,要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的各有差异、对资源需求各不相同的现实情况,提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料,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学习相同知识,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5.交互性设计原则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资料。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资料的选择,以最佳的顺序根据导航系统学习同一知识的各方面的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在师生都在线的情况下,《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论坛应能做到实时交互。

三、资源库基本框架及内容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及内容如下图所示:

《语言学导论》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库包含“教学课件”、“练习讲解”、“理论与实践”、“补充阅读”、“在线测试”、“课程论坛”和“相关链接”等单元。教师将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上传至“教学课件”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在线查阅或下载电子课件。“练习讲解”单元向学生提供各章节课内外习题的解题思路、参考答案,方便学生检查自身对各章节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理论与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含根据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所设计的小课题,学生可根据课题研究提示,结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从而培养自己初步的独立研究能力。“补充阅读”向学生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学论著节选、语言学研究论文以及往届毕业生语言学方向优秀论文,内容包括语言学术语阐释、主要语言学理论及流派的介绍、最新学术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等。《语言学导论》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学知识解答各种类型的考试题目。“在线测试”就是用于向学生展示各种考试(如: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中与语言学相关的试题,并提供相应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自我测试。在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线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论坛”是学生针对课程发表个人看法、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的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的场所。在线教学资源库中设有“相关链接”,其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网络上公用的语言学相关数据库的链接,可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浏览,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弥补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限而无法辨别网络资源优劣的局限性。

四、结 语

《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和补充,应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开发与建设《语言学导论》在线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情况和目标,允许他们通过各种选择来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 莉.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0(7):67~69

2 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2):35~38

3 邵 斌.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方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53~157

4 宋守信、陈斌龙、张家俊、赵 玲.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03(7):69~71

5 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2):12~18

第2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利用共享;管理评价;优化

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OER)运动是在网络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网络知识分享的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规范化。开放教育资源主要形式有开放课程、开放虚拟学习社区、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资源库、开放的数字化图书等,它作为一种新生网络知识共享形式,一方面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教育公平,促进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诸如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单一、资源的优质性难以保障、可获取性低、重评建轻的维护管理和现有监督评价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剖析其中的原因,才能打破其发展瓶颈。一个完整的开放教育资源过程包括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共享、管理评价三个过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理应从这三个方面切入。

一、国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

首先,开放课程资源的优质性不能得到保障。其一,在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中,教师扮演的角色过多,任务过重。在我国参与OER的三种主要机构有直接负责开放课程建设的各大高校、致力于国外优秀课件的引进,翻译,本土化的开放教育资源组织和IT机构、为各种形式的OER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教育部和相关的基金会。负责开放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主要是全国各高等院校,各院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形式,完成开放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并网上,这也是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及相关下属部门并不直接提供技术支持,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机制意味着,各高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老师在得不到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必须独立进行包括课程规划开发以及脚本的编写测试等工作。可以说各高校教师是同时扮演了课程开发者与技术实现者两种角色,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也对开放资源的建设不利。而在国外,如MIT等名校,教师只要对要课程内容加以筛选确定和编辑即可,至于网页制作及后台技术等,不属于他们考虑的范畴,他们只需扮演好课程开发者这一种角色就好。

其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在建设开放课程时是参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五个一级标准、十五个二级标准进行的。这五个一级标准中涉及到的课程教学内容部分,强调的是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理论实际一体化,选用先进适用教材,更多是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来考虑课程设置的优质性。也就是说,作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主体,国家精品课程在建设时事实上只在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等方面做到了优质,而没有从用户的角度,对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等方面加以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开放课程资源优则优矣,但无人问津,影响后续的利用共享。

再者,缺乏对开放课程的整体规划。据统计,从2003年—2013年,在大致13个门类的网络资源建设中,工学和理学的国家精品课程分别达到了804门和408门,相应的哲学和历史学只有28门和24门。很多相对冷的学科开放资源的建设要更落后,而一些热门学科,如工学、理学等甚至存在过度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关于开放资源的利用共享

从开放课程资源的可获取性,资源的推广,用户参与积极性三个维度来说。

第一,开放课程资源可获取性低。具体表现为在课程资源建设时技术支持较差和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首先,鉴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技术实现者的双重身份,一些技术性问题成为了影响国内开放资源可获取性的重要因素。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网络精品课程,没有提供检索工具,不方便用户进行课程检索;南京大学的精品课程导航,做的不是很清晰明确;河南工业大学的部分精品课程,如材料力学,微机原理及接入技术等,课堂录像无法观看,相应组图也无法打开;另外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其精品课程网站甚至会出现打不开网页的状况。这些都是由于网络开放课程在网页设计建设时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的,直接影响了开放资源的可获取性。其次,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也是影响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的一个重要因素。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在国外,类似于CC(CreativeCommons),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等开放共享协议的广泛使用,避免了知识产权纠纷,使教育资源的开放范围有了明确限定,确保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无阻的开放共享。而国内类似的共享协议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只是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相关规定中指出,被授予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资源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属于全国各高等院校,而并没有明确给使用者对精品课程进行下载、复制、修改、编辑等进一步加工及再传播的权力。一方面,这就很容易使课程使用者产生困惑,他们在使用时会有侵犯知识产权和对精品课程的加工利用在权利范围之外的困惑;另一方面,学校也会产生疑虑,限制课程的开放程度。这种疑虑和困惑甚至还扩散到了一些IT机构的公开课领域,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名校视频公开课都是只能在线浏览,不能下载观看。另外像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凤凰网的视频公开课,都存在着这个问题。课程建设技术支持较差和产权保护机制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可获取性,影响到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利用共享。

第二,资源推广力度不够。就我国精品课程而言,教师和学生主要是通过站内链接,搜索引擎,别人推荐等方式得知的,更多的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其的相关了解。这也是国内精品课程重建设参评,而轻推广利用的结果。对于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和网易,新浪,凤凰网等参与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的IT机构,教育部及相关下属组织需要从舆论,资金等方面加以激励引导。

第三,用户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一方面,用户在使用开放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各种技术性原因所致的课程不能顺利、深入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产权保护机制的缺失,部分高校课程在对外开放时进行了权限设置,这些都打击了用户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积极性。再者,大部人不愿意在工作学习之外进行额外的学习,国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开放教育资源利用共享。

(三)关于开放资源的管理评价

从开放资源的后期管理,评价机制两方面来讨论遇到的问题。教育部下发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由相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这实质上是确定了高校教师作为开放资源后期管理的主体。而目前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着为评而建的问题,往往是重评价,轻管理。很多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以后,或者疏于管理维护,或者由于缺乏后台技术等原因,常常会出现连接失败,互动平台无人管理等情况。另外对于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以及网易新浪的公开课,虽然都设立了留言跟帖区以方便用户与开放课程的负责教师互动,但是往往是用户积极留言,课程提供者不予理睬。点开爱课程网站的几门公开课后面留言板,只有庞维国教授对用户留言进行了有选择的回复探讨,至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千古明月”,四川大学的“中国诗歌艺术”,南京大学的“诗意人生五典型”等课程,则很少甚至根本见不到课程提供者与留言用户的互动。国内开放课程的管理缺乏专门的课程管理系统。在国外,各名校项目组已经普遍采用了基于某种协议的课程管理系统,如YaleUniversity和USU(UtahStateUniversity)使用E-duCommons来管理课程内容,Connexions大学使用Rhaptos管理开放资源。就对开放资源的监督评价而言,国内开放资源的不足主要在于缺乏来自用户的声音。无论是对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项目进行评审,还是后期进行的年度检查,主体都是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的标准也更多集中于课程本身。虽然有提到网上学生评价,校内督导评价这些内容,但是并不作为主要的标准来展开。缺乏来自用户的声音,也就难以掌握关于课程实际应用情况的全面深入的信息,造成开放教育资源重建设,轻应用。

二、相关的优化的策略

针对我国基于网络知识共享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欧美发达国家开放教育资源的成功经验与未来OER的发展趋势,从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推广、管理评价三方面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关于开放资源的开发建设

针对开放课程资源在开发建设中遇到的资源优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以下以下优化措施:把教师从资源建设者、技术实现者的多重角色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专心于课程内容形式的选择,确定,编辑,而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如脚本编写、网站设计等,可由学校组织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在资源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前沿性,还要从用户角度,对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等加以考虑。可以通过完善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判标准,增加相关部分的权重。针对开放课程资源在开发建设时缺乏整体规划的问题,教育部应从宏观上加以引导调控,加大对相对冷门的学科如历史、哲学等人文类科目的重视程度,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上予以体现,促进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主体的网络开放课程的平衡发展。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在来自校内教师自主建设模式之外,提倡与来自校外的专家、教师共同建设;在学校单独建立自己的精品课程之外,提倡由来自不同学校的相关专家教师共同开发建设。通过这些方式,完成开放课程建设人员的整合。

(二)关于开放资源的利用共享

针对开放课程资源的可获取性低的问题,从信息技术水平和产权保护机制两方面提出如下优化措施:其一,通过购置专用服务器,开发方便快速的课程下载工具,扩充校园网带宽等措施,改善影响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的硬件设施。其二,丰富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组成员,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例如可以利用把一定比例的建设经费划归网络资源中心,建设成果作为岗位考核依据等方式,吸引这些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的加入,使项目的技术支持得到保障,从人员构成方面来改善影响开放教育资源获取的软件设施。其二,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之外,尝试引入类似CC协议之类的开放共享协议,对开放资源是否允许修改,可以怎样利用等《著作权法》没有明确提出的问题加以限定,从而在部分保留著作者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加大著作的开放共享,放宽对用户的权限设置,使用户对于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以及一些IT机构如网易、新浪,及爱课程、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站的名校公开课能够进行复制,下载及进一步的处理。另外,对于高校精品课程,还可以学习MITOCW(MITOpenCourseWare,MITOCW)项目组的做法,由学校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对制作开放的精品课程所用到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一些可能引起版权争议的材料进行替换和删除,排除教师在建设课程时因为担心所用材料产权问题而产生的后顾之忧。针对开放课程资源推广力度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及相关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以文件和座谈会等形式,带动有关开放课程的讨论,加深师生和来自社会的学习者对其的了解,而不是仅限于站内搜索,别人推荐等途径。针对用户积极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在线学习的研究,注意培养社会的自主式,参与式学习文化,使用户自发参与到OER中来。

(三)关于开放资源的管理评价

针对开放资源后期管理中出现的,因疏于管理维护,或者由于缺乏后台技术等原因造成的内容更新迟缓,连接失败,互动平台无人等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优化:对课程负责人员予以津贴补助,将课程的维护管理也纳入负责教师的岗位考核内容,要求相关负责人自觉完成对开放课程的更新、维护及用户交流。改革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资金自助形式,专门列出课程维护的资金,以与课程建设资金相区别。引进推广国外先进课程管理系统,如Moddle,Claroline,MOOC等。这些开源的课程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论坛,作业提交,在线测试,在线评阅,答疑等网络互动形式,操作简单且方便教师对网络课程的管理,利于教师和用户的同步异地交流。针对开放教育资源监督评价中缺乏来自用户声音的问题,可以在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及年度检查中加大用户反馈所占标准的比重,设立校内课程评价委员会对开放课程进行辅助抽查,邀请第三方社会性评价机构,通过这些措施,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

(注:本课题受江汉大学武汉市市级重点学科项目“教育学”学科建设课题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黄荣怀,胡永斌,刘晓琳.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成熟度模型研究———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二)[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2]陈鹏.研究人员视角的教育资源网上公开障碍研究———以课件资源为例.图书情报工作[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3]王美静.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现状分析[J].网络与远程教育,2012,(1).

[4]徐世猛,任友群.开放教育资源与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访美国纽约大学高级副教务长纽尔顿•康力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1,(5).

[5]李亚婉.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中国开放大学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第3篇

加强学习资源建设,提高学习支持服务能力,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对进一步提升电大教学水平,搞好内涵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开放教育举办十多年以后学生构成、专业构成、媒体构成等各种环境的变化,有必要加大网上学习资源建设的力度,并且在学习资源开发建设中重视和加强网上动态视频资源和基于手机的网上学习资源建设。

【关键词】 学习资源;学生年龄结构;微学习;流媒体资源;数字原生代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1—0089—04

开放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显示了其入学门槛较低、学制有弹性、学习方式灵活等优势,满足了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又想参加大学学习的广大民众的学习需求,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工作者。目前,电大系统正在积极为办好开放大学作准备,在这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以求得开放教育稳步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目前必须切实加强学习资源建设,以适应教育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

一、学生构成的变化需要进一步

加强网上资源建设

学生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年轻化。如宁波电大2010年对报名就读开放教育的直属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专科学生21-35岁学生分别占96%和88%(见表1);二是学生从事的行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2010年调查本、专科学生来自于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8%和94%;三是学生的地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县及以下基层单位。如宁波电大每季招生中,宁波市城区学生比最高的是2002秋季,占73.45%,2006秋下降至40.3%,2011秋更是下降至22.44%。地域结构变化的另一表现是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大大提高。2010年调查本、专科学生来自于宁波市外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6%和46%(见表2)。

上述三方面学生构成的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网上学习资源建设。因为年轻学生有条件(2010年本、专科学生在工作单位或家庭或两者兼有上网条件的比例分别占98%和93%)、更喜爱并且有能力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来自基层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学员迫于工作压力、竞争压力,没有整块时间参加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面授辅导。以宁波电大为例,2011年秋季学期在面授辅导课到课率统计时发现,尽管学校采取了大量动员、鼓励学生参加面授辅导的措施,随着考试时间的逐渐临近,面授辅导课到课率仍然有逐渐递增的趋势,但总体上面授辅导课的到课率还是偏低,不尽如人意。更需要强调的是,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统一课程考试时间安排的多年固定性,导致金融等行业的学员对个别课程连参加正常的学习测评都有困难。只有让学习者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才能充分显现远程教育的优势,才能不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仅仅作为一个标签。因此,远程教育的组织者认为,如果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给予过于严格的框定,将与远程教育所“承诺”的“任何时间”理念相冲突。[1]

正因于此,针对目前面授辅导课到课率的实际情况,以及开放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新专业的开设,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始了新一轮的网上学习资源建设。通过制定《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教学资源的类型、建设的流程、应用要求及建设经费等内容。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已新建和重建了50多门课程的视频学习资源。通过提供给学员相对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没有整块时间参加面授辅导时,能利用碎片时间参加网上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到位率,减少面授辅导和网上学习的流失率。

在高等教育领域,混合学习被普遍定义为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112”教学模式,其中的“2”就是两个结合,即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现实课堂和网上课堂的有机结合。因此加强网上学习资源建设也是进一步实践和发展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二、专业构成变化需要加强

动态视频资源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推进,公民参与高等教育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加高等教育学习的专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参加高等教育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宁波电大系统2011秋的招生开设专业与五年前(2006秋)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发现在专业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见表3)。

专业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设专业数增加了40%,尤其是专科专业数增加了近56%;二是开设的理工类专业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专科专业,增加了75%;三是小专业现象明显。以宁波电大直属教学点2011年秋季招生专业来看,12个本科专业中有9个专业招生数在50人以下,22个专科专业中有14个专业招生数在50人以下。

无论广播电视大学的“人生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全民学习的平台”定位;还是开放大学以推动高等教育向开放、灵活、全纳、终身转型为宗旨,以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公信力为己任,致力于教育公平,将优质的高等教育送到每个向往提升自我、发挥潜能、追求发展的公民身边,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3]都需要开发多种教育项目满足全民学习的需求。现代社会正经历急剧的变化,要及时满足社会的需求,就需要适时开发建设相应的专业。

随着专业数的增加,各专业学生越来越分散,有的甚至在外地工作只能考试时返回学校,再加上交通不便,这给组织集中面授教学带来了许多难度。面对大量的小专业课程,无论从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角度衡量教育成本,还是从教师为少量学生进行面授辅导的兴趣与效果来看,面授辅导为主的教学方式已不太现实,况且也不尽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因此,有必要再次强调开发建设网上学习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网上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更能够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和整体运作优势。可能某一所电大或某所电大的某一个专业的专业办学条件,特别是专业师资水平一下子达不到办学要求,但利用电大系统的力量,甚至由中央电大牵头组织借助于普通高校或行业系统的力量,有关专业的专业教学条件是可以达到的。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创设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分工合作机制。遗憾的是当前高等教育e-learning的实践大多并未遵循这一原则(劳动分工、专业化原则),仍然采用个体手工作坊的方式开展e-learning,教师们各自开展教学,并关注每个教学环节,丹尼尔借用Bates教授的比喻称其为“独行侠”的方式。[4]

年轻学生富有青春活力以及对网络技术的喜爱和擅长,以及电大理工科专业的逐渐恢复和增设,都需要我们重视动态资源的建设,特别是动态视频资源的建设。广播电视大学以理工科起家,发展过程中理工科曾逐渐萎缩,经过这几年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理工科已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但目前电大系统理工科力量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大力借助普通高校和实业界人士的力量。而这两方面人员自身工作都比较忙,要请他们上面授辅导课有难度。但在明确要求前提下,请他们与电大教师、技术人员一起开发网上学习资源则比较现实。另外,理工科专业许多课程相对于文科课程学习难度大,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再加上成人学习者特征决定不必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国际成人教育之父,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曾指出成人学习者五方面的特征,其中一个特征是成人学习者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学习者,成人学习以应用为取向,其从事学习活动都是为解决当前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系统性可以淡化。学习者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学习,学习的过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5]基于上述三方面的考虑,建设和开发理工科专业的网上学习资源,特别是动态视频资源,包括CAI课件就显得非常必要。根据一致性原则,如果学习材料提供的外部表征接近于对学习内容的内部表征,那么动态的视觉型非语言符号如动画或视频,将更加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对学习内容的内部表征。[6]时间较短的流媒体课件,以其针对性强,知识模块化、案例式、专题式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习者。[7]

在动态视频资源开发建设时,需要特别强调单位资源的时间长度。根据前述学生构成的变化来看,学生整块学习时间是很难保证的,这就需要利用零碎时间,见缝插针进行学习。因此学习资源最好以半小时以内为好,开发建设一批以半小时为时间单元的“学测评一体化”的动态课件。从在职从业人员特点看,每次抽出半小时时间进行课件学习比较容易;从认知规律来看,边学边训练比较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从学习效率来看,半小时学习效率比较高;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学习应该不断有成就感,才能激发学习动 力。[8]

谈到动态资源,自然还需要强调动态。动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更新速度要快,这是基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能力要求的提升;二是要强调交互。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多和别人交流沟通能弥补自身思维的不足和漏洞。学习中更是如此,大量经验证明,高等教育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和民间的交流,其比例甚至高于来自师长的知识。大家交流是互利双赢的局面,不但能增进大家的友谊,促进相互的了解,还能提升专业技能。[9]教师之间、学生之者、师生之间利用BBS、Email、QQ、微博等方式的交互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应该更为突出。

三、媒体构成变化需要开展

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建设

与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时相比,媒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从3G向4G迈进,智能手机的大幅增长更加促进了人与人的交流,WIFI网络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二是所有的媒体都在向全面融合的趋势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三是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的需求不断驱动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9.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8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72.1%,手机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占手机网民的27.7%。微博在手机网民中使用率已达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应用。[10]微博、QQ的主要用户平均年龄不超过24岁,青少年占了绝大部分。

著名学习软件设计家Marc?Prensky于2001年提出“数字原生代”(Digital?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Immigrants)的概念,以体现当代人与其前人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巨大差异。在这篇名为《Digital?Natives,Digital?Immigrants》的论文中,作者考虑的主要是教育系统面对媒体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学生在突变,基于传统思想和内容的旧的教育系统已不再适合。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s)定义为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习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喜欢多项任务同时进行、愿意先图表后文字、喜欢随机获取信息、喜欢玩游戏而不是严肃的工作、在与人合作时表现最好、在即时满足和频繁奖励中成长。如前所述,从电大目前学生的年龄结构来看,电大学生就处于“数字原生代”。

面对媒体的变化,广播电视大学需要及早应对,将网上资源的开发建设逐渐转移到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总的来说,需要创设“3A+3E”学习的环境,提供“3A+3E”学习的资源。3A即随身、随地、随时(Anyone、Anywhere、Anytime)学习,3E即轻松、有效、快乐(Easy、Effective、Enjoy)学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开发建设适合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

(一)开发建设适合“微学习”的学习资源

基于手机的学习特别适合那些工作比较忙,没有整块时间投入学习而又有提高自己愿望的上班族,他们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无数的零碎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点滴学习(piece-meal)。斯坦福学习实验室(SLL)的研究表明,基于手机的学习是一种“碎片”式经验,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但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要求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开发具有零散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要开发适合“微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不强调系统性和学科完整性,应该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且重点内容要进行分解,将相关知识点逐个呈现,最好开发一些“微课件”。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微课件”的时间长度还需要再压缩,最好在10分钟左右,适合进行碎片化学习。

(二)开发建设适合“游戏式学习”的学习资源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校本;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59-02

很多学校因缺乏有效教学资源或资源的不规范而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的发展,也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建设符合学校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

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资源指的是:教学系统内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一切可以用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进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物质与能量,狭义的教学资源指的是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该文所研究和论述的校本教学资源,指的是针对本校的教学需要,投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按照CELTS的规定,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校本教育资源开发基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根本目的在于为建构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支持。

1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已经积极开展了校本的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工作,但是,因为教师个体差异性及信息化素养层次不一,导致目前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不尽如人意,总的说来,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规划。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建设未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许多教师自主开发资源,但缺乏有效分工、协作,导致重复开发较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其次,开发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开发出的教学资源价值不高。

2)缺乏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开发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开发教学资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信息素养,而我校大部分教师还处于使用和熟悉电脑常用操作的水平,缺乏开发教学资源必要的技能,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培训学习。

3)缺乏统一的规范、评价标准。由于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开发,在资源的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和评价标准,导致教学资源的形式杂乱且内容不规范。教师制作的资源满足了个别应用需求,却难以规模化且难以共享。

2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

1)系统化。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建设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正确处理教学资源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实现了这种协调的发展,教学资源才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规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只有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才能使国家在进行资源统筹、各地区在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并能与国际接轨。

3)智能化。学习环境中的支持系统是一系列的应用程序,搜索功能是其中的一种。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大大减少了学习者获取资料的时间。并有效减少网络迷航。

4)校本化。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发挥校本优势,强化学校特色,以促进学习者充分发展为标准,大力挖掘并开发出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

5)效益化。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应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效益化具体包括开支的效益性、时间的效益性和学习的效益性。开支的效益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时间的效益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学习的效益性是指尽可能开发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资源。

3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案

1)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并制定统一的规范、评价标准

我校由教务处、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以及学校各院系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制定资源建设规范、评价标准、资源平台的应用及推广、教育资源的存储、管理及安全运行,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校还成立了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负责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监督、评价和指导工作。

2)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资源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我校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并指导专业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以我校的天空教室教学资源建设平台的使用为例。笔者所在中心在半年内分批,分层地对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制作的老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随后开展了全校性的平台使用及资源开发审定、调查及评比,根据制定的标准规范划分资源开发的等级,更好的促进有效资源的开发制作及共享,以期有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有计划、系统的丰富教学资源

素材类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是需要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只有做好这两大层次的建设,整个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根本提高。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含多媒体素材、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资源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文本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试题、试卷、在线答疑等资源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类教学资源的优质开发,对于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需要做好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资源质量监督工作。

4)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参考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我部门拟开发对于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于素材类资源、网络课程类资源的审核、分类及使用推广;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调度;搜集学生对于具体教学资源的评价等工作。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领域,同时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又要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以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电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050—03

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建立在对开源“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和“E-Learning泛在学习”设计架构理念的二次开发上,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等推进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通过教师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实践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践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协作学习同步性的互动、工作过程导向性的实践,真正意义架构教师导学、助学、促学、督学和学生自学、互学、评学、践学深度融合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

二、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探究型学习资源,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激发热情和拓展知识。在设计网络课程时,首先要定位好师生角色,设计和选择恰当的项目和主题,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组织和管理教学,并开展全面的教学评价。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原则

设计网络课程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原则;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的情境式教学方式的情境性、真实性原则;以保证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足够的交互性的多媒体、交互性原则;具有一定国际规范和标准(SCORM、AICC)的国际性、移植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循序渐进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性、反馈性原则等。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流程

根据传统静态课堂教学和平台动态教学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应包含如下几个环节:

1.分析教学对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分析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拓展很多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而这一点在平台课程建设时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体现。

2.教学目标分析:在网络课程建设中,首先制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细化总体目标为章节的分目标,根据章节内容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每个主题学习活动中。

3.教学模式设计: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是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的,不仅保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题式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景式学习环境,强调以主题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

4.学习资源设计:课程学习资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如文档、PPT、动画、课件、音视频和试题等都可以上传,并且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管理。

5.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实践平台的评价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形成性评价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主要评价方式,能及时了解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同时总结性评价则可以对整个网络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在线测验、心得报告、互动评价、调查问卷、学习作品等。

(四)网络课程设计的关键技术

1.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Lectora、Articulate Storyline、Wondershare QuizCreator三个目前适用较广,可以制作高度集成、深度交互、评价测试的E-Learning课件制作软件,可以或生成符合SCORM 标准的学习包。

2.SCORM 标准:SCORM 标准对于数字内容教材的制作、内容开发提供了一套共通的规范,定义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内容聚合模型和学习对象的实时运行环境,符合SCORM 标准的课件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直接。

3.Web2.0技术:Wiki协作,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对Wiki主题进行浏览、创建和更改,Wiki的精髓是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非常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五)制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蓝本

结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综合制定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开发蓝本,如下图所示,最左侧的七个模块是学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项目导入“七阶段”教学法,中间的模块是网络课程制作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最右侧部分是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呈现的网络课程多形式的教学资源。

三、《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开发建设

(一)《电路分析》教学实施方案

《电路分析》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

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理论的基本框架,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实验技能,了解设计实验电路的方法,下面以学院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蓝本为模型建设《电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

1.教学设计思想:在分析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电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选频网络和变压器电路、非线性电路确定为七个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以典型应用项目导入为主线,构建适应项目教学的课程知识体系;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上将项目按照主题式教学方法引入多形式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活动,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时在平台拓展资源中重点强化各种元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在教学实践环节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课程知识点与平台课程资源和情景实践项目三结合,理论、平台教学指导实践环节。

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安排:根据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将《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组织安排如下:静态课堂教学70学时,动态平台教学30学时,情景实践教学20学时,总计120学时。

(二)《电路分析》网络课程建设

1.《电路分析》课程资源规划: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求,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按照电子类专业“七阶段”教学方法,把教学总体要求按照模块化式项目导入,以主题式资源规划来开展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2.《电路分析》多形式媒体资源建设

(1)Lectora设计情景式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三中交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三相电源教学为例,要求学生能够能按照《最新灯具安装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两室一厅配电线路的设计和布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

首先进行该项目的教学设计,通过两室一厅的配电线路设计让学生明白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的联接,按照情景创设教学搭建Lectora的目录系统结构,该项目分项目导入、情景设计、搭建电路、实践模拟、最终评估等几个章节,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Flas、图片切换、白板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反馈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三相电路的基础知识,通过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创设情景教学,最后到实验室完成线路搭建和测试,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和教学反馈。

(2)Articulate Storyline设计交互性课件:以课堂教学模块二中直流电路的应用与设计的叠加定理实验为例,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独立源作用时,分析电路就显简单,当电路中同时有多个电源共同作用,分析电路就显麻烦,那么能不能简化成将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求解响应,然后再进行叠加呢?

用Storyline设计一个交互式学生活动课件就可以实现,首先以叠加定理命名场景,按照教学设计定义电路元件(自定义电阻、电压源、电流源和变量函数),根据电路元件建立叠加定理的电路图,建立独立源作用场景分支,利用拖拽功能实现分别独立源作用,根据不同的独立源采用不同的变量函数,分别得出求解支路不同的电流值,然后建立求解支路汇总场景分支,得出的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电流值和功率等。

Storyline课件的交互性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叠加定理电路图分别设置电路元件的数值,变量函数则根据电路元件数值不同做相应修改,然后学生可以在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互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超前实验,在完成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然后开展设计和计算等,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和互助学习。

(3)Wondershare QuizCreator设计形成性评价:虽然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精品课程,但是在每一个单元或模块结束后的形成性测试基本以PPT的形式,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开发的QuizCreator Flash测试课件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不能满足的要求,学生在课后登录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课后测试,教师则通过平台可以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且可以进行成绩管理。

单击Create a New Quiz可以创建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排序题、简答题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公式、Flas、旁白对话等都可以导入到课件中,抓图功能特别好,方便快捷抓取测试所需要的图片,这一点对于工科类的课程尤为重要。QuizCreator甚至可以做成单元测验小型题库,设置题目和答案随机抽取,让学生练习不同的题目和题型。

四、结论

在江苏省全面启动“十二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工作中,开展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应用必然会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如Wiki协作、Blog互学、思维导图、虚拟实验等还在开发建设中,学院目前也在积极出善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踊跃参与和建设多形式课程资源和开展基于平台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曹伟.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2] 曹伟.基于奥鹏网络互动平台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7).

[3] 井新宇.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七阶段”教学法的应用与推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2).

第6篇

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情况,提出信息化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以提高会计专业本科生对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信息化;课程资源;会计专业

一、引言

信息化资源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⑴时效性。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动态性与创造性,包括更新企业会计准则,介绍新的会计理论。(2)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学大纲、课件和教学视频,还可以在线通知,与学生同步或异步交流,在线测试并评分统计,实时更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等。(3)学生参与建设。将学生从浏览者变成共同建设者,促使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

(一)课程资源间的整合

目前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通常从单一课程角度进行设计,会计、财管、审计、税务等主干课程之间不能相互联结,资源无法兼容共享,且课程平台类型不能统一,带来操作不便的困难。另外,课程建设发展不均衡,会计信息系统、ERP实验等课程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空间较广,而成本会计、中级会计等较为传统的理论课信息化资源内容可能过于陈旧。课程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资源孤岛现象,传统的会计系或教研室不具备相应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体系的建设缺乏宏观指导,使得课程资源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不足。

(二)信息化资源更新问题

目前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网站采用同化的方式,课程资源结构体系框架不能根据新的教学需要做相应调整,很多时候由于原有课程网络不能适用新要求,教学团队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课程网站,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更新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学软件供应厂商,软件供应商对会计教学资源开发需要较长时间,提供的教学资源有滞后性,且一些厂商以资源容fl大为优点,但使用效果却不佳。信息化资源更新最大的问题在于精品资源较少,只有将会计课程建设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有机结合,才能产生优秀的教学资源案例,例如制做微课系列视频制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录像。

(三)会计专业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应川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制约会丨丨•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尽管高校普遍设置教育信息技术部门,但是该部门作为教辅部门更多地是与其他行政部门进行I务往来,例如教务处,而不是教学院系: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教师发现,使用粉笔与PPT课件就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要在会计专业教师群体中推广教育信息技术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会计教学团队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

首先耍重视教学团队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努力扩展引进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渠道,包括会计专业教师接受教育信息技术再教育,与教育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建设教学资源库,以及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联系到有会计信息化T.作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会计Q业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重要性的认^1,因为会计P业教师楚课程建设的主体。会计教学团队的建设应1彳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相结合,吸引优质的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参与建设,闭队建设应以差异性与创新性为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特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二)注重会计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

会计信息资源是企业创造价值、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有其独特的地位,证、账、表等财务信息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会计信息资源有较大的可开发性。归纳整理会计信息资源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凝炼,教学资源要有针对性,为学生的A主学习提供高效的教学资源。会计教学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为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获取后如何处理使用信息资源,最终发挥信息化资源高效快捷的教学作用。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整理应该适应教学观念、会计学科特点、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

(三)关注会计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在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或接收信息,极大地扩充了教学容量,突破了传统会计面授教学的时空限制,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综合性、能够在校园中实现数字化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的技术支持平台,会计专业本科生可以根据依据内身专业特点和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可以随时暂停也可在线获得帮助,学习氛围轻松。由于智能移动终端屏幕较小,因此移动学习资源信息量要适中,尽量以图片、音频和视频为主,大量的文字阅读较为枯燥不利于学习的持久性,学生易疲劳。学生倾向于使用零散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因此学习资源不宜过长,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讲解可控制在10分钟内,便于学生灵活使用闲暇时间。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应注重互动性,移动学习是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缺乏传统授课的集体氛围,因此移动学习方式应该具备学习结果展示、在线实时交流、教学信息推送等交互式学习方式。

四、会计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一)与课堂教学相配套

在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资源过程中,需要考虑课程资源的学科性质,按照会计、财管、审计、税务等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整理与二次开发建设,以知识点为中心形成片断化的网络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形成网络信息资源与课堂讲授相配套的资源体系,尽可能地减少建设网络资源的盲目性。

(二)具有针对性

提供的信息资源对教学有针对性,要关注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的知识点,重点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考虑课会计专业本科生对学科的认知,维持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学习兴趣,开发会计仿真模拟案例、有启发性的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会计知识。

(三)开放性、创新性

网络资源要采用方便教与学的组织方式,在教与学过程中,资源管理者能够对资源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功能,学生通过信息化资源体系获得专业的、深层次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江辉,林洁红.外语移动学4资源的开发U].教育信息技术,2014,(7):150-152.

第7篇

【关键词】化工原理网络课件设计开发

本网络课件通过各种网页制作工具完成化工原理网络课程课件的制作[1]。

课件内容有:(1)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2)教学队伍(3)课程描述(4)电子教案;(5)课程建设规划(6)教学大纲(7)教案(8)设备动画资源(9)作业习题(10)参考文献(11)讨论与答疑(12)模拟试卷(13)网上答题。

1 主要开发语言

本网络课件开发语言有“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2]、 “Active Server Page” 开发工具主要有 Dreamweaver8.0、Photoshop7.0、Flash8.0、Access2003。

2 主要开发过程

网站的开发由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两部分组成,静态网页包括:主页(登陆后)、电子资源和动画资源;动态网页包括:登陆系统、在线答疑和考试系统。

2.1静态网页的开发

(1)主页的开发:首先打开Dreamweaver,先定义一个站点,站点的作用是连接“书”内容的线,在创建新项目中点击“站点”出现菜单。为站点起一个名字hgly,然后给站点的地址定义为。保留logo、上部导航、网站地图、公告栏、用户登录和导航链接以及底部版权信息,将其他部分删除。在网站地图中输入文本“首页―>电子资源”。选择文本“首页”单击右键,选择“创建链接”,将其链接到index.html。这样,当用户浏览到改网页时,能够及时的知道自己的位置并快捷地回到浏览过的页面。

在导航链接表格上方插入一个6行1列宽221像素高184像素的表格,并在第1行插入电子资源的菜单图片根据分类的资料在第2、3、4、5行分别输入“课件”“教案”“ 作业与习

题” “试题库”。在表格1的右下单元格插入一个1行1列的表格,将其宽度设置为663像素,在表格内插入电子资源的菜单图片,并插入>>HTML>>水平线。再在表格1中插入一个3行2列宽度为663像素的表格,分别在各个单元格中插入图片。电子资源网的子网页可以利用电子资源网页来制作。

2.2动态网页的开发

(1)登陆系统的制作:将index.html在Dreamweaver中打开,并另存为index.asp。将光标定位到公共栏左边的单元格,并进入代码编辑器,输入相应代码,完成管理员登陆界面、学生管理员界面、填写用户个人信息、登陆成功后修改个人资料、获取密码、注册页面、判断是否用户名存在。

(2)在线答疑系统的开发:在线答疑系统首先建立数据库,打开数据库工具Access2003,点击文件>>新建>>空数据库>,将文件命名为DB#guestbook,新建表“”“”“ ”,分别在其中添加如下项目:、、。

新建空白ASP文件,粘贴代码:connDB.asp(定义检查数据库)、guestbook.asp(答疑主界面)、guestBook_add.asp(添加留言界面)、guest_reply.asp(回复留言界面)loginout.asp(注销登录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