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9:01
序论:在您撰写合规经营文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精彩导读:关于合规风险,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来自*农信。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合规文化,打造和谐农信》。
朋友们,你见过南迁的候鸟吗?你见过排成一字或人字的雁群吗?迁徙途中,大雁们在领头雁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整齐划一,蔚为壮观、着实让人惊叹。是什么让它们有如此严密的组织和统一的步伐呢?那是因为它们知道脱离雁群、孤雁独飞的后果可能就是遭遇不测。
大家一定也听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奔腾的河水一直认为堤岸限制了它的自由,一天,它愠怒之下冲出河床,漫过大堤,涌上原野,逞凶肆虐,而它自己也因蒸发和大地的吸收而干涸了。能掀起大浪、推动巨轮的河水,在奄奄一息时终于明白,它苦苦追寻的自由其实就在那两条堤岸之间。
现实中,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没有规矩的约束,一切自由都将变成空谈。
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可以说是银行的两大命脉。对于任何一个不坚持制度而一味发展业务的银行,或者一味坚持制度而不谋发展的银行,都是没有前途和难以持久的。
关于合规风险,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金融业是一个十分特殊而且高风险的服务行业,可谓“前有天使引路,后有魔鬼诱惑”,对于深处其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说,每时每刻都面临道德、纪律和法规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美丽的陷阱”。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案例,无不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个别网点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在工作当中,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
这两年省联社在防范案件风险上抓治理、搞排查、追究责任、一个回合接一个回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仍然没有彻底遏制案件的发生。是我们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吗?是我们的规章制度不够细致吗?还是我们已经束手无措、草木皆兵了呢?不,归根结底,都是合规理念缺失、合规意识不强、合规管理薄弱造成的。所以农信事业的发展必须是“合规”的发展,否则今天的发展,可能就是明天的包袱,明天的隐患,甚至是明天的案件。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本能的渴望幸福安逸的生活,作为一名农信人,我们幸福的源泉不就是创造效益、防范风险吗?只有业务发展才能创造效益、只有建立合规文化,我们才能防范风险。正如于丹《论语》心得中所讲到:“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在这里,合规文化建设正是我们淡定的起点,创造效益,防范风险就是心灵快乐的资源。服务文化为我们赢得客户、赢得业务,合规文化约束着、保护着我们全员,一直以来,两者都是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自觉养成依法办事、合规经营的良好习惯,在全辖营造规范、谨慎、诚实、严谨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避免盲目经营、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健康发展是兴旺之本,从严治社是生存之道,转变观念是行动之源,而建设合规文化就是发展之基啊。
一、明确合规文化建设的目标,蛟河市农发行从合规意识入手,制定符合业务特色、针对性更强的合规文化建设方案,形成符合农发行业务经营特点,从业人员认同的合规文化理念。
二、蛟河农发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讲合规、倡合规,营造合规文化氛围,各业务部门和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将合规文化建设目标和合规经营理念普及到每位员工的心中。
三、强化合规文化是建设合规经营的制度基础。蛟河市支行在各项业务开展中培育健康的合规文化与合规经营,以制度为保障,用制度引导行为,通过制度约束,防范道德风险。
四、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蛟河市农发行合规文化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保持每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个人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为蛟河农发行各项业务有效发展和合规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粮油信贷管理工作
蒋博宇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发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粮油信贷管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客户一处2013[4]号文件《关于开展粮油信贷管理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报告如下:
诚信积分管理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系统中定义的针对企业的扣分项相对较少且分值分布不均,可以将一些问题细化并分摊扣分分值,避免因问题的轻重程度不同而产生同样的扣分结果。
粮油库存网络监控方面
粮油库存网络监控,从我行实际情况看,面临“三个难题”。一是收购期间,难于核对监管入库粮油。二是对购销企业粮油库存的动态控制缺乏有效手段。三是技术上,如果普及该方法需要相对较大的资金需求,且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量也较大。
粮油库存第三方监管方面
由于县支行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模式,由监管公司来完成库存监管任务。但通过调查,企业对第三方监管公司反映出的态度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
粮油库存质押方面
由于我行信用敞口较大,对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的风险也相对较大,通过库存质押能够有效的将库存监管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在法律上对我行信贷资金提供更强的保障。
农发行磐石市支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延忠民
磐石市农发行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上级行的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继续着力强化信贷支农,突出加强基础管理,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持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全行自身经营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截止到2013年10月份累计发放收购贷款73367万元,贷款余额186834万元,确保国家调控和惠农政策的落实;累计发放非经营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78000万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截止到今年10月份该行在农业服务业发展方面进行的比较顺利。今后该行将继续按照国家政策性银行的相关要求重点扶持粮食收购企业,并加大对中储粮的信贷支持;继续支持农村基础设施中的路网建设和土地收储项目,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支持力度。
农发行磐石市支行
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初显成效
关键词: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特色文化建设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必须是贯穿金融业经营发展的主线,处于金融业重要位置的商业银行更应是如此。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业务种类不断增多,其日常经营在包括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国家、声誉、法律以及战略等方面面临诸多风险。同时,近20年来金融市场危机频发,例如:1995年英国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倒闭;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商业银行决策者十分重视防范风险、内控合规在当前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并视为第一核心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外延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范畴及原则。
内部控制有四大目标:(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内部控制的范畴既包括显形的各种规章制度,又包括看不见的银行内控文化和内控理念。
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一)商业银行的任何业务过程、操作环节、所有部门及岗位均要存在内部控制,各项决策或操作也应有案可查;(二)防范风险、审慎经营是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都以“内控优先”为要求;(三)内部控制要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都要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同时应当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应相互独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有直接向管理高层汇报的渠道。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施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家商业银行都依照《指引》,成立独立内控部门,制定相关内部稽核检查制度,培养内控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完善自身内控体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结合多年在内控管理实践的积累经验,在新形势下以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基础,构建起由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业务规章制度与措施、合规性监督检查、独立的内部审计和信息沟通交流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管理方面,工行在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个层次都设立了内控管理委员会和内控合规部门,负责统筹部署和承担具体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工行在各层级工作单位推广应用《业务操作指南》,周期性组织各部门员工培训学习《员工行为规范》,对个金、对公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资源投入方面,工行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搭建创新性内控评价信息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实施数据治理工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其他商业银行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各自开展内控合规建设。
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一)内控制度体系还需继续完善。因银行业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不同经营层级制度衔接不充分,导致控制不到位或控制重复;(二)内控制度在实际监督中牵制不足。多数银行内部监督力量无法达到应占比重,内控人员素质与内控合规职能的高标准相背离;(三)内控合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分行“合规”让位于“发展”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人特别是基层网点工作人员“重业绩、轻内控”的思想比较严重。
三、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内控合规文化是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针对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建立一整套有特色的内控合规文化,是充实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那么,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对银行经营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具体来说: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银行大部分业务操作复杂、流程繁琐、涉及大批资金往来,若员工内控合规意识观念不强,在一味追求效率的情况下却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规避,这将给客户和银行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通过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向员工灌输“控制风险、合规操作”的工作思想,提醒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会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可以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规范操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团队多为审计序列改编而组建,而不是吸收专攻内控合规的新鲜血液,组成人员在内控合规工作领域还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高起点、业务精通”。加大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力度,对员工不断地进行培训和专业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前台业务人员的内控合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内控合规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之能更好地胜任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同时,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可以增强全行上下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为内控体制全局建设提供思想指导,促进整个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所有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获取最大收益为目标。增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能力是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可以使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坚持以“内控优先”为基本原则,建立相应创新型内控合规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新技能、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存在的潜在风险,让员工熟悉和了解当中的规范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精髓,为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快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统揽全局、总体规划,加强内控合规文化顶层设计
建设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是商业银行形成内部控制完整体系的关键。因此,做好特色内控合规文化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战略、有步骤地构建适用于各个专业、各项业务、各种人群的内控合规核心价值文化,是关系到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商业银行总行级别企业文化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总结各分行、支行内控合规的实践经验,制定出通行于全行的内控合规文化,并纳入自身企业文化范畴;其次,各分行、支行都要成立专门负责部门,具体进行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事宜;再次,搭建“总行-分行”、“分行-支行”、“支行-网点”及同级别工作单位间的内控合规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沟通和及时反馈内控合规文化的践行情况。
(二)建立健全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长效机制
通过各种载体、媒介、方式,周期化有组织地宣传推广内控合规文化,形成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长效机制。具体来说:运用讲座、培训、会议、考试等载体,定期开展内控合规文化教育学习;借助银行内部网讯、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员工和客户传播银行内控合规文化,公布内控合规成绩;让员工把内控合规文化铭于心、践于行,各分行、支行应适时灵活组织以汇报演出、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等为形式的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亲切友好的内控合规文化氛围。
(三)施行科学有效的内控合规奖惩办法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商业银行内部关于内控合规方面的各项政策规定,对内控合规管理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清晰界定,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提高内控合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形成制度化的内控合规奖惩办法,鼓励对每个考核期间评选出的优秀内控合规员工、领导、部门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部门要进行罚款和问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乡发展;规划管理;体系改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有了规划的思想。而21世纪的城乡规划工作直接关乎着城乡建设的未来,且规划实施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一旦规划付诸实施,就很难实现逆转,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城乡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困境,探讨一下城乡规划所面临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城乡规划的背景及意义
城乡规划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以及村庄规划,城乡规划工作具有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共同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及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也不断增强,城乡差距进一步增大,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难题。在新时期下,城乡规划无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城乡规划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各地区条件不同造成的限制,原有的城乡规划体系暴露出很多与各地区实际发展不符合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问题
由于制度问题,造成了部分地区城乡规划工作部仅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分割。长时期以来实施的城乡规划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城乡规划的几个内容之间由于不同的行政单位组织编制问题,缺乏必要的衔接性,使城乡规划一直被动的处在城乡分治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建设用地较为紧张,突破了城市规划所限,违规征用大量土地,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村镇规划水平低,机构不健全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规划工作相对较为落后,除了工作队伍编制问题,还存在着村镇规划机构不健全等问题,规划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致使规划专业人才的缺乏,规划管理观念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3.地区性差异问题
城市规划工作中对地区间差异性的忽视是现阶段城市规划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虽然地区间实际建设用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建设部门制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没有考虑到地区间差异性的问题,缺乏因地制宜的具体细化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东西部地区在地形方面的差异,处于高原或沙漠周边的城市,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脆弱,规划指标不宜进行提高。相反的,针对平原城市的实际发展需要,可以适当的提高规划标准,扩大城市规模,减少用地紧张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被纳入到城市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之中。
4.区域动态发展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城市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较低,除了省会城市、直辖市及沿海开放城市之外,剩余城市的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处于起步或发展阶段,剩余劳动力没有产生像现在阶段的大规模流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城市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的泛滥建设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加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规划的权威性。规划工作缺乏符合实际标准的动态调整,没有从长远角度分析城乡发展新形式下所形成的用地需求。
5.城市之间缺乏相互联系
城市规划工作规划对象太偏重于单个城市的规划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虽然在城乡规划用地标准方面已及涉及到了城市对外交通的用地需求,但是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城市发展并非是独立运行的,而是在同其他城市经济联系的过程之中实现功能及结构的调整,并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随之出现城市群或都市圈。
三、城乡规划问题的应对策略
1.整个规划体系,建立全面覆盖的地域规划系统
首先,规划体系的制定应严格坚持不同等级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改革城乡规划编制办法,做到城乡之间的统筹规划发展。对于目前偏重于城市发展,忽略乡镇建设的规划弊端,积极记性规划制度上的创新,在统筹规划的安排下,尽快实现城乡规划及管理一体化。
其次,要将整个行政区域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地域系统,优化城乡资源各要素之间的综合配置及利用,对农用土地的利用作出规范化处理,从而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高效利用。与此同时,应对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不同矛盾及尖锐问题,展开专项城乡统筹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区域内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2.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实时动态监管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浩大性及对土地资源的强烈需求性,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混乱的局面,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做好规划信息的处理及利用工作,将现代技术信息系统引入到城乡规划与城市建设之中,做到从服务社会到动态监管、从问题分析到规划决策都能在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下进行。并充分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对城乡规划的动态检测,对规划过程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培训,提升规划管理水平
目前阶段的国内城乡规划专业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专业素质技能偏低,不能有效应对我国较为复杂的城乡规划管理问题及复杂现状。所以,应在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培训,使之能跟上现代化城乡规划建设步伐的同时,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物质条件,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引入到乡镇规划建设部门,做到城乡规划建设的统筹发展。
四、城乡规划需重点处理的几个关系
1.城乡规划与城镇等级的关系
城市等级越高,在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土地利用也相对较为集约。针对这一现状,在日后的城乡规划土地用地标准制定时,在遵循依法依规及集约用地的原则下,适当调整城乡规划内部土地利用结构,通过中心镇的建立,适当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及产业新城建设布局,实现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目的。
2.城乡规划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当地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因此,城乡规划发展应依据区域功能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标准,促使各地城乡规划发展能与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合。首先,地方政府编制城乡规划应以区域主体功能为切入点,寻求空间资源在城乡规划中的优化配置。其次,适当放宽或限制城乡建设用地使用规模,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通过合理的人口引导流动,促进城乡规划与区域主体功能的协调发展。
3.城乡规划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乡规划的注重点是内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地规模扩张,新形式下的城乡规划应立足于城乡关系的协调建设。应做到将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用地调整与失地补偿充分联系起来,并根据区域内具体情况,计算出相适应的补偿标准,避免“圈地”现象带来的城乡矛盾问题。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建设应从统筹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产业优化和人口空间的分布调整,分化城乡之间人口、资源及环境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
结语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要正确处理好规划管理权下放与统一的关系,城市与乡镇之间的等级关系、规划与区域主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认清现阶段城乡规划管理的问题,注重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建立城乡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对其可能造成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以及评价,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后出现的不良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后期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控[1]。这其中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地、森林、自然保护区以及城市和乡村等,环境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环境有着较多的不利影响,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1 贯彻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人口众多,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规划有着更多的需求。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只有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才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现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只考虑了。生态文明要求贯彻的路线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人们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使得后代有和我们一样的发展机会,但是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
1.2 强化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
土地是一切社会功能实现的载体,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实现这些功能最要的途径。即土地利用规划不能仅考虑本身的利用问题,更多的要考虑土地的利用是否满足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另外土地利用规划要与环境保护紧密的结合起来,只有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才能使得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发挥出更好的的综合协调能力。
1.3 从源头上控制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很多是由于人们没有进行较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程项目的建设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对环境的危害。而在环境评价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相应规划是从源头上减小不利影响的基础。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2.1 选择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要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土地退化问题、水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系统规划问题等,土地利用规划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首先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相适应,土地规划中分有不同的区域,例如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计划等,这些土地规划都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所以土地利用规划要按照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合理的规划[3]。其次要注意土地利用规划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各类环境要素的累积影响等,不良的土地规划对于环境的影响可能是长时间导致的结果,所以要对土地利用规划后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
2.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对土壤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其中对土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中,因为不良的土地利用规划会使得水土流失以及土壤盐碱化;土地利用规划会对区域上的水量以及水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体现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占用土地而导致水量减少;再就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地含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规划还会诱导自然灾害的发生,因为许多自然灾害都是由人类和环境共同导致的,例如不良的土地利用规划会破坏湿地对水流的缓冲作用使得土壤含水能力下降,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就会导致较多不利的水文情况发生,从而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3.1 识别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土地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不恰当的利用土地会使得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环境问题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通常是在较长时间以后才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就难以挽回。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要注意识别土地的荒漠化问题以及水土流失问题。
3.2 识别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因子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为了分析这类情况就要识别相应的环境影响因子[4]。要通过识别并收集这些环境影响因子来判断环境影响的程度,而且每种环境影响因子都有所不同,更加需要进行细致的识别。
3.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要以可能会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分析标准,然后将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与正常环境进行比对,从而来判断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标准。当然这些正常环境标准有的来源于法律法规,而有的则是来源于地方政策。
3.4 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用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果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应该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使得土地利用规划不影响环境。
4 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4.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应用基础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过程需要运用多学科的技术合成,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不仅要依赖所测数据的真实性,更加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研究方法。 例如目前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过程中考察土地规划对于水资源的影响还不能够扩大范围,只是局限于非常小的区域附近,而这远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4.2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体系
每个地区所对应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要建立不同的环境评价标准。国家的战略环境影响评 价标准更加严格,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制度。
4.3 加强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因为土地利用规划有着非常大的综合性,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使用到土地资源学以及土地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到预定的规划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多种环境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所以需要各学科的专家人才进行整合,将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凝聚到一起[5]。更加全面的考虑规划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然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我国在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标准体系及评价方法尚需不断完善,我们也期待这项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维,张安明,王丽果.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1期.
[2]周国富.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赵源,彭馥艳.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关键词】 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
一、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
城市发展规划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问题、废水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噪声污染问题。
(一)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是主要的环保问题之一,导致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一是工厂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三是各种能源的消耗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四是喷雾剂等化学制品对空气的污染。这些污染源都导致城市空气变得更加污浊,从而影响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
(二)废水污染问题
废水污染同样是主要的环保问题之一,导致城市的水资源遭到污染,导致城市水污染的源头主要有工厂和生活方面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以及农田排放水中的大量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经雨水冲刷而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较为广泛,但总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活方面产生的各种垃圾;二是工业方面的各种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三是农业方面的固体废弃物;四是建筑方面的各种废料和废土等。这些固体废弃物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大气、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从而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四)噪声污染问题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
二、关于如何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几点措施
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因而必须做好城市的发展规划,而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基础设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处理到位与否不仅关系到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关系到当前建设生态型的现代化城市的成效,这就对环保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因而作为现代环保工作者,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工作。
(一)大气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必须结合城市交通情况、能源结构确定危害城市的最大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浓度、污染范围等,这样在治理大气污染这一环境保护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处理大气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确保工业布局合理。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而工厂的布局必须合理,尽可能将具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利用现代化的废弃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对废气实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的减少废气的排放。
二是尽可能的减少汽车造成的废弃污染,例如改良发动机、提高燃油燃烧质量,使其得到有效的燃烧,以及油改气等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机动车的废气排放量。
三是植树造林,在降低风速的同时净化控制中的粉尘携带量。有的树叶有绒毛、有的页面粗糙、有的能分泌油脂和粘液,这些树叶大都具有吸附粉尘的作用,经过雨水的冲刷,就能将空气净化。
(二)废水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是主要的环保措施之一,处理污水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在生活污水中,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是最多的污染物,而工业污水中的污染物则相对复杂,且污染物的不同会导致水的污染程度不同,因而在处理废水污染问题时,我们应在结合城市水污染程度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城市发展规划:一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在鼓励人们加大废水利用力度的同时加强废水、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再进行排放;二是在城市的重点区域建立污水处理厂,利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科学化、无害化的处理,将污水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三、总结
总之,在现代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大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神态环境平衡的同时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毅,王丽平.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2]高韦佳.浅析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合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51-02
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步伐加快,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信社的产品种类、业务规模、经营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仅仅取得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等方面的阶段性改善和提高,并不是改革成功和持续发展的“护身符”。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培植、维护和加固合规守法经营的根基,成为农信社继续发展壮大的强有力保障。
一、合规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
1.合规与合规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5年4月的《合规和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合规被定义为:“确保银行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2006年10月国家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两个文件对于合规的定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与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不同,合规风险与资本无关,是从守法与违法角度来考虑的,不考虑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因此,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更偏重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合规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2.合规文化及其重要性。合规文化是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以概括为:有助于银行从业人员在对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合规从业等方面形成共识,达成共同的理想和理念的一种文化。合规文化既包涵外在的法律法规制度,也包涵内在的企业精神。农信社以三农为服务对象,拓展业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是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着力点,也是合规文化建设的基点。合规文化建设对农信社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合规文化建设与农信社的经营业务是密不可分的,相互推动的。另一方面,合规文化建设是构建农信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信社作为经营风险的主体单位,合规文化便成为农信社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中包涵着诚实、守信、正直等职业道德以及“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还包括农信社对社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对农信社的责任以及员工之间的责任等价值取向。这种健康的合规文化的建立过程,就成为农信社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农信社合规文化建设现状
本文结合文化的分层结构,从物质、制度、行为、核心价值等四个层次,具体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合规文化建设现状。
1.合规文化的物质层。农信社合规文化的物质层是指建设合规文化中的物质基础,包括合规教育的场所、为实现合规发展所需的必要的设施,书籍、合规文化宣传条幅、合规台卡等。这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文化,是农信社合规文化在行为、制度、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作为合规文化中的浅层基础性构成,农信社的合规文化物质层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较并无太大的差异,甚至出于对不合规现象的痛恨以及对合规经营的迫切需要,农信社在合规建设过程中的物质投入远大于其他银行机构。
2.合规文化的制度层。合规文化的制度层指的是为实现合规的目标而制定的规范性准则,主要分为外部规范和内部规范两种,外部规范主要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准则、惯例等,内部规范主要是符合农信社自身实际的规章制度,包括员工行为准则、薪酬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业务经营管理制度等。作为合规文化中员工与物、员工与农信社运营、农信社经营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的载体和结合,制度层对企业经营和员工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对实现合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囿于经营环境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农信社在制度建设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受经营环境和管理的局限,在制度建设上呈现出被动和模仿追风的态势,制度原创性不足,缺乏立足自身实际的制度创新,由于农信社的经营环境和服务对象与其他银行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被动的制度移植容易引起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制度虚化。另一方面,缺乏对制度的优化整合,在思想上存在着制度越多越好的误区,不能及时对一些已无实质性作用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导向性。
3.合规文化的行为层。合规文化的行为层是企业经营及员工从业过程中符合规章制度的行为方式,与物质层和制度层相比较,具有较强的能动性,行为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符合规章制度要求,是检验合规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从鄱阳农信社“2・11”案件以及其他一些合规失败的案例看,合规文化建设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于合规执行力不强,员工的合规意识淡薄。合规执行力不强的根本原因是员工素质问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导致员工的组织纪律性不强,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加之在县域“熟人社会”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人情大于制度,致使制度执行力弱化甚至虚化。合规执行力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层本身合规意识比较淡薄,领导的示范作用发挥不了,下层员工“规”的观念淡化,执“规”的自觉性较差,对违规现象见怪不怪,制约了农信社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
4.合规文化的核心价值层。合规文化的核心价值层是企业与员工在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沉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合规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合规促发展、合规出效益”、“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等关于对合规的认知、理解和指南。核心价值层是无形的,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一旦成型将会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约束性,使合规像国人吃面时本能的选择筷子而不是刀叉那样深深的嵌入企业发展和员工从业的每一个环节。从目前农信社的发展状况来看,合规文化核心价值层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合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促进农信社合规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强化制度建设,为合规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合规的“规”指的就是制度,如果制度建设本身就是薄弱环节,“合”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所谓的合规就成了无的放矢,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合规文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一是主动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度创新。二是要对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准则的要求,立足自身业务发展实际,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和清理,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强化制度的系统性,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以制度遏制违规经营,用制度提升管理精确度。三是要对照现行内控和合规制度,通过流程梳理,认真查找执行制度、落实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各业务条线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补充和完善。
2.加强执行力建设,从严杜绝制度棚架。打造过硬的执行力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农信社必须充分重视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性,要结合本社员工实际及“熟人社会”的特点制定一整套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以思想道德修养、业务技能、操作流程、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突出学习教育,强化执行意识。一是加强执行力教育。结合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文化学习,大力加强执行力教育,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一种“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二是加强遵章守纪教育。让全体员工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
3.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合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合规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形成核心价值观,从农信社的实际出发,应该从强化思想教育入手,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让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无所不在。对合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利用有形的文字宣传、新员工的文化培训、专门组织的主题交流活动、典型示范、各种仪式等各种途径来进行宣讲,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倡导的理念耳熟能详、无处不在。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落到实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保障规章制度有效落实的外在动力和基本条件。一方面对核心价值观所鼓励的行为,要通过制度建设来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对违背合规文化的行为,要通过惩罚措施进行处罚。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这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保障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4.建立合规文化,从高层做起。巴塞尔监管委员会明确提出:“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合规要从高层做起也是《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一个重要理念。通过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的亲身示范,来宣导公司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农信社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合规的表率,做合规工作的坚定组织者和强力推进者,在系统内形成崇尚合规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J].中国金融,200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