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

时间:2023-10-12 09:39:01

序论:在您撰写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第1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管理

1 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地籍测量,指的是一种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进行的专门测量,它主要用来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等。与其他测量相比,地籍测量有其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1)它具有现势性。它是伴随着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因此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籍数据的现势情况;(2)它的进行必须以地籍调查为基础。因为地籍调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土地的利用现状、土地的登记情况的,要进行地籍测量必须要了解土地的一些基本的实际情况;(3)它是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利用技术措施实现其对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行为。(4)它具有法律特征。这就要求测量的技术必修要符合土地法的相关要,而且它还可以进行勘验取证。

土地管理内涵:土地管理的内涵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国家和政府利用一些政治、经济、法律手段等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理解其含义:(1)实施土地管理的主体,我们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决定了其主体只能是国家,必须通过国家来实现对土地的控制。(2)土地管理的客体。土地是实施土地管理的对象,也可以称为其客体。这里的客体还指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和人、地和地、人和地的关系。(3)实施土地管理的目的。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土管理是为了使我国的土地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而保证这一局面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过调控满足土地需求。(4)土地管理的阶级性。土地管理是受制约的,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都对其目的和特点产应影响。

土地管理原则:要想实现土地管理的预期效果,保证充分、合理的用地就必须遵循整体原则,责任原则,法制原则,利益原则,效率原则,民主化原则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规范土地管理中主体的行为,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终极目标。

2 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的现状

地籍测量现状:地籍测量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利用,发达国家的地籍测量事业较之发展中国家历史悠久,且已达到先进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地籍测量在本国的发展。我国地籍测量其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现代地籍测量却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突出的是地籍测量制度的不完善和地籍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当然目前随着数字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籍测量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土地管理现状: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管理的质量,受此影响,我国的土地管理虽然已迈入正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如乱抢乱战耕地、某些土地资料不全造成权属混乱,还有一些非法买卖出让土地的现象。这些混乱都不利于土地管理,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3 地籍测量对土地管理的影响

我国的土地管理包括地籍管理、地权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而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地籍测量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可以为整个城市的规划提供科学的测量数据,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建筑群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土地权属的界限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城市规划或者一些矿区规划的建设时,一定要对土地权属、形状等进行测量和复合,为城市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保证城市规划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地籍测量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对土地市场的规范作用。通过地籍管理,可以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完善土地市场。而且经过地籍测量,可以确保土地权属登记,能增强土地所有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地籍测量还可以及时的掌握土地市场的变化,便于准确地判断土地市场的形势。地籍测量还有利于及时的发现土地市场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从而确保土地市场的有序管理。

3.3 地籍测量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可以对转变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式起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等在地籍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地籍测量技术的提高使得土地管理效率和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飞跃。

3.4 地籍测量的发展使得地籍管理对土地所有者起到保护作用。依照法律程序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它不允许任何组织任何形式的侵犯。而且通过地籍管理,可以如实地做好土地登记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现存的地籍测量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土地管理的需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我们加快地籍测量工作的进程,使其更好地为土地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地形图;测量技术

0.引言

土地整理是地形数据库的建库工作重中之重,地形图测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形图测绘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以往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发展为现在的全自动化、高清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一系列新型的地形图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可以满足不同地形地势的测绘需求,克服复杂地势对测绘带来的困扰,大大提升了地形图测绘的精准度和完整性,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误差,从而为地形测量数据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1.土地整理及测量工作

地形图测量工作是土地测绘整理项目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整个土地管理项目的前提基础,地形图测量精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土地规划项目的是否顺利开展,进而直接影响到项目施工科学性和可行性[1]。精确可靠的测量数据是确保土地涉及规划的前提条件,会使得项目规划更详细、更便捷,能够让项目规划设计更加贴近显示,方便后期施工。一般情况下,土地地形图测量是按照1:20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的,但是某些重点土地区域要做好精确化整体,比如水沟、堰塘、道路、提灌站等,这些地区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一般要按照1:500的比例尺进行测量。其实,不同的地形地势在进行地形图测量采用不同的比例尺,这是地形图测量的一项技术要求。在土地项目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一般采用1:5000比例尺,对于地质灾害性地形进行灾害监测和评估时一般采用1:2000比例尺,而1:500和1:1000通常用于项目工程中的施工和验收环节。在测量过程中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一般将测量结果和一直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提升测量数据的精准性。完成地形图数据测量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必须将测量的结果应用到实地地形图中,验证其精准性,从而发现不足之处,从而加以修改,补查缺漏之处。

2.土地整理地形图测量技术影响因素

地形图测量技术一半是测量地球表面上的地物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高程,将投影和高程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缩小,在采用符号标注并绘制成地形图。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土地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会采用航空微型测量技术,而针对小范围的土地测绘一般采用聚酯薄膜测图板技术[2]。影响地形图测绘数据的精准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气。天气因素是影响地形图测绘的首要因素,恶劣的天气环境会给测绘工作带来极大阻碍,也会使测量所得结果出现误差,进而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精准性。二是测量仪器的性能。测量仪器性能高低是影响测量结果的关键,性能良好、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的仪器更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因此测量工作开始时要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调整好仪器的各项参数设置。三是人为因素。测量员是操控仪器和完成测绘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测量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较差、缺乏责任心、对工作技术要求松散、操作过程不符合规定,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测量数据的精准度大打折扣。

3.土地整理地形图测量技术类型

3.1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地形图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精确度高、成图速度快。数字化测量仪器操作简单便捷,用于野外测量较为灵活方便。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测量结果实时显示。数字化测量仪器设备具有高清的成像成图软件系统作支撑,能够将测量到的地形结果通过图像形式动态实时地展示出来,而测量员整个的地形测绘工作也是透明而直观的,可以为地形测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提高野外地形测绘效率,节省测绘工作时间,该仪器特别适用于野外地形测绘,能够任意查看定位坐标。该项技术能够弥补以往传统测绘技术不能迅速成图的缺陷。三是不收作业时间限制。数字化测量技术没有作业时间的要求,拥有智能化操作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地形测绘工作,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只需一个人就一个完成采集点坐标测量数据采集,此外该仪器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联网设备传递到数字化软件数据库中,并根据使用者的要求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地图[3]。

3.2全站仪测量技术

全站仪测量技术同样是一款操作便捷的技术,它同样具备测量数据精密、操作灵活轻巧的优势,全站仪测量所得的数据一般都是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在土地整理地形图测绘中,全站仪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逐步发展,全站仪仪器的便捷性和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4]。全站仪测量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工程地形图测量时,要运用到工程放样,采用全站仪测量能够将施工设计规划图中的相关电位精确而快速地预设到地面上,减少施工误差。二是才继续拧地形图测绘时,能够将控制测量技术和地形测量的实施过程进行同步,为施工测绘提供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并指导项目施工的导向测量工作。

3.3GPS-RTK定位测量技术

一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GPS测量时,载波相位法可以将精度拓展到1ppm。在大量的工程测绘实例中,运用GPS技术测量的相对定位精度能够控制在50m以内,目标相对定位精度能够精确到1mm,也就是说能够观测到一只苍蝇或蚂蚁的动态运动过程。而在1500m以内的工程测量和精度定位中,监测定位数据的误差在1mm以内,在高层建筑检测定位时,垂直平面误差在5mm以内。由此可见GPS定位测量技术的具有高精准度的优势。GPS定位测量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定位数据,为工程测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二是具有多功能、适应广的优势。GPS定位测量的功能繁多,应用范围较广。GPS能够为客户提供持续性实时的动态目标的三维立置、移动速率以及时间信息,在定位和导航功能之外还可以用于测量目标运动的速度和目标距离。三是具有测量耗时短、操作简便的优势。传统的工程测量以静态定位为主要方法,选择一条准线,根据规定的观测精度和观测要求来完成检测测量任务,测量时间在1小时至3小时间,而GPS动态定位法,可以将几个小时的测量任务缩短为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GPS定位测量技术本身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及空间定位技术的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自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只需要人们根据实际应用安装一定的开关设备,同时发出任务指令,GPS定位系统就能够全面、精确地采集到用户所需要的数据。

4.结束语

在土地整理的地形图测绘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合适的地形图测绘技术,严格遵守测绘时的相关操作规范和行业准则,测量人员要秉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测量前检查仪器的共组状态,注重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和质量型,这样才能确保地形图测绘的规范化、科学性以及可靠性。

第3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环境、利用资源和整合自然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是这一需求在土地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合理应用用测绘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其基础性作用,而且可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过程的科学管理,也可以在现实中缓解整个社会对土地粗放型对土地的需求。

1土地开发整理的意义和现状

1.1土地开发整理是保障各项建设用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快农村产业化调整,保障经济建设用地,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2当前,我国各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存在测绘成果质量不符合测量规范要求,甚至伪造测绘成果、虚报测量数据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发展,尤其是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工作。

1.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各个时期都会贯穿着测绘技术的应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要对整个整理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测绘、最终形成一张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底图,保证规划决策的准确性。

2地籍测量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2.1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对一些不规则的界线进行裁弯取直,要求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地籍测量,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包括地块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地籍图,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和补测、修测后编绘的。详细的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必须让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甚至是四邻参加,取得他们的确认、签字,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2.2工程的前期决策。在这一阶段,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旧村复垦、旧城改造涉及的搬迁人口以及损失评估,旧城镇的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林地、坟墓的分布、面积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2.3工程的设计阶段。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对比分析、建设计划的审查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优劣判断、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分别为环境管理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等提供不同的属性信息,供其决策、协调,作出最准确的反应。

2.4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程项目的成果图,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中期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3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技术应用要求

3.1勘测图。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完成这项工作,有条件的,须在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区基本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来满足测图需要。

3.2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若高程点分部比较合理,这样既可以满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减少工作量。如有特殊要求或曲面拟合达不到精度要求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如果区域较大,高差大,可以分区域选择校正点。

3.3权属调查。一般按1:5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时,可以待测量结束时再调查,但1:2000或更小比例尺测图时必须实地进行实测,对界址点一般采取RTK的方法进行测量,最终形成界址点成果表。

3.4碎部测量及地形加密。用RTK测量时,每天作业前必须检查各参数,并且测量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核。RTK测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时应注意测站检查,确保测站设置正确。测量中要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沿线、拟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线两侧、土地平整区域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

3.5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因此,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如何结合起来,是完成开发整理任务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4 结束语

从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总体作用及服务对象来分析,其核心性质还是地形测绘,包括大量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测绘。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及施工放样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形测绘内容应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张奇;白易;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测制工程标准研究[J];测绘标准化;2009年01期

[2] 张晶;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8期

第4篇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一、软土及软土地基的定义

1、软土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2、软土地基

目前,我国尚未对软土地基作定义。根据其他国家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3、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软土地基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其天然含水量大部分在30%-70%之间,孔隙比1.0-1.9,渗透系数为10-10cm/s,压缩性系数为0.005-0.02,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和显著的流变性。

二、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使得在不同的地区,其地质情况也是不同,各地的地形也是存在着不同的情况,因此,在软土地质情况上也是不同。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地基不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会出现地基下沉情况,进而导致软土地基的路堤出现沉降情况,而且自沉降的过程中会出现变形非常大的情况,同时在沉降的时候时间也是非常长。

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软土一旦受到振动,就会导致强度出现降低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软土形成流动的状态。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处理的方法不当也是会导致道路在行车之后出现很多的问题。道路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路面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不但会对行车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在维修费用方面也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处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项目施工的时候,就要对路基施工质量非常重视,在路基施工中要对软土地基处理非常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公路建设工程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公路工程未来的使用安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在未来的维修费用,因此,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三、软土地基危害的主要形式

1、浸水沉陷破坏――路堤的衔接处发生沉降

公路工程在进行软土路基处理的时候对处理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是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出现,其中对路段进行排水的时候,如果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是非常容易导致水对路基进行侵入,这样在行车过程中路基会在水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衔接处沉降的情况,同时也是会导致路面出现开裂的问题,这样会导致路面出现局部凹陷的情况,导致行车过程中是非常颠簸的。

2、剪切拉裂破坏――路堤侧向发生整

土体强度出现下降的情况是会导致地基出现整体流动性非常强的情况,因此,会导致出现软土层整体滑动的情况,路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剪切拉裂破坏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在情况严重的时候,是会出现贯通的裂缝,这样就会导致整个公路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四、软土地基处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1、 地基的状况

土质条件的影响。黏性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压实法。在施工中采取的处理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黏土一经扰动,强度会降低很多。地基构成情况。在软土层较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

2、道路性质

对于设计要求的公路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要求也越高,越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软地基沉降处理措施。反之,公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设简易公路路面,等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铺设常规的公路路面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公路道路的形状。

3、道路桥梁施工的周围环境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处理地基时的振动、噪声及地下水的变化和多余的泥水散落等,因此在选择软地基施工方法时必须详细地加以考虑。对于路堤高度较高而地基特别软弱。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经常发生大的隆起或沉降。

四、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对策

1、竖向排水法

排水法固结地基原理就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使土中孔隙的水被慢慢排出,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最终使地基土的强度逐渐增长。为了加速固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天然土层中增加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设置竖向排水井,用以加速地基的固结,缩短预压工程的预压期,使其在较短时期内达到良好的固结效果,能够使沉降提前完成;并且加速地基土抗剪强度的增长,使地基承载力提高的速率始终大于施工荷载增长的速率.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的固结速度,常常与砂井法同时使用,称之为砂井堆载预压法。沙井法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软弱粘性土,对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土和粉土,则无需用砂井排水固结处理地基;含水平夹砂或粉砂层的饱和软土,在水平方向透水性良好,不用砂井处理地基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固结效果。

2、加载换填法

加载法就是要促使软土沉降,提高地基的强度,以避免在填土的上方或者紧邻填土的路面以及抛填物,因而造成的有害破坏。使地基沉降固结的方法有:在地基上方施加总压,以减小填充物之间的空隙等。一般使用填土加载法,也可通过竖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采用填土加载的方法时,要使地基有良好的稳定状态。而降低地下水法就不必考虑地基的稳定状况。

3、抛石挤淤法

此法常用于常年有积水的洼地等有较厚软土层的地方。其软土层一般位于水下,土壤的更换比较困难。若对软土基地处理不恰当会导致公路不能正常使用。一般向路基中填充片石,通过片石的挤压将路基范围的淤泥挤出,然后再铺上一层厚沙,最后回填土。抛石挤出淤泥要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当软土层道路较为平坦时,要从路堤中心按三角形进行抛石填满。逐步从两侧填到全宽为止。使软土或者沼泽从两个侧面挤走。若软土的边坡系数不小于1:10,就要从高侧开始投抛,逐步向低侧进行,必要时应在低侧多抛填一些片石,与此同时要保证低侧的边部有平台顶面,并且平台顶面不小于2m。待抛出的片石在软土以上或者浮出水面后,这时要使用颗粒较小的石块进行空隙的填充,在空隙填平后,再进行碾压夯实。

4、粉喷桩加固法

粉喷桩是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一种形式。深层搅拌法是软粘土地基加固饱和的一种新颖方法,利用石灰、水泥石灰等材料作固化剂的主剂,由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固化剂和软土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水稳性、整体性以及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粉喷桩则是采用粉体状的固化剂进行软基搅拌的处理方法。粉喷桩则适合于加固不同成因的饱和软粘土,目前在国内常用于淤泥质土、加固淤泥、粉土及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士。

第5篇

关键词:地籍 城市 地籍 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043-02

城市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系统充分考虑到土地管理方面的特点,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采用了Arc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了科学的图形管理流程。既要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也为使用者提供简捷方便的操作。

1 系统建设目标

(1)建立完整的、规范的、统一的地籍空间数据库。当前地籍数据来源和数据的格式很多,如CAD、Excel、位图、纸质文件等等,还包括以前安装过的GIS软件所产生的数据格式,如MapInfo的TAB格式、ArcInfo的Shape格式等。通过对CAD格式以及各种GIS数据交换格式的研究,能够实现底层数据的格式统一,建立一个完整的、规范的、统一的地籍空间数据库。(2)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库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由于地籍数据库的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形成许多人为的和系统的误差,甚至还可能产生数据错误。因此需要利用GIS的拓扑规则分析功能,自动检查地籍数据的质量并修补错误。(3)利用ArcObjects控件,建立图形输出打印模块,能够自动化的进行制图综合,打印输出宗地图。制作宗地图是土地管理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已经发展到使用数字测图软件制作宗地图阶段,然而传统CAD类软件仍然无法满足宗地图自动制图的要求。随着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制图能力绘制宗地图成为目前的主流技术。利用ArcGIS Engine嵌入式的GIS组件库,开发宗地图自动输出模块,可以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从地籍数据库中提取宗地数据(包括宗地的四至),自动计算并添加宗地图所需的各种制图要素,并且实现宗地图的图形直接输出和打印。(4)建立一个先进的、稳定的、开放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其目标在于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地籍信息处理的信息化程度,使得日常土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作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之一,也为其他政府部门、经济建设部门提供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成为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系统总体框架

地籍图形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业务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土地业务的相关性、土地管理的特点,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建设城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图形管理与办公系统的集成,把业务流程与办公自动化流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政务信息管理。该系统有两条重要的主线(子系统)。

(1)办公子系统,主要是图形管理的流程,只有制定好了科学的图形管理的工作流程,才能最大程度的管理好这些图形,根据各个流程中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工作,把图形数据一步一步的传下去,只要各个流程(岗位)严格按照制定的分工操作,就能完全管理好图形数据.设计的流程依次为:项目接件、属性信息、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入库。(2)图形管理子系统:就是指图形管理的平台,这个平台上要能快速简洁的实现图形的操作,可以进行图形的输入、编辑、管理,以及图形数据的应用,比如输出,统计分析等。

3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ARCGIS的城市城镇地籍图形信息系统充分地把地籍数据与GIS结合到了一起,将图形与属性相结合,能很方便地控制宗地划分、数据控制等。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和合并。空间数据的编辑包括对矢量图形文件的复制、粘贴、剪切、移动、增加、删除、撤销,以及针对图斑的输入、分割、合并、删除等功能,对栅格图像的裁剪、投影转换;属性数据的编辑包括属性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属性数据结构的修改,以及根据属性数据信息修改图形文件参数等功能。

(2)属性数据管理。

对各种表格进行查看、添加、编辑、删除以及导入已经备份的文件和导出文件表格,同时可以对各种表格进行各种条件的查询打印以及绘制各种图表及根据不同的属性字段进行统计等。

(3)查询统计模块。

查询功能主要实现按图形查询、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并浏览的功能。按图形查询,可以在图上用点和范围(矩形、任意多边形、圆)选择任一要素(如行政区、权属单位、图幅、地形要素等)的一个或多个对象,查询其基本属性,要保持图属一致。若显示多个对象属性时用列表显示,并且当单击某一属性记录时在图上显示相应的对象:按属性查询,即以属性为查询条件,查询相应对象的基本属性和图形,由某一基本属性或属性组合查询一个或多个符合条件的对象,并在图上定位显示,同时提供显示多个对象的基本属性。实现对行政区、权属单位、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的查询。

包括地籍日常管理中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由图形到数据表格或宗地属性的快速查询和制图与量算功能。地籍的统计汇总、综合分析及相应图表的输出。

(4)参数设置。

包括中央经线、指北针、图例位置及大小、系统年度、数据路径及公里网颜色等的设置。

(5)管理维护。

包括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有关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输出和历史资料的查询性等。

(6)规范输出。

严格按标准规范输出各类图、表、卡、证及专题图件,如: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土地使用证等,还可以输出用户自定义的图表,如:自定义幅面的地籍图、宗地附图、表格等,另外还可以输出各种专题图件,并且这些图件均可按标准制图规范输出。

4 子系统结构设计

4.1 图形管理子系统

图形管理子系统通过ArcSDE和对Oracle数据库进行访问,在数据库中读取和存储数据。而后,再经过ArcSDE和构造合适的计算和数据模型.通过数据的控制部分及数据的显示部分对图形进行管理。图形管理包括:图像纠正、数据编辑、系统初始化、专题图制作、坐标转换、符号管理、图属互查、时态管理元数据管理,出图、权限管理、数据检查等。其中数据编辑中又包括:基本数据编辑、拓扑编辑、宗地编辑、版本编辑、测绘编辑等。图形管理子系统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4.2 办公子系统

办公子系统通过单点登录可以对土地登记部分、统计查询部分及系统设置部分进行访问操作。其中,土地登记部分包括:申请、变更、地籍调查、审批、公告、登记卡、打印证书、归档等流程;统计查询部分包括:按地类分级统计、按使用权类型统计、宗地查询、历史宗地查询等;系统设置部分包括:系统初始信息设置、系统代码表设置、部门用户管理、流程设置等。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对这些流程进行操作。

5 结语

本章根据GIS的特点,充分考虑地籍信息的特点,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了城市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和总体的框架,利用ARCGIS平台,对地籍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地籍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潘雨青,陈天滋.基于GML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82-85.

[2] 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地形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土地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所谓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根据标准精度对土地境界、权属位置以及面积和土地应用类型以及分布等专门测量情况进行确定,同时这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资料信息,为土产权地登记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从以上分析可知,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测绘技术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基础建设中具有行政行为的体现,对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和落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地籍测量操作,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精准的地理参考体系,地籍测量建立于地籍调查基础之上,表现出勘验取证等方面的法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其操作技术标准应当满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之要求,具有非常大的强势性。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是目前最先进的测绘技术、测绘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同时,地籍测量将地籍测量外业与测量内业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综合作业整体,这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的专业测量而言,地籍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参考数据和信息。作为基础行政行为,土地地籍测量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当前国内地籍测量工作之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有土地,并使之能够更为合理的应用,以保障土地所有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勘验取证。实践中可以看到,地籍测量建立在地籍调查基础之上,因此表现出勘验取证之特点。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利用了一系列的测量手段和技术,对土地实施全方位的勘查与验证,并且为土地产权的变更、登记等,提供了有效的证明。

第三,规范性。地籍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土地法律法规之规定。同时,地籍测量中的各项技术均为当最为先进的测绘技术,而且测绘方法也比较科学合理,比如普通测量、数字测量、面积测算以及空间定位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均为目前最为规范和前言的。土地测量过程中,选择何种形式主要根据土地管理、房产管理部门对图形、数据以及布局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操作。

三、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测量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测绘形式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主要是将地表地貌、地物作为最重要的测量部分,利用数字、符号、文字、图、线以及点等,对地形地貌之景观以及地物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描述,并利用三维空间予以客观、准确的表示。下图是重庆地图。

对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其主要将地表上的某项地貌作为具体的描绘对象,并利用现有的规范面、线、点以及图例等形式,利用数字、文字以及注记等,对地形地貌以及地上物进行面熟。从实践来看,该工作非常的专业,可准确、客观地描述出所测区域的地形地貌,并采用三维坐标形式将其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较之于地籍测量这一较为全面的测量方法而言,大比例尺测量就会显得非常的粗糙,而且地籍测量过程中逐渐趋向数字化测量模式,比如应用先进的GPS系统和设备、应用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等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地籍测量与测绘大比例尺两种操作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和区别。土地测量过程中,不可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而是应当在测量开展之前,确定采用那种测量方法更为高效和经济。

四、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从实践来看,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素和方法方面。对于地籍测量而言,其重点在于权属要素,即权属界线、地物要素等,对传统地形测量中的高程点、管线以及等高线等要素,没有太多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地形测量而言,除了对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等因素不予标示外,通常对地表上的地物和地貌等,均应当予以标示,同时依照比例尺、用户要求等进行合理的取舍。地籍测量过程中,通常对地貌和布设的管线等因素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野外信息采集、编辑成图等方面的工作量就会随之大幅度降低,然后续制作宗地图以及入库工作量都非常的大,而且因入库而对拓扑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于地形测量而言,它对测量成图中的各种要素要求都非常的高,而且野外采集、内业编辑公路也较为繁琐,然地形测量后续编辑成图过程却非常的简便、快捷。基于此可以看出,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将地形图成图,则应当将地籍权属界线和相关注记删除,对地形要素进行适当的补测,其中主要包括测线杆、高程点、检修井以及交通附属设施等内容。

第二,精度方面的比较。较之于地形图而言,地籍图显得更为精确一些。若制作地形图,首先应当对地籍图进行分析;若制作地籍图,也要对地形图进行分析研究,二者虽然在精度上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三,应用软件。地籍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软件以MapGIS系统居多,地籍测量为后续各项工作无缝连接而使用测量成图模块。实践中若仅对地形进行测量,应用软件有较大选择空间;若在地籍测量基础上实现地形成图,可应用原软件、或者把原格式转为所需格式。

结语:地籍测量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地籍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同时它与地形测量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地籍测量水平, 应当在各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满足精度之要求,为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冯栓祥 王建业.浅谈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J].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2012(09).

[2]徐冬东 李科检.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的异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第7篇

云南省土地管理局:

你省(89)云土籍字第1号《关于铁路、部队在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现函复如下:

  1、铁道线路用地,由铁路分局到线路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线路以外铁路部门使用的土地,一律以宗地为单位,由直接使用土地的单位向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申报。

  2、关于军队用地的地籍测量工作及收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勤部(1988)后营字第766号《关于军队土地详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办理。铁路部门使用的城区土地,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地籍测量,对确有测绘力量的铁路及其他用地部门,可以参与当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地籍测量工作,承包全部或一部分地籍测量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