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入门范文

时间:2023-10-12 09:39:01

序论:在您撰写服装设计入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服装设计入门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 技能竞赛; 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138-03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the Skills and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Quality in the Training of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CAO Chun-nan(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 Haikou 57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number of apparel design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social effective demand has no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the recruitment unit is difficult to recruit graduates. These qualities, awareness level, including order, cooperation and respect for consciousness, from the technical capabilities, including the practice of garment design and customization capabilities, innovative apparel design and customization capabilities, etc.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skill competition; garment design customization capabilityv

Internet :.cn

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来说,是一个补充和激励的机制。事实上,很多专业课程理论的学习对学生灌输过多,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没能把学校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挂钩,只把课本当作概念来学,自己思考的空间太小,没有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体会,就没有渴望学习的动力,更不可能把知识变成一种意识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通过比赛,可以使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并运用,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技能竞赛是展现学生专业技能素质最直接的平台,它展现出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体现,服装设计定制工包括服装理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立裁、服装工艺等诸多方面,技能竞赛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学生本专业的综合素质。由开始技能的比拼,到理念、创新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合作及表现技法综合的比拼,不仅巩固知识,磨练意志,更开阔了眼界。参赛的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培训和比赛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己,客观分析当今人才需求环境的前提下,重新定位自己,树立科学地学习目标,做出未来就业岗位和方向的正确选择,为了日后在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个过程不是个独立的程序,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链接这三方关系的纽带就是――职业技能竞赛。

一、竞赛文化引领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导向式教育

“竞争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在校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提升社会的适应性,实现职业技能竞赛学习过程上与企业竞争就业工作中的无缝对接。在此当中我们要强化实践服装设计定制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学校以培养职业技能能力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为本的教育特征: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教师成为教与学的辅助力量。一方面,把竞赛带到课堂之外,通过模拟练习职业技能竞赛练习题,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不断践行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念,以此作为教学环节的延伸和补充;另外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量的加强实践课程环节,特别是职业实践和技能环节的特训和练习,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融入到教学,把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与个性发展,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改革理念,已经渗透到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高职毕业生,将是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是企业未来创新的主导力量,因此不仅要有适度的职业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是服装专业学生谋生就业的根本,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更是对服装专业教学的引领促进,倡导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鞭策学生操作技能。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和评价高职高专办学成果,是直接主导各项办学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化改革,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能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装专业人才的制度保障。

二、个性化培养推动全面素质教育

职业技能竞赛这项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大舞台,个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个性化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好学生来参加比赛。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要对尖子生进行更深程度的培训;高职高专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制度推行在实际过程中同时包含了全面基础性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训两个方面。

以琼台师专美术系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开展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系部采取以项目虚拟教学(课堂)项目车间实训(校内)企业顶岗实习(校外)的“三段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生产现场型教学平台,成立校内实训车间、校企创意生产基地、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授课过程采用项目虚题拟做、实题拟做、实题实做、实题跟做等形式,通过项目跟进,将专业教学融入实际生产过程,参照企业生产标准,制定教学的质量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师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的互换,培养学生较强的服装专业基本功、专业操作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训练、专业综合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实训实践等,充分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推进服装设计与工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设计定制工职业技能证书辅导、考证等环节的个性化培养。

利用技能竞赛这个平台,还可以使各地选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增强交流、沟通,学生可以通过竞赛,找准自己的定位,使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对口专业的某一方向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检省自身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校与校之间通过竞赛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和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热情很高;通过技能竞赛这个平台所使学校和就业单位取得大量地联系,探讨比赛相关制度,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的相关模式下把企业的资源引进学校,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教学、实训车间、校办工厂等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服装专业学生的重点,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指导教师的团队合作培育学生的高技能素养

指导教师团队的成员把学生们学习的过程、职业技能赛事活动的过程与学生们个性化的专业技能发展、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的技能鉴定和就业职位的个性统一起来,尽量的做到能够完善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系统的制定实践技能的培训过程,在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环节课时上适当的调整,给予实践教学环节一部分时间;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特长和技术能力的个性特点,该同学就业方向的兴趣爱好以及同学们对未来就业发展的愿望来指导每一个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让同学们通过自身条件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选择就业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解决工作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超高的服装设计定制工技术能力;指导老师团队要帮助同学们提高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从校赛、省赛到国赛,获得的经验是后期学习、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将伴随着学生终身成长,最终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研究,合理的制度配给也是改革推行的必要因素。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期末问卷调查中问道“你对在校学习哪个方面最不满意”,其中选择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占了四分之一,这说明学生在入校前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行业,进校后对课程更是提不起兴趣;新生教育就应该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让同学们在学习态度、专业认知、知识技能这三个方面来提高。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规划职业未来,尽早对今后求职方向进行定位。选择实践操作不够的占四分之一,这项本身在于教学课时的不够和学习实践教学场地所影响的结果;选择教学质量不高的占四分之一,这说明新的职业岗位导向教师配备上没有跟上;在选择人才市场建设与管理混乱的、选择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力度不够的、选择自己在就业中的表现不佳的、选择其他的占了四分之一,这些数据说明了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给实训基地的拓展提供便利,让学生能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践实训和与社会工作的接触中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服装设计定制工能力,在实践实训环节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就业观点。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学校在学生求职择业的指导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务实择业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新生报道的时候积极的把专业就业导向讲给同学们,让大家知道在校期间几年都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做,同时大二、大三期间将技能竞赛项目内容融入到学校制度中,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在最后一年的教学中,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答辩、实习等工作。

传统的教学观念、早期硬件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和导致同学们的少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很多学校主管领导都认为教学改革步伐不能太快,否则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教学改革中还不能区分文科、数理化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型专业教学模式的不同性,还不能适应在专业教学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授课环节。事实在我国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观点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辅助,这样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教学中实践教师的比例严重不足,这样就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实训车间等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企业看重的是同学们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岗位综合素质。这些要求让同学们明白了要想成功就业就要求同学们能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训车间工作的环节,把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各等级职业技能竞赛等各个方面,通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素养。同学们最好主动走出校园、教室、课桌到企业、车间当中去,更深入的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的竞聘企业的岗位,这样能够成功就业、高质量就业,能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学校是人才枢纽的传送带,学校中的校园招聘会、校企合作、老师通过自身社会关系的大力推荐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提倡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可以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培养同学们的专业素质;企业也可以与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实习的实际操作工作平台,又可以通过见习、实习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岗位培训和筛选,第一时间发掘好的苗子,成功为企业培养他们急需的优秀人才。无论是学校还是人才招聘市场、各政府有关执行部门,都应该大力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更大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使就业更加的规范化,开发更多的就业市场渠道。

总的来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通过技能竞赛这一平台使同学们把专业知识、就业知识、创业知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融入到比赛中,并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激发创业热情;拓展高职高专生就业渠道,鼓励高职高专生树立新型就业理念。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同度,检验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水平、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服装设计专业近年来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多次在校赛、省赛、国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并从竞赛中不断分析总结经验,进而改革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架,大力推动与海南省各大中小服装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与海南省服装设计协会合作,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开展和深度培训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企业推送大量的高技能型人才。

项目来源:本论文系2014年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从职业技能竞赛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tky201420。本论文系2015年度全国纺织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从职业技能大赛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果,项目编号ZWH-15004。

参考文献:

[1] 陈曙平,孙敏.浅谈高职服装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4).

[2] 蒋红枫.论技能竞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第2篇

关键词:艺工复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为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服装行业发展中对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体现教育“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围绕上海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学科交叉、重视新兴技术的专业特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满足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紧紧追踪上海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艺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和强化艺术与技术结合特色,将学科链对接产业链,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将创意思维培养与实际课题训练有机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对接。培养适应一线职业技术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技能性强、适应性强、竞争性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

一、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服装产业,加强服装设计与工程和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把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融合的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比较开阔的国际视野,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从事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工程管理、服装工程设备配置与运行、服装企业信息管理、服装产品质量控制与检测、服装高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等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要求,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设计型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针对我国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依据纺织服装行业标准,凸现我校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和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特色,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指导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专业培养标准(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列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领域标准)。

> 了解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

> 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

> 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

> 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 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

> 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 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

> 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三、艺工复合课程革新设置

在艺工复合课程革新中,我专业瞄准知识复合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开展教学内容改。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艺工结合”,实现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要实现知识、能力复合,首先要建立艺工结合的课程体系。但艺工结合不是简单地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艺工课程的共存比例、模块结构,要注重“艺”与“工”内容的融合,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有机地将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学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1]。

以服装设计学为例,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主要专业课,从基础的服装设计入门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与操作,最后结合毕业设计完成具体的成衣设计企划和成品的操作训练。课程主要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市场调研、成衣设计实战能力的培养,采取课堂讲授、团队组合市场调查分析,全班交流讨论,独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成衣设计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全方位训练;强化学生们对品牌服装设计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该课程的设计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服装品牌风格设计拓展训练。

由于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成衣设计与生产”。不同于高级时装设计,成衣设计是按照一定的号型规格系列标准,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模式制作的衣服。同时有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之分,因此针对市场需要,要求课程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基本的款式设计能力。通过对成衣市场的调研分析以及商品企划的具体操作和训练,逐步掌握基本的服装商品的企划方案到成衣单品的设计,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展开掌握整体的规划、设计整合能力及设计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该课程区别于服装设计学课程的地方是针对性更强,方向明确,主要针对市场和成衣这一块的内容来进行基本的设计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产品设计的整合能力。

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合作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在综合性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小型项目任务,结合企业的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更密切的产学合作教育,加强企业与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企业的大中型项目作为教师科研课题,再由此带动更多小型项目的课程导入。交互循环使产学研合作得到切实的成果展现。

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的具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的成衣品牌设计、制作、展示的分段一体化企业服务流程,根据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给予分段服务或一体化的项目跟进。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宗旨,提供企业自身市场以外的创新途径探索。

四、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服装工艺实习、服装工程认知实习、服装工程岗位实习、服装工程见习实习、职业装课程设计、针织服装课程设计、礼服课程设计、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工业样板企业实践、服装生产管理企业实践、采风、毕业设计等。

1.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

各课程实验或实训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和主线,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服装制作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科技教育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2.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是学生全部学完课堂教学任务后,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实践环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各生产环节,跟班劳动,巩固和加深理解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知识,了解服装企业运作的过程,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生产技术工作的严格规范化和科学技术严密性的熏陶[2]。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是从学到的理论知识用语实践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设计与工程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是考核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艺工复合型服装工程师的培养应围绕“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专业目标和理念进行,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服装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素质高、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艺工融合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2] 廖青.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纺织教育,2009

第3篇

[关键词]服装 结构设计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纪婧(1961-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研究。(辽宁 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对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与就业定位方向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DB19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48-01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院校服装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重点专业课程,分为服装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也叫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它以设计理念为指导,以专业技术技巧为手段,强调动手实践的直观性、创意性和全面综合能力,是一门极具实践意义的特色课程。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的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

1.目标定位。在服装行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设计应该以服装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服务于服装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装生产企业和研发部门培养服装结构设计、工业样板开发、服装样品试制和服装产品策划等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由过去的以技能型为培养目标转向以技术型为培养目标,注重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能力结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是在服装款式设计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从款式设计到纸样的结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对服装款式的分析能力。整体与局部结构的形态、各部位相关线条的吻合关系、各部位比例关系和具体尺寸分析能力。(2)对服装款式的分解能力。掌握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分解各类服装从款式到纸样的结构设计能力。(3)工业用系列样板的制定能力。适应服装产业化的要求,学生按企业标准制作工业样版及用服装CAD软件打版的能力。

二、建立适应服装产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模式,是决定服装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服装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我系遵循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宗旨,研究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前沿和后续衔接、课程特点,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需求特色,注重市场实际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将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从多角度、全方位加强与完善课程改革与建设。

1.以原型裁剪为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原型就是服装的基本型或母型。即按人体的几个净尺寸,经过计算绘制成基本型,把它作为裁剪各种款式服装的依据;按照款式造型的具体要求,对原型的各部位加以缩放。原型裁剪法具有造型变化丰富、灵活,理论数据准确、稳定,服装合体性强等特点。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人体,其设计理论是以人体为本,制图公式和系数来自于大量的人体体型测量调查、研究分析,不受成衣的干扰,制作出来的原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原型直接源于人体,相当于把立体的人体表皮平面展开后,加上基础放松量而构成的衣服的原型,其处处显示人体与服装的关系,使服装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原型以人体为本的设计特点,有助于学生认识服装制图方法,认识服装结构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其变化原理强,但有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原型为基础,为各种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的展开、分割、加放或缩减提供了严谨而可靠的依据,方便快捷,能够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更加适合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需求。

2.以立体结构与平面结构的有机结合为重点。立体结构是将面料直接复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进行的制版方法,设计师可以直接感受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平面结构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由于立体结构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错误,这样就能解决平面结构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例如,在礼服的设计和时装制作中,出现不对称、多皱褶及不同面料组合的复杂造型,如果采用平面裁剪方法是难于实现的,而用立体裁剪就可以方便地塑造出来。这样从平面到立体的直观教学方法,既能帮助学生们快速地理解结构制图的理论,又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是我国服装结构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服装业竞争的核心技术。

3.以手工1︰1制版和服装CAD打版为实践能力演练。为了使学生透彻地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同时能适应服装产业化的要求,我们对学生加强以手工1︰1的制版和用服装CAD软件打版能力的演练,尽可能要求学生按企业标准制作工业样版、推版、排料等,在教学中模拟工业化生产的过程,强化服装CAD的应用和手工1︰1绘图,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尺寸的大小、版型的大小,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曲面的各种结构处理形式以及相关线条之间的吻合。绘制完的版型还要再进行成衣制作,成品如何,也是对学生结构设计能力的一种检验。

4.教学方法多样化。服装结构设计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尝试系统化、多样化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1)教师示范操作。教师不仅要讲理论,还必须亲自动手演示操作。这种方法直观性强,胜过语言的表述。(2)分组实施项目化教学。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各尽其能,共同完成一些实训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到技能,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与人交流与沟通,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3)教学多媒体化。这种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而是教师边讲边做示范,同时配以多媒体动态解剖图,不仅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生动有趣、交互性强,还节约时间,有利于学生反复强化操作环节,深化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目标动态化。第一,在结构设计学习初期,以掌握结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目的,结构训练力求培养学生立体造型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及创新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安排“立体裁剪基础”“裙装结构设计和原型结构设计”等课程,侧重培养学生服装结构意识,奠定学生服装结构基础,加强基础训练,加大教学实践比重,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熟练运用立体裁剪基础理论、技巧的能力,增强实际的造型设计、版型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

第二,在结构设计学习中期,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安排“服装设计”“成衣立体裁剪”“服装原型应用”“礼服立体裁剪及制作”等课程,提高学生整装立体造型设计及版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立体与平面的转化能力。为了适应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成衣、礼服及系列装的设计和立裁训练上,通过个性化指导、多种赛事的参选,有效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采用“全程参赛”的方式,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系每年都举办大型服装设计表演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多种服装专业比赛(如设计大赛、买手大赛、立裁大赛),代替单纯的完成作品作业,使学生在独立构思、独立设计、系列合作、服装制作、配件制作、舞美、化妆、配乐等多方面得到了综合锻炼,有益于提高学生服装设计整体运作能力,为市场化专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结构设计教学的后期,结合市场需求,引入企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服装市场的应变能力。安排“服装创意立体设计”“服装工业制板”“市场调查”“下厂实习”等课程,在学生专业实习阶段,我们将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真正结合,把服装企业“引入”课堂,以企业、商场需求款式项目为导向,进行服装设计及版型设计的实训,培养有鲜明职业特点的应用型人才;聘请市场专家做技术指导,并一起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的市场价值,以市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学习与社会工作的无缝接轨。同时,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市场中去,到生产车间顶岗作业,把握服装市场的时尚和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手设计生产符合市场和大众口味的实用时装。我们将教室与服装工作室、服装企业、服装商场挂钩,将学生推到市场的第一线去实践锻炼,使教与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一铭.现代服装设计入门[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第4篇

关键词:服装;陈列设计;教学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服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服装企业发展迅速,品牌意识逐渐加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视觉营销与陈列展示给终端卖场带来的利润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服装企业意识到。为此国内许多高校的服装类专业开设了服装陈列设计课程。

一、目前国内服装陈列人才主要培养途径

1.企业内部培养

本世纪初服装陈列刚刚被国内部分服装品牌所认知时,由于专业陈列人才缺乏。很多服装企业培养内部员工从事陈列工作。有一部分是从企业设计部门转行做陈列设计,这部分人有较强的艺术设计基础,但对市场与销售缺乏了解,往往使陈列过于理想化。另一部分是从企业工程部转行从事卖场的装修与设计,这部分人对卖场规划、道具使用很熟悉但缺乏对服装商品、服装技术知识的了解。还有一部分是由终端卖场的优秀店员挑选出来做服装陈列设计,这部分人长期在一线从事销售工作,对市场及消费者心理欲购买习惯有很详细的了解,但他们大多没有艺术基础且学识水平普遍较低,所做的陈列设计缺乏创意,无法很好的提升品牌形象。

2.社会短期培训机构

随着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服装陈列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首先在北京、上海出现了为数不多的短期专门培训陈列师的机构。比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赫时尚培训等最早开设了相关培训。社会短期的培训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有热情但未入行的这部分人找到快速入门的途径,填补了国内专业陈列人才的空白。但这种培训大多数在一个月左右,时间较短,学员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缺乏一定市场实践的锻炼。

3.国内艺术类高校开设相关陈列课程

艺术类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服装设计类专业。伴随着国内服装市场的变化,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上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很多高校也相应开设了服装陈列课程,甚至服装陈列方向。但由于服装陈列处于兴起阶段,在教学上大多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服装陈列课程在高等教育中还应进行不断调整。

二、高等院校服装陈列人才培养模式

陈列设计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融合了视觉设计、营销、心理等多项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为此,对服装陈列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与研究,本着以市场需求为目的,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教学模块、市场调研教学模块、模拟卖场教学模块、创意设计教学模块、卖场实践教学模块。模块一:基础理论教学模块基础理论教学是服装陈列设计的基础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将从服装陈列概论、陈列空间规划、陈列构成形态设计、陈列色彩设计、橱窗设计、陈列氛围营造、陈列管理、各类服装店面的陈列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与讲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服饰陈列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根据,为后期实训操作与企业实践做好准备。模块二:市场调研教学模块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深入各大商圈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学生选择调研品牌,进入到品牌各个商铺,从店铺空间规划、陈列形态方式、陈列色彩、橱窗设计、灯光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研,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与整改建议,使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商品陈列对行业品牌在市场中形象和定位的影响,并掌握最新的陈列设计特点与流行元素。模块三:模拟卖场教学模块这个教学模块主要在实验室完成。给予学生一定实验经费,学生以5-8人为一组,首先选定品牌风格与定位,根据经费预算与品牌特点对店铺进行全面装修与规划并对橱窗进行设计。店铺装修与规划应由店头logo、功能区分割和通道设计组成。根据品牌特点及消费群体特点,在企业提供的大量服装服饰中选择相应商品,并根据利润比率定价。在卖场布置完毕后,小组成员扮演导购人员,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卖场采买,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整个终端卖场从装修规划设计到商品采购到销售及销售期的卖场维护的整个过程,便于学生学习认知和理解实践操作。模块四:创意设计教学模块创意设计教学模块主要从店铺的橱窗设计入手,以创意的构思、创新的材料与工艺,对市场某服装品牌进行橱窗主题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首先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服装风格特点及当季流行趋势进行橱窗的主题设计构思,完成设计草稿,根据设计草稿进行橱窗模型的制作。将橱窗及陈列的服装、所用道具及陈列器具都按1:10的比例制作完成后小组进行设计方案汇报,并进行完善调整,最后根据橱窗模型将整个橱窗进行1:1的放样,画出图纸,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学生在一定经费额度之内到建材市场采买材料。整个创意设计教学模块学生从设计到橱窗模型再到实物制作,学生会经历成本预算、市场采购、道具制作、材料改造等环节,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在本环节中,成本的控制、降低成本投入是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模块五:卖场实践教学模块服饰陈列课程特点决定陈列应与践相结合,让学生走进服装企业走进商场店铺,进行实践体验是陈列设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与一些服装企业、大型零售卖场达成协议,建立校企教学基地,加强实践的多元化。在这个模块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实战经验,首先要求指导教师除具备丰富教学经验,还应有大量市场实践经验。学生在进入卖场之前也要做好充分校内实践准备。进入卖场后首先要做的是对卖场做出陈列诊断,对卖场所处的位置及周边环境进行调研,小组成员可以担任导购员,注意观察顾客在店内行走的路线,视觉线及购买习惯等,最后做出调研报告对卖场规划合理性、卖场陈列手法、卖场灯光、卖场陈列商品色彩运用、橱窗陈列做出可行性整改方案,并与卖场管理者进行沟通与探讨,以保证整改方案的正确性。卖场调整实施一般在客流量较少的时间在工作人员协助与指导下完成。商品陈列的发展标志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及新经营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服装陈列展示教育进入兴起时代。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摸索总结出一套以市场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本科服装陈列展示教学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做好准备。

作者:郭斐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丽群,韩雪.高职服装陈列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

第5篇

【关键词】平面裁剪;立体裁剪;结合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日益提高,使人们的着装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服装的基本“物质”要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个性化的展示,这使得女装设计不得不趋向于款式丰富、结构多样。

立体裁剪技术就很好的吻合了现代女装设计的这一要求,以立体思维对效果图进行审视,对服装立体造型进行分析,深刻理解人体与服装的关系,采用分割、解构、重组、添加等手段来完成服装的立体形态,从而达到符合现代人的着装和审美要求。

过去,我国的服装结构偏向于平面裁剪技术,快捷、方便、简单,但在个性化服装发展的今天,却有着它的局限性,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服装品牌的发展;而西方的立裁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要想使两种技术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就应该将我国传统服装技术与国外新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教学中,我们把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区别和融合做了如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收效比较明显:

一、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比较:

1、概念上的比较:

平面结构设计:依据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等,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直接裁成衣片,再制作成服装。

立体裁剪:是将坯布披覆于人体模型上,依据指定的服装款式边造型边裁剪,将服装的款式设计与造型工艺相结合,然后按布样制成样板直接裁剪再制成服装的一种技术手段,有“软雕塑”之美称。

2、两者优势上的比较:

平面裁剪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较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性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

立体裁剪具有直观性,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同时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更适用于个性化的品牌时装设计。它适用范围较广,操作时比较灵活,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问题。

平面裁剪是经验性的裁剪方法。设计与创作往往受设计者的经验及想象空间的局限,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立体裁剪与人体几乎为零的接触,可以令正确性与成功率都非常高。

3、操作过程的比较:

平面裁剪:依据测量尺寸或依据企业的标准――利用比例公式进行结构制图与变化――加放缝份并做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的样板型。整个过程第二步为最关键的部分。

立体裁剪:根据款式估算布料――经立体造型获取款式初型――取下坯样转化为纸样后假缝、试穿――调试修改坯样――拓印改后坯样于纸样上――加放缝份与对位标记――最后得出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过程第二步与第四步为关键部分。

比较两种方法,过程有些差异,但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却完全相同,都是获得该款式的样板型。而样板型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设计师、打板师的综合素质,这就说明现在对设计师、打板师的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掌握两种裁剪方法,并使得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是新世纪服装专业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服装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平面与立体结构设计的结合:

1、平面――立体――平面,先以基本尺寸为依据,用平面裁剪的方法进行款式裁剪,并在关键部位可适当多留点缝份,裁剪出衣片后进行假缝试穿,用立体的方法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观察效果,整理形状,调整尺寸,并作好标记,然后将立体检验的样衣再展开平面,按新的标记进一步修改裁片,最后确定样板型。

2、平面与立体兼而有之。对于没有把握的部位用立体裁剪法造型,而有把握的部位直接裁剪。

3、立体――平面,先用立裁进行全方位造型,对于人体腋下、袖窿等双曲面部位的轮廓不易准确画出来,需要该部位进行初裁,转化成平面坯样后再对其作进一步修正(如各部位曲线的圆顺,相关结构线的吻合、拓印成样板等环节)最后制作出所需要的平面样板型。

在服装裁剪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设计服装,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把平面和立体裁剪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服装有了明显的变化――服装的板型较原来更加准确,服装效果较原来更富有个性,这种技术的结合深受学生的青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越来越好。

平裁与立裁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将两种技术的特点有效地发挥出来,所以现在已经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目前一些企业、公司都把这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使用,我们作为服装专业技能的传播者更应紧随时代的步伐,让我们的专业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巧英、郭建南《服装立体裁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服装企业 成本管理模式 价值增值

经济全球化发展,大量的外国服装企业涌入到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些国外的品牌服装系列进入到中国市场,所形成的时尚环境加速了中国服装业的更新换代。中国的服装企业属于是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技术要求不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服装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实施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并加大研发力度。因此,服装企业实施成本管理以适应目前的服装市场竞争环境。运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模式,对于促进企业价值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成本管理模式

所谓的“成本管理模式”,就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局置安排、计划性评估测算、有效地控制安排以及详细地分析、核算等等。作为一项系统化工作,其是在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的同时,降低成本,实现生产成果的最大化。

如果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主要是针对物料成本以及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没有充分地重视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和控制,而是多采用建立在人工或者机械小时基础上的分摊。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由于生产过程中不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消费者几乎不会有个性化的需求,往往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控制更为具有适用性;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多元化、动态化发展,消费者更为趋向于个性化需求,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更显不足。

为了克服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弊端,采用了全新的成本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在此基础上诞生。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管理者采用这种成本管理方式获得的优势竞争。我国的服装业也逐渐地对这种方法展开运用。

作业成本法又被称作“作业成本计算法”,其是以作业为核心的计算方法,将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都加以确认,并做好计量工作,所消耗的资源成本计入到作业当中,之后分配所有的作业成本给计算对象。从分配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间接式的成本分配方法,不仅确保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为准确,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服装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成本管理没有适应企业发展而灵活调整

目前的服装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主要依赖于企业管理者垂直管理或者财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实施管理,并且成本控制仅仅从规章制度上体现出来,而服装设计、材料设备的采购、以及车间和仓库等仅被看作是企业的生产者。财务部门将成本控制内容以报表的形式呈交给管理者接受审核,却没有意识到其中数据的可变性。比如,服装企业在生产服装之前,需要将制定可行性方案,但是,设计部门在成本控制条例的约束下,很难于发挥创新性职能,如果设计部门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编制设计方案,提交审核之后,当进入到采购、生产环节,才会发现设计师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已经超过了成本标准,因此而丧失了盈利优势。

(二)控制采购成本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采购理念,倾向于两个方面,即低成本采购和优化采购质量。低成本采购过于关注成本最低化,而忽视了材料的质量,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产品质量;优化采购质量过于强调材料质量而忽视了成本的控制,面对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严格化,产品成本压力过大,导致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此外,产品的采购还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会以短期效益为主,而没有考虑长期合作,包括产品的运输、赔偿以及换货等等,如果没有长期信誉担保,就会增加采购成本。

(三)库存控制成本中所存在的问题

要控制好库存成本,就要将成本控制因素贯穿于产品从设计到投入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当中。设计阶段的产品开发,需要使设计产品与市场需求导向相符合,但是,由于服装企业的设计部门没有对服装市场开展调研,更没有深入研究市场细节,并细分市场,因此而导致服装产品的款式和价位都无法在服装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服装季节性较强,因此而导致服装产品滞销。随之库存量增加。

进入服装生产阶段,如果产品质量极差,诸如色差问题、跳纱问题等等,都会影响市场销路,由于产品无法销售出去而大量地积压在仓库中。服装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尽管服装的质量合格,但是由于生产效率过低而错过了最佳销售季节,就会导致产品大量滞销,库存积压产品增加。

服装产品的销售阶段是解决库存挤压的重要环节。如果销售渠道不够畅通,更没有明确的销售目标,加之没有指定科学的销售方案,就会导致库存积压严重,大量的服装产品滞销。

三、成本管理与价值增值

(一)企业价值增值

企业价值是企业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企业按照价值规律运行过程中,可以获得预期的回报能力。长期以来,企业价值衡量都是以传统的财务绩效指标作为重要指标。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经济增加值指标就已经被提出,对于所有资本成本进行综合性考评。企业的管理者获得价值存在于企业在阶段内所获得的利润超过资金投入而获得的节余。

(二)成本管理与价值增值间的关系

企业运营是指在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为基点实现企业价值。要获得企业价值增值,就需要将增值因素渗入到服装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从服装设计、采购、生产、营销以及财务等等环节,都需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经济利润。因此,企业在制定运营战略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价值增值,以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要获得产品价值增值,除了要控制好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市场营销环境之外,还要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以获得产品的增值。企业的运营与经济效益总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也要降低成本,那么在企业的价值链上,就要更为注重超值服务,以保障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企业成本的价值增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被渗入到产品的各个环节中,逐渐地呈现出来。那么,成本管理的作用,就是管理企业成本链,摒除低效益活动,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服装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价值增值策略

(一)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服装企业要根据市场运行态势以及企业自身实际,制定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成本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将成本管理因素渗入到系统中,对于服装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实施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控制,在短期成本控制的同时,也在逐步地实现长期成本控制。拓展成本管理范围,对企业实施动态化管理,将成本控制由时候转向事前控制。在不增值作业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要求资金运转效率,将成本空间降低。可以将成本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决策当中,以促进成本持续降低,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成本管理手段的创新

成本管理信息要具有准确性和实效性,那么实施科学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环境实施成本管理手段的创新,是成本管理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采用现代化的成本信息管理技术,为企业成本管理建立技术平台,以便于在数据的传递、处理以及监控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处理成本信息,以提高信息质量。将数字化计算机网路充分地运用起来,建立网络化的成本管理,原本复杂的成本管理程序被简化,有效地提高了成本管理效率。服装企业需要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并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建立信息数据库,以便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都可以在平台上执行程序化管理,包括市场需求的分析、资源材料的采购以及企业生产技术等等,都可以运用成本网络化管理控制,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现代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服装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在成本管理方面却暴露了诸多的弊端。中国的服装企业属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科技含量低、资金介入容易而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用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增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而且还实现了管理创新,以实现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洪迪.浅谈我国服装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J].企业管理,2013(03)

[2]冯仕玲.浅谈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J].轻纺工业与技带,2011.40(01)

[3]顾晓敏,刘营华.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以纺织服装企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0(41)

[4]马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10)

[5]温剑颖.服装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价值增值策略[J].经营管理,2012(08)

[6]杜晓荣.成本控制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

(一)基础教学的内容

基础教学不等于基础课程教学,它可以泛指绘画能力强化、各类艺术欣赏课的开设、系统的有组织的专业讲座、工作车间的使用、适合的选修课、有条件的展览与访问、多类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等,是以提高继续教育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水平、动手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并且是可以从头至尾不间断地有组织地适时调整地渗透整个学习过程。高等教育全日制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会在四五年的学习中,获得类目丰富的选修课,这种“修养”的补充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并作为学分计入成绩。学生可以通过此途径接触其他艺术领域、其他设计专业的知识,如绘画类、陶艺等,久而久之,对艺术的大印象会有促进作用。在接触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又会涉及诸多专业工作室的工具使用技巧。很多一流的艺术院校都有很多实验室,提供了许多设计作品的制作条件。相比,继续教育的设计专业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几乎很苍白,在设备条件上投入也几乎很无奈。但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角度看,从培养的要求看,继续教育的学生在最终毕业时,是与高等教育全日制学生的证书是一致的,是受国家承认的。在国际领域范畴看,继续教育学历、学位同样受到认可,并不是说继续教育,“半途学习”它的含金量就低了。反而继续教育的学生更应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毕竟所学习的课程时间比同等学历全日制高等教育要少一半。某种程度这也向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在中国早年20世纪90年代时候,中专教育中,基础教学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基于时代环境,那个年代没有超丰富的图文输出,印刷业未空前发达,许多设计作业完全依靠手工完成,学生排着队使用喷枪、喷笔,用以完成广告设计、装饰画,靠平时累计的手绘作业而掌握的绘画技能表现包装设计,自己缝衣自己走秀完成服装毕业设计,通过三件套小圆规、鸭嘴笔学会基本的美术字体以及黑白制稿,也学了刚进入国内市场的Photoshoop、Pagemaker、AutoCAD等应用软件。相比,当前的继续教育缺漏了许多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更具实践性、便捷性的应用能力课程。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几乎完全依赖电脑完成一切设计作业,知道的是Photoshop中的喷枪工具,不用写美术字,诸多字库一张光盘解决问题。这已是较好的学生,至少掌握了基本的软件操作。但那些零基础的、尤其是专升本学生就必然有点累,学校未必开设长课时的软件课,需自己好好消化。既没有手绘功底,也没有技术,加上眼光未入专业之门,那么完成终极专业要求是及其困难。在包豪斯早期阶段,也有类似的基础教学开展。包豪斯早期阶段的教学有两大块组成:艺术类修养课程与师傅带徒弟式的工作坊实践课程。学生既学艺术课程,又学设计方面的实践课程。在艺术课程教学方面,有一大批杰出的教员: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等,为学生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艺术美学基底,某种必然的高审美的方向与境界。在工作坊中,学生从“师傅”那里学会了如何动手制作陶艺茶具、如何制作编织毯,两方结合,真正将艺术与设计结合一起,推向了市场。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艺术与手工艺技巧的有效合一。上述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教育环境中,提供了诸多丰富的教学线索,可以作为当前继续教育设计类教学的补充。或许在补充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因为很多课程在实践的自我动手过程中会给人带来乐趣。完全的电脑化未必是完美,加上一两项动手的绘画技巧、制作技巧,会帮学生迅速解决实现方案表达的困惑。有学生有审美有创意,无手绘技巧无电脑技巧,苦于难以表达,表达不尽满意,影响设计方案的表达。这类学生在继续教育中不在少数。

(二)基础教学的内需与课程结构

基础教学的需求一方面是继续教育的诸多特征所提出,另一方面是学科本身所要求。设计源于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在艺术修养、审美境界未到一定高度时,学生对设计中审美的把控会存在明显问题。其他艺术领域的欣赏课程作为基础教学中的一种辅助也是多多益善的。在某些设计院校中,每星期都会有一个半天看不同艺术领域的影像,不作点名,学生出于自发兴趣,内容涵盖了名著歌舞剧、音乐、游戏片头等,日积月累,对学生的视觉艺术印象与感觉会产生积极作用。欣赏课程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基础教学的重点形式持续展开。学生的基础薄弱,通过系列的欣赏课,潜移默化、由初入深地入门。从不知何谓“好”何谓“不好”到自己学会感觉、学会看,专业审美得到一定提高,有利于进入设计课程的学习状态。对于继续教育学院设计类专业来说,基础教学的重点就是审美的提高与动手能力的强化包括最基本的绘画表现技巧。其最终目的是尽快让学生适应接下去的专业课程,达成很好的链接,从而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国外的设计类继续教育,基于优良教育体制与深厚的教育文化,比我国要优先许多,也更为开放性与合理性。如美国帕森斯设计学校的继续教育主要开设五大专业方向:数字设计、时尚设计与商务、纯艺与基础、图形设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五大专业课程又分为学分教育与无学分教育。在图形设计中,课程结构明晰,提供了在线教学、业余集中教学两种形式,除了开设一些专业工作室课程外(字体、图形、插画、卡片设计与市场、品牌形象、广告、印刷制作与程序、图形设计史),还特别强调了基础课程与基础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是:电脑技术——Photoshop\Illustrator\AdobeInDesign\DigitalImagingwithPhotoshop\DigitalGraphicswithIllustrator这与数字设计的设计课程一致。基础核心课程(BasicCore):介绍视觉传达概念与工具,学生将学会字体设计与编排的基础,学生在知道如何利用前面的电脑技术完成典型的练习与了解设计的基本面貌。并且发展有关于印刷、广告、企业形象设计及其他媒体的基本设计技巧。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的课程结构同样如此,均有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开展于一切专业工作室课程的前面。此设置可让零基础的学生对该专业有个整体的视觉印象与操作印象,有利于接下去每个单元课程的开展,是教学的重要节点。此外,还有BusinessandProfessionalPractices、Entrepreneurship(商务与专业实践、创业精神)。我国的继续教育课程结构相对平和单一,是模范了全日制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按部就班的从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到专业课到毕业设计。并未对继续教育的特征进行量身制作,缺乏了各类专业特征的内需。如设计专业与市场的关系性,设计与客户的关系问题,多数教学是自我评价,学生没有太多与市场直接接触机会,尽管有许多实践案例引入教学中譬如某个住宅小区景观方案、某个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但评判的依然是指导教师,这些模拟案例的沟通场景与真实的与客户面对交流还是存在本质区别,因此许多学生出去后依然无法适应市场对专业职位的要求。这一点与继续教育培养的初衷恰恰相违。继续教育的学生多数应该是有工作经验的,入学前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并能毕业后马上能胜任岗位。故,调整继续教育的教学结构,强化基础教学内容,增加专业与市场的关系课程是相当必要的。一方面是各类专业课程的内需要求,一方面是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市场的要求。

(三)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中常规的教学形式有集中授课、工作室导师制以及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虽早已出现,但在继续教育中尚未形成气候。根据不同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可以呈现合理的多样化。在软件技术培训上,可以进行集中授课,在市场关系课程上,可以直接由第三方介入(客户方与中间机构方);在技能培训上,由专业技师带领。而在专业熏陶等鉴赏方面,专业教师系统组织较好。当然,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必须建立在课程的丰富性与必需基础上。在作业沟通上,作为继续教育有灵活的机动性,网络互动可为教师与学生双方节省很多时间与资源。

二、时代因素对设计类继续教育的影响与要求

(一)人的生活方式与信息技术

当下,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SOHO的办公早已有,自由职业者则伴随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甚至有IT人士称以后的工作就是碎片工作,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在不经意的碎片时间段完成工作任务,人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人的生活节奏在科技时代下变得非常自主,人的意识与交流也相对更为开发,接触的视觉文化也极为丰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向教育提出了要求。继续教育恰逢时机,由于业余性质的机动灵活性,可以比高等教育的教学格式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如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强调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变革传统学校教育、重视学校后教育、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相结合、适应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的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在继续教育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自学考试制度与学分银行、灵活的学习方式的政策要求”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思路、专业概念、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强调前瞻,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应开放性与互动性。课程的设置更应注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学分银行的概念,变得选择性多样化。

(二)市场环境

在节奏快速、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是随之变化的。就如帕森斯设计学校的GraphicDesign、FashionDesignandFashionBusiness专业都开设了有关市场化的创业课程,图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BusinessandProfessionalPractices、Entrepreneurship这类课程里了解知识产权、财产法律和学习如何识别和保护版权、商标、专利的申请。时尚专业的学生在FashionEntrepreneurship课程里得到如若想成为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一些专业知识,如财务运作、如何操作成功的时尚商业。通过协作研究和动手练习,学生学习开放商业元素、团队下协商沟通的复杂性,并且学生能了解如何创建商业模式和合法的商业组织机构以及探索融资和保险的详细信息。这些课程的内容紧密市场,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对于继续教育的学生似乎在未来工作出路上多了更多的选择性,也具备了一个专业设计师在实际市场环境里运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素养。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