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5:03
序论:在您撰写德育课教学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明确德育教学目标
一堂能对学生思想产生震动或深远影响的课程必然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有其现实需求。例如:现阶段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且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对亲情的习惯性接受甚至漠视淡然、对挫折和逆境(如单亲、残疾、不富裕等)的排斥与不知所措等是他们的特点。针对这种现象,我把“让孩子们学会接纳自己,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资源,感受并能体会幸福;接纳父母,感受父母之不易,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做为教学目标,设计了《体会幸福•学会感恩》这节课。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兴趣的保证,是课堂效率的保证,更是学生思想内化为行动的保证。这节课上,为了能达到预期目标,我分别采用了小组活动法、对比法、启发式、故事讲述法、演讲法、激励法等十多种教学方法,催生学生真切的幸福感,并有立刻要为父母做点什么的冲动。例如,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三人小组,每组派代表抽取象征着第二次生命的“命运之牌”,然后对自己的新生命发表感怀。通过和现实生活的对比,同学们意识到假如生命会有第二次选择,结果未必会比现在好,说不定还不如现在。然后用我国残疾人数量、失学儿童数量、意外事故人员伤亡数量等一系列悚目惊心的数字,让同学生体会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平安、健康、安宁就是最最好的资源,从而启发学生接纳自我、珍惜生活。又如,我用著名歌手韩红《天亮了》这首歌背后鲜为人知的亲情故事为引子,例举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与艰辛,让同学们深刻体会父母之恩、天高海深。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使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他们积极发言、勇于表达,使课堂效率实现了最大化、最优化。
三、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时代成为了历史,电化教学辅助设备和多媒体设施的运用使教学过程变的更加生动、直观。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多次运用音频和视频,使教学内容和效果得以更形象的展示与呈现。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用毛阿敏的《幸福》做前奏,把同学们带进了温馨恬静的氛围;用2012年网络流行语中排行第一的热点词汇“你幸福吗?”和关于这个问题的神回复集锦视频引发了同学们对自身幸福指数的考虑与讨论;用一组组生动的写实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富足;用一段优秀公益广告——谭晶的《好人就在身边》激发了同学们胸腔里的正能量;歌曲《天亮了》的凄美使同学们潸然泪下;结尾的《时间都去哪了》呼唤大家为父母写下了最真挚的祝福。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使课堂声、形、图、色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教学情境,有利于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思想、提高了认知。
四、注重优美语言的运用和教学情景的设计
一、方法创新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落实德育课实践教学任务,并使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德育课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理论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等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尝试以下形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课堂辩论、模拟教学等;二是校园实践教学,如校园文化活动(专题讲座、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征文比赛、校园调查、观看电影或录像等)、社团实践活动(读书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三是社会实践教学,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
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在于方法选择恰当,切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二、过程创新
德育课教学设计的过程创新要在教学组织、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下工夫。
教学组织要从课中向前延伸至课前,向后延伸至课后。课前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课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课后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
教学程序要突破传统,淡化知识灌输,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如“导入新课”可改为“创境激趣”,通过影视、动画、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新知传授”可改为“引思明理”或“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知小结”可改为“点拨升华”,通过总结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作业布置”可改为“体验导行”,布置实践作业,将德育课堂延伸至课外。
教学评价合理、有效。德育课教师要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多样化考核评价办法,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与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德育课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可将实践活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勤等纳入过程性评价范畴。
板书设计合理、恰当、精确。可将板书分成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重在梳理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副板书重在提醒学生注意相关概念。
三、内容创新
德育课新教材进一步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新教材无论是体系还是内容都很适当。但教材毕竟是静态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生活则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有效整合多方资源,遵循职校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及时传递最新理论成果,做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德育课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和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德育课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学资源呈现的方法要多样;要能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有利于促进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与动态生成,激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四、作业创新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行动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德育课教师对课外作业不太重视,作业的布置仅仅停留在“认知——再现”层面,问题设计简单,有唯一的、确定的标准答案,缺乏一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只要将书本的知识要点抄到作业本上就可以了。这样的作业从根本上忽视了社会现实、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水平。
德育课作业设计要注重过程性和开放性,并在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观念、行为与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可尝试实践型作业、研究型作业、分层型作业、合作型作业等。
五、技术创新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我校根据文件精神决定从2009-2010学年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必修课。这四门课程与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多年的《就业指导》、《哲学》、《经济与政治》、《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课程名称有变化,更主要的是在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要求上有较大变化,如何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更好的结合学校实际,优化教学设计上好这四门课,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人结合多年德育课堂教学的体会,谈谈对我校德育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第一、首先要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而忽视学生差异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讲“目中无人”的教学,背离了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时,除研究教材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如: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上是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律能力也较弱的学生;就学校学生的素质来看,技工专业的学生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就有差异;高中起点的学生与初中起点的学生就有差异。在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各个环节中去。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面向多数、兼顾两头。对习惯于记忆方式学习的学生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开拓思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先给他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从获取简单知识中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总之,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以学生为出发点。
第二、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新大纲对德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及评价和考核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重视对“新大纲”及“新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要落实每门课程规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过程与方法以及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三、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感受,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它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课的内容,教多少,学多少;怎样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加之,“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快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因此出现德育课“学生无兴趣,教师无感觉”的困境。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新课程综合化、生活化、活动化等特点,努力创设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有效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
第四、要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优化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认真备课,搞好教学设计才能达到的。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2008版四门德育课新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处理空间,教师应在吃透“新大纲”及“新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适当删减,适当补充部分内容。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可以删除学生相对熟悉的宪法和一般违法行为部分,补充民事法律、劳动合同法律部分的内容;又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可以删除学生在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学过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部分,补充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部分的内容。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的教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贴切的、发生在本地区的内容翔实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做小法官、设计模拟法庭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和感染力。
第五、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快黑板”完成教学任务已成为历史。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这几年,我校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都有较大改善。作为德育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图片、音像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人生成长典型案例、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周、社团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际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并收集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培养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活动教学课型”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主流课型,但怎样设计活动,活动设计是否具有实效性,是否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活动教学课型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采用活动课型开展教学时,必须持有多元化、“一课多讲”的活动形式的观念,并在设计活动教学课型时要以学生为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及选择有效方式促进活动发展,提高课堂参与度。
活动教学法随着课改走进了教师,走进了中职德育课堂,走进了学生。教师通过创设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恚让课堂“活”起来,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德育课课堂教学实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感受活动教学给课堂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发现了活动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生搬硬套的开展活动;开展的活动过多,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过少;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不够突出,师生双边活动依然是教师主导下的“互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等问题。
如何让活动教学更加有效,我们教研组以教师发展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充分利用教师的自我创造、各人专长,发挥特色,深入探讨了“活动教学课型”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创新运用与设计,进一步激活德育课堂,从而提高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二、活动教学的内涵及其课型类型概述
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实现教学目标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操作、经历、探究、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操作、感受体验、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也称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繁衍出不同活动教学课型。广州市德育教研会教研员蒋老师以不同学习内容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划分依据,将活动教学课型分为:认知任务活动型、活动体验性教学、活动探究型教学和实践活动型等四种基本课型。
那么,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哪种活动课型开展教学效果才理想呢?下文将进行一番探讨。
三、以“一课两讲”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学课型实践
为了进一步探讨课型适用性和有效性,笔者与我校江柳苹老师以《职业生涯规划》中《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一课为例采取“一课两讲”的形式对活动教学课型进行比较探讨。江柳苹老师采取“情境――探究式”(活动探究)活动课型在15级高管1班开展教学,笔者采取“实践探究”(实践活动)课型在15级电子商务2班开展教学。
(一)“情境――探究式”课型教学设计与效果
“情境――探究式”课型是一种让学习者在合适的情境中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江老师通过创设“读烹饪专业的小王毕业后开餐馆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
具体环节是:情境开始(问题①:读烹饪专业的小王快要毕业了,他将面临怎样的人生选择呢?)――情境展开(问题②:曾经在多次烹饪比赛获奖的小王决定开餐馆,开业需要哪些条件?体现了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情境发展(问题③:小王餐馆开业后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体现了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情境深入(问题④:开业后餐馆处于亏损状态,小王应该如何应对?――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情境回顾(问题⑤:小王的餐馆终于扭亏为盈,创业成功对自己、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这四个情境的设置一环紧扣一环,连贯性强,问题的设置清晰明了,且具有启发性。整节课学生探究气氛热烈,小组竞争意识强。授课班级共有45人,主动回答问题的达31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回答问题两次以上的学生达15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二)“实践探究”课型教学设计与效果
“实践探究”课型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课型。笔者针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了以下活动:
分享创业、增强自信(学生观看本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张伟欣同学的创业故事视频)――展示项目,争取入股(各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拟定的创业项目,争取获得教师入股,并评选出最佳创业项目组,初步感悟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启动项目,共同经营(最佳项目组以创办者的身份,教师和其他落选小组以股东的身份入股到最佳创业项目组,共同经营获胜组的创业项目,并说出经营该项目所做的准备和应对经营亏损的解决办法)。
课前,为获得教师20万元的投资,各小组都风风火火地融入到创业项目的设计;课中,各小组成员团结战斗,组间竞争意识表现强烈,为获得最佳创业项目组,各小组都使出浑身解数,拟写最佳方案,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课后自主探究,描绘属于自己的创业蓝图。可以说,整节课,组间争优恐后,组内通力合作,课堂学习气氛浓烈而又有序高效进行。
以上所述,无论是“情境――探究式”课型还是“实践探究”课型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新知――运用知识)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需要考虑。注重合作学习,考虑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以生为本”,考虑活动主体性;注重直观、情感、实践产生认识的原理,考虑认识的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结合,所以这两种课型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不存在着一种课型能适用于所有中职德育课程教师和班级的教学,评判课型的优劣在于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有所生成;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活动方式是否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课型的设计思考
要使活动教学课型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让它成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主要运用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考虑。
(一)心中有学生,提高活动的适用度
教师要想教得有效,并让学生学得高效,必须在确定活动教学课型之前重视研究学情,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立足课堂,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性格等心理特点,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班级采取不同的课型,才能提高活动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江老师任教的班级(14高管1班) 是本校特色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明确,就业集中在酒店与餐厅。由于入学录取的分数较高,所以该班的学风较好,学习投入高。基于学生乐于探究的学情,江老师采取的是“情境――探究式”课型开展教学,教学中即使是用“语言描述情境”途径也能奏效。
笔者任教的班级(14子商务2班)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据学校就业部门的统计,该专业80%左右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自主创业,因此,针对学生专业的特点对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准备工作的教育,很具实效性。另外,该班学生,男女比例约各半,大部分学生活跃好动,有一定的表现欲,乐于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基于上述学情,笔者采用“实践探究”课型开展教学,其最大的效果是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心中有目标,提高活动的实效度
心中有目标是指在设计活动教学课型时,要制定出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操作性、可测量性的教学目标。赵亚夫教授曾说:“教学目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如同打靶时抢上的准星,要把得住、瞄得准,三点(眼睛、准星、靶心)一线且不能马虎。”在德育课活动教学课型运用的过程中,如果活动目标定位过于抽象、要求模糊甚至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活动游戏化、娱乐化,为活跃课堂而活动,活而无实,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无从谈起,活动目标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心中有了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目标意识,我们才能找到相应的、最佳的活动方法,我们的德育课活动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例如,笔者与江柳苹老师制定的目标,两位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表所示:
两位教师在教学目标上都注重三维目标且在知识目标上都扣住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认知目标围绕“说出”“分析”“归纳”等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就可以判断这些目标是否实现。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对象又颇具个性,尤其是“学以致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方案一重在让学生明白创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且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探究习惯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方案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准备意识,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将准备落实在行动上。
(三)心中有方法,提高活动的参与度
心中有方法是指在设计活动教学课型时要选择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
实践证明,把情景模拟、做游戏、组织竞赛、进行辩论等活动引进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活动,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是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不是教学目的,所以,在开展活动时不在于采取的活动方式的多少,而在于有否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活动的开展与深入。
“情境――探究式”课型活动方式侧重于“探究”,方式虽单一,但为了使学生大面积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江老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一个个贴近生活情境、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趣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收到预期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实践探究”课型活动方式侧重于“项目模拟、汇报展示、小组竞赛”,方式虽多,但是笔者在设计时巧妙地将几个活动方式一环扣一环的承接起来:由课前设计创业项目到通过课中展示确定“最佳创业项目”,再到全班共同经营“最佳创业项目”,每个活动都安排紧凑,过渡自然并顺理成章地回归到对知识的探究中,课堂的参与度高,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单元教学设计 职业能力
著名的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在倡导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时强调指出,教师教学必须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法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必须按照当代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原则来做,实施要点简称“6+2”。其中“6”指的是: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2”指的是:(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外语等)必须更注重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以集中上课的方式。(2)把职业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渗透到教学中。笔者参与了学校于2012年上半年启动的《中职学校课程单元综合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在近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对德育课在课程单元教学综合设计中如何实践“6+2”原则,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要体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点
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可操作的设计将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能。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德育课教学,要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就要设计体现教学内容与能力训练组合成相关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必须把“实践”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比如,在《职业支点——职业道德》教学中,教师运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每4人一组,分组进行“我心中的职业道德”调查访谈活动,访谈身边的以及顶岗实习的同学、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老师、家长、商场里的营业员、车间里的操作工等,经过一个月的调查, 每个学生都良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每个同学及小组都协作完成了本组的调研报告并进行了展示。在总结分享发言中,每个组发言都很精彩,明白了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精神是企业所需要的、具体体现在哪一些方面、对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忠诚、主动和合作思想观念的理解、我们学生将如何做等。这次调查活动把知识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同时学生在语言沟通、交际、空间、观察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要重点突出德育课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有知识、能力、情感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即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会做事的能力是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和突出的。教师要学会准确、具体地领会并描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根据这个目标,我们设计相应的学习单元,采用多元智能评价手段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习实践、体验、感悟、分享,最后每位学生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在班上交流作为期末考核。这些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同时使他们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要以项目和任务作为德育课的教学内容
要实现德育课突出能力,渗透素质的要求,必须是教师设计的项目和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典型的、综合的、创造性的、有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训练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如《职业生涯规划》的单元教学综合设计,我们根据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如他们对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前景缺乏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自己缺乏合理的认知,对自己的未来与前途缺乏必要的信心,对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看法认识不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从而呈现出对发展方向不明确、上进动力不足等局面,设计出本课程的几个学习单元:“职业访问”“职场探秘”“发展条件分析”“职业目标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
四、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中职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各个项目的训练中去,通过操作训练来实现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分组合作学习。在每一个学习项目中,教师给出各小组明确的任务、给出引导问题,明确组内工作时间、组内角色和分工、小组在班上展示要求和时间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紧紧围绕项目任务,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得到职业或情感的体验,并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五、面向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是德育课教学需依托的内容
为使德育课教学更具职业教育特点,面向职业岗位的工作,我们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分模块(或项目)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开发,组织学生调研、考察、访问等德育实践活动,营造尽量多的职业工作情境开展教学,把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
关键词:德育课 教学总体设计 有效教学 合作互动
对于中职教师来说,德育课不好上。原因很简单:首先,德育课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学起来较为枯燥;其次,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德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学习兴趣。再次,一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课堂就像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说起。总的来说,德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德育课也无生命力可言。怎样让德育课活起来,变一潭死水为一潭活水呢?怎样使德育课富有成效呢?笔者认为,搞好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是关键。下面就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运用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概念
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一种程序和方法,即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的设计,是教学思路、教学结构框架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对教学过程总的方法步骤的设计。
二、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是备课中最关键的一环。它绝非可有可无,任何教材都有两面性:既有系统、条理、规范的一面,又有繁杂、零碎、不正统的一面;学生也是“十个手指不一样长”:学习基础、领悟能力、性格、兴趣等各具特点。如果教师不做或不善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只是照本宣科,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内容不连接,缺乏整体感,没有教学主线,就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不能保证有效教学。德育知识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在德育课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总体设计。
三、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内容
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内容丰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1.设计教学目标
我们要从学科整体或单元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还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目标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又符合社会需要。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课程既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德育必修课,又是对中职生进行的一门职业指导实践课,解决学生择业、就业中的实际问题,既符合学生需要,又符合社会需要。
2.备教材、备学生
我们要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参、教辅,不仅要理解所教课本身的内容,而且要站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高度,把握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做到融会贯通,高屋建瓴,如适时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和理会教学知识。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发展,如在教学中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灵活变化的教学模式,使之符合学生特点,又使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3.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
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视角,将教材新知识作巧妙处理,使之通俗化、感性化,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情景,为新旧知识铺设知识联结的“桥梁”。如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理论知识感性化;采用体验性教育,使学生加深理解,通过谈感想、谈体会、辩论活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不断反复中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4.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任务的落实,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切忌形式化。否则生搬硬套某种教学方法,必然使课堂失去针对性,陷入盲目性,影响教学质量。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教授学生知识,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吸取、探求知识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无定法”,并不是说教学无法,而是强调要特别注意每堂课要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会显现教学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四、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运用
搞好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必须在科学的指导思想的统帅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实际才会是高水平的;反之,指导思想不明确,或不科学,陈腐落后,其教学设计必然不理想,甚至出现谬误。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教师要把教学重点、难点设置成一定教学情景,可以是问题情景,也可以是故事情景、生活场面再现情景等,巧设疑问,激发兴趣。例如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德育课教学中,笔者引用教学情景:“小潭在临近毕业时坐立不安,一会儿觉得高中三年来什么都没学到,一会儿又觉得高中毕业的学生很多,就业压力很大,对找工作没把握,面对单位的招聘无所适从……”由此引发学生展开对职业生涯设计必要性的讨论。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想学、爱学。M・克莱茵说:“好教师能使任何教科书都出奇迹,克服差课程的缺陷,而差教师却会把好课程和好学生教坏。”教师的教学总体设计就是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组织筹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
2.以精讲为前提
有的教师不仅善讲,而且有讲瘾,一开讲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这都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产物。从古至今,课堂上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尤其是德育课,更是从上课讲到下课,唯恐学生理解不了,难怪有人说德育教师是“马列主义老太太”。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契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成为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的大脑以自由的空间。做到这一切就必须以教师精讲为前提,只有教师提炼语言,少讲空洞的话,提高“讲”的效率,才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也唯有如此才能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提高课堂效率。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学生不仅要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揭示规律,还要运用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例如:1958年化和运动,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揭示了人类发展要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的支配。同时又要让学生运用这个规律来认识当前改革的必要性,最终使学生理解并拥护当前的改革开放政策,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从而学会学习,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服务。
4.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动力
让德育课“活”起来,实质就是进行课堂互动,促进互动必须强调合作。在倡导合作性学习的今天,合作越来越被人重视,但在实践层面引入课堂往往很难操作,不是教师不想引入合作,而是唯恐操作不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其实,课堂上的合作相当重要,合作得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首先要重新定义德育课堂的活动纪律,那就是讨论有主题,违纪有监督,讨论有奖励等;其次要明确规定合作中讨论、交流的时间,并必须有结果,要当众宣读结果,各组对比;再次要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好与差的搭配、活跃的与文静的搭配,男与女的搭配等等。这样既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又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学习欲望、情感等得到极大的满足,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教学效果自然不会错。
5.以多感官参与为手段
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是因为一方面能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又会使学生产生真情实感的切身体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各种感官协同活动,既能减少感知材料的错误,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授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容时,利用下雪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们的回答不统一,有的说是好事,因为同学们可以打雪仗;也有的说是坏事,因为下雪路滑。笔者教育学生针对下雪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放在一定的情景下论断,不能妄自下结论,以后同学们考虑事情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绝对化,才不至于犯错。还可根据学校条件开一些实际操作课、多媒体课、实践活动课等,当然社会实践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毕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到社会中,但也可以采用间接的途径,把备课中准备的课外材料引进课堂,使德育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的引导下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随着现在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笔者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设备,在课上穿插播放时事新闻视频,结合新的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也很“时尚”,使课堂的讨论气氛更加热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一节高效、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一节多姿多彩、耐人寻味的德育课,更需要教师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同时,还要求课堂教学总体设计主线分明,突出整体性,注重实效性,以保证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的教师。”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基本汇聚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都通过教学方案来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日常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熟悉它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明确教学的主旨。此外必须通读教材,分析其结构,在掌握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明确各部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3.熟悉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熟悉学生,解决“谁学”和“为谁而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以及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4.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社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说理,而说理要凭事实,要占有翔实的资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必须广泛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和筛选。这样,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不致将思想政治(品德)课讲成枯燥的教条,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学期学科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宏观设计,课时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微观设计。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做到使内容全面且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同时,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教学目标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在设计情感教学目标时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点子、途径、程序、策略、手段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过渡进行设计和选择,坚持情理互动原则,在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凸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教学过程方案要留有空白,体现方案“弹性化”原则;第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采用活动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模式的程序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活动单元,分别对活动元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各个活动元有机地结合成教学活动过程
4.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要按照本课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静态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组织状态。具体讲,教学方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设计,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5.作业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结合、科技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6.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课前或课后活动,如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堂小品设计与编排、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课前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后活动方案构成。其中课堂教学方案是核心,课前、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因地因时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可以把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说课可使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由普通的教学匠成长为学者型的老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具有简单易操作、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说课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过程。在对思想政治说课进行设计时必须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教学程序要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五、综述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相同的问题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情况下不再出现或减少其出现的频率。虽然说教学设计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利于组织系统中参与者的协作;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此外,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加速自身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每个教师都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琼慧.谈谈高师实习生的备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4]赵丽霞.说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