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5:0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所有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和运用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概念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中对学生概念知识点的理解性教学,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速度”这一物理概念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飞机在天空沿直线飞行,它们的运动情况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很快的从结论:“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再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较远的运动得快;通过路程较近的运动得慢。(2)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运动得慢。(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秒内通过的路程较远的运动得快。从以上的教学实例中,引出“速度”这一概念,即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也就是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二、在对比试验中认识物理概念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比实验很适合初中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两到三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
新课开始,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尤其是在演示实验时,为了能大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可用一只底部有一个小圆孔的塑料杯子,用右手手指按住小圆孔,在杯口向上时的塑料杯里盛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左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使杯口向下,放开左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时,学生可能认为“纸片是被粘住了”,然后老师掉按住小圆孔的右手指,结果纸片掉下来了,水也流出来了。这样通过手指按住小圆孔和不按住小圆孔两次实验的对比,使学生观察到两次实验中纸片都与水接触,所不同的是后一次实验是杯底与大气相通。从而解除了“纸片是被粘住了”的误解。提高了“大气压存在”这个结论的可信度。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第一次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是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
三、在不断纠错中正确理解物理概念
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例如,重力和压力,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间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关系一般化,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能暴露和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比较性例题,通过做题,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收到了明显效果。
四、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巩固物理概念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达成理解和巩固物理概念的目标。例如,电功率概念的教学,笔者整理提炼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并制作成学案。
1.根据你的经验和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你认为不同的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请你和同学讨论:怎么表示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3.1W表示什么意思?100W呢?
4.100W的灯泡工作10min消耗多少电能?工作10h消耗多少度电?
5.电功W与电功率P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100W的灯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每秒消耗100J的电能吗?
7.电功率P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8.测量电功率,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在以上电功率学案中,最重要的是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学习,知道了、理解了: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来表示(P=W/t),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功和用电时间无关,跟电流和电压有关(P=UI),而电功与电功率和用电时间有关(W=Pt),那么“电功率”这个概念也就理解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块,让学生熟练掌握概念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是物理课教学所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只有对概念知识点熟练掌握,才能在物理的学习中达到灵活运用。因此,教师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不能太拘泥于形式,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让学生对概念达到最大程度的掌握。
参考资料
[1]2011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本书编写组,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一版。
关键词:高一物理;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而是在此基础上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真正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由于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在打破初中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建立起崭新的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体系。要实现这一转换,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高一物理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来说至关重要。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做好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有效链接,就必须对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之间存在的区别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做好高一物理教学、让学生学好高一物理的教学目标。
1.高中物理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相对独立的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高中物理所学的物理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初中物理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几乎是毫无联系的。比如,在初中物理对速度、加速度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独地对速度和加速度分开来介绍,并没有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首先是介绍力的作用,由于力而产生加速度,最后在加速的基础上产生速度。由此可知,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研究都是独立的、毫无联系的个体。
2.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
在初中物理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注重简单知识的介绍和分析,并没有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而在高中物理中,在介绍简单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更深层次知识的研究和分析。这主要体现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学深度上的不同。比如,对于物体运动这一知识点,在初中物理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速度以及平均速度的基础性概念;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加深刻,在高中物理中,首先介绍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速度的改变而导致了加速度的产生,而在加速度的概念之中,又存在加速和减速这两种情况。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学层次是不同的,初中物理注重简单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而高中物理更注重的是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
因为高中物理教学是比初中物理教学更高一级的,这也就注定了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难的结果。在初中物理中注重定性的分析,而在高中物理中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要比定性分析更加准确,但是就难度而言,定量分析的难度比定性分析的难度大。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高中物理还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图像法的运用以及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这就是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的方法,而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做好初高中物理的链接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链接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顺利链接,物理教师必须发挥其巨大的指导和教育的作用。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以及顺应
高一物理教师在对高一物理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也就是把新知识和新学习的物理规律有效地融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中去,从而达到丰富和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顺应就是在同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做进一步的重建和更新。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同化和顺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同化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彻底地掌握高一物理知识。
学生一般都能自觉地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但由于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不能很好地使用顺应的认知方式。鉴于此,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过渡期中的过渡,从而达到学好高一物理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的目标。这对于学生在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利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
高一物理教师在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应该抓住主要因素,省略一些次要的因素。这样就可以把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学好所教的知识。在从初中进入高中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感觉到高中物理的抽象化以及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高一物理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实例,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所带来的喜悦。这对于实现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转化来说至关重要。
3.加强解题方法和相关技巧的指导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而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完成解题任务。这就需要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解题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特殊难题的相关技巧。比如,在分析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经常用到隔离法来对所研究的物体进行分析,还有就是在解题中常用到整体法来解题。在力学的问题中,充分地发挥好这两种方法的作用,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高一物理,从而实现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一些特殊难题的解题方法和相关技巧的指导。
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产生刻苦钻研的不竭动力。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一物理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能自觉地学习物理。
1.加强和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好奇心和学习高中物理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课堂上的前一段时间内,学生都是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的,但是当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开始与课堂脱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一些随手可做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来说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富有幽默感,这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不仅自己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中的风趣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教学实际上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一些机智和俏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感情,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承认和创造成功的愿望,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来开展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有梯度,为学生制造一些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兴趣的目的。
4.列举物理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物理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兴趣。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列举一些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或者科学发展领域中的巨大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5.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物理相关的、有趣的视频或者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内容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大量的与物理学相关的资源,比如,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与发展前景相关的专题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定期给学生展示一些科普专栏。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之后,能了解到物理学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这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并且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热情,能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高一物理的教学对于正处于初高中过渡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高一物理教师只有在彻底地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具体的差别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模式,以致实现学生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了解初高中物理差别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兴趣的方法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指导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顺利地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中来,从而为以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概念图;相似实验;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71-3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理念。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得到发展。其中,在“过程与方法”中,强调通过多种方法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自学能力。
“概念图”由诺瓦尔(Novak)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在《Learning How to Learn》一书中首次提出。该书指出概念图可以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点覆盖面全,包括声、光、热、力、磁和电等,有的知识之间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利用概念图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整合起来。因此,概念图作为教学或学习的方法,有其优越性。
而物理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之间还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们把这样的实验叫相似实验。在比较实验的相同及相似之处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概念图这种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
1 运用概念图比较同一类别实验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有的相似实验属于同一类别,比如都是电学实验或者都是力学实验。我们通过做实验掌握相关的知识时,如果了解到某一实验的研究思路,那么就可以触类旁通,从而通晓其他与之相似的实验的思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1 相似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将这个探究活动分两个实验进行:一个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另一个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如果我们将实验过程呈现出来,学生会不会对物理实验理解得更透彻?我们思考的过程是:控制电阻一定,改变电压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怎么改变电压呢?当然是调节滑动变阻器。多次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即可得出结论。我们将思考的过程呈现出来(如图1所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知道,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相似实验,所以在接下来的操作中我们会有相似的实验操作过程,因此可以作出相似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这两个概念图体现了两个实验的相同和相似之处,便于学生比较。
为总结所学内容,我们可以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电路等方面都作进一步比较,并将相关信息补充在已有的概念图中。完善概念图1和图2,得到的概念图3更加有层次性和条理性。概念图3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实验物理方法、电路设计、实验过程和结论等,学生能记住实验结论,更能理解实验过程。
1.2 相似实验: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实验,但它们都属于光学实验,所以又是同一类别的。光的反射结论较简单,光的折射c之相比更复杂些。这两个实验,并不是在同一节课新授的。但是,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可以与光的反射实验进行比较,因为它们的思路有相似之处,即都是研究“三线两角”的关系。我们通过“光的反射”的“三线两角”,引出“光的折射”的“三线两角”,从已知到未知,学生易于接受;我们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实验的方法也与光的反射实验相似,但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不同。因此,我们将两个相似实验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它们的实验思考过程是相似的,但是结论不完全相同(如图4所示)。从图4我们可以直观地比较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这两个相似实验,学生在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时有了更清晰的脉络。
2 利用概念图比较不同类别实验的相似之处
物理实验类别很多,有的是电学实验,有的是光学实验等,这些不同类别的实验之间有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呢?
首先,所有的实验都有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这是我们做每个实验的共同点。我们可以从实验的这些共同点出发制作概念图(如图5所示),思考实验如何进行。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实验的素养。
其次,从实验方法这个角度也可以制作概念图对实验进行比较。我们将实验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的典型实验整理出来制成概念图(如图6)。
学生通过概念图中实例的比较,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控制变量这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即问题中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变量)时,他们就有了思考的方向,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再次,从实验器材这个角度也可以制作概念图对实验进行比较。如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一个重要的实验器材,它在不同的实验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以滑动变阻器为出发点,将初中物理实验中与之相关的实验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如伏安法测电阻、探究电功大小的影响因素等),这样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及作用。
当然,初中物理相似实验还有很多,初中物理相似实验中能做的概念图也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善于梳理,教师教物理、学生学物理都会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
总之,物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保持一颗“兴趣心”?我们认为,学生要真的理解物理实验,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才能有积极性。而用好概念图能有效促进初中物理相似实验的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物理实验。学生做到“懂”物理,才会“喜”物理,进而“研”物理。
参考文献:
1.随机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没有思维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随机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随机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2.随机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随机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随机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3.随机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开展随机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随机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不用老师讲,物理知识掌握得也很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随机实验课的教学作用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随机实验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真实自然,既能启发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善于从常见现象中提取研究课题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要求。所以随机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随机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可见,随机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方法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4、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自学归纳的学习习惯。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