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范文

时间:2023-10-11 16:14:54

序论:在您撰写如何发展生态经济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第1篇

自2010年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开展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此前,广东和山东,亦分别成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再加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珠海横琴岛等,我国已经形成了贯穿南北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格局。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然而,海洋经济在加速前进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海洋经济主打重化工

9月10日,广东湛江东海岛,在一块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机器隆鸣,一阵海风吹来,黄沙滚滚,天空暗黄一片。

这里是宝钢钢铁基地项目的工地现场。这个巨无霸重工业项目承载着湛江海洋经济崛起的希望。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的西部,是广东省最著名的海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作为广东海洋经济产业“第三城”,湛江长期占据着广东海洋经济第一梯队位置,多年来,其海洋经济总产值仅次于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广州和深圳。

广东海洋强省战略提出之后,湛江成为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急先锋”。2011年,湛江先后引入的两个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这两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的项目将给湛江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革命性的意义。根据《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到2015年,湛江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可以优化为8:76:16,以临海重工业为龙头的海洋第二产业比重将得到显著提升。

湛江着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的冲动在于改变其在广东省内并不匹配的经济地位。尽管其拥有发达的传统渔业经济,但单一的经济结构令湛江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市。2011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综合经历实力排名中,湛江仅以1650亿元的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八。

“湛江是传统的海洋大市,但其海洋产业主要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仍然发展落后,比如装备制造、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还很低,海洋产业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两个投资超千亿项目的落户投产,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带动湛江经济的发展。”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海洋经济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朱坚真教授表示。

但同时令朱坚真感到担忧的是,大项目的落户也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他认为,东海岛进驻如此大的项目后,针对岛上原有的一些生态,比如红树林、珍稀物种等,理应划分一个保护区,“但接近15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被推平之后,只剩一片黄土,被扫的一干二净,连规划图纸上都没有(保护区规划)。”他认为,湛江对大项目可能带来的环保问题考虑仍有欠缺,缺乏具体的举措。

对于类似的这些担忧,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曾表示,在大项目落户方面,湛江一方面要求投资方必须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同时环保部门也会对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监测和管控,项目与居民区严格按规定划定安全防护区。

尽管上述两个项目建成投产仍需时日,其将来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有待评估,但在建设初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足够引起警示。

重化工布局港口

湛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冲动不过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各地海洋产业谋求破局的一个侧面写照。

朱坚真介绍,在海洋经济的激烈竞争下,我国海洋经济的粗放式增长特征突出,沿海地区为了在海洋产业谋求破局,纷纷引进重化工企业,促使大型冶金企业、机械企业和石化企业加速向沿海地带的非理性聚集,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以广东为例,广州、珠海、惠州、茂名、湛江等一线以临港开发区为载体的沿海石化产业带正在形成。

在长三角,从南京到上海的长江沿岸摆放了8个大型的临港化工区;在环渤海,天津塘沽临港工业区提出打造具有世界级规模、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和工业园区;在东北,大连准备全面提升石化、重型机械等支柱产业“大石化、大钢铁、大船舶等重化工业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工业的主导格局。”

在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根据规划,“十二五”末,河北沿海区域将形成年产3000万吨炼油,同时建设大型乙烯、己内酰胺等配套项目,构建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协调发展的产业链,与京津一起融入世界石化产业的大格局中。

可以说,从大西南出海口北部湾开始一直到北端的渤海湾,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大码头、大化工、大钢铁、大电能”的重化工企业林立。

据悉,目前重化工业加快转移的局势还没有完全结束,“十二五”期间还有相当多的产业,包括电力、矿石、钢厂、炼油企业还将向沿海港口布局,例如像原油加工产业,预计未来还有3亿吨的规模向沿海转移。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曾公开指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顾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铺摊子、上项目”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沿江、沿河、沿海规划布局了大量石油、化工、钢铁、能源、造纸等重化工项目。

对此,广州市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运经贸学院院长黄小彪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重化工向沿海港口布局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这些重化工企业依托港口,运输便捷,最为经济合理,而且他们所需资源主要来自于国外。”

因此,他认为,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的和谐发展、如何实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被提上日程。

海洋战略需统筹规划

黄小彪表示,无论是重化工过度布局港口,还是近海无序和过度开发,所有的问题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中国整体海洋战略的缺失。

他认为,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不能各省制定各省的规划、各省干各自的,国家要有统一的规划。海洋资源开发要统筹安排,海洋产业发展要统一布局。

对此,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政法教研部主任、法学教授张柱庭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一直对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重视不够,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别提到了土地、山川、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等自然资源,却没有提到海洋,由此可见一斑。

“十一五”规划首次将海洋作为专门一章来规划部署,而“十二五”规划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加,提出了业界俗称的“百字方针”。这一“百字方针”,可以看作是国家层面对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指导性文件,但时至今日,业界期盼的“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仍没有下文。

海洋问题专家王佩云也曾表示,“国家首先要有一个战略定位——中国是个海洋国家,而不仅仅是大陆国家,在战略指导下进行海洋规划,然后是相应的执行计划,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2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原则;发展路径

当下,国家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林业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减排作用突出,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林业生产不稳定,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讨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显得尤为关键。

一、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原则

1.坚持将生态效益作为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速度不断加快,水体污染、河流干涸等形势日益严峻,且酸雨、干旱频发,严重阻碍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尤其是大气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1]。这就要求各地区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要坚持将生态效益作为基础,发挥林业作为环境建设主体的重要作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林业具备双重属性,不仅要承担生态建设责任,还要从事经济建设。在过去处理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相互关系上,人类走了很多的弯路,一味建设经济而忽略建设生态,或只注重生态建设而忽略经济建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鉴于此,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就务必要将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有机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在建设生态体系的同时考虑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尊重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二、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路径

1.建立健全林业分类投资模式

最近几年,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使林业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较高。然而长时间以来,各地区林业发展主要依赖中央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所以急需构建以中央为主体、地方为配套、鼓励私人投资的林业分类投资模式。具体做法有:依据当地森林资源的种类及数量,明确公益林的投资主体;参照当地森林覆盖率的大小,明确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投资规模;针对公益林在当地林地面积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地区,应把国家确定为当地林业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则要配合投资。另外,要依据经济效益的高低及主要的受益者,合理区分各地区商品林投资主体。商品林的主要效益受益对象是营林者、地方政府,因而商品林投资的主体应是地方政府。其中,个人有较高收益且适合私人投资的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应大力挖掘个体及民间闲置资金等私人部门的投资潜力,以私人投资为主、政府少量补助为辅,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个人收益较低的薪炭林、用材林,则应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分类投资模式的建立,为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撑。

2.推进林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注重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种苗对林业经济发展而言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超前性的工作。各地区要将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作为基建项目,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技术等力量建好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高科技、高标准以及高效益的种苗,推动基地林木种苗生产与管理再上新台阶,促进林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封山育林是在林业经济发展实践中践行生态经济原则的有效方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封山育林能为改善林种结构、林分结构、提高单位蓄积量等提供路径。同时,常绿阔叶林拥有很强的系统性、稳定性,不仅抗干扰能力强,且生物量大,生态防护能力强,是顶级的自然演替群落[2]。通过进一步增加封山育林力度,森林群落将朝着自然演替的路径健康发展,建成演替顶级群落,即常绿阔叶林,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科学利用与全面保护相结合

森林是有机整体,为长期永久利用森林资源,人们不仅要科学开发并利用森林资源,还要全面保护。如果一味利用而忽视保护,势必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反之,如果不利用只保护,这在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国情下难以确定保护效果。所以在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要对采伐森林资源的量进行严格控制,大力保护既有森林资源。同时,全面增加造材、制材、采伐以及木制品加工等剩余物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原木;走综合发展、立体开发的道路,把森林保护、木材产业发展、综合利用森林资源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科学经营公益林,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提升林地的生产力,从而增加森林蓄积量,采伐利用无法发挥生态效益的森林林木。

4.完善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包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弘扬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刻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营造良好的尊重、善待、热爱自然的氛围。二是规范政府决策行为,使其对促进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有利,从而依托科技进步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去那么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满足林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将强化生态道德教育视作突破口,推进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立起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大力宣传生态典型,强化全民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结语

在实践中,各地区要回顾发展林业经济的历程,严格遵循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原则,探索并实施更多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措施、路径,从而调整林业结构,完善林业分类投资模式,推进林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全面保护以及科学利用,依托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激活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帅群.生态林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策略[J].现代园艺,2016,(10):162-163.

第3篇

关键词:生态循环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开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地方经济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畜牧业发展需要协调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畜牧业l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同时对生态环境也能起到保护作用,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目标,并且在开展经济建设期间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经济发展在资源利用上提出了新的标准,并且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划,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生态循环经济中提倡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废弃物的产生,节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同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畜牧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比较严峻,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想要实现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理念落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实现更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

2 发展生态循环牧业实现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积极推进草畜一体化工程,加大饲料资源开发力度

畜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饲料选择,传统畜牧发展理念中,饲料的来源比较单一,并且放牧饲养的形式也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大量草原遭受到破坏,草质量也在逐年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在所开展的循环经济中,需要针对经济发展问题采取规避措施,开展草畜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丰富饲料使用来源,所种植的饲料也要从高营养,高产量的角度来考虑。在畜牧业发展区建设苜蓿草种植基地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降低草料的生产成本,可以采取烘干的措施来进行处理,有效延长储存时间,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够保障充足的草料[1]。这样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更理想的农业与畜牧也结合,对土地资源也能最大程度利用,农作物与草料结合种植,即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不会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2 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需要从废弃物利用层面来入手。畜牧业发展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垃圾,同时农作物生长也需要充足的养料,可以将这两种需求结合起来,利用所产生的排泄物制造成为有机肥料,这样可以继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作为农作物生长所用的肥料,即解决了化工合成肥料对土地的污染,同时也能降低粪便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环保技术应用还需要在基层中推广落实,提升畜牧经济发展区群众的环保理念,能够从日常生活做起,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恶意毁坏自然环境的现象[1]。在对发展区域采取控制措施时,也要从这一角度来进行考虑,观察是否存在违反生态环境平衡法则的现象,达到更理想的建设效果,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工作任务开展,达到理想的建设标准。绿色技术还需要农业畜牧业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的支持,对现场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技术解决措施,并更深入的解决常见问题,观察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角度探讨问题,在技术运用以及资源节约方面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环保技术中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粪便氧化过程中所产生沼气可以用来供暖,减少传统供暖方法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2]。

2.3 增强畜牧业保障体系的功能

仅仅依靠区域内的技术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可持续目标,地方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解决,并调查各个区域内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这样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强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配合,在资源使用方面不断的提升共享性,实现各个区域的促进均衡发展,所形成的畜牧也保障体系也会更加合理。保障功能体系的形成要从发展中不断总结问题,并探讨问题的引发原因,进一步促进管理计划可以得到落实,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确定开展模式,避免出现资源之间的冲突矛盾。保障体系建立要同时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所开展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拥有更清晰的目标[2]。保障体系建立后,需要针对其功能实现现状进行定向研究分析,观察在功能实现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在确保生态环境循环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展可持续经济,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并为下一阶段经济建设计划的落实创造有利环境,同时在经济发展成本投入上也能够达到节约效果,与经济发展管理目标结合落实,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速率。

结语

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种―养―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环境保护”一体化生态循环畜牧业生产模式,是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畜牧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第4篇

关键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是当今世界性潮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和农业用水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保条件,切实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好及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提供雄厚的基础,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

塔里木垦区三十一团,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西南面临世界第2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是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下游的两河冲积平原,是新疆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生态区。

1.1 林地面积

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三十一团现有土地面积38000hm2,耕地面积4200hm2,林地面积1400hm2,果园面积1733hm2,水域面积5867hm2,其他非生产用地667hm2,其余为未开垦荒地或野生及次生林保护区。

1.2 气候条件

塔里木盆地的三十一团属典型的内陆型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多风沙浮尘,日照长,温差大,热量丰富,冬夏长,春秋短,夏季炎热,冬季干冷。主要灾害性的天气为风沙、冰雹、干旱等。

1.3 水资源状况

三十一团位于卡拉灌区,引水水源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及卡拉水库,年供水量1.2亿m3,多年来由两河共同供水。塔里木河据恰拉水文站41a资料分析,2007年以来,年径流呈下降趋势。

根据1981年零零九二五部队勘探调查分析,团场区域土壤土质多为沙壤、轻壤土、沙土和粘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1%以下,土壤pH值在8~8.7之间,总盐量为0.1%~1% , 土壤经熟化后易脱盐,通气透水性好,近几年由于两河断流频繁,地下水位在3m以下,天然林及农作物种植缺水严重。

2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1 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

三十一团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位于巴州尉犁县境内。南至塔克拉马干沙漠东北边缘,北临库鲁克塔格沙漠南缘,两沙漠交汇点最近处不足2km。塔里木河的下游近30km河道贯穿其中。由于解放以来几次大的农田开垦活动,使得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每年由于沙漠侵蚀农田的危害性日益加剧,自然环境沙化现象使得团场大面积农田被迫撂荒,加之日益频繁的沙尘暴的发生,已严重制约了团场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对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沙漠化侵袭严重

团场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及东南部的库鲁克沙漠极端干旱,纯属沙漠景观。塔里木河从2沙漠之间流经,注入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近10a来,孔雀河干枯断流,塔里木河下游断流频繁,2沙漠之间已有百余处汇合,大有合拢之势,绿色走廊濒于消失,等待挽救。

2.3 风灾沙害严重

由于两河来水剧减,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气候恶劣,干旱少雨,风灾沙害严重,全年降水稀少;蒸发强烈,蒸发量是降雨量70倍左右。由于团场紧邻塔拉玛干沙漠,每年春夏的大风、风沙和浮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2.4 林业资源衰退严重

2河下游,土地盐渍化严重,荒漠林、草植被长期缺水,出现大面积死亡;林草野生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沙漠面积扩大。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团场干部职工深刻地意识到,没有林业发展,就没有农业的丰收,要生存发展,要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团理念,把生态戍边作为屯垦戍边的基础,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保护团场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生态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基本前提。只有提高认识,加大对生态建设的保护力度,使团场全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及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扩大建设生态区,把保护资源和环境治理并举,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3.2.1 加强公益林管护

建立各项生态资源管护制度,签定公益林管护责任书,保证公益林管护4个到位,即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和野生资源免受破坏,恢复发展公益林的长期生态效益,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绿色植被的违法行为。

积极发挥林业站的各项职能作用

加强林业站对管辖区域的监督、管理,制定林业生产阶段目标管责任制,依法治林,严禁乱砍乱伐林木,严禁破坏自然植被、野生资源。加快对人工防护林的建设,做到耕地林网化、道路绿荫化、城镇花园化的环境格局。

3.3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环境、经济、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要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在原有基础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严禁毁林开荒,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植树种草的成活率;要保护好现有的防风林带,禁止乱砍乱伐;要扩大生态保护区范围,在各自然保护区,划出一定面积作为缓冲过渡区,确保保护区的安全。

3.4 发展生态经济林产业

加大生态经济林的建设,合理调整和改善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以林养林,加强管理。生态经济林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对团场农田起到防护作用,也提高团场现有耕地的单位效益,增加团场的经济总量和职工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科学的开展植树造林

在靠近农田较近的荒地,选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风、抗旱、抗碱的植物种植,改善农田环境,对棉花种植起到保护作用。生态林种植的树种主要以耐盐碱、抗干旱、生长快的乔灌品种为主载品种,主要以胡杨、沙枣、红柳等容易成活的品种,形成乔灌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既能保证防风基干林的形成,又能达到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的效果。

3.6 有效实施节水灌溉造林

节水滴灌造林,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地、提高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独特优点,可避免人为沙化、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是防沙治沙、控制土地沙化的新途径,是一项集防沙、治沙、开发沙地资源、扩大绿洲、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于一体的技术。

3.7 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病虫鼠害防治

为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保护林业生态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原则,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森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上,始终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做好防治工作,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第5篇

关键词:祁连山;生态保护;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至今,西部地区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祁连山位于我国甘肃省内,是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祁连山生态环境对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祁连山地区面临草原退化、林木减少、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平衡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旅游经济,不断促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

(一)林草植被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林草制备退化、恶化,天然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不断下降。祁连山草原“三化”面积已经增长至45%,还受到严重的虫鼠危害,大约三分之一的天然原始森林发生过病虫害。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祁连山上、中、下游的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沙化现象不断严重,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在逐年增多。

(二)林牧、林农矛盾突出

由于祁连山地区土地权属不清,造成多数地方存在一地两证现象,即林权证和草原证。林地与草地相互重叠,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祁连山地区人口逐年增多,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毁林毁草以及开荒现象不断增多,不利于祁连山地区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二、祁连山地区发展林业旅游的优势

(一)自然资源丰富

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60.7万公顷,其中林地16.7万公顷,疏林1.2万公顷,灌木林地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貌复杂独特,资源丰富,已经开发出许多著名旅游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祁连山地区发展绿色林业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

(二)人文资源丰富

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祁连山还拥有发展旅游业的人文资源。祁连山是我国藏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各个少数民族拥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习惯,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生活习惯、音乐、舞蹈必然会吸引我国乃至世界游客的喜爱,因此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

三、祁连山地区发展林业旅游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减少发展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祁连山地区林业旅游必须针对本地区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祁连山地区旅游市场分析、森林资源分析、市场营销、经济与财政状况分析、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等。要根据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生态旅游的要求进行林业旅游的开发建设。在制定具有的林业旅游开发规划之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以便针对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准备。

(二)建立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依赖性,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就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祁连山林业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坚持森林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对祁连山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判定,将发展林业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发展祁连山林业旅游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的原则,既要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又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在发展林业旅游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切实搞好祁连山地区封山育林,绿化造林,将生态环境保护、林业旅游风景区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物古迹保护等相互结合起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统一的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预防旅游资源边开发边破坏污染的现象,促进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丰富林业生态旅游活动

打破传统的林业旅游形式,创新祁连山生态林业旅游的活动和项目,不断吸引游客的目光,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去,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例如森林教育游、植物园生态游、森林休闲沐浴游、科学考察游等。可以在祁连山生态保护区树木园内建立具有特色的植物园,为游客提供原始、舒适、优惠的小木屋、小农舍等体验式的服务,使游客在自然中享受生态资源带来的乐趣,增加旅游的吸引力。也可以开展科学考察游活动,引导游客参观生态保护区的植物树木、地形地貌,体会自然的奇特景观,形成科普与教育性质的旅游活动。开发具有环保理念的林业旅游形式,不仅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

相比于我国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祁连山地区的旅游业以及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城市与生态景区之间的联系不紧密,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阻碍了祁连山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祁连山地区的资金投入,扩大筹资渠道,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旅游产业。除此以外,还要加强祁连山生态林业旅游的宣传力度,树立旅游品牌,扩大祁连山生态林业旅游的知名度,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带动祁连山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祁连山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建立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体系,丰富林业生态旅游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不断发展生态林业旅游经济,促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贵.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张晓龙.浅论祁连山北麓张掖段生态保护与治理现状及对策[J].甘肃林业,2014(01):29-31.

第6篇

[关键词]大兴安岭 生态功能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11-01

一、以加强森林资源修复培育为重点,构建完备的林区生态体系

全面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和培育工程,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总蓄积,积极清理火烧区,全面完成25.6万公顷火烧区清理任务,促进火烧迹地恢复;二是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呼中、南瓮河和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北极村、多布库尔和岭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工作,积极申报新林大青山泥炭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嫩江源和呼玛河流域两大森林湿地生态功能保护示范区;三是实施“两江”流域治理工程,推进黑龙江源头及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切实增强“两江”流域生态功能;四是实施矿山生态建设工程,修复采金、采矿迹地植被和生态环境,在快速推进漠河老金沟、十八站欧浦煤矿等四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同时,重点做好古莲河露天煤矿,北宽河、古利库及富林等砂金过采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五是实施森林防火工程,重点推进韩家园、加格达奇、新林、呼中林业局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完善突发森林火灾应急机制,加强防火专业人员培训,稳定专业森林消防队。

二、积极促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构建生态主导型经济体系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一是加快发展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发人造板、实木家具、集成材等项目,重点推进漠河宣家木业和十八站华驿人造板等13个林产工业项目建设,实现森林资源消耗量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快发展矿产开发及冶炼业。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引进集采、选、冶、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矿业集团,重点推进中国电力投资集团160亿元煤电冶一体化、煤化工项目,云南冶金集团30亿元铅锌冶炼项目,辽宁虹京钼业10亿元钒钛磁铁冶炼项目建设,促进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气化等产业,大力开发煤炭气化、液化产品,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三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以“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为主体形象,着力培育一个龙头品牌,创建两个旅游强县(区),打造三条绿色景观长廊,构建四大旅游功能区,开发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大兴安岭建设成为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的生态旅游北方名城。四是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业。全面推进绿色食品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20万亩马铃薯脱毒基地、蓝莓基地、岭南农业示范区等10个基地和项目,争取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20亿元,推动农业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五是加快发展北药开发业。重点抓好黄芪、五味子等北药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北药开发的科技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加大对优势野生药用植物药用成份研究,应用现代基因组合技术改良种源品质,提高有效药用成份。六是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以漠河县芬兰原种蓝狐种源基地建设项目为龙头,以北三局为基本区域,重点发展貉、狐、獭兔等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加快推进特色养殖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鹿貂狐、獭兔皮等原皮加工和系列产品加工业。

三、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载体,努力构建开放型林区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对俄贸易合作园区建设。本着“突出优势,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把园区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循环经济园区。二是全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切实加快沿江开放带建设,重点推进洛古河大桥、古莲一洛古河地方铁路建设。抓好在俄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争取俄方矿产资源勘探权;争取国家和省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对俄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突出发展导向、集中政策资源、优化布局效率、完善补偿机制”为原则,吸引一些规模大、产业链长、经济牵动力强的项目落户工业园区,瞄准国内五百强企业,引进、嫁接、打造多层次加工增值的集群产业。

四、以适应加快发展需要为根本,全面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按照“经济社会快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的原则,突出交通基础设施、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三项重点,实现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新飞跃,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一是积极推进高等级公路网建设。二是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四是加快推进热电联产工程。

[参考文献]

[1]许晓光.关于建立国家级大兴安岭生态经济区的思考[J].林业科技情报,2004年第36卷第3期.

第7篇

关键词:苗族 发展 原生态旅游 经济问题 思考

前言

南宫乡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东南部,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距县城41公里,320与321国道连接线穿乡而过,周边与雷山、剑河、榕江三县接壤,与本县方召乡、台拱镇毗邻。全乡土地面积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42亩,其中田面积10697亩,土面积1445亩,河流面积5679.5,林业用地面积265006亩,全乡99%以上是苗族,民族风情浓郁,森林覆盖率为74.4%,旅游资源丰富。最低海拔520米,最高海拔1980米。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108个村民小组,3811户16548人,2010年末人均纯收入2117元。

原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1.1 生态资源

南宫乡是黔东南州首屈一指的林业大乡,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舒适幽雅、清新自然,是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林木郁郁葱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夏无酷暑,气候凉润舒适,森林气息浓郁,空气清新宜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山泉清澈甘甜,环境恬静幽雅,实为理想的“天然氧吧”。是理想的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生态旅游场所。

1.2 人文景观资源

1.2.1建筑居落:

南宫乡主要以苗族村寨聚居,不拘一格,苗寨常位于群山环抱的谷地里(如:拥党、石灰、巫细等村)、坡坎上(如:东老、大田、养开等村)、山坳里(如:东衣、交下等村)、坡顶上(如:阶利、展丰等村)、梯田边(如:展归、展啊、展吉等村)或小溪旁(如:交宫、汪江、南宫、交密、交包、巫西、南牛等村)。房屋造型有平房和吊脚楼两种,其中尤以吊脚楼独具特色:五柱四爪,常为四排三间,每排外柱齐二楼下坊,呈悬空状,带吞口。明间两旁悬柱间连接坐坊和背靠坐椅栏杆,作小憩之用。房顶为杉木皮盖成,无片瓦寸钉,风味原始古朴。木楼一般为二层,二楼为人住处,一楼为圈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之用。

树荫之下往往安设石、木凳,供行人憩息或青年人游方。有的村寨于溪沟之上搭建长廊式“风雨桥”设置栏杆和长凳,供人憩息。以汪江村、交宫村为典型。

1.2.2民族风情

(1)饮食烹调:南宫乡苗族人重糯食,嗜酸喜辣,接亲待客以糯为贵,农忙时节及酷夏喜食酸菜,请客会友,以盛酒为荣,客人以酒醉为幸。

名菜有:酸汤菜、酸汤鱼、腌鱼、鸡粥、冻鱼、酸菜等。

(2)服饰冠履:男性服饰简单,女性服饰仍然以自织、自染布、自制而成,秀美典雅,丰富多彩,工艺精美。南宫女性服饰以翁忙型的“超短裙”闻名全县,甚至全州、全省。

(3)苗族婚礼:实行一夫一妻制,当地婚姻十分讲究,有“提亲”、“订亲”、“接亲”、“回门”等程序,并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岁时节令:南宫苗族节日聚会较多,较大的有:白帮村的十一苗年节、春节、南宫村的二月二“祭桥”节、交宫村的五河“姊妹节”、清明节、祭秧节、交包村的“吃辛节”、重阳节、交下村的“六一六”吃新节等等,丰富多彩。

(5)游艺竞技:有传统的踩芦笙、斗牛、踩鼓、斗鸟、斗鸡、游方、上刀山下火海等。

(6)文化艺术:吹木叶、唱苗歌、唱酒歌、刺绣、织锦等。

1.3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南宫乡人民团结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以白帮村的十一苗年节、南宫村的二月二“祭桥”节、交宫村的五河“姊妹节”、交包村的“吃庆节”、交下村的“六一六”吃新节、交下村的“上刀山下火海”等节庆不断的开发,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南宫观光旅游,甚至有国外游客。原生态旅游热促进了南宫乡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南宫乡乡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优势产业。

与此同时,依托南宫乡生态资源、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强力宣传和推荐,省林业厅批准南宫乡州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成为南宫乡省级森林公园,借助南宫乡省级森林公园翁密河漂流平台,以新闻媒介和游客亲身经历漂流为载体,加强南宫原生态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推动了南宫乡旅游经济大发展。

围绕旅游开发,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及旅游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在开发集商贸、民居、饮食、旅游住宿为一体的南宫民族商贸街建设;围绕“翁密河”漂流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绿茶种植业。加大稻田养鱼、养羊、天麻种植、绿茶种植,以绿茶种植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成型;以“翁迷河”漂流为契机,发展旅游产业,2010年翁密河漂流顺利开漂后,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创收100余万元;以交宫为主的旅游村寨的打造得到加强。目前交宫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果,寨门、步道硬化、风雨桥、防洪堤、凉亭、河堤绿化、进村油路等建设基本完毕,乱搭乱建拆迁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培育了接待200人以上的农家乐3家。目前,翁密河漂流基础设施已建成,并进一步实施旅游宾馆建设,提高接待力。认真挖掘和发展交下、白帮苗族特色,形成一体化经济发展链。

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宫发展原生态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有的甚至是瓶颈,严重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2.1 旅游开发整体薄弱。

一是以交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全乡24个村,58个自然寨。由于路基修建质量不达标、维护不到位,目前仍有养开、石灰2个村未通公路,通路不通车的有8个村,公路状况较差的村有5个,全乡尚有11个自然寨未修通公路。其中最具苗族特色的白帮村、交下村、展归村、拥党村、交包村公路等级低,路面路况较差,影响游客的到来。二是“翁迷河”漂流是孤立旅游点,无成型的配套旅游开发景点,游客基本是“漂”之即去;三是接待能力弱,无上档次的接待宾馆和能让客人带走的旅游产品。“吃、住、行,购、游、娱”的接待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旅游商品开发也基本未成型,拉动群众致富力度不大。

2.2 旅游开发深度和力度不够,缺乏连续性。

2003年初,着力打造白帮村“超短裙”旅游开发,曾经吸引了不少游客,也得到贵阳某俱乐部和香港乐氏会的支持,当省内外游客到来时,村干就组织村民载歌载舞给游客表演,每天每人有近50元的收入,而现在由于基础设施、开发规模上不了档次等原因,近年来,几乎没有游客前来。2.3 人文生态资源本身的因素。

一是原生态资源(传统)广为流传的比较少,保存面不广,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二是原生态损坏比较严重,如拥党村的苗族吊脚楼,曾经以“悬崖上的鸟笼”而闻名全州、全省,如今一无所存;三是不具特色,不够档次,有的原生态资源如:民族风情之饮食烹调和苗族婚礼等,样式少,程序简单,需要进一步的包装和打造品牌,提高含量和档位。

3发展原生态旅游资源的思路

紧紧围绕南宫乡党委提出的“紧扣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主线,构建秀美和谐新南宫”这一主题,结合国家和省、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中打造石灰村生态旅游休闲、白帮村的十一苗年节、南宫村的二月二“祭桥”节、交宫村的五河“姊妹节”、交包村的“好庆节”、交下村的“六一六”吃新节等岁时节令及交下村的“上刀山下火海”、翁忙型的“超短裙”、拥党村的建筑居落“悬崖上的鸟笼”为资源景点的全乡原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确定一条以生态资源旅游为重点,以南宫苗族原生态资源旅游为主线,点、线、面与苗族风情游、南宫省级森林公园绿色生态游衔接、协调、互补的黄金旅游重点线路。

就我乡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打造生态休闲景区。在景观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而对于生态本身,我们也应该有所牺牲。当然,这种牺牲决不是以破坏生态来换取利益的“短命行为”,而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在旅游开发之前和过程中,必须综合考量具体景观的观赏价值、可进入性、游人限量、季节频度、开发时期的阶段性、经济性、游程时间等限制,必须权衡利弊,有所为有所不为。

4对策

围绕雷公山生态旅游圈发展思路“紧扣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主线,构建秀美和谐新南宫”这一主题,谋南宫旅游开发的出路。

4.1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建立南宫乡原生态旅游协调领导机构。抓紧成立“原生态旅游”协调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等相关机构,建立协调机制,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4.2继续抓好以交通、水利、漂流配套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南市至白道的通乡油路和汪江至漂流起点建设我乡已全面完成两路段的铺油,汪江至南牛的油路建设也将在明年5月份全面完成,届时制约我乡旅游的交通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石灰河通村公路的新建将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行建设,届时也将成为南宫森林公园的一道风景,以及沿翁密河漂流沿途休闲设施和安全保护设施、翁迷河漂流蓄水库建设,交密片区观光农业建设。同时加强乡政府驻地建设,对驻地居民房屋进行苗族风格“穿衣带帽”工程也将在明年实施。同时开发可容纳200户以上,集商贸、民居、饮食、旅游住宿为一体的南宫民族商贸街建设,提高旅游整体接待能力。

4.3高起点,高谋划。南宫是台江县最后的生态屏障,也是最易开发和最具开展潜力的景区。首先应先由旅游规划企业把脉,全面、客观、找出南宫短、长期的旅游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规划。景区内的建设一律按规划进行,避免规划形成摆设。同时,也与旅游推销商共定旅游产品的短、中、长期的推介计划。

4.4创新民族文化保护机制,创新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旅游宣传促销激励机制,加大主流媒体和主导旅行社对南宫的宣传力度,吸引媒体和旅行社宣传南宫;探索建立特色餐饮、文化娱乐发展奖励机制和南宫整体景区连动运营机制。出台以鼓励保护政策为主,强制性执行政策为辅的生态保护措施。根据各村生态植被保护与破坏的面积大小,对集体及个人进行现金的奖励,对不遵守保护区条例及规定的集体及个人进行严罚,甚者拘捕的处罚。

4.5建立交下片区文化研究及开发基地。交下片区以拥党村、交下村芦笙工匠闻名,以交下村传统农耕与生态护林、“上刀山下火海”特技、交下村大芦笙舞而引来国内外文人、学者、专家的拜会。以白帮村为主的翁忙多层折叠“超短裙”影射出苗族不同分支的迁徙及文化服饰等。组织当地苗族文化土专家建立以交下村为中心,辐射四周的苗族文化研究基地。用文化研究作为载体,国内外的文化研究学者来访,营造苗族研究氛围,大造南宫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产品。

4.6围绕“翁密河”森林之漂,加快住宿条件的建设。引导并组织沿河村寨村民,以漂流项目为平台,发展农家旅游产品,如烧烤食物,农家木俱、藤制品,打造南宫食宿一条街。目前,该处有15家私人房屋,政府旅游部门按照乡村旅游接待标准做好旅游接待的培训;建设规划部门根据房屋与当地的周边环境、当地居住建筑风格,和谐化、艺术化地做好房屋外观及室内的装饰设计并指导村民设工。

4.7与旅行社共同推介南宫的生态旅游路线特别是围绕雷公山旅游环线,设计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徒步线路(交密---交包---展包---方祥,交密---交包---巫迷---石灰---方祥)和以人文生态为主的徒步线路(南宫---交下---白邦---拥党---久仰)。

4.8鼓励民间手工艺者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扶持、刺绣、苗族织锦、芦笙等手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做好药材、山野菜旅游系列产品研制开发,并将旅游购物活动纳入旅游线路之中,不断扩大南宫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增加游客消费,拉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带动种养殖及民族工艺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