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4:54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业知识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项目管理过程成熟度模型(PM)2
1.1模型概观
(PM)2模型是综合了先前几个成熟度模型开发出来的用于测评不同的组织和行业PM层次。该模型评估和定位组织当前PM成熟度层次。模型提出了一系列步骤,有助于组织增量性地改革组织整体的PM效果。本文介绍了5级(PM)2模型,以便更好理解了组织PM成熟度层次。(PM)2模型采纳PMIPM知识体,把PM过程和实践分解成9个PM知识区域和5项PM过程(见图1)。使组织可测定当前实施PM的长短处,以便争取高一层的PM成熟度。每一PM成熟度层次都含有PM的关键过程、组织特点和关键区域,见表1.
(PM)2模型采用系统和增量的方法,鼓动组织和员工争取更高的PM成熟度。评估的结果有助于组织提出建议,改进组织对PM专业技术的应用,提供并指导获取PM成熟度高一层次所必须的过程和要求。5级的(PM)2模型如图2.(PM)2模型主要用途是,给那些应用PM实践和过程的组织作一个参考点或尺码。(PM)2模型和其一套评估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不同的组织和行业中,并被证实非常有效。
适应并采纳PM新的研究成果并付与实施,(PM)2模型不断得到改进。换句话说,(PM)2模型其本身也不断地成长和走向成熟。下面详细介绍(PM)2模型知识区域和项目过程。
1.2项目管理知识区域
(1)项目集成管理,是确保项目不同要素间互相协调。项目成功和组织成功取决于,在不同成熟度阶段,把有效的PM策略与正确利用PM技术这两者相集成。项目管理的集成、应用、过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等类似的主题都包括在这一区域。第1级,项目计划没有按结构形式编制,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2级,包括基本项目计划和项目组织结构在内的非正式PM工具和实践得到确定。第3级,建立了一套正式的PM方法并按此进行管理,此外,PM信息系统已建立和管理,用以收集、处理、分配必要的数据。第4级,组织已经建立项目控制过程,在不同的知识区域和项目之间进行集成和协调。多个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主管将PM信息系统集成,并用于多个项目。此外,项目控制过程也综合集成,将范围、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等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5级,整个集成管理过程得到周密计划和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2)项目范围管理,是明确和控制项目所有的要素和可变量的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控制、比较分析、项目执业指导、开工会议、工作范围说明、项目范围的合法化,以及控制过程开始实施等。第1级,在混乱状态下指派了项目经理,没有一套方法来实施和控制项目。第2级,确定了非正式的工作分解结构和范围变化控制过程,PM团队同意非正式地开始实施项目。第3级,建立了正式的项目经理执业指导和项目经理的职能,对范围计划、定义、证实过程等进行了管理。第4级,产品和范围管理已经集成,以确保项目成功,范围变化控制和证实过程制成文件并得以集成。第5级,整个范围管理过程已经计划和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竣工,这对任何一位项目经理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包括活动定义、活动程序、工期预算、工程进度开发、工程进度控制等。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如横道图、CPM/PERT(关键路径法)技术、资源配置和分层次、网络碰撞、快速跟踪项目等,以有效地管理工程进度。第1级,工程进度无标准模板,进度发展过程即不现实又无序。第2级,组织能开发非正式工程进度,用于计划和跟踪。也确定了活动清单和工作分解结构模板。第3级,已获得各种进度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可有效控制进度。第4级,已对正式进度控制过程和方法进行集成。第5级,正式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项目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在核准的预算内竣工完成,成本管理至关重要,成本超支会导致项目实施阶段严重的问题,甚至导致项目停工,包括资源计划、成本概算、成本预算和控制、已增值分析、贬值和资本预算等。第1级,无成本预算过程,结果很差,原预算很可能突破。第2级,已获得非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成本基线、资源要求、工作分解结构等也已确定。第3级,资源计划和成本预算已协调得很好,生命周期成本也使用,并已经管理。第4级,正式的资源计划、成本概算、预算过程已集成。此外,项目投资人(股东)对不同的项目成本尺度(METRICS)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第5级,已经具有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并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将符合或超过整个管理职能的各项活动要求,包括质量理念总体审议、质量成本、统计过程控制、偏差和检测、质量改进等。第1级,工程超时、超支。返工普遍,无质量审计、无质量保证,无质量控制过程,只是在现场看一看、检查一下。第2级,组织已有非正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通过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只是在项目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第3级,已建立了正式的质量政策和标准,对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等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在实施这些活动中去发现质量问题。第4级,对获取优质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质量的目标进行集成,获取项目质量目标的进程已经量化并开始实施,最后综合集成。第5级,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6)项目人力资源管,是确保最有效地使用项目参与人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和组织,包括项目任务、工作责任、组织报告关系、人员编制、激励动员机制、领导机制、团队发展、冲突解决等。第1级,以项目为驱动力的理念,与组织的管理的矛盾,导致各执行项目经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2级,确定了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图和人员管理计划。第3级,顾客和供应商也常被纳入为项目成员,共同按受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第4级,个人技能和团队能力的改进得到集成,项目有效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清楚的认识到组织的管理,组织从中受益不少。第5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过程持续改进。
(7)项目沟通管理,是确保及时地适当地生产、收集、、储存、配置项目信息,在组织各层次计划人员和实施人员之间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沟通,包括信息计划、信息分布通道、进度进展报告、管理层和顾客的信息分享体系等。第1级,组织没有正式的执行报告制度,项目实施检查通常只限于基本状况报告,而且项目检查只是在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进行。第2级,确立了信息检索和分配体系,进行了非正式的实施报告和审查。第3级,项目数据按结构分类形式储、维护,定期对项目实施数据进行分析、审查、修改,以供项目评估。第4级,在项目实施报告制度中各知识区域的信息,包括范围、进度、成本、风险、质量、人力资源、采购都已综合集成。此外,项目沟通管理过程和技术也与企业组织结构综合集成。第5级,组织已具备经优化的系统来沟通管理体系,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8)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进行鉴别、分析、反应,包括确认、鉴定并量化风险,编制风险降低策略、开发适当的风险反应和控制程序。第1级,组织无项目风险鉴定程序,风险只是在事情发生后而不是在之前才认识到,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计划。第2级,可以对项目风险进行非正式的鉴定和分析。第3级,组织已有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风险管理成为整个工程生命周期的一项持续性工作。第4级,组织使用学习中经验教训信息,鉴别、反应、控制风险。对使用其他的PM知识区,潜在的风险源也已准备好并与以审查。对风险鉴定、量化、反应计划在几个项目间进行综合集成,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第5级,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9)项目采购管理,是确保组织获取外部的货物和服务,包括合同管理、合同风险、合同谈判、组合管理、合同终止等。第1级,没有联系市场状况分析,没有编制采购计划、征求计划。第2级,与卖方、供货商已有非正式沟通,已确定非正式的项目采购管理过程。第3级,对正式的采购管理工具和技术已经管理,采购数据经分析后编制成文,项目经理与供货商们协调工作。第4级,采购审计与整个采购过程进行综合集成,供采双方关系在多层次、多项目、每个阶段展开。业主/供货商之间建立长期关系,项目质量保持稳定。第5级,对PM过程进行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2项目的生命周期
(1)初始过程。在初始过程阶段已经认识到一个项目或一个项目的第几期工程应该开始了,PM团队应着手工作了,包括开发和编制一个潜在项目的建议书、分析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如可行应尽早生效。第1级,参与的组织没有初始计划和过程,来开发编制建议书。其结果参与组织既无建议书,也无批准书送达。第2级,参与组织只有非正式的项目建议书计划。第3级,参与组织正式的建议书受到正式审议和评估。第4级,项目建议书开发过程得到综合集成,可以管理多个项目。第5级,初始过程得以优化,PM过程在组织中得到持续改进。
(2)计划过程。导向开发和维护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完成项目的商业需要,包括确定总体范围、说明计划策略、开发成本和进度的工作分解结构,精化预算、分析委托事项、优化项目设计、开发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组织项目团队、建立以项目为驱动机制的组织环境。第1级,没有正式的计划过程,通常没有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和采购计划。第2级,开发了非正式的进度计划,确定了非正式的成本预算过程。在开发和计划关键的PM方法区,组织只受到非正规培训。第3级,采用正规的PM工具和技术来管理计划过程,项目团队积极投入参与,为计划过程提供建议。第4级,关键PM知识区与计划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计划过程得以优化,PM过程得到持续改进。
(3)实施执行过程。将一个组织与其他资源协调好,有效地实施项目。第1级,没有项目计划执行过程,项目范围没有证实,项目团队也没有开发和组织起来。第2级,组织已有了非正式的项目计划执行过程,合同管理和信息过程也是非正式确定。第3级,质量保证过程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实施过程提供意见。第4级,项目计划、范围证实、团队发展、质量保证、信息分布、合同管理等实施过程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实施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控制过程。采用检测进度,采取修正举措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包括收集项目进度状况、分析差异、沟通项目状况等。第1级,项目控制过程没有确立没有控制—变化体系。其结果是项目进程状况即没有收集也无标注更新。第2级,已确定非正式的项目—变化—控制过程,差异被非正式鉴定,用以测定缘由和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影响。第3级,项目计划和适应性措施对项目实施数据进行控制,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控制过程提供措施和修正。第4级,对项目实施数据的收集、差异分析、状况更新等进行综合集成。第5级,控制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终结过程。确保工程项目验收,正式终结,并形成书面文字,使一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一期有序正式终结,包括合同(双方或多方)执行完毕、工程经验、工程教训学习的文件编制、管理终结。第1级,没有正式的结束所有交接的终结过程,无合同执行结束过程,工程文件记载没有收集,没有分类、更没有储存。第2级,明确了非正式的结束过程,整个PM过程的关键性技术和学习和质量进行了非正式审议。第3级,完成所有的终结活动,工程文件已经储存,并得以管理。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对PM方法提出总结建议,并将PM最好的方法编制成文。第4级,合同执行终结,管理执行终结,工程文件编制并综合集成。第5级,项目终结过程得到优化,PM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结束语
(PM)2模型也可用到其他行业或以项目为驱动的组织,收集并分享有关信息,对PM进行深化理解和掌控,持续改进组织使用PM的方法和实践,使所有的PM组织都受益。对于那些想努力改进整体PM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率的经理来说,(PM)2模型的信息非常有用。
参考文献:
[1]J.KentCrawford,“ProjectManagementMaturityModel”,MarcelDekkerInc.2002.
1 项目管理过程成熟度模型(PM)2
1.1 模型概观
(PM)2 模型是综合了先前几个成熟度模型开发出来的用于测评不同的组织和行业 PM 层次。该模型评估和定位组织当前 PM 成熟度层次。模型提出了一系列步骤,有助于组织增量性地改革组织整体的 PM 效果。本文介绍了5 级(PM)2 模型,以便更好理解了组织 PM成熟度层次。(PM)2 模型采纳 PMI PM 知识体,把 PM过程和实践分解成 9 个 PM 知识区域和 5 项 PM 过程(见图 1)。使组织可测定当前实施 PM 的长短处,以便争取高一层的 PM 成熟度。每一 PM 成熟度层次都含有 PM的关键过程、组织特点和关键区域,见表 1.
(PM)2 模型采用系统和增量的方法,鼓动组织和员工争取更高的 PM 成熟度。评估的结果有助于组织提出建议,改进组织对PM 专业技术的应用,提供并指导获取 PM 成熟度高一层次所必须的过程和要求。5 级的(PM)2 模型如图 2.(PM)2 模型主要用途是,给那些应用 PM 实践和过程的组织作一个参考点或尺码。(PM)2 模型和其一套评估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不同的组织和行业中,并被证实非常有效。
适应并采纳 PM 新的研究成果并付与实施,(PM)2 模型不断得到改进。换句话说,(PM)2 模型其本身也不断地成长和走向成熟。下面详细介绍(PM)2 模型知识区域和项目过程。
1.2 项目管理知识区域
(1)项目集成管理,是确保项目不同要素间互相协调。项目成功和组织成功取决于,在不同成熟度阶段,把有效的 PM 策略与正确利用 PM 技术这两者相集成。项目管理的集成、应用、过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等类似的主题都包括在这一区域。第 1 级,项目计划没有按结构形式编制,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 2 级,包括基本项目计划和项目组织结构在内的非正式 PM 工具和实践得到确定。第 3 级,建立了一套正式的 PM 方法并按此进行管理,此外,PM 信息系统已建立和管理,用以收集、处理、分配必要的数据。第 4 级,组织已经建立项目控制过程,在不同的知识区域和项目之间进行集成和协调。多个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的主管将 PM 信息系统集成,并用于多个项目。此外,项目控制过程也综合集成,将范围、成本、进度、质量管理等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 5 级,整个集成管理过程得到周密计划和优化,PM 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2)项目范围管理,是明确和控制项目所有的要素和可变量的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控制、比较分析、项目执业指导、开工会议、工作范围说明、项目范围的合法化,以及控制过程开始实施等。第1 级,在混乱状态下指派了项目经理,没有一套方法来实施和控制项目。第 2 级,确定了非正式的工作分解结构和范围变化控制过程,PM 团队同意非正式地开始实施项目。第 3 级,建立了正式的项目经理执业指导和项目经理的职能,对范围计划、定义、证实过程等进行了管理。第 4 级,产品和范围管理已经集成,以确保项目成功,范围变化控制和证实过程制成文件并得以集成。第 5 级,整个范围管理过程已经计划和优化,PM 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3)项目时间(进度)管理,是确保项目按时竣工,这对任何一位项目经理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包括活动定义、活动程序、工期预算、工程进度开发、工程进度控制等。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如横道图、CPM/PERT(关键路径法)技术、资源配置和分层次、网络碰撞、快速跟踪项目等,以有效地管理工程进度。第 1 级,工程进度无标准模板,进度发展过程即不现实又无序。第 2 级,组织能开发非正式工程进度,用于计划和跟踪。也确定了活动清单和工作分解结构模板。第 3 级,已获得各种进度计划的工具和技术,可有效控制进度。第 4 级,已对正式进度控制过程和方法进行集成。第 5 级,正式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得到优化,PM 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4)项目成本管理,是确保项目在核准的预算内竣工完成,成本管理至关重要,成本超支会导致项目实施阶段严重的问题,甚至导致项目停工,包括资源计划、成本概算、成本预算和控制、已增值分析、贬值和资本预算等。第 1 级,无成本预算过程,结果很差,原预算很可能突破。第 2 级,已获得非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成本基线、资源要求、工作分解结构等也已确定。第 3 级,资源计划和成本预算已协调得很好,生命周期成本也使用,并已经管理。第 4 级,正式的资源计划、成本概算、预算过程已集成。此外,项目投资人(股东)对不同的项目成本尺度(METRICS)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第 5 级,已经具有正式的成本预算工具和技术,并得到优化,PM 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5)项目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将符合或超过整个管理职能的各项活动要求,包括质量理念总体审议、质量成本、统计过程控制、偏差和检测、质量改进等。第 1 级,工程超时、超支。返工普遍,无质量审计、无质量保证,无质量控制过程,只是在现场看一看、检查一下。第 2 级,组织已有非正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通过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只是在项目合同中强制规定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第 3 级,已建立了正式的质量政策和标准,对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等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在实施这些活动中去发现质量问题。第 4 级,对获取优质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质量的目标进行集成,获取项目质量目标的进程已经量化并开始实施,最后综合集成。第 5 级,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 过程得以持续改进。
(6)项目人力资源管,是确保最有效地使用项目参与人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和组织,包括项目任务、工作责任、组织报告关系、人员编制、激励动员机制、领导机制、团队发展、冲突解决等。第 1 级,以项目为驱动力的理念,与组织的管理的矛盾,导致各执行项目经理之间的矛盾冲突。第 2 级,确定了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图和人员管理计划。第 3 级,顾客和供应商也常被纳入为项目成员,共同按受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第 4 级,个人技能和团队能力的改进得到集成,项目有效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团队,清楚的认识到组织的管理,组织从中受益不少。第 5 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优化,PM 过程持续改进。
建筑业历来属于传统的粗放型产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多数情况下靠师傅带徒弟式或非正规文档传递知识。一些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已建立独立的知识管理平台,由于资金障碍等问题,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升级等环节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其系统存在各种疏漏。
2项目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在同一时期往往会有多个项目的建设施工,这些项目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面会存在一些相似性,具有知识共享的价值。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地域上的差异,不同项目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地交流。项目经理的管理经验只留在个人大脑中,不进行个体之间的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经验在项目部之间不能畅通的流动。因此,项目施工阶段不能借鉴其他项目的技术经验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导致项目施工中出现重蹈覆辙的事件。
3建筑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员工、项目部、建筑行业的知识以及企业的客户资源等进行管理,一方面将合适的知识资源及时传递给需要的员工,帮助员工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将员工个人的以及项目部零散的知识纳入企业的知识体系,并通过不断地整合优化,避免或减少组织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筑施工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分别是个人层面、项目部层面和企业层面。知识管理涉及个体知识之间的共享;个体知识转化集成为项目部知识,项目部之间知识的流动;项目部知识又上升为企业知识。
3.1个人层面
个人知识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知识首先存储于个人头脑中,知识只有通过人脑的加工处理,才能不断发展创造。项目部成员是项目部知识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是项目部知识和企业知识的重要来源。个人知识的积累与传递在知识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个人知识能够与项目部其他成员交流、共享,才能有效为项目的施工管理服务。个人层面知识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促使个人乐于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实施柔性化的员工管理,就是将企业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员工的活动区域,从单纯的关注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效果转向员工的思想和心理。柔性化管理使员工心情舒畅,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和主动性,不遗余力的为企业的发展不懈努力。柔性化的员工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筑企业员工的个人成长,而且促进员工个人知识在组织内的交流和创造。
3.2项目部层面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项目是最主要的产值来源,也是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项目部层面的知识管理是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库,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项目部通过企业知识进行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项目部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些原有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创造出适合本项目的施工管理知识,为企业知识库的丰富和完善作出贡献。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会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的施工,各个项目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应用以往的企业知识,也会随着项目的实施产生新的知识,如新的施工技术、积累的管理经验等。因此实现不同项目部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流动,并且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最后将新的知识纳入企业的知识体系,指导以后的项目的实施是项目部层面知识管理的关键。
3.3企业层面
项目部知识经过沉淀积累上升为企业知识,纳入企业的知识体系当中,为企业后续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知识资源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企业应当运用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来管理知识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层面的知识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支撑要素之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结合建筑行业特点,构建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而营造知识共享的氛围。例如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来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通过营造轻松和谐的的工作氛围来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2)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知识库。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知识库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在建项目的基本信息、已完工程的基本信息、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单位情况、企业近年来在各项目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库中存储的是显性知识,还有一部分是存储于成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包含管理经验、施工技术经验、诀窍等。通过知识管理将成员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纳入企业的内部知识库,从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进程中,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可并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的进程。不同类型的员工在知识管理的建设中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因此企业要建立多方位的激励手段,系统的激励体系。
4结束语
关键字: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large-scale building enterprise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age to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mulat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core ideas, focuses on the China's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us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 lar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人类社会已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21世纪企业面临的新环境,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将从原来有形的物的形态,转向无形的知识形态。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会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生存积累下来,其能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知识管理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深化大型建筑企业改革, 建立知识管理运作机制
1、加快政企分离, 明确产权、所有权,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加快政企分离可减小政府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明确产权、所有权是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 应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投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 明确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采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确保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与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结合进行, 从根本上改善知识管理的基础运作环境, 使知识传播、共享和创新的理念在企业员工的心中扎根, 追求企业进步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共同目标。
2、必须通过企业改革, 改变旧有的组织结构: 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发展计划, 改变现有企业组织结构, 为实施知识管理策略铺路搭桥。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实际上是企业骨架的更换,应当把组织结构重组作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发展规划的第一步。
三、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建立创建学习型组织
建立一个多级管理、多方合作的灵活有效的教育机制
制定企业组织和人员调整规划及培训计划,把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培训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 增进其绩效, 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系统化的过程。培训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基本技能的开发上,更多地应看成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 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运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如岗位轮换、案例研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知识共享平台。同时引导和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设计, 激发员工的个人使命感, 开发其潜能, 把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共同愿景有效地结合起来, 成为知识管理中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动力源泉。
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 并非仅仅是人才的竞争, 而是象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到的“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是具备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精于知识的创造、吸收和转化的组织, 并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交流信息化, 组织开放化, 组织中的员工与管理者关系由从属关系转为伙伴关系, 组织能够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关系。”
建筑企业的产品是在野外活动所形成, 每次产品的制造成本、质量随时间、天气、地点改变而改变,因而造成其成本控制难以准确确定, 生产质量也随时、随地而产生差别。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从事脑力劳动, 每幢建筑设计都是一种新的创作, 不是重复劳动, 其工效决定于人的主动性和智慧。其活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可编码知识和不可编码知识, 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树立大型建筑企业与个人相协调的愿景, 提升团队精神, 不断增强大型建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创建学习型组织无疑成了一个大型建筑企业抓住历史机遇、迎接市场挑战, 保持强劲发展和立于不败之地的迫切需要。
四、建设企业文化促进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指人们共同拥有的知识,是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阐述他们的经验,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的知识。所谓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它是指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等。其中体现企业价值观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对建筑企业而言,与其它企业文化比较,建筑企业文化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质量除了质量管理人员的检查把关外,主要还是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精神,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员工献身企业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并使之被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管理;知识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知识管理
Abstract: Since the nineteen eighties, 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hitherto unknown change of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hilosoph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re forestreng then knowledge management,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crunch time.
Key words: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TU71
一、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建立在物质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而物质资源是有限的。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企业拥有和可利用的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并且知识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是每一个企业所梦寐以求的。
管理,目的就是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但是很多知识是蕴藏在组织成员的经验,感觉,诀窍等,存放才他们的脑子里,如果他们有什么人动就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新的职员又不具备以上这些知识,那么重新积累必然会成本费用高,降低组织的效率。[1]
同样地如果把这些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被组织共享,以上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从而组织就会提高效率。并且,知识管理以知识为核心,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加强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开发其知识资源,使知识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扩展,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其知识资源促进和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经济的不断变化。总之,加强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则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进一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契合关系。[2]加快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
尤其是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相互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建筑业需要对其知识资源进行管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诉求、克服建筑业知识遗忘和提高行业形象的要求。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讲,应有一个能够实现全过程的高水平项目管理,实现高附加值的管理活动。而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实现我国整体高水平的项目管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在建筑企业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外实施知识管理相对早些,在香港,主要是利用图书馆、教育入口网站和教育城、阅读城等推动知识管理。在新加坡,从国小就有专题课程,学生们从小就被训练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在日本,人们认为知识创造是不能够被管理的,通常知识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美国企业不断掀起信息革命和高新技术创新浪潮,为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澳大利亚统计局钟情于知识管理的原因很简单——该局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多产”,以寻求有效的工作管理方法来帮助其员工共享其知识。而我国引入知识管理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对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进行知识管理的初步尝试,但是禁锢的组织文化及组织结构,固有的知识垄断观念都成为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对于全世界对于知识管理最为侧重的就是:图书馆和资讯科技的管理。
诚然,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尤为重要的也是资讯科技的管理,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传统文档的管理很难对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知识管理最为突出的问题同样是隐性知识难于存储和传递。
知识管理是独特地与英国建筑工业相关的,依靠它集中合作的工作,知识交换和新的网络,增加了竞争和收益。英国报告显示,公司收益率水平的降低,使得许多建筑组织重新考虑他们管理生意和扮演角色,利用知识完成目标的方法。另外,相关地获得新的形式,例如合伙和公私合营合伙,能够受益于知识资源更好的管理,由于供应链成员和一些项目重复长期自然的关联。许多执行指标普遍被英国建筑工业应用,能够直接从知识管理中获益。这些受益于知识的获取和散布,包括早先的项目发展阶段和类似项目。英国建筑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个方面:(1)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2)资源作为知识管理策略的工具,并且(3)管理知识在私有机构的障碍。最初方面的调查是怎样更加广泛主动的在英国建筑部门传播知识管理。第二点,提供一种探察基础下部组织类型用于支持知识管理的策略。第三点,识别问题的各个方面,需要从事于知识管理活动,致使发生切实动作和执行改进。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从国内外各种文献上对文献研究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主要分析目前项目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① 建筑业的知识管理的定义
建筑业知识管理就是重视和挖掘企业的最佳实践知识和事故知识资源,利用IT技术加强信息交换和知识共享,以及员工的培训,加强企业知识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使知识战略和企业商业战略、业务流程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驾驭大型项目和非传统项目的能力、竞标和赢利能力。
② 分析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主要问题及原因
企业实行知识管理常会遇到以下问题,大型建筑企业也不例外。[4]
A 缺少商业目的
B 规划不当和资源不足
C 没有专人负责
D 缺乏符合需要的内容
与其它企业组织结构比较,建筑企业有其独特的特点:
A 结构层次多,各层次职责不明。
B 各层级中部门相互重叠。
C 企业组织边界不分明。
D 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和不适当的人员比例。
E 金字塔型的组织机构。
F 项目部不利于知识的积累。
4.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知识管理的对策分析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措施。
大型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策略。
A 先有商业问题,然后藉知识管理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B 在推动试验计划的同时,就规划何时展示成果。这样经理人就会知道试验计划的结束,才是真正工作的开始。此举也有助大型建筑企业承诺拨出更多的资源给知识管理部门。
C 推动知识管理,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最后可能“虎头蛇尾”或者“雷声大雨点小”。大型建筑企业更是需要多人负责。根据实务经验显示,大型建筑企业要推动知识管理,除了信息技术人才,还需要专职人员。推动的方案愈大,愈是需要各种专长的人参与。知识管理之所以取得成效,是因为有大量员工投入其中。
D 知识管理不是一套适用于所有大型建筑企业。与此刚好相反,只有提供符合大型建筑企业需要的内容,知识管理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愈是适用所有大型建筑企业而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就愈有限。推动知识管理时,还需注意内容必须配合企业文化,这样才不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现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质基础设施,建筑施工企业完全有理由根据自身实际,最终走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知识管理的特色,走出中国的知识管理之路。
四、参考文献资料
[1]迟延坤.为何要做知识管理.管理MANAGEMENT 2005.10
[2]刘珺.论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4卷7期.
【论文摘 要】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任红亚,武建章,闫军印.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论文摘 要】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任红亚,武建章,闫军印.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