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4:5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即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合唱队员及合唱队各声部之间的长处,来创造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欣赏合唱歌曲,培养听觉敏锐性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欣赏合唱曲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许多时候小学生对倾听不感兴趣,是对音乐的表现的内容不理解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开启他们的感觉通道,充分调动多感官感知,多角度体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和鲜明的形象,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从而激发演唱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在欣赏中去感受、去聆听、去了解合唱,在听不同音乐形式的作品的同时了解合唱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区别,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即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发展音乐听觉,对小学生掌握合唱曲目是极其有利的。
二、重视情感体验
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其核心的心理反应就是“情感共鸣”,是人们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在演唱过程中,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美感。这种美感能够使人愉悦,能够引起人的遐想……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必须引导他们对声乐作品的音乐要素、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音乐的情感、音乐的风格特征等产生敏感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人文内涵。例如:在教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探究作品的节奏、旋律、调式、力度、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在演唱中也注意感受、体验这首曲的音调及其情感特点,进一步结合发声技能、认知理解及演唱表现其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愉悦身心、健康体魄、完善人格。如此看来,围绕着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实质上发生着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变化。
三、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刚接触二声部视唱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视唱花的时间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通过课堂合唱教学活动,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通过课堂合唱教学,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友爱。在声乐演唱水平、音乐视唱能力、音乐表现力、舞台表现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修养和音乐素质也得到提高。课堂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成功也有问题,有汗水也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欢乐。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很多感慨和希望,更想找出一条更有效的课堂合唱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来促进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创设合唱教学情境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各种表现方式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有的歌曲能用肢体语言来帮助理解。如在学习歌曲《白帆》时,同学们就设计了划船的动作,他们轻轻地划着船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唱起来就很有表情;有的歌曲可用创作情景来帮助理解,如在学习合唱《叮铃铃》时,我启发学生为歌曲加入了意境引子与尾声,学生用自己的创作来表现了牧童高高兴兴放牧的情景,通过创作这首歌曲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学生感受更深。
五、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围绕单元主题,打破年级和单元的界限来重组教材。具体做法有:一是从兴趣入手,以合唱与独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和学唱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积累对音色、节奏和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成功经验;二是围绕单元主题,使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材的加减法”处理,分步解决歌曲合唱部分的学习,为学生的二部合唱实践铺路搭桥,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三是重视合唱技能的培养,讲究合唱教学的方法,把合唱学习融入听、赏、唱、动、奏、创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四是拓展教学内容,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以学唱某一首合唱曲为重点,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补充、重组、延伸,挖掘一切可以用于合唱教学的因素,巧妙设计教学,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在小学生的合唱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建议者、观察者,做好合唱的选材、欣赏和平时的训练工作,顺应儿童的天性,因势利导,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获益。童心向歌声,歌声育童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了美,表现了美,并创造了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创新
引言: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帮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思想感情,都有重要的作用,好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对学生的人生都会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学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合唱的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成功的合唱需要做到准确的音准,声音的一致以及合唱学生情感的相同性,这三点要求对于小学阶段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带领学生找到音乐教学中合唱的要点,达到良好的合唱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创新改良。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存在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不高,以及学生在合唱上的能力不够的问题。学生对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按照班级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因此学生对于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活动表现出不关心。同时学生对于合唱的技巧和要领也掌握不足,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合唱技巧进行相应的锻炼和讲解。缺乏训练的合唱就会出现音调不准,情感不一致。声音不相同的问题是会影响合唱最终呈现效果。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到合唱课堂中来,同时对学生进行合唱时的技巧引导和训练为主。使学生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和谐之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教学效果[1]。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优化方法
2.1爱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只有对一门课程和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有动力在课堂上继续进行参与和练习,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音乐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兴趣,就要从对音乐的欣赏入手,而不是从理论讲授开始。理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充分关注,也不能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可以先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令学生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震撼和和谐之美。通过事实上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技巧的兴趣。对于合唱教学中技巧的讲解也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和性格的特点。可以借助动画和视频等,音画兼备的教学形式辅助课堂,不再依赖书本上单纯的文字知识对学生进行技巧知识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合唱教学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实战训练,掌握要领
合唱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诸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合唱的要领。合唱作为一种集体形式的声乐艺术,对于年纪较小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要想唱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对学生们进行实战训练。因为许多学生本身的音准和声音情感表达等都不具备音乐基础,基本知识掌握的也不够,因此对于合唱练习效果也会不明显。为了使不具备音乐基础的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合唱练习效果,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练习中加入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的音乐能力提升训练。比如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可以从发出声音的要领,音调音准的要领以及合唱的站姿,吸气吐气的频率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指导。再加上反复的练习和纠正错误逐渐就能够使学生在合唱练习中掌握正确的要领,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中对于学生合唱要领的指导中呼吸方法是最为重要的。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换气呼吸方法,教会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学会真假音的转换和结合,从而使得合唱的音乐效果更加优美。同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在合唱中控制自己的音量,达到合唱效果整体的和谐。为了取得良好合唱效果,除了对呼吸换气的练习之外,还要尽量在练习中避免学生出现吐字不清的情况,影响最后呈现的效果。对于个别学生发音不准,也需要进行特别加强训练。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节奏训练,让没有音乐基础的小学阶段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掌握合唱歌曲节奏的要领。为了使学生把握节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打击乐器,强调歌曲中的节奏特点,以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以上种种针对合唱的站姿,吸气吐气换气频率以及节奏把控,吐字清晰等的练习,都会影响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效果[2]。
2.3持续训练。提升效果
在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基本要领之后,教师就需要在音乐教学课堂中采用持续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掌握的合唱要领。比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通过乐器辅助学生把握音准,提高学生合唱的学习效果,在练习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表达情感的准确性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进行合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所展现的情感。在多次的持续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分声部进行合唱的练习,丰富合唱表演的层次和结构,使合唱最终呈现出更加完美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情感的引导,在进行合唱时保持情感的统一。这一点对于合唱的艺术表达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2.4提供展示的舞台。感受音乐之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对于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和合唱教学也需要以这一教学目标为主。学生学习到了合唱进行的要领,并且还经历了多次练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能够积极展现自己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联合几个班级共同组建合唱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合唱歌曲,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的时候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了歌曲的历史由来以及所包含的意义,在为学生引导了合唱的技巧,进行了充分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小型合唱表演或者比赛,也可以请学生单独演唱。共同欣赏歌曲的优美和其中赋予的情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学中引入了竞争的模式将会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参与的合唱音乐中的热情。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就能领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表演舞台,也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发挥他们的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积极的促进意义[3]。
2.5优化评价体系,给学生信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因此为了使小学音乐教学的合唱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对音乐教学中的学生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展示和认可,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喜悦,这样也是对小学阶段学生积极性的提高。通过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给学生以信心,也能够从侧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还应该在评价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合唱教学中,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力求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小学是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的学科教学中,音乐教学是艺术也是学科,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因此绝对不能忽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好的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对学生有终身的有益影响,在音乐教学中不管是帮助学生鉴赏音乐作品,还是教会学生弹奏演奏乐器,或者是对学生进行声乐教育,都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集体形式的声乐艺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唱好合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合唱需要集体都能够达到音准,和声以至情感一致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独立意识强,并且很多学生都不具备基础的音乐素养和知识,想要呈现出较高的合唱效果是不容易的,因此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首先需要在合唱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先引起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之后再进行理论的讲述。避免在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在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这时就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练习合唱的技巧。包括合唱是如何站立,如何发声,如何呼吸换气,以及如何把握音准和节奏等。只有掌握了充分的技巧才能够使合唱演奏,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在对技巧进行充分的讲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际练习,使学生能够把掌握到了得技巧充分运用到实际的合唱演唱环节中去。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找到音准,同时为学生分声部使合唱的效果更加富有层次,更具欣赏价值。最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音乐能力的机会,在班级内或者多个班级之间举行合唱比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实现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欣赏艺术的情操,如此一来,就能够综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创新合唱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玉香.小学音乐合唱教学[J].小说月刊,2018,000(005):P.99-99.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教师的重视。从一开始的学堂乐歌发展到今天的合唱教学,校园音乐合唱在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让我国的合唱教育能更好更快的崛起,很多老一辈的指挥家和教育界联手,在小学、中学以及全国高校中广泛的组织合唱活动。而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校园合唱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规范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课率,也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更应当开展好音乐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了实现合唱教学的预期效果,应当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合唱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更加牢固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合唱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可以利用合唱与独唱的方式感受合唱的魅力与美感,利用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他们感知合唱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合成训练计划来逐渐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合唱技巧,可以通过改编创作某一音乐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在合唱训练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通过创设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具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尽可能的将音乐融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中去,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说我们在学习《鳟鱼》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鳟鱼在池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在学习《刨洋芋》时,可以让几名同学自己编创一段刨洋芋时的场景,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
在合唱表演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就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坚持以情带声。而情感的来源则是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听来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自己声部的同时,更要倾听其他声部,进而实现合唱过程中的协调统一。例如说我们在讲《红蜻蜓》这首经典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欣赏音乐,感知作品的内涵,之后引导学生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为他们描述作品中的画面,让他们能够感知作品的内涵。或者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规定演唱时的力度、速度以及形式等,自己来理解音乐情景。借助于听辨、模仿以及听记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记忆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指挥的形式来要求学生用视觉进行感知,并根据手势调节速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分别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以及创作者,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合唱,因此二声部接受起来还相对困难,不能够自己感知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如果我们采取重复性的练习手段,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无趣,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第一是“先入为主”,小学生对于曲调的感觉通常都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况,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常难以接受第二声部旋律,这是因为一声部已经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为了避免小学生对二声部产生恐惧感,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一开始就教第二声部,也可以选择将第二声部拿出来要求学生模仿演唱或者进行发声练习,待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之后再教一声部,这也是先难后易的教学原则;第二是“听唱结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分声部练习仅仅适合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当学生在练习某一声部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外的声部,如此一来更有助于学生感知合唱效果,从而习得更加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演唱一个声部时,使用乐器伴奏另外的声部,从而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结语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广泛的,内容是万象的,对形象的塑造更是灵活的。新课改下,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识谱能力的必然需要。尤其是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教学时,器乐这个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教学歌曲《送别》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送别》的竖笛演奏视频,分声部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对于合唱教学乐段,第一句较难进入,可以先做音程和声练习后再练习合唱,第一声部,也可以由教师用钢琴担任,学生唱第二声部衬词“呜”,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以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将乐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齐奏、合奏、领奏等形式中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识谱能力以及合唱教学的音准。
二、理解歌曲精神实质,提升合唱水平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首歌曲都有它的生命和感染力,决不能忽略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在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唱,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共鸣,主动地想唱,获得审美满足,创造出近乎完美的音乐。例如,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多么深情而诚挚的音调,学会歌并不等于会唱歌,在学唱歌曲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为此,笔者结合地图和历史,帮助学生了解所谓的“七子”。然后在让学生听范唱、跟唱的基础上,介绍诗人闻一多,为学生朗读《祈祷》,这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也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他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再让学生结合歌词,读出语气和感情,抓住轻声地“诉说”、热切地“期盼”、深情地“呼唤”等核心词汇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在合唱过程中,从“三百年来……”一句入手,训练有气息支持地模唱发声(急吸急呼):过渡到急吸缓呼的“母亲啊母亲……”一句,注意几个休止处做吸气处理;第一部分分析乐句,提出一个乐句一口气,深吸缓呼(匀呼)的要求。最后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情为主导,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注重演唱中气息运用为情感表达服务,从而让学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去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用心唱好歌曲。
三、注入生活气息,努力完善合唱课堂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音乐问题生活化,丰富音乐课堂。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把生活融入课堂,符合小学生积极好动的天性和接受新知识的逻辑思维,更能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模仿各种动物叫声后请学生说出动物名称并跟着模仿叫声节奏,边读叫声节奏边划拍,如:狗:汪汪青蛙:呱呱知了:知了牛:哞上面四种节奏拼贴成节奏谱练读:汪汪呱呱汪汪呱呱知了汪汪哞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叫声来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这样的方法显得高效、有趣。同样在最基础的发声训练中,教师一样可以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唱歌时要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姿势,状态要做到:全身保持松弛、兴奋、积极向上的状态,但小腹要收紧;面部表情要做到:眉毛抬起来、眼睛亮起来、颧骨飞起来、天牙板撑起来。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图,在多次实践后就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姿势,以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
四、寻求多样化练唱方式,提高合唱
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接触二声部视唱,再加上学唱方式过于单一,花费时间也较长,学生很难体会到和声所带来的美感,学习兴趣难以持久。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求多样化练唱方式,如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积累“快乐愉悦”的合唱体验,从而提高合唱教学效率。例如,学习一首陌生的两声部歌曲时,教师可以把歌曲中的两个声部作为两首歌曲来学习,待学生熟悉后再形成合唱,以“并驾齐驱”的方式降低合唱的难度,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准确度,增强学生的信心。也可用轮唱做过渡,即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相互模仿,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还可以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是遇到音程跳跃大、节奏不规整、变化音出现等情况,教师可适当用钢琴伴奏提示;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可见,多样化的练唱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和声的美感,也能提高整体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和能力,兴趣更持久。但无论是哪种演唱方式进行合唱,都要注意节拍的整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
五、结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合唱指挥 探索
在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完美、更和谐的合唱氛围。合唱教学又具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只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使合唱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心的目的,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一、手腕、手臂、双脚站立放松与紧张的关系
1、手腕的放松。双手的动作在合唱指挥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指挥手段。因为手的动作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和富于表现各种情感的,能够给人以真实、细致和直接的感受,因此指挥的手势及动作漂亮,则会给人以非常好的视觉享受。在进行指挥的过程中,指挥动作主要是运用手腕与小臂运动,从细节上划分起来手腕、手掌、手指、小臂、肘部、大臂、肩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主要起主导作用的是手掌。但在指挥过程中只要是举起手来,无论手的动作是在动作中还是不在动作中,手的姿势都应使手背略高于手腕,以支持手掌及手背。在指挥过程中手型应该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姿势,指挥时手型的状态应 呈弧形 , 各手指自然弯曲的程度,与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的状态几乎相同,在进行合唱指挥基本姿势的练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每个手指的关节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在表现形式上 , 手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食指稍微突出而五指稍微分开,可使指挥的动作相对放松,这种指挥动作多用于情感较为抒情的合唱作品。如: 四年级音乐课本湘版教材《西风的话 》,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童声合唱曲。该曲为四四拍 . 歌词以整齐的句式,优美的语言,通过第一人称“我”(西风)与“你们”(小朋友)的对话,表现了一年中四季的变化,暗喻时间在飞逝,告诉小朋友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和生活。旋律优美动听, 在指挥这个 作品 时应注意将音乐放在手掌的中心,用这个手掌心的点来带动手的指挥状态,使音乐能在手上流动。2、手臂的放松。指挥时两手挥动的方向多为上下、左右挥动,因为受地心吸引力的影响,因此手臂在向下挥动时不宜过于用力,应保持松弛状态自然下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与效果。当手臂在很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击拍动作时,会感觉到到达 “ 拍点 ” 后双手会自然地反弹回来,不是非常用力反而会出现一个好的效果。在学习指挥的过程中,指挥动作的放松有助于指挥动作的灵活多样,也可以得到指挥动作的线条美,更可以做持久的指挥动作而感觉不到累。但在指挥动作中的放松是指不要僵硬,而并非绝对放松,因此作为一名指挥者在指挥的过程中应是集中而有理智的,思想上始终不能松劲。手臂的放松与紧张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肩部的放松与紧张状态而造成的。在指挥动作中肩部如果不放松而又抬得过高,势必会影响手腕、手掌的放松,在视觉效果上则给人以极不雅观和不稳定之感。3、双脚站立的放松。双脚站立的姿势不宜用 “ 立正 ” 或者 “ 八字 ” 的姿势站立,这样很容易使身体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工作,最好的姿势应是两脚稍为分开一些,同时一脚稍微往前一些一脚稍微往后一些,这样两脚可以平均用力,也能使身体非常放松,无论站多长时间排练,双脚都不会感到非常疲劳,同时也会很好地完成指挥动作。
二、“拍点”击拍时的准确性
合唱指挥动作要想达到准确、放松、美观大方的状态,首先应掌握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养成在每一次击拍时都要击拍在 “ 拍点 ” 上的习惯和技巧,因为音乐在进行过程中每一拍都是从 “ 拍点 ” 开始,这就要求合唱指挥在音乐开始时就能很准确地将这一点做出来;其次要能很松弛地完成 “ 拍点 ” 击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手腕关节的运用自始至终要保持手掌略微朝上、手心向下的手形状,要在击拍过程中能够感觉到手腕关节不支持时,手腕下坠,立刻再反射弹回来的感觉,这个下坠与反射弹回来的瞬间即是 “ 拍点 ” 完成的过程。音乐在表现过程中每一拍的击拍点都是从强到弱的一个循环过程, 所以 在练习 “ 拍点 ” 击拍过程中要养成自始至终每一拍的拍子都要从 “ 拍点 ” 开始 , 而不是从开始击拍时的起点开始 的习惯 。在起拍的瞬间要根据作品所给出的速度力求 “ 拍点 ” 到位,图式清晰准确,只有这样音乐才能在进行过程中准确无误而又严格按作品所给出的速度来进行的。准确地表现 “ 拍点 ” ,首先是在于手腕关节的运用,手掌要注意平放、手心略微向上,手腕关节要支持才能准确地表现这一动作。
三、合唱指挥动作的协调性
童声合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至今依然是小学音乐教学经常选用的形式,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童声合唱出现过两次高速发展的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和之后。近年来,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程得到了基本的保障,童声合唱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地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中的合唱教学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合唱比赛为童声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大量的小学生校园合唱团涌现出来。无论是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小学生合唱的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表现为: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和英美、奥地利、匈牙利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的水平依然不高,这些国家的小学音乐教育对合唱教学重视较早,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童声合唱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极为成熟。反观我国,童声合唱发展较晚,尚未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硬件条件不够发达。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集中授课的时间较少,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难以保障授课质量。
2.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校级合唱团已经十分普及,大部分童声合唱团的小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合唱甚至无伴奏合唱的技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小学,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小学,音乐课的开设都存在困难,合唱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3.合唱教学普及率不高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小学开设合唱教学主要是为了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和文艺活动,教学重点更多的向优等生、参赛生倾斜,对日常音乐课课堂教学重视不足,大部分小学生对于童声合同掌握较少。这种行为导致音乐课成为专业课,孩子们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阻碍了大部分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4.优秀童声合唱曲目匮乏
当前,我国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较少,很多歌曲定位不准,无法在孩子们心中引起共鸣,自然得不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儿童合唱团迫于演出需要,只好对承认歌曲进行改编,这一类曲目感情理解、发音技巧往往对儿童都具有相当的难度,难以形成较好的合唱效果。
5.小学音乐合唱教师资源不足
当前,我国各地小学有很多优秀而敬业的童声合唱教学人才,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童声合唱水平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巨大的需求相比缺口较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来。
三、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合唱教学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更好的开展小学合唱教学,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曲目。要充分考虑并全面衡量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音乐功底情况,确保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此外,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学生年龄不同、音乐基础各异,对合唱教学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因此,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扬长避短,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情感体会,选择最为恰当的合唱曲目。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对于激发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多样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基础训练要体现趣味性,可以尝试在基础训练中穿插游戏,让小学生轻松越快的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发声概念,从而激发他们对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练唱方式要体现多样化,让练唱的过程充满乐趣。传统的单一式的学唱方法难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进行齐唱,还要进行轮唱、重唱、听唱结合等练唱方式。
3.重视伴奏作用
进行二声视唱的范唱时,两个声部的展示是首先任务,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理解双生部和声的概念。因此要重视钢琴的伴奏作用,即可以同时弹奏双生部,也可以突出强调一个声部。小学生进行练唱时,如果遇到跟不上某声部的情况,伴奏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追求声音统一的效果。
4.适当开展合唱比赛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问题及措施
一般情况在校园中,大合唱一直受到全体师生的热爱,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农村小学中,音乐教育水平也较为低下,甚至连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的教师进行的,更是缺乏相关的教学器材,合唱教学水平就更加匮乏了。长期以来,农村为了追求升学率,改善当前贫苦的现状,以致音乐教育一直不能得到家长及老师的认可,并把学习音乐划分在不良行为当中,认为学好语、数、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实际上音乐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能加强学生内部的团结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到健康成长。
一、浅谈合唱教育为学生带来的益处
小学校园中重要的活动形式就是大合唱。小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也能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并在无形中,将班级团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从而加强小学生的团结互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且教师对合唱的教育,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因为小学音乐教育为以后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主要作用。
二、当前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小学生因生理原因,歌唱水平不一,要使合唱整齐统一,则需要学生拥有较高的技巧和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都是高低各异的,因此给合唱教学带来了困扰。
二是学生合唱歌曲的观念不强,认识不足,以致在实际合唱中对声部和谐观念认识不足,合唱起来乱糟糟一片,因而降低了合唱的兴趣。通常学生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学会了简单的两声部旋律,而在正式合唱时,常常会出现声部的攀比,不同协作,导致合唱音效差。而小学生管教困难以致教师信心降低。在实际教学中,多以拼凑的方式处理合唱,机械的教学制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不配合。
三、促进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的良性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教师在合唱中应具备一定的指挥才能
合唱中的指挥人员不仅是合唱团的领导者、组织者,更是合唱团的核心及艺术的再创造者,合唱团的指挥员被称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员通过规定的手势动作――即指挥语言,与演唱者相呼应,引导演唱者用正确的方式将音乐表现出来。指挥员在指挥时动作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应结合演唱作品的内涵、节拍、力度,精心而又准确的设计每一个指挥动作。每一个设计的动作都表达了指挥员的情绪。并准确通过动作对演唱作品的各处起拍、呼吸点、换气点、收拍及预示进行把握表现。且在指挥演唱时,指挥员动作应富有协调性、舞蹈性,使整个指挥过程动作表现美观大方,具有观赏性。
起拍的预备动作是音乐开始的提示,也是提醒演唱者准备开唱,进行呼吸的虚拍,起拍也是抓住听众情绪的重要节拍,能够产生引起听众情绪共鸣的力量,这也是每个指挥家的追求。在演唱者集体吸气后,合唱正式开始。收拍就如所说的话结束了,无论演唱是多么的激烈、柔和、热情、冷漠、神秘还是宁静它都将结束了,等待这最后一个节拍通过手势给予诠释,给听众体会到完美的结束感,因此收拍也是合唱成功的关键。加强演唱呼吸技巧,要是学生控制歌唱技巧,并告诫学生禁止嘶声竭力的大声喊唱,拥有正确的歌唱技巧,不仅保护了嗓子,也能更快的建立准确的发声观念。
2.教师在选取演唱作品时,应结合自身驾驭能力
一个优秀的合唱指挥员不仅要拥有娴熟的指挥技巧,更应具备敏锐的听力、协调的速度感与节奏感;且对音乐应具有丰富的鉴赏力与想象力,使自身有身临其境的美感;合唱指挥员应有夯实的音乐基础,能清晰的解读、研究总谱能妥善的指挥合唱作品以及排练合唱团的经验与能力。此外,指挥员应积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如文学、历史、民俗、美学等以及其他艺术的学科知识,进而为合唱做好准备,提高合唱的内涵。指挥员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并加强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以致具备驾驭各类作品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得到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加强学生的合唱兴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培养出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并采用清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对比的欣赏,让学生们体验合唱带来的震撼力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通过对合唱的历史及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并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外合唱经典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卖花生(菲律宾民谣)、德拉维族人的酒神赞歌(印度风格)等名曲,接着让学生对其进行观摩和欣赏,进而加强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和声的美妙以及合唱的魅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训练。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一般音乐基础较差,相关教学较少,以致几乎没有识谱的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要求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采取分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强化学习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将简谱与五线谱进行对比性的进行教学,接着进行分步教学,先让学生唱些简单的歌曲,在熟练后进行适当的填谱训练,进而强化高声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的意识,并调动起学生对识谱的积极性。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正式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前,应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例如,在开始训练前,让学生排成几排,左右前后互相敲打锤击,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活跃兴奋起来,使得学生在活跃的环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感知力。在开始教学时,先轻声唱歌,并在轻唱时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色以及声部并进行相互协调,让学生写会用心唱歌,有控制地唱出带有真情的歌曲。合唱作为典型的集体艺术表现,其合唱效果的优良直接取决于合唱学生的整体素质,想要将合唱的声音调成整齐悦耳的天籁之音,就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整体凝聚力加以提升,而缺乏良好的纪律、思想约束里差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训练是存在讲话声、打闹声等;或者在合唱训练时,态度不积极,人到心未到,因此,在开始训练前,必须做好相关制度规定,尽量少缺课,当然,若学生出现迟到现象,教师也应妥善表达,积极对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压力,齐心协力,认真完成合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农村音乐合唱教学是对学生得到各方面综合发展的助推力。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成熟,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综合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培养出一部分解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农村小学必须注重学生的音乐教学,并通过上述措施,解决农村小学音乐的痼疾,积极吸收相关专业教师,把音乐教育工作做好,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建设,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丽.农村小学(承德丰宁)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静.浅析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