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14:3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倡导生活化教学
不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是区域地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脱离了生活的地理教学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
例如,学习“节约与保护水资源”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告诉学生我国可用的淡水资源非常缺乏,且分布非常不均衡。学生很少能体验到缺水的情况,因此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后,并没有太多感触。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向学生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水呢?学生:洗衣、做饭、浇花、打扫卫生等。教师:是的,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离开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离开了水,工农业生产将无法进行。接下来教师出示干旱地区地面龟裂、禾苗干枯的图片,以及“干旱的西北”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境,理解“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这首民谣,它诉说了山区百姓的无奈,也道出了西北山区人民饮水的艰辛。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用水便捷,只需用手轻轻一触,就可获得干净的水,看到视频后,学生也感觉不可思议,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这就引起了他们对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视。
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后,教师提问学生:你见过哪些破坏水资源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呢?有的学生说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看到有的人随意向河里扔垃圾;有的学生看到有的工厂随意向河里排放污水;还有的学生看到有人用完水龙头没有关闭……教师:是的,我国的水资源本来就缺乏,再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更加堪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为保护和节约水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由于教师将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结合,学生听完问题后,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用洗菜水浇花,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开小点,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洗澡尽量用淋浴等,加强对水的循环利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
方法。
例如,教学“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探究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并通过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服饰、饮食、居民,来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如,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饮食文化,同时对傣族和藏族服饰进行对比分析,对南方和北方饮食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讨论,完成表格并积极
发言。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各地不同地区的建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哪些自然因素影响了传统居民建筑,同时总结归纳,气候(气温和降水)、地形等因素。不同地域的居民建筑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接下来请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指导,讨论完毕,教师总结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了解到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北京的四合院等。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用片状岩石建造石板房;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黄土层中建造窑洞;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子建造竹楼。
学生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究,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成为地理教学的新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例如,在学习“地图的应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电子地图的用法。教师打开地图软件,向学生展示电子地图的初始界面,并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功能。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搜索本学校、本市动物园、图书馆等位置,通过放大和缩小功能更加清晰地展示这些地方,由此展示电子地图确定地理位置的功能。其次,查询由A地到B地的驾车路线,根据查询结果展示电子地图确定路线的功能。再次,搜素“学校”“超市”等,通过搜索结果以展示电子地图的分类搜素功能。教师通过演示,学生知道电子地图的用途,并学会简单使用电子地图。了解电子地图的功能和用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利用电子地图,设计一次从学校到泰山的旅游路线。电子地图的这一功能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与日常出行中,通过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输入目的地,就能很快得到电子地图为我们规划的最佳线路,方便又快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地图,深入理解了电子地图的作用和用法。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地理知识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提高了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地理;应用图像;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地理图像教学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它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存在的。地图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学好地理图像对掌握地理这门学科至关重要。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仅重视对文字的讲述,忽视了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像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提高绘图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地理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是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看图的习惯,使学生通过读图掌握事物的位置、地理特征、环境等,将知识与图像充分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一种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通过地图,可以知道美国属于哪个洲,经纬位置在哪,环境特征是什么,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为什么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理环境起了哪些作用?其次,学生熟练掌握绘图技巧是图像教学取得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专门的绘图本,使学生真正的做到将知识和图像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最后,作业本绘图与黑板画图相结合,定期规定学生进行黑板绘图,可以有效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将知识与绘图相结合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多种图像教学方法相结合
(1)漫画图像教学。漫画教学是一种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它是用夸张的方法将图像和文字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发人深省的图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领悟其中的道理。漫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读图的能力,还有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漫画“小草的哀求”中,一群羊围着几株小草,小草发出了苦苦地哀求,根据简单的一幅画,引导学生回答:“小草的哀求是什么呢?此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草原正在退化和荒漠化,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种幽默的漫画教育学生要从自我做起,爱护生存的环境。
(2)景观图像教学。
新版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景观图,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情景,将不容易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以直观的图像形式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气候条件,地区的结构、人们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通过口头讲授是说不清楚的,通过一些景观图像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有的地区是草原,有的是沙漠,还有森林等等,还可以了解到每个地区人们的衣着风格、房屋构造等等,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这种区别。又如,给出一幅地球围绕太阳转的景观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地球的运转轨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四季的产生和昼夜的产生,使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运转与昼夜、四季的关系,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景观特征。
(3)地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主要的辅助工具,直观、简明地将书中的大量信息浓缩反映在图像中。它不仅包括一些直观展现出来的文字和符号,还包含了关于经纬度、方位、时差等内在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为保证地图在教学中能发挥有效的作用,首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图。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中的文字、颜色、图例等符号,明确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然后,在地图上寻找地理事物的位置,认识它们的经纬位置、地形等;最后,帮助学生形成比例概念,明确图中反映的实际空间的大小,找出事物、现象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深刻的头脑印象。例如,在中国地图中,让学生看一下中国的东西部地形有什么区别,特点是什么,经纬度是多少,气候条件如何等,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西部较东部而言发展落后,为什么中国开始重视西部的发展?可以说,学会了认识地图,地理的学习就会容易很多。
3.加强教师对图像教学的重视
为保证应用教学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果,首先需要教师在心理上重视该种教学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各城市的分布为例,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图中不同符号指代的内容,引导学生找准每个城市的代表图像,然后,教给学生认识图例,使学生对图像进行独立地分析,找到各城市的位置差异、气候差异、风俗差异,明确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的积极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对图像教学的重视,然后引导学生养成读图、图文结合的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图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学校应充分重视该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这不仅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对该种方法的重视,还要灵活地进行运用,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党昉民:《发挥学生运用地理图象能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第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77-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集中体现的研究性学习,除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形式存在外,还必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切性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问题,只要学生有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对自己的发展有实际意义,目的是既使课程标准得到落实,又使学生得到发展。
2、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研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受评价机制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必定会大有帮助。
3、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和策略
1、在学科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研究课题。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乡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5-01
开放式教学策略满足了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要求,也迎合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从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开放式的学科关系三个方面出发,对开放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一、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趋于开放化,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是从传统的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理念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严辞厉行来捍卫自己的,而事实上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当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迫性的师生关系中时,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被动和消极的学习心态,从而阻碍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事实上,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放下学习的束缚,让他们感觉在教师面前,就像在一位亲切的朋友面前一样,更多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思想才会迸发出来。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面对面坐下来进行热烈的讨论,不仅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也同样拥有表达想法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在学习“地图上的图例”时,由于地图上涉及了众多的图例,而这些图例中,有些是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有些则是较为生僻的,因此教师有时也很难迅速在地图上找到或是画出那些生僻的图例,一旦学生发现教师画图例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所在。同时,教师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指导意见,以虚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而在错误问题的探讨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多样化的。师生关系并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关系,它会随着特定的情景而发生变化,比如,在课堂上,师生共为教学的参与者;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师生为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在课外,师生为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灵活地变换,才能实现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地理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也就是说地理教学要果断地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因循守旧的部分,并积极吸取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首先,我认为乡土式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主张将地理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气温与生活”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阐明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及气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让学生深入到乡土氛围中,去真切地感受一下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缩影。在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温室效应的控制刻不容缓吗?”在学生初次接触“温室效应”话题时,会认为温室效应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会意识到温室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危害。为此,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更加深刻地认识温室效应。经过充满乡土气息的教学,学生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必然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其次,可以开展开放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我主张借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实行地理与图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图形教学加以辅助理解,如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地球的五带、地图上的比例尺、等高线图的判断和利用、七大洲和四大洋、降水的分布等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形,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地理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开放式的学科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是相互独立的教学过程。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我提倡开放式的学科关系,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回顾和讲解,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博学多才,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学识,要养成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我相信不少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来源于“传统工业区”知识点的枯燥无味;可能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可能来源于学生当时的情绪和注意力等。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知识学习的氛围中,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在历史学科中学习的三次技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一旦学生能够准确回顾三次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地点和特点,学生对接下来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就会产生十足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进一步提升。可见,开放式的学科关系是建立在学科内部关系基础之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从中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迎合了新教育的需求。地理教学只有不断地开拓开放式教学的策略,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化,才能提高广大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建构主义理论下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 提升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虽然许多中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了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其主要表现为:1.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已经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明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如有些教师单纯地坚持“以教材为纲”,将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及思维空间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学生展开“题海战术”,使学生在身心疲惫中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2.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授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为维持所谓的课堂秩序,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其对新教学方法的内涵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徒有形式,限制了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3.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教师的素质在其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一些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么缺乏重视,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要么缺乏发展意识,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些教学问题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却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而要想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新知导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两个方面做好探究新知的准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分析地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利用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听感受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如让学生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主动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大胆地应用于实践。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认识地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利用“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进行收集、思考、讨论,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结合亲身体验来探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最后,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恼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人类认识地球的理论发展中认识、学习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价值,并逐渐形成探索的能力。
(三)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地图,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地图中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图形中,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例如某教师在“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山地的起伏趋势?”“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通过问题引出等高线的概念,然后又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的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形成理解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意义,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等温线、等压线等图形奠定基础。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将实际生活中的自然风光、生活模式、工农业发展状况等内容结合地理知识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价值的认识,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任务,即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内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降水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观察笔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地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力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针对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
[2]申雪梅,李兴远.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
关键词:初中地理 有效 教学策略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有效教学”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多年的基层老师,近两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阶段,如何做到“有效教学”?下面就两年来关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这应当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应当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在国外,对这个问题已探索多年,但我们却经常忽略,以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没有得到最佳的发展。
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者学得好不好,有没有进步、提高和发展。教师能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最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一)教师是有效教学实施的主体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特点,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知识水平、课堂行为、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的技巧、对课堂事件处理的方式和师生关系等,对有效教学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言行就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需要和学生有效沟通,减少说教增加交流,作为实施有效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完全忽视自己的主体地位,设计一节课时不是以自己的“表演”为主,导入、板书、提问、回答……丝丝入扣,衔接自然,而是以学生是否更易掌握,掌握了是否会应用为主,也许不是每节课都那么完美,但很真实质朴,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会有碰撞,这些美好的瞬间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营养,有了这些营养的注入,教和学都会变得很自然轻松。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方法很多,每种教学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也许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对解决另一问题就无效。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课的内容、学生状况、学校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更有利师生互动,更灵活地处理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
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我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放弃了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通过一节手工活动课展开了大洲大洋之旅。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自制大洲大洋的拼图,在拼图中体现一些天然和人工的分界线,用彩笔描绘出来,比如亚洲和欧洲是一块大陆,中间的分界线是天然的山脉、河流,这些山脉、河流如何表示,联系我们解读地图的知识完成。一节课下来,该掌握的都能掌握,学生全数参与,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师不要花很多时间去精心准备讲演稿,通过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手工,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形成,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经过评价检测,课堂效果较使用传统教师讲授为主要好,在以后的学习中这部分知识经过不断强化巩固,完全内化。
(三)带学生走出地理课堂,结合生活实际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地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学习的地理知识是对生活有用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区的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比如苏州地处土壤肥沃的太湖平原,自然条件较好,是鱼米之乡,在八年级上册几乎所有章节都可以渗透,像“中国自然环境”一章里就可以补充苏州的有关自然环境知识。
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的乡镇,正经历着城市化的过程,一条斜塘河的变迁记录着城市化进程中的喜悲,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我们这个地区的母亲河,看它的今天忆它的昨天展望它的明天,可以和我们课本很多知识结合,如城市化问题的分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认识和探讨,从发展中的园区看发展中的中国等。所以,带学生走出地理课堂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使每个学生具备专业的地理素养,养成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时尽量从地理的角度出发的习惯,将来他们从事各行各业时也能用地理的头脑决策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即时生成资源是有效教学的捷径
课堂教学按照预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即时生成教学资源,如果及时对这些资源进行处理是提高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我在某班上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一课时,正逢学生800米测试刚结束后,学生们咳嗽声、以书作扇扇风声、交流长跑测试后兴奋或沮丧情绪的窃窃私语声交织在一起,乱作一团,没有一点进入地理课堂的气氛。一时间,我十分无奈,其实,孩子们的反应是很自然的。
突然间,我灵机一动:如果今天不是烈日当头而是天气阴凉的话,孩子们的情况会不会稍微好些?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放弃了原先设计好的导入语,而是说:“今天天气真是不帮忙,800米测试,本来就够热够累的,偏偏太阳还那么毒辣,唉,如果我有这个本领的话,一定会提前跟老天爷打招呼,当大家在跑道上奋力拼搏时,帮助大家凉快地顺风跑到终点。”学生们一听,都开始附和起来,有的孩子甚至很纯朴地说:“谢谢老师,老师你对我们真好!”我微笑着转入本课的学习:“可是,今天、明天的天气会是怎样的,这个可不是老师能决定的哦,这是一种很奇妙的自然现象,这堂课我们就来看看究竟吧!”于是,学生很好地进入了状态。
综上所述,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老师除了要明确目标,充分作好课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外,还应当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文桂.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3).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学策略,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识,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高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
第二,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第四,竞赛。把整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并从一个小组中抽调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对地图进行拼图比赛。通过这样进行设计,不但可以使枯燥的行政区域变得非常的生动有趣,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加深了记忆。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信息的传送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位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常,人类最常使用的就是视觉,而且在所有方式中也是最为高效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使信息传递的更加有效和快速。我们可以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也给我们提供条件。多媒体把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的。这样就把教学方式拓展开来,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教学的方式。因此,地理在教学中可以广泛来使用多媒体来教学,给学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学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会对课堂产生兴趣,更好的参与课堂。比如在对长江进行讲授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长江气势磅礴的景象,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很快融进到课堂中来,使他们对长江产生好奇心,想知道长江到底都有哪些特征,再加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对长江流连忘返,更加引发了对长江的学习,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还有,在讲授世界地理的时候,在讲到日本的时候,可以把日本相关的地理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加以呈现,并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对日本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学生的讨论找出问题,并解决它,这样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就能够迎刃而解。
总之,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非常的丰富。学好地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可是,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地理老师要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还真正“爱”上了地理课。
【参考文献】
[1]曹阳,张勇,张蓓等.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35-36
[2]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3第1期(1):81-82
[3]陆娟.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5.第4期(0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