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1 20:13:04
序论:在您撰写心理素质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
1.培养心理素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要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主动发展,就要提高其在行动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信念和激励基因及认识能力正是这种主动发展的内在条件。例如,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钻研精神,使学生在追求中求进步、在探索中求发展。这种心理上的自主意识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2.培养心理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学要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变三脱离教学为三结合教学。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视学生为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种转变,首先就必须以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为保证。
比如,没有良好的想象、思维、注意能力,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难奏效;没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分析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很难发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形式僵化、教学方法陈旧呆板的状况,这就要求现代教学要把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启动学生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目前,不少中小学生时常出现心理障碍,如厌学、焦虑、青春烦恼、孤僻、自卑、早恋等心理异常表现。很多少年儿童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缺少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有些学生则做出莽撞的事情或走入岐途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差、缺少健康心理所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治儿童的心理问题。但这不是单纯靠思想教育而能奏效的,因此,仅从这种意义上讲,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来抓。
4.培养心理素质是塑造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中国,将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时代。高科技要求人们要有高智力的头脑;高效率要求人们办事、工作要高速度、快节奏;高竞争要求人们要经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种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时代特征就要求现在的中小学生——21世纪的接班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1.结合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心理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应立足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渗透,尤其是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几种认识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科教育形成的。有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科教学,如政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体育课培养学生坚强意志,锻炼耐力、毅力;地理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等等,这种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经常的,也是有效的。
2.结合课外阵地进行环境育人
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外环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课内环境——课堂教学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课外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文化氛围等等。人的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因此创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格外重要。校园环境十分重要,学生天天接触、日日熏陶。优美的校园环境,比如一进校门有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立雕、浮雕栩栩如生,绿树、鲜花竞相辉映,使学生心情格外舒畅,一入校就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和兴趣。这种美化、绿化、净化,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也不可忽视。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孩子的个性培养方面更有显著地位,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从小形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宽容豁达、明辨是非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被经济大潮冲击的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学生要接受什么,摒弃什么,是不大容易分辨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有社会舆论的导向还要有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使学生排除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干扰和不健康社会行为的干扰。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工厂、深入农村、深入部队、用正面的典型英模事迹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唯物辩证的观点和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社会环境的特殊作用。3.结合心理保健课和心理素质讲座进行专题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开设心理保健课,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专门课堂。要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师,通过心理保健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自我保护方法。
在这里可以系统、规范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咨询,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这也是作为教师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是一种灵活、实用的教育形式,可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心理健康知识。
4.结合活动课进行综合的心理素质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不断成熟,个性心理也不断发展。他们追求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总是跃跃欲试地参与各项活动,所以在班级活动中,我给每个学生以公平的机遇和权利。在各项活动中,动员学生全员参与,不冷落任何一个人,周密组织,各司其职。当学生认识到了集体的真实存在和对自己的吸引力之后,我尽量让学生成为一切集体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年联欢会和运动会我都放手让学生去设计,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不断地锻炼自己,完善自我,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对于胆小、腼腆的学生,我每次活动都有意地锻炼他们的胆量。无论做得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给他们鼓励,给他们自信,给他们足够的力量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另外,我根据时展和校情学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文体活动、读书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特长,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健康心理
榜样对学生有着突出的作用,榜样是学生心目中的行为准则,学生往往以此评价自己和他人,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并融合到一个人的性格中去。因此,我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从而树立多层次的学习榜样。对学生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评价。学习好的同学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劳动好的也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还有体育、文娱、读书、助人为乐、勤简节约、尊师爱生等方面好的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哪怕是学生的一次小小的进步,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让同学们有努力的方向,也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习客观地评价,学会取长补短,树立健康的竞争心理。
三、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实践能力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测评工具
2.2.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施测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结果
3.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SDMSDtp
创新意识3.540.863.270.673.03**.003
创新能力3.420.923.280.761.41**.159
竞争心3.680.973.430.722.60**.010
3.3.3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BR[2]Betatp
创新意识学习压力-.183.032-.1804.315.000
创新能力学习压力-.210.014-.1953.436.001
适应不良.376.055.3065.534.000
抑郁-.185.066-.1562.612.009
竞争心学习压力-.242.047-.2185.255.000
4讨论
4.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结论
5.1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论文摘要]本文从人格与心理素质决定一个人工作成败的特殊视角,全面分析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与心理素质。
1人格概念及其特点
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本意是指面具。所谓面具,就是演戏时按剧情需要所画的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用面具来定义人格,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和表现;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正所谓蕴藏于中,形诸于外”。按心理学分析,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人格是社会塑造的产物,它的形成和个人的教育、家庭、社会人文环境有直接关系。人格在社会学视野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整体性。即人格概念是融人的社会性、生物性及心理性于一体,以人格概念来认识人,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来透析人,可获得全面准确的认知。人格概念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割裂。
第二,积淀性。即人格形成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渐积淀的,童年时的社会烙印是人格内核,以后的社会塑造形成人格外层,每个人的人格物质都反映社会烙印。
第三,可测性。即人格类型物质,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准确测定。
2人格类型必须与职业特点相匹配
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将职业选择看做一个人人格的延伸。他认为职业选择也是人格的表现。同一职业团体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对很多问题会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他认为: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由此,霍兰德假设: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多数人可分为六种类型,人所处环境也可以相应照此划分。这六种类型可以按固定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
现实型(R):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爱户外活动。
传统型(C):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
企业型(E):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
研究型(I):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
艺术型(A):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
社会型(S):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
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与其人格类型相符时,就可能发挥出能力,容易做出成就;反之可能导致其原有才能的浪费,或者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这就是要深入研究人格类型与职业特点相匹配的根本原因。
3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
《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图书馆是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文献归类收藏起来的场所”“图书馆的任务就是保存用各种文字记载下来的人类思想”。保存人类思想也即是保存人类文化。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遗产,是传统和经验的积淀。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文化,人类为了避免文化的丧失就必须加以保存和传播。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保存和传播文化,图书馆的职能特点就是管理记录人类文化和人类伟大智慧的图书,要永远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做好管理、研究、开发与服务工作。其次文化还有激励人心的作用,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对文化的诠释为:“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贝尔的观点为多数学者所认同,文化说到底是一种解释系统,它为人类生活提供精神动力,信仰支持,使人类本身能有信心、有力量和有勇气克服困难、战胜险阻,达到生命过程的和谐,这就是文化的终极目的。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力的核心,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宝贵的精神支持,把图书馆特有的人文关怀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美好。图书馆工作要为庞大的文献流、信息流整序,这就要求从业者工作必须高度认真,并要求坚韧与准确,工作琐细但要求有耐心,来不得草率与差错。从业者必须具备专注、耐心、求真与韧性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工作。
4当前图书馆录用新馆员工作的缺失
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必须随时补充新生力量,招聘优秀人才,但当前《图书馆法》尚未颁布,全国图书馆行业没有统一的、法定的录用人员的程序与机制。由于没有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没有法定的图书馆员任职资格,没有自主招聘馆员的权力,一切听命于组织部门安排,结果出现一系列非理性现象。有的人根本不热爱图书馆工作,只想把图书馆当做中转站、避风港,但却由于权力因素的作用而顺利进馆,同时在录用人员时普遍存在着只重学历、而忽略心理素质的现象,结果一些人格缺损、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人也顺利进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的缺点充分暴露:工作不认真,与读者吵架,不热爱、不珍惜图书,造成图书毁损丢失,性格古怪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等,这给图书馆事业造成损失。事实深刻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健全,人格缺损,即使有着高学历和良好的智力素质,也很难把工作做好,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在招聘新馆员时,必须强化对应聘者心理素质的考核,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不适合图书馆工作的4种人格类型
5.1低认知人格
低认知人格,即人格基本要素之一的认知水平低。这种人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见识浅乏,能力不济,社会实践能力低下,社会责任心差,社会沟通和社会参与程度低,缺乏知识资本。低认知人格根源在于人格要素发育不充分、不完善。
由于图书馆是以图书、文献与信息为工作对象的,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与人文知识素质就无法工作。低认知人格的人,不爱书,不了解书,不了解图书馆工作的人文内涵,如果他们来图书馆工作只会起负面作用。
5.2片面功利型人格
片面功利型人格,是由于人的畸形社会化造成的一种精神发展失调。此类人心中只讲功利,只知金钱地位和眼前的物质利益,为了利益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图书馆的职业道德要求图书馆员要具有热诚服务、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片面功利型人格者,不适于在图书馆工作。
5.3浮夸型人格
浮夸型人格的人,敏感、好动,情绪稳定性差,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而图书馆工作特点是要求绝对认真细致,不能草率从事,所以此类人也不宜在图书馆工作。
5.4虚伪型人格
虚伪型人格是双重人格的一种,其表现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不暴露自己真实思想和目的,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们无诚实可言。诚实是图书馆馆员的人格底线,所以不论专业技能如何,无诚信者不适合到图书馆工作。
上述的4种人格——低认知、功利、浮夸与虚伪型人格,都是由于人格要素发育不充分造成的。图书馆在考核招聘人员时,不仅要考核他们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更要考核他们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类型。
6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人格类型及心理素质
图书馆员所从事的职业是管理人类的文化和思想、管理文献与信息,研究、开发并提供给广大读者。图书馆的工作具有学术性、服务性和严格的规范性。为了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聘优秀人才来馆工作。从人格类型上分析,笔者认为图书馆员应具备以下人格类型和心理素质。
1高认知人格
文化水准高、知识面广,有独立的研究能力,对新事物敏感,有较强的认知判断能力。高认知人格的形成与个人受教育背景有关。高认知人格者,必然崇敬文化,热爱图书,善待图书,能充分发挥图书的社会价值。
6.2传统型人格
按霍兰德理论,传统型人格者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分析能力,能够听从指挥,完成琐细工作。而图书馆工作正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踏实、不浮夸和不急躁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处理好庞大的信息流、文献流,使其规范、有序,发挥作用。
6.3协调型人格
擅长与人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爱心、有耐心,能积极拓展人际良性互动。此类人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能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读者沟通,理顺关系,反馈意见,改进工作。
6.4诚信型人格
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诚实可靠。此类人在图书馆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因为诚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6.5具有人文素质
深刻了解图书馆工作人文内涵,以人为本,善待读者,注重每位读者的需求,把服务读者作为自己的天职。在图书馆具体工作中,较善于发挥人文精神,善尽图书馆社会职能。
6.6具有可塑性强的素质
具有学习潜力,具有从事多项工作能力,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变化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上述几种人格类型并不要求图书馆从业者完全具备,但最关键的是应具备高认知人格与诚信型人格。具有广博知识与诚实守信的人,可以在图书馆工作中大有作为。
7爱书是图书馆员职业生命线
能从事图书馆工作是幸福的,因为你守护、管理和传播的是图书,而图书是传承人类文化、人类思想的载体。一个图书馆员首先必须爱书,对书长存崇敬之心、珍爱之情和守护之义,只要心怀此种情愫,才能热爱图书馆,也才能热爱读者,忠诚图书馆事业。爱书是图书馆的职业生命线,也是图书馆员职业准入资格的底线,对于这个关键问题,我们每个图书馆工作者都必须有清醒认识。
8结论
阮冈纳赞曾明确指出:“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在美国图书馆界有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图书馆建筑”所起的作用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所起的作用占75%。可见图书馆员的作用是何等重要。选聘优秀合格人才参加图书馆工作,是保证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图书馆今后选聘人才时,应既重视文化水准,又重视心理素质,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蓓.关于图书馆员专业价值的思索[J].图书馆,2006,(4)·
[2]王碧琴.图书馆服务态度的心理学探讨[J].图书馆,2006,(6)·
[3]黄红梅.图书馆员的个体分析与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6,(2)·
“三分手艺、七分刀具”,车工学生再优秀也要去砂轮房磨刀,日常学习中刀具多选用标准化机夹刀具,刀具刃磨要求低,但技能大赛训练中,工件复杂化,刀具数量、种类多,学生磨刀成为必修,但砂轮房条件较差时,噪音大、粉尘严重,磨刀时震动大、易受伤,这都会对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害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亲自磨刀或对刀具进行细致的研究处理,不能将理论中的刀具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而是尽量使用现有刀具、标准刀具,这样,就对刀具产生了依赖心理,没有刀,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加工,一提要磨刀,参赛学生就头疼厌烦,时间长了,有的学生就会因此而选择退出训练。根据以上情况,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则难以在技能层次上实现质的飞跃,甚至完全失去参赛的信心。
二、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兴趣
(一)言传身教突出教师的示范因素
日常训练是参加技能比赛学生的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技能训练在时间上往往表现得非常紧张,课堂处于高效进行状态,而且学生在训练上基本不能同步进行,训练情况因人而异,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复杂的指导要求,既要“对症下药”又要“面面俱到”。传统的“师本教育”完全不适应这种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交流密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不再是预设或者特定的,如果呆板地制定训练要求,迷信教师的灌输作用,在师生间单向传播知识,就会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失去支持,认为这样的训练没有意义,兴趣急剧降低。如通过主动巡视,教师可以将每台设备上学生的训练状态掌握住,有的学生训练顺利,就可以鼓励并提出更高要求;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可以激励并恰如其分地进行问题分析;遇到共性问题,可以现场叫停,群策群力地进行攻关讨论;遇到个别问题可以举一反三,扩充措施效果。
(二)引导学生保持兴趣、敢于竞争
首先,指导教师要将生产实践要求与技能要求联系起来,学生的职业意识会提升学习兴趣,而生产实践中师傅们的“高招妙招”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激发点。在实践生产中,工人师傅会熟练地将难题解决,给学生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高精度的加工要求成为生产中最常见的“家常便饭”,也给学生带来“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的良好心态。其次,兴趣是随着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的变化而波动的,学生对技能竞赛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思考指导的内容、要求,还要熟悉学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生动活泼的组织实施训练任务,灵活地采取个人小比赛、小组对抗赛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竞赛的广泛兴趣,使其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加强,意志力不断得到锤炼。
(三)重点评价学生良好的心理特质
一、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
1.培养心理素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要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主动发展,就要提高其在行动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信念和激励基因及认识能力正是这种主动发展的内在条件。例如,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钻研精神,使学生在追求中求进步、在探索中求发展。这种心理上的自主意识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2.培养心理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学要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变三脱离教学为三结合教学。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视学生为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种转变,首先就必须以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为保证。
比如,没有良好的想象、思维、注意能力,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难奏效;没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分析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很难发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形式僵化、教学方法陈旧呆板的状况,这就要求现代教学要把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启动学生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目前,不少中小学生时常出现心理障碍,如厌学、焦虑、青春烦恼、孤僻、自卑、早恋等心理异常表现。很多少年儿童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缺少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有些学生则做出莽撞的事情或走入岐途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差、缺少健康心理所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治儿童的心理问题。但这不是单纯靠思想教育而能奏效的,因此,仅从这种意义上讲,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来抓。
4.培养心理素质是塑造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中国,将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时代。高科技要求人们要有高智力的头脑;高效率要求人们办事、工作要高速度、快节奏;高竞争要求人们要经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种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时代特征就要求现在的中小学生——21世纪的接班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1.结合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心理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应立足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渗透,尤其是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几种认识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科教育形成的。有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科教学,如政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体育课培养学生坚强意志,锻炼耐力、毅力;地理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等等,这种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经常的,也是有效的。
2.结合课外阵地进行环境育人
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外环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课内环境——课堂教学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课外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文化氛围等等。人的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因此创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格外重要。校园环境十分重要,学生天天接触、日日熏陶。优美的校园环境,比如一进校门有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立雕、浮雕栩栩如生,绿树、鲜花竞相辉映,使学生心情格外舒畅,一入校就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和兴趣。这种美化、绿化、净化,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也不可忽视。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孩子的个性培养方面更有显著地位,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从小形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宽容豁达、明辨是非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被经济大潮冲击的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学生要接受什么,摒弃什么,是不大容易分辨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有社会舆论的导向还要有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使学生排除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干扰和不健康社会行为的干扰。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工厂、深入农村、深入部队、用正面的典型英模事迹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唯物辩证的观点和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社会环境的特殊作用。3.结合心理保健课和心理素质讲座进行专题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开设心理保健课,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专门课堂。要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师,通过心理保健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自我保护方法。
在这里可以系统、规范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咨询,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这也是作为教师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是一种灵活、实用的教育形式,可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心理健康知识。
4.结合活动课进行综合的心理素质教育
初带乒乓队时,我想,体育老师带学校的乒乓队是小菜一碟,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已不知带过多少队,如每年的田径队、学校的篮球队,小足球队等。参加过各种大小比赛,得过各种比赛奖状。可带学校的乒乓队还是第一次。但并自己的感觉带一个乒乓队是不成问题的。因为自己对打乒乓从小就感兴趣,在读书的时候曾得过校级乒乓比赛马的冠军。对带乒乓队是乐意接受的,也比较有信心。在订计划时还是保守一的争取第六名吧。
按计划第一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选拔一批对打乒乓球运动员三十人。一到三年级为后备队员,六年级是毕业班站学生自己发展兴趣爱好,四到五年级为重点对象。每天进行二到三小时的训练。从发球、接球、拉、提到扣杀,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打乒乓球的技能技巧。通过近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乒乓球打得有板有眼,基本功比较扎实,老师们看了学生打乒乓球后都认为这些学生打得不错,很多老师都不是学生的对手,这些学生参加区比赛肯定会有成绩。由于老师的肯定,我对带乒乓队的信心更足了。
机会终于等来了,我带领六男六女学生代表洪塘镇中心小学参加江北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学生第一次参加比赛,积极性比较高,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来到了比赛地——宁波市江北区《惠贞书院》。一进门,看到《惠贞书院》的“风雨操场”上一字形排列着8张球台。早到的单位的学生已经在练习,熟悉一下场地、球台。但我们的学生都不愿去练习。没有办法,我自己只好拿起乒乓板,叫上几个学生进行热身练习。还没有练上一半学生,比赛就开始了,没办法只好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比赛。第一位出场的是我校的林将同学,这名学生打球的技术比较全面,进攻有特色,防守也较好,我想会进入个人前三名。在比赛中要将同学的技术明显好于对手。但第一局下来还是二分之差败于对手。在这场比赛中,发球失误较多,扣杀命中率低。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出了林将同学的缺点,望其在第二局比赛中能正常发挥水平,但在第二局比赛中结果还是一样,水平得正常的发挥,林将同学自己也眼泪汪汪的对人说:“任老师,我觉得这里的乒乓台子特别小,轻轻的一下乒乓球就出界,不知是怎么回事,我没办法赢。”林将同学只得了个人第六名。如果林将同学按正常水平发挥,进入前三名是肯定的。其它同学的比赛情况也差不多,该赢的赢不了,该输的全输了,只有班长林佳璐同学发挥好一点,取得了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五个同学取得了个人第三到第六名的成绩。团体总分第七名。与团体总分第六名只有一分之差。如果水泵哪个同学发挥好一点,我校的团体总分就可以进入前六名。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任务。第七名我真有点想不通,学生的技术确实不比别人差,如果每个同学都象林佳璐同学一样正常发挥的话,进入第二名都有可能。我的情绪十分低落,带着懊恼离开了《惠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