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02
序论:在您撰写皮肤管理基本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治工;职业知识
多年来,我市认真吸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历史教训,十分重视害堤动物防治工作,并把它作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害堤动物工作特别是防治工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防治工防治物种和防治范围的扩大,对防治工的职业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防治工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也需继续向纵深发展。作者通过十多年的工程管理和害堤动物防治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防治工应具有的职业技能。
1 防治工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查找水利工程(堤、坝、泵站、水闸等)及其附属设施(管理用房、三防仓库等)害堤动物(白蚁、老鼠、红火蚁等)的外露特征,并进行防治处理的人员。
多年来,害堤动物对堤坝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且在害堤动物日常防治工作中发现害堤动物对泵站、水闸的危害也是存在的,并且在进一步了解当中也发现了更多害堤动物危害泵站、水闸的例子,也更坚定对防治工该工种在泵站、水闸等较大范围的铺开。
2 防治工的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
2.1.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道德责任与义务。因此,有必要在防治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突出职业道德的学习。
⑴ 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
⑵ 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⑶ 不怕艰苦,认真求实
⑷ 刻苦学习,钻研技术
⑸ 注重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⑹ 尊师爱徒,严守岗位职责
2.1.2 相关法规
由于防治物种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因此除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实施外,还须严格执行本省相关法规实施。
⑴ 国家有关(水资源、环境保护、农药管理、生产安全)法规
⑵ 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
⑶ 广东省有关(水资源、环境保护、农药管理、生产安全)法规
⑷ 广东省相关规程、规范
2.2 基础知识
2.2.1 水利工程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防治工,由于害堤动物在水利工程(堤、坝、泵站、水闸等)及其附属设施(管理用房、三防仓库等)都有危害,因此涉及到水利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基本知识。
特别是在防治工要与新建、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同步进行预防灭治,更加要对水利工程施工等基础知识有基本认识,才能更好切入水利工程施工每个环节做好害堤动物防治工作。
⑴ 水工建筑物基本知识
⑵ 水利施工基本知识
⑶ 土力学基本知识
⑷ 工程识图基本知识
2.2.2 房屋建筑基本知识
由于现代建筑的构造、装修用的木质材料和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等都为白蚁创造了更适宜其繁衍的环境,而且因为现代建筑构造的复杂和繁复的装饰又增加防治白蚁的难度。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房屋建筑基本知识,使防治工在防治工作中少走弯路。
⑴ 房屋构造基本知识
⑵ 建筑施工基本知识
⑶ 室内外装饰基本知识
⑷ 仓库构造基本知识
2.2.3 害堤动物生物学基本知识
了解害堤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在识别与防治害堤动物上均有较大的意义。防治工根据害堤动物的外露特征或危害症状,为防治工选择适当的杀白蚁剂提供依据。所以防治工必须对其生物学等基础知识有较深刻认识,才会事半功倍做好害堤动物的防治。
⑴ 白蚁基本知识:① 昆虫学基本知识。② 白蚁生物学、生态学和分类学基本知识(重点介绍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和台湾乳白蚁的生物、生态学)
⑵ 老鼠生物学基本知识
⑶ 红火蚁生物学基本知识
2.2.4杀虫药剂学基本知识
杀虫剂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它们既可杀灭害虫,但如果在防治过程中不注意防护和合理使用,会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进入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中毒;如误食,还可导致死亡。因此防治工必须对杀虫药剂学等基础知识(特别是杀虫剂的中毒预防及解救办法基本知识)有较深刻认识,避免因药物使用出现事故。
⑴ 杀虫剂基本知识
⑵ 白蚁防治药剂基本知识
⑶ 老鼠防治药剂基本知识
⑷ 红火蚁防治药剂基本知识
⑸ 杀虫剂的中毒预防及解救办法基本知识
2.2.5堤坝工程抢险基本知识
蚁患是我省堤坝出险以致溃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省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指导小组依据多年实践,总结堤坝蚁患漏水的过程、特征和判断,并提出有效的抢险方法,有一些抢险方法是蚁患漏水中防治工特有的抢护方法,因此防治工必须对本工种一些特有的抢护方法有所认识。
⑴ 蚁患漏水的判断
⑵ 工程抢险的知识
⑶ 蚁患漏水的特有抢护
2.2.6相关工种的基本
由于我省“三环节8程序”系统防治技术措施中有对巢灌浆,防治工中因此必须对堤坝灌浆有所认识,并结合本工种有关对巢灌浆的技术标准进行施灌。
⑴ 电工基本知识
⑵ 钳工基本知识
3 防治工培训工作建议
近年来,由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水利白蚁防治专家已将近退休或已退休,防治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为了让害堤动物防治工作能较好地交接班,建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防治工培训,提高防治工素质。
4 结语
当前,我省防治工职业技能培训有关防治工应具备的知识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引,如参考《河道修防工与防治工》有关防治工的叙述又比较简单且部分知识点未能适合我省,未能突出防治工该工种应具备的知识。因此,防治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是害堤动物防治工作管理者须强化的重要选项,也值得防治工去了解熟悉。
参考文献
[1] 陈振耀、姚达长主编,水利白蚁防治[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楚雄州州级医院、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妇幼保健院、州中医院以及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于2009年8月在楚雄市举办了为期5天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培训班,并填写完成2次调查问卷。
1.2 培训形式与内容: 在5天的培训中,共安排了11次专题讲座和1次临床见习,课间穿插老师与学员间的互动提问和角色转换游戏,系统介绍艾滋病基本理论知识、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重要问题和改进方向、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与心理支持、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职业暴露防范以及与艾滋病病人的沟通技巧。
1.3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每份问卷需时8-10分钟,在培训开始之前和培训结束之后分2次进行,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取,避免无效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问卷方法,内容包括培训人员基本情况,HIV/AIDS基本知识,HIV传播途径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前共发放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97%,培训后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96%。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资料:参加培训的91人中,男性21人(23.08%),女性68人(74.73%),未填2人(2.19%);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16年;中专学历6人(6.60%);大专及以上学历85人(93.41%);初级职称38人(41.76%),中级职称47人(51.65%),高级职称2人(2.19%),未填4人(4.40%);护理专业42人(46.15%),临床医疗16人(17.58%),疾病预防控制专业10人(10.99%),感染管理人员9人(9.90%),妇幼保健人员7人(7.70%),其他专业4人(4.40%),未填3人(3.30%)。
2.2 培训前后HIV/AIDS基本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基本知识的掌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HIV对紫外线不敏感,而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后回答正确率由培训前的85.20%提高到100%,并且在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及“鸡尾酒疗法”不能治愈AIDS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回答正确率分别由培训前的85.20%和92.04%提高到培训后的98.51%和95.52%。
2.3 培训前后HIV/AIDS传播途径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传播途径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办公用具)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都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表2)
2.5 培训前后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的变化情况:培训后95.52%的医务人员清楚艾滋病职业暴露分级,在被艾滋病病人体液或血液污染的床单与被服应分类处理,手部皮肤有破损在接触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双层手套的认识上有了明显提高,97%的学员清楚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流程。
3 讨论
3.1 培训班的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在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HIV病毒的病原学特点方面有显著提高,知晓率提高到98.51%和100%,知晓率高于有关报道,这与国家对艾滋病的高度重视,采取的相应支持政策,媒体宣传力度的加大,各种艾滋病国际援助项目[1] 的投入均有一定关系。医务人员虽然有机会获得来自多种渠道的艾滋病知识的信息,但对不同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在艾滋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发现后应在12小时内上报的调查中,培训后的知晓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回答正确率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的变化,说明虽然他们获得HIV/AIDS知识的途径广泛(电视、广播、报纸、小册子、宣传小报、参加讲座或知识问答等)[2],在效果评价中,不少学员表示过去比较缺乏职业暴露知识,所以在治疗和护理HIV/AIDS病人过程中,常常产生焦虑与不安情绪,害怕自己被感染,尤其是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含有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时[2]。从表2中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尤其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和艾滋病不会通过马桶、电话机、餐饮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的知晓率在96%以上,但对部分知识的认知程度仍存在较大差距,被调查中的85.07%的医务人员在培训后仍认为艾滋病病人的尿液、大便、泪液、汗液应视为具有传染性,而只有14.93%的学员认为无传染性,还有10.45%的学员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艾滋病。知识影响态度和行为,知识的缺失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文献
[1] 黄艳华,李萍,李青.新疆艾滋病高发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是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为受试对象(排除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合并感染、酮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11.5)岁,平均空腹血糖(9.37+3.46),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3.57+5.85)。受试者均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实施健康教育方法。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制定糖尿病教育计划、内容。首先培训小组成员,对受试者分别天教育前、培训结束(2周)时以相同试题进行测试、评分,以测评教育培训的效果。
1.3 健康教育形式。(1)集体讲解和讨论。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2)单独指导。解答患者的提问,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血糖仪的使用等。(3)健康教育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图文并茂的糖尿病知识小手册,每周黑板报,鼓励患者自学。
1.4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分型及临床表现;糖尿病治疗的目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防治及皮肤、足部护理、心理卫生指导等。
1.5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糖尿病知识水平测试。适用自行设计的试题共12题,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危害、检查、治疗、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分为三级:回答正确1分,部分正确0。5分,不正确0分,满分12分。(2)依从性评价。观察记录受试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自学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进行自我皮肤、足部检查护理情况。(3)记录受试者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小于。005为羞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知识评分情况,见表1、2
表1 105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知识评分情况例(%)
总评分 教育前 教育后
优(≥10分) 5(4.8) 45(42.9)
良(<9.9分) 8(7.6) 37(35.2)
差(<5分) 92(87.6) 23(21.9)
表2 105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各项内容评分(_X±SD)
教育内容
(题目数) 教育前 教育后 t值 p
基本知识(2) 0.34±0.20 0.99±0.23 21.26 <0.01
危险性知识(1) 0.20±0.11 0.47±0.21 2.70 <0.01
治疗知识(5) 0.83±0.37 3.71±0.31 29.67 <0.01
检查处理知识(1) 0.28±0.19 0.85±0.24 9.50 <0.01
并发症预防知识(3) 0.70±0.23 1.81±0.31 13.88 <0.01
总分 3.40±0.26 7.82±0.25 20.86 <0.01
2.3 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情况,见表3。
表3 105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依从性的变化例(%)
依从性表现 教育前 教育后
按时服药
(或注射胰岛素) 26(24.8) 105(100.0)
自我监测血糖 10(9.5) 90(85.7)
自我皮肤、足部护理 5(4.8) 71(67.6)
2.4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糖、体重变化,见表4。
表4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糖、体重变化
时间 空腹血糖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体重
(_X±SD)
教育前 9.37±0.34 13.57±5.85 68..54±1.0
教育后 7.17±0.62 10.92±1.27 64.54±1.50
3 讨论
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健康教育已成为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情绪的调控,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疾病和人生。研究表明,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依从性,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能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学会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从而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护理又称自理或自顾,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完好而需要自己进行的活动。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慢性终生性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能够得到满意的控制,但出院后,由于糖尿病基本知识缺乏,缺少自理能力,往往病情反复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是促进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1 熟悉糖尿病自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指导患者的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把自我护理的知识和实践技术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一切机会,如晨晚间护理、治疗、巡视病房时,随时向患者和家属讲授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病区出黑板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学习,印发糖尿病知识宣传册,做到认真耐心,反复宣传,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逐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2 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
有的患者存在恐惧心理、自卑感,精神压力很大,对治疗失去信心,有的患者到处乱求医,乱用药,对治疗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则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有的患者极易产生急躁情绪。这些心理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糖尿病患者能否正确对待疾病,这对控制病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调整,适应并对待疾病,我们常请病情已得到控制的患者介绍经验,使患者治疗有信心,同时让他们明白,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当的体育锻炼,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3 饮食指导
不论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是最基本的措施。向患者说明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管理,可以减少药物使用甚至可不使用药物。一般蛋白质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0.8~1.0 g,脂肪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 g,碳水化合约占总热的50%~60%,相当于吃250~300 g粮食,1只鸡蛋,1 000 g瘦肉,1杯牛奶,蔬菜不限,教会患者食物的换算,比如多吃1个鸡蛋,可以少吃100 g肉,注意少吃含淀粉高的食物如芋头、土豆等,以优质蛋白为主,纠正糖尿病患者吃得越差越好的观念。三餐热量分配按1/5,2/5,2/5或1/3,1/3,1/3的比例,也可按四餐分为1/7,2/7,2/7,2/7,由于需要长期严格控制饮食和甜食,防止饮食单调,故需帮助患者根据所需热量,合理搭配各类食品,使其品种多样化,还应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如餐后患者仍饥饿感明显,可进食低热量高纤维素的蔬菜。养成饮食治疗习惯后,就会自觉遵守控制食用量。
4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防治
经饮食治疗不能使患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则需要应用口服降血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治疗。向患者说明用药治疗也要控制饮食,纠正错误观点,用药可以多吃饭。口服磺脲类药应在饭前15~20分钟左右或饭中服,双胍类的胃肠道反应较大,可在饭中或饭后即刻服用。应用胰岛素治疗,应在注射后半小时及时进餐,以防低血糖反应。低血糖是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2~4小时后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这段时间应有家人陪伴,如出现心慌、手抖、冷汗、饥饿感、反应迟钝、嗜睡或异常精神改变,应考虑低血糖反应,嘱患者立即口服糖水或易吸收碳水化合物食品,如饼干、馒头等,症状不缓解,立即送医院治疗。
5 治疗和预防保健知识的指导
糖尿病除了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外,大多数可坚守在工作岗位或不休息,即使住院,待病情控制,稳定后出院也如此,因此护士要帮助患者掌握治疗和预防保健的知识。
5.1 指导患者自测尿糖,教会患者自测尿糖方法。并告诉患者采4次四段尿,通过尿糖来了解病情,并制订治疗方案,一般要达到尿糖(-),或尿糖(+)。
5.2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有时需终身使用胰岛素,因此要教会患者或家属注意无菌操作,正确注射胰岛素,交替注射部位,准确抽吸剂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以及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的处理方法。
5.3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肌肉运动可促进葡萄糖利用,增加运动可使饮食适当放宽,体力增强生活内容丰富,消除大脑皮层紧张状态,运动可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减少,血糖下降;也可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应鼓励慢跑、步行、太极拳等运动,应教会患者如何按年龄、性别、体力及有无并发症等循序渐进的进行体育锻炼,现在主张晚饭后半小时活动,最好超过半小时,微微出汗就行,并要长期坚持,以促进病情稳定,恢复健康。
5.4 做好卫生宣教,预防感染。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应注意气候变化,少去公共场所,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勤洗澡。长期卧床患者,保持床单清洁、平整,预防褥疮形成。经常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破损和水泡,每天用热水泡足,不要穿太紧的鞋,以防皮肤破损造成感染,而使原发病加重,一旦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早积极治疗。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开发,教学方法
《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不仅要掌握基本的web开发技术,还能将前续的几门课程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与提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技能课程,能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1.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通过独立案例的实现来展开,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学习结束后,能掌握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但要让学生独立的开发项目,绝大部分学生不知从哪里着手,当然更谈不上找到理想的IT职业。高职的教学使命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项目开发,做学合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内容
2. 1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推广,web应用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对web 应用系统开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掌握本行业的就业岗位,和企业专家一起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web应用系统开发》的培养目标为:
(1)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ASP.NET开发环境的配置方法;熟悉ASP.NET页面的结构、事件 ;熟练掌握各种控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ADO.NET技术;熟悉内置对象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Web.config配置文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系统的安装部署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asp.net技术进行中小型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基于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体能力为:能搭建典型的ASP.NET开发环境 ;能设计制作ASP.NET的动态页面 ;能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交互;能对应用程序进行高效的调试 ;能采用规范的方式编写程序。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规范、优化的程序代码;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 ;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2 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精选四个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将项目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将留言簿系统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将基本知识贯穿在项目实现的各个阶段。教师以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学生先明确每个单元工作任务,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演示与讲解,同步完成每个子任务的开发。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了解了项目开发的流程。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安排一整周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
第二阶段(高级阶段),学生已具备项目开发的基本能力。对网上书店系统的实现,以学生完成项目为主体,教师穿插讲解一些知识,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并进行运用。在项目结束,学生具备独立开发中小型网站的能力。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综合实训。教学内容的组织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组织如表1所示:
表1:教学内容的组织
阶段
基本知识
项目
实施方式
评价方式
第
一
阶
段
ASP.NET开发环境的配置、ASP.NET页面的结构和事件、各种控件的使用方法、ADO.NET技术、数据控件
留言簿系统
(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项目的开发为主线,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学生在讲教师的演示、讲解与指导下同步的实现项目(学中做)
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
交流学习
综合
实训一
asp.net基本知识、HTML、
DIV+CSS、数据库操作
在线论坛系统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做学结合)
作品展示
作品答辩
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
第
二
阶
段
内置对象的使用;导航控件、用户控件、母版页技术皮肤和样式、Web.config配置文件的使用;系统的安装部署
网上书店
(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完成项目为主体项目开发,教师穿插讲解相关知识并指导和答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做中学)
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
交流学习
综合
实训二
asp.net基本知识、HTML、DIV+CSS、
数据库操作、Javascript
在线考试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与答疑(做学结合)
作品展示
作品答辩
【摘要】通过对13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地了解,掌握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测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心理指导及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调整了患者心态,调动了患者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积极性,使糖尿病患者积极的重新投入生活,提高了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同时也融洽了医患与护患关系。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近一年来共收治糖尿病病人132例,男性72例、女性60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在35~84岁之间,病程为1~20年。
2 教育方法
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指导;个别病例逐项指导;定期举行小讲课,并让治疗效果好、操作技能强的患者做经验交流示范;通过黑板报、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等图文并茂的质料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于刚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定期电话咨询。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什么是糖尿病,遗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症状,血糖控制标准,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等。
3.2 心理指导: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普遍存在精神抑郁、心情不畅,这种心态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指导十分重要。[1]强化病人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缓解负性情绪的影响,掌握自我护理的基本技能,提高治疗、康复与护理的依从性。在基本知识教育中,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以防治的疾病,提高患者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让患者理解合适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根据饮食治疗的法则,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体重、活动强度、生长发育等情况制定总热量。总热量的标准以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按碳水化合物占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占15%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0.8-1.2克,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克,血尿素氮升高应限制在0.6克,蛋白质应至少三分之一来自动物蛋白;脂肪占25%的比例提供合理饮食。合理安排各餐次热量分配,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的需要进行安排。如不用药的患者可采取早餐1/5,中餐2/5,晚餐2/5分配模式;病情稳定者可采取早中晚餐各1/3分配模式;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且病情有波动的患者, 每天进餐5-6次,从3次正餐中匀出25-50克主食作为加餐用。发放各种食品热量等量交换表、饮食食谱举例表,以便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嗜好选择与交换食物。督促患者进行饮食治疗,按时、按点、按量规律饮食。
3.4 运动治疗:告知患者运动的益处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等作用。所有病人在制定运动计划前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并与医生共同制定。告知运动时间的选择、步骤及注意事项。
3.5 药物治疗:使患者明白与了解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作用,副作用,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换药或停药。同时防止患者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告知胰岛素的种类,正确使用胰岛素笔,进餐时间,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保存方法等。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病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2]。因此,在进行教育时需争取病人家属的支持,使其督促、提醒病人服药,以提高病人对长期依从治疗的能力信心。
3.6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血糖的检查是最理想的。监测频率取决于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病情和个人的经济条件。监测时间:每餐前后2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患者的药物的用量,用事实来教育患者,使其自觉地配合治疗。
3.7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3.7.1 低血糖基本知识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是如何发生的及其诱因,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现有低血糖反应的时候急救措施,并发放低血糖急救卡片。
3.7.2 预防感染 :糖尿病病人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多种感染,如口腔、皮肤、肺部、足部及尿路感染,且不易愈合,因此预防感染发生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预防口腔炎或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外伤;特别要注意足部的保护,每天检查双足1次,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末梢血液循环,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压疮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更换内衣、内裤,衣服要宽松舒适,避免不良刺激;保持二便通畅,以免诱发视网膜剥离和心脑血管意外;强调坚持有效降压、调脂、抗凝、扩血管、戒烟等治疗对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
4 糖尿病患者的复查项目与复查周期
告知患者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及意义。以便尽早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5 预防意外发生
教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6 结果
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获得了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糖尿病的治疗除药物外更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长期的血糖监测。90%的病人熟练掌握,8%的病人基本掌握,2%的病人略差。和实施健康教育前比较效果十分明显。
7 体会
通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了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让患者参与自己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糖尿病知识,保持乐观情绪,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提高了自我保健力;减少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促使护理人员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总之,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孙兆丽,赵婷婷,郎素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疏导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A):5051.
[2] 陈亚梅,黄金.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C):205206.
[3] 张素珍,张阿娜.糖尿病住院病人的健康宣教[J].全科护理,2008,6(12B):32883289.
【关键词】新生儿 健康教育 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稳步推进通过对与新生儿管护相关的重点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新生儿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新生儿健康教育
1.1重要性
新生儿,从胎儿脐带切断、结扎开始直至生后第28天,这一阶段医学上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的28天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胎儿过渡到新生儿,随着第一声啼哭脱离母体后,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器官功能要通过一系列适应性调整逐步健全起来。据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新生儿降低死亡率实况报道第333号报统计:新生儿死亡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37%。绝大多数(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命第一周,而且这些死亡中,25%-45%发生在生命最初24小时内。故如加强新生儿健康教育,做好新生儿管护措施的实施,对降低新生儿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1.2健康教育内容
新生儿的家庭做为管护新生儿的基本单位,要积极争取他们参与到健康管理干预中来,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但多数家庭缺乏管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健康干预,所以掌握相应知识技能是必要的。
1.2.1基本知识
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200克左右,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可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约7~10天体重恢复;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为正常。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左右消退。脐带脱落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2周;假月经、乳房肿大与泌乳、“螳螂嘴”与“马牙”等都属于新生儿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0~6个月的正常足月婴儿如果采用纯母乳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一般不用额外补充钙剂,但应于生后15天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满月内的新生儿能看清楚的最佳距离为20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婴儿发育,满月内的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18个小时;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3~5天内进行,如果初步筛查有问题或可疑,应于3个月内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专科医院,以便及早发现听力异常; 前囟(在头的顶部)是由4块颅骨相接处形成的空隙,出生时对边距离约为2.5厘米,一般在12~18个月时闭合。
1.2.2技能
婴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药物。新生儿发生腹泻后,不需要禁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调整饮食,并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发生脱水。数呼吸次数,有助早期识别肺炎。在相对安静状态下,2天至2个月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60次/分,2个月至1岁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50次/分。 避免儿童发生摔落、烧烫伤、溺水、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
1.3健康教育实施措施及开展形式
疾控机构开展新生儿健康教育基线及需求调查,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为开展好新生儿健康教育提供实施的基本方向。
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疾控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基本方向,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及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2 管理措施
2.1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
在辖区内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分析新生儿健康信息,开展病情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及社会、心理、行为等危险因素干预。
2.2定期健康检查
专业卫生工作者在妇女分娩后立即进行家访,是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卫生战略。这一战略在死亡率高的环境中已显示其积极效果。新生儿访视,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家访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实施。家访的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或减轻发病的程度。家访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回家后的生活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喂养与护理指导;体重测量;体格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咨询及指导。如在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医院诊治。
2.3护理管理
2.3.1出生时的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应迅速清理口腔内粘液,保证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记录出生时Apgar评分、体温、呼吸、心率、体重与身长;设立新生儿观察室,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倡母婴同室,尽早喂母奶。新生儿出院回家前应根据要求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2.3.2新生儿居家管理
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恒定。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父母应多与婴儿交流,抚摸有利于早期的情感交流。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接触。注意脐部护理,预防感染。应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措施应该受到重视,新生儿时期罹患的各种疾病的后遗症将可能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幸福,如能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就可能防治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编.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