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0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的语文学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学习语文究竟有哪些规律可循?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究竟有何经验值得借鉴?长期以来,中国的语文教育界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这些问题。为了找寻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今教育中的应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本文将从现在的名家专家求学时读书学习的经历中,捕捉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探寻他们那个时期语文教育的规律,以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获得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益启示。
一、名家语文学习回忆录对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启示:
(一)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好语文。
俗话说,“语文是万科之母”。《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语文的重要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100位名家语文学习回忆录中,专门以谈到语文学习重要性的文章有12篇,其中,当代作家丁玲说过的话:语文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学什么专业,也应该把语文学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为什么要重视语文学习呢?因为语文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基础的东西,就像工人盖楼房需要打地基一样。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这些名家意味深长地话语道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幼年时博闻与强记,是继承文化与丰富人生的最好方法。
幼年时,人的记忆功能是很强的,利用幼年时进行诵读与强记,为自己增加知识,做好文章,丰富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童庆炳教授谈到:少年时期是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要是在这个时期熟背一些佳作,那么那些作品就烙印一样深深地可在你的脑海里,不但终生不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地发现那些作品的意义和意味。进入21世纪的中国,是举世瞩目的发展中的大国,也是既拥有古老文明,同时又是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因此,让孩子们背诵一些恢弘大气,兼收并蓄,凝聚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中华文明,朗朗上口的古汉语,肯定能对人才的培养、文明的建设、时代的进展、国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三)增加语文信息的吞吐量,从广泛地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滋养。
怎样学好语文?名家告诉我们:“功夫在诗外”。仅靠课堂是不够的,仅靠一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的。100篇回忆录中篇篇谈到多读书的重要意义,而且我惊奇地发现,每一位名家小时候都表现出了对读书极大的爱好。即使有些幼年缺失读书的,在成年之后也利用各种机会读各种书籍,古今中外的书籍都读,读书带给他们的益处,让他们受益终生。当代作家蒋子龙说:“大量的阅读哺育了我的智慧和心灵,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文学视野。文学史伴随着每一个人走完他的一生的。在儿童的心里,文学中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富于魅力,它打开了他们童稚的心灵,启迪了他们的智慧。”
(四)深入社会生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提高写作水平做好储备。
书中的大家们在写作储备方面一致认为广泛的涉猎各种书籍是必须的。剪贴摘抄、做笔记集卡片都是很好的方法。名家们还提出要养成随时练笔的习惯。圈点批注,品味评价,记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思想底蕴,从而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无论是来自文章的震撼,还是报刊中的启发,只要有灵感的火花闪现,都应及时地积累贮藏,临到用时,就会水到渠成。
二、名家语文学习回忆录对中小学教师语文的启示:
(一)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培养自身良好的语文素养。
名家们在回忆录中除了谈他们求学时语文受教时的经历,还有的名家谈到自己工作后,坚持读书学习培养自己良好语文素养的做法,我觉得对我们在职工作的老师们也是一种启示。当代作家李心田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讲到了他到部队中学当教员,教过初中高中,后来还兼过两门大学班的课程,所谓“水涨船高”,一边学,一边教;一边教,又必须加倍的学。就这样,促使他系统地读了一些书。给李心田最大的感受是,工作促进了学习,而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做好工作。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是良师。
怎样学好语文?“亦师亦友是良师”。张良皋老师在《语文教学锁议》中第一句就提到:“择良师而从学,是古中国教育的常规。”而他们所说的好老师,并不仅仅是我们平日里提到的认真负责,踏实勤奋的老师,当然这也是当老师的首要准则,可是比起这个,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通过自身的学识,自身的魅力,让孩子们喜爱上语文,喜爱上文学,愿意走上文学之路的人。
(三)用良好地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做学生人生的导师。
语文教师的修养、魅力,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自身修养不够,魅力不足,教学方法再讲求,效果也有限;反之,教起来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杨永善先生怀念恩师杨少桐先生时写道:“在我成长的重要时期,老师给我的以鼓励和帮助。他们不仅叫我怎样学习,并且以爱心和期望,给我精神上支持和督促,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道路。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老师不但教我们语文还教我们做人。他是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回忆自己的先生留给他的最宝贵的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知识技能,更可贵的是无言传授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还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遇到挫折时坚强的精神意志。
(四)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特点,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兴趣。其次,要有效地激励学生。在百位名家回忆录中也不乏有很会激励学生,并鼓励学生长期走向文学道路的好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也成为学生几十年后在回忆录中谈到的对自己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好老师。再者,要用自己独特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文章中的名家每每谈起国学老师的教学对他们的影响时,都会提及那些让他们终身难忘有益教导。给名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们,个个有着独特的教学方式和风格,他们的语文课让几十年后的名家们谈起儿时语文受教经历时都印象深刻、感恩不尽。
(五)用自己对母语的热爱,引领学生对母语产生终生难以割舍的情感。
一、探索厌学成因,剖析问题症结
1.学习时间过长,产生厌倦感。在很多寄宿制小学,学生六点半吃完早餐,就进入教室学习,上下午共九节课,晚上还有两节自习课。在这上课期间,教师不停地讲,留大量的作业,使得学生身心疲惫。这样,学生难以承受在校的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2.语文作业繁重。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教师越讲越多,作业越留越繁杂,考题越来越难,可是考分越来越低,无疑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语文不是一种享受,可能变成了一种文字的训练。
3.语文教师工作任务重。一个语文教师,往往还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外,还需要处理班务,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就对学生情绪不好。可此时,学生叛逆心理严重,就会对语文教师产生不满意的情绪。学生就会上课说话,不好好完成作业,甚至出现旷课、逃学等不良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导致此种情况的出现。
4.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互动的,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时候。可有些教师抱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变,使得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有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整天泡在题海里,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新鲜感,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找寻解决良方,解决厌学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认字,会用字组词,会用词写句子,并且会分析句子;使学生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巧,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必须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应该讲什么,该怎么讲,对于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要了解学生,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并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课文的预习状态。这是学会课文内容的前提。
2.采取务实的教学对策。小学生语文学习不好,很多责任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语文本来是一门充满着智慧与生气的课程,有安徒生的童话,有田忌赛马的智慧故事;有蕴含人生哲理的古代寓言,也有着当今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学生很会喜欢学习这些文章。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些篇目,爱上作品中的人物,喜欢里面的角色。还有一些文章,有着典型的描写,生动的叙述,娓娓道来的说理方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要让学生读起来,背诵下来,不断去感受,去体会,去品味。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骆宾王七岁时所写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优美意境,哪个学生不喜爱。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备课,研究学生的心理,抓住教材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学生的天性是玩耍,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每个学生的童心,更不能泯灭他们的童心。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起跑线上爱上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除了课堂语文学习之外,教师一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让他们徜徉在语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前人智慧的高超,感叹当今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指导,让学生看那些积极向上的作品,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录像等,更不能让学生在上网中寻找快乐。
4.要善待每一位差生。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我们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自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善于表扬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们要帮助他们纠正,对的、好的要给予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学习认知、基础知识形成与积累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做好小学生的教学工作,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却会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在语文课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学生厌学情绪的摸索与改正,本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入手谈一下我对解决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分析 策略
一、 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厌学的原因分析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状况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因素的。只有我们有效的掌握了这些因素,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的进行解决,最大效率的转化学生的厌学情绪,使他们摆正学习态度,进行有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的认知不够。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新课改以来也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将教学重心下放到学生身上。但是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认知不足,他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盲目的状况。认为学习不如玩耍,比如他们往往会在有教师监督的时候才会安心学习,而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督”,他们就会玩起来,而不是主动的进行学习。
其次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不科学。由于长期受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高压政策”,比如“每个汉字抄写50遍”、“每篇课文都要背会”等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引发我们对于学习的恐惧心理,造成厌学。
再次是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的群体,“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理,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趋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呈现对学生各种特长的高期望。学生面临着来自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心态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也呈现出短期效应,追求学习上的快乐已成为次要的激励因素,严重背离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当这种期望表现的特别突出的时候,就会对学生造成压力,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厌学的对策分析
综上分析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想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单靠教师的单方面引导、监督是远远不够,而且也要联系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只有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引导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的进行。
首先就需要教师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状况下,学生厌学情绪与学习状况是直接挂钩的,学生状况越差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越重,而厌学情绪越重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很难有效的进行,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摆正学习态度,唤醒他们自主向上的意识。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和周围同学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其次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以便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对此,无沦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对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再次需要联系家长、社会一起做好学生的厌学“治疗”。“环境创造人才”,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能够联系家长、结合社会因素一起来做好学生的厌学情绪更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山坚毅、顽强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以最大的改进,促进他们学习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行为科学理论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对于从事劳动、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行为科学是在不同的层次水平上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又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效地作出贡献。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
行为科学认为,人对环境的反应有赖于他对环境的看法,人们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往往会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按照各人自己的认知世界来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行为往往不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个体对这些事物知觉的影响。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知觉的发生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而响亮的声音、突出的标志、鲜艳的色彩、自己熟悉的记忆等比较容易引人注意,作为知觉对象进入个人的认知世界。因此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将其熟悉的童话故事、戏剧、相声、童谣儿歌、绕口令等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中,让语文学习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的父母往往喜欢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因此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内容,童谣儿歌往往会触动学生儿时的记忆,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戏剧明快舒缓的节奏、婉转悠扬的唱腔、优美按韵的剧本往往也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他们学好韵母知识;绕口令不仅能锻炼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同时对拼音教学中声母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感官知觉及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清晰的知觉。
2.培养学生的社会动机,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当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并且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就能产生动机。一个人积极性的高低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只有社会发展了,人的需要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满足,当社会的需要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愿意为社会作更多贡献,这时社会需要就转化为个人需要,而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这种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力。费约的右手食指拉力试验和黎波特的耐痛水平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社会性最丰富的动机表现出最大的推动力量。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为中华崛起读书的社会动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少年时期的痛心于祖国落后挨打、饱受侵略、惨遭蹂躏的现实,立志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读书,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不满足于学校的学习,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为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课外阅读范围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为了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他还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社会性动机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收入、综合国力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更应该培养小学生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化成恒久的精神动力,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3.融洽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心理学家列文从个体因素和环境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中来考察人的行为,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的著名公式:B=f(P*E)。B表示行为,f表示函数,P表示人,E表示环境。意思是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良好的学习型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以民主、合作、平等、对话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把自己看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喜悦和艰辛。教师与家长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结构和动机结构,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对合理的要求,当前能解决的要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明道理,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通过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激励学生;对于不正当的、不能实现的需要教育说服予以放弃,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需要,教育学生懂得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要考虑到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4.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需要水平的提高表示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心理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倾注身心、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实现崇高的理想。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工作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并分阶段确定有限的成就目标,有明确的不间断的关于进展的反馈,对于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给学生创造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采用由老师、父母包办的填鸭式教育,并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当然,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且各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问题,要求他们根据问题制定切实可行、具体细致的学习计划,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并及时了解进程情况给予评价,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走向成功的经验。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经过了一千多次的失败,当人们认为他一无所获时,他却能够高兴地说他有了很大的收获,发现了一千多种方法不能制造电灯泡,最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这是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经验的典范。
5.恰当的激励,保持学生持久高强度的学习兴趣
激励总是同满足人的这样那样的需要分不开的,离开了需要的满足就谈不上激励。因此,弄清楚学生的需要,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望理论试图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与其所获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解释激励过程的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努力将可能产生高度绩效,高绩效可能产生某项特定结果,该项结果对本人具有大的吸引力时对其的激励作用大。因此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要恰当,要使学生感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给他们以期望,使他们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确定目标时要与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相联系。研究发现,选择、寻找和到达目标的过程即目标导向行为与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即目标行为对需要(动机)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力,需要强度会因目标导向行为的进展而加强,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开始减弱下降的趋势。怎样才能使动机(需要)强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行为科学认为一个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环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积极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研究还发现,目标导向过程不宜太长,停留在目标导向过程的时间太长会使人感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及”,影响到信心,出现泄气的情绪,影响积极性的持久。另外,如果目标缺乏挑战性则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从而失去兴趣,降低激励力量。一个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攀登上高峻的峰顶,心里就会产生自豪感、成功感。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学生达到目标的能力增强时,要设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使他们实现更高目标的条件、环境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去实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同时,制定目标后要认真执行,必要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以便使它更加符合变化的主客观条件,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如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根据各阶段的学习要求安排学生的写作训练内容,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端正、熟练的书写,达到目标后及时要求学生注意字、词、句、段的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形成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学生有充分的信心写好作文时,要提出更高的写作目标,并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的作品而进一步提高写作兴趣。
【关键词】语文素养;小学生认知特点;游戏作用;游戏设计
2015版语文新课标开首有一段文字:“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是语文课程必须达到的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我以为,能引导小学生逐步培养良好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是将游戏设计进学习过程。
科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有以下几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5)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而游戏,这一小学生最爱的活动完全能在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学习过程中使其注意能力的不足降至最低。
有效的语文学习游戏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表现出以下几点作用:
一、消除疲劳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识字写字过程是一道不小的坎,因为认识的心理特点以及自控能力弱的生理特点,使得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点,一味的持续学习会导致学生疲惫不堪学习效率低下;但是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间设计短暂的游戏活动给学生一个动的机会,则能立刻将学生的疲劳一扫而空,后续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这是一年级教学过程中设计律动的合理解释。
二、吸引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为了保持其学习状态的有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不时提醒学生收回奔跑的思绪,这使老师不仅要额外的耗费精力体力,还令本就紧张的教学时间无形之中缩短。如果硬要坚持完成教学任务就会拖堂,又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更不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心态。而寓教于乐的游戏式学习则将学习任务隐身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始终将注意力关注在其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的轻松有效,老师教的轻松扎实。
三、培养好习惯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阶段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的倾听,积极地思考,勇敢的表达,有效的合作,及时的反省等行为习惯,学习过程中的群体游戏正是包含了以上所有要求,不需要教师枯燥无味的反复要求,游戏的结果于无形之中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以期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间接起到养成作用。
四、提高能力
就像婴儿啼哭是一种体力锻炼一样,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游戏活动其实也在要求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诸如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正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内容,除了有利于语文本学科的学习外,还给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能力。
游戏活动在语文学习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才能让它达到助学的目标,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呢?
首先,设计时要注意它的时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游戏活动应该紧紧围绕着语文学习目标中的知识点来设计,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对应有效的游戏形式,根据具体的课时教学任务决定游戏的时间长短,根据游戏活动的效果决定参加游戏人数的多少,以此借游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其次,设计时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语文学习中的游戏活动是为着语文学习服务的,在这一基础要求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方法;丰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083-0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新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理念。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略议观点,以飨共勉。
一、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课程补充,也能积极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好的课外作业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具有一定实践意义。课外作业要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带着兴趣去完成作业,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例如,在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让学生课下查阅希腊神话资料,第二节课交流感兴趣的问题。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生动形象;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时,他会是怎么想的?普罗米修斯饱受折磨时,他又会是怎么想的?你从哪看出来的等。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它的延伸是走到社会实践中去。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成果,扩大语文教学交流领域。能够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加以整合与运用,这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组织开展各种课外语文教学活动,举办班级作文竞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带领学生办班报,鼓励学生参加小记者活动,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语文情趣也会不断增加,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创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充满思想与情感的基础课程,只有激活情感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情感入手,积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样现代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语文课堂导入,要以及其饱满的情感去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在课件中以美仑美妙的情境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比如《鸟的天堂》这节课,曾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是这样上的:首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通过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自己脑海里想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奇地方。“……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颤动。……起初四周非常静寂。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当同学睁开眼的时候,面前多媒体屏幕上那唯美的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望和情趣。又加之积极自主动的课堂情感互动,积极有效的获取了知识,活泼生动的训练了智能。
三、通过质疑教学问题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可以通过巧设诱发颇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课堂上的有效互动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思维状态,为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勤思多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设疑与启发,且问题要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思考梯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感受回答出问题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介入,多想多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听高山流水的录音,展开想像,体会这是怎样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他们的关系吗?(板书:知音)继续提问什么叫知音?你是怎样理解知音这个词的?活跃同学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牛顿正是因为看到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最后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其有创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加以深入分析研究,或者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一、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步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渗透,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活跃,讨论特别热烈,课堂也十分热闹,教学成效看起来似乎非常好,但是通过全面的审视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只是表面上的改进,所作出的课程改革有很大一部分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这便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的解决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从根本上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教学方式滞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多种形式识别的安排,比如读名言警句识字、看图识字、查字典识字以及在韵诗中识字等等,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就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这一点造成了极大忽视,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取的是单纯的练习、示范以及讲解的滞后方式,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枯燥,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并且失去学习积极性。
2.未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
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语文是有着较强实践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应当重点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加强了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的写字训练和识字训练,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写字训练中忽视了许多重要环节,没有将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加以突出。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正确运笔方法以及写字姿势时,在指导学生掌握汉字间架机构、笔顺规则以及田字格使用方法时,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是不管写字的过程,而只注意写字的结果,这样是无法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的。
3.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
小学语文是尤为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可以说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重点予以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均严重的忽视了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提高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一味的对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加以强调,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当成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识字教学,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反应,不顾及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品德修养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的训练,无法真正的发挥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师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
三、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语文学习可以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切勿以教师的分析将完全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取代,应当鼓励学生在能力与知识、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得到全新的体验,要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问的权力以及读书的时间,让学生在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读一读中,亦或是在自己的实践动手操作中,运用及巩固语言文字,满足求知的欲望,感悟语言带来的美感,体验文章的哀乐喜怒,受到启迪和教育。
2.着手于细节,提高学习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素养的培养及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那么教师就应当着手于细节,比如阅读姿势、坐姿以及回答问题的声音要洪亮等。小学教师应当从日常的琐事抓起,来对学生开展教育,这是因为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质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渗透。
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大力的倡导,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转变角色,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切实的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出来,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转变成“我要学”的自主式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意识就能够得以大大增强,学生便会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切实的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尽快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措施,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完善、不断钻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快乐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2]陈婵.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教师教学智慧的建设[J].小学科学(教师),2010年02期